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656

  1921年,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三人在德国巴登巴登的温泉秘密会盟,发誓拿长州藩开刀以“改良政治”,被称为昭和军阀陆军“三羽乌”,在门口放哨的是后来当到首相的东条英机——因为在士官学校中比“三羽乌”低一年级,他除了替永田铁山点烟和站在蒸气浴室门口放哨外无别的事可做,既不能列入“三羽乌”之内,更不能参加他们的讨论。
  即便这样,东条英机哪怕在当上首相后也不讳谈此事,反而以能在门口把风为荣。除巴登巴登四人外,“三羽乌”还从不属于长州藩的青年军官中选出7人共同组成了11人的“巴登巴登集团”,其中就包括驻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驻伯尔尼武官山下奉文、驻科隆武官下村定等人,全是后来陆军中最有名的人物。
  随着时间推移,小畑敏四郎在军队中地位逐渐上升,炙手可热,1932年第二次担任参谋本部作战科长——军衔虽然够不着将军,却是参谋本部总长、次长之下最为要害的部门,视为参谋本部核心。一般说来,凡作战科一致通过的意见,上头不能轻易驳回。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新总长上台,一定要把作战科长换成自己人(现在参谋本部是石原莞尔一手遮天,科里全是石原派或亲石原派的人马)。
  小畑敏四郎与荒木贞夫共同成为皇道派核心,他当然也要培植自己的班底,在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情况下,武田攻一路晋升,35岁不到就当上中佐,还迎娶国会议员的女儿为妻。
  表面上看,35岁的中佐似乎在部队里一抓一把,但就武田攻这种没上过任何陆军幼年学校,完全是普通中学毕业报考士官学校,而且毕业排名也不算最靠前的商人子弟来说,几乎是天大的造化。同样是中佐,任职地点和部门还决定今后前途如何,武田攻不是在一般的陆军部队里,而是在陆军最核心的近卫师团和战车师团任职,出去逛街时鼻孔都是朝天的。
  按当初规划的路径,只要武田攻和他的靠山不出事,50岁前当上陆军中将完全有把握,至于能不能当上陆军大将,要看机遇和运气。
  事态一直在顺理成章地发展,但偏偏就出了事,二二六兵变前巴登巴登集团已分裂,形成了皇道派和统治派的对峙,三羽乌成员间虽然彼此个人关系还不错,但政治立场上完全对立,然后是一连串重大事件:统制派在军队中占据要害,其核心永田铁山在军务局长任上被人砍死,皇道派发动二二六兵变,石原莞尔坚主增压,兵变失败后的小畑敏四郎和荒木贞夫受清洗后被迫靠边站。
  武田攻当然也受到牵连,兵变他完全没参与,当时他正在陆大进修,准备毕业之后再去参谋本部过渡两年,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战车师团担任联队长。但处理结果是不看立场与行动只看派系的,老师一倒,他立即从飞黄腾达的年轻中佐一下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角色,本来陆大毕业后都要重用或晋升的,他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被发配去了辎重部队当中佐——美其名曰发挥机械化运输特长。
  明眼人都清楚,日军辎重部队地位极其低下,别说与战车师团无法相提并论,就连普通步兵师团都看不起辎重部队,在蹉跎6-7年之后上头才聊胜于无地给了他一个大佐军衔。他从少尉当到中佐一共耗时13年,从中佐晋升为大佐又用了8年,把前面积攒下来的火箭速度全还了回去。
  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更不抱怨自己的老师,即便在清算皇道派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他依然与小畑敏四郎保持密切的关系和来往,还利用自己在辎重部队任职,相对空闲的有利时机,继续努力学习掌握苏联的装甲战术和大纵深作战理论,且与其师一样精通俄语。
  事实就这么奇怪:东条英机虽然与小畑敏四郎同为巴登巴登同伴,但对后者并不亲近,一直不冷不热;而主张武力肃清二二六兵变军官的石原莞尔和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却偏偏认为小畑敏四郎有真才实学、完全可以重用,便热情邀请他出山。此时小畑敏四郎因身体不好只能在国内留守,相继拒绝了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的出山邀请,但极力把武田攻这个得意且忠心的弟子推出去。于是冷板凳几乎快要坐穿的武田攻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成为新组建的战车第四师团中4个联队长之一。
  4个联队各自选了一国坦克作为装备,武田攻的22联队因为他的缘故顺理成章选择了苏系装备,被内部戏称为苏系联队,名仓刊自己起家的第7战车联队选了德系,第18和19联队分别选了英法系和美系。
  按山下奉文和名仓刊的最初想法,10天培训后选择一个大队胜出肯定是德系联队,他们不但得到大量德军使用经验的教育,而且德国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应该最好。结果第10天的比武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是武田攻的苏系联队取得最终胜利。无论是常规使用演练还是大队vs大队级别的对抗,主要由T-60和T-34组成的苏系联队稳稳压倒了用3号和4号组成的德系联队。
  比赛结果就连舍尔也呆住了,他很清楚地知道这批T-34中除少数几辆外都没装备电台。问武田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时,后者只说了一句:“德国坦克确实更先进些,但对人的配合要求也更高,我们以前惯用4人车组,换德国坦克5人车组后秩序打乱,我不认为短时间内比T-34的4人车组适应性更好。另恕我直言,苏联坦克不娇贵、方便操作,在现阶段更适合水平不够的我们,要不然为什么贵国专家不建议仿造3号或4号,只建议我们仿T-34呢?”
