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656

  2、假设美军不来进攻,凭现在500公里左右的路程和炮击编队都是最大航速超过30节的快速战列舰的有利优势,完全可以在明天拂晓时发动炮击,就百慕大那个巴掌大的地方,几轮炮弹下去机场和防御工事就完蛋了,接下去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了;
  3、而且,机动舰队很快也要进入打击圈,预计入夜之后就能对百慕大群岛发动进攻——德国海航飞行员也是有夜战能力的,夜间找会移动的军舰不容易,找不会动的百慕大群岛还不容易么?
  5点钟不到,德军即将进攻百慕大群岛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参联会,陆海军高级将领神色冷峻、忧心忡忡:百慕大离开美国本土最近处大约1000公里出头,威胁比亚速尔还大,从现有德军舰队的数量、位置甚至速度来看,他们要进攻并拿下百慕大群岛简直易如反掌。一旦丢了这个地方,东海岸不堪设想——德国人想打哪里就可以打哪里,要是再出现一次类似纽约轰炸的情况,那真要颜面荡然无存了。
  “舰队怎么表示,他们何时能返回救援?”
  “英格索尔上将代表舰队发来报告,他已调遣太子港的陆军去委内瑞拉和法属圭亚那登陆,他希望能获得向南进攻福克兰群岛,迅速完成联合要素行动的授权。”
  “胡闹!他不知道东海岸面临敌军舰队威胁么?福克兰群岛和本土哪个重要他不知道么?”马歇尔有些气急败坏,连“胡闹”这样的词语都用上了,对方可是货真价实的海军上将啊。
  “舰队表示,既然我们已大力营建了国土防御体系,并在几个月之内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加强防御能力,现在是一个难得的、通过实战进行检验的机会,如果合众国连国土防御都要依赖海军,那他就永远地丧失了进攻能力……”
  “这个……”陆军高层被驳斥得哑口无言,只有金上将不动声色地笑了:后半句话潜台词是指陆军就是些废物,进攻不行,防御也不行,这明显不是英格索尔上将的口吻,他是个“政治正确”原则很强的人,所以才能在和平年代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当上将,只有特纳这种刺头才会这样表态,不过他喜欢——海军又不是陆军的跟屁虫!
  马歇尔没辙了,当着这么多军内外大佬的面,他总不能亲口承认国土防御不行吧?虽然投入了上百亿美元,但东海岸这么大,需要防御的地方又多,根本照顾不过来,就算是有一些飞机和高射炮,也不见得能起到很大作用,他心里十分清楚,有些设施和装备完全就是个摆设,只能安慰民众,根本起不到实际效果,真要被德军进攻“检验”一下,只怕民众的怒火会如同海啸一般爆发出来。那时候就不是被动、难看这个说法了,得有人出去承担责任——低于中将军衔都不好使……
  他把求援的目光投向金上将,后者巧妙避开了舰队是否应回来的问题,只问道:“万一……德国舰队虚晃一枪缩回亚速尔,我们还推不推‘联合要素’行动了?”
  这句话让现场众人陷入了沉思。
第064章
曙光(7)
  眼看海陆双方有掐起来的迹象,关键时刻还是艾森豪威尔站出来保驾护航:“我不认为与德国舰队交战和进攻福克兰群岛是矛盾的,目前陆军需要在法属圭亚那、巴西、玻利维亚等多个方向展开,急需排除敌人海军的干扰,他们转向百慕大群岛固然对本土是一个巨大威胁,但反过来可以让太子港的部队解脱出来,他们可以安全地区执行任务了——至少‘联合要素’第一、二阶段需要排除这种干扰,至于第三阶段,我们的重心是优先击败德意舰队,无论是在百慕大群岛附近击败德意舰队还是在福克兰群岛附近达成这个目标都可以,要我说,还是在百慕大附近更理想一点,毕竟那里更靠近本土,可以得到有效支援。”
  金上将点点头,艾克这段话还算有点道理,既不示弱,又达到了陆军的要求,看来他得到马歇尔重用还是有点道理,他想了想又问道:“如果敌人只是虚晃一枪,马上又缩回亚速尔去了呢?”
  “那我们就先盯着他们,为陆军行动创造机会。”艾森豪威尔回复道,“我在思考,如果没有德国舰队的干扰,我们能不能光凭运输舰队和配套的护航航母去消灭福克兰守军?”
