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656

  在此情形下,无论情愿与否,他都只能硬着头皮同意这个调整意见。
  这对一直以来因联合舰队不受控制而耿耿于怀的军令部总长而言,真是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打的。一直在旁默不作声的古贺峰一看着他的脸从红到紫,再从紫到惨白,最后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只来得及说了一句:“我身体不太舒服,后面的事你们看着办吧……”就倒下了,随即被送往医院。
  等伏见宫七手八脚被人抬走后,石原莞尔慢悠悠地对山本五十六道:“你们这么对待他,丝毫不留情面,只怕将来他要报复呢。”
  山本叹了口气:“我是羡慕你们啊,他要是肯清闲一点,谁敢不卖他面子呢?坏就坏在什么都不懂偏偏还要乱插手……”
  石原刚要回答些什么,电话铃响了,接起来是参谋总长东久迩宫稔彦王的声音:“听说堀悌吉提了新策略,大本营讨论过了么?”
  “讨论过了,认为该想法比较可行,见效更快,目前围绕该策略在调整作战计划和兵力派遣,需要我们再和殿下进行详细汇报么?”
  “不用了,你们定了就行,我相信你们!”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要和海军沟通好!”
  跟在山本后面的井上成美也是一声叹息,表示对陆军的羡慕:东久迩宫稔彦王将参谋本部的日常工作一股脑儿地塞给石原,除重大场合出席一下外,其余时间基本看不到他人,最多偶尔来大本营转转。每当有人就重大问题问他意见时,他就说:“你们去问石原吧,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即便这样,也没人觉得他不懂军事,只认为他胸襟博大、知人善任、充分放权。而且这个皇族参谋总长有一点好,该为陆军争取利益时,那是上下奔走,使出浑身解数,不惜用天皇之叔的地位和资历来压服别人。很多人都在感叹,年轻时东久迩宫稔彦王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伏见宫博恭王是勤奋刻苦的好学分子。本以为担任参谋总长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会出洋相,没想到真打起仗来接连出丑的全是军令部总长,真让人大跌眼镜。
  “殿下已经同意,那就可以放手干了,这个……”石原莞尔指了指伏见宫博恭王刚才的位置,“不要紧吧,大敌当前,海军可不能自乱阵脚。”
  “他想搞掉我们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总想弄个大新闻,还是太天真。”山本五十六微笑道,“有我在,没这么容易让他得手,舰队上下也不是瞎子,再说还有德国人,没有堀悌吉顶在前面卖命,他们会这么大方?”
  “说句实话,这么调整还是略显仓促。”石原莞尔道,“德国飞机和重装备再好,也要时间适应啊……”
  “现成有德国部队不是?再说,海军航空兵也会出动,不会让你们孤军奋战。”山本五十六踌躇满志地说,“等拿下印度,战略局势和回旋余地就大大改观了。”
  “那就祝愿海军旗开得胜了!”
第151章
印度攻略(2)
  “长官,大本营回电了,同意我们的策略调整,要求我们迅速拿下锡兰岛并建立可靠前进基地。”草鹿任一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最怕大本营这里卡住,收到同意的回电非常高兴,同时又暗暗告诉自己,离长官的眼界和谋略实在太远,这参谋长当得不合格。
  其余将领同样大喜过望,唯有堀悌吉微微颌首,似乎一切都在掌握,只平静地问:“陆军派什么部队来?”
