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656

  现在,结合物资遗落、里海上空有气无力的空战、滩头未狙击的情况和伊朗兵力快速退守的动静,朱可夫再判断不出德军是在借刀杀人那就不配叫朱可夫了,可即便看出来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德军那7万多人躲入德黑兰后就不是红军能轻而易举啃下来的,而要造成伊朗震动至少要去破坏伊朗油田、阿巴斯港,考虑到伊朗那崎岖的地形和防守兵力,累死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也办不到。最后经过商议,认为继续执行原计划,去打土耳其人和巴库。
  现在土耳其也知道红军在伊朗和土耳其边境附近登陆的消息了,土军在两国边境总共部署有大约4个师,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伊朗人和他们抢地盘,听说红军重兵集团扑到里海并击败了德军,他们一开始也慌了神,不过看到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率领红军主力部队去进攻大不里士,土耳其人又大大松了口气——打伊朗好啊,伊朗人是死是活管我们什么事?最好能把伊朗打趴下,到时候我们去救还能刮点油水下来。
  红军的进攻架势也把巴列维唬住了,忙不迭向东线最高指挥官曼施坦因求援,虽然德军撤了7万人下来,伊朗军自己还有20万,巴列维手头甚至还有2个虎式重装甲营,但他得知进攻苏军将近40万后还是有点打鼓,德方自己也以为判断出错,除曼施坦因坚信红军会打土耳其外,连蔡茨勒都开始手忙脚乱的调兵,准备从阿联酋、伊拉克、埃及抽调兵力投入伊朗战场。还和身边人私下埋怨元首此次放火放得太厉害,把自己眉毛都烧掉了。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等全部部队聚集后一路向大不里士推进,但到2月28日深夜,他的用兵风格忽然一改,打出了漂亮的右勾拳,调头向土、伊过境线扑去。土耳其人前两天还在幸灾乐祸,谁知道红军矛头一转就向他们杀过去了。
  而巴列维得知15万红军调头转向后立即放下了心,至于土耳其不土耳其他才懒得管——你们和老子抢阿塞拜疆时可没手软过!3月2日,红军猛攻土军防线,以IS-1和T-43/85坦克为先导的红军进攻矛头把还是以三号、38T为主的土耳其二线部队打得溃不成军。说起来红军虽然被德军屡屡教训而遭遇了连串失败,但对土耳其人可从来不怵,再加俄土世仇,打土耳其根本不用动员。仅仅两天一夜,最先接敌的2个土军步兵师连同他们的装备、物资、补给全部落入红军之手。
  土耳其人原以为自己能打,没想到现在根本打不过,现在他们才想起来:当初打红军是出其不意下手且得到了德国部队配合作战,现在一切有利条件都不在,战况完全反了过来,不过已悔之晚矣。
  3月4日,红军又向前推进了30余公里,试图攻击包抄当面剩余土军。为阻挡苏军攻势,土方一面向德军求援,一面要求伊朗部队从后面进攻牵制红军进攻,一面又从外高加索抽调兵力南下支援。已获得牢固登陆场的红军第二登陆波又赶了上来,在土耳其境内红军已高达20万。
  德军很快响应了救援请求,但表示目前里海封冻,只能走陆路增援,必须穿过外高加索那一片崎岖地形,至少要2-3周时间,要求土方先坚持、节节抵抗,无奈的土方只能继续从国内和外高加索抽调兵力堵漏……
第036章
里海反击战(5)
  3月7日,国境线附近的另外两个土耳其步兵师被红军彻底吃掉,红军主力全部转入阿塞拜疆境内,兵锋直指巴库半岛,仓皇失措的土耳其一边拼命向德军、伊军求救,一边把高加索山脉一线部署的兵力南移,试图抵挡红军的步伐。当地潜伏起来的布尔什维克人员和游击队纷纷响应,数日之内就有近2000人加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部队,不但补充了兵力还充当向导给红军指路。
  虽然当初布尔什维克党对外高加索的民众也一般,但比起中亚还是要好很多,而土耳其人占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后,又没有兑现自治许可承诺,而是力图收复后并入自己的版图,这就遭到了众多抵制,现在红军一反攻,造成群起响应的局面。
  在这样的局面下,无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是朱可夫,都认为执行“水星计划”的时机成熟了……
  3月9日拂晓时分,巴库附近下着小雪,一个执勤的土耳其士兵忽然对同伴说:“看……灰机!”
  “哪有?你眼花了吧?是不是这两天俄国人打过来让你怕得心神不定?”
  “你不怕?”
  “有什么好怕的?德国装甲部队已出动了,他们打得过德国人?”
