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656

  看着德军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既不投弹也不发射照明弹,所有人都在想:上面这批傻鸟该不是找不到我们吧?
  特纳给各舰下达了指示,如果德军飞机降低高度到3000米,则全部火力齐开,争取击落这些胆大妄为的德国飞机。
  “找到了,长官,3号机看见一艘轻型航母……”
  里希特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让他先来。”
  3号机熟练地下降高度,美军雷达兵盯紧了屏幕,看着这架飞机下降到5000米就不动,不仅暗想:5000米你能看清啥?还是乖乖下来等待高射炮的迎接吧,哪里想到3号机已牢牢用猛犸系统锁定了中途岛号(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
  “去吧,宝贝!”随着操纵手一声喃喃低语,一枚Hs-393脱离挂钩,开始扑棱着飞下去,翼尖的小灯闪闪发亮,在夜色下特别清楚,导弹前部的引导头装着被称为“Kiel”的被动红外探测器,其由蔡司公司研制,重量19公斤,最大设计探测距离为2km,它可以探测船舶烟道废气发出的辐射信号,其核心敏感元件是直径12厘米的硫化铅探测头。
  从6000米高空坠落时,红外引导头还没法发挥作用,现在是操作员依靠猛犸系统配合翼尖灯修正导弹航向,使其能飞向目标方位,现在Hs-393完全线控的,根本不担心敌人会干扰操纵信号。
  “很好,保持高度,距离……”随后,4号机、5号机,8号机都找到了各自目标,同样激发一枚Hs-393并发射出来。
  看着空中出现越来越多闪着光芒的东西,下面的舰艇官兵本能地感到不对劲,特纳也隐隐约约有一种不安感,立即批准防空火力还击,但这并没有什么用,相反,在防空火力射击之后,其温度更高,热辐射效应更加突出。
  当系统提示导弹离目标不到2千米了,操纵军士暗暗祈祷一下,立即激活了红外导引头,确信引导起作用后便切断了导线。
  “啊……那玩意冲着我们来了……规避,快规避……”
  可惜,无论中途岛号如何左突右闪,头顶的炸弹仿佛被吸铁石一样吸住地扑过来,还能根据军舰移动位置调整姿态,相对于军舰费尽心机的机动,Hs-393只要通过姿态轻轻调整就可以实现,现在那颗被称呼为“Kiel”的被动红外探测器牢牢盯住了中途岛号烟道附近的热辐射——舰艇机动速度越快,辐射量更大。
  “轰隆”一声,这枚导弹最后成功地扎进了军舰,700多公斤的庞大体重冲击力再加近400公斤的炸药(相当于500公斤级航空炸弹)发生了剧烈爆炸,直接就宣判了这艘护航航母的死刑。随后,这样的事例多次上演……
  8架Me-264一共携带了32枚Hs-393,最终有10枚成功击中目标,命中率不过三分之一,但战果极其辉煌的,4艘护航航母、2艘货轮、1艘油轮、1艘登陆船炸毁沉没,甚至连衣阿华号和新泽西号战列舰也吃到了2枚。
  当夜枭战队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后,海面上依然还有油轮熊熊燃烧的痕迹……
第041章
纽芬兰(18)
  12月1日天还没亮,参联会就收到两个噩耗,一个是爱德华王子岛传来的:昨天深夜德军飞机空袭航空基地,守军虽然竭力抵抗,但德军空袭架势很猛,以损失30多架飞机的代价摧毁了机场跑道和飞机,目前正在竭力修复;另一个消息是佛得角方向发来的:德军出动重型轰炸机和神秘的、在夜间可准确击中军舰的武器,舰队损失了4艘护航航母和附属上面的舰载机,同时还损失了1000多人。
  这两个消息让马歇尔和金上将又惊又怒,为同步协调指挥这两场战事,两人干脆带着全套参谋班子吃住在参联会,没想到居然收到如此不省心的消息。
  “现在只能从缅因州出击,那样距离太远,只有用水平轰炸机,效果极差……”阿诺德非常恼火,但德军夜袭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把求援的目光投向金上将,“坎宁安将军的舰队什么时候到?”