  “山下奉文大将以印度派遣军司令官身份来锡兰,第一批部队共7个陆军师团,包括4个普通步兵师团,1个战车师团,2个飞行师团;海军同意增援4个陆基航空队和3000人陆战队,从台南、印度支那方向抽调;运输陆军的舰队全部从菲律宾出发,军令部指令我们派得力舰队前去接应掩护;等陆军上岛后组成印度战役联合作战司令部,由陆海军和德方共同参与,暂由您全权负责,前线一切作战命令由该司令部决定,大本营不为遥制,等发动对印度本土的第二阶段战役时再调整指挥结构……咦……”草鹿任一说到最后有些奇怪,“海军方面签署命令的居然不是军令部总长,而是次长古贺峰一大将。”
  堀悌吉冷冷一笑:“山本大臣给我打了电报,伏见宫博恭王生病住院了,次长代为履行职务。”
  众人从他的表情中立即就明白:东京高层肯定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变故,既然大本营不说,他们乐得装糊涂,没人指手画脚最好。
  “奇怪,为什么陆军一下子能派出这么多师团?他们有这么多船?”草鹿龙之介问道。
  “用不了那么多船……陆军各师团除随身轻武器,其他重装备基本不带。”草鹿任一笑道,“陆军小算盘打得精,就用我们从德国带来的装备。”
  “回电大本营,如从菲律宾出发,建议由三川军一的第8舰队护送至安达曼群岛附近,随后本舰队负责接应。”堀悌吉看了看海图,“走印度支那、南海、新加坡一线,安全可以得到保证,重点是夜间反潜,要多加派护航航母。”
  “如果动用菲律宾陆军,那他们至少要15天才能抵达锡兰,我们作战时间还是足够的,诸位可以把进攻计划做得详细、具体一些,时间再定得宽裕一些。同时,这次是日德联合作战,配合上也许会有问题,诸位一定要把困难想多一点,不可轻敌。”堀悌吉叮嘱道,“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打马达加斯加岛非常轻松就认为进攻锡兰同样轻松。大英帝国经营印度多年,锡兰拥有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不是马达加斯加这种中途接手的法国殖民地可比的。”
  “现在发布作战命令:炮击舰队由近藤信竹中将指挥,于24日上午对科伦坡发起炮击,火力掩护德国陆军登陆,炮击时注意保护港口设施,我军后续登陆还要加以利用;冢原二四三中将指挥机动舰队负责居中掩护,24日拂晓时分首先攻击锡兰岛上的英国陆军机场,瘫痪敌军反击能力,兼顾对海防御;栗田健男中将指挥护航舰队保护不参与战事的运输舰队,继续停留马尔代夫……”草鹿任一宣读了作战指令。
  “哈依!”众将一起站立起来领命。
  “战役开始前,对周围海域做好侦查工作,防备敌舰队突然出现,无论哪个方向出现敌舰队,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堀悌吉再三叮嘱,“对科伦坡、亭可马里两处港口务必要严密侦查,如发现敌军军舰立即予以击沉,不得使其逃脱。”
  “谨遵长官指示。”
  堀悌吉对印度攻略有完全不一样的考虑,他不像军令部或陆军那样乐观,认为只要陆海军一出动,英国人就会雪崩。他认为印度攻略有三个重大问题,基于这些变数他才确定先取锡兰后攻印度的方略,并不惜以这种近乎“下克上”的行为强行推动:
  第一是英印军战斗力问题,从缅甸方向的作战可以看出,在一开始进攻仰光时,英国人战斗力很差,但越靠近印度,日本补给线拉得越长,作战就越吃力,如从缅甸方向贸然向阿萨姆邦进攻,海军根本使不上劲,只怕问题很多,所以他另辟蹊径,不从缅甸方向打,选择先打锡兰,从南往北推进,减轻整体压力;
  第二是美军舰队问题,太平洋舰队活动范围一直在澳新一线,如果他们在前线打得最激烈时突然来一下,哪怕不打主力会战,破坏、截断日本补给线就受不了,所以一定要先在锡兰囤积足够的军需物资,恰好舰队手里握着庞大的运输船队,如先回本土再打印度,美国舰队指不定就在哪个角落埋伏着;
  第三是中国军入印问题,陆军报告云南方向至少有30个中国师,在印度还有驻印军,虽然现在中日关系在缓和,但他不认为中国会完全坐视不管,先打北印度(加尔各答、吉大港方向)会引来多方夹击,先打南印度,事情相应就轻松多了。
  就在联合舰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美国西南太平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区在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会议由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主持,他虽然没参加前两天刚举行的参联会,但金上将将有关会议要点用电报发给了他,并让他立即部署后续作战事宜。
