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656

  众人点头称是,这次事件当然是重大危机,但反过来说,解决得好同样是个契机——能将军界全拉拢住!和平时期军人可任由政客搓圆搓扁,战争时期军人的地位和重要性就不容忽视,否则参联会怎么敢当面骂副总统?
  “哈里。”罗斯福把目光转向杜鲁门,“我听别人说了您那天在会议上怒斥华莱士的发言,我觉得你干得很棒。”
  “谢谢!我早看出这家伙不是个东西,一点担待、一点责任感也没有,是我从政30多年来遇到的最大的、最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哈里,你想当美国总统么?”罗斯福冷不防问出一句。
  “我?当然想!怎么不想?”杜鲁门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可我行么?”
  “现在就是个很好的机会。”罗斯福道,“我知道你在军界主管审计和经济责任稽核,而且和军人们关系都还不错,也由衷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如你愿意,我想提名你出任这个独立调查委员会的主席,而杜威不是参议员,他连入选的资格也没有!”
  党内大佬互相看看,相继点头,认为可行,杜鲁门现在主持的委员会就搞得有声有色,说明能力是有的。从他对华莱士的态度来看,他对党的忠诚也不会差。
  “最迟一个半月后就要宣布结果,所以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如你能挫败杜威的阴谋,不但可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他,还会由衷获得这批军人的爱戴,那时候我就会提名你为副总统。”
  美国宪法规定,副总统出缺后由总统提名新的副总统候选人并经国会表决,只要简单多数同意而不必经过民选就可上任。
  杜鲁门呆了一呆,眼神里忽然放出异样的光彩来——这职务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也许为了加重砝码,罗斯福又道:“我的本届任期还有11个月,而我的身体恐怕很难完整支持下来,你会有较多机会代行总统职权,特别是进入竞选高峰时,你身为代总统对选民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你是个有利条件!万一有什么不利之处需要承担责任,我可以出面揽下,反正我也活不了几年。”
  “总统……您……”杜鲁门有些感动,这是罗斯福全力在扶持他上位了。
  众人热议了一番,虽然提名杜鲁门出任下届总统候选人大家还有不同想法,但正如罗斯福所说,杜鲁门如能成功摆平这两件事,他的威望、他的能力和手段都会得到证明,给他一个副总统的酬劳没什么了不起,真能干好的话争取党内提名担当候选人也并不困难。
  杜鲁门很快阐述了意见:“过路费这件事处理起来并不特别困难,因为华莱士也承认文件上并没有白纸黑字写着过路费字样而纯粹是李海上将和他沟通的。李海本人现在断然否认了这个观点,那无论档案是否存在,都不会改变没有确凿证据这个事实。而且我也相信,哪怕参联会真要干这种事,大佬们开会时也不会留下会议或讨论纪要成为把柄。”
  众人点点头,被杜鲁门一说,大家认为事态可能没像想象得那么严重——口说无凭的东西,你华莱士倒是拿出录音或别的证据来啊。
  “唯一顾虑的只有2个突破口,第一,这些将军们的心腹亲信或身边的机要人员,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地会听到风声,一旦他们做出不利于将军们的证词或指证,哪怕没有实际证据都很难收场;第二,苏联方面的态度,如果苏联人傻乎乎承认有这件事而且和参联会沟通好了,那将军们也完蛋了。”杜鲁门想了想,“其实还有个突破口,如果国会能找上日本人,让他们来证明……”
  后面这半句把大家逗乐了,找日本人?别开玩笑了,万一日本人说参联会都是日本间谍,你信还是不信?
  理查德参议员插话道:“我觉得将军们的亲信和身边人应该不会出卖长官,这对他们没好处——政客们翻云覆雨,利用后就丢,哪有长官步步提携来得可靠?能混在将军身边应该没有笨蛋吧?”
  “就怕又出一个华莱士!”
