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656

  斯普鲁恩斯想起爱德华八世复辟、乔治六世来加拿大,形成大不列颠一边一国、一英各表局面的传言,心里一动:“将来您会效忠爱德华八世?”
  “不会!确切地说,我不会与德国人合作。”他拍了拍那条空空荡荡的裤管,“我这条腿就是因为德国人才丢在非洲的,所以我永远都不会原谅德国人。但这不表示我愿意打内战。您想一想,加拿大一个政府,伦敦一个政府,到时候打起来要死多少不列颠人?我不能自己讨厌德国人就把这支寄托不列颠人期望的军队拱手相让。更何况,你们都不愿意和德国人打了,我带着部队躲在加拿大算什么意思?流亡舰队?戴高乐这种人我一辈子看不起他,他还不如贝当呢。”
  “但哪怕按照传言,愿意支持丘吉尔当局的人依然可以来加拿大。”
  “当然可以,但加拿大能容纳多少人?10万?100万?不列颠岛上可是有4000多万!能把他们全接过来么?能抛弃拥有几千年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母国么?加拿大再好也不是大不列颠!”
  说到这里,斯普鲁恩斯再听不懂坎宁安的意思就真见了鬼。坎宁安态度很明确:如果美国不再支持大不列颠,则不管丘吉尔怎么挣扎,英国都不要再参加战争了,甚至于为减少丘吉尔可能的折腾,他还不愿意将舰队移交给加拿大或美国方面。
  “您可不可以再慎重地等一等?”斯普鲁恩斯最后劝道,“我理解并尊重您的决定,但请您不要激动,一切都未有定论,有些行为落在有心人眼中会带来更严重的困挠,罗斯福总统有句话说得很好——唯一使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我也盼着这只是一个拙劣的、飞短流长的谣言。”坎宁安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与海军上下暗流涌动相比,华盛顿国会问询现场已形成了汹涌狂暴的洪流。
  “诸位尊敬的议员先生,罗斯福总统因病不能理事,根据我国宪法和传统,我代理行使有关总统职权。目前在各种内政外交决策上,我并未突破总统和国会确定的有关方向,但这并不代表我认同并赞赏每一项决定,更不认为他们都是正确的。在问询会召开前,我想首先通报一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你们都知道,但汇聚在一起后就不一定全掌握了。另外,我想请诸位注意高度保密……”亨利·华莱士在议员们气势汹汹的问询前,抢先反客为主,来了长长的一段:
  “自1939年欧战爆发,特别是《租借法案》通过后,为应对与轴心各国的战争,我国加强各项国防事业并向各盟国提供支援,截止1943年年底,美利坚支出军费已高达3000多亿美元,平均落实到美国人头上,意味着政府能给每位公民购买一辆非常不错的小轿车或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费……1944财年的军事费用预算原定1300亿左右,实际可能超过1500亿。”
  台下众人交头接耳,大家为这个数字感到震惊。
  “这些军费开支除用于美国自身军备建设外,主要用于对各盟友的资助,包括大不列颠及其自治领,苏联、中国、欧洲其他国家和抵抗势力,总数将近1000亿美元。虽然国会通过法案时曾原则规定这都不是无偿赠送,但所有议员都清楚,这和无偿赠送几乎没有区别。在这近1000亿美元中,大不列颠及其自治领、殖民地获得了将近900亿,苏联80多亿,中国不到10亿,自由法国7亿左右,其余所有国家和地方加起来不到5亿。这些高昂的代价最后变成了什么呢?
  高峰时期,我们每个月要在英加航线上损失120-140万吨物资和相应船只,纽芬兰战役一口气损失了5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运送给英国、苏联的物资大约有2000-2200万吨被丢在了大西洋,我们还同时损失了近2000万吨船舶吨位(物资只损失单程,船只回程也会损失,包括部分英国船只),而真正运到盟友手中的物资也不过2000多万吨出头。
  物资损失虽然已足够触目惊心,但人员损失更加严重,整个护航行动中,我们将近损失了8万名海员和担任护航任务的海军官兵,他们或是葬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是在战俘营中度日如年。
  这并非美利坚人员损失的全部,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全美武装力量损失累计已高达80余万,其中阵亡将近40万,重伤或永久性肢体残缺者10余万,另有10-15万人失踪或被俘,只有大约20万人的伤势还可以治愈,一开始部队是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地伤亡或损失,发展到后来,是整船、整师伤亡或损失。
  你们是否知道,在南印度洋海战中,两个乘船转移的满员陆军师连同装备几乎全部丧生在海中?你们是否知道,东非之角的登陆与后续战役中,我们近乎丢光了所有参加火炬战役的部队?你们是否知道,那些快速建造的护航航母不是一条条沉,是一打打在沉没?你们是否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丢光了几乎所有战前建造的战列舰、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你们是否知道,在佛得角,2个绝望无助、孤立无援的美国陆军师最终投降了人数只有他们十五分之一的德国军队?你们是否知道,希特勒手里现在有2个党卫军美国师,全是我军被俘官兵组成的,他们原本和我们一起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下,现在却被迫高举右手每天喊‘嗨,希特勒!’你们是否知道,欧洲之声其实很多广播新闻都是真实的,可信度很高,最起码比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可靠得多!”
