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656

  卡尼上校发现了前线的危机,立即调整战术,没有死板地将人填上去堵缺口——在德军坦克伴随迫击炮火力覆盖下,有多少人都堵不住缺口,他要求部队让开一条通道,让德军杀进来打近战。
  果不其然,在德军步坦部队推进到防线前200多米时,德军停住了进攻步伐,已转移阵地的迫击炮们再次根据目标指示进行急速发射——坦克车长早就把目标方位通过电台告诉了后面的迫击炮连。
  这次战果相对就小得多了,学乖了的美军没有整齐划一开火,而是零敲碎打,似乎各角落都有兵力部署——在后面指挥的贝克中校心猛地往下沉,这不仅意味着敌人比他想得还多,而且敌人一下子就适应了刚才的节奏,接下去进攻会有大麻烦。
  果不其然,随着双方短兵相接,美军也开始不断取得战果,虽然坦克竭尽全力地掩护步兵突击,但巴祖卡或者无后坐力炮是4号坦克挡不住的,2个勇猛的美国士兵躲在一个白天重型轰炸机炸出来的弹坑里,在只有10米的地方击中了德国坦克,虽然他们很快就被伴随的德军士兵撕成碎片,但这辆坦克无可奈何地报销了。
  战场上此起彼伏最多的是美国甜瓜手雷的爆炸声,这玩意可比德国步兵常用的长柄手榴弹爆炸力要大得多,而且各种姿势都可以投,投掷距离近的缺点在短兵相接时也不再明显,更要命的是,投掷甜瓜手雷是82空降师的看家本领,使用起来十分娴熟,官兵们几乎条件反射一般。不管是坦克、装甲车还是德国步兵,看准了就是一颗手雷。
  4号坦克不怕手雷,可装甲车碰到这玩意就有麻烦,1辆敞篷的sdk.251车厢内直接被灌入了一颗,把上面的德军士兵全部报销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德军攻击部队已调换了3个波次,却始终无法凿通美军的防线,更别提分割包围,悍勇的美国大兵也打出了火气,咬牙顶住,死战不退,用层出不穷的侧射火力让德军尝到了苦头。
  从10点开始到12点,德军虽然将战线推进了大约1800米,击毙(伤)至少600名美军,但自身也付出了伤亡200余人,坦克损失4辆,装甲车几乎全部报销的代价,而82空降师的抵抗依然在持续。
  如果贝克中校有足够的时间,他肯定不会选择打这样的战斗,只要拖住对手,用远程火力慢慢和对方耗,他相信一定能以较少的代价拿下对手,可问题是他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只要天一放亮,美军空中进攻就会呼啸而至,他耗不起也等不起。
  “部队先缩一缩,调整一下进攻路线,分出一个连向左翼迂回。”漆黑的夜色下他把目光投向美军的右翼,那里的火力似乎没那么猛烈,他想通过包抄来切断当面美军的退路。
  “可这样正面对敌人的压力就太小,而且敌人容易察觉我们的动向。”
  “迫击炮连上前,把全部弹药打光,利用爆炸弹幕掩护突击部队行动……”
  成片成片的炮弹又落了下来,德军部队开始缓缓向后退却,阵地上幸存的美军官兵无不大大松了口气,刚才这轮进攻打得实在是惊险至极,德军凶猛的火力与无处不在的战术渗透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兵力足足比对方多一倍,但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直被德国人压着打,连喘气机会也没有。为摧毁敌人的重装备,前赴后继的伞兵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官,敌人打不动了……”
  李奇微摇摇头:“远远没到这时候,敌人在酝酿下一次进攻。”
  “我们怎么办?”
  “让前线部队撤退,转移到3线阵地上去。”
  “啊……为什么?”
