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656

  总参谋部有一种意见就认为德军要在多佛尔附近登陆,这些铁道炮是准备用于攻击滩头阵地并掩护德军登陆展开,依据也相当充分:加来与多佛尔之间只有40多公里,登陆艇4-5个小时就能往返一次,十分便利,而且英国人也看到在加来方向有不少的地面部队和登陆艇。
  由此衍生的另一种声音是,德国并不是没有火箭了,而是将火箭隐蔽起来等待登陆时一起使用,用于隔断登陆战役爆发后其余各地往多佛尔可能的支援,往伦敦发射只不过为了先行试验一下效果——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布鲁克等人也认为不能完全排除,最后连丘吉尔自己都疑神疑鬼起来。
  为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皇家空军出动了上千架次的蚊式、布伦海姆等中型轰炸机去对付可疑的火箭发射阵地和列车炮基地,甚至还不惜耗费宝贵的燃油动用兰开斯特4发重型轰炸机携带高脚杯炸弹去炸,但这些火炮都有极其坚固的混凝土掩体,普通轰炸机对其不起作用,高脚杯又炸不准,再加上德国空军凶狠的防空体系,让皇家空军损失惨重。
  两周来,皇家空军在本土空袭中损失了1000多架飞机和200多名飞行员(部分飞机在制造厂和地面被击毁),在反空袭中又损失了700多架飞机和将近600名(组)飞行员(有部分幸运儿逃过海峡对岸或掉落在海峡中被人救起),光在加来这里就损失了100多架双发、四发轰炸机,德国空军的损失要小得多。
  针对V2火箭连的轰炸效果稍微好一些,但也只取得了有限战果,英国人并不明白V2火箭真正值钱的是火箭箭体和制造工厂,他们费尽心机炸毁的发射基地和设施并不稀罕,反而浪费了油料和飞机。随着Do-412的大量服役,开战一来一直凭借飞得高、飞得快而战果累累的蚊式轰炸机损失率也开始直线上升,虽然夜间防空对蚊式骚扰还没特别好的办法,可夜间英国人更找不到火箭发射基地,所以哪怕损失很大也只能白天出击。
  “废物,废物……”听到轰炸效果不大的消息,丘吉尔悻悻然地骂了几句,然后又不理波特尔上将,只管问布鲁克,“你凭什么判断德军不会在那里登陆?”
  “如果是多佛尔或朴茨茅夫登陆,完全用不着费尽心机从地中海调兵,德国人直接把部队推到低地国家再上船就够了。”布鲁克耐心解释道,“我担心他们去打冰岛或爱尔兰。”
  “你也赞同尼米茨的分析?”
  “阁下,美国人分析不无道理,假如没有舰队协防冰岛,靠岛上那8万多部队、几百架飞机能拦得住德军登陆?还是您认为6万吊儿郎当的美军加2万多的我军能顶得住5万如狼似虎的德军?”
  丘吉尔无语,他很想骂一顿布鲁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论点,但又知道这是实情——冰岛上的情况英国人民不清楚,英国高层难道还不清楚美国人是什么德行么?“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就是这些高层率先喊出来的。
  可就算这样,英国人也不能把美军赶走,相反还要捏着鼻子欢迎美国人来,说美国人的好话,大肆渲染英美友谊——如果美军不来,冰岛就要大英帝国自己防守,所需物资、装备也要英国自己想办法解决,大不列颠目前本土都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去背冰岛这个包袱?自然只能忍痛推给美国土豪包养,连冰岛驻军司令官都换成了美国人,2万多英军也听命于冰岛司令部指挥。
  丘吉尔深知:冰岛位置十分重要,正好卡住英加航线的关键,由不得不重视,一旦冰岛沦陷,不敢说英加航线100%沦陷,至少损失率要上升到80%以上。现在50%的损失率美国人已大叫吃不消,80%的话基本就可以宣告完蛋了。
  布鲁克最后说了他的担忧之处:“除冰岛外,我特别担心德国人在爱尔兰登陆,爱尔兰人目前对我们可不太友善,而希特勒一直在放风拉拢爱尔兰人。”
  众人深以为然:在霍夫曼阐述的欧盟构想中,明确表示北爱尔兰是爱尔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不列颠占据北爱尔兰完全是殖民统治行径,这种错误应该得到纠正。这让爱尔兰上下欢欣鼓舞,在精神上已把自己当做轴心国一员,也让英美进一步拉拢爱尔兰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无论英美,谁都不敢明确许诺将北爱尔兰交给爱尔兰人。
  实际上在欧战爆发后头两年,德国与爱尔兰的关系非常奇怪,德军认为爱尔兰迟早会被英国所利用,所以不但派遣轰炸机在爱尔兰的四座城市投下炸弹,还两次空袭了都柏林,事后又拒绝道歉——这让霍夫曼对第三帝国的脑残行径表示务必愤慨,要知道历史上希特勒自杀后,只有爱尔兰总理埃蒙·德瓦勒拉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去大使馆进行了吊唁,这样一个妥妥的铁杆盟友不赶紧拉拢难道还指望获得英国人的谅解么?
