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656

  假设双方立场交换,这180架飞机是日军投入进攻,别说双鹤,只怕另外几艘轻空母、辅助空母也全都被干掉了。
  “回珍珠港后要加大飞行员训练力度,最起码我手里还有2艘护航航母,要充分利用起来。”
  “长官,战报写好了,请过目。”吉芬把报告国内的长电文递给尼米茨,后者仔细看了半天,划去最后为战役决策辩解的部分,写上了他刚才与哈尔西这段分析。
  “告诉国内,我们不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和日本人打一仗。虽然在战术上失败了,但战略上并未失败,我们成功地消耗了日军力量——至少短期内联合舰队不会再对欧洲局势进行干扰,更不会影响亚速尔战役。”尼米茨想了想,最后又提笔补上了几句话。
  哈尔西凑过来一看,发现他写的是:“我愿意继续率领舰队与日军战斗到底,但如需追究责任,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上军事法庭。哈尔西、吉芬等人在我的具体指挥下工作,他们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各项本职任务,多次在指挥中修正和完善作战决策,无任何过失,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指挥人才,建议留用……”
  “长官!”哈尔西和吉芬的眼圈都红了。
  尼米茨拍怕两人肩膀:“没什么,我们重新再打过,只要不断消耗堀悌吉来之不易的力量,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消息传回华盛顿已是深夜,参联会值班军官不敢怠慢,紧赶慢赶将电文递给金上将。后者匆匆忙忙看完电报,又惊又怒、拍案而起,破口大骂尼米茨“不懂事”——正值亚速尔战役关键时刻,太平洋舰队是他希望能尽可能保留下来的力量,没想到居然会发生这种事,简直就是……
  “我要见总统!”他没丝毫废话,也不打算让这消息过夜。
  见到罗斯福时,他的情绪略微平静了一些,开始认真思考尼米茨在电报里说的那些话,静下心来思考,他不得不承认目前用两败俱伤的办法来推进战役、拖住日本人是唯一可取的策略——在军队素质没根本性扭转之前,这几乎是美国军队的最好办法。
  罗斯福看后同样大惊失色,不过他显然要更沉得住气——轮椅也限制他了不能“拍案而起”,他用略微有些激动的声音问道:“这次战役你怎么看?”
  “这个……我觉得,整体结果与过程要一分为二地看。”金上将虽然在自己办公室里将尼米茨和哈尔西两人骂得狗血喷头,但在罗斯福面前却极力维护两人,维护海军荣誉。
  “消极的一面我就不详述了,反正您都看得到——目前太平洋舰队丢光了航母,暂时只能保卫夏威夷,澳新情况不会太妙,有关运输线和补给线也将面临难题;但积极一面我觉得更多:首先,这勉强算是一次高交换比的战术,比印度洋、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战役的交战成果强得多,我们干掉或重创了敌军4艘航母、2艘战列舰,成绩已超过了前几次作战成果;其次,这次悲壮的战役遏制了联合舰队疯狂进攻的能力,日军的嚣张气焰在袭扰澳新时达到顶点,现在我们狠狠还击了对方,对盟国可以体面交代;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可排除联合舰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对欧洲战事的影响,亚速尔战役就是我们对付德意海军,这无疑是有利的。”
  罗斯福点点头,算是被说服了,当然他不会完全因为金上将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他不能再对国内披露一次败仗,特别是塔拉瓦战役刚刚大张旗鼓地表彰过,马上就打脸,这脸也太痛了一些——一点都不符合政治正确原则。
  他沉声问:“下一步怎么办?”
  “下月底亚速尔战役就要发动,我建议将10月份服役的军舰给太平洋舰队调过去,先给2艘埃塞克斯级和1艘独立级,再加上目前已在巴西的2艘战列舰,马上又会恢复到3艘航母与4艘战列舰的配置,实力不会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明年年初视情况再增加部队,争取让尼米茨获得兵力优势。”金上将信心还比较充足,“等我们拿下亚速尔,重新在大西洋占据上风后,可以把重心压到太平洋,到时候日本鬼子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这个思路与罗斯福“先欧后亚”的一贯思路有所背离,但中途并没直接否认,反而觉得这考虑是正确的,因为目前的远东战场涉及印度和澳新——后者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十分重要。
  考虑良久后他缓缓说道:“可以先这么计划,等霸王行动结束,我们再来讨论整体战略的事。”
  听到总统口气松动,金上将暗暗放下了心。
  第二天清早,因为昨天和罗斯福讨论得很晚,睡得也比较晚,金上将还在休息,冷不防副官打来电话,用急促的语气说道:“长官,有突发军情,马歇尔参谋长提议召开参联会紧急会议。”
第018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2)
  金上将最后一个抵达会场,一看场面就“咯噔”一下,坏了!所有人都阴沉着脸,气氛压抑,罗斯福总统的眉头更是紧皱着的,他以为众人为太平洋舰队的战况担忧,刚想先说几句宽慰话,马歇尔已开口道:“现在开会,先向诸位通报一则重要情报。”
  “四天前,德军占领列宁格勒。”马歇尔生怕他们地理不好,附带解释说,“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苏联建国后将莫斯科定为首都,并将圣彼得堡改名列宁格勒——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沦陷一个城市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城市曾经历了2年的包围圈,一直坚持抵抗,前不久却突然被占领。”
  “好吧,俄国人又捅了个大娄子!斯大林这次打算枪毙谁?”