第071章
曙光(14)
  李奇微可怕的战场直觉挽救了82空降师在这个夜里的命运,当德军迂回部队扑过来时,他们愕然发现,美军已悄然间向远处撤退,迂回部队并未兜住敌军,反而遭遇了美军三线阵地上密集火力的还击而被迫后退。这情形仿佛拳击赛时占据上风的拳击手气势汹汹地打出了一记左勾拳,没想到踉踉跄跄的对手恰好往后一退,自以为漂亮的勾拳不但扑空,还因为面门暴露、距离拉近而被对手趁机还击了一拳,那感觉别提多憋屈了。
  “长官,您怎么看出来的?”借着战斗空隙,副官格林上尉不失时机地请教,这个1936年从西点毕业的小伙子很得李奇微喜欢,经常手把手教他指挥心得。
  “说实话我没看出来。”李奇微摇摇头,他不想在部下面前装高深,那太矫情,一点也没意思——最喜欢这么干的人是麦克阿瑟。
  “但我认为敌人突然放慢节奏一定是在考虑战术调整,虽然不清楚他们想怎么样,但我可以换一个战场环境和他们打,往后退到三线阵地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至少那里我们更熟悉一点,所以勉强会有一点点优势。至于正好破了敌人的战术完全是误打误撞。”李奇微苦笑道,“当然,这种战术不能滥用,你必须对部队有足够的掌控力,也能充分信任部下,更能让他们信任指挥官的调整,否则前面一退,后面认为失败了全线溃退,岂不是自乱阵脚、前功尽弃?”
  副官点点头表示受教。李奇微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又把时间拖延了2个多小时,迂回不成,只能从正面强攻的德军又继续轮动进攻,造成美军将近300人伤亡,自身损失100多人,虽然德军在交换比和场面上占据上风,但陆战队人数实在太少,惨重的损失让贝克中校意识到这种攻势难以为继——他已在两次进攻中损失了全部装甲车辆,近乎打光了80mm迫击炮炮弹,现在完全依靠缴获或捡到的美军装备在使用,拖下去对自己不利,他不可能真打到敌机出现的那一刻,那一定会被得到后续增援的美军一口吞掉。
  凌晨3点钟,审时度势的贝克中校下达撤退命令,德军官兵以凶猛的火力打出攻击态势后交替掩护撤退,美军明明知道德军已撤退,但压根提不起追击或反击的念头。这场持续5个多小时的激战让所有人筋疲力尽,德军一共付出了300多人伤亡,完好无损的兵力不足600,这还是将丢掉坦克、被迫参与步兵作战的装甲兵全部算在内的统计,贝克战斗群的实力从3个营缩水为1个营,损失十分惨烈。
  82空降师付出的代价更大,夜战开始前他们总共拥有1600多人,加上来临时得到200多机组成员的增援,总人数将近1900。但等双方脱离接触后发现,夜战总共造成本方1000多人伤亡,完好无损的官兵不到900,即便加上还能勉强拿起武器作战的伤员总兵力也不过1100人出头,临时加入队伍的飞行员损失了60多个。
  一想到昨天出发时还是满编3000多人的大队伍,团长卡尼不由得一脸黯然,很想放声大哭一场:他手下营长全部阵亡,10多个连长只剩2人完好无损,3人受伤,其余全部阵亡,整个团上尉以上军衔的军官一口气损失了将近80%。无论放到哪个国家,这损失都够得上完全重建了。但不可思议的是,即便这样这支部队依然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继续作战的勇气。
  “长官,参谋长发来电报,机群已开始出发,天亮时一定能赶到。”副官向李奇微通报了消息。
  “好!让我们坚持住这最后3小时,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几乎同一时间,逐步退回北部的贝克中校也给马沙尔发去电报,报告了夜战情况和陆战队的损失,表示情况十分危急,希望舰队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投入空中或舰炮掩护,至少要遏制敌人的空降,否则陆战队将全军覆灭。
  “现在怎么办?”收到电报的马沙尔不敢去问小泽,问后者肯定只有一个回答:放弃陆战队跑路。他不能做这个决策,陆战队是他决定放到岛上试图吸引美国人进攻的,同时又抱有侥幸心理拖延了一天,酿成越来越严峻局面的责任完全在他。这责任太大,他马沙尔背不起。