  后来在不列颠之战失败后,第三帝国才重新审视与爱尔兰的关系——炸了对方几次后爱尔兰人也没怎么样,于是私下表示了道歉,并试图缓和关系。
  而爱尔兰在面临德国军事风险时还面临英国的压力和制裁,因为欧战爆发前爱尔兰政府明令禁止任何英国战舰、潜水艇和飞机进入爱尔兰境内,气急败坏的丘吉尔撤消了对爱尔兰的海上保护并发动了经济战,还大幅度缩减了对爱尔兰的食品输出,理由英国自己也不够,并暗中阻止爱尔兰同他国海上贸易——爱尔兰的粮食供应一直存在问题,之所以爱尔兰人不喜欢英国人,就是因为当初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让爱尔兰死了太多人。
  这时候德国重新想拉拢爱尔兰,许诺提供物资和武器装备协助爱尔兰抵御英国压力,并自告奋勇地表示可以派兵,但珍珠港事变又打断了这一进程,美国同意向爱尔兰提供武器装备、食物和一切工业原料,口头承诺支持爱尔兰结束分裂,条件是向美国军舰开放港口进行补给,德瓦勒拉虽不情愿,但鉴于英美掌握海权而德国无能为力时他无法拒绝。到1942年,爱尔兰成为欧洲最奇怪的国家,虽然心向德国,但因内外交困而不得不为英美提供便利,同时又与英国交恶。
  霍夫曼很快通过欧盟阐述改变了这种局势,并以实际行动击破了种种传言——谓元首一直在等待英德合作的传言,他决心要把爱尔兰拉到自己这边来。
第067章
浩瀚大洋是赌场(5)
  霍夫曼要拉爱尔兰人的迹象很明显,而且是毫无顾忌地直接放话,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都知道,爱尔兰人就更清楚了。
  里宾特洛甫等人劝过霍夫曼很多次,告诉他英德谈判很难,光北爱尔兰问题就能成为横亘在英德谈判中的一根刺,爱德华八世也不见得能接受这后果,英国中间派对和平谈判诟病最多的也正是爱尔兰问题。但霍夫曼对此毫不动摇,他太清楚不列颠人是什么德行了,他们在欧洲做了200年搅屎棍,没制约怎么得了?他可以想办法给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保留一点地盘,想办法给他们在南美找一块殖民地,但同时也需要在欧洲给英国人找一根狗绳,防止今后英国人在欧盟捣乱,看来看去,爱尔兰是这根绳索的最佳选择。
  必要的灵活变通依然要有,德国外交部也进行了补充阐述:认为北爱尔兰归属问题不应由武力改变,建议战争结束后在北爱当地举行公民投票再决定归入爱尔兰还是继续留在大不列颠。这声明很圆滑:爱尔兰人认为上面都是本民族居民,所谓公民投票不就是走个形式么?而英国部分人士认为北爱有不少亲英派,再加上英国保留的行政和军事权利,即便逼到万不得已,也有很大机会操纵公投。
  于是爱尔兰人的天平又重新向轴心倾斜过来,等德军海啸计划成功并占领亚速尔,特别是联合舰队西征,轴心联合海军打垮英美舰队后,爱尔兰亲轴心的迹象更加明显,而美国在这时又停止了对爱尔兰援助——供应英国的物资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管爱尔兰?在爱尔兰港口补给也不是什么当务之急,对同盟国来说,爱尔兰已失去战略意义,只要稳住不让爱尔兰公开投靠轴心就是胜利。爱尔兰确实也多次声明了中立,并且拒绝了德国的武器援助,这让盟军方面暗暗松了口气。
  难道这个微妙的临界点会如布鲁克元帅估计得那样,在1944年4月开始突破么?丘吉尔还在思考时,孟席斯的电话进来了,说有要事汇报,丘吉尔本想让他在电话里说,但看到身后众人一个个竖起耳朵偷听,便认为必须让孟席斯过来,否则高层胡乱猜测今后就乱套了。
  “又有什么坏消息?”
