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56

  会场一下子寂静下来,有人在重复刚才的口号,有人却陷入沉默。
  “从法律的公正性而言,判断一个人是否叛国,要看其具体行动而非主观想法,以思想来惩处公民从本质上扩大了刑罚运用,所以美国没有思想犯,但是……”胡佛忽然来了一个转折,“从有的案例都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思想上叛国,行动上才会叛国,思想总是先于行动一步,在战争时期,我们不能承受叛国的任何后果,必须将任何威胁都扼杀在摇篮里,必须未雨绸缪。”
  然后胡佛举了第一代德裔移民敬礼的例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在某些合众国公民心目中,他们还有不一样的信念与追求,还有不一样的爱国认识,还有不能容于主流大众的意识——他们在外貌是彬彬有礼且守法的美国公民,在背地里是潜在的叛国者——当然,这个称呼有点重也有点武断,确切地说,是潜在的、危险的、极容易叛国之人。”
  “如果我们占据上风,他还是一个守法的美国公民;倘若我们处于下风,倘若敌人在美利坚国土上登陆,您是否认为,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更容易与敌人合作?”
  现场一片沉默。
  “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控,除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外,还应该有足够的探员来‘关注’这些可疑人群……当然,这个行动会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胡佛炯炯有神地看着众人,“美国目前缺乏这样一个有效的机构和足够的人手。”
  “也许有人会反对,如果说这是为了保证胜利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您是否可以接受?”
  现场议论纷纷。
  “第三个案例讲的是无意中的泄密或间谍行为,这种事每时每刻、每个场景都在发生,我们往往以新闻自由来允许甚至赞同这个行为,但我想说,这对我们极其有害。”
  “这是昨天出版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详尽地披露了纽约遇袭的情况,在我看来,这报道说得太详尽了,远远超过了必要程度,报道详实地说明了爆炸现场的威力,披露了主要建筑物的损毁情况,披露了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情况。”胡佛拿出一份报纸挥舞了一下,“这份新闻等于是全面评估了爆炸局面,他们办到了敌人想迫切了解而又无法了解到的空袭效果,充当了敌人的耳目。”
  “如果让我来写,报道应该这么说:敌机凌晨对纽约发动空袭,我方损失甚微,部分平民在空袭中伤亡,目前生活、生产秩序已恢复,我们强烈谴责敌人对平民和公共建筑的破坏活动,政府已提高最高防御等级并强化了防御体系……”
  现场交头接耳——这不是公然避重就轻、粉饰事实么?
  “我们写得越严重,敌人认为破坏性就越大,下次还会再来——您愿意看到更多炸弹从天而降还是愿意将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呢?”胡佛评论道,“记者不一定了解新闻、观察背后的军事意义,我们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把关,统一口径,不要让敌人查看到任何蛛丝马迹,更不能让这种新闻成为帮凶……”
  “除公开出版的刊物,信件、交流、谣传也会让敌人获得情报。”胡佛掏出一封信,“这是巴尔的摩海军造船厂某位工人写给妻子的信,上面描述了这样的事实:……最近我们接到了很多大家伙的订单,最大的几乎超过800英尺,我们忙得脚不着地,甚至必须通宵达旦地开工,上头让我们必须在16个月中干完一条,老天,以前这种家伙至少要干2年,质量还不能打折扣……这种家伙听说一个月要开工2条,我想他们一定是疯了!”
  “综上所述,为全面加强安全,我们需要一个机构加强监控、管理,对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行为进行预防……他们不是为干涉公民的自由权利而存在,恰恰相反,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卫自由世界。”胡佛诚恳地说道,“既然我们已采取了食物配给制度,已采取了灯火管制制度,已采取了关键物资对外出口审查制度这些以前不敢想象的制度,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为夺取最后胜利而将所有的篱笆都扎紧呢?”
  “我们付出的是暂时不便,收获的却是最终胜利!”
第095章
过关(3)
  “胡佛先生,您是否认为去年颁布并执行的《美国报刊战时行为准则》还远远不够?”
  胡佛沉吟一下:“我认为那是最基本的准则,现已不适应新形势与要求——不是该准则有问题,而是说其中漏洞较多,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有舆论认为不应该和德国人敌对,而更应集中力量去打击日本人。在正常思维和政治气氛中,这当然是可理解并讨论的,但现在我们的英国盟友高度敏感而紧张,如果在报端大张旗鼓地讨论该话题,如果您是英国议员,您怎么想?”