  现在华莱士几乎就等于叛徒的代名词了,罗斯福敲击着桌子,想起李海胸有成竹的样子,他认为对方对身边人是有把握的,便吩咐道:“将军身边人肯定都要审查,请哈里想办法协调好……”
  所谓协调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
  “至于苏联这边嘛……”罗斯福道,“我来想想办法,俄国人如果以后还想要援助,那就会有明确态度。”
  众人都是点头,心中大定,这件事性质最严重、立场也最模糊,但只要咬死查无实据也就过去了,倒是佛得角的事情有些麻烦。按罗斯福的想法,特纳一定要保下来,佛得角责任已让英格索尔上将承担了,怎能再搭进去一个特纳?而且特纳说得也很对,如果那次丢掉了舰队,现在怎么办?所有事都办不成!
  “特纳这边可能需要花费的精力多一。”罗斯福慢条斯理地说道,“我略微有点想法,但还不成熟,过几天我再和诸位沟通。”
  就在民主党内部讨论局势应对时,乱成一团的参联会也在开会,由史汀生挑头,包括阿诺德、尼米茨、艾森豪威尔、马克·米切尔一起构成新的决策班子,米切尔原是航母部队指挥官,能力稍微差一点,去年回国负责分管海军航空兵与西海岸空中警戒,军衔也升到中将。本来这名额罗斯福属意之人是斯普鲁恩斯,但尼米茨认为他本人兼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已不在军舰上办公,斯普鲁恩斯不能再从舰队中抽出来,否则会彻底失控。
  事态发展证实了他的判断,参联会的考验才刚刚到来……
第027章
历史转折中的罗斯福(2)
  斯普鲁恩斯给参联会发来了密电,通报了坎宁安快速调整、实现英人英舰的做法,他不但拦不住而且舰队事实上已基本到位了。
  史汀生大惊失色,坎宁安居然敢独走?他这是疯了吧!
  “他这是要做什么?”阿诺德迷惑不解,“美英联合舰队指挥权有过明确定位,他只能管航母部队,其他谁让他插手的?更何况就算他能管航母部队,也没有权力下这种命令!”
  “都有人主张中断援英了,皇家海军还不把自己的家底看牢?”米切尔冷笑道,“我倒是能理解他,军人被自己国家的政客搓圆搓扁已很可悲了,如果再被外国政客搓圆搓扁,他还有脸去面对底下官兵么?也就是英美还有点民主体制,你去日本试试看,堀悌吉分分钟教你们做人!战前压缩军费、战时戕害士气,难怪老打不过轴心!……政府不想给英国援助,可以啊,有本事别用人家舰队!希特勒让日本人帮忙还出大价钱呢!英国人投降希特勒不就好了嘛,德国人又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尼米茨和艾森豪威尔苦笑: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凡职业军官无不切齿痛恨,都说特纳够愤青,现在看来米切尔也好不到哪里去。
  阿诺德苦笑:“有中断援英这种想法的人知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失去英国舰队,海军马上丢掉一半战斗力!不是有船就有战斗力的!”
  然后众人又对华莱士痛骂不止。
  史汀生是文官而不是职业军人,他为这件事深感棘手:倒不是说参联会离开马歇尔、金上将和李海就不能运作,而是现在毕竟在打仗,陆海军上下重要军官全是三人的心腹和门生故旧,共和党想干什么?搞大清洗?就冲这种敌视军人的态度,有哪个军官能咽下这口气?
  别扯保护费不保护费这些没用的——这毕竟不是事实。这件事华莱士不签文件也没什么,你完全占理,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在国会面前捅出来出卖军方。这就好比在球员更衣室里今天比赛谁表现好谁表现差大家私下说说是可以的,还能放出去给记者公开攻击队友?球队团结还要不要了?