  孟席斯面无表情地汇报:“刚刚在法国的内线发来消息,党卫军爱尔兰师出现在布雷斯特港附近!”
  “什么?”丘吉尔顿时大惊失色,“消息准确无误么?”
  “正通过其他渠道核实,还有……”仿佛嫌坏消息还不够多,孟席斯又补了一句,“2天前确实有4艘德国主力舰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进行补给,我们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包含另外2艘航母,但他看到过德国飞机。”
  “轰”地一下,会议室里仿佛炸开了锅,全乱套了。
  爱尔兰是有国防军的,一共编有4万军队,还有20万预备役,一贯使用英制武器,名义保持中立,但谁都知道爱尔兰人什么倾向。但麻烦的不是爱尔兰国防军而是党卫军爱尔兰师。
  霍夫曼颁布关于北爱归属问题宣言后,爱尔兰就有很多人偷偷摸摸跑到德国去参加党卫军,他们或去法国、或借道荷兰、比利时,但最终目的地全是德国,里面也不可避免地混入了亲英派爱尔兰卧底,所以孟席斯相对容易能获得情报。
  为吸纳这批志愿者,党卫军特意成立了SS-13爱尔兰师,该番号历史上属于圣刀师(克罗地亚绿教徒),祸害民众是一把好手,打仗成绩完全稀烂,最后还反了水。霍夫曼太知道这支部队是什么德行,在把SS-13番号给爱尔兰人的同时拒绝成立圣刀师,只同意成立类似治安队让他们去墨索里尼手下效力围剿铁托——后者正愁兵力不够,有上门的打手怎么可能不要?
  除SS-13外,SS-14\15番号也与历史有所出入,本来这两个番号分别要给乌克兰和拉脱维亚志愿者。既然东方政策颁布后乌克兰、拉脱维亚等国都开始独立组建国防军,霍夫曼便准备让他们加入所属国防军,乌克兰人好解决,爽快答应了。但处理拉脱维亚志愿者遇到了麻烦,不但希姆莱多次表示希望保留,拉脱维亚人自己也强烈要求留在党卫军,表示会“忠诚地为元首战斗到最后一刻”。
  鉴于拉脱维亚人战斗力不俗,历史上也履行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诺言——部分拉脱维亚党卫军一直战斗到1959年,霍夫曼也有点舍不得推出去。最后经协调,他将原本计划中的SS-19(拉脱维亚第二师)番号取消,将两支部队志愿者全注入SS-15,形成独立的党卫军拉脱维亚师,今后除补充兵员外不再组建拉脱维亚党卫军。
  拉脱维亚当局对此自然表示感谢,留在党卫军里的志愿者也心满意足。征召令下来后第三天就招满了足够的志愿者,报名人员还在源源不断涌入,最后不得不以后备队的名义多募集了1200人。SS-14的番号给了爱沙尼亚师(历史番号SS-20),道理如出一辙。
  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只有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有独立党卫军部队,立陶宛没有。实际上该国志愿者偏少,主要原因在于雅利安种族问题——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人都被看做东方雅利安人,立陶宛人却不是,少数立陶宛志愿者(2000多人)最后经协调后都加入了立陶宛国防军。
  于是SS-13\14\15三个师都成为外籍党卫军,随后组建的SS-16\17\18三个又是德国师(当初霍夫曼答应给希姆莱扩军4个师,指的就是12、16、17、18这4个师)。
  SS-16师全国领袖师在历史上评价一般,虽然武器很好,但没真刀真枪打过硬仗,有经验的指挥官也缺。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与希姆莱的野心分不开,他试图控制这支部队为其所用且专注任用私人,霍夫曼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而由于东线战事顺利党卫军损失也小,所以SS-16\17\18与SS-12一样,骨干军官都从警卫旗队、帝国、骷髅、北方等几个老牌师中抽调出来,再加上优质后备兵力组建而成,战斗力自然不能。
  本以为18个师是党卫军1944年的极限,没想到SS-19\20成军速度比几个德国师还快,而且来源根本意想不到,这是两个美国师番号——SS-19亚美利加第一师与SS-20亚美利加第二师。
  到1944年4月,党卫军正式运作部队达到20个师(另有部分编制更小的部队,如瓦隆旅),除SS-17\18两个还未编组完成的德国师和爱尔兰师外,几乎全在东线服役,连两个美国师也加入东方集团军麾下。
  为解决美国师的思想作风和战斗力问题,霍夫曼指示他们在俄罗斯实地休整一个月,让宣传部派人给他们再洗洗脑——大肃反的幸存者、古拉格的未亡人、各苏联少数民族代表、俄罗斯解放军的战友代表、因饥饿被斯大林无情抛弃的俄国老弱病残一拥而上,轮流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后再安排他们实地参观卡廷森林惨案遗址和几个内务部监狱,使这批自幼被教育“布尔什维克主义可怕本质”的官兵们上了生动的体验课,他们这才发现,原来美国国内提到的内容和问题在这边不仅活生生地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残暴的国家,美国居然还要与其联手,送物资、送军火打我们?罗斯福和斯大林是在狼狈为奸!”