  这一连串“你们是否知道”的咆哮把全场压得喘不过起来……
第015章
漩涡中的华莱士(3)
  全场大哗,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所有国会议员都被这种劲爆的消息惊呆了,一时间颇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本来是要问问有关战争情况的,但华莱士透露的消息太多、太丰富、太全面、太劲爆,以至于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和承受能力。
  “他怎么能这样?”在台下旁听的尼米茨愣住了,“他还是美利坚的副总统么?这口吻怎么听上去像希特勒?不!就连希特勒在广播里也没这么歇斯底里地恐吓我们!”
  “我就说!我就说!你们偏不听我!”特纳恨恨不已道,“你们太纵容他了,总以为他是天真。他哪里是天真?他分明是恶毒!在公开场合肆无忌惮地攻击总统,哪怕竞选时共和党人也不敢对总统这样!要是给我支枪,我现在就干掉他!”
  “别胡扯……”艾森豪威尔叹气道,“政府局面彻底乱了,华莱士怎么能这样?这不是在帮敌人忙么?”
  陪同华莱士出席会议的李海、马歇尔、金上将根本没料到华莱士居然会在这种场合放炮,不但将失利和损失扒了个底儿掉,还将攻击矛头肆无忌惮地对准罗斯福总统和参联会众人,三人脸色先是由青转红,再由红转紫,最后是紫转黑,简直难看到了极点。
  特别是金上将和马歇尔两人,他们并不清楚罗斯福对李海的交代,眼下青筋暴出、眼冒怒火,要不是顾忌公开场合,几乎都要冲过去对华莱士饱以老拳了,李海缓缓一伸手,压住另外两人蠢蠢欲动的拳头,站起来发言道:“尊敬的议长先生,尊敬的各位议员先生,刚才华莱士先生进行了长篇发言,对其内容我表示无话可说,但对其结论特别是对其暗示和指向性意见我绝不敢苟同,不但是我,我在参联会的同事,马歇尔上将、金上将同样不予认同。”
  “对,我们不赞同!不但不赞同而且坚决反对!”马歇尔和金上将都站了起来。
  “希望给我们一个机会,允许我在问询会开始前代表参联会发表一下看法。”
  华莱士似笑非笑地看着这几人,他当然知道他说了这番话后会有什么反应,主持会议的参议院议长犹豫一下后立即同意了,台下议员们立即平心静气地坐直身体——参联会和代行总统职权的副总统公然闹翻,这可是美国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鲜事,真是值回票价了。
  “我不否认华莱士先生刚才发言的部分内容,美利坚确实遭到了极大损失,但这并不是放弃盟友、向敌人屈膝投降的理由和借口。诸位,3000多亿美元的军费影响到美利坚的生存和发展了么?影响到财政收支和经济运转了么?影响到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了么?没有!美利坚可以承受这种损失,我们经受得起考验,我们没这么脆弱。
  先来看人员损失,美国开战后损失了大约80多万军队,大概占全国总人口的0.6%,该比例是主要参战国家中最少的。苏联损失了将近1400万军队,相当于人口总数的10%,中国损失了至少600万军队,相当于其人口总数的1.5%,大不列颠损失了100-150万军队,相当于其人口总数的4%,德国军队差不多也损失了150万,日本将近100万——哪个大国不比我们多?除了中国,哪个国家人口比我们多?他们能承受,我们就承受不了?美国人天生是孬种么?
  再来看作战情况,不可否认我们遭遇了好多次挫折,可敌人就没遭遇过挫折么?德国在莫斯科战役中被打得大败,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被打得大败,他们难道就此一蹶不振了?他们是咬牙重新站起来的,而美国难道只配被打趴下却永远站不起来?如果我们这么害怕损失,这么害怕战争,能有当年独立战争的胜利么?能有美西战争的胜利么?