  “今天傍晚就可以赶到,问题是,德国舰队现在哪里?而且,如果德国人拥有如此犀利的攻击武器,我都怀疑舰队会送上门去挨揍……”
  “这到底是什么武器,这么厉害?”马歇尔也对此深感头痛,德军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对部队士气造成了重大影响,光是虎式坦克就给地面部队蒙上了重大阴影——攻击纽芬兰岛的飞机认为德国虎式坦克不超过30辆,但加拿大人坚持至少有50-60辆,而实际上投入作战的虎式不到15辆。
  “如果我没猜错,这应该是德国的滑翔制导炸弹,当初在埃及战役中露面过几次,当时是白天攻击,现在估计能实现夜间攻击。”阿诺德叹了口气,“其实我们也有,但研究速度跟不上德国人的节奏,效果也不好。”
  阿诺德还真不是吹牛,早在1942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装备司令部就开始发展VB(阿松)系列制导炸弹。第一种型号称为VB-1,基于1000磅级的炸弹(开始时采用M-44,后来使用AN-M-65)安装新的尾翼、陀螺仪稳定系统、方向舵、尾部追踪闪光系统等设备,原理和德国Hs-293基本一样,当VB-1被投掷后,载机能通过无线电指令来控制其轨迹,但只能针对方位角,所以被命名为阿松(Azon=“Azimuth
Only”)。
  由于只能控制方位角,所以阿松对狭长目标(比如桥梁和铁路)相对适合,但对普通目标还不如常规自由落体炸弹,炸弹缺少范围控制能力,精度很低,加上只能使用5个预定无线电信道,限制了运用场景和范围。
  由此可知阿松此时比起Hs-293要落后,直到1943年初研制成功VB-3型号(拉松,Razon)才同时具备可调整方位角和距离的能力,此时无线电信道达到47个——相当于德国在1941年末的水平。受德军成功使用Hs-293的刺激,美军加快了新型号研制,VB-4是基于2000磅级炸弹研发成功的重型滑翔炸弹,VB-5是试图使用无线电信号控制的主动引导炸弹,但效果不好,很快予以废止。
  VB-6同样是1000磅级制导炸弹,绰号菲尼克斯(Felix),采用一套八角形控制面和热感应导引头,准备对付强红外辐射目标——但这玩意还躺在实验室里,一次实地试验都没有。把有关专家叫来一问后,情况比阿诺德介绍得还精彩,不仅有VB-6,还有VB-7\8\9\10等各种研制型号,包括电视信号制导、电视\无线电双模式制导、红外自动搜寻等一系列发展方向,甚至美国海军也有一种类似的红外制导炸弹ASM-N-4(鸽子)在进行研制,涉及的单位还包括道格拉斯公司、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
  想法都很好,唯独没有一个成品。听到德军已有能够用于实战的制导炸弹,负责项目的科学家也大大吃惊,佛得角方向发来的电报虽然语焉不详,但抓住黑夜、自动跟踪等几个关键词,专家们就全明白了。
  “类似炸弹什么时候能投入实战?”
  “可能还需要一年甚至更多一些的时间……”
  “居然要这么多时间?”马歇尔对此相当烦躁。艾森豪威尔在非洲的遭遇、陆军5师在萨尔岛上的遭遇充分说明了德军已在坦克上装备了实用性夜视器材,紧急询问国内的专家后发现他们也在研究,但发展方向是步兵的便携式夜视仪,探测距离只有100多米,根本没法给坦克用,在军方要求下,专家们只能放弃原有思路,使出浑身解数去研究新型号,走的路和德国人一模一样,但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此时德军已尝试在开发能在坦克上直接安装红外大灯和微光夜视仪,那不仅意味着不再需要一辆额外的红外照射车,更意味着双方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
  有人质问为什么这些关键军用科技都落后敌人一拍,喷气式如此、夜视仪如此、灵巧炸弹还是如此,科学家们情绪十分激动:“战前你们年年砍国防费,认为都不是当务之急,预算平衡才是首要任务,打仗了就责怪我们速度慢,你们怎么不问问德国人为打仗准备了多久?”扯来扯去又延伸到体制问题,谁也说不出啥来。
  金上将问道:“有什么办法应对这种武器?”