  在美国的军事体系划分中,远东主要划为四个战区:一是中国战区;二是中缅印战区(中国云南方向、缅甸、印度);三是太平洋战区,负责太平洋中北线;四是西南太平洋战区,负责太平洋中南线(包括澳新),两个太平洋战区作战存在重合范围、所能动用的陆海军力量其实都是一个体系,因此视为一个战区完全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因为陆海军谁都不想让对方将领担任总司令而自己屈居副职,故意划了两个战区,一个以尼米兹为首,一个以麦克阿瑟为首。
  该情况也存在中缅印战区中,该战区还下属东南亚战区,由蒙巴顿担任总司令,说是接受中缅印指导,其实自行一套,就连史迪威都对英国人深感头疼,更不要中国军了。
  “先生们,向你们通报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
  “先说好消息吧,鼓舞一下士气也好。”哈尔西先开了口。
  “好消息是,华盛顿决定给我们加派一艘独立级轻航母和几艘辅助军舰加强舰队实力,军舰预定3天后启程;坏消息是,日本舰队回远东了,华盛顿推断接下去我们会有大麻烦……”
  “这坏消息我们其实已知道了。”哈尔西叹了口气,“英国人通报:日本人占领了马尔代夫,为避免和他们迎头撞上,我让负责给印度方向运输飞机和其他物资的船队躲在锡兰岛的亭可马里港内,等这批蝗虫过境后我们再出来。”
  “他们会进攻澳大利亚么?”麦克阿瑟叼着烟斗问道,“如果那样,还得管华盛顿再要几个陆军师和一些陆航部队。”
  “陆军和陆航应该随后也会增援,但参联会判断是他们应该不会进攻澳新,他们可能会去进攻印度。”尼米茨顿了一顿,“也可能是反攻所罗门方向那几个岛屿,比如瓜岛、蒙达、布干维尔岛等。”
  “让他们来吧,我有信心守住他们。”麦克阿瑟信心很足。
  但西南太平洋战区参谋长理查德·萨瑟兰少将却听到了不一样的逻辑:“他们疯了吗?他们在中国战场深陷泥潭,还要抽调兵力去进攻印度,日本到底有多少兵力?”
  “您说对了。不过日本人没疯,他们在中国战场收缩了,根据观察到的情报,日本在中国至少退出了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腾出了10-15万军队。”尼米茨忧心忡忡地说,“这些部队很快就会成为进攻印度的急先锋。”
  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航空兵司令乔治·丘吉尔·肯尼少将恍然大悟地说道:“难怪前段时间阿诺德将军一个劲地让我们往驼峰航线补充飞机,甚至不惜停掉澳大利亚的需求,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们补了多少?”
  “34架C-47,16架用B-24改装的C-86,还有9架C-46,将博格号撑得满满当当,有些必须以散件形式存在。我们自己只拿到24架波音新出厂的B-29轰炸机,不过飞机很好,比B-17要好,第5航空队的小伙子们很喜欢。”
  “今后你们或许不必为B-29发愁,总统已确定让波音重点供应澳新战区。”尼米兹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很哀伤。
  “怎么了?听您的口气似乎不太高兴?而且,这不应该首先保证第8航空队的需要么?”
  “用不着了。”尼米茨摇着头,“上次我在华盛顿开会得知:德国人出动了喷气式战斗机,损失急剧升高,为报复纽约被袭击,第8航空队组织了针对柏林的千机大轰炸,损失率高达85%,总统被迫停止对德战略轰炸。”
  肯尼惊讶地说道:“85%?您是不是说反了,有15%的飞机没能返回?”
  “没说反。”尼米茨摇着头,“只返回了15%的飞机,很多还带着伤。”
  麦克阿瑟惊得烟斗都快掉下来,会场死一般地寂静……
第152章
印度攻略(3)
  “第8航空队损失惨重,李梅将军阵亡,幸存官兵已返回国内,主要指挥军官正接受调查,判断是否有错误指挥或情报泄露等问题……”尼米茨苦笑连连,“德国人把阵亡官兵名单一个个在电台里宣读,这两天又在宣读非洲战役阵亡名单,总数有数千之多,被俘人数更多,可能有3万余,这还不算英国人……国内气氛十分压抑,民众情绪低落。为战争失利的事,总统已连续接受两次国会质询,压力非常巨大。”
  众人连声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太平洋战区是目前表现最好的战区,不但从南太平洋海战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还收复不少失地,部队官兵自信心与战斗能力也显著增强,但看着一天天崩坏的整体局势,众人心急如焚。现在联合舰队大举返回,再加上其他战场的失败,更感觉沉甸甸的压力扑面而来。
  “华盛顿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太平洋方向?”