  最后来看政治选择。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场战争不是美利坚主动选择的,是敌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当敌人偷袭了珍珠港,当敌人袭击了东海岸,当敌人肆无忌惮地对商船下手时,我们就彻底没了退路,没了妥协的余地。现在敌人磨刀霍霍、步步紧逼,你因为害怕、动摇就匍匐过去摇尾乞怜?这是何等地无耻!何等地堕落!何等地没有气节!何等地没有良心?说出投降这种话的人,面对40万阵亡军人的英灵及其家属时难道不感到羞愧么?”
  “说得好!”旁听席上的特纳忽然一跃而起,“我们绝不屈服!全军将士绝不屈服!我呸,这种狗娘养的副总统没资格领导美国!”
  很快特纳就因扰乱秩序被赶出了会场,退场时,他是在全体议员注视的目光中雄赳赳气昂昂抬着脑袋大踏步走出去的,警卫们都用一脸崇敬的目光看着他:这他娘的才像个将军,如果台上掌权的都是那些软不拉几的政客,那美国真是玩完了。不过这种话想想可以,再借他们一万个胆他们也未必敢说出来。
  尼米茨和艾森豪威尔对望一眼,苦笑不已,特纳这性子大家真是没辙,现在脾气都快赶上巴顿了。台上的金上将和马歇尔欣慰地点点头——到底是自己人,特纳说得太好了!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华莱士这种人怎么配当美国总统?想想就要吐!
  被特纳打断的李海上将借着这个变故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继续发言道:“另外,我想提醒诸位议员注意的是。就算是要和德国人媾和,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时候,更不应该是这些条件。如果我们真放弃盟友,他们就会一个个落在轴心势力手中。所有的多米诺骨牌都倒了下来,最后一张难道能顶住?等明天我们所有的盟友都被迫屈服,都匍匐在轴心势力脚下时,面对下一场战争,孤立无援的美利坚能有把握打赢么?
  想象一下,当德国人把几十万、上百万武装到牙齿的陆军部署到墨西哥,当德国、被迫屈服于德国的不列颠、日本、法国、意大利乃至欧洲各国把他们的海军力量都投放到加拿大方向,我们的人民还能安睡么?今天不援助这些盟友,明天就没有人来援助我们!
  就德国那些苛刻的和平条件,我想没有一个理智的政治家是会接受的。好了,不接受的结果就是继续打——你刚刚放弃盟友,谁来帮你一起打?还不是要死更多的美国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同时又是弱国,在面临日本入侵时,丧失大量国土、损失大批军队,他们的政府屈服了么?他们依然在坚持抵抗,甚至在不断收复失地。美国人军事实力比中国强、经济比中国强、工业远比中国发达,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中国这样坚持下去?是我们的人民差一点么?是我们的军队差一点么?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更差一点么?我看都不是,大概只有在台上发言的某些政治领袖比中国的政治领袖差一点!
  我忠告某人一句,你还不是总统呢!你只不过代行一下总统职权而已,想带着美国投降,等你成为美国总统再来说吧!”
  现在轮到华莱士气得脸色铁青,他刚才还没有指名道姓骂参联会众将,现在李海近乎是指名道姓骂人了。金上将和马歇尔热烈地鼓掌,他们刚才利用短暂的时间商量好了:如果华莱士这混球的主意被国会通过,他们立即宣布辞职,这岗位谁爱干谁干,反正他们是不伺候了!
  随后是正式议员问询开始,实际上也没什么好问了,华莱士态度这么鲜明,内容这么翔实,有什么能问呢?至于参联会的态度也很明白,他们对已经打的败仗不讳言,也不认为美国打不下去,只有一个字,谈和平可以,绝不是现在这时候,现在这条件。
  “华莱士先生,我能问您几句话么?”密苏里州参议员哈里·杜鲁门站起来发言,“所谓目前与德国接触并试图媾和的消息是否确凿?”
  杜鲁门是军方的老熟人,他在国会内领导着一个委员会(通称杜鲁门委员会),负责调查军方有关行政混乱、浪费和诈骗资源等丑闻,特别重要的是对军方实施了常识节流措施,起初参联会众人都不喜欢他,认为委员会的行动可能会损害军队士气,但事实却证明委员会取得了成功,因为其为军方总共节省了100多亿美元且未引起基层反弹。所以参联会都认为这是个务实的参议员,比某些只知道夸夸其谈的理想主义者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现在看他站起来发言,他们非常关注。
  “这不是真的,我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没有付诸行动,更迥论派人与德国接触。”
  “那您心目中理想的和平条件是什么?”