  “第一是尽可能将舰队分散开,第二是在敌人进攻时营造一个热辐射明显的假目标——比如挑一艘救生艇上布置燃料,一旦敌机来袭就将其引燃;或在海面上发射燃烧弹,只要其辐射强度超过本舰,炸弹便会被更强的辐射吸引走。”
  得到这个办法后,众人脸色好看了不少,但下一步作战又成了大问题,从加拿大本土出发的侦察机发现那些被俘后滞留在港口外围的货轮全部在向东南方向开进,清晨他们在港口250公里之外,而且仍以15节以上的速度在行动。
  “需要炸掉他们么?上面有上百万吨物资……”
  “现在能投入进攻的飞机不多,击沉这么大的船队至少要耗费500架次以上的轰炸机,这意味着这2天没法攻击德军舰队。”
  “让坎宁安上将的舰队去攻击这支船队?”
  “太冒险了,万一德国人以此为饵呢?德军炮击舰队同样需要攻击——德国人丢掉这些军舰就再也拿不出第二支舰队来了,我们损失100万吨物资可以很快生产出更多的数量来。”
  众人争论后得出了优先次序:首要进攻目标依然是德军航母编队,其次是炮击部队,再次是德国登陆部队,最后才是被俘走的货轮队伍。
  “佛得角前线怎么办?”
  金上将咬牙道:“原本一共有17艘护航航母,损失4艘还有13艘,我认为航空兵力是足够的,当务之急是陆军3师要不怕牺牲勇敢进攻、争取早日拿下萨尔岛,2个师兵力加上压倒性的海空力量如果再拿不下区区5、6千德国部队,传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
  马歇尔也发了狠,拍着桌子道:“拍电报给麦克唐纳,让他把5师剩余兵力组建起一个完整团继续进攻,我再给他们48小时时间,如果还拿不下萨尔岛,团以上军官一律就地免职!”
  英格拉姆提醒道:“纽芬兰岛情况也在急速恶化,是不是请陆军立即投入增援兵力,依靠加拿大人我看是不行了……”
  马歇尔扭头问艾森豪威尔:“马修的人马到齐了没?”
  “到了2个团!他们可以在今天下午完成准备。”
  “很好,让他们尽快准备空投,先去3个团,其他部队迅速跟上,纽芬兰和佛得角两场战役我们都输不起。”
  就在参联会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时,清晨时分,一架又一架联合攻击机和Ju-188从亚速尔腾空而起,在Bf-219们护航下向纽芬兰岛进发,在连续两天通过跨平台作战向航母编队输送100余架舰载机后,陆基飞机终于找到用武之地,迅疾增援纽芬兰岛,帮助航母编队从繁重的掩护任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舰队交战——虽没有任何证据,但小泽认为美国人已派航母编队出击,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昨天佛得角夜袭没找到任何一艘舰队航母。
  下午时分,在纽芬兰岛南部的航母编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阿诺德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出击命令,同时执行侦查任务的Ar-352只传回了未发现美军航母编队主力的消息,这让舰队高层感到非常棘手:很快就有美军攻击机群找上门来,自己却还找不到敌军航母舰队。
  “往纽芬兰防空圈躲,依靠陆基飞机配合作战,同时把情况报给柏林。”
  众人不清楚的是,远在柏林的霍夫曼也收到了棘手的消息,而且是两个坏消息一起来。
第042章
纽芬兰(19)
