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6

  阿诺德点点头,咬牙切齿地命令道:“持续轰炸该岛及任何敌军目标,不能让其成为顶在东海岸脑门上的手枪……”
  阿诺德高估了这把“顶在东海岸脑门上手枪”的作用和价值,马沙尔根本就没利用该岛作为进攻跳板的意图,德军的舰载机航程也不足以支撑从百慕大起飞的空袭。之所以非要进攻百慕大,一来是为了调动美军,二来是为了对美国形成心理上的压力。而且就算是德军有飞机可在路基使用,那已被攻击得千疮百孔并遍布蝴蝶弹的地方也难以再次利用,所以美国陆航的情绪完全是过激了。轴心控制百慕大顶多是打掉了以百慕大为核心的侦查视野,并不能让轴心获得进攻东海岸的优势。
  但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办法,却可有效拖延时间,支撑到从马达加斯加出发的第二批部队赶到马岛。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部署在巴西外海进行监控的潜艇部队尚未发现有美军大型船队通过,这意味着美国人成功地被吸引了视线,开始向百慕大群岛杀过来了。
  运送第二批军队的主力是意志轮,虽然这种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高速度16节的标准货轮最高航程将近1.5万海里,但如果始终以最高速度航行是达不到这么远的距离的,因此平均航速只能用12-13节,增援部队是10月2日从马达加斯加正式起航的,按照规划航速与路程,大概需要25天的时间,另外靠岸、卸货、修正还需要至少7-10天,因此马沙尔带领的舰队至少要保证在11月初之前马岛方向的绝对安全,这个时间单靠防守是守不住的,所以他选择了进攻百慕大作为调动。
  为第二批军队提供护航的是莱茵级护航航母,随着轴心控制海域的增加,特别是轴心打通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两个关键隘口之后,与南美、非洲、远东的贸易往来迅速增加,因此建造护航航母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根据霍夫曼的提议并借鉴英美在护航领域的经验推出了莱茵级航母,主要舰体与意志轮一致,但动力不是意志轮的9500匹马力的柴油机,而是换成了将近1.4万匹马力的蒸汽轮机,因此最大航速可达到将近21节,主甲板长度142米,可起降各类舰载战斗机和轻载攻击机(不超过250公斤的炸弹)。在引入折叠翼的Bf-219C之后,整体载机量可达到32架常用+4架备用,最大航程9400海里。
  莱茵级总体战斗力强于美国的博格级,与卡萨布兰卡级基本旗鼓相当,不过,相对于美国建造卡萨布兰卡级的速度,莱茵级的建造速度就要慢得多,在有现成舰体的情况下还用了6个多月,如果一切从头开工大约需要220天,因此到9月初为止只建成了一艘,还有另外3艘躺在船台上,虽然施佩尔信心百倍地认为一年建造12艘不成问题,但海军内部都表示了谨慎乐观。对霍夫曼来说,不管怎么样,莱茵级总算填补了空白,而且德国的海上航线可比英美安全得多,数量少一点也可以,样样都要和美帝掰手腕一定是样样干不过。
  “入夜之后执行灯火管制,靠岸补给,天亮之后离开港口。”在陆战队控制组百慕大群岛的场面后,马沙尔果断下达了命令。
  “明天您想去哪?往亚速尔方向走么?”
