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656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尼米茨对即将到来的风险并非一无所知,恰恰相反,和所有美国海军将领一样,他高度重视反潜。
  在这个时空里,德国潜艇对英美构成了致命威胁,为提高反潜能力,英美奇招迭出,不断强化自身应对策略。
  对抗升级的第一步英美是将原来孤立、单独发射的深水炸弹改进为刺猬弹。刺猬弹虽然装药量不如深水炸弹,但采用了系统发射模块,单个发射架拥有24个炮管,向前倾斜45度(如此多炮管靠在一起形似刺猬硬刺,故得名)。刺猬弹发射架一般装在艇艏甲板。齐射时,24发刺猬弹以很短间隔陆续发射,在海中形成椭圆形弹幕,潜艇一旦被笼罩在弹幕中就很难逃脱。
  一般驱逐舰可安装一套,万吨条约型巡洋舰可安装两套,反潜时通常2艘或4艘驱逐舰一组,同时还具有快速再装填能力,一小时内能倾泻数以百计的刺猬弹,炸得海面下的潜艇官兵精神崩溃为止。
  1942年后,英美又引入大型飞机反潜,天气晴好时可发现水面下30米内的潜艇,被发现的潜艇通常毁于飞机投掷的刺猬弹轰炸,即便不能炸沉德国潜艇,也能迫使对手越潜越深。除传统目视探测外,还在飞机上安装了大型探照灯、雷达等辅助观察设施,使U艇夜间上浮充电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为应对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德军引入了创新性的通气管技术,使潜艇在不必上浮、只露出通气管的情况下就可进行充电,大大改进了U艇生存率。但好景不长,美国的应对措施——微波水面搜索雷达运用而生。
  这款雷达是美国利用英国磁控管生产出来的,功率50KW,脉冲宽度1.3~2usec.,工作频率3000MHz,美军称之为SG-1型雷达。它能捕获低频雷达所遗漏的在海面上低飞的敌机,还能捕获9000米外的潜望镜和30公里外的大型舰只,对体型小于潜望镜的通气管,发现距离大约在5000米以上。由于该距离超过G7鱼雷发射距离,因此对U艇非常有威胁。
  有经验的美军雷达兵利用SG-1雷达在夜间一圈一圈地搜索周围海面,探明可疑亮点后进行追踪,然后从一个机械计算器上直接读取数据,大多数时候这些亮点都是真实存在的通气管,美军或是利用刺猬弹炸沉U艇,或是迫使对手放弃攻击潜入水下而达到护航安全的措施。
  为应对可怕的雷达侦探,德军启用了各种各样的雷达告警机——有捕捉水面舰艇雷达信号的,有捕捉微波雷达信号的,有捕捉飞机雷达信号的(他们通常波长不同),但英美也会及时更改频率使告警接收器失效。比如SG-1雷达改进后使用10000MHz频率,立即废掉了德军苦心研制的告警系统。
  进入1943年,德军在霍夫曼提示下开始改善通气管材质,将露出水面的通气管上端更改为可削弱、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这是一举两得的考虑,这些材料和涂层将来也能运用于提高飞机、车辆的隐形性能上。
  这项措施非常有效,德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特种涂层成功将SG-1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到2500米左右(夜间),再加上德军启用射程远、速度快的氧气鱼雷后,在美军发现通气管信号前就足以占据有利发射位置进行攻击,这让德军在1943年破交对抗中占据了先机,大批英美货轮被送入海底,再加上德国水面舰队的成长和亚速尔基地航空对抗的取胜,最后迫使盟军运输船队采用的最好反潜办法就是不理会德军潜艇,只管用直冲法进行硬闯。
  到1943年尾,对抗局面再度升级。美国在两个领域进行重点改进:一是发展先进主动声呐;二是改进加大微波搜索雷达的功率。
  声呐一直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美德两国出于战略考虑不一,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军重点发展主动声呐,将声呐的探索距离从2000米左右提升到4000米以上,还启用双驱联合探索——即两艘驱逐舰同时对一个海域进行探测并快速交换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差异较大就说明有异样;德国大力发展被动声呐,水平独步于世界,探测距离将近7000米,另外德国科学家还发展了旋转基阵,将原本单个声呐通过机械旋转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单波束扫描变更为多个声呐进行扇形分区扫描,大大提高了探索效率。
  在这个基础上,德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XXI级潜艇,这是真正的“潜”艇,整艘潜艇突出了水下流线型设计,大幅度减少甲板炮(后来在霍夫曼的建议下干脆完全取消),流线型的躯体可在水下实现比货轮(无论胜利轮还是自由轮)更快的航行速度。另一方面,该级潜艇搭载了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具有初级原始的AIP功能的系统,可潜伏时间大大增强,从以前几个、十几个小时一直延长到54小时,到XXIII级潜艇时,由于排水量进一步扩大,完全潜伏时间提高到88个小时。
  同时该级潜艇还引入了其他所有的先进技术,如双层船壳,在耐压壳外又有一层,将被动声呐等设施设置在耐压壳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用上了可探测精确方位和距离的旋转基阵声呐,使潜艇不需要升起潜望镜就可以发动鱼雷攻击;还用上了线导鱼雷。
  本来二战中德国研制的线导鱼雷叫“云雀”,听上去很温柔,但霍夫曼指示在G9超级氧气鱼雷(长矛改)基础上使用线导功能后,这玩意变成了杀气腾腾的名字——虎鲨!
