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656

  “命令陆战队快速推进,趁加拿大人还没缓过劲来打垮他们……”看着跨平台作战的48架飞机成功地降落到各舰上,再加上登陆成功的消息,马沙尔长长松了口气,“让工兵部队迅速利用原有机场跑道清理出通道来。”
  “元首,纽芬兰传来了好消息,我们不但登陆成功,摧毁了敌人将近200艘货轮和一批护航军舰,还俘获了100多艘货轮和上百万吨物资。”邓尼茨满脸堆笑,兴奋异常,“舰队一方面在押解这些战利品回国,另一方面在加紧修复跑道准备飞机降落。”
  最高统帅部众人全都欢呼起来,战果和缴获简直出人意料,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称赞元首英明,但霍夫曼的眉头却皱了起来:第一,他不曾料到有这么多被俘的盟军货轮;第二,佛得角发来紧急电报,说美军又得到新的支援,飞机数量更多了……
  “难道敌人没被纽芬兰的战事吸引过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元首为什么会有此言。
  “这应该不可能,既然得知我军已登陆,美军无论如何会派出他们的航母编队前去迎击。”约德尔分析道,“不管怎么说,纽芬兰比佛得角重要得多。”
  “所以这事透着古怪……”霍夫曼叹了口气,“我本打算通过重击纽芬兰吸引英美舰队回援,然后我军舰队迅速回师,或将其消灭,或去解佛得角之围,现在看来遇到麻烦了……”
第038章
纽芬兰(15)
  众人犯难了:长期占领纽芬兰并不是理想选择,元首确实走了一步好棋,可惜美国人偏不上钩。而开战第一天就损失了50多架飞机和斯特拉斯堡号被重创的消息让众人普遍有畏难情绪。
  邓尼茨和约德尔交换了一下眼神,劝道:“元首,倘若这策略不成,我们还是及早撤退吧。”
  “还不到撤退的时候。”霍夫曼叹了口气,“如果没这么多缴获,我可以干脆利落宣布退兵,大不了另外寻找机会去寻求决战,但罗斯福忽然塞给我这么一大批物资,我有点却之不恭……是拿呢还是不拿呢?”
  达尔格斯当众宣读了舰队发来的有关缴获物资的通报:……通过查验货单、实地检查等不完全统计,上述船队中拥有谢尔曼坦克700余辆,最新式的P51战斗机、SBD俯冲轰炸机、TBF鱼雷攻击机等各类飞机整机和零配件1400余组,高等级航空燃油15万吨,吉普车2700多辆,道奇等各类卡车1600余辆,包括长脚汤姆在内的各类型大中口径火炮700余门,迫击炮、轻重机枪近万……其余还有包括钢盔、军靴、雨具、军用口粮、斯帕姆肉罐头等在内的各类物资和其他各类成品稀有金属,初步预计价值25-30亿美元,大概可全面装备30-40万人左右的集团军——尚不包括这些船只本身的价值。
  听到25-30亿美元的价值,所有人呼吸不禁急促起来,与美国人接触得多了,大家都知道数字背后的意义:一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连船带飞机和全部装备加起来不到2亿美元,25-30亿美元等于一口气拿下10余艘航母。如果仅是少数几艘船,众人肯定毫不犹豫地抛弃跑路,这么一大笔物资要完全舍弃可就太可惜了。
  “让舰队在纽芬兰再吸引两天火力,大不了拼着损失一些飞机和军舰……”凯特尔表态道,“虽然被俘船只至少4天才能到亚速尔,但只要走上两天,他们就可脱离美军飞机轰炸范围,然后舰队可启程回国,顺便陆战队还可利用这段时间破坏纽芬兰岛上的设施和物资,这批船和上面的物资对我们很重要,有了他们,元首新年后增援马岛的行动会方便很多。另外不得不提醒诸位,利比亚石油工程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物资运送,今后运力会非常紧张。”
  众人都点头称是。经过大半年辛苦勘探,在元首指点之下,欧洲联合勘探专家们终于在利比亚北部发现了大油田和高产油井,初步探明储量在40亿吨以上。