  “这个……”这下轮到金上将犯嘀咕了:说能显得有点轻率,说不能显得有点心虚,关键时刻还是休伊特出来挺了他一把,说道:“我觉得问题不大,这个月底我们赠送给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都能投入使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打击力量。”
  马歇尔当然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马上说:“这样挺好,陆军第一、二阶段预计要到11月上旬才能全部完成,正好双方合兵一处,海军以主力舰队对付德意海军主力,由皇家海军分舰队和陆军去打福克兰群岛——我们还是可以完成总统交代的,务必于圣诞节前夕发起福克兰进攻战役的要求。”
  “那我看等会大家一起去趟医院,和总统汇报会议情况,命令先这样下达?”主持会议的李海询问两人。
  金上将和马歇尔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于是命令很快下达:太子港的陆军部队继续执行路上攻略任务,英格索尔上将率领舰队主力转向百慕大群岛去与德意交战,同时要求百慕大群岛上的英美部队做好防御准备,为海军争取时间。
  “这很像一次中途岛战役啊……”听了小泽汇报的战役构想,马沙尔皱着眉头说道,“无非是中途岛现在换成了百慕大岛,您说,我们会不会?”
  小泽脸上一僵,神情有些不太自然,他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中途岛战役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失败了,不仅败了还一口气赔进去4条航母,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不过他又没有亲身参与,也不便公开评价这件事,因为一说就要扯到南云和山本,现在日本海军内部的普遍解释是密码泄露导致被动,但小泽知道肯定没这么简单,只是上下一致不揭破而已,要知道中途岛的损失现在才算是完全放出来,很多还加码在堀悌吉头上,真是不知所谓。
  他苦笑道:“还是有点区别,中途岛美军已经埋伏好了,就准备突袭我们,现在美军还在加勒比海瞎转悠呢,至少3天后才能赶到。”
  “您打算打一场?”克兰克问道。
  “长官的意思呢?”
  “还是打一场吧,不打一场没法回国交代,我们不能总躲着美国人,那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士气又没了……”马沙尔沉吟道,“不过要先把百慕大拿下来,而且动作要快,我们只有24个小时。”
  “报告长官,攻击机群准备完毕。”
  “很好。”小泽看了一下时间,“5:15分,防空战斗机优先起飞,5:45分,攻击机群陆续起飞,6:30分之前完成集结,然后等待美军来袭后跟踪过去;如果敌人不来,那就天黑后直接开始夜袭,各部航空指挥官再次熟悉方位……”
  马沙尔点点头,下令道:“给贝中将发电,天黑之后炮击编队最大速度前进,凌晨3点钟我希望炮弹能落在百慕大群岛上!”
  关于是不是要在天黑前袭击德意舰队确实在百慕大群岛上引起了一番争论,不过见敌必战的传统和士气还是激励着英美官兵,为防备敌人利用返航时机空袭本岛,一方面防空部队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其他措施:以B-17、B-25为代表的、大航程的重型轰炸机完成任务后去本土降落,由当地机场提供灯光引导;其他航程短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回百慕大附近跳伞,绝不降落,以免暴露目标。
  实际上这个选择也是明智的,让这批菜鸟玩黑夜降落实在是过于难为他们了。
  6:45分,巨大的夕阳开始缓缓坠入海中,英美机群在空中出现了。
  “来吧……让你们尝尝刺猬级的厉害!”