  另外,援英这种事私下沟通讨论形成共识再协调也不迟,还没采取实际行动就放了个风,人家坎宁安马上行动起来了,难道去和丘吉尔抱怨并撤换坎宁安?哪怕丘吉尔敢,庞德也会阻止——舰队是大不列颠的,又不是他丘吉尔的。庞德和坎宁安首先对海军负责,其次才对丘吉尔负责。更何况丘胖子本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也说不定。
  史汀生的猜测不无道理,坎宁安完成该动作后,直接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家海军当家人庞德元帅,后者又飞快报告给了刚刚回国的丘吉尔。丘吉尔起初大惊失色,认为坎宁安在激化美英矛盾,甚至还问庞德能不能撤换他。
  但一贯对他十分顺从的庞德这次却出人意料地发飙了:“首相,我觉得坎宁安上将一点也没做错什么,他必须要预防,这是他对皇家海军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既不能让德国人把舰队击沉,也不能让友军把舰队吞并——对大英帝国来说两者没有区别,都意味着我们将失去皇家海军!”
  “可是……这会恶化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人提出中断援英就是在恶化关系!能给的我们都给了,我们不欠美国人什么!”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鬼使神差来了一句,“阁下不会真打算带着舰队去加拿大另立政府吧?”
  “我……”丘吉尔被顶得哑口无言,这句话他实在不敢应,那只是迫不得已的最后办法,应了后他岂不是就变成分裂大不列颠的民族罪人?戴高乐为什么在法国被人看不起,就因为他投了美国人各种摇尾乞怜,那嘴脸比贝当差得太远,起码人家现在把法国经营得很好,社会秩序安定、经济蒸蒸日上,打了败仗认输并承担责任难道就这么难?
  “不但舰队现在要独立,所有在美国军舰上服役的皇家海军官兵都要收回来,另外在本土的2艘战列舰、2艘装甲航母今年将要成军,如果美国政府还是这种犹犹豫豫、随时可能出卖我们与德国妥协的态度,我不同意让他们加入美英联合舰队!”庞德咬牙切齿道,“和德国和平谈判?我们不会自己谈?留着舰队送给德国人难道不能给大不列颠换一点好处,至少能比法国待遇好吧?告诉美国人,随便他们援不援助我们,不援助的话我们帮希特勒造船去!皇家海军也可以加入欧洲联合舰队……”
  布鲁克在旁边帮腔:“也是,听说有人在和德国方面谈,价码似乎提高了点:四大自治领还是归我们,印度估计保不住了,不过没关系,德国人同意把巴西和中美洲分一块给我们,将来巴拿马运河也可以归我们管,中东的石油也可以让我们入股,条件是皇家海军加入欧洲联合舰队,本土为德国人生产军备——他们会付钱!这条件比以前还好一点。”
  所谓有人,大家都知道是和德国方面一直在谈判的爱德华八世,没想到消息这么快就扩散开来,难道他都把手伸进陆海军了?
  丘吉尔先是目瞪口呆,随即大怒:“你们……你们……”
  “首相……”庞德劝道,“这条件您也能谈啊,与其便宜其他人,还不如您出面呢。我们可争取更多优惠条件,比如将来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武装力量,陆军、空军当然由德国人统帅,海军归不列颠统帅总可以吧?”
  丘吉尔最终什么话也没说,恨恨地跺脚就离开了。现在事态严重了,他本来还有个紧急方案,准备一旦情况不利就利用美国军队血洗“投降派”,现在都好,美国人自己都要缩回去了,他又是何苦?而且看目前这架势,不管血洗能不能成功,海军肯定不会跟自己走——这就有天大的麻烦了,难道真去加拿大当罗斯福的小跟班?
  庞德和布鲁克之所以今天这么硬气,一来是华莱士中断援英的说法刺激了他们——原来美国人有抛弃我们的打算了啊;二来是内阁中艾登、艾德礼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大家其实想法比较接近,如果爱德华八世回来,拥戴他复位的人估计能拿到最多好处,政府和军队肯定要换一批人,但现任的内阁和军界要员们难道就不能用乔治六世的名义去谈?至于丘吉尔,愿意顺应潮流可以让他当个过渡内阁首相,顽固死守那就一边凉快去。
  当然,和德国人合作只是第二选择,第一选择还是和美国人一起把战争打下去成为战胜国,这样利益能实现最大化,如果是第一选择,那丘吉尔照样是大英帝国“最有远见、最具魅力”的政治领袖!