  29艘XXI级潜艇上携带的鱼雷一半是虎鲨、一半是长矛改,2艘领衔出演的XXIII级潜艇上全是威风凛凛的虎鲨。
  他们在深海里静静等待着猎物撞上门来……
第062章
尼米茨的反击(16)
  31艘潜艇在海面下排成2道警戒线,彼此间距8000-9000米,前后间隔20多公里,一共拉开了近150公里宽的防御宽度。
  他们静静地悬浮在50多米深的海水里,随着洋流缓缓流动,没有发出丝毫噪音,与整个海洋背景融为一体。
  今天要使用的战术很简单:等待!等待敌军主力舰队进入伏击圈后发射鱼雷,用最快的速度将潜艇上携带的鱼雷全部打出去。31艘潜艇一共携带了700多条鱼雷,而且是价格十分高昂的长矛改和虎鲨。
  在出海前就有人计算过,即便这31艘潜艇能打光鱼雷并全部安全返航,这一趟作战也耗资不菲,鱼雷、燃油和其他物资林林总总的消耗加起来足够建造2艘轴心级航母(不含飞机)或提供一个1944型编制装甲师的全部重装备。换而言之,只有至少干沉2艘美国航母才能保本。
  但克兰克和邓尼茨还是顶着压力上了,原因无他:南美战场是决定美德战争走势的关键一环,这1亿多马克必须要掏!不尽快摧毁美军的战争意志,扼杀美军的抵抗潜力,今后将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而现在由于德军主力舰队和增援部队暂时还赶不到巴西,必须增强对敌军的打击以便迟滞美军推进的办法。
  说句心里话,今天美军炮击维多利亚港时克兰克是很矛盾的,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美军即将登陆的征兆,他和欣茨带着一群参谋反复进行了战局推演,认为即便美军登陆也不是舰队出击的合适时机。但身为海军将领,他又不能简单地置陆军的安危于不顾,所以他向绍肯发去了征询电报,询问他有何困难。
  绍肯显然明白他的处境和言外之意,咬着牙发来回电:“即便美军在维多利亚登陆,本集群也会先行抵抗、逐次击退敌军,暂时不用海军支援。”
  等后来明白是虚惊一场时,德方才算是松了口气,但紧接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就变成了另一个——美军舰队大举南下,试图寻找克兰克舰队主力决战。对尼米茨的兵力,连续侦查之后已看得非常清楚了——拥有3艘埃塞克斯级航母,6-12艘护航航母(取决于登陆舰队是否一体行动,但至少拥有6艘)。
  克兰克虽然也拥有3艘航母,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这些军舰是什么成色,硬打硬拼是基本拼不过的,必须借助潜艇提前削弱对手——所以他把主要进攻目标都放在了美军主力舰队身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尼米茨率领的舰队已缓缓驶入了狼群的埋伏圈,周围护卫的驱逐舰雷达兵警惕地盯着屏幕,但上面空空如也,并未发现亮点,而且不是一艘军舰这么反映,所有军舰都是这么反映,这就基本意味着没有德国潜艇。
  除微波搜索雷达外,声呐兵也报告毫无异常,但舰队指挥官还是不敢怠慢,依然规规矩矩走着“Z”字型反潜路线——虽然这种规避法已被证明并不是对付德军新潜艇的好办法,但既然主力舰与运输船队之间有速度差,又不可能将主力舰速度降低到与货轮一个水平,走Z字型线路可以无形中拉长舰队行驶的路程,客观上起到同步的作用。
  “告诉各舰,务必谨慎,多注意调整航线,不要保持规律性。”夜幕中的尼米茨毫无睡意,交道手下,参谋们立即遵照执行。
  史密斯关切地问道:“您感觉会出事?”