  刺猬级当初是运用霍夫曼密集阵的产物,准备全新开工的防空型驱逐舰,预期准备安装在船台上正在建设的Z级驱逐舰。
  当初为了增强防空火力,设计师一个劲地往上面堆砌武备,采用6座三组双联装共计12门的88mm高平两用炮(远程防空)、16门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甚至还保留了2具鱼雷发射管。但在随后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第一个是武备堆砌后重心提高,航海特别是远洋性能不好;第二个是火力太过臃肿,导致部分炮位重叠、射界不足。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最初采用的88mm近炸引信虽然成功了,但因为88mm炮弹相对体积较小,勉强塞进去后效果大打折扣,杀伤威力减弱了很多,而这时候本土防空塔上装备的128mm电动全功能控制的防空炮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实战中效果很好,于是设计重新进行修正,变成前后两座双联装128mm高平火炮,然后趁机把碍手碍脚的鱼雷管也砍掉了。
  这样还原之后火力太多,最后将16门40mm博福斯削减为12门,12座密集阵变更为8座,然后又额外加了一具火控雷达,总算是完成了全部改装任务。于是原本43年春就能完工的4艘驱逐舰(Z33\Z34\Z38\Z39)一直拖到5-6月才完工,型号也变更为D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增加到3200吨,代号是D1-D4,后面船台上还等待着的Z35\36\43\44\45也将接受类似改造,成为D系列的5-9号舰。
  为顺应防空火力大型化、密集化的演进,德国海军还推出了刺猬级升级版——豪猪级,吨位进一步放大到6000吨,晋升轻巡洋舰级别,主要武备依然和刺猬级一样,但数量更多、布局更合理,包括三座双联装共计6门的128mm高平两用炮(远程防空)、20门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依赖其更大的吨位、更修长的舰身,可获得更好的防御效果。德国设计师不知道日本方面也在着手将阿贺野级后续2舰改造成防空巡洋舰,但大体思路是比较接近的——这都是在战争中得到的经验。
  “敌机还有4分钟抵达……”
  “主动截击吧……”小泽看了看已小半个沉在海中的那轮夕阳,“利用最后一点亮度让舰载机先打下一些来……”
  由于重型轰炸机飞得慢,先期投入进攻的主要是SBD和TBF,为他们提供防御的则是F4U,也有部分喷火,现在已Bf-219C为主力的德军战斗机群终于碰到了对手,F4U和喷火相比美国海军普遍使用的F6F舰载机来说,不仅速度更快、机动更好,火力也要强一些(F4U普遍是4门20mm机炮)。
  虽然英美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比不上身经百战的德国飞行员,但就飞机性能而言实际是占据上风的,因此没有打出类似日本方面经常的1:5、1:6这样的悬殊比分来,战斗机的交换水平只有1:2,即便加上击落的SBD和TBF,总体交换比例也只有1:3。好在天色已晚,到后来双方就看不清楚了,有经验的德军飞机想出了办法,低空飞行遁走,完全依仗海面防空火力进行反击——因为英美飞行员水平不够,无法超低空飞行,所以战场一下子就出现分层,被引诱到低空的英美飞机尝到了炽烈的密集阵火力,那架势不是一批批的弹药,而是一团团的金属风暴,只要被笼罩住就没有逃脱的可能,而且德舰现在又有火控雷达提供瞄准,根本就不怕黑夜。
  低空的攻击机群没有讨得便宜,高空的重型轰炸机更是占不到便宜,B17\B25是天黑之后才赶到战场的,机智的克兰克下令航母停止一切防空火力并避免一切亮光,只允许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对空射击,航母完全隐蔽在黑夜里,与周围浑然一体,仿佛一个黑洞,重型轰炸机只能对着亮光投掷炸弹,本就只有百分二三的命中率,夜间更是命中寥寥……
第065章
曙光(8)
  英美飞机在暮色中的进攻以惨淡收场而告终,将近150架飞机一共被德意飞机和防空火力击落60余架,只有吕佐夫号不太走运被命中了一枚250磅重的炸弹,其余几艘军舰则中了一些近失弹,火力最猛的刺猬级被敌军认定属于战列舰的炮火而予以更多关注,特别是重型轰炸机对着下面火光就投弹,压根没想到下面有装着移动防空塔的驱逐舰,被采用近炸引信的128mm高射炮击落了6架,而驱逐舰自身除被机枪子弹扫射一通外,其余毫发无损。
  英美飞机真正想要对付的重要目标——战列舰部队和航母要么此时已加速向百慕大群岛冲刺,要么远远避开,根本就未受波及。
