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656

  鲍里斯三世转达了斯大林的核心反要求:
  1、后退距离改为150公里,双方互不驻军,形成缓冲区,列宁格勒可让给俄罗斯解放军,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不动;
  2、俄罗斯解放军实际控制区域改名为孟什维克共和国,以邦联形式与布尔什维克共和国组成联合国家,保持高度独立与自治,可将列宁格勒重新改为圣彼得堡并让孟什维克共和国选为都城(或其控制区其余城市定都);
  3、德军随布尔什维克部队复员而同步撤军,3年内撤退完毕;
  4、赔偿、交换战俘事宜都可接受,具体另谈。
  霍夫曼笑道:“双方条件虽然还差得比较远,但两方面已初步达成一致,第一是东方国家独立问题,斯大林要求他们履行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正常手续然后宣布独立建国,布尔什维克会公开予以承认;第二是俄罗斯解放军的地位问题,斯大林捏着鼻子承认他们属交战团体和政治团体,但要求他们改名孟什维克,然后与布尔什维克控制区形成俄罗斯邦联,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显示俄罗斯还是统一整体。”
  “斯大林还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双方先实现3个月停战,便于和谈细节深入探讨;停战期间双方互相停止一切敌对举动,为表示诚意,他可将列宁格勒先让给我军,另外再释放3万名我军战俘。”
  蔡茨勒脱口而出:“元首,您准备接受停战条件么?”
  “停战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至少要等夏日惊雷战役打完。”霍夫曼微笑道,“斯大林想得挺美,停战3个月意味着1943年中最有利于进攻的7、8、9这三个月就没有了,然后11月寒冬又会降临,他马上赢得喘息机会,而付出的不过是一座区区圣彼得堡和3万我军战俘。”
  众人都表示同意。
  “我已派里宾特洛普部长前去保加利亚沟通停战事宜,他会提高要价,一直拖到惊雷战役到差不多时才达成……所以必须在战场上取得重大战果。”霍夫曼顿了一顿,“我再次强调,战役目标是消灭敌人重兵集团,动摇敌人军心,不是简单占领这里或那里,如果再能实现一个整体方面军投诚,我们今后的地位将非常稳固。”
  对和谈条件,霍夫曼有不一样的考虑,别看德军从巴巴罗萨开始起陆续占领很多地盘,但那里大多数属于各东方国家,真正属于俄罗斯解放军的基本盘其实面积不大,而且格外狭长,就目前国土分布来说,布尔什维克至少还有85%的俄罗斯控制区,说弗拉索夫等人是孟什维克其实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另外,我记得你们上次提出过一个利箭计划,这次怎么不说了?”
  所谓“利箭”计划,其实是曼施坦因元帅提出来的,在里海北部登陆作战、横扫俄国腹地的整体构思。上次因霍夫曼认为太过于激进,所以约德尔和蔡茨勒这次就没放进去。
  “我们以为下一阶段启动……”
  “第一阶段就可以动了。惊雷战役如果7月6日发起的话,利箭可以在7月15日左右行动,正好敌军注意力也放在前线,我们可给予他们出其不意的一击。该支线战役由隆美尔元帅全权指挥,首批力量投入4个师:1个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1个山地步兵师(欧根亲王)和1个普通步兵师。”霍夫曼看着地图,说了自己的意图,“但登陆地点要改一改,不去里海北岸,去东岸。”
  “东岸?”其他人一愣。
  “是,东岸。”霍夫曼点点头,“东岸的土库曼、乌兹别克都是俄罗斯少数民族聚集地,我们可以帮助那里的民族继续独立,另外,巴列维国王也希望大干一场,愿意从伊朗东北部再出兵5-8万配合我军行动,他和隆美尔关系很好,部队可全权接受隆美尔指挥。”
  巴列维在成功登位独立并掌握伊朗大权后,野心迅速膨胀起来,对派兵要求举双手赞同,唯一条件是希望将土库曼的领土分伊朗一些,因为高加索方向很大一块让土耳其占了去,伊朗人对抢得太少耿耿于怀,霍夫曼对此当然乐见其成,爽快地答应了,但表示伊朗只能吞并与伊朗历史渊源明确的土库曼部落,不能阻碍土库曼作为民族国家独立,这一点巴列维一口应诺下来。
  凯特尔马上叫好:“元首的策略实在是太妙了,这样我们不仅在斯大林柔软的下腹部狠狠揍了一拳,还能进一步威慑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牵制英国人的注意力。”
  蔡茨勒虽然不觉得占领土库曼、乌兹别克或哈萨克对俄罗斯有实质杀伤力,但起码在地图上很好看,而且需花费的兵力和补给也不多,德军目前在里海上有优势——通过铁路调集了大量S艇,空中掌握着制空权,仔细想了想觉得没什么危害。
  凯特尔的吹捧当然不是乱说:斯大林现在将大量中亚兵力抽调到中央战场,中亚防御十分空虚,他相信凭借隆美尔元帅的威名一定能拿下来。隆美尔元帅现在是头号两栖登陆专家,有两栖作战的事都找他,大家心目中认为将来如果要执行海狮计划,他一定是当仁不让的种子选手。
  “如果没什么变故,战役计划就这么确定。”霍夫曼笑笑,“我明天要和达尔朗海军上将密谈,商量法国加入对英作战的事——法国人听说我们打下锡兰、准备进军印度的消息,触动很大,生怕再晚来的话连赞比亚和罗得西亚这样的非洲殖民地也捞不着了。然后还要陪布劳恩小姐去鹰巢度几天假,所以这次就不去前线坐镇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将胜利的好消息及时报告给我。”
  众人都露出深表理解的神情。
  刚刚晋升的霍特和克莱斯特两位元帅代表众人表态:“我们一定将战役胜利献给元首,作为最好的订婚祝贺礼物!”
