铁十字(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656


第027章
雷电1944(4)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虽弱小,但在东线也兢兢业业、自始至终打满全场,在霍夫曼眼中是可信赖的小伙伴——比土耳其这种半路出家且自以为是的猪队友,比保加利亚、西班牙这种三心二意的“老朋友”强得多,所以请来一同观摩。
  至于伊拉克、伊朗这种石油土豪根本用不着邀请观摩来震撼他们,一听有火箭这种好东西,早嚷嚷着要买,也不问价格,只缠着问交货时间,甚至表示暂时没货也没关系,钱我先付,你帮我把人员先培训起来再说,闹得施佩尔头很大:毕竟火箭现在德国自己也不够用,生产一批就消耗一批,根本没多余库存。
  简单拒绝土豪的要求可不明智,等于是把钱往外推,更别说这两哥们一有钱就买德国军火,火箭这生意不做,还想不想好好做坦克飞机的生意了?
  征得霍夫曼同意后,施佩尔决定先帮两伊把导弹兵培养起来,价格当然是良心价——只收了4倍成本(一般军火收2倍成本),一发V2开价40万马克,一次性买100发以上打9折并附带相应人员培训。其他发射基地、发射设施另行收费。唯独有一点先说好,必须签署《导弹不扩散条约》——不经德国政府书面同意,两伊不得把有关装备的技术参数和和实物转让给第三国,两国自然忙不迭点头同意。
  伊拉克先甩下5000万马克,签署了100发导弹和有关设施建设合同,喜滋滋回去等接收了。
  巴列维知道伊拉克的购买数后直接将数字翻了一倍,其余条款一模一样,唯独提了一个要求——必须和伊拉克同时交货。
  霍夫曼有时候很担心这两家将来用V2打起来,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点调停能力都没有,德国怎么当大国领袖?
  经过近65分钟等待,V2火箭所有工作终于准备就绪,发射车根据指挥车的指令(包括风速、风向等等)调好了有关数据,政要们只知道他们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什么。
  “最后一分钟准备!”
  “倒计时开始,9……8……3……2……1……发射!”
  只见一枚又一枚火箭依次开始点火,瞬间就从尾部喷出火焰,刚才还矗立着的火箭拖出长长的火焰接二连三地飞上天空,速度极快,场面蔚为壮观,发射全部一次成功,既未出现哑弹,也未出现发射后中途爆炸的问题,让霍夫曼心安不少,脸上也有光彩。
  为保障观察者安全,早在闪电演习启动前就着手进行防空塔和观察设施建设(当初是马达加斯加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上个月刚刚完工,别说导弹在发射场上爆炸不会被波及,就是导弹失控落在防空塔上都能保证核心区安全,这也是为什么霍夫曼敢把这么多政要招呼到这里的信心所在。
  根据最高统帅部规划,由于德国本土面积不大且人口密集,加上佩内明德的火箭射程越来越远,今后新型导弹测试将主要都安排在德意志非洲共和国境内,这里面积不小、人口极少且与周围隔离,旁边就是广袤的印度洋,哪怕中途落下来炸飞也无关紧要。霍夫曼同时还希望将来德国的卫星发射基地、核武器试验基地都设置在非洲,在横跨赤道线的索马里发射卫星可比在德国本土发射要容易得多。
  美军心急火燎赶鸭子上架的火箭项目现在虽勉强将射程提高到250公里以上,但发射成功率依然惨不忍睹,最近17次发射只成功了4次,虽然比前一轮19次发射16次失败有所进步,但这成功率依然让所有人都摇头。
  克劳泽提示道:“射程最近的火箭大约需要在空中运行大约240余秒后落地,射程最远的大约需要运行近5分钟才落地……我方在预定溅落区安排专家和观摩员共同查看弹着准确率和爆炸威力,稍后便有详细数据传来。”
  随后是最高统帅部的战术介绍:“在新闪电战2.0战术中,我军将以高强度、隐蔽性的导弹饱和攻击率先攻击敌方重点防御区域,瘫痪其指挥中枢、补给节点、战略要地和重点防御区域,特别是注重破坏其防空能力,为我军紧随其后的航空突击创造机会。”
  “考虑到弹道导弹价格昂贵、技术难度高,我军又开发了V3火箭,与V2超越大气层飞行不同的是,V3火箭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飞行高度介于2500-4000米之间,最高巡航速度可达750公里/小时以上,除喷气机外的其他作战飞机很难拦截……”
  在观礼席上的伊藤整一小声问身边航空本部的一名大佐参谋:“V3和德国以前给我们的樱花飞弹有什么区别?”