  第一个坏消息是东线传来的,初冬泥泞期结束后,德军重新在中路战场发动进攻,战线推进一切顺利,但中亚方向却出了大问题,舍尔纳发来电报报告中亚集团军被苏军围困,虽然前期利用短促突击打了几个小胜仗,但红军围上来的兵力越来越多,让人吃惊,他预计敌军兵力在50-60万之间,且作战意志不弱、战术水平也强于前一段时间碰上的渣渣兵,他决心在中亚绿洲地带坚守,但希望后方能保证运力增援。
  第二个坏消息是科尔从东京发来的,日本内部对下一阶段战事讨论意见纷呈,堀悌吉提出的第二次远征欧美战役并未得到多数人拥护,更让科尔不安的是,前天忽然颁布堀悌吉兼任军事参议官的任命,理论上该职务权威还在军令部总长或海军大臣之上,似乎更加位高权重,但对日本情况知根知底的科尔来说,这几乎就是要免去堀悌吉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前兆——从没军事参议官兼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职务的先例。而且还有人与科尔秘密接洽,希望打听有关堀悌吉及舰队上层与德国之间的交往问题,隐隐约约暗示德国坦白堀悌吉收受“德国政治献金”用以换取联合舰队再次西征决策通过。这被科尔毫不犹豫地否决了,但暗流涌动让其非常担心。
  实际上舍尔纳掌握的情报并不全面,为对付中亚德军,朱可夫调集了100多万相对富有战斗力的部队,其中50万用于围困并进攻中亚集团军,另外50万则分散后隐蔽起来,准备围点打援。
  霍夫曼对这两方面都有心里准备,沉吟片刻后对凯特尔道:“鉴于中亚的特殊情况,暂时还无法派遣援兵,不过给予前行充分的物资支援应该得到保障,希望舍尔纳能发扬佛得角守军顽强拼搏的精神,牢牢守住防线,用各种手段打击敌人;至于日本方面,科尔的处理是对的,我们决不能承认政治献金,这样会害了堀悌吉,将来不会再有人真心实意和我们合作。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没有联合舰队,德意志照样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凯特尔低声道:“是不是将印度那4个海军陆战旅撤回来,现在纽芬兰也要求增兵,佛得角也要求增兵,有经验的部队不足……”
  “暂时不要,继续观察风向,和日本的物资交易也继续进行,不过赊账不行,必须尽快让他们把第二批200吨黄金运过来——已拖了很久。”霍夫曼道,“技术输出暂时虚与委蛇,不要有实际动作,日本人会明白他们有求于我们远胜于我们有求于他们!”
  凯特尔心领神会地领命而去,与此同时,从亚速尔抽调1个营增援纽芬兰的决定也得到执行。
  “长官,陆航侦察机发现德军航母编队大约在纽芬兰岛正南方300多公里处,距离我们尚有近800公里,敌人拥有4-5艘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解释道,“我认为该情报可信,敌人昨夜袭击了爱德华王子岛,现在正好是返回纽芬兰岛之际……”
  “可惜远了点……”坎宁安仔细看了海图,“如果我没猜错,敌人应该会向东北方向前进,重新去支援其登陆部队打开局面,让舰队调整航线到315度,我们先拉近一点距离,希望陆航能继续保持跟踪。”
  “您打算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坎宁安看了看时间:“将距离拉到600公里内再进攻,大概需要下午1点左右放飞攻击群……日落时分正好收回。”
  “这样时间很紧张,舰队必须全速前进,您不打算对付德军战列舰部队么?”
