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656

  “可以买,全部打包价2亿!”
  多田骏一阵肉痛:“好贵!”
  “下官也这么想,但那32门列车炮连炮弹只要1亿马克绝对便宜!要不是欧战眼看着快结束,德国人也不会这么便宜处理给我们。”笠原幸雄得寸进尺地说道,“德国特使还表示,到年底还有大量二手军火处理,我们要先打个招呼,届时可以先挑,不然就处理给其他盟国了,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根廷等都表示抢着要,特别是伊朗、伊拉克这几个国家,仗着手里有点石油,财大气粗得不得了。”
  “这件事我说了不算,要商量商量。”
  “自然,自然。”笠原幸雄一边鞠躬,一边道,“下官这次来还给您带了一点土特产,烦请笑纳。”
  满洲有什么土特产多田骏都是知道的,不外乎人参、貂皮、鹿茸之类,可都快夏天了,送这些东西干什么?但等接过盒子,他就感觉不对,沉甸甸的差点拿不住,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瞬间就亮瞎了他的眼——赫然是一块比拳头还大的狗头金。他不敢拿起来仔细看,连忙“砰”地一下把盒子关上了。
  “这怎么好意思?”说是这么说,但并没有把盒子还回去的动作。
  笠原幸雄微笑着告辞:“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关东军的事还请阁下费心了。”
  笠原幸雄走后,多田骏再次把盒子拿出来把玩、观赏,还试图咬一口——果然是上好的狗头金。
  当然他理解梅津美治郎的意思,关东军不光是盯着那点铁道炮,还有更要紧的东西——北萨哈林岛岛上的那100万吨原油,为这100万吨原油如何分配,各方吵得不可开交。
  这不是简单100万吨石油的问题,这是最靠近日本本土的石油产地,不但距离近而且安全,据说还有增产到200万吨的潜力。一旦将来美军在南洋反攻掐断中东、婆罗洲石油供应,这就是日本最后的救命油。
  现在的日本可不是历史上的日本,随着飞机、坦克大幅度增加,耗油量大增,而联合舰队虽然军舰数量没突破历史规模,但2艘大和级自堀悌吉上任之后总在外面浪,浪一次就1万吨重油没了,所以石油需求更加迫切。
  所以哪怕知道俄国人不好惹,这100万吨原油豁出命也得去抢,幸好最后也成功了,俄国人最后答应了“租借”,也没有出动轰炸机来轰炸。
  在大本营陆军高层会议上,众人首先一致同意关东军购买列车炮的请求,这让多田骏有点儿诧异——看来收到“土特产”的人不少啊,这下他更加心安理得了。
  随后讨论石油问题,下村定道:“海军枢密使提出了一个议案,如果关东军能确实约束自身行为、不逾雷池半步,海军提议对新增石油进行如下分配:关东军50万吨,海军35万吨,本土其他方面15万吨。20万吨粮食由关东军负责筹措,运输和安保由海军负责。同时还提议用1吨粮食换3-4吨石油的比例从俄国购买石油,能买多少算多少,具体比例另行协商。”
  陆军高层脸色有点怪,因为这次海军太反常了,居然如此大方?