第165章
夏日惊雷(3)
  烟波浩渺的北大西洋上,一列列钢铁巨舰正以24节的较高航速向东北航向挺进,如果有人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场面——这支舰队的旗舰不是看上去体积最大的那艘船,反而是另一艘体积稍小的平甲板船。
  没错,这是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编队的军舰,从国旗和舰队上来判断属于英美大西洋联合舰队中的航母编队,挂旗舰标识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独角兽号,体积更大却不是旗舰的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邦克山号,另两艘体积更小的航空母舰是两艘新服役的独立级轻型航母。周围一圈是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这是两国海军目前在北大西洋上拿得出手的唯一航母编队了。
  独角兽号司令塔里,美国海军中将斯普鲁恩斯正恭恭敬敬地向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将军报告:“长官,还有两天就可抵达指定海域……不过,有好几天没有敌人的消息了,侦察机持续侦查也没有任何发现。”
  轮椅上的正是在印度洋战役中断了一条腿的安德鲁·布朗·坎宁安海军上将,他出任了大西洋舰队航母编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是他的参谋长,这两个人物随便哪个抽出去都是独当一面的主力舰队司令,现在却因前期战事失利和英美在军舰数量上的捉襟见肘,只能一起抱团取暖。
  坎宁安皱着眉头问道:“最后一次敌情通报是在什么时候?”
  “4天前,也就是6月30日当地时间下午17时,我们有1艘潜艇观察到德军舰队在向东南方向行驶,但敌人速度比较快,第二天就丢掉了踪迹,随后几天也没有消息。”
  “远程巡逻机路线上有发现么?”
  “同样没有,不过也没有与敌机交手的情报。”
  “如果乌鸦也没有情报过来,那他们多半是回去了。”坎宁安想了想,得出了一个结论。
  斯普鲁恩斯眉头一扬:“他们知道我们来了?”
  “不见得。”坎宁安解释道,“您看,他们出现在英加航线上已半个多月了,我们为此不得不停止了整条运输线,敌人捞不到船只可以破交,又不敢到我军陆基飞机控制范围内活动,只能回去了。”
  “可惜白跑一趟。”斯普鲁恩斯有些懊恼,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释怀,“至少英加航线通航可以恢复了,不是么?”
  坎宁安点点头,随即微笑道:“或许我们还可以想得更积极一些,最起码小伙子们得到了锻炼,比起当初在南非海域那里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表现来说,他们成长了许多。”
  一说起这个,斯普鲁恩斯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刚刚接手新编成的航母编队时他是满怀希望的,好像一个赌输了赌棍忽然间又拿到大笔钱财,有股马上冲过去想翻本的念头,但真把部队拉出来后,想翻本的念头戛然而止,因为舰队表现惨不忍睹。
  屡次海战失利特别是连续两次丢光航母后,英美海军人员伤亡极大。以两艘美国航母为例,有经验的航母官兵在新军舰上配置比例急剧下降,只有不到60%。这倒不是海军抽不出满足2艘军舰的熟练官兵,而是后续陆续有新航母服役,有经验官兵必须统一调度安排,否则只把老兵给一线部队,新服役的航母或护航航母上的官兵配置会更加惨不忍睹。
  英国方面的表现相对好些,有经验的官兵保留了80%左右,但斯普鲁恩斯私底下也是唏嘘不已——这不是因为英国人逃命的本事更好,而是因为英国航母编制大大缩编了。皇家海军顶峰时拥有多达8艘舰队航母,现在却只有可怜巴巴的1艘独角兽号在撑场面——这艘最初其实是设计为维修航母的,没想到等服役之日,要负责维修的对象全躺在冰冷的大洋海底了。
  坎宁安为什么宁可选择较小的独角兽号也不选择更大的邦克山号作为旗舰,显然是出于维护皇家海军那最后一丝尊严,这一点斯普鲁恩斯很理解他。
  比水兵更让他感觉绝望的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表现,别看美国海军吹嘘每年能培养数千名获得航母起降证书的飞行员,可他知道这里水分有多大。