  “性能更好、速度更快、射程更远且精准度更高,不过在本质上都类似喷气机。无非神风特攻是有人驾驶,德军V3火箭是自动跟踪,虽然德方没说透,但我认为V3火箭也可以实现有人驾驶。”
  “自动跟踪比有人驾驶精准度还高?”
  “那不可能,除非在夜间、雾气、大雨等特殊气候下,人工精准性才会很差,不过……”大佐压低声音道,“培养特攻飞行员很难,帝国到现在能准确命中敌舰的特攻队员也不过只有300多名,自动跟踪武器却可源源不断生产,1枚自动火箭比1枚樱花或许拼不过,10枚自动拼比1枚樱花还拼不过么?”
  V3也有个印象深刻的名词——蚕式巡航导弹,本来霍夫曼想把“战斧式巡航导弹”这个响亮而令人闻风丧胆的名称用上去,后来觉得名头和产品间差异太大,糟蹋了战斧的威名,便告诉佩内明德一干科学家,希望下一代更具威力的巡航导弹叫战斧,这一代就叫蚕式。
  改良后的V3长度不到7.5米,弹体却有1.36米的直径,与细长瘦削的飞毛腿比起来显得又胖又短,称呼蚕完全恰如其分。顶着蚕宝宝们亮相的不再是大地勇士,而是全履带运载车。
  现场响起了统帅部介绍员轻松而诙谐的口吻:“由于我军缴获了太多的美军谢尔曼坦克,虽然用他们打仗不行,但运输能力真不错,体现了美国人的工业制造水平,我军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其改造成了导弹发射车,此外谢尔曼车体还广泛用作架桥车、吊运车、推土机、火箭弹发射车等勤务领域,活跃在我军各支部队中,拆下来的炮塔也没闲置,都用在西贝尔级登陆艇或地面固定防御工事上……用元首的话说,谢尔曼坦克浑身上下都是宝,可不能浪费了。”
  众人都是一顿大笑,德国人战绩如何,有些时候官方宣传和冷冰冰的新闻通稿远没有见到实物那样震撼:上百艘的自由轮/胜利轮,堆积如山的M1加兰德步枪、汤姆逊冲锋枪、勃朗宁重机枪,排满一个又一个足球场的美式吉普、十轮大卡都在充分展现德军的彪炳战绩,光谢尔曼的缴获量都要以千为计算单位,而且不同时期的各型号都有,美军最新锐的M6、M26、M26/SP坦克这次南美战役打完又有了缴获。
  相比之下,美军手里完整的虎式坦克战利品还是最早从斯大林手里拿到的货,新增的一辆也没有,倒不是说虎式就坚不可摧,而是美军压根就没怎么最终控制战场过,所以也就捞不到完整战利品。
  除一系列通过作战从英美直接缴获的谢尔曼,英国宣布停战后还交出了所有谢尔曼坦克(既包括英国自己拥有的,也包括英国缴下的美军装备),德军拥有的谢尔曼总数已突破5000,是世界上谢尔曼坦克的第二大装备国,日本以1000多辆跃居世界第三。德军发挥万能改造优势,将其尽可能改造为勤务坦克,同时又以合适价格处理给了日本一批。
  德军对4号坦克也进行过履带车改造,但承载力不如谢尔曼强劲,再加4号底盘还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自行高炮,反而没谢尔曼那么多空闲,因此最终放弃了改造计划。军备部专家们认为虎式底盘会是更好载体,不但可承载V3,甚至承载V2也不在话下。
  随着德国换装快速推进,上万辆4号大军已走出国门,法国、意大利基本掌握了制造技术,从乌拉尔山到大西洋畔,从印度洋到南大西洋,4号成为欧洲、美洲、中东各轴心盟友的主力坦克,在日本也有不少装备。