  话音刚落,两人忽然发现天空中开始飘落大团大团的雪花,再定睛一看……妈呀,这哪是雪花,这是降落伞,俄国人空降啦!
  彪悍的战斗民族选择了这样一个雪夜空降,早已整装待命多时,由空降兵第1、3、5旅共1万余人组成的、由空降兵副司令员扎捷瓦欣少将担任军长的中亚特别空降军从阿斯特拉罕出发,直接卡在土军阻击线以南的巴库半岛登陆,土方阵脚大乱,不知道该继续狙击当面还是该调头消灭身后的部队。当面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抓住机会猛烈进攻,在空降兵前后夹击之下,进攻集群到3月10日傍晚已凿穿土军防线,不但胜利解决了突击口当面的2个土耳其师,还和把红旗插到了巴库油田之上。
  “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当天莫斯科晚间时分,库茨涅佐夫电话过来汇报情况,“我没打扰您的休息吧?”
  “没有。您说,前线打得怎么样了?”
  “朱可夫同志发电报来,我军按计划顺利推进,在特别空降军的帮助下,包围、歼灭、击溃合计土军6-7个师,自身伤亡不足6万,目前已顺利收复巴库!还在那里搞到了一些油料!”
  “巴库?这是真的?”他不敢置信地站立起来,声音也变得高亢起来,“油田怎么样?能用么?”
  “是真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本人都在油田区了。不过据说破坏情况还是很严重,只有一小部分设施能勉强运转,也就是50万吨/年的规模吧。”库茨涅佐夫汇报道,“前线同志提出需要援兵和物资,目前我们在外高加索有20多万部队,虽然日常物资还能维持,但弹药和重装备比较缺乏,必须补充,另外可能随时面临德军、土军甚至伊军反扑,急需新生力量投入战场。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在判断能从哪里抽调援军。”
  “好,你们先商量起来,我马上到最高统帅部。”
  “目前的局势比较危险,虽然我军进入了外高加索并控制了一隅之地,但后续物资、兵力补充很难跟上,恐怕会有一场苦战。里海北岸、东岸要留下至少15万部队接应进攻部队的后路,进攻集群还要预留一部分部队应付背后伊朗和德国联军的反扑,真正能投入进攻的部队恐怕不到15万人,凭这点兵力是啃不动高加索防线的……”对着大幅地图,华西列夫斯基侃侃而谈。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集群和马利诺夫斯基独立集团军的兵力一共大约65万,除去留守20万兵力负责连通中亚朱可夫主力与南翼三个方面军主力外,实际可用兵力大约45万。在进军、进攻里海东岸时一共损失了5万,登陆战斗、登陆后与伊朗、土耳其的人的交手中大约又损失了将近6万,实际可用兵力不过34万,哪怕加上1万多投入战场的空降兵,满打满算也只有35万。如果除掉里海东岸的防御部队15万,留在进攻集群身后的5万,能投入进攻的部队确实如华西列夫斯基所说的不到15万。
  按照他的意图,参谋们很快部署好了兵力假设,斯大林看了看地图,又开始犹豫起来:外高加索的土军至少还有10-15万,德军目前没有,但从南高加索调遣10-15万部队还是比较容易的。他沉住气先不表示意见,问道:“康斯坦丁同志是什么意思?”
  “北线适当放弃一点领土,缩短防御线;南翼从斯大林格勒方向三个方面军中各自抽调一个集团军,组成30万人的补充方面军顶住黑海一线,然后把目前黑海外围的35万部队中抽调25-30万部队度过黑海去外高加索,必要时,从中亚的防守集群再挤出10-15万部队……”
  “等等……”斯大林迟疑地问道,“他目前这个布局和他最初和我描绘的水星计划不同——那时候他明明说打德国中亚集团军调动南线德军的;然后也和前几天汇报的,打一打土耳其人,调动德国人来援的意思不一致。”
  “是的,确实不一样。最初的计划在德军躲进费尔干纳盆地后就完全走不通了,第二步方案本来也可以走,但结合德军前段时间奇怪的架势来看,德国人巴不得我们去打土耳其人,说不定我们打翻天他们也不会去救,所以朱可夫同志提出了第二个修正案……”华西列夫斯基的教鞭在地图上缓缓划过,“给外高加索增加兵力、物资和补给,让部队向北推进,打过高加索各隘口,然后与叶廖缅科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两个方面军南北对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从高加索山脉往北打,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部队往南出击,争取在格罗兹尼附近吃掉德国至少一个集团军,扭转局面,将南翼战线恢复到去年夏天左右的水平……”
  “然后呢?”
  “议和!”
  “不不不,我是说打赢并吃掉德军一个集团军的局面下下一步怎么走?”