第022章
D日(5)
  海军这次让步是比较大的,连一半要求都不到。堀悌吉就怕关东军陶醉于登岛闪电战的胜利,以为俄国人不过如此而要张罗着北上,那就麻烦了,北萨哈林有海军在,俄国人不敢怎么办,其他战线要打起来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中途岛、西海岸战役紧锣密鼓展开之际,他绝不想后院起火。所以宁可让关东军多分点也要绑住他们的手脚不让乱来。
  “我看可以接受,不过略微做些调整。”石原莞尔道,“关东军50万吨原油分解后的柴油、汽油和润滑油都归他们,但船用重油和其他产品他们用不了这么多,给他们保留三分之一,其余交给大藏省,作为弥补列车炮特别经费的开支。”
  会议最后一致通过。梅津美治郎对此很满意,“土特产”还是有威力的:列车炮搞定了,石油也搞定了,还开了“石油换粮食”的政策口。
  他踌躇满志地传下命令:“各部谨守防线,不得逾越,更不得首先开火,违令者一律就地枪决!”这道命令浇灭了不少马鹿蠢蠢欲动的心火。
  第二天,动作麻利的关东军动用200多个车皮装了1万吨粮食交给苏联——确切地说是东俄。虽然都为轴心阵营,但日本怕过分刺激斯大林老爹,暂时还没承认西俄,并正式提出“石油换粮食”的要求。
  日本一直都有“石油换粮食”的想法,但当初石油苏联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拿来交换?现在情况不一样,只要不打仗,石油就有富余,哪怕在交给德方500万吨石油也有一定富余。但粮食却成了东俄最大的问题。
  斯大林虽极度恼怒日本趁火打劫,但那天库茨涅佐夫最后说的一番话打动了他:“斯大林同志,饿着肚子是没法建设社会主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更没法打仗的,今后我们的敌人是全方位的,要高度注重粮食问题。”
  他给斯大林算了一笔账,20万吨粮食至少可解决40万人一年的粮食问题,如果省着点用,50万人也能对付过去,现在这种局面下这20万吨完全是救命粮,而且除了日本,其他国家很难给东俄提供大笔粮食。
  因为库茨涅佐夫苦口婆心的规劝,甚至不惜发表一些“右派”言论,斯大林最后放弃了在远东的报复想法,捏着鼻子同意了“租借”。既然租借都允了,那“石油换粮食”也不是大问题,双方最后约定,在日本如数交付20万吨粮食后就开始按4:1的比例推动石油换粮食,首批交易限额预定100万吨石油。
  最近这两年由于红军不断失利,斯大林一直指示加大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陆续探明了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甚至还发现了秋明油田的边缘油井(主力位置尚未知晓),这才保证红军在丢掉巴库、陆续丢掉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第二巴库)后勉强还能维持1000多万吨原油产量,煤炭产量也在稳步整固。
  这个世界上只有霍夫曼知道东俄未来的潜力,只要斯大林老爹不折腾作死,不想着争霸天下,东俄做一个三流强国(美德超一流,英、法、意、日算二流)还是有把握的,搞好了小日子不会比中东产油国差。
  在他看来:东西俄对立一定要平衡,不能明显出现一方实力弱于对方的情况,只要双方局面都能不断提升,短期内既没有覆灭的危险也没有合并的风险,这对德国是件大好事——太强盛的俄罗斯不符合德国利益,太虚弱的俄罗斯也不符合德国利益。
  至于将来,他觉得自己管不了那么多,那是第五代、第六代德国领导人需考虑的事,那会儿小科勒都要退休了……
  正在遐想间,冷不防凯特尔进来汇报:“元首,好消息,好消息,那32门列车炮卖掉了,日本人全要!”
  凯特尔满面春风地走进元首办公室,显得十分高兴。清理这堆货色费了不少力气,按总参谋部的设想,波兰和苏联列车炮应该优先处理,因为他们坏了之后要找配件很麻烦,但德国自产和法国人的列车炮可以缓一缓,至少暂时还有一点用。1亿马克虽然不算多,但德国既然要逐步回收战争债券、稳定币值并为欧元发行准备条件,当然是能弄一点是一点。
  但霍夫曼看得更深远,自言自语道:“看来日本北进的想法被遏制住了?”
  “科尔还发电报来,堀悌吉又提出购买额外50万吨C3航空燃油请求,并试探性地提出能否获得火箭技术。”
  霍夫曼没直接说好或者不好,条件反射般地问道:“日本人有大动作?”