  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大不列颠不能把打赢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美利坚已为了他们卷入了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并源源不断提供支援。正如媒体指出的那样,我们只是盟军,不是大英帝国雇佣军。”
  “这么想没错,但对一个把海军主力舰交给我们并基本打光的盟友来说,哪怕我们稍微露出一点动摇的口风,他们就会放大十倍,并可能做出灾难性选择。”
  听到“基本打光”这几个词,所有人愕然抬头望着金上将。
  后者沉痛地点点头:“胡佛局长没有夸大,曾经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主力舰吨位只剩下15万吨,别说与我们相比,比意大利都大大不如,而他们在船台上躺着的主力舰没有一艘能在1944年前服役。在印度洋战役、北海战役、北大西洋战役和巴拿马战役中,英美海军损失主力舰吨位超过100万吨,人员伤亡超过50万。轴心三国海军力量不但在数量上压倒了我们,素质也强于我们。”
  “如果我们停止援英超过2个月,英国直接就会崩溃。”一直没说话的罗斯福补了一句,“这是个奄奄一息、处在弥留之际的病人,我们还能讲什么过于刺激的话么?”
  会场一片骚动,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对大量没有军事履历的议员来说,脑子里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那时候美国第一,英国第二,日本海军不到美国7成,意大利和德国海军加起来也只有美国一个零头,英美不出面去进攻别人都是对方赚到了,现在居然变成这样?
  “海军为什么隐瞒损失、夸大战果?”
  “是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胡佛没理睬这些问题,继续道:“站在我们的立场,似乎可以讨论欧洲第一还是太平洋第一,但各位知道英国媒体怎么评论么?”
  大部分人面面相觑:谁吃饱了撑着关注英国报纸怎么登?
  “《泰晤士报》前段时间刊发了一篇文章:……倘若不是因为美国人支持并一再鼓励我们和德国人斗争到底,联合王国其实早就可以和第三帝国和解,那时候我们还掌握着非洲和中东,无论南非还是印度的航线都畅通无阻,希特勒并没有吞并大不列颠的意图,甚至3年前还派遣副元首赫斯前来秘密谈判,美国人虚无缥缈的背书害苦了我们!将来一旦我们支撑不住,他们是不会将身家性命都押注在这里的,他们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可以依靠,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我们和欧洲大陆却只隔着浅浅的英吉利海峡……”
  胡佛面无表情地念完后来了一句:“这评论放在美国不符合新闻自由么?但就我所知,该记者和编辑已被停职反省,因为这篇报道被认为挑拨英美关系——英国人在这方面大大走在我们前列。”
  下面又是群情激动。
  “尊敬的各位议员,鉴于上述缘由,我诚恳请求对下列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
  第一,恢复《1917年反间谍法》、《1918年反煽动法》这两部法律实施并立即加以有效修订与强化;
  第二,全面加强《战时报刊行为准则》实施条例与适用范围;
  第三,制定《战时国家安全条例》,授权FBI对可疑、不忠的人群进行监控,但最终定罪和刑罚由各级司法机构执行;
  第四,扩大FBI编制并追加预算,1943年度大致需要增加8000个探员与9400万美元预算。”
  《1917年反间谍法》、《1918年反煽动法》是美国一战时紧急制定的法律,当初美国对大战毫无经验,认为会非常残酷和持久,因此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但特定战争时期通过的法律对自由权利限制较多,生性浪漫的美国人当然受不了,再加上美国人看来上次大战赢得很轻松,没费多少力气,没对国内造成多大困扰就轻轻松松赢了,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一种错觉:美国要想赢得战争很容易,不必要改变太多!