  尼米茨点点头:华盛顿虽然没明说,但金上将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所以就要求我们去协防印度?”麦克阿瑟眉头一扬,似乎有些不悦。
  “这倒没有,那是英国人自己的事,我们鞭长莫及。海军部希望我们能破坏日军的运输船队,如有可能,打一次小规模战役挫败一下敌人锐气。我的想法可能更积极一点,如果日军真大举进攻印度,是否利用这个时机去进攻其他岛屿或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用其他战场的行动牵制日军行动。”
  一听不用去印度和日本人打仗,麦克阿瑟的脸色顿时好看了很多,他问哈尔西:“舰队能去拦截敌人的运输船队么?”
  “这要看什么情况,如果是联合舰队主力护航,凭我们现在的实力比较困难,但如果只有一般军舰护航,我们出其不意打一下还是能收到效果的。”
  尼米茨对此表示赞同:“华盛顿也是这意思,希望我们既要给日本施加足够的压力,又不能轻易找日军大战,如果日军真去进攻印度,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可以等到敌人筋疲力尽时再出动。”
  “从印度洋回日本本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马六甲海峡,另一条是不经过。”哈尔西站起来在地图上比划道,“我认为日本肯定会选择走马六甲海峡,这样不但距离近,而且比较安全,其他道路都在我军威胁之下。过马六甲海峡出新加坡后就进入由马来亚、婆罗洲、菲律宾、印度支那合围的南中国海,然后走台湾海峡沿中国大陆海岸线北上能一直到日本——这一段路相对而言对日军比较有利,不仅能得到陆基飞机掩护,路程也不远。”
  “这段路上攻击存在较多困难,非要执行破交任务只有三个机会:一处在刚出马六甲海峡的爪哇海,一处是南中国海中段的苏禄海,还有就是南中国海出口,无论哪一处都不太好打。”哈尔西对此颇为挠头,“在敌人周遭环视之下,舰队很容易暴露。”
  尼米兹也有些皱眉,仔细看地图后说道:“确实,这等于是要深入敌人核心控制区,随便哪个环节暴露都会造成不良情况,或者我们派潜艇破交?”
  哈尔西摇摇头:“近段时间敌人提高了反潜意识与能力,潜艇作战效能一直不高,靠飞机在马六甲布雷也很不靠谱,几乎就没成功过……”
  “这么说就是没办法?”麦克阿瑟有点着急,“我可不想让日本鬼子从德国人那里乞讨来的坦克成为对付陆军小伙子的杀手。”
  “能不能埋伏在荷属东印度的亚齐附近,在敌军进入马六甲海峡前就打他们一次?”萨瑟兰少将提了一个建议。
  尼米茨眼前一亮:这倒是一个思路,那里海域宽广,一击得手之后马上就可溜走,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一个关键问题:“时间来得及么?日本舰队位置现在哪里?”
  “英方通报:19日左右出现在马尔代夫,后续没有消息……”
  “如果敌军舰队与运输船队一起走,速度每天不会少于200海里。”哈尔西摇着头,“如果他们现在回去,最多一周时间就可以转入马六甲海峡,我们的舰队以最高速度运动到那也要10天——极其容易错过,除非我们能判定敌人现在还在马尔代夫逗留,但这似乎不太可能。”
  “所以你的想法是?”
  “进攻其他方向,比如新不列颠岛。”哈尔西建议道,“目前新几内亚、布干维尔、蒙达等周边岛屿全部控制在我军手中,形成了对新不列颠岛的半弧形包围圈,残余日军全部龟缩在新不列颠岛上,如果我们能登陆成功,不但有可能歼灭这批日军,还有可能夺取该岛北部的拉包尔——那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海军基地。”
  “新不列颠岛和拉包尔是很有价值的目标,但……”麦克阿瑟的声音低沉了许多,“岛上日军数量有点多,可能有8-10万,我们投入进攻的兵力至少要5-6个师,这对后勤保障与火力支援的要求都很高,如果一下子打不下来变成胶着战,后续情况会非常麻烦——毕竟巴拿马运河中断后,我们的补给也遇到很多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