  关于利比亚油田霍夫曼说过多次,众人都将信将疑。意大利人起初也不相信利比亚有油田,后来又不相信有大油田,再加上中东油田产量在持续扩充,因此对开采不是很积极,墨索里尼寄希望于德国人当冤大头,意大利坐享其成。所以在谈开采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时,柏林就得到罗马方面明确答复:德国人可以在利比亚全境内自由行动、自由勘探和投资,有关时限99年,意大利人不想出钱,但希望能分享有可能的收益。
  霍夫曼授意施佩尔提供了两个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油井开采成功后,每年向意大利提供200万吨保底油,超过部分按意大利和德国28分成;第二种方案是意大利和德国固定按55分成。前提是完全由德国负责投资,但意大利承诺将来永不征税,墨索里尼咨询过专家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专家告诉他,只有当原油年产量超过568万吨后,第二个方案对意大利人才更合算,而现在世界上年产石油超过600万吨的国家不到十个,罗马尼亚拥有普洛耶什蒂这么大的油田,一年产量也不过900万吨,从概率上来说德国方案完全是在赌博。
  现在这赌博明显获得了成功,专家们根据品位和地理条件,认为利比亚油田正式建成3年之后石油产量就可突破600万吨,5年之后突破800万吨,10年后可突破1000万吨,而且这条款是适用利比亚全境的,意味着有很大机会扩充到更多产量。
  没有人会嫌石油多,为解决石油问题,德国不但向中东进军,当初内部还对元首在某些态度感到奇怪——霍夫曼对土耳其占领巴库态度暧昧,既不反对,又不去主动修复,现在终于明白伏笔原来在这里。
  至于为什么凯特尔主动说起这件事,是因为利比亚油田和众人利益息息相关:元首不止一次地告诉这些心腹手下,他要给他们寻找一条光明正大的发财之道,让这群将军和元帅们能过上体面生活,让浴血奋战的基层官兵将来有好的归宿。大家一开始认为元首只是说说而已,但等到霍夫曼抛出“石油基金”计划时,大家才明白元首是认真的。
  根据霍夫曼的建议和安排:石油基金中一定的份额将由军官们按照功绩和军衔、职务等级实现配给,所有股份不需现在掏钱购买,而是今后从军饷和慰问金中扣除,然后由资本家们代为垫资去开采并逐步归还。简而言之就是设立一个公司,各级官兵是干股股东,由霍夫曼担任董事长并引入风投,今后逐步扩大股份、引入战略风投并加大投资并最终IPO上市,每个人手上股份会逐渐稀释,价值却会快速提升。霍夫曼认为原始股至少可获得25-40倍的增值空间。
  这样不但解决了高级军官们的出路和体面,也缓解了日后的社会矛盾——否则庞大的军队复员一定会出现乱子,虽然具体数额还没有透露,但施佩尔和鲍曼早就放过风了,元帅和部长级人物100万马克起步。对这种轻松且没有道德风险的利益,没有人不表示拥护。霍夫曼在基金中给国社党、各主要资本寡头、各欧洲友好政要和阵亡将士留下了份额——他坚持认为,给股份比直接发钱更有利、更持久、更利于调动众人的积极性。
  现在地中海已成了轴心内湖,只要有了物资和运输能力,利比亚石油建设工程可舒舒服服地开展,负责托特组织的米尔希元帅信誓旦旦保证,如果能保障这些基础条件,只要给他10个月,他一定把利比亚石油弄到德国来,所以凯特尔一下子就想到了。
  石油数量是有多少都不够的,现在德国已掌握了4000万吨以上的石油年产量,相对于美国2亿吨以上的产量,相对于庞大的欧洲需求和日益扩充的坦克和军舰海依然捉襟见肘,施佩尔认为至少要有8000到1亿才能满足需求,如果把欧盟今后的原油需求都考虑在内,2亿吨少不了,而石油今后是德国用于控制石油马克、支撑德国霸权必不可少的武器,哪怕战争结束也是头等大事。
  眼见众人初步达成一致,霍夫曼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先按照这个方案执行,货轮去亚速尔,同时让侦察机注意周围,防止英美突袭舰队本身。斯特拉斯堡号号如果无法挽救或者挽救会拖累舰队速度的,可在纽芬兰岛冲滩充当固定火力点。”
  邓尼茨一阵肉痛,不过没表示异议,日本当初为了封堵巴拿马运河连上2艘战列舰,他自然也明白有舍有得的道理。