  “议和!这是朱可夫同志一力坚持的,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华西列夫斯基诚恳地说,“如果能打到这个局面,几乎是我们军事力量使用的极限了,他认为与德国体面和平比较好……”
  斯大林有些不太高兴:“他想怎么和?”
  “南高加索以实际控制线停火,外高加索我军占领后除巴库油田今后由苏德共同开发外,其余可成立在德国实际保护下的自治政府,通过这一步让步换取德方在中央战线往后退,退到伏尔加河西岸。”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这样我们将来还能拿回半个巴库,全部格罗兹尼及伏尔加工业区,收复人口至少1000万,再加上中亚全线光复,党和国家的形势会好很多。”
  斯大林有些不太高兴,打成这样还求和,他感觉心里这道坎过不去,不过面上没发作出来——康斯坦丁同志也是为了党和国家殚精竭虑,不然这么拼命干什么?
  他随口问道:“如果打输了怎么办?”
  “打输了更要议和。”华西列夫斯基的脸色黯然,“打输了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机动兵力和精锐部队了,那就只能按照德国条件议和:退到乌拉尔山以东,以西全部交给孟什维克,今后准备安心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了,再不议和,等德军拿下乌拉尔工业区,苏维埃就变成与中国一样的农业国了,哪怕还能苟延残喘,今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听到这么不悦的话题,斯大林脸色一僵,顿时阴沉了下来,不过还是很有耐性地问华西列夫斯基:“以您判断,打出前一种战果的可能性有多少?”
  “预计不超过30%。”
  “失败呢?”
  “60%!”
  “还有别的选择么?”
  “将部队撤回里海东岸去,然后再让大部分部队返回中央战场,看看4月份德军开始春季战役后能不能守住。”华西列夫斯基面无表情地说道,“我认为现在撤退比较接近于慢性窒息……”
  “你!”
  “朱可夫同志说的几句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这是苏维埃最后的殊死一搏了,赢了,争取一个体面些的和平条件;输了,彻底死心,该怎样就怎样;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在浪费时间。除了能给美国人帮忙外,起不到任何作用。哦,对了。”华西列夫斯基忽然像想起了一件事,“美国提供的30条货轮今天已通过日方检查了,这次对方没再出烂招,扣下12条船其余就放行了,等他们卸载完毕后,连空船带人会还给我们,到时候我们只要还美国人18条船即可,还有12条船可以留着自己用。有同志出了主意,建议利用这些船将我们用不着的工业设备和部分武器装备运到中国和中国同志换原料和农产品,由日方提供安保和护航服务,服务费25%。”
  “总一天我要弄死这些黄皮小矬子!”斯大林怒气冲冲地甩下一句话走了,“你们先准备方案,明天递交政治局讨论,我一个人说了不算……”
第037章
里海反击战(6)
  “俄军占领巴库了!”
  “哦,是嘛,他们弄到想要的油料没有?”听完汇报,霍夫曼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不够的话暗示他们去土耳其抢一点……”
  “元首!”凯特尔和蔡茨勒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句话。
  “怎么,你们害怕了?”
  “怕是不怕,关键如果让俄国人控制了高加索各隘口,将来夺回来更麻烦,要付出很大代价。”
  “是嘛?”霍夫曼微笑道,“控制在土耳其人手中能拿回来的代价就小了?”
  捏着土耳其人手里再夺取从军事角度来讲不难,政治上就不太理想了,除非彻底翻脸,现在德国正大力推动欧盟建设,面子还是要维持住,等俄国人占领后再拿回来就不一样,收复失地顺理成章嘛。
  “但俄国人的举动还是大大出乎预料,我们原以为他们会一直缠着土耳其人不放,没想到这么快就向高加索扑过来。”蔡茨勒道,“虽然我军在该地区的实力不弱,部队编制、物资也比较完整,但不能掉以轻心,万一南翼俄军一起配合作战,会爆发前所未有的激战。”
  “打一仗好啊……你们不是一直抱怨找不到俄国重兵集团么?现在不就送上门来了?”霍夫曼站起身仔细看了看地图,“不能总指望敌人出现在我们期望他出现的位置,必须做好出其不意的准备。说句实话,俄国人没有抢了物资就逃我认为他们已很努力了。对这样上进的对手,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
  “您的意思是?”