  “这不是大篓子,这是个危险信号。”马歇尔拿出几份电报,忧虑地说,“丢失一个城市本来无足轻重,但后面隐含的阴谋却很大。我们在莫斯科的观察员得到秘密信息——这是斯大林与希特勒秘密交易的一部分。”
  赫尔的语气既忧伤又愤慨:“希特勒以推迟进攻并吸纳俄国难民为条件,换取斯大林让出列宁格勒并释放德国战俘。我们有充分证据表明,德军是看着列宁格勒俄国人撤退而不予干扰或追击的,等俄国人完全撤退后,德军接收了该城并得到了红军事先转移安置的2万多名轴心战俘。”
  史汀生大吃一惊:“他们交换了战俘?苏德要秘密媾和?”
  “是战俘交换难民,美其名曰人道主义,但情报显示苏德确实在秘密媾和,具体条件不得而知,有两个信号非常突出:第一,苏德两军前线战况非常复杂——从7月下旬德军大规模进攻战役结束后,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德军除调集物资、安顿难民外,前线处于停顿状态,未发动大规模战役,这非常可疑。德军进攻并不存在问题,各方面条件也具备,如果苏德没有默契,为什么条件适宜的夏季不展开进攻?41年,42年,德国都发动了强大的夏季进攻战役,而我们都知道俄国的冰天雪地不好惹;第二,观察员敏锐地注意到苏联国内对俄罗斯解放军、各东方国家的攻击宣传在迅速减少,而德国国内对布尔什维克的攻击调门也降低很多,几乎很久不再宣传要将布尔什维克彻底消灭干净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巧合……”
  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能让德军放弃有利气象条件而不进攻的,必定是足够的利益引诱,他们才不会认为德国元首神志不清——哪怕他真的神志不清,下面还有众多的参谋军官。有什么利益能让德国主动放弃进攻呢?那就只有斯大林投降,或者另一个委婉的说法——停战。
  罗斯福的脸色十分阴沉:“虽然我们通过外交渠道努力保证让俄国人留在盟军阵营里,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也信誓旦旦表示俄国绝不会投降,一定会坚持到底。但我们都清楚俄国人的信用水平很低,斯大林哪怕不是出于真心,为巩固自身权势和布尔什维克的统治,都可能答应希特勒的停战条件——反正撕毁条约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一旦苏德停战,我们怎么办?”
  以苏德停战为前提假设,众人迅速推演起来,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一旦苏德真的媾和或停战,德军就会将目前在东线的几百万军队抽回去,哪怕不是全部抽调,抽回200万都非同小可——可有条不紊地执行登陆英伦计划。而英国内部的媾和声音越来越强大,一旦面临德军登陆的实质性威胁,很可能立即倒下。
  “最坏的打算是,随着俄国、英国退出战争,中国也和日本眉来眼去,合众国很可能被迫孤军奋战。”李海迟疑地说道,“或许还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站在我们这边,但他们本身就需要帮助,所以……”
  一想到孤军奋战的可怕前景,众人不由方寸大乱:即便美利坚在经济和国力上独步全球,孤军奋战的压力仍然太大,再两洋的地形都未必有利。
  金上将忽然想通了,为什么总统昨天夜里对自己有关“先欧后亚”政策的悄然冲击视而不见,他肯定也在思考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被迫向轴心提出和平建议么?”赫尔迟疑片刻后说道,“就像希特勒一再在广播里宣传得那样,欧美没有本质冲突,双方可各自获得对方的利益尊重……民众或许会与德国取得谅解,但显然不会原谅偷袭我们的日本。”
  虽然赫尔的建议很隐晦,很委婉,但在座大人物哪个不是人精,一下子就明白了背后的潜台词:德美可获得一种利益平衡和恐怖对峙,但对日本,国务卿大人似乎有不一样的想法。
  这是要更改先欧后亚政策?