  于是两部法案1921年就废除了,后面再没执行过,哪怕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也没有重新启用的想法,胡佛现在又从故纸堆里捡了起来。
  胡佛的报告当然是和罗斯福事先沟通好的,作为成熟政治家,谁也不会将密室政治的话拿到公开场合去讲:那不是勇气,那是自杀!但胡佛想做的事情太大,不可能绕过公众和国会,需要适度包装和刺激,罗斯福之所以承诺保胡佛过关,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
  德裔、法裔、西班牙裔都是美国白人群体中比例甚高的团体,国会议员也很多出身上述族裔,再加上种族平等向来是华盛顿政治正确的一部分,所以胡佛用了一个巧妙的名词——可疑和不忠的人群。
  难道对可疑和不忠团体不能事先管理?这句话放到哪里都没法反对。
  至于胡佛设想中需要的15-20万雇员、20亿美元的预算当然不能一蹴而就——FBI现在总共只有1000人出头,不可能一下子就膨胀到10万规模,于是胡佛明智地选了一个小目标:8000人和9400万预算。国会即便肯通过也一定会讨价还价,他认为哪怕砍得只剩三分之一都可以接受——慢慢来嘛。
  国会通过条例和预算后,录用这些雇员的选择权就捏在胡佛手里,他想录用什么族裔就录用什么族裔,别人谁也挑不出刺来——就像美国录用政府工作人员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录用黑人,但黑人在华盛顿的政治版图实在可有可无——很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罗斯福一直关注着台下众人的反应,一般说来:老东部、新英格兰地带的议员反应很正常,这是显然的,他们大多数是盎格鲁-萨克逊后裔,谁也不会怀疑他们的忠诚度;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议员——大多数出身与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娜,是法兰西后裔,也比较平静,同样不认为自己会有问题——法国现在又不是大战交战国;爱尔兰裔、西班牙裔议员大多抱有和法兰西裔一样的看法;最坚定支持的是犹太裔,他们明白一旦第三帝国席卷全球,犹太人一定没有好日子过,所以支持程度最高,有些不爽、不便忍耐一下也过去了。
  明显持不同意见的可分为三类人:一类是德国裔、意大利裔的政治家,他们现在很愤慨,不但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还因为自己可能莫名其妙就被贴了“可疑、不忠”的标签,这让人分外不爽;另一类是与法案有关联的政治家,比如传媒业巨头,他们的利益受到了直接挑战,又比如独立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捍卫公民权利,自诩为自由卫士,从本质上反对一切戕害自由的法案——无论什么理由;最后一类是罗斯福在政治上的竞争者,他们不是不懂这些法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他们强烈反对任何可能加强罗斯福权威的东西。
  这个反应没有出乎罗斯福预料,他朝胡佛笑了笑,对他刚才成功激起讨论表示赞许,并用眼神告诉他,接下来看我的,我会给这些议员们一点猛料。
  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出现了,陆航总司令阿诺德颤抖着手,将一张电报递给罗斯福,后者匆匆忙忙扫了几眼,脸色大变。罗斯福是准备要给议员们弄点猛料,但没想到这个意外插曲的料却猛得超乎想象。
  “现在向大家传达刚刚收到的战报……”罗斯福语气很低沉,情绪十分悲伤,“我万分痛心地告诉大家:几小时前,第八航空队出动1417架飞机空袭柏林,为纽约空袭事件报仇……”
  台下先是一片欢呼,但等罗斯福将后半句念完,所有人全傻了。
  “机群在柏林上空遭遇精准伏击,碰上了800多架有备而来的战斗机,其中还包括300余架最新式、德国从未展现过的喷气战斗机,陆航损失惨重,最终安全归队的飞机不到300架,损失率超过80%,指挥官柯蒂斯·李梅准将失踪,可能已壮烈殉国。”罗斯福抬起头,“参联会认为有间谍窃取了作战情报,在查清真相前,我下令停止一切对德空袭。”
第096章
过关(4)
  这句话一说出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会场,立即天下大乱。对第八航空队的空袭行动外界虽然所知不多,但对打得很艰苦这件事大体还是知道的,但再艰苦也没料到会有80%的折损率。
  现场气氛一片迷茫,现在没人指责该谁负责了——该负责的指挥官自己都失踪了,再说,追责有用么?议员们又不是没进行过质询,撸掉斯普鲁恩斯换成弗莱彻带队,结果更糟,谁敢打包票换个人就一定好?
  纷纷扰扰之中,胡佛忽然拿到一张纸条,看后不敢怠慢,立即附在罗斯福耳边悄悄说了两句。后者的眉头起先皱得紧紧地,脸色非常难看,但片刻之后就指示:“接进来,让他们听……”
  很快,会场广播突然响了起来,所有议员都愕然:今天怎么回事,在秘密会议时期放广播?国会工作人员不想混了?但很快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尊敬的美国听众们,你们好……我是威廉,我是安娜,我们在欧洲为您进行广播,根据元首要求,为让美国人民知道战争真相和残酷,迫切了解战事,我们将用英语发布有关战争动态……为照顾您的作息时间,电台播音时间主要为华盛顿时间上午6点,下午6时和深夜12点,敬请收听!”