  这番高论听得众人心服口服,于是武田攻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天日军登陆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面对现在战场上暂时的不利局面,他放出了大招……
第189章
南亚之虎(14)
  日军战车师团编制如果用德国眼光来考察是非常畸形的。通常一个战车师团下辖两个战车旅团,每个旅团分辖两个战车联队,整个师团一共拥有4个战车联队,然后与一个机动步兵联队、一个机动炮兵联队共同构成一个战车师团。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步兵太少,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不在于日本过于强调坦克集中化,恰恰相反,日军一直秉承将战车分散配置、支援普通步兵师团展开作战而不是独立建制作战的装甲思路。
  在投入作战时,整个战车师团不是以一个整体展开,而是将各战车联队配属给前线部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战车师团根本就不必要配备大量步兵,反正步兵师团有的是步兵,战车联队才是战役协同部队。
  正常编制下的战车联队一般拥有装甲车辆60-70辆,下设3个中战车中队、1个轻战车中队、1个炮战车中队、1个整备中队。中战车中队辖3个小队(每小队3辆中战车),中队部2辆中战车、3辆轻战车(侦察)。从实际情况看,战车联队只相当于德国的装甲营——而且还是1943型以前的装甲营或海军陆战旅3连制装甲营的编制。
  在抵达锡兰、看到有如此众多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后,再参考德军编制,山下奉文便动了调整的心思,征得东京大本营同意后,他把原来在步兵单元里的独立战车部队抽出来充实到战车联队中,同时又单独抽调一支步兵联队搭乘装甲车变成机动步兵联队,再让一部分炮兵变成机动炮兵联队。
  经过这番改造,战车第4师团下属的力量便膨胀起来,每个旅团可得到2个战车联队,1个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的力量,原本的旅团现在看上去更像一个轻型师团,而原先的师团长看上去更像是机甲军司令官,等于人人官升一级。山下奉文以编制膨胀为由,将两个旅团建制事实上变更为独立战车旅团,但番号依然挂在战车第4师团下。
  大家都是聪明人,司令官这种拆分法很快就会形成事实上的固定编制,甚至运作得好再升级一次能变成新的战车师团,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自然全体一致拥护。
  在战车联队下面便组建了战车大队,新编组结构变成1个战车联队辖3个战车大队(2中1轻)+联队部,每个战车大队辖有4个战车中队,中队下面不再设小队而变成直辖6辆坦克;联队部则辖有战车中队、整备中队(维修)、炮战车中队(坦克歼击车)和侦察中队共4个中队。
  经山下奉文这么一变魔术,每个战车联队的坦克(坦歼)数量一共达到96辆,不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当初的战车联队,在质量上更甚一筹。哪怕再挑剔的人也承认,经改造后的独立战车旅团更接近机甲战要求,也更具灵活性,比德国陆军整编装甲师威力小,但比德国海军陆战旅的规模又大一些。