  由于日本联合舰队比历史同期牛气冲天,海军话语权更高,对能源供应十分重视,整个保障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良与优化,甚至单独抽出1名中将、2名少将分管这项工作。
  比如满洲地区的煤层页岩油,日本一直没有放弃过炼化尝试,但由于技术不过关,提炼后的油料经常堵住军舰锅炉喷嘴,需要动用硫酸清洗并损失10%,以往军方一直不肯同意,宁可出了故障再说,但在堀悌吉掌权后,10%的损失就扛了下来;
  又如煤制油技术,日本一直进行尝试也予以了开发,但日本合成技术较差,用最好的煤炭合成出来的汽油也不能供发动机使用只能烧锅炉,这样一来反而得不偿失。但在引入德国煤制油技术后,虽然整体规模不变,但这批煤层页岩油全转化为了低品质汽油,供应汽车、摩托等不成问题,这里一年拓展的折算后将近100多万吨原油,相比德国本土近千万吨能力虽然不如,但也是破天荒的成就。
  又比如婆罗洲的原油,历史上日本接手后最高产量只恢复到战前75%,且炼油设施损坏严重,再加上运输船屡屡被美国潜艇或飞机敲掉,迫使日本海军多次不得不将未经提炼的优质燃油直接当重油使用——这是极大的浪费,但现在情况大有改观,在欧洲工程队伍的帮助下,到1944年春季,婆罗洲油田基本恢复到了历史产量,炼油设施也修复到了50万吨规模的水平。而海军设立各大战区后,护航编队、反潜飞机密度超过历史十倍不止,栗田健男统辖所有运输部队,损失率不到15%,大大高于历史同期。
  再加上直接从中东进口成品油供应印度战场,又从斯大林手中抢下来北萨哈林岛,到1944年6月,日本账面上的原油年收入终于突破了1000万吨。
  但光有油还不行,日本落后的提炼技术和添加剂(四乙基铅)水平使日本高品质航空燃油一直不够用,数量少不说,而且性能很不稳定。在早期动用零式时,航空汽油勉强还可以应付,随着大量德制飞机投入服役,对高性能航空燃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样一架飞机,用日本燃油和德国燃油完全是两种表现。按以往日本军部的脾气,说不定就凑合着用了,但堀悌吉只想要给部队最好的装备,因此不遗余力花钱进口B4航空燃油和高品质的C3燃油,特别是最新一代经改良的C3燃油已超过美国100/130号燃油,弱于115/145号燃油,性能介于两者之间,更为日本所迫切需要。
  由于C3燃油必须在德国本土生产,供应相对来说不方便,而德国本身对高性能航空燃油也需求旺盛,除联合舰队在欧洲期间带走的一批外,日本只陆陆续续得到过10万吨,倒是B4燃油一年半间前后累计超过50万吨。
  但现在堀悌吉一口气提出要50万吨C3燃油,霍夫曼马上就想到日本有大动作——绝不是二次西征,因为如果那样根本不用提燃油的事,德国会保证供应的。
  凯特尔笑笑:“您说得没错,堀悌吉元帅在安定印度洋秩序、拿下俄国岛屿后准备向太平洋深处展开大手笔进攻,中途岛、夏威夷乃至西海岸全是他的攻击目标!科尔说他非常谦虚,对不能如约进行二次西征表示抱歉,并认为现在以欧洲舰队之实力已不再需要二次西征,他打算从向东打击美国,配合我军进攻。并且会在开罗会议上上向我方正式道歉。”
  霍夫曼点点头:堀悌吉当初推迟二次西征明显是为了待价而沽,没想到皇家海军全军覆灭,大西洋主动权瞬间转手,等冰岛一下,二次西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大大减退了。现在这个局势,堀悌吉一眼就看透了,聪明人固然心眼多,打交道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但说话办事就是方便,摊上墨索里尼这么个蠢蛋且不自量力的家伙才叫人恼火。
  “还好他没说要进攻澳新。”
  凯特尔一脸愕然:“我以为您会批评他异想天开,哪怕打澳新也比打西海岸靠谱。”
第023章
D日(6)
  “不,你错了。打澳新不能迫使美国求和,打夏威夷和西海岸才能迫和美国。澳新是因为美国支持才得以幸存,如果美国本土不保,以美国国内那些短视的鸵鸟做法,会不会选择放弃澳新?特别今年又是大选年,两党都要讨好选民,堀悌吉、山本都很熟悉美国,你别以为他们不懂这一套。”霍夫曼笑笑,“这是和我们学的,我们不就打得美国人放弃英国了么?”
  凯特尔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元首高瞻远瞩,我们……”
  霍夫曼摆摆手:凯特尔这马屁拍得痕迹太明显,他不信最高统帅部那些参谋们连这看不出来。转而问道:“50万吨希望多久到位?”
  “7月底之前他想要拿到首批10万吨,以后每2个月希望得到10万吨,科尔推测日本8月中旬出击,因为届时新建的信浓号战列舰、云龙号航空母舰、改造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都将形成战斗力——他们刚刚交付部队,如果日本抓紧点,下月初交付的天城号航母也可能来得及。”
  霍夫曼知道信浓号改建为航母后的悲惨遭遇,这次按原有轨迹变成超级战列舰后,不知道这次命运会不会好一点。
  “他们船台上还有战列舰么?”
  “没有。”凯特尔笑着否认,“主张建造战列舰的家伙被咔嚓了,现在只有航母,除了一堆云龙级,今年又新开工了2艘轴心级,据说下礼拜要开工第3艘。当然,跟我们没法比,我们都开工8艘了……”
  霍夫曼沉思片刻:“7月底给他15万吨,剩余部分交付频率不变,年底前全部交付完成。”
  “要加价么?”