  只有英国人还羞羞答答不肯用德国货,专注捣鼓新坦克——坑爹的丘吉尔和黑太子已被布鲁克元帅枪毙,彗星坦克性能一般也下马,基于谢尔曼的萤火虫坦克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过英国人手里还有好东西,他们拿出了百夫长(逊邱伦)原型车,单从技术指标而论已胜过虎式,与虎2基本持平,不过可靠性和生产能力很差,比德国最新下线的虎3差得多。
  虎3是利用新发动机的改良版,其他都有成熟基础,百夫长却是全新开发的重型坦克,技术难度与德国最初开发虎式相当,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
第028章
雷电1944(5)
  德国坦克是打出来的名头,得到过充分战场考验,4号坦克后期改型逐渐不如谢尔曼后期改型,等盟军基于谢尔曼的底子推出小飞象和萤火虫时,4号根本无力抗拒,但因以4号为主力的德军总打赢,而德军缴获谢尔曼只充当勤务坦克,连带在各国眼里仿佛连4号也比谢尔曼略胜一筹,比起T-34自然更不在话下。
  百夫长技术性能再好又怎么样?连实战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忽悠别人去买?刚造出来的百夫长肯定尚不成熟,价格却又最贵,除非英国人愿意亏钱卖,否则施佩尔认为他们只能自产自销,就英国陆军那点规模和实力,敞开供应又能装备多少?英国人还打不打算将他们的舰队实力恢复一下了?因此他对百夫长不太看好,甚至还打算让虎2、豹2、虎3上门去踢馆,让英国人知难而退……
  霍夫曼的态度比施佩尔稍微积极些,认为和英国人联合开发完全没问题,不但百夫长,还有英国尚处招标阶段的L7坦克炮、3V轰炸机都可一并纳入联合开发范畴,但英国另起炉灶玩单独标准是德国坚决不允许的,否则欧洲防务一体化怎么玩?现在欧洲各大国中,意大利装备体系已和德国高度一致,法国、西俄也表达了明确意向,英国另搞一套将加剧各国离心倾向,这个先例绝不能开。
  为达到防务统一目标,霍夫曼不但表示要联合开发,还打算组建联合军工体,他交代凯特尔,如果法国人不是很情愿交付140亿马克技术转让费,那让渡法国军工股份也可以,达索、雷诺、标致、雪铁龙、施耐德等一连串公司立即就进入视野,和对意大利的军工企业一样,德国不谋求控股地位,但会凭借资本力量将他们串联在一起。在煤钢、电力、运输一体后,下阶段就是军工、汽车、造船等一体化。
  按霍夫曼的设想,包括英国罗-罗、维克斯、阿姆斯特朗等公司在内,全都是欧洲军工大联合的范畴,今后军事装备研发费用将越来越贵、装备数量与规模比现在直线下降,随随便便一发导弹就要几百万马克,如不联合开发、广泛装备,单独一国根本承受不起也更谈不上全面推进。
  联合开发和装备还有好处是为了和平——大家装备的坦克、飞机、大炮、导弹、军舰都是一样货色,性能彼此知根知底,仗还能怎么打?
  为鼓励竞争,每个领域都要设置3-4家公司,像飞机发动机本来德国只倚重奔驰DB系列,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把BMW系列开发好后,奔驰公司就老实多了。现在迈巴赫公司也开始有这迹象,仗着HL230\HL234的成功以为这世界离开他玩不转,弄新一代坦克发动机哼哼唧唧、磨磨蹭蹭——国社当家作主都敢这样,民主时代还不飞上天?