  有了元首这句话打底,贝中将就放下心来继续进攻,受伤的斯特拉斯堡号被他调往浅水区——他相信美国人下一步还会优先对付这艘船,无论如何至少要有个抢滩坐沉的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午德军继续对加拿大发动猛烈攻势,逐步扩大登陆场,现在不仅是坦克和舰炮在一线攻击,就连斯特拉斯堡号的巨炮也在突前猛攻,那330mm口径的重炮给加拿大人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压力,经常一炮轰下去之后方圆上百米之内尸骨荡然无存。
  到下午3点钟美军第二轮空袭亮相时,他们还是没能找到德军航母编队,最后再次把炸弹倾泻在德国炮击舰队的头上,诚如贝中将估计得那样,斯特拉斯堡号是敌军重点围困的目标,而其余几艘战列舰也遭到了攻击,帝国号、维内托号、提尔匹茨号都吃了炸弹,但伤势不重,再次吃到3颗炸弹的斯特拉斯堡号却支撑不住了,在所有人的注目下,用14节的速度抢滩坐沉。直到搁浅的那一刻,该舰后部的128mm防空火炮依然在犀利开火……
  美军打了一天,用200余架飞机的损失击沉一艘战列舰,击落德军50余架飞机并杀伤登陆德军40余人,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美军飞机一退场,德军就发动了犀利的进攻,斯特拉斯堡号搁浅后更加肆无忌惮的近距离支援火力让加拿大人感到浑身难受、如同窒息,不由自主向后退却。
第039章
纽芬兰(16)
  纽芬兰岛出现了奇特的场景:在德军密集火力和空地一体的压倒攻势面前,拥有整整一个师的加拿大人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德军压着打,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一个白天伤亡总数就超过3000(包括空袭、炮击、德军地面部队一起的损失),而德军伤亡还不到300。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面临敌军压倒性的空中火力优势,萨尔岛上德军凭借完善的工事死战不退,给予美军重大杀伤,在陆军5师被打残后,新换上来的陆军3师同样举步维艰。
  更让参联会闹心的是,折腾了一天,居然没发现德军航母编队的确切位置——派去的侦察机不是迷失了方向就是找到的压根不是航母编队,要不干脆就杳无音信,不知道是不是被德国人给击落了。距离坎宁安的航母编队抵达指定海域只有2天了,如果还找不到德军,舰队说不定要栽跟斗的,阿诺德在电话里发了火,让部下明天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德军航母编队。
  此时,失去踪影的德国航母编队在小泽指挥下,在期待已久的夜幕来临后,转为较快速度向西南方向进发,今天夜里他们要去摧毁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的美军基地。Ar-352已探明该基地上的有关兵力配置和分布,并察觉到美军援兵正在源源不断地抵达,这更让马沙尔等人焦急。
  在进攻发起前几小时,纽芬兰岛传来好消息:工兵们不但在美军机场利用旧有设施整理出一个可用的机场,还在附近发现了地下航空汽油库,里面至少有1万吨高等级燃油,足够使用。
  “干得漂亮!看来明天一早联合攻击机和Ju-188们就可以直接从亚速尔起到纽芬兰降落,甚至Bf-219、Ju-98挂载副油箱之后也飞得到。”克兰克狠狠一击掌,“直接用陆基飞机掩护就不必占用宝贵的舰载机,英美舰队如果真敢来,有更大把握将其歼灭之。”
  小泽心里一动:“能用重型运输机补充一些陆战队兵力么?徒手兵就可以,岛上有不少缴获的武器弹药甚至坦克,港口滞留的船只上也有大量装备和补给,空运3-4个营过并武装起来毫无问题。”
  马沙尔疑惑地问道:“空运大概可以,兵力抽调也不是难事,不过将来怎么撤退?”