  登陆过程中,武田攻率领的部队只有一个战车大队(26辆)和一个联队部战车中队(6辆),凭这32辆坦克他打不过英印军第6坦克旅,但该联队其他2个大队却分布在附近,于是他一边指挥部队且战起退,一边用电台呼叫其他大队赶来增援。
  孟席斯不知道日军陆续撤退的行为是在给他挖坑,打得兴起也忘了当初说好的“击退当面日军装甲部队,为步兵撤退提供掩护并争取时间”的想法,而是横冲直撞地追击下去,似乎要将敌军一口吃掉。
  随着路程推移,速度缓慢的瓦伦丁坦克跟不上谢尔曼的节奏,第6坦克旅的战线被拉长了,孟席斯认为光凭谢尔曼也足够教育这批日军坦克,便命令瓦伦丁们在后方待命,自己浑不在意地带领谢尔曼继续追击。
  武田攻作为小畑敏四郎的得意门生,同时又是日军中为数不多,对苏联大纵深战术和装甲战有所了解的人物,没有急吼吼让增援部队帮他挡住前来追击的谢尔曼,而是让他们先集中力量去吃掉后面慢吞吞的瓦伦丁们。
  两个增援的战车大队一个装备了T-34,一个是T-60,立即如猛虎下山的姿态冲向英军后卫部队,用熟练的绕圈技术将敌军打晕了,一辆又一辆瓦伦丁被绕到背后、侧翼的日军坦克打得起火。
  听到后面急急忙忙发来的求援电报,孟席斯才醒悟过来,放弃嘴边的武田攻本部,反身救援后卫部队。他万万没料到,调头救援的行动又跳进了武田攻给他挖好的第二个坑:6辆Su-76埋伏在谢尔曼们后退的必经之路上,等英军坦克纵队过去一半后暴起发难。
  一对一硬拼的话,Su-76当然不是谢尔曼的对手,但这种埋伏起来打闷棍的战术却把英国坦克兵们给愁死了:天色渐渐昏暗下来,他们根本发现不了灌木丛中低矮的Su-76们,经常是敌人的炮弹打在跟前才发现那里还隐藏着坦克歼击车,但时间完全来不及,偏偏Su-76在近距离上穿甲能力一流,精度也不错,打谢尔曼十分管用。
  不到15分钟,6辆Su-76一口气干掉了14辆谢尔曼,再加上最开始与武田攻交手时的损失,孟席斯后背上的冷汗都下来了——他已损失了一半以上的谢尔曼,更不用说现在瓦伦丁和谢尔曼们还被分隔在不同的战场上。
  他咬着牙下达命令:“全体突围,撤退!”
  “长官,敌人似乎要逃跑了。”
  武田攻笑道:“现在才想着逃跑,不觉得太晚了一些么?告诉前面的部队,适当放松一点,把他们往18联队方向赶……”
  “为什么,我们有把握全歼他们的呀?”部下不解地问道。
  “留点功劳给别人吧,我们夺了登陆战演武第一,够出风头了。”武田攻笑道,“打仗还是要有帮手的,把人都得罪光了,将来你在战场上陷入困境,能指望谁来救你?再说,困兽犹斗,全歼他们的话,我们自身损失不会小。”
  “受教了!”
  在其他几个方向都有日军坦克伏击的情况下,孟席斯昏头昏脑带着剩余的30多辆谢尔曼和瓦伦丁赶往了第18战车联队方向,对面已好整以暇地等着他了。
  “长官,我们被包围了,前面还有坦克!”
  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声音,孟席斯一咬牙:“谢尔曼打头冲过去,不要怕牺牲。”
  “哐当”、“哐当”双方就交上了火,但随后无线电台里到处都是惊讶地喊叫:“见鬼,这什么坦克?这么硬?400码了还打不动?这又不是玛蒂尔达……”
  “啊,我被击中了……”
  “绕过去,绕过去……”
  “不行,侧面也有敌人……呼,居然是法国人的B2。”
  “日军到底有多少重型坦克?这家伙绝对是重型坦克!”
  “是虎式么?”
  “不是!德国人都是交错重叠负重轮……”话音未落,“轰”地一声,然后是杀猪一般的声音喊了起来,“我被击中了。”
  “长官,我们打不动他们,打不动他们……”
  “不好了,后面日军坦克又来了,我们被包围了!”