  所谓起降证书,是指在训练航母黑貂号或狼瓘号上成功完成6次起降就可授予的资格证书,可问题是这两艘训练航母全是货轮改装的明轮,而且训练地点是在风平浪静的五大湖区。用他本人的话说:“见鬼,那地方一点儿风浪都没有,平得就像一块陆地似的。”当这些获得航母起降合格证书的菜鸟兴冲冲想到航母编队上占个飞行员位置时,悲剧就开始了。
  首先,没有老鸟带队和塔台不断呼叫,他们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训练这么做当然可以,实战时如果塔台持续呼叫,简直就是等于告诉敌机我在这里。
  其次,稍微有点风浪、甲板有所起伏时起降作业就犯怵,要么慌慌张张飞不起来掉到水里,要么风风火火冲下来撞到其他飞机。新手飞行员的事故故障率超过了11%——每9次起降飞行一定会出一次事故。
  说句良心话,斯普鲁恩斯也觉得F6F座舱位置太靠后,机头又过于粗大,不利于掌握降落技巧,可问题是这已是威力与操纵性结合得最好的战斗机了,要换了F4U,估计这批新手菜鸟飞一架摔一架。所以明明有威力更大的F4U可以选择,还是成不了舰载机。
  最后是无法保持稳定编队。在内部对抗训练中,战斗机飞行员们碰到截击目标对象总一窝蜂扑过去,往往只击落了寥寥数架就让大队敌机呼啸着扑到航母编队上空,每次都让斯普鲁恩斯气得七窍生烟,而攻击机飞行员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40-60架的密集攻击编队一旦持续飞行距离超过200公里,队形就散落得不成样子,只能一小撮一小撮投入战场,然后被模拟防空的飞机轻轻松松撕个粉碎。
  至于特技飞行,斯普鲁恩斯现在根本就不敢抱有期望。
  敌军舰队夜袭纽约这件事海军航空专家分析了无数次,几乎可以将当初实际场面全部模拟回放出来,但越是这样,结论就越是令人震惊:专家们认为袭击成功的因素在于远程无导航、夜间突袭、超低空飞行三者叠加。这里面无论哪项放在美国海军中都算是特技,可敌方却全部做到了。海军自己尝试过在白天进行超低空300公里突袭,结果第一批16架攻击机掉了12架,人虽然都没事,却把舰队上下吓得够呛,以至于金上将严令禁止这样的危险航空训练——斯普鲁恩斯猜想他签发这条命令时一定心如刀绞。
  相比之下,英国方面表现就好得多,他们保留了更多的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所以现在美国海军也学乖了,英国航母上不再配备美国飞行员,反要求美国航母上配个几个英国老飞行员为带队基层军官。
  不过美国的底蕴还是够深厚,本钱也够多,本着质量不行数量凑的原则,加大了后备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数量,寄希望于优胜劣汰让尖子自行涌现出来。斯普鲁恩斯就建议新飞行员先到护航航母上服役,表现优异之后进一步吸收进舰队航母,通过层层筛选从中选拔优秀苗子,这样一来舰队飞行员是有保证了,但护航航母上飞行员素质就要差一些,这次之所以德国舰队能轻轻松松摧毁一个船队,就在于护航航母上美军飞行员实力不济。
  为摸清德、日主力舰载机性能,美国绞尽脑汁、花大血本从苏联搜罗了3架He-218轰炸机(由东线战场上被击落的多架飞机拼凑而成,还附带一批零散配件),千方百计通过远东航线运回美国,并给这些陆基版的俯冲轰炸机安装上美国自己的降落设备。在陆地机场测试时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对其各项性能、缺点都进行了研究,所有人都承认这是架好飞机。
  美国人甚至忍不住动了设计一款使用液冷发动机俯冲轰炸机的脑筋,即便美国海军一直不喜欢液冷发动机飞机上舰,认为维护太麻烦,也不得不承认与He-218比较起来,SBD除了更坚固一些、航程稍远外其他指标全是渣。
  可刚刚有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表现优异的He-218在航母上起降完全是个灾难,结果直接令人抓狂,10多个优秀飞行员试飞过程中接二连三地在降落中摔了飞机,一次两次还有办法修复,后面摔得狠了就再也修复不了,只有一架成了光杆司令赶紧拉回去重新在陆地机场上测试研究。
  没人说德日飞行员可怜,必须驾驶这种“不成熟”的飞机作战,大家只觉得后怕——说明敌军飞行员的素质和水平远远超过自己。而且他们还知道德国方面是从空军直接抓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上舰充当舰载机飞行员的,是有装备基础的,美国海军现在就是想从陆军抓人,也抓不到任何可用的俯冲轰炸飞行员,最后只能悻悻然作罢。
第166章
夏日惊雷(4)
  唯一通报部队的结果是说He-218的缺点是火力较弱,建议从后半球持续跟进攻击,但这结论发到战斗机部队却被指挥官撕得粉碎,骂了一句:“白痴!”