  “只要击败英美舰队,我们毫无疑问将十分安全,到时候想打想撤还不是我们说了算?”小泽淡淡一笑,“英美和我们都只有这支舰队,谁占得上风,谁就占着整个战局的上风。有一点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占着纽芬兰岛一天,英加航线就休想恢复,丘吉尔已被封锁了2个月,他还能再被封锁4个月么?”
  马沙尔满意地点点头:“容我向元首汇报并请求援兵。”
  夜幕下发动进攻的并不只有马沙尔的航母编队,霍夫曼精心准备多时的黑科技部队同样强势出击,目标依然是佛得角周围的美军,而他们依仗的杀手锏就是很久都未露面的Hs-293反舰导弹。
  在地中海战役一战成名后,Hs-293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再也没有大规模运用于实战。因为在德军内部审视中发现,受制于现有Hs-293的使用方式,要想取得重大战果困难很大,光保持现场绝对制空权就是个大问题。
  但并不意味这种新武器完全失效,霍夫曼认为完全有进一步改进余地,并在视察佩内明德基地时提出了小改进方案和大改进方案两条改进思路。所谓小改进方案,是指变换使用场景,将Hs-293的使用场景搬到晚上;大改进方案是变更引导方式,将Hs-293从现有的人工精确引导改为自动精确引导。通过改进赋予其不一样的战术打击手段。
  前者很容易实现,受虎式坦克“猫头鹰”系统夜间作战运用的启发,科学家们决心给重型轰炸机也配上这样的利器。重型轰炸机一共有4台2000马力的发动机,完全可提供更远、威力更强大的红外探照手段,这个探照灯安装在机腹位置,通过从上而下投射的办法,能实现6000米以上的探照距离。
  后者难度就大得多,因为其成功的标志是需要给Hs-293配上红外导引头——科学家们发现无线电信号很容易干扰,而红外辐射不那么容易隐蔽,特别是海面上,机动能力越强、速度越快的军舰越容易辐射出强大的红外线来,对引导非常有利。
  红外引导头德国有现成技术储备的,德国最初探索近炸引信时试验过多种引导头,其中就包括红外,但将红外引导头塞入小小的88mm炮弹或者128mm炮弹显然难度太高,所以一直不能成事,但放在体型硕大的Hs-293上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德军试验过多次,发现黑夜中使用效果非凡,甚至比白天效果还要好。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研制,新一代Hs-293投入使用,为与前代有所区别,型号改成了Hs-393。
  8架Me-264重型轰炸机撕开了漆黑的夜幕,朝佛得角方向扑来,他们没有任何护航战斗机,唯一能掩护他们的就只有浓郁的夜色。几天前机群就转移到了加那利群岛,按航程早就能打击到美国舰队,但深知水平轰炸弱点的德军并不想浪费宝贵的出击机会,而是组成了独有的夜枭战队并向目标方向扑去。
  “航向225度,速度230节,高度7000米,距离145公里……大约有8架大型机。”
  英格索尔和特纳通过雷达得知远处有飞机扑来,毫无疑问肯定是德国人,但让他们迷惑不解的是,德国人为什么在晚上发动攻击?这架势明显是重型轰炸机,难道德军已掌握了晚上水平轰炸的诀窍?这可真骇人听闻……
第040章
纽芬兰(17)
  “难道他们打算增援萨尔岛?比如说,空投部队?”英格索尔疑惑地问道。
  “这……”特纳迟疑了,这明显有悖于常识,萨尔岛本来面积就不大,夜间空投只怕落入海里的可能性更大,想了想他回答道,“有可能是空投物资或补给,毕竟打了好几天,德军消耗不会小。”
  “让岛上的陆军注意点。”英格索尔一阵苦笑,本以为第3师上去会是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想到虽已占领了一半多的地盘,德军依然在纵深地带负隅顽抗,由于岛屿中心地带舰炮覆盖起来不易,陆军3师推进速度更慢。
  过了几分钟,雷达室继续发来警报:“德军航线不变,持续向舰队飞来,建议防空准备。”
  “好吧……”特纳叹了口气,“一级战备……”
  “飞机需要起飞迎敌么?”