  党卫军美国师的正义感和士气瞬间爆棚,用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元帅的话来说:“美国人很不错,比我听到的传闻强多了,除浪费弹药的作风一如既往外,其他表现都可圈可点,是谁造谣说他们离开卡车和吉普就不会走路的?”
  现在,党卫军爱尔兰师出现在了布雷斯特港,再加上其他舰队调动的消息,不由得刺激众人的神经——德国人真打算登陆爱尔兰?
  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庞德元帅忽然另外点出了一种可能性:“德国人会不会用主力舰队顶住尼米茨将军的舰队,然后用其他军舰强行在爱尔兰登陆?而这个爱尔兰师说不定就是德国人投石问路的第一步?只要爱尔兰国防军不打这支部队,等其控制各要点后就能轻松接应德军大编队登陆了。”
  被庞德这么一说,丘吉尔越想越觉得有些危险,转过头问布鲁克:“我们在北爱尔兰有多少部队?要不要发动预防性控制?”
  “北爱现在大约兵力40万,包括2个装甲师,要突击控制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布鲁克插了一句话,“万一只是佯动,我们就把爱尔兰彻底推开了,而40万要防御整个爱尔兰岛也困难,没有海军优势就更困难……”
  到底赌不赌呢?众人陷入了沉思。
第068章
浩瀚大洋是赌场(6)
  如果是以前,比如换做法国刚投降的那会,丘吉尔肯定毫不犹豫下达“打”这个命令,别说区区爱尔兰,就是法国人他也照打不误。
  不过现在局面与3年前相比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英帝国没有这样的资本和实力再给自己树敌了。况且爱尔兰还算谨慎,虽然看大英帝国不爽,但也没接受德方军事顾问和武器输入,据亲英派透露,也没通过官方渠道向德国输出情报——私下总免不了,英国自己不也在弄么?
  他叹了口气问布鲁克:“从纯粹军事角度来说,在我军驻扎重兵、外部还有舰队环伺情况下登陆爱尔兰有可行性吗?”
  “逻辑上这一点说得通。”布鲁克走到地图前比划起来,“您看,现在德国舰队顶住了TF46舰队,爱尔兰以西海域无疑非常安全,德军可在爱尔兰西部港口登陆,您以为爱尔兰人会抵抗?说不定他们求之不得!只要上5万登陆部队,再利用3-4天部署一下空军,爱尔兰就被德国人牢牢捏在手里了,今后德国人会源源不断、毫无阻拦地向爱尔兰增兵,甚至把那些该死的铁道炮也运上去,您说怎么办?”