  “只有出动舰载机掩护陆战队撤退一个办法了,白天需要尽可能帮他们抵挡一二,炮击舰队抓紧行动,同时侦察机必须注意搜索,看看敌舰队有没有进入战区。”克兰克低声劝道,“必要时只能放弃陆战队,舰队在百慕大周围不能停留太久,要么回亚速尔,要么调头先去佛得角补给再去马岛,无论怎么决策,立场都只有一个——舰队比陆战队更重要。这样骁勇的陆战部队全德国至少能拉出200万,可舰队全德国只有我们一支……”
  “好吧,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哎,这次回去不知道怎么和魏斯将军交代。”
  “魏斯将军是厚道人,不会不体谅的,还是想办法怎么和元首交代吧。”克兰克叹了口气,“今天打完,无论胜败,都必须和元首汇报一次,他现在是海军总司令,不能总最后知道战况。”
  经过克兰克一番劝解,方寸已乱的马沙尔终于恢复平静,几分钟之内连下3条命令:
  1、航母编队做好准备,黎明时分放飞全部侦察机,同时出动60架舰载飞机去百慕大掩护陆战队;
  2、电告贝克中校做好防御,今天不必再进攻,希望他们坚持到傍晚;
  3、电告贝中将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去百慕大接应陆战队,为此可以摆出继续进攻的架势;
  新一轮朝阳升起来了,轴心战斗机在美国机群之后赶到百慕大上空,看到空中体型庞大的运输机和下面飘出的一朵朵伞花,德意飞行员就知道这是美军第二批增援的空降兵,立即扑上去围攻,护航的P-51们则竭尽全力予以保护。一般情况下,战斗机飞行员不会攻击跳伞的对手,因为这不仅不符合骑士风度,而且自己也有跳伞的那一天,潜移默化中彼此都能坚持底线,但伞兵们显然不在此列。
  说起来82空降师的运气实在不够好,本来按李奇微设想,空中部队应先攻击地面德军,控制场面后再投放兵力,但因为德军凌晨3点就开始回缩,到清晨时已完全脱离了接触,增援心切的第二波部队立即空降,没想到刚降落了一小部分,昨天一整天都销声匿迹的轴心舰载机突然出现,场面变得混乱不堪。
  当然,运气不好要看怎么理解,光攻击伞兵还能有不少幸存者,如果是战斗机直接攻击庞大而笨拙的运输机,那情况就更加麻烦——只要被击落就是一锅端,深知局面险恶的P-51飞行员们使出浑身解数保驾护航。
  P-51当然是好飞机,即便是P-51B而不是最负盛名的P-51D,论综合实力也比改了又改的Bf-219仍然要强不少,但就今天这个特定的场合——中低空保护就有点吃力,虽然P-51数量将近200架,足足比轴心飞机多2倍,但他们要保护的目标实在是过于脆弱和醒目,经验丰富的德军飞行员往往借攻击运输机或者伞兵的机会引诱P-51上钩,然后再用低空优异的机动性干掉一架又一架美军战斗机。
  德国飞行员虽然人数较少,但普遍比美军飞行员更有经验、技术水平更高明,哪怕以劣势兵力对敌,取得的战果居然还是对方2倍。再考虑到还要攻击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的运输机和伞兵,这种战果就更加突出。
  如此流氓的打法深深惹恼了地面上的空降兵,可他们在下面干瞪眼没办法。德国飞行员也不投入对地攻击,就是想办法和P-51兜圈子,顺便去敲运输机和伞兵,偶尔还打一下A-26轻型轰炸机。
  半个小时交战中P-51被击落了38架,运输机被击落了6架,遭到无妄之灾的伞兵们损失了800多人(被击中或者飘落海里),德军损失了21架飞机,昨天德军漫天发射的、夺命的防空火力今日变成了炽烈的空中火力,让第二批降落的空降师官兵遭遇了金属风暴的洗礼。
  迫于德军舰载机的威胁,原定于下午投放的第三批部队被迫取消,阿诺德将军转而让陆航飞机去攻击德国舰队,地面由得到增援的82空降师部队负责进攻。
  进攻和防御是两回事,82空降师夜里的防御打得还算很有章法,但面对经历过霍尔姆包围圈战役的德国老兵,他们的进攻犹如狗啃刺猬无从下口,明明拥有将近对方5倍的兵力,但就是打不进去,只是迫使贝克战斗群往后退了2公里,虽然又消灭了对手100多人,但自身付出了将近500人的代价。
  面积并不太大的百慕大群岛犹如一个血肉磨坊,不断吞噬德美两国士兵的生命……
第072章
曙光(15)
  “元首,马沙尔将军发来电报,舰队在百慕大战役中失利,他感觉非常抱歉……”
  “失利?”霍夫曼一阵紧张,“丢了多少军舰?舰队目前在哪里?”