  华莱士迟疑了一下道:“虽然我真正的理想是建议恢复到1939年以前局面,但这显然离开现实太远。比较实际的一个条件是美利坚不干涉欧洲联盟的内部事务,欧洲各国也不干涉美洲事务,美国放弃援助大不列颠和苏联,德国必须放弃援助日本!”
  “对和轴心浴血奋战的英国民众您打算怎么处理?”
  “可以让他们到加拿大组织自由英国政权……”
  很多人点头,他们认为这个和平条件是可以考虑的,但杜鲁门随后的发言让他们惊呆了……
第016章
漩涡中的华莱士(4)
  “您的全部逻辑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您提出的条件与德国人谈,谈不成就继续打,是么?”杜鲁门慢条斯理地问道。
  华莱士咬了咬牙:“完整策略会有很丰富的内容,但基本逻辑差不多就是这句话。”
  “很好,我明白了。”杜鲁门点点头,“现在,我提议召开参众两院正式会议,暂停华莱士副总统的履职权力,并启动对其的弹劾程序,然后移交联邦调查局根据《忠诚法令》调查其是否有间谍嫌疑,并由相关司法机构予以定罪!”
  如同5000磅超重型炸弹投入了会场,所有人瞬间目瞪口呆,心脏差一点的几乎都差不多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了。
  “你……你……你……你在血口喷人!”
  “我身为合众国参议员,难道没有提议发起弹劾程序的权利?”杜鲁门一脸正色回应道,“我现在向会议解释我这么做的理由:
  第一,你的和平条件和德国的和平条件相去甚远,根本扯不到一起,最终结果无疑是要打,但你先抛弃苏联,然后又准备抛弃大不列颠,还准备抛弃澳新、南非、中国、加拿大、巴西等一系列盟友国家,将来美国与轴心国家作战,一个是盟友遍布世界,一个是孤零零只有自身,我怀疑你奉了德国之名拆散联盟体系,让合众国自绝于盟友;
  第二,宣战还是和平都必须经过国会审议,如果你认为某个或某些指挥官不称职,你可以在你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撤换和调整,但你现在没经过更深入的谈判,特别是你在仅仅临时代行总统权利的情形下,也未经过国会决议,居然擅自对和战问题发表质疑,这是在帮助敌人瓦解我们的军心、民心,谁不知道打仗要死人,要承受损失,80万人是多,8万人就不多了么?3000亿是损失,300亿就不是损失了么?捍卫国家尊严、保卫领土与主权完整、保护自由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可以用来讨价还价,单纯用数字损失来进行评估的么?难道生命如此宝贵,以至于当奴隶也在所不惜?
  第三,《联合国家宣言》曾表示要使用全部力量与轴心作战到底,现在美国可以撕毁条约提前媾和,大不列颠行不行呢?苏联行不行呢?澳新行不行呢?就算是和谈是个谣言、断绝盟友援助也是个谣言,但消息已传出去了,动荡、裂痕、猜疑的种子就布下了,我们还能指望盟友们全心全意、毫无芥蒂地在未来继续与美利坚精诚合作么?这不是政治间谍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最显著的特征么?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你的观念和策略都是在帮德国人的忙,在拖美利坚的后腿,这种人我们还能容忍他继续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干下去么?”
  “反对!”
  “有道理!”
  “反对!”
  “支持!”
  会场里顿时乱了套,民主党左翼有不少赞同华莱士观点的人,而民主党右翼以及一部分共和党人又附和杜鲁门的观点。不管台上怎么说,民主党看起来首先是分裂了,一个民主党出身的副总统,居然会被同样是民主党出身的参议员公开场合下提议弹劾,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么?