  仔细想想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He-218火力固然不强,但速度奇快,很多时候F6F都跟不上对方,对头截击还能打上一阵,在后面追击只能吃灰,那里谈得上持续跟进攻击?
  这虽然无聊,但还不算离谱,最狗血的是有关对Bf-219的分析:去年7月美军在阿库坦岛上获得了一架完整的零式战斗机,航空专家如获至宝,紧急送回国研究,结论很让人欣慰:生存力孱弱、俯冲不行、右滚装有缺陷,然后信心十足地认为新推出的F6F和使用萨奇剪刀战术的F4F足以压倒。然后又在瓜岛战役中弄清了零战32型并不是新机型,只是零战的一种改型,因此对基于零战32型改进的Bf-219就没注意分析,也没向俄国人一并索要有关Bf-219的残骸——有关方面认为不能再让俄国人勒索一次。
  事实结果是航母舰载机交战中,那些F4F和F6F直接被教育了,所谓的缺点在Bf-219改进型上几乎都不存在,当被咬住的飞行员信心十足按上级传授的办法试图摆脱追杀时,没想到敌人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机动性予以了报复。这种震撼在使用萨奇剪刀战术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当美军飞行员好不容易憋出大招,想用萨奇剪刀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却被Bf-219直接以更快的速度小半径内切就破掉了,F4F们被打成一地鸡毛。
  最后得出结论,德国产零战和日本产零战是两回事,原来分析基本无效,得再花一次钱问俄国人要在东线战场上被击落的陆基版Bf-219。
  为在飞机性能上重新占据上风,海军部已紧急行动起来:
  一是命令格鲁曼公司加大力度:要求他们不但抓紧F6F的改进,同时又要研究更新、更好的一代。该公司立即将后代机型F8F的设计提上议事日程,根据作战经验和思路,F8F将与F6F沿用相同的发动机,但气动外形进行优化设计和轻量化改造,准备学习日、德思路,用轻型机体获得更优异的气动性能。
  二是要求开发SBD俯冲轰炸机的道格拉斯公司展开新飞机研究,准备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新一代俯冲轰炸机,发动机型号也随之确定——使用与陆军P-51战斗机一样的英国罗-罗公司灰背隼液冷发动机,除在速度、航程上提出比He-218更高的设计要求外,还着重强调新飞机必须有利于航母起降;
  三是联合陆军和英国方面,疯一样地投入流星式喷气飞机的研发,海军甚至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喷气式舰载战斗机和攻击机的招标要求。
  斯普鲁恩斯笑着对坎宁安说:“这样也好,说明敌人也对与我们交战心存顾虑,没了联合舰队帮忙,德国海军还不敢大模大样和我们交手,只敢偷偷摸摸来打商船。”
  坎宁安微微点头,他知道斯普鲁恩斯的用意:这不是轻敌或狂妄,这是在给司令塔里的参谋和其他军官打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连续失败再加上部队新兵暴增后,连带着这批军官也开始有些不自信起来。
  “长官,雷达显示有大群飞机从远处而来,数量将近200架,航向20度,高度很高,超过7000米……”机要参谋从雷达室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的心忍不住提了起来。
  斯普鲁恩斯先是一惊,随即眉头又舒缓开来,异常镇定地说:“二级战备,再起飞一批防空战斗机去看看,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我们跨越大西洋的战略运输编队。”
  过了几分钟,战斗机编队发来汇报:“警报解除,是从纽芬兰方向出发的高空轰炸机和运输机编队……”
  7分钟后,所有人都看到了极为壮观的一幕:200余架4发重型飞机从航母编队上空呼啸而过。
  坎宁安有些疑惑:“不是说暂停战略空袭了么?这批B-29去炸哪里?”
  “确实停止了,不过这不是战略空袭,这是战略运输。”斯普鲁恩斯苦笑起来。
  英加航线被封锁了半个多月,不列颠岛上叫苦连天,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因为停止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内心略感有些过意不去,便应丘吉尔的要求,派出由B-29轰炸机改造的临时运输机和C-54战略运输机通过空运给不列颠输送物资,航线从纽芬兰岛起飞到英国各机场,单程将近4000公里,平均每架飞机可搭载7吨左右的物资(B-29略少于7吨,C-54略多于7吨),满载着食品、药品、燃油等急需物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