  “军舰没丢,一些战列舰吃到了炸弹,不过伤害不严重,航母编队基本安全,飞机损失也不算太大,唯一损失惨重的是伴随舰队出击的陆战队。”海军第一副司令邓尼茨元帅收到马沙尔的电报后不敢怠慢,当即觐见霍夫曼,并详细汇报了作战情况。
  当天白天,在82空降师第二波部队遭到舰载机阻击后,美国陆航迅速调整作战重点,将攻击力量放在德军舰队上,百慕大岛上由82空降师已登岛部队发起对德军的围剿。贝克中校在5倍于己美军的进攻下,勉强支撑到傍晚时分,等陆战队登上接应的驱逐舰撤退时,连同伤员在内一共只剩下297人,几乎等于出战时总人数的零头,损失率接近80%。贝克战斗群不但被迫放弃同伴的遗体,甚至连大部分已被俘虏的原百慕大英美官兵也没法带走——只强行押走了50多个俘虏的美军飞行员。
  82空降师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在两天一夜的战斗中伤亡更加惨重,在德军地面、空中、舰艇三重火力打击下,第一批登岛的3000多伞兵只存活600余,第二批登岛的3000余人只存活1600余,再加上飞行员伤亡(被俘),前前后后差不多搭进去4500人,损失是德军4倍。特别是入夜后82空降师猛攻岛上德军残部时没料到德国军舰突然赶到,在舰炮火力覆盖下损失很大,被迫放弃进攻退守南部。
  如果马沙尔此时能够再投放3个陆战营,李奇微和82空降师逃脱不了全军覆灭的结局,可惜舰队一共就只3个陆战营伴随,贝克中校也没法让水兵上岸参战——一旦天亮美军飞机大举来袭就不是丢陆战队,而是要丢军舰了。于是双方在凌晨时分脱离接触,德军匆忙消失在夜色中,马沙尔在舰队转移后向柏林汇报了全部战况。
  听完汇报的霍夫曼脸上阴晴不定,若有所思,半天后问邓尼茨:“这次战役你怎么看?”
  “战略上无疑是正确的,马沙尔将军成功地调动了敌军舰队主力,拖延了敌军向马岛进攻的节奏,为我军增援部队赶到马岛争取了时间,但战术上犯了很大的错误,当然,不能把责任推在他一个人身上。”
  马沙尔的错误很明显,即便邓尼茨有心维护也不得不坦率承认,其错误在于:
  首先,不该草率地让3个陆战营在百慕大上驻扎,攻击并俘虏百慕大守军已是德军全胜的局面,马沙尔自信心膨胀,试图通过驻扎该岛吸引美军进攻并为舰队歼敌创造机会的策略非常冒险,从结果来看,不但没达成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陆战队欲走不能、欲战不利的局面,头脑发热的冒险遭到了严重损失;
  其次,在遭遇美军伞兵进攻后,马沙尔片面相信本方部队战斗力,拒绝出动舰队或飞机为陆战队掩护,更未在当夜及时组织撤退,反而让他们完成剿灭美军的任务,结果陆战队的进攻因对方的空中优势而被遏制,幸亏陆战队战斗力惊人,通过夜间进攻勉强维持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果战斗力再差一点,基本就是全军覆灭了;
  最后,在面临壮士断腕的考验时刻,马沙尔没有果断舍弃陆战队遁走,而是迫不得已出动舰载机和舰队进行掩护,试图为已压下的赌局继续加注,这一点他本人没意识到,其他人包括远在柏林的邓尼茨都看得很清楚——幸亏美军舰队没能赶到现场,美国陆航使用的重型轰炸机对海攻击能力又差,再加上德军舰载机正好赶上攻击伞兵和运输机的运气,只要这两方面有一方面出现变故,马沙尔至少要丢掉好几条军舰,损失更多兵力。
  在此期间他还两次拒绝了小泽的正确建议——马沙尔这点态度很老实,没遮遮掩掩藏着不肯说。
  霍夫曼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德国海军高级指挥官存在的问题:与日本同行相比,包括马沙尔在内的海军高级军官一开始是自卑,面对英美舰队主力绕着走、不敢碰,除非是破釜沉舟没办法——比如从北海冲入亚速尔的那一次;后来是自大,打赢几次,占得便宜后开始头脑发热,以为英美海军不过如此,然后就遭遇当头一棒,比如这次百慕大战役失败,又迅速滑落到自卑——马沙尔现在建议把舰队拉回意大利休整,避开与英美交锋。
  说到底,这是一战以后海军发展阶段断层的结果,无论作战理念、技术装备和指挥体系都跟不上时代,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只有潜艇部队,想赢怕输的作风又占据主导地位。霍夫曼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军舰,也能提供近距离学习联合舰队的机会,但显然没法在一朝一夕中显著改善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