  “要进攻,但不是我们。”坎宁安狡黠地一笑,“先让陆航派飞机去进攻这支舰队,吸引德军一部分防空战斗机,趁敌人航母护卫力量削弱之际,我们再一举出动消灭敌舰队……”
  “长官,侦察机回报600公里范围内未发现敌军舰队。”机要参谋向小泽汇报道,“另外,从亚速尔起飞的增援飞机已出发,首批包括24架Bf-219战斗机,16架联合攻击机和24架Ju-188轰炸机,他们大约12点左右抵达,第二批大约近90架飞机和陆战营将于傍晚抵达,明天可酌情提供第三、四批。同时跨平台航母预计还会提供16架Bf-219战斗机和12架最新的Do-412试验机。”
  马沙尔等人迅速交换了意见,纷纷表示同意,这样一来,舰队舰载机基本补充完成,陆基也能得到100多架飞机掩护,基本达到了兵力使用的最大限度,至于Do-412完全是意外之喜。由于F6F-5的迅速升级以及P51B\P47的先后出击,使Bf-219C应付起来日益力不从心,马沙尔代表舰队认为应迅速提供新舰载机,无论是紫电改还是烈风改先在实战中检验了再说,于是首批试生产型Do-412在霍夫曼亲自批准下投入作战。
  相对最初的设计指标,由于2400匹马力的BMW801F或BMW901(仿R2800)发动机迟迟不能服役,因此DFK设计局最终被迫安装801E发动机,动力只有2000匹,整体性能比最初预设指标缩水较多:空机重量3016公斤,舰载版最大速度654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600公里,搭载2门MG213航炮(备弹120发)和2门MG151/20mm机炮(备弹175发),最快爬升速度1080米/分,加挂副油箱后航程超过2400公里,6000米以上高空性能有所恶化,但6000米以下,特别是3000-6000米之间的机动性能完全碾压Bf-219或Fw-190,同时在平飞和俯冲速度上再次与P51\P47缩小了差距。
  由于其爬升速度快的特点,尤其适合充当防空截击机,相对Bf-319(烈风改)性能更全面,相对于Fw-190又更轻盈、速度更快(不嗑药时)。
  “起飞防空战斗机,掩护本舰队和炮击舰队,然后出动攻击机去执行对地攻击,侦察机继续扩大侦查范围……”小泽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现在是清晨8点,我估计2-3个小时后会有美军攻击群袭来,攻击机去掩护地面部队推进,那些在纽芬兰岛上跳伞的飞行员多半是被加拿大人救走了,陆战队快速推进的话,看他们往哪里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果然不出小泽所料,10点左右,加拿大攻击群对航母编队发动了进攻,但他们数量太少,一共只有60多架飞机,而且掩护飞机不是最新型号的P51或P47,也不是海军的F4U,而是过时的P40。
  “这是送死来了?”德军负责指挥的战斗机中队长、埃里希·哈特曼中尉看到来袭的敌机,下意识地嘀咕了一句。
  哈特曼原本一直在空军效力,由于他特立独行的作风再加上一直不怎么突出的表现,加入空军头18个月的表现算得上非常差劲,眼看同伴的战绩和军衔蹭蹭往上长,他就是没有突破。不过他运气不错,几经辗转后被任命为克鲁平斯基的僚机,克鲁平斯基当时已击落70多架飞机,是空军王牌之一。在里希特霍芬的拉拢下,克鲁平斯基从空军跳入海航,顺带把哈特曼也带入海航。
  哈特曼悟性不错,很快就掌握军舰起降技巧,在索科特拉岛上也有不俗表现,加入海军后,他最喜欢的缠斗与近距离攻击有了长足的用武之地,战绩直往上长,从僚机逐渐成长为长机。在与斯普鲁恩斯舰队战斗过程中,他一口气击落4架飞机,晋升为小队长带领4机编队,战功持续增长,不但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还晋升为中尉并担任中队长。前两天交战中他又连续击落5架飞机,而且是清一色的战斗机,击落敌机总数已超过90架。
  由于海军升官比陆军和空军都快,克鲁平斯基前两天暗示他,如果他这次作战表现出色的话,准备推荐其出任上尉并担任副大队长,协助自己管理整艘航母上的所有战斗机。哈特曼不知道表现出色具体指多少数量,但认为肯定是越多越好,现在看见加拿大人扭扭捏捏地驾驶P40而来,顿时心花怒放——这是上帝送战功给我们啊!
  “弟兄们,冲过去,对准P40开火……攻击机交给后面的2中队!”
  海面上的各舰官兵目瞪口呆地看着16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开始闪电突击,在哈特曼的号召下,整个中队如入无人之境,冲入敌机群中肆意击杀,其他战斗机如梦初醒,也跟着扑杀过去,空中一架又一架飞机接着往下掉,基本上都是涂加拿大枫叶标志的飞机,但他们依然奋不顾身地向舰队方向扑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