  “不必了,夜间根本找不到敌人也难以安全起降,不要空费力气。”特纳苦笑,“您不要对他们抱有太高期望。”
  这是句大实话,光今天一天就有4架飞机因为降落时飞行员没控制好而坠入海中,人虽然救了上来,飞机却完蛋了,指望这帮菜鸟夜间作战还不如指望德国人攻击时准头差一点。
  有参谋嘀咕:“我们执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我就不信德国人能找到我们。”
  此刻,夜枭战队带队的里希特少校冷笑一声:“我当然看得见你们……”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完全是因为飞机上普遍安装了新研制成功的雷达:FuG-300。这是一款用于探测及定位水面舰艇的空对海扫描雷达,是在洛伦兹公司(C.Lorenz)开发的FuG
200
Hohentwiel雷达基础上升级而成的。FuG-200型探测距离在高度5000米时大约是120公里,当初Fw-200C就装备这款雷达而成就了“大西洋秃鹰”的威名。
  但对这款雷达的性能,德方一直很不满意,因为其不但体积大,而且搜索距离有限,精度也差,一直苦于没有太好的替换,在1941年发明后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打转转,直到霍夫曼指示从日本引入多腔磁控管后才开始突飞猛进。
  磁控管1921年就有了,但多腔高能磁控管直到1939年才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蓝德尔和布特发明,英国人发明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独立研制成该技术。双方起点差不多,但与英方高度重视的态度不同,日本对这项发明基本不闻不问,一直束之高阁。日本的态度并不奇怪,八木教授发明的八木天线在日本国内根本没任何反响,直到日军打下新加坡,从缴获的英国设施中看到八木天线并知悉其价值后才恍然大悟。
  日本毫不重视,英国飞速发展,一年多后不列颠之战进入高潮,英国人又将多腔高能磁控管技术送给了美国,此时英国产品已能以10KW功率发射3000MHz的微波。而日本技术依然停留在2KW的初始阶段,又过了一年,英国人发明了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把磁控管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以便实现稳定,获得了在3000MHz下50KW的输出功率。对微波雷达来说这样的功率足够了,不但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减轻许多。而日本依然是原地踏步——双方现在差距足有25倍。
  等德国从日本引入这项技术,加上从击落的英美重型轰炸机上发现实物再由于霍夫曼不遗余力的推动,到1943年8月间,德国终于实现了多腔高能磁控管复制产品的量产,达到英美1942年年底时的水平,成功将双方的技术差距从4年缩小到半年左右。新的FuG-300型空对海雷达可在6000米高度实现对200公里以上的舰队探测,而且精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
  霍夫曼还让洛伦茨公司和德国另一家雷达技术专业公司——德律风根公司形成共同研究体(中国清末民初管电话叫德律风),探索对其他型号雷达的研究。德律风根公司依托多腔高能磁控管技术,研发成功了FuG-312型雷达,该产品主要运用于夜间战斗机空对空探测,可在8公里范围内发现诸如B-29这样的大目标或者5公里范围内发现诸如P51这样的小目标,定位精度可精确到200多米——完全处于飞行员的目视观察范围内。
  在美国昼间战略空袭失败后,英方不甘心失败,曾派出兰开斯特轰炸机继续执行夜间空袭,但常被装备FuG-312型雷达的德军夜间战斗机打下来,损失很大,后来连夜间空袭也只能停止。
  现在夜枭战队上就装备了这两款最新型号的雷达,不过有一点里希特显然是多虑了,美军没有出动战斗机拦截的意图,单纯认为德军发现不了自己。
  “找到美军主力……乖乖,这么多船。”
  里希特很满意:“各单位注意,保持航向不变,将高度下降到6000米,准备打开猛犸系统。”
  猛犸是他们对大型红外照射器的称呼,这个硕大的探照灯让夜枭部队明显异于其他飞机,在白天非常扎眼,在晚上嘛……嘿嘿,红外线不可见!
  由于德军并未投弹也没投照明弹,所以美军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的高射炮颇有默契地不首先开火,以免因火光和弹道而暴露自身位置,但他们却不知道,上面的德军飞机已悄悄开始用猛犸系统扫描下面的美国军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