  当天20:10,随着夜幕徐徐降临,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然后又失去了补给卡车的第6坦克旅残部再也支撑不住了,打到这份上,即便孟席斯再想坚持也无能为力了,只好率部投降。
  “这到底是什么坦克?”他对今天的遭遇恼火极了,被俘虏后提出一个要求,“我想近距离看看他们。”
  “完全可以。”日军爽快答应了这个要求,把他们引到刚才那批重型坦克前。
  军官们凑上去前去仔细看,认不出型号,但有一点大家是肯定的:从设计风格来说这不是德系或苏系,也不是法系,倒有点像英国自己产的步兵坦克风格——庞大的车体,厚死人不偿命的装甲,然后还有一门细细的牙签炮。
  “这是……”孟席斯忽然脸色大变,嘟囔着说道,“该死的丘吉尔,居然把丘吉尔也丢给了德国人!”
  这话说的颠三倒四,众人起先一头雾水,但马上就明白过来,这款重型坦克应该就是国内定型量产时间还不长,远东尚未部署的丘吉尔步兵坦克,作为玛蒂尔达的升级版,他的装甲防御更厚,火力也强一些,整体更具威力,不过速度一如既往的慢。
  “这样的坦克你们有多少?”
  “很多,而且不少底盘还是连号的,你们在非洲丢得可真不少啊……”然后是对面日军肆无忌惮的狂笑。
  登陆战第一天,日德联军占领了马德拉斯,德军扫清了北翼,日军拿下了南翼。当天最值得注意的是武田攻以一个战车联队在其他部队配合下包围英军坦克第6旅,消灭了这支拥有80多辆谢尔曼和瓦伦丁坦克的部队,自身损失不到30辆,更关键的是还迫使对方投降,不但完整缴获了20多辆坦克,在控制战场后前面受到损失的坦克也可拉回来重新修理复原。
  听到打了个大胜仗还多出70多辆坦克,山下奉文也殊为动容,连连点头称赞:“到底是小畑敏君的高足,水平可见一斑……”
第190章
南亚之虎(15)
  7月23日,日军占领马德拉斯,两日后肃清印度军余部。吉法德中将率领第11集团军司令部和部分残部向北遁逃,日军一口气追出去200公里,将英印军部队打得七零八落,最后跟随吉法德逃出包围圈的官兵不到1000人。
  英军一共损失了3个正规旅(含一个坦克旅),更重要的是被截断了南北通路,日军部队大量上岸,以雷霆一般的速度向南碾压。
  随着日军推进速度的加快,鲍斯组建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也从锡兰岛迁移至马德拉斯,并堂而皇之地颁布了《独立宣言》,除了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外,其他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少做。
  马德拉斯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第一条指令就是没收一切英属和“印奸”财产,关押英国侨民,并承诺向日德联军提供感谢费——当初鲍斯可是答应给德国提供相应黄金的,至于铃木宗作口中的钱,当然在城里也跑不了。
  对于占领军的角色,山下奉文在马来亚已体验过一次了,当然非常有“经验”,日本陆军的军纪几乎也一如既往,不过这次山下奉文严格将范围锁定在英国侨民和“印奸”上,根据鲍斯政府的规定,凡不愿意服从新政府并宣誓效忠的,统统都是印奸,财产被没收是小事,人身安全也是没有保障的。
  对城里层出不穷的“治安”事件,舍尔表示看不下去,科尔特使又跟着联合舰队去日本,只有他出面去和山下奉文交涉。鉴于目前两军还是盟友和合作关系,他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但至少要把明确的反对意见告诉对方。
  “我没有道德洁癖,在俄国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指望部队彬彬有礼对待他们是不可能的,但起码的底线还是要守住。”舍尔叹了口气,“否则这样持续下去对部队士气危害太大,我的手下会认为,贵军这么干,我们也可以这么干。”
  “我理解您的想法,事实上我已尽力在约束了。”山下奉文告诉他,“我也不想在印度遇到层出不穷的抵抗军,但有一点我想您可能还不清楚,英国人在印度高高在上统治了100多年,养成了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打压这种心态,不干一点出格的事,印度民众是不会服从我们的。”
  “恫吓?”
  “不……打翻英国人神圣不可战胜的权威,让他们知道东方民族的厉害。”铃木宗作告诉他,鲍斯政府还要做得直接,他让那些曾经在印度侨民家中当过佣人,让那些等级低下的低种姓者翻身当了主人。
  “比如通过几个人轮流强暴一个白人妇女这样的低级手段?”
  “您知道那些是什么人么?”
  “都是些卑劣、肮脏的下流胚。”
  “没错。”山下奉文点点头,“这些人在印度种姓中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是社会的最底层,被印度人视为渣滓,鲍斯就要用这些人打破英国人的心理神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