  “有这么一点预感,但又没证据。”尼米茨叹了口气,“今天德军侦察机一连来了3次,虽然最后没有德军攻击机群前来,但我总认为会发生点什么,只能小心再小心了。”
  尼米茨的预感充分体现了一个名将的感觉,但面对超越其能力圈之外的技术装备,他也只能抓瞎。
  德国潜艇不是没有,此刻就静静地悬浮在海水中,由于他们基本都关闭了电机,因此主动声呐基本将他们与海洋噪音混杂起来,探听不到什么。
  “长官,海面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应该是情报显示的美军舰队过境。”
  “很好!”U3233号艇长哈斯勒少校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来了,不枉费我们一番苦等,美国人还是挺照顾我们的嘛。”
  “弟兄们,买卖上门了,都打起精神来。”
  呼啦一下,刚才还半坐半躺,随意聊天的潜艇官兵们立即飞一般地各就各位。
  “有多少船?”
  “不知道……近乎无穷无尽,到处都是船只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声音。”声呐兵放下耳机,“您知道的,这套装备只能大致判断声音强弱、方位和距离,无法提示是那艘船。”
  “哪艘都行,瞄准声音最响的打!”哈斯勒狠狠一挥手,“鱼雷准备!定深定得深一点。”
  “舰长,早就准备完毕了。”鱼雷长小声汇报道。
  现在被叫声呐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既没有先进计算机辅助计算敌军方位,也没任何声纹资料可供利用以便鉴别具体的敌舰型号,完全是依靠声音强弱、远近来进行模糊判断。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凡上面发出明显易于海洋的声音都是敌舰,越响的声音个头应该更大,类似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等战列舰的声音与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声音绝不会相同。
  探测方的设备很简陋,反过来被探测方的应对办法也几乎没有:诸如用小型舰艇模拟大型军舰声纹(即声音特征)、用鱼雷或其他物体模拟军舰声纹等技术手段现在还是闻所未闻的黑科技。
  “鱼雷发射管!我听到鱼雷发射管了!”一艘驱逐舰上的声呐兵忽然大喊起来!
  这个声音正来自于U3233号潜艇,当鱼雷长宣布目标确定,鱼雷发射的那一瞬间,鱼雷管打开的声音在原本一片平静的声音中如同投下了一块大石头。
  “敌潜艇在105度角方位!”
  但这个程度的提醒已完全来不及了,6条硕大的鱼雷——3条长矛改、3条虎鲨已杀气腾腾地从舰艏6个鱼雷管中飞扑出来了。
  很快,在U3233号两边的潜艇也先后发射了鱼雷,定深全部在7米以上,摆明了是要逮大鱼的。
  “长官……驱逐舰报告……”史密斯话音还未落,只听左舷方位先后传出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即便在黑夜中也看得清清楚楚——一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被强劲的冲击托高出了水面,瞬间折断后又重重地摔落下去。
  “那是彼得罗夫湾号!”史密斯惊呼起来。
  这艘可怜的护航航母吃到了两条威力巨大的氧气鱼雷,每条都带有700多公斤高爆炸药,威力之大可想而知,万吨级条约型巡洋舰都经不起其一击,只有8200吨且参照民用船舶能力建造的卡萨布兰卡级如何能够承受,不但当场被炸成两截,还被无处释放的冲击力硬生生托出海面,炫耀了威力过剩的局面。
  这起今天的爆炸如同打响了整场战役的发令枪,远处的德国潜艇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猛扑过来,而U3233号打出的虎鲨也没有落空,一枚准确地击中了一艘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战果又是毫无例外地击沉,另一条直接找上了密苏里号——后者正在转向,是贴着尾部螺旋桨擦过去的,所有人都进出一身冷汗。
  冲天的水柱持续不断地响起,不时有船只被命中鱼雷,驱逐舰们手忙脚乱地发射着刺猬弹,但已弄不清楚究竟哪里是敌人,哪里有鱼雷钻出来——这些杀手犹如幽灵一般,等你看到他的时候已不知道在哪里了。
  尼米茨脸色大变,听到此起彼伏的鱼雷声,他哪还不知道闯进了德军的伏击阵?