  实际上,华莱士刚才这通发言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具有黑幕的消息,大部分战况、损失、战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向国会通报过,很多消息还对外公开发表过战报,光是为解释海军几次重大战役的失败,罗斯福就亲自赴国会参加过质询。华莱士发言的主要震撼之处是将所有损失全部累计在了一起并系统性阐述出来,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就算了,谁会将其一样样加起来。
  但这显然不包括杜鲁门,专门调研军队内部贪污腐化、铺张浪费情况的他知道的消息远比华莱士更多、更深刻。比如火炬战役前夕,军队需要的物资明明已采购好了,但因为管理和运输的混乱,临要上船前又找不到了,最后只能重新购买一批;又比如很多商品明明可以直接向厂家订货,但因为后勤部门的疏忽或混乱,事到临头根本拿不出来,只能扑去商场采购或紧急订单——无形中又浪费了钱;又比如以20mm航空机枪为代表的军备生产浪费(前文已述),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对于伤亡、消耗、战损他当然捏着完整的数字,而且他还知道军方是怎样在战役报告中将这些损失应付过去的:比如自身损失不能缩小的情况下,就罗列对手的损失,显示这个结果是正常的;如果损失比对手大很多,就渲染对手的军备强大、武力突出或者拥有绝对优势——比如为了掩饰第八航空队空袭的失败,就夸张地描绘喷气式战斗机的巨大威力;比如为了掩饰陆军师战斗力的孱弱,就习惯性夸张虎式坦克的威力——在陆军的战报里,德国虎式那是以一当十的世界第一坦克,每个德国装甲师至少拥有80辆虎式,300辆4号坦克,怎么打得过呢?实在没法推了就说盟友无能,比如百慕大之战是英国守军无能,纽芬兰失利是两个加拿大师无能,非洲之角是皇家海军无能。总而言之,这些甩锅的艺术杜鲁门都是门清的。
  照理说杜鲁门对军队应该是深恶痛绝,但他知道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太多了,政客、高级军官、财阀、游说集团等各种势力全交织在一起,还有盟友关系牵扯其中,这些黑幕要是都抖露出来,美国人民还能不能愉快地打仗了?杜鲁门对军队的情况非常清楚,军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都是在尽心尽力地打仗,打不过德国人、日本人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美国对国防力量不重视,对尚武精神不崇拜。一个国家中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如果只是律师、商人、医生,怎么能与日本德国这种年轻人最向往成为帝国军官职业的氛围相比?
  他对军国主义的理解很透彻:军国主义就是满脑子都是打仗,搞政治为了打仗,学文化为了打仗,搞科研为了打仗,发展经济、提升文明还是为了打仗——要么在打仗,要么在准备打仗。一边是日德民众都盼着打仗,一边是美国民众都盼着好好发财做生意,猝不及防碰撞下能斗得过才有鬼了。所以他对于损失的忍耐力是很高的,认为这是美国从和平体系转入战争体系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美国投身战争时,德国人已打了2年仗,征服了大半个欧洲,日本已打了4年仗,征服了数倍于本土的领土,吃点亏、交点战争学费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现在学费交得差不多了,华莱士却说不打了,那已投下去的学费怎么办?已牺牲的将士怎么办?
  他对这种人一百个看不起:战前口口声声说美国第一,反对战争;一打仗就狂热得不行,要教训这个教训哪个;出门挨了几棍子,被打瘸一条腿后又害怕起来,说不打了,有话好说。
  华莱士也和杜鲁门对不上眼,也不太看得起这位密苏里农民——历史上杜鲁门是最后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总统,说话办事都充满乡土气息。他懂得什么?参联会这批人脑子发疯、为援助苏联都准备给日本交买路钱了,虽然有个障眼法,但只要对国际政治稍微有点了解就能知道,这难道还不是战争狂热到顶点、背离自由民主到极端的表现?军官和政客们有什么理由瞒着人民向日本输血?有什么理由不把损失和后果报告给民众?
  他的嘴巴动了动,暂时他还不想将勒索费这件事说出来。
  杜鲁门的提议没获得大会程序性通过,但显然这种惊人之语为他赢得了一片重点关注,特别是台上台下的军人们,现在都对这位仗义执言的参议员充满了好感——这才是美利坚爷们!
  罗斯福在政治上的对手,已放话要参加总统竞选的杜威眯起眼睛好好想了想,今天这件事好像有点古怪,虽然是攻击罗斯福政府的绝好机会,但也不排除是罗斯福一手导演的苦肉计——他用华莱士这种愣头青为开路先锋,吸引众人攻击火力,然后再把局面扳回来。罗斯福虽然病重,但他还没死呢——只要他从医院回到白宫,华莱士拥有的权利立即就会像肥皂泡一般破裂。说到底,华莱士只是代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位。看看参联会众人的态度就知道了,人家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因此,他攻击的口吻很公式化,第一是认为副总统谈论和平和战争背离了权利架构;第二是认为美国率先提议和平背离了国际条约,这对美国的国际声誉是个重大损害。这种声音当然是政治正确,但没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迅速淹没在众人一致的口吻里。
  当天晚上,他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们虽然从国会议员们情绪激动的脸上知道发生了大事,但所有人的口风都很紧,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华莱士的政客,都挂着招牌式的笑容:“副总统做了一个很有深度的演讲,我们会关注后续事态发展,具体什么内容,建议还是直接采访华莱士先生本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