  “这大概是俄国人最后一次攻势作战。”霍夫曼差点嘴快把“阿登反击战”说出来,硬生生才压制住,“所以下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动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如果我没猜错,这次统帅依然是朱可夫。”
  “您没猜错,情报显示带队统帅确实是朱可夫,在他之下的二级将领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和崔可夫三驾马车,第一个带兵在外高加索找土耳其人的晦气,第二个在里海东岸调度兵力;第三个带着部队堵住费尔干纳盆地,朱可夫本人在中亚剿匪……”
  “剿匪?”霍夫曼扑哧一声差点笑出声来,“他居然挑了难度最大的工作。”
  另外两个笑不出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元首说“剿匪”是最困难的工作?朱可夫手里也有几十万正规军,对付区区游击队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们还在忽略游击队的威力?”霍夫曼摇头,“意大利人在塞尔维亚为游击战死了多少人?我看不比他们在东线死的人少,到现在还抓不住铁托。希腊要不是我把大笔订单排下去,减少了希腊人的抵触情绪和经济压力,共产党游击队也会很猖獗!”
  南斯拉夫王国本是一个整体,德国占领后内部分裂,克罗地亚(含波黑)和斯洛文尼亚相继独立并接受德国保护,马其顿被保加利亚占领了好大一部分,是德国用武力将其“保护”了下来,并从保加利亚拿回较多领土——霍夫曼对保加利亚不肯加入对苏战争虽然理解,但不会给这种盟友分配太多战利品,保加利亚一开始很不满,但随着德国在战场上越来越强势,这种情绪自然也烟消云散了。
  马其顿人则很感激德国的安排,特别是面对希腊和保加利亚两大强敌,没有德国的保护该国一天也活不下去,所以是德国在东南欧最铁杆的小弟。原南斯拉夫版图中剩下的塞尔维亚本来大部分是德国占领区,小部分是意大利占领区——阿尔巴尼亚此时是意大利的共君领土,在德军向贝尔格莱德进军时,意大利也趁火打劫,从阿尔巴尼亚进军占领了一部分塞尔维亚领土。
  霍夫曼深知塞尔维亚游击队和铁托的厉害,再加上塞尔维亚人与奥匈帝国根深蒂固的矛盾(现在奥匈帝国中德意志部分全是德国领土),认为德国不可能将其吞并或完全控制,而科索沃的穆族人口与阿尔巴尼亚各种藕断丝连也不容易处理。便借着与意大利调整关系的借口,换取意大利人在其他方面让步而让意大利人控制塞尔维亚(德国享有任意通行权和部分经济特权),撤走有关军队并先期割让部分领土给克罗地亚、马其顿、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换而言之,为塞尔维亚营造了与所有邻国都有仇的格局。
  墨索里尼不知道这个坑有多深,兴冲冲控制了塞尔维亚,没想到这是意大利人噩梦般的开始,层出不穷的游击队活跃全国,意大利将从东线战场抽回来的军队连同国内的一线陆军都部署在塞尔维亚,动用了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全部重武器,使出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反游击战招数,即便这样还很难压住铁托。凯特尔、蔡茨勒等人认为是意大利人不行,霍夫曼却不以为然。历史上意大利在反游击战上水平不差,甚至还强于机制僵硬死板的德军,塞尔维亚和铁托这种硬骨头可实在不好啃,当务之急还是筑起隔离区和防火墙,意大利愿意浪费精力就让他浪费一点,省得意大利陆军闲着没事干又去非洲白白损耗。
  至于堵口的崔可夫,深知其在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表现的霍夫曼当然也不敢轻视,对这种不动声色间从10几万打到几百人的主,低估其意志力和战斗力都极其危险。
  “土耳其人已连续电报求援,要求我军尽快开进,我打算把曼施坦因元帅当初部署在里海西岸的部队投进去……”蔡茨勒道,“其他主力已在全力准备,古德里安元帅手下的战略预备队——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将于3月下旬完成作战准备,吃掉这部分俄军不成问题。”
  “你们的思路还是要开阔一点,不能俄国人在哪里打我们就去哪里堵,这样硬碰硬的策略太过于僵硬,必须要灵活。”霍夫曼走到地图边,说道,“为什么一定要在外高加索把俄国人推回去?不让他们占领全部外高加索,我们怎么顺利收复?”
  这下凯特尔和蔡茨勒终于懂了:元首嫌俄国人打土耳其还不够狠,他不满意,元首也是够黑的!
  “里海解冻还要几天?”
  “大概十天左右。”
  霍夫曼的手指在地图上一划,问道:“尽可能把俄国人多放一点进来,然后派遣部队先进攻里海东岸,切断这外高加索俄军的补给线路和退路,把他们全关在这里。如能把这个重兵集团关进去,别说外高加索,就是高加索山脉甚至南高加索让俄国人再占一点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把俄国人从坚硬的乌龟壳里赶出来,在广袤的高加索平原上用野战消灭对手!”
  “这样南线三个俄国方面军有可能连成一线并同时发难。”蔡茨勒道,“曼施坦因元帅说起过该设想,但我坚持认为现在就扑灭俄军的成本最低,牵涉精力也比较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