  霍夫曼打算要培养竞争对手,免得他迈巴赫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军备部已下发了新一代1000匹马力柴油坦克发动机招标意向书,包括MAN在内的各国公司都表示了极大兴趣。
  霍夫曼当初投入喷气式闪电轰炸机有存心引美国走歪路、搞战略喷气机的想法,但美国人的节奏没被带坏,B-36洲际轰炸机依然采用6台活塞发动机并抓紧研制,但英国人却因兰开斯特、曼彻斯特、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轰炸机屡屡被德军喷气机拦截的现实,比历史更早开始喷气式重型轰炸机招标,一投放就是6个潜在对象。
  对英国人尚未完全心服口服的态度,霍夫曼认为一方面是英德战争的惯性,双方打了将近5年,英国牺牲比法国大得多、代价也高,仅仅2-3个月就想完全忘却不可能,哪怕最后英国是因为实在支撑不下去而放弃,也不代表马上就承认德国是朋友;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还在勉强支撑,英国人充当欧洲搅屎棍的死性不改,还想在大西洋两岸互相浑水摸鱼捞点便宜。
  所以他暂时想先冻一冻英国人,反正15万德国部队已陆续开始登陆英国,英国300多万陆军也在逐渐复员,他不担心英国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由于哼哼唧唧到磨蹭到冰岛被占领、丘胖子政变才最终停战,拖了不少时间,再加上庞德、坎宁安等强力人物先后去世,有威望的人也不足,霍夫曼原安排好给英国人的欧洲联合舰队司令职务最终落到马沙尔头上,第一副司令是意大利人伊亚金索,英国人现在只能当第二副司令。
  这一点黑猫和艾德礼都不太满意,但确实说不出话来,现在皇家海军理论上资历最深的是萨默维尔,可惜还在美国效力丘吉尔政权,论威望、论资历、论战绩确实无人能与马沙尔相提并论。
  在南非问题上,英国还有求于德国——虽然伦敦多次提出希望南非方面放下武器停战,并表示具体条款好商量,但美国人不为所动,坚决表示拒绝,布莱德利希望依靠他构建起来的工事体系好好挫一下德军锐气,或许那时候再讨论停战也来得及。
  眼看V3导弹已准备就绪却迟迟不见有人过去发射,有人问了起来:“导弹有了,发射人员怎么还没到现场?”
  “诸位不要着急,他们正在空中,马上到!”
  “空中?”众人下意识地抬头望上看,发现并没无人员降落迹象,正纳闷间,呼啦啦响起了螺旋桨破空而来的声音。
  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一架架完全颠覆认知的飞行器从头顶掠过并稳稳地停在发射场周边的草地上,刚一停稳,头戴防毒面具的导弹兵们鱼贯而出,迅速向发射地带跑去。
  当然也有人只微微点头,表现出来的神情不像其他人那么震惊:直升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在30年代末期,法国、德国、美国和苏联都有直升机试飞成功,汉娜·莱契在战争前还在柏林体育场进行过公开展示,只不过没人将其实用化而已。单纯论直升机研发水平,至少美国也是有独特优势的。但他们心里在嘀咕,从德军今天大举动用的表现看,德系直升机应该已实用化。
  “这是我军装备的Fa-423型直升机,每架除飞行员可额外容纳16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执行垂直起降作业……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实验直升机的国家,一直在该领域保持领先,诸位看到的这款型号拥有2台发动机,最高飞行速度超过2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最高升限超过5000米,可携带1.6吨以上的货物或兵员……在战场运输、救援、物资紧急补给等领域发挥显著优势,其垂直起降、不依赖标准跑道的性能在山地作战中能发挥最大功效。”
  看到龙式安全降落,霍夫曼转过头去,正好古德里安元帅、保卢斯大将都从外面赶来落座——他们分别搭乘两架直升机在防空塔顶部降落,然后从上面进入观察大厅。
  看到两人略微有些激动的神情,霍夫曼抬起手用手指画了个“?”号,古德里安竖起了大拇指,而保卢斯则夸张地竖起了两个大拇指,然后又用指尖朝自己脑袋点了点,霍夫曼会意地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导弹兵搭乘直升机赶赴现场前,其他场地进行了保密科目演练——特种部队利用直升机进行敌后渗透作战,该科目只有极少数德军高层才能观看,对盟国暂不开放。