  金上将愣住了,他当然明白这个策略的意义,“先欧后亚”是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方略,“先亚后欧”虽然同样是一种战争策略,但更像是对德国无可奈何的让步,最多只能获得美洲与太平洋的地区霸权。从全球霸权向地区霸权退缩显然是政治家难以言说的伤痛。
  “我认为,基于目前现实,我们无法一口气同时打倒日德两个敌人,同时对盟国的支援和租借法案,无论是俄国和英国耗尽了我们不多的力量。而他们根本没有为反轴心事业做出应有贡献,那些宝贵的力量和资源白白浪费了。”金上将开口道,“我们选择一个突破口是完全合理的,我认为应该先将重心调整到亚洲方向,一方面遏制日军的攻势,另一方面将澳新打造成盟军在太平洋的桥头堡,然后……”
  他只来得及说了一半,忽然有人跌跌撞撞冲进来报告了一个消息,整个会场如同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全部哑巴了:
  英国消息:今天清晨时分,福克兰群岛守军报告遭遇优势德意舰队和航空兵攻击,危在旦夕,即将不保……
第019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3)
  “福克兰?”个别陆军将领还在纳闷这究竟又是哪个偏僻角落,金上将已站起来怒骂:“混蛋!混蛋!”,由于情绪过于激动,65岁高龄的他一个趔趄,要不是特纳眼疾手快扶住他,这位海军一把手差点栽倒在地。
  等参谋们把地图在墙上展开,众人仔细看后无不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终于明白金上将为什么如此失态: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运通道一共有三条,最便利的一条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现在运河被毁,此路不通;第二条是传统航运路线,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去太平洋,一旦福克兰群岛被占领,这条航线将处于德军全面威慑下,比亚速尔对大西洋的威慑还大;第三条大概是从加拿大北部过北冰洋通道的航线,但经海军将领解释,极地航线通常都有浮冰,根本就是一条绝路。
  “这么说来,如德军占领福克兰群岛,我们往太平洋的补给线路就会被掐断?”
  “完全掐断是不可能的,我们可通过横跨国土的两洋铁路将物资运输到西海岸,然后再进行调度和运输。在巴拿马运河被破坏后,为加快运输速度,我们已采取了上述做法,两洋铁路上个月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不过其他方面影响很大……”李海解释道,“军舰、舰船就没法过去,包括自由轮在内的一般运输船西海岸还有生产能力,护航航母也能生产,但军舰特别是大型军舰目前只能由东海岸提供。”
  众人不由自主地点点头,陆军系统的将领们显然还没意识到什么,在他们的脑子里,接下去的任务要去打亚速尔,也没功夫给太平洋方面输送军舰,福克兰群岛这件事可以先放一放,甚至有人还窃喜——至少这种情况说明德意不准备去打南非或印度。只有海军将领们脸色很不好看。
  等李海把塔拉瓦战役的情况和战况一讲,会场终于炸锅了,陆军将领们的情绪比金上将还激动。他们本就因为澳新袭扰之事对太平洋舰队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尼米茨又在这样的节骨眼打了两败俱伤的战役——这是李海的评价与结论,等于太平洋舰队毫无后续作战能力。刚才还在讨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重心转移,转眼间就来这么个坏消息,让人如何不怒?
  虽然其他人用词比较克制,没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但言语十分激烈,对尼米茨和太平洋舰队的“不理智”行为进行了大量不点名的批评。鉴于金上将没出言说明他曾经劝阻过尼米茨,甚至在众人询问时还力挺尼米茨,众人都误以为这次战役出自他的授意,连带把金上将也一顿埋怨,海军将领倒是大多知道金上将的想法和真实意见,同时也不觉得尼米茨做错了什么,同样是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
  眼看海陆两军吵闹得将参联会现场变成闹市,罗斯福终于发火了,拍着桌子吼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合众国的胜利是靠争吵就能获得的么?”
  众人语塞。
  “你先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罗斯福把目光投向金上将,“英国人报告的消息语焉不详,先按德国已占领该岛并拥有轴心舰队主力为假设前提。”
  “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推迟C计划,转而发动夺回福克兰群岛的战役。”在刚才吵闹时,金上将话不多,倒不是他理屈或觉得无话可说,而是在认真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他讲得充满条理:“首先,福克兰群岛位置非常重要,关系到两洋海军沟通,就算暂时不影响物资调度,从长远来看也是关键战略节点,不打不行;其次,从敌情来看,德军刚刚占领福克兰群岛,短期内无法将其营建成坚固堡垒,如果现在发动反击,可较为方便地将其夺回来——德国舰队能逃,福克兰群岛就在那里逃不了;再次,我们为C计划准备了足够兵力,可方便地砖用于福克兰方向,相比亚速尔,攻打福克兰群岛更有胜算。”
  “那英国局势怎么办?亚速尔就不管么?”