  “是的,百慕大距离美国本土太近,我可不希望与美国海军交战时还要遭到美国陆航的攻击,所以必须离开这里,拉开距离。”
  小泽皱着眉头说道:“那这样一来,您安排在岛上的3个营海军陆战队就麻烦了,到时候我们是来解救呢还是不解救?”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马沙尔苦恼地挠挠头皮,“美军很可能第一次就反攻百慕大,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海军陆战队官兵去死或成为俘虏,那里足有3个营,不是3个人。”
  “我有一个想法,放美国人进攻百慕大也无所谓。”克兰克看了看地图说道,“我们可以让主力舰队隐蔽在百慕大群岛以东(或者东北)方300-400海里处,这样一方面能减少重型轰炸机对我们的侦查力度,另一方面也能威慑进攻百慕大群岛的美军,倘若他们出动部队和军舰攻击守军,我们可出动舰载机加以进攻;倘若美国人只以空袭对付百慕大群岛,我们就暂且置之不理,我相信陆战队员会比敌人更有勇气在炸弹下坚守。”
  经过详细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14日夜间统一在百慕大群岛整补,至少要把岛上残留的重油和武器弹药全弄走,15日开始舰队隐蔽在百慕大东北处待命,伺机消灭前来进攻的英美舰队,如果7天内敌军没有动静,则舰队派遣运输舰接应陆战队撤退。
  入夜时分,新泽西号司令塔里召开了大西洋舰队的紧急会议,商量下一步作战计划。
  特纳皱着眉头道:“从陆航今天侦查的情况来看,德国人在岛上派驻了地面部队上去,数目不详,目前全岛的要害机构和通信设施已经被德军接管了,我们无法联系到地方当局,但机场完全没去修复,更没有德国飞机入驻,而且德军舰队主力也不在港口,他们是在岛屿外围,距离本土大陆足有1300公里以外的距离游荡,由于位置与距离的缘故,目前只能用重型轰炸机对其攻击,但效果寥寥无几,反而损失了20余架飞机。”
  “德国人是什么意思,他们这是在等着我们过去交手?”英格索尔上将皱着眉头说道,“那他们派地面部队登陆有何用意,难道德国人打输还指望把这些部队接走?”
  “看不懂德国人的想法。”特纳摇摇头,“今天是百慕大群岛失守后的第一个黑夜,德国人很可能会加以利用,比如向东海岸出击或袭扰——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至于登陆作战,我想德国人除非发疯,否则是不会选择的。而且,就算是德国人要想和我们交手,也不应该选在百慕大群岛附近,那里我们有充足的侦查和空袭力量,德国人根本不占优势——至少他们手头这点力量没有。”
  “难道敌人还潜伏了力量?”
  “这不可能。”特纳苦笑道,“轴心海军有多少家底我们基本是清楚的,出入1-2艘军舰有可能,但相差一个舰队是完全办不到的,德国人还能剩下什么?”
  “长官,航母编队发来电报,坎宁安将军和斯普鲁恩斯将军认为敌人可能在引诱我们进攻百慕大群岛,然后用隐蔽起来的航空母舰给我们致命一击,重演一次中途岛战役的故事。”
  英格索尔苦笑道:“我倒很想配合一下德国人,可惜我没有一个陆战队员,怎么登陆?再说,上面大部分都是英美国民,我拿舰炮朝哪里轰?”
  “我倒有个办法。”特纳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可以和德国人打登陆战,而且不必要动用全力。”
  “这么做有意义么?先别说怎么打登陆战役,就算是能打,我们夺回百慕大群岛顶多是对国内有个交代,关键还是德意舰队,舰队一日不除,我一日不得安心,总不能我们在执行联合要素行动的过程中,后背上始终有把匕首在虎视眈眈?”
  “我真有办法。”
  英格索尔绞尽脑汁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办法,只能洗耳恭听特纳的高见。
第067章
曙光(10)
  英格索尔知道特纳肯定不会让水兵去登陆,就算水兵们肯他也不同意这么干,地面部队面对面战斗中别说海军,就连美国陆军都没把握战胜德国同行;他知道特纳也不会从国内选调登陆部队,理论上说从东海岸出发,1000多公里的海路差不多就是3天航程,现在舰队抵达百慕大也还要3天,但鉴于登陆部队的集结、装船等速度,一周都未必能实现登陆,千钧一发的局面下当然不能这么选择。
  于是他只能洗耳恭听特纳的高招——参谋长的策略虽然经常天马行空,但不得不承认,办法还是有一点的。
  “登陆不一定要用舰艇或陆战队……”特纳指了指司令塔的天花板,“也可以从空中走。”
  英格索尔意动:“空中?你说是动用空降兵?”