  自称是威廉的男声说道:“今天我们首先播出美国阵亡将士最新名单,人数较多,总共2400余人,是最近三天阵亡者统计,为照顾广大听众,我们将重复三天播送,三天后播出新名单,被俘人数目前尚在统计,届时会一并播报。”
  自称安娜的女声说道:“播音过程中,我们将秉承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报道,有关阵亡名单信息一律根据该官兵身份牌读取,如有错漏,也属无心之失,请您谅解。”
  “下面播送空袭柏林阵亡名单,总数964人,具体名单将按军衔排列。”
  “柯蒂斯·李梅,陆军准将,37岁,O型血,服役号:00776141……”
  “安德森·卡奈,陆军中校,39岁,AB型血,服役号:……”
  “约翰·克里斯托弗,陆军少校,34岁,A型血,服役号:……”
  ……
  听着一个又一个名字念出来,好多人勃然变色,这里面有少数名字他们是听到过的,甚至还是熟人,而对阿诺德来说,第一个晴天霹雳就是李梅阵亡了!
  “现在是华盛顿时间晚上9:30分,我们临时插播两则战争新闻。
  柏林消息:元首视察了柏林空袭现场,整体损失甚微,人民情绪安定,但柏林大教堂受破坏到较严重,元首在空袭现场发表指示,指出这次轰炸是国际犹太集团阴谋的一部分,无论美国人民还是德国人民都信仰基督,不会对柏林大教堂这座举世闻名的宗教建筑下手,唯独犹太教这批渎神者和异教徒却不然,历史上他们能出卖耶稣,现在又毫无廉耻精神……他希望美国人民能认清真相,不要上当受骗,同时指示海航指挥官里希特霍芬元帅尽快发动对华盛顿的报复性空袭,柏林决不可辱!
  马达加斯加消息:轴心联军攻略马达加斯加岛获得重大胜利!该岛英国守军指挥官特里少将目前已率部放下武器投降,投降官兵共计3000余人,尚有部分守军利用地势负隅顽抗,预计三日内可完全肃清残敌。此次作战是三国轴心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获得极大成功。作战期间涌现大量英雄人物,来自法国香槟地区的志愿兵让·巴斯德下士击毙2名英国军官并独自俘获一个步兵班,由联军总指挥、意大利海军总司令伊亚金索上将亲自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并合影留念……”
  “新闻播报完毕,下面播送非洲战役阵亡名单:总数1473人,具体名单如下……”
  陆航总司令阿诺德后背上全是冷汗:刚才他还犹豫要不要粉饰一下柏林空袭的损失情况,没想到罗斯福直接就捅了出去,他忍不住为总统捏了把汗——这种惨痛损失一定会遭到议员群体问责,但听了电台播音之后他却回神过来,幸亏总统当机立断马上公布,而且还把主要责任先推到间谍上,不然这帮子议员知道真相后一定会炸了的。
  说到间谍,他又疑神疑鬼起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柏林防空体系很严密他完全知情,在参联会汇报时就表示空袭损失可能会超过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分之一,但总统依然表示必须执行——这是政治任务!可80%的损失率却大大超过预计,800多架防空战斗机事先没有精心部署与统一协调,光整体投入战场就会出现混乱,哪怕雷达提前发现并预警也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充分布置,难道真如胡佛和总统推测的那样,有间谍走漏消息并让德国人做了精心准备?
  他仔细回想了做出报复决策后的全流程:除参联会高层,陆航司令部的机要参谋和电讯军官外,就只有第八航空队高层方面知晓行动计划,到底哪个环节可能存在问题呢?
  金上将沉默不语,外行人不知厉害,他可太清楚知道这两条新闻的威力:第一条中关于犹太阴谋集团什么的听听过就好了,这种论点只能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真正高层是不会当真的,这就是德国的宣传,但对方叫嚣轰炸华盛顿却让他担心不已。
  陆航必须投入重兵防御,但这未必保险,时间一长敌人不来肯定会有所松懈——因为不可能永远都将弦绷紧,东海岸面对的大西洋如此辽阔,根本就没法处处设防,谁知道敌军航母编队什么时候再溜达过来?华盛顿一旦被炸,陆航、海航脸都丢光了,今后还有什么面目再混下去?
  第二条是天大的麻烦,德军占领马达加斯加后,非洲战区完全陷入孤立无援,占据优势的敌军如在肯尼亚南部再次登陆并配合当面的古德里安发动钳形攻势,已退守内罗毕的艾森豪威尔只怕腹背受敌,从德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艾克那点部队估计一个月就要玩完,就算参联会判断正确又怎么样?本土根本没办法给非洲补充兵力和装备,部队现在也没办法撤退,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或死或降——没有海上支援和陆上通道,肯尼亚根本就是个死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