  铁道炮什么的显然是布鲁克过虑了,不拆解哪有能力将铁道炮送上船?可真有机会和实力把铁道炮都输送上去,还不如干脆多送点坦克和飞机效用更好。
  不过爱尔兰不会抵抗德国入侵显然是个很可怕的前景,因为这有先例:爱尔兰大部分人亲德,但也存在不少亲英派,既然亲德的能跑去德国参加党卫军,自然也有人跑去北爱尔兰或英国参加英军,特别是爱尔兰国防军就有人跑去参加英军响应“抵抗纳粹暴政”。
  爱尔兰政府猛就猛在这里,他们不仅是27个英联邦国家中唯一宣称中立的国家,而且公开执行双重标准:普众参加党卫军他们装聋作哑当不存在,但参加英军的官兵全被当逃兵安插了“叛逃罪”——历史上爱尔兰政府在二战胜利后一共处理了5000多这样的逃兵,剥夺他们在公共岗位就业及享受国家有关津贴的权利,任你英美喉咙喊破天都不理。
  虽然布鲁克如此说,但他给出的建议还是不要冒险:“我们应先向爱尔兰政府提出照会,如果他们不能抵挡德国的入侵我们将不会袖手旁观;然后,作为军事策略的一部分,我们应始终监视着爱尔兰海岸线,一旦发现德军开始成规模登陆——不管是党卫军爱尔兰师还是别的什么部队,我们立即将部队开入都柏林;还有,需要为爱尔兰准备一整套新的行政班子……”
  最后一句表明了布鲁克希望扶持傀儡政权的态度,丘吉尔心情沉重地点点头,然后道:“把消息发给坎宁安和尼米茨将军,告诉他们不利的情况,同时让北爱尔兰部队做好出击准备。”
  “情报说德国人还有6艘航母?”收到电报的尼米茨吓了一跳:这他妈也太多了,德国海军现在好吓人啊。
  “有4艘肯定是护航航母,威胁不大,而且我估计他们多半要掩护登陆,吃不准的是另外2艘航母。”坎宁安紧皱着眉头,显然他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存在两个可能。第一,这两艘航母加入当面敌舰队协同对我军发起强攻,排除登陆一切干扰;第二,这两艘航母掩护爱尔兰方向登陆,德军自信凭当面3艘航母可以盯死我们,另外2艘航母专用于掩护陆军登陆。”
  “您认为不管怎样德军都要在爱尔兰登陆?他们有这么大把握?”
  “这是我猜的,现在情报和信息太少,尚不足以判断。”坎宁安苦恼道,“如果德国人掌握了制海权,他们为什么不登陆?要打败大英帝国必须登陆才有用,现在冰岛这个最佳登陆点被我们控制着,德国人自然只能退而求其次,我倒觉得德国指挥官很善于随机应变,或者他们一开始就做了两个方案。”
  “有传言说德国指挥官是隆美尔?”
  “是的,我也听说了,当初就是他率领部队在阿拉曼附近登陆并最终葬送蒙哥马利……”
  “那破掉德军的海上优势怎么样?”尼米茨叹了口气,他认为现在德军的胆子是被南大西洋海战结果惯出来的,斯普鲁恩斯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下没能吃掉对方分舰队反打了个两败俱伤,这无疑给德国人壮了胆。
  “硬吃?”坎宁安摇摇头,“我不看好,进攻状态下对方能得到陆基援助,3vs3已非常危险,3打5就更没有把握。”
  “我想让对方来进攻我们。”
  “对方?他为什么一定要来?如果他们不来呢?”
  “他们会来的。”尼米茨走到地图边画了一条路线,“如果我们按这条路线原路返回,您猜德国人会怎么样?”
  尼米茨画的路线几乎就是当初快速溜进丹麦海峡的进军路线,无非现在方向相反。看着这条路线,坎宁安马上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如果TF46这样走,德军舰队就必须扑上来主动截击,否则一旦让TF46绕过格陵兰岛就等于德军封堵失败。封堵失败的德军下一步面临的风险就很高,他们很可能逮不住TF46,对有心登陆,甚至连登陆部队都已派出的德军而言,TF46就是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F46能绕半弧形的圈子避开亚速尔重新返回爱尔兰以西海域,一旦让TF46找到机会,一个下午就足以将德国登陆舰队全送入海底——登陆部队都没有了,哪怕德国人再占有海上优势又有何用?反正军舰开不上岸。
  而且坎宁安知道尼米茨这一步还暗藏杀机:德国舰队既然有短腿病,那就说明其追击能力不足,一旦让TF46跑起来,被迫追赶的德军舰队燃油消耗将加速,那4艘维内托级很快将因燃油耗尽而被迫返航,而德国舰队在逮住美军舰队前显然不可能随意返航,届时这支航母编队将只有1艘提尔匹茨号护航,这就在客观上为TF46反杀提供了便利——论油料,TF46可比德国人支持长一倍的时间,这就是优势!
  坎宁安盘算了一下,如果双方都排除陆基兵力,本方舰载机数量优势能发挥得更充分些。当然,打仗的事谁也没法保证,数量多当然赢面大,但并不等于数量多就一定赢。
  很显然,尼米茨是在赌!赌德国舰队不敢做出放TF46随意游荡的决定!一旦TF46溜走,德军行动轻则停摆,重则面临灭顶之灾,哪怕不能消灭德军,推迟敌人采取登陆行动也好——现在盟军最缺时间,只要熬过了5月,新军舰服役后就能压倒轴心,然后美国军舰服役速度将越来越快,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赌一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