  特纳点点头:“82空降师原是第二批赴南美作战部队,已基本集结起来,24小时内出动是有把握的,百慕大距本土不算远,可动用大量运输机运送他们去主岛登陆,这一贯是我们控制的地盘,国内一定拥有完整的地形、气候、风向等相关资料,目前天气还算马马虎虎,空降难度不会太大。”
  “空降本身难度确实不大,可怎么掩护他们?”英格索尔的思路被特纳打开了,初步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也有可能在登陆战中获得胜利,前提是空降部队能获得火力优势——如果空降兵真在24小时内出动,舰队还没法赶到掩护。
  “不能用舰队掩护,那就上了敌人的圈套,您想一想,一旦舰队出现在岛屿附近,敌人的航母舰载机很快就能扑过来,对我们而言非常危险,必须动用其他掩护手段。”
  “其他手段?”英格索尔不明所以,“比如说?”
  “空中掩护,P51是款非常不错的对地攻击飞机,滞空时间也长。”
  “陆航不是说其只能在百慕大岛上空滞留10分钟左右么?”
  “那是因为要返航,如果不返航,P51至少能在岛屿上继续滞空2小时。”特纳提了个建议,“油料用光了就让飞行员跳伞,反正地面有空降兵接应,他们没这么快当俘虏,不就是损失点P51嘛,我们可以每隔2小时投放一批P51,然后再配合其他轻型轰炸机,这样就能在岛上形成持续不断的空中掩护火力网,我相信共和公司或别的公司一定很高兴有人给他们下订单。”
  “真是个疯狂的主意,不过我同意,立即给参联会和金上将发电报。”英格索尔耸耸肩,他并不笨,马上就领悟了特纳的精髓,参谋长确实有点疯狂,但出的主意还算靠谱,这样一来德国人会很难受——百慕大机场现在根本不能用,如果德国人要争夺制空权就必须出动宝贵的舰载机与美国陆航交战,无论损失多少都会减少下一步的舰队交战的力量——就算德国舰载机部队再能打也耗不起与陆航的车轮战。
  凌晨2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讲熟睡中的82空降师师长马修·李奇微吵醒了,他很不高兴地接起电话,刚刚“喂”了一声,听筒里就传出熟悉的声音:“马修,很抱歉现在这时候打扰你,不过有突发情况,需要你马上执行任务,你的人可用么?”
  听到马歇尔老大亲自给自己打电话,李奇微什么火气都没有,恭恭敬敬地回答:“随时可以出动。”
  “很好,通知军官们把部队召集起来,你带上主要助手和核心参谋来五角大楼一趟,速度越快越好,天亮后我希望能见到你。”
  “明白!”
  清晨5点缺15分,匆匆忙忙从诺福克赶来的李奇微全副武装,胸前挂着2颗甜瓜手雷,带手下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五角大楼作战室,所有人都为他这副打扮而侧目——只要一个不慎,参联会指挥层就全报销了,不过马歇尔、金上将和阿诺德等人对此熟视无睹,其他人也不敢啰嗦什么。
  对李奇微这么快就从诺福克赶来报道,而且还是全副武装,金上将表示好奇:“怎么来的?”
  “乘飞机来华盛顿空降。”李奇微答了一句。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是个疯子,和特纳的策略简直是绝配!
  不过这套路很得金上将的欣赏,他由衷感叹:“不错,很好,危急时刻就需要你这样的铁血军人,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海军发展?我给你指挥一个军的陆战队。”
  听到金上将当面挖墙脚,马歇尔顿时翻起白眼,没好气地说:“陆战队既然这么能干,为什么还要把我最好的空降兵指挥官叫过来?”
  “哈……呵呵。”
  “情况是这样:昨天夜里,其实就是几个小时以前,德国电台发表了蛊惑人心的广播,说百慕大群岛已被他们控制,并表示会以此为支点攻击东海岸,要求我们做好‘准备’……”马歇尔在“准备”两字上加重语气,显然极为恼火。
  这是马沙尔策略的一部分,他唯恐美国舰队置百慕大失守于不顾一心一意去攻打马岛,因此马上学习堀悌吉的做法试图给美国方面施加压力——民主国家么,民意肯定不能违背。问题是堀悌吉名头响亮,马沙尔名声还不够,于是连夜发电报给国内要求帮忙,“欧洲之声”立即配合进行滚动播报:
  “警告美国公民,我轴心舰队占领东海岸1000公里处的百慕大群岛,即将对东海岸进行突袭,请立即向内陆30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转移,避免误伤……”
  “警告美国各船舶,我轴心舰队正在美国东海岸执行战备巡逻,所有舰艇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击沉,为确保安全,请您不要出港……”
  这两条新闻一报,虽然是深夜,各地一下子全乱套了,国会议员们用如潮水般的电话打进参联会询问详细情况,民众则把电话打到报社去,然后街头都是慌忙开车逃窜的中产阶级……现在还是深夜,谁知道明天白天会发生些什么,距纽约大轰炸的时间可还不长,记忆远远未到消弭的时刻。
  “难怪我一路飞过来都是闹哄哄想要往西开的小车,夜里车灯光还是很清楚的……”李奇微随口接了一句。
  “局面很糟糕,民众会陷入混乱,我们必须拿出办法来,海军至少还有3天才能赶到,所以舰队希望空降师能够今天出动去夺取百慕大群岛。”
  “只有我们?”