  金上将摇着头:“军事角度而言无法兼顾。从军队集结到正式攻击福克兰群岛,没一个半月想都别想,能在圣诞节前完成马岛攻略算是谢天谢地,等舰队回国最快也要1月份末,正好是北大西洋最寒冷的季节,根本不适宜进攻亚速尔。我希望先进攻福克兰,明年春天再进攻亚速尔。”
  “亚速尔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我认为不会造成致命后果。”特纳补充道,“目前英加航线基本畅通,除德军潜艇和少量飞机外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拥有相对充足的护航力量时,船队运输损失率大约是20%,假设下一阶段提高到25%,也在我们咬牙坚持的范围内,大不了我们多送一些物资过去。”
  特纳的土豪做派大家都是领教过的,当初打亚速尔都准备牺牲那么多,现在这么说丝毫没人觉得奇怪——对合众国而言,损失点物资不算什么。
  “打福克兰需要多少兵力?”史汀生问道。
  “假设阿根廷保持中立,我需要整支大西洋舰队、15-20艘护航航母和2-3个师。”
  “如果阿根廷倒向德国人呢?”
  “这情况就复杂了,那就不是简单的福克兰群岛作战问题,会在南美各国中形成连锁反应。智利、阿根廷都是南美传统强国且对我们怀有敌意,陆军必须考虑向南美进军并形成压倒性优势。”金上将的口气很复杂,“我不懂陆战,但我想10-15个师总归需要吧,至少还要配上一整支陆航部队和足够的后勤支援。”
  看过地图的人无不懂得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目前的重要性——这两国在南美洲南端都拥有领土,都可有效封锁这条至关重要的航线。
  “这两国存在问题么?”罗斯福询问多诺万,后者对南美事务拥有丰富的经验,常年帮助当地人民发动“起义”,某种意义上甚至比赫尔国务卿更清楚当地的政治生态。
  “智利应该问题不大,虽然不见得倾向于我们,但保持中立还是有把握的,但阿根廷的情况就复杂了……”多诺万最近一直忙于布置英国方面的特别行动队,但前期埋伏在南美的触角还是源源不断把阿根廷国内政局的情况报上来,“阿根廷发生了军人政变,有发展为极端主义的趋势,目前这批军官尚未形成稳定、明确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下一轮动荡,其中有一个必须关注的人物——胡安·庇隆,他比目前所有的保守军官都激进,对美国持强烈的反对情绪,阿根廷民众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索取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多诺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庇隆的主张和最近的活动,提醒众人不可忽视,罗斯福显然听进去了,但一大批陆海军将领对此不以为意,认为阿根廷只不过是只强壮一点的蚂蚱罢了——再强壮也就是只蚂蚱。
  “海军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陆军怎么想?”
  马歇尔指了指艾森豪威尔,示意后者发言。虽然有非洲战区的败绩和国内民众的攻讦,但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信任并未动摇,一如既往地委以重任,其他高层也明白非洲方向的失败并不是指挥军官的责任——麦克阿瑟都可以重新启用,自然不会去为难艾森豪威尔,因此后者依然保持了在军中的地位,但经过这次挫折,原本就有些沉默寡言的艾克更加谨言慎行。
  “我的建议是亚速尔战役继续推进,争取11月初完成,适度休整后再推动福克兰群岛战役。”他开口解释了这么做的缘由:
  第一,从气候上看,亚速尔如果11月份结束,则1944年年初发动福克兰群岛战役——正值南半球春末夏初,可连续作战;
  第二,从节奏上看,两洋航线断航会影响军舰调度,但目前东海岸并无军舰能支援给太平洋舰队,封锁只是心理上和观感上的,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到第二年年初新军舰大量服役时再打通完全来得及;
  第三,从盟国关系上看,一旦苏联退出同盟,英国必然受到冲击,在局势如此复杂时难保英国方面不产生其他想法,如果再取消刚刚商议好的亚速尔战役计划,等于告诉英国人合众国只能对自己负责;
  第四,从军事行动上看,目前德军舰队主力在南大西洋,可有效排除其对亚速尔方向的支援,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轴心舰队还能常驻福克兰不成?
  第五,至于南美局面,当务之急是稳定智利和阿根廷两国情绪,可向阿根廷抛出橄榄枝,如愿意加入盟国体系并对德宣战,可考虑战后将福克兰群岛还给阿根廷……
  艾森豪威尔洋洋洒洒地说了八九条,都能言之成理,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会议重新进入了争论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