  “各舰转向东南,以最高速度前进,冲过去!不要打开探照灯。”
  参谋们如梦初醒,拼命跑出去发布命令。
  接到命令的轮机立即将功率调到最大,螺旋桨飞速旋转起来,大批巡洋舰、驱逐舰保护着2艘衣阿华级和3艘埃塞克斯级以32节的高速往东南方向前进,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尼米茨并不清楚前面还有第二队潜艇等着他,他更不知道,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激起了更大的空泡和声音,那不啻于告诉德国人——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打完第一轮的U3233来不及统计和确认自己的战果,在第一时间就往深海下潜,哈斯勒紧张地发布命令:“再次装填,快!我们再打一轮!”
  下达高速撤退命令的尼米茨还忽视了一点: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的速度开不到30节,他们将功率提高到最大也只有20节,一开始看不出问题来,但20分钟之后,原本在舰队左右两翼的剩余几艘卡萨布兰卡级已悄悄落在了后面。
  海面上现在一片混乱,一边是美军主力加速撤离,一边是少数几艘驱逐舰留下来援救落水官兵——刚才的剧烈爆炸中,大部分官兵都葬身大海,能幸存下来的幸运儿不过百之二、三。
  第一轮未抢到战果的U艇舰长们有些开始偷偷浮上水面,准备寻找剩余目标下手……
第063章
尼米茨的反击(17)
  凌晨2时许,尼米茨主力舰队向前突进,2艘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8艘防空巡洋舰将3艘主力航母紧紧保护在阵型中央、夺路狂奔,外围20余条驱逐舰也不管有用没用,一股脑儿将刺猬弹发射出去,海面上声势浩大、声音震天。
  整支舰队看似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但实话实说,这种招数还是歪打正着有作用的——德国现在依仗声呐确定方位并测距,刺猬弹成片炸响就干扰了声呐兵的辨别能力,使第二拦截线的声音引导不如第一道成功,还必须仰仗潜望镜进行视距攻击。
  由于美军已成惊弓之鸟,微波搜索雷达也不能静下心来再用,拦截的德国潜艇反而自由自在得多,再加少了好几艘护航航母和巡洋舰,第二批干活更加利索。有经验、胆子大的海狼直接上浮,也不精确瞄准,直接采用6雷扇形齐射。射完不管中不中立即下潜继续再装填。
  悲剧的美军终于领教了鱼雷之夜的厉害。
  位于阵型核心的密苏里号战列舰被一条6000多米外发射过来的鱼雷击中舰舯,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被炸开豁口,虽然损管队员拼命堵漏,但海水依然灌进去将近5000吨,这艘才服役没几天的新锐战列舰发生了11度的侧倾,而且航速降低到了只有23节。这条鱼雷本来是冲着富兰克林号去的,他无非当了挡箭牌。
  尼米茨让其勉强跟着后面,并让4艘驱逐舰保护着他。但好景不长,眼看有战列舰落单被创,U3318号潜艇瞅准空档,将3条虎鲨发射出去,直扑密苏里号,虽然中途被驱逐舰打爆一条,另一条偏出,但还是有一条结结实实撞中了密苏里号左舷舰艏,差点将整个舰艏全炸掉。现在密苏里号舰艏低沉,整条船前部已埋在海里,破损后往外翻卷的钢板更增大了航行阻力,迫使该舰速度掉到只有17节的水平——XXI级、XXIII级在全速状态下都能跑得比密苏里号快。
  “长官,密苏里号遭遇重创!”史密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后又有2艘护航航母被击沉!”
  “该死!”尼米茨愤愤地拍着墙壁却无计可施,他想回过头去看密苏里号,却发现在黑暗中无能为力。
  “继续突进,趟出埋伏区。”说这句话时,护卫在舰队左翼的帕萨迪纳号轻巡洋舰(克利夫兰级)左舷中雷,这艘万吨级轻巡洋舰勉强挣扎了3分钟,带着愤怒和不甘沉没了。
  这是今天沉没的第二条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同级舰斯普林菲尔德号吃到一条虎鲨也宣告沉没,再加上损失的3艘防空巡洋舰。今天夜里已报销了5条巡洋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