  马沙尔、克兰克已算是海军中难得的优秀将领,霍夫曼敢打赌,要是带部队的是库梅茨,情况还会更糟糕。说到底,虽然已建立起了一支并不弱小的海军,但仍然以破交心态在作战。这个心态在马岛、巴西、圭亚那方向前期打得很好,到了百慕大附近需要刺刀见红见真章的时候却顶不住了。
  “不能休整,舰队一休整,英美就直扑马岛去了,凭那里的兵力怎么打得过?”霍夫曼沉吟片刻后道,“让他去亚速尔整补,重新调用3个陆战营并再度南下,他们可以不与美国人交手,但必须缠着对方主力舰队,不能让敌人轻而易举地去打马岛。现在正是南美各国剧变并向轴心靠拢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要守住马岛,保住我们在那里的声望。我们每多在南美拖住敌人一分,亚速尔就安全一分,西线就巩固一分。”
  邓尼茨点点头,这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与陆战队交手的是美军82空降师?”
  “是,指挥官是马修·李奇微,据电报说也在一线指挥。”邓尼茨补充道,“陆战队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勇敢进攻,给予敌人重大杀伤,至少消灭敌军4000人,马沙尔认为陆战队是好样的,不能抹杀他们的功劳,惨重损失是他个人的指挥责任。”
  霍夫曼心想:82空降师和李奇微当然不是泛泛之辈,看来这次罗斯福真急了,把看家本领都使出了来,这么小的岛屿空降,美军也算是玩命了。
  “贝克战斗群全体接回国内,所有战役参与者发放百慕大战役臂章,陆战队幸存官兵无论军衔高低一律晋升一级,并根据表现授予荣誉勋章,以他们为骨干,再从陆军抽调人员组建新的陆战旅,就叫百慕大旅,纪念这次战役。”霍夫曼道,“这次是在距离美国本土1000多公里外发生的,与巴拿马战役一样,极大地震慑了美国上下,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向美国人显示了力量,这就是巨大的成功。从整体战况和交换比来看,我们不但没有失利,还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陆战队浴血奋战之后不能顶着失败的帽子回国,这对他们不公平。”
  邓尼茨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元首这是为战役定了调子,有这个态度一切事情都好办了,他马上为马沙尔求情,霍夫曼回答道:“希望他能从中汲取教训,更加谨慎和全面考虑问题,我不会揪着具体问题不放,你我都不是圣人,也都犯过错,引以为戒就可以了。至于下一阶段,让破交舰队出动,截断英加航线,让那些护航航母尝尝破交航母的厉害。如果敌人主力前来,可以再和他们打一次,希望这次不要让我失望!”
  霍夫曼口中的破交舰队,是指由半个月前完成改造并服役的敦刻尔克号破交航母和前两天刚完成修缮的黎塞留战列舰为主力构成的分舰队,特别是安装有斜角甲板的敦刻尔克号更寄托了霍夫曼很高的期望。
  与一般航母不同,改造完成后的敦刻尔克号完全是超越时代的产品,甚至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最初将其改建为航空战舰,但具体建设过程中发现炮口风暴对飞机起降影响太大,最后拆除全部舰炮彻底成为一艘直通型航空母舰,但与普通航母不同的是,飞行甲板是直通的,机库却不是,因为如果彻底改造舰体结构还不如重新建造新军舰,因此只是简单地舰炮去除后拉平,原定储存主炮弹药和炮塔所在位置变成了装甲覆盖的燃油和弹药库。
  敦刻尔克号空旷的后半部分被改造成机库,但面积很小且只有单层,只能容纳24架飞机(部分折叠)和6架备用,另有一座侧舷升降机提供输送,其余24架常备飞机在甲板后部和右舷突出部的甲板上系留。
  从外形来看,敦刻尔克号是一艘标准的后二战航母,主甲板直通,左舷斜角,右舷突出部进行平衡和补偿并用于部分飞机系留,但其内部结构与现代航母依然有极大差别,最突出的就是卓越的装甲和防御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