  “是的,只有你们速度最快,最能满足要求。”
  说实话,金上将一开始前来交涉特纳的建议时马歇尔还不太情愿,他不希望拿自己手里的王牌师去冒险,可“欧洲之声”广播一放,局面就恶化了,他一边让国防部发言人去与新闻媒体扯皮、安抚人心,一方面迅速下定决心采用特纳的建议,至于阿诺德将军的陆航也已开始在准备了——不就是打算丢1000多架飞机么,没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是合众国几天的产量而已!
  “有多少敌人?”
  “大概1000-2000人。”
  “什么时候出动?”
  “今天下午2点前空投1个团可以么?”
  “空降没问题,但陆航能掩护我们么?海军暂时还赶不到,必须有空中掩护。”李奇微一下子就抓住要害。
  阿诺德当场承诺:“我会尽全力掩护你,陆航飞机不打算返航了,油料用光就地跳伞,不过空降师必须把跳伞飞行员保护起来,不能让他们落到德国鬼子手里当俘虏。”
  “可以,我一定尽最大全力。”
  “计划初步是这样:陆航中午左右出动清场,为你们控制一块比较安全的登陆场,然后空降部队迅速登陆,源源不断的飞机会一直持续掩护到日落时分,夜里就只能依靠你们自己坚守了,明天一早陆航会继续派遣第二波飞机负责掩护第二批部队空降,等整个师全部上去后你们再想办法控制全岛。”艾森豪威尔不好意思地说道,“时间非常紧急,来不及制定特别完善的作战计划与细节,需要高度依赖指挥官的能力,不知道哪位军官能负责率领第一波指挥空降部队登陆?”
  “我决定自己带队,长官,这么重大的任务我必须自己去。”
  “马修!”马歇尔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一点儿也不担心那2颗甜瓜手雷,感动地说,“一切靠你了,注意安全。”
  “我会活着回来的,我还没去过欧洲登陆呢,在那之前可不能死。”李奇微敬礼之后迅速告辞。
  目睹李奇微离去的身影,马歇尔感慨地说:“可惜这样勇猛且稳重的高级军官在合众国部队里太少了一点。”
  “会多起来的,不是么?”金上将笑道,“这是我们反攻的开始,舰队三天后赶到,不会让空降师孤军奋战太久的。”
  10月15日的太阳升起来了,百慕大岛上的德国海军陆战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防空设施,而完成物资卸载和燃料补给的轴心舰队主力已在几小时前离开港口向正北方出发,稍后他们将转向正东,小泽派出大量侦察机,希望能对周边海域有完整认识……
第068章
曙光(11)
  侦察机回报上来的结果一切正常,马沙尔等人总算放下了心,一想到现在还只10月中旬,距离11月初还有整整2周,他就焦急万分,恨不得让半路上那第二批增援马岛的部队走得快点、再快点。
  霍夫曼这次增援马岛可实实在在是下了血本的,一方面送了以第7装甲师和第92步兵师为主的地面部队,他们将与第一批已抵达的2个海军陆战旅一起组成南美远征军(又称“曼陀菲尔战役集群”),另一方面还送过来一整个航空兵联队,不过这次不是普通的空军联队,而是曾在地中海和北非方向驻扎过的部队,拥有丰富的对海攻击经验,霍夫曼希望能有效发挥马岛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的作用,便将其成建制地转入海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