  知道英国人已开始有不同想法后,关于是否需要去截击已度过苏伊士运河前往马达加斯加和马岛的德国舰队就成了争论的焦点。
  “我们在埃及的情报员发回报告,德国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舰队一共有2艘舰队航母——哪1艘都没见过,怀疑是新完工的轴心航母,有1艘推测是日向号战列舰改造的;1艘战列巡洋舰——推测是格奈森瑙号;2艘重巡洋舰;6-8艘驱逐舰或轻巡洋舰;还有好多货轮,好像全是德国从纽芬兰缴获的胜利轮!”
  “该死!”
  这里情报略微有点问题,1艘舰队航母是日向号,另1艘只是综合航母萨伏伊号。意大利得到了更早一周完工的国王号,这都是用大型邮轮改造的综合航母,意大利掏了本钱,德国人掏了改装费和相关装备费(含舰载机),两国各取一条,个头看上去都是威风凛凛的大型航母,不过实力与舰队航母是有区别的,但情报人员怎能分得出这么细?能判断出是新航母已不错了。
  关于后续作战,参联会内部参谋们本来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是建议只派遣一些潜艇和护航航母去南非海面截击,重点打货轮;第二种是建议海军主力出动,将这支德国舰队消灭干净;第三种是建议海军出动一部分兵力,作战完成后绕道印度洋去增援太平洋舰队以应对日本舰队咄咄逼人的攻势。
  坎宁安对第二种意见表示坚决反对,理由让人无话可说:如果主力舰队倾巢南下,德意主力出大西洋封堵英加航线或干脆在英伦本土登陆的话怎么办?他的意见就差说出皇家海军军舰只留在大西洋。如是以前,尼米茨可强压着通过,但现在英人英舰后却不能勉强,否则坎宁安真敢带着部队一走了之!坎宁安本人大概这辈子是不会与德国人合作了,但他没理由让手下因为自己的不合作而全部送死!
  参联会不是丘吉尔,更不敢去学弩炮去击沉英国舰队,更何况现在皇家海军舰载机航空兵抽调了一批皇家空军飞行员转职,素质比美国强,真打起来还不知道谁教训谁呢?众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既然第二条走不通,那就只能在一、三当中选择了。
第028章
历史转折中的罗斯福(3)
  史汀生皱着眉头问道:“现在海军还有多少实力?”
  “英国这边有2艘航母,分别是独角兽号与大黄蜂号,2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我们这边有4艘航母,分别是邦克山号、黄蜂号、圣哈辛托号和富兰克林号(除圣哈辛托为独立级外,其余均为埃塞克斯级),其中富兰克林号1月份刚完成海试加入舰队,但我们战列舰也只有2艘,然后重巡洋舰1艘也没有,只有几艘防空型轻巡洋舰。”
  “嘶……”史汀生倒吸一口冷气,失声叫了起来,“怎么只有这么点兵力?”