  霍夫曼的问号是询问演练结果如何,古德里安的大拇指表示很棒,完全超乎想象并颠覆认知,保卢斯最后指向脑袋的含义是“我看懂这套路了,作为红方参谋长,我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克制这种战术”。
  在霍夫曼的指点和启发下,直属最高统帅部的德军第1、第2两个空骑兵突击营已完成组建,“渗透”、“斩首”、“劫持”、“伪装”等特种作战指导思想也全部下发,让指挥官自行琢磨运用办法——霍夫曼不是特种部队出身,只能讲讲理念,具体实践必须依靠下面自行摸索。
  除公开亮相的Fa-423外,他们手里有更好的装备:
  第一种是Fa-466中型运输机,原型号Fa-266黄蜂只是龙式直升机的变异,霍夫曼给设计师们绘制的草图完全不一样——采用双旋翼前后纵列式,为克服气流相互干扰,后旋翼比前旋翼要高。除旋翼部署改变外,其余动力系统、操纵系统均与Fa-423有类似之处。
  这份草图又被人看做是元首天才般创意的展现,但霍夫曼哪有什么天才,这分明就是美国人在后世捣鼓出来的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的模样,无非设计师用德国方式把他们展现出来而已。
第029章
雷电1944(6)
  Fa-466配备的发动机比Fa-423更强劲,是两台最大功率可达1800匹马力的液冷DB605发动机,有效载荷将近3吨,可携带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12人+2副担架+2名护士的配备,性能整体比Fa-423略胜一筹,但总航程略短,只有不到800公里。
  刚才火箭兵登场全是机降,但对由勃兰登堡部队和精锐伞兵为基础组建的空骑兵突击营来说,机降对他们已显得太慢和麻烦,他们最拿手的是索降,直升机在低空以悬停方式释放,空骑兵们一手降落、一手还能用FG44突击步枪(基于STG43的伞兵版)进行对地疯狂压制,其他如无后座炮、枪榴弹、铁拳火箭筒都属标配。
  除双旋翼的大家伙们,单旋翼小金刚也在另外场地中秘密亮相。
  早在4年前,超轻型舰载直升机Fi-282便已亮相,甚至还在巡洋舰上4X4米着陆区成功进行了起降试验,昵称蜂鸟式,不仅可充当反潜飞机用于观测舰队周围的潜艇,还可作为运输直升机为舰只提供小批量垂直补给(比如药品),甚至还能完成炮兵校射任务。
  但海军要求能在巡洋舰级别船只甲板上降落的保守使这款玩意始终成长性不大。
  霍夫曼主动介入后,Fi-282型号升级为Fi-482,发动机从160匹马力BMW的Sh14A迅速上升为1800匹马力的DB605发动机,整机空载重量突破3吨,体积也比蜂鸟大了很多,军备部把信天翁的昵称赋予了它。
  看型号似乎是282的衍生,实际与282已完全不同,说是推倒重来也不为过。
  信天翁当然不够威风,威风的名字霍夫曼早就安排好了,什么黑鹰、眼镜蛇等听着就知道凶猛的名字一串串的,当然阿帕奇、科曼奇等美国风就免了,还是继续留给美军吧。
  与双旋翼Fa-423、Fa-466不同的是,Fi-482采用单旋翼还配了尾浆,整体造型完全是现代的。设计师们最初不明白元首为什么要直升机在屁股上装这东西,缠着问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空气动力学理念,霍夫曼哪里说的上来,更不敢说是自己的创意,只推说是从美国获得的秘密情报,美军R5\R6直升机基本就长这模样。
  设计师们将信将疑地装上尾浆试验,飞行状态果然又稳又灵活,虽不能在巡洋舰上起降,在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上起降却问题不大。
  与海军方面对此不置可否的态度相比,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陆军高层却欢呼雀跃,因为Fi-482不但在要害部位加装了厚重的防弹装甲,还拥有非常可观的火力,左右两侧各拥有一门30mmMK213转膛炮,当其发射钨芯穿甲弹时,别说虎式,连虎3都招架不住。如果安装的是20mmMG213,还能再额外携带6枚火箭弹,当然也可以装4门20mmMG151,那样弹药量携带会非常多、火力密度更大——打坦克可能费力,但用来打装甲车、步兵等软目标将很酸爽,简直就是飞在空中的旋风。
  军备部的开发思路现在连美国人都看懂了:对地才是主业、对空只是副业,凡不能对地的德系高射炮全是垃圾……
  于是一堆装甲兵将领嚷嚷着要建立陆航——有海航为什么不能有陆航?甚至还提出要修改1944型装甲师规范,保证将来每个装甲师配备1个直升机空中反坦克营,听得空军脸色发白,好在现在没人敢叫嚣“全德国会飞的都归我管”,耶顺内克就装没听见了。为实现预算平衡和编制规模控制,古德里安认为坦克和自行火炮少装备一些也可以,等这种武装直升机真正成熟就可以正式列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