  7:09分,完成空袭的英美机群开始返航,在远处高空一直盘旋等待的德军攻击机群立即尾随而上,但飞了100多公里后就发现不对,敌军飞行方位明显偏离百慕大方向,看势头似乎是对准东海岸而去,明显就是在误导。
  飞行指挥官汇报的消息迅速传入齐柏林号,小泽略微有些紧张,不过马沙尔和克兰克显得非常放松:“别担心,Ar-352和经特殊改造的水侦会找到他们。”
  两人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Ar-352和部分经改造的水侦拥有德军开发的、新的导航与定位系统,简称T系统。这是在德军传统的弯腿导航系统(包括其后续改进)基础上升级而来,同时还借鉴了英美当初在战略空袭中使用的双曲线定位法并结合德军自身导航经验上形成的新系统,主要原理还是利用多束无线电波进行交叉定位,只不过当初各国是利用地面雷达站的无线电信号给飞机提供定位,现在德国可在海上使用移动的舰载雷达进行定位辅助。
  移动过程的定位方法与固定无线电站的办法一样,主要困难在于因为自身位置变化而形成的大数据量计算,以前肯定是完不成这样的系统,因为不等旧数据量处理完毕,新的数据量又涌进来了,根本无法及时引导。但现在他们的相关计算过程在楚泽先生发明的Z4计算机系统辅助下,效率成倍提升,每隔3分钟就处理完一组数据——这个时间相当于舰艇的移动速度还是可接受的。
  目前炮击编队和机动部队已形成了明显的位置角,两者间的相对位置是已知的,两者在地图上位置也是已知的,机载的T系统接收器只要顺着他们发出的雷达波利用三角函数就可构建起目标方位,确认自己位于何处从而修正航向。同时机载的T系统接收器还可以探测到英美使用的雷达波,现在百慕大方面守军唯恐德军连夜进攻,老早就把雷达扫描范围开到最大程度,有这束雷达波加入后,T系统使用的参数就更加丰富,能将机群引导到距离目标位置附近,范围不超过50公里的地方。
  至于最后50公里情况就好办了,哪怕敌军进行灯火管制也有办法探测出来,因为Ar-352(彩云改)上已安装了机载雷达,对海探测距离超过80公里,误差不超过5公里,最后5公里左右的误差经特殊培训的飞行员用肉眼就能完成修正。因此,庞大的攻击机群在8:15时准确无误地找到了百慕大群岛所在地。英国雷达站当即拉响了防空警报,然而这一切没什么用,岛上根本就没有夜战飞机,仅有的那些战斗机也跟随攻击机群去执行暮色攻击,现在根本没有飞机可拦截德军。
  德意舰载机飞行员在掠海寻找目标的能力上逊色于他们的日本同行,但凭借装备优势弥补了这个缺点。在从日本引入磁控管后,更由于霍夫曼的重视与高度投入,德国包括雷达在内的电子工业水平有了较大进步,整体近乎完全缩小了与英美间的差距,在个别领域甚至还有超出,这才让夜间奔袭岛屿目标变为可能。
  接下去的进攻基本就进入了套路流程,引导机先行开路,无视下面的防空火力,用照明弹为后续机群打开通道,然后就是教科书式的轰炸动作,只不过德军这次玩出了新花样,伴随着高爆炸弹下来的还有蝴蝶弹——以前专属于德国空军对英轰炸时使用,随着空军人员成批转入海军,该习惯也被带入海军。这种代号SD-2,形状酷似蝴蝶的小型爆炸物相当诡异,拥有五种不同的引信,包括冲击引信、空气爆炸引信、延迟引信及反操作引信等,其目标不在于破坏混凝土工事,而在于伴随杀伤准备救援的敌人军民,阻挠对机场修复。
  如果有专业工兵排查,蝴蝶弹的影响相对容易消弭,但至少也会牵制对手的人员和精力,既然准备24小时内拿下这个岛,那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予以迟滞,多拖延一小时都是好的。40分钟空袭之后,百慕大群岛笼罩在一片火光冲天之中。
  当百慕大上战火正酣时,参联会高层和罗斯福的心腹人马正在医院里探望每况愈下的总统。由于战事一直持续不利,罗斯福郁郁寡欢,虽然以强烈的毅力处理着繁重的日常工作,但他的身体显然是每况愈下,医生出面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在医院里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一开始只是上午进去下午出来,后来是傍晚进去,第二天早上出来,后来开始抛开工作住院,从1天2天向5天、1周发展。医生对他的病情束手无策,尽管用上了最好的药,请了最优秀的专家会诊,但结果都很不理想。甚至有个别医生认为总统的生命周期可能不会超过3年,对他现在还承担繁重的工作表示极其敬佩。
  虽然罗斯福每次都信誓旦旦地在部下面前表达要竞选连任,要把战争打到底的决心,但所有人都担心他甚至撑不到这个任期结束,更别说去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大家很想不再就这些事情去打扰他,但参联会这样的重大决策绕过总统总归是不行的,更何况,不告诉他总统就不知道了?他可是每天清晨都要观看情报汇总,哪怕住院期间也是如此,根本就瞒不住。看到众人一窝蜂蜂拥过来探望他,罗斯福立即警觉地问道:“华盛顿发生了什么事?德国人打过来了?”