  “这就是为什么特纳顶着骂名也要让舰队先撤退的道理所在,有些时候活着苟且偷生比慷慨赴死更困难。”尼米茨道,“3月份情况会好转一些,届时会有提康德罗加号(埃塞克斯级)、威斯康星号(衣阿华级)服役;5月份进一步好转,汉考克号和本宁顿号航空母舰(埃塞克斯级),密苏里号(衣阿华级)将能服役。不过又冒出新的问题——当初在计算敌我力量对比时将大不列颠的2艘战列舰、2艘装甲航母全部涵盖进去。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我猜英国人不一定就愿意了。”
  史汀生虽不懂海军,但简单算术还是会做的,现在大西洋舰队实力并不是很充分,到6月份局面才会完全改观,但如果皇家海军中立甚至加入轴心,美国海军哪怕在6月份拿到新军舰后还照样要被轴心舰队压着打,更何况太平洋上还有咄咄逼人的日本。
  “假设没这档事,坎宁安将军的应对办法是妥当的,我们只需抽调一部分舰队去南非就可以完成任务。”米切尔苦笑道,“按我的想法,对付拥有2艘舰队航母、1艘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德军舰队,我们抽调2艘埃塞克斯级,1艘独立级,1艘独角兽号再加1艘战列舰就足以应付,哪怕最后按照1:1战损交换,我们应该还能剩下2艘航母,然后可以让剩余舰队去远东增援哈尔西。”
  按照尼米茨的设想:要照顾英国人的情绪也不难,大不了再把3月份服役的提康德罗加号给对方,这样北大西洋方向届时还有3艘航母,进攻不足,防守还是很稳健的;而南下舰队吃掉敌军再赶赴远东增援也比较稳妥。但现在坎宁安的变故一出,整支舰队根本不敢动。剔除皇家海军后南下兵力根本筹措不出来——抽多了,北大西洋方向捉襟见肘;抽少了,南大西洋不敷使用。
  受影响的不仅是南非方向,参联会正策划的非洲战役同样受到牵连。考虑到西非有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登陆战役中准备动用的部队还有英国陆军,现在没法合作了,以前英美是打生打死的铁哥们,一个拼了命给英国送物资、送装备,一个拼了命把军舰、兵力、技术和工人往美国送,现在大家都说自己亏了,以后可怎么办?
  没人说“总统不是和丘吉尔首相沟通得很好”这样的傻话,如果光华莱士,没杜威后来的问询,说不定这件事也就这么对付过去了,现在倒好,独立调查委员会都要成立了,英人英舰也执行了,两国再要恢复如初就难喽。
  商议了半天众人最后决定:不宜冒险,派几艘潜艇和岸基航空兵去截击下算了。
  本来这话题讨论都告一段落,米切尔嘟囔着又补了一句:“签个纪要吧,说是参联会共同讨论决定的,要写清楚基于什么理由、什么考虑、什么判断才作出了该决定,万一将来国会又有疯狗撕咬我们说纵敌,哪怕停职也有个说法,纪要多保留几份……”
  众人一顿苦笑,几个一起参会的校级军官难过得眼泪都快要掉出下来了——长官们都被逼到这份上了,能打赢才有鬼。
  2月7日,国会批准了以杜鲁门为主席的独立调查委员会组建,决议通过后第一个小时,不但参联会近期的档案和资料全部被扣押,凡前期参加参联会会议的中低级军官,甚至连外面执勤的警卫都接到了传唤通知,原本满满当当的五角大楼居然有人去楼空的感觉。
  走马上任的杜鲁门主席工作劲头很足,不顾劳累连夜提审嫌疑人,还下达了严厉的指令:让他们写出这段时期干什么、对保护费的看法以及他们与三位上将的接触内容,并让他们回忆参联会内部有没有不正常的决策流程……
  架势之大、力度之猛、口吻之严肃、态度之凶狠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一开始共和党人还欢欣鼓舞地认为罗斯福又看走眼了,怎么提名了这么一个傻子上来?难道不是应该左推右挡、遮遮掩掩好蒙混过关么?现在这种场面,据国务院知苏派人士透露,都赶得上斯大林老爹搞大清洗时内务部的排场了——除了没有刑讯逼供。
  但慢慢地他们就觉察出不对劲来,杜鲁门这小子绝对是故意,他包藏祸心——故意激起军人对调查委员会的反感和不满。谁都知道杜鲁门一直负责军中审计,其办事作风平时早就为人所了解,突然变成这样肯定不正常。而杜鲁门本人的立场在那天会议上阐述得非常清楚——攻击华莱士动摇军心、是叛国,还要弹劾他。突然间风格大变只有一个解释:他后面有人逼他,是谁呢?共和党人和杜威!
  于是愕然的场面一幕又一幕出现了:凡问询到的军官,不论军衔高低,对保护费一节一概说不知道、不清楚、从未听说过,“长官们还会讨论这个?是你们疯了吧?”、“长官要卖国还这么麻烦?直接把舰队位置、兵力部署告诉日本人不就结了?”等言论层出不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