  “不。”霍夫曼摇摇头,“量大给他打个95折。”
  凯特尔奇怪,日本不打算履行最初的君子约定执行二次西征反而搞小动作,他原以为元首会不高兴,看来还是想错了。
  “关于为英国保留西北印度……”
  霍夫曼打断了他:“可以叫巴基斯坦。”
  “是,巴基斯坦的事和日本方面沟通过了。陆军虽不太情愿,但堀悌吉元帅表示可以商量,不过要等德里战役打完、英国正式求和时再说也不急,他主动提议可以在8月份开罗会议上讨论。科尔认为有商量余地,当然肯定要给日本人好处。”
  这件事科尔一提出来,日本高层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军方还没说什么,外务省和外务大臣谷正之跳了起来,认为德国越来越过分了:当初说好印度都归日本的,言犹在耳怎么突然横插一脚?苏联问题当初让日本摆出北进姿态牵制斯大林,转身没过几个月,连停战协议都签了。认为不能坐视不理听任德国搞“越顶外交”。等听说英国有意求和后,这种抱怨更是沸腾。
  但军方几个头头脸色都很凝重:苏联趴下、英国讨饶,意味着欧洲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时候德国不缺、不欠日本什么,反而有可能为加速与美国实现和平而出卖日本,特别是罗斯福逝世、美国发表对德和平三原则后,众人感觉更加紧迫,对德国动作很紧张,深怕明天柏林发出电报说结束《三国轴心》条约——元首信誉不太好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本来大本营对开罗会议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的形势却变得非去不可,而且还要保持谦恭,大家在激烈争吵后达成一致意见:尽可能保持低调,与德国密切关系,加大物资、技术采购力度,8月份时再交付一笔欠款(200吨黄金、350吨白银),同时德国元首诞下科勒之后,还没送过像样的礼物,这一次要格外精心准备。总而言之,无论政治、经济、外交、利益和个人感情都要让德方无可挑剔。
  为试探德国的态度,堀悌吉以商人特有的精明提出大宗物资购买这个投石问路的请求——既是买紧缺货,更是买安心和放心。
  “请堀悌吉元帅放心,日德友谊牢不可破,我们会和美国人打到底,嗯……至少支持日本打到底!”霍夫曼微微一笑,“所以连Me-262喷气机和V2火箭技术一起给他,再各自奉送两打实物,合计只收4亿马克友情价。”
  “哈……”凯特尔差点乐出声来:3天前,二代喷气机Ta-183已正式通过验证被定型,准备从8月份开始量产,Me-262都准备砍订单了。至于V2,全套技术加实物再加手把手教,日本2年内都搞不出来。当然,这也就是卖日本,要是卖美国,元首恐怕14亿都不舍得。
  收到德方的回报后,东京大本营再次松了口气:有这个姿态就好。有人嫌贵想还价,但无论石原还是山本五十六代表陆海军都表示反对,明确回复柏林,“西北印度好商量,我方抱有极大诚意,对英和平请以德国为主洽谈”,所有提到的物资、技术都按照德国给予的价格买下来并尽快装船运回。
  堀悌吉一直没吭声,仿佛在思考什么,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注视着他,请他讲几句。
  “请外务省通过瑞士或瑞典渠道,再和美方秘密沟通一次,看能不能达成谅解,我方可同意交还菲律宾,同时从中国大陆撤军,要道歉、赔款也可以商量。”
  “堀君?”
  “8月15日前要有明确答复,行,双方就坐下来签协定;不行……”堀悌吉摆了摆手,深深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一个八度,“只有我出门去打了!唯死而已!”
  东久迩宫稔彦王埋怨道:“堀君,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是啊,这种话以后请不要说了,伤士气啊。”多田骏道,“好像我们打输了撑不下去似的,明明帝国大占上风啊!德里也就是这两天能拿下来的事,西北印度那块领土若放弃,这个月就能结束印度战局。陆海军建设如火如荼,新式飞机、战车大量服役,机甲力量前所未有地加强,本土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安定,就业生产都处于景气状态……德国等欧洲盟友态度也还可以,新飞机、新坦克给了,航空燃油给了,列车炮给了,连新式喷气机和火箭的技术都答应给。这是开战后最好的局面!”
  要不是堀悌吉大功累累再加一直都在战斗,这都能扣上“动摇妥协、卖国求和”的帽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