  “轴心舰队在进攻百慕大群岛,参联会讨论后准备去迎击……”
  “有把握击败他们么?”
  “有一定的把握,但敌人不要虚晃一枪借故遁走就好。”马歇尔汇报道,“陆海军经过召开紧急会议,形成了一致意见,您要不要先过目一下?”
  罗斯福摆摆手,用虚弱的语气说道:“我相信你们共同讨论的意见,我只想知道我们有多少胜算,合众国现在已输不起了,哪怕敌人遁走也可以,至少我们能排除他们对东海岸的袭扰。对懂得战略的人来说,福克兰群岛比东海岸重要得多,但对于美国人民来说,近在眼前的东海岸远比福克兰群岛紧要得多……”
  众人听得都是默然点头。
  “我们的全面国土防御体系建立时间还不长,我认为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人员训练和装备配备也存在问题,所以我希望你们能控制影响,不要让恐慌肆无忌惮地传播。”
  罗斯福的话说得很隐晦,但意思还是很明显的,是在为陆海军减压——海军很可能截击不住德意舰队,陆军可能会被敌军偷袭而防御不住,罗斯福本人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也提出了要求,场面不能太难看,至少不能再给美国人民添堵。
  将军们脸色严峻的点点头。
  从医院出来后,众人马上得到了百慕大群岛遭到袭击、机场近乎瘫痪的消息,几个人碰头后认为总统情况很不理想,这样不利的消息暂时就不通报了,等明天作战开始再随时汇报,无论如何要把眼前的困难先对付过去。
  10月14日凌晨3点,贝中将带着高速行驶的炮击编队赶到百慕大群岛附近,现在目标是如此明显,以至于380mm口径级别的舰炮直接就以火光为瞄准对象,发动猛烈炮击。随着大量舰炮炮弹落地,本身面积不大的百慕大群岛上地动山摇,防守的英美官兵终于品尝到了瓜岛之夜的类似感觉,不时有燃油或军火库被直接命中而发生爆炸。
  清晨9时,手脚冰凉的英格索尔接到战报,在他的前导舰队距离该岛还有2100公里时,绝望而无奈的守军选择了投降,清晨从美国本土飞来的重型轰炸机虽然极尽全力想要帮助防守,但他们的水平轰炸根本无法奏效,反而因为有一些飞得太低而被击落,为掩护轰炸机群,阿诺德将军的陆航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大量P51进行伴随攻击,但也仅仅局限于此了,从本土出发动辄1000多公里的出击距离,哪怕是以长航程出名的P51也感觉难以承受,顶多就只能在战区上空滞留10分钟,根本没有能力去找更远处的德意航母编队进攻。
  历史上瓜岛航空战中日本海航的窘迫现在也应验到了美国陆航的身上。
第066章
曙光(9)
  至于阿诺德最初设想的、利用百慕大机场在岛上就地降落加油然后再次出击的如意算盘也已被密如雨下的德意炮火给打得粉碎——飞机根本无法降落,更别说补给。目睹陆航对敌舰队根本无能为力时,守军最后一线希望化为了泡影,在德军登陆和漫天炮火的威胁下,无奈选择了投降。
  理论上说,百慕大群岛也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比塔拉瓦要大得多,但由于该岛靠近美国,在美国海军严密监控之下,英国殖民当局从没想过会有人敢来太岁头上动土,而如果是美国人要攻打百慕大,那无论修建什么防御设施都是白搭,因此百慕大的武备根本不如塔拉瓦,唯一能依仗的就是航空基地与近距离的美国支援。现在航空基地已被摧毁,美国支援又不给力,面对漫天的炮火,殖民当局无法让上万人口与该岛一起毁灭,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为什么,为什么!”阿诺德愤愤地一拳头砸在桌子上,“原本他们是可以坚持的……”
  周边陆航高层都不忍心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只有几个参谋还在那里嚷着不服气:“长官,我们不能放弃,哪怕守军投降我们也应该要继续战斗下去,不能让德国人在百慕大上立住脚,更不能让其成为进攻我们的前哨基地,轰炸机必须持续轰炸,不但本土的轰炸机要集中轰炸,从波多黎各出发的同样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