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656

  凯特尔心头一震:元首这是要对海军独立王国大开刀的迹象。
  果不其然,霍夫曼思考片刻后就形成了一揽子调整方案:今后他兼任海军总司令,由邓尼茨、里希特霍芬、马沙尔三人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副司令,然后再加威策尔(大将,负责军备)、施尼温德(上将,总参谋长)、克兰克(上将)和魏斯(上将,陆战队司令)组成海军常务会议。
  “今后海军日常工作由邓尼茨元帅主持。”霍夫曼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他大概很少有精力兼顾潜艇,晋升汉斯·乔治·冯·弗雷德伯格为中将,负责潜艇部队日常事务,反正他本来就是潜艇第二司令。”
  对这个结果凯特尔自然欣喜异常:调整后海军就不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了,而会纳入最高统帅部统一管理,那意味着国防军实现了大一统,他这个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再也不是摆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最高统帅部部比美国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制更能发挥集权优势,毕竟美国没有统辖三军的总参谋长,这体制甚至比一战时期鲁登道夫管理下的大总参谋部具有更高权威——那时候可不管海军。
  “现在你就是真正的、众参谋长之上的总参谋长了。”霍夫曼不放心的叮嘱道,“虽然我通过各种办法将各军种强行整合到一起,赋予你更高的权限,但也会对今后三军联合作战提出更高要求,最高统帅部的权威不能光靠权力,主要在能力和协调,要靠成绩说话,希望您能好好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今后可由最高统帅部举行参谋长常务会议来决定重大战役方针。”
  “是,元首!”凯特尔对此感激涕零,站得毕恭毕敬。
  “东线情况现在怎么样?”
  “情况一切顺利:高加索山脉方向,肃清全部敌军抵抗,累计消灭俄军10万余人;右翼格罗兹尼方向,我军包围了6个师又3个旅,大约4万余人,目前已基本肃清敌军抵抗,红军主力在向阿斯特拉罕一线撤退,整个南高加索平原落入我军之手,追击过程中累计消灭敌军20万余人;左翼顿河河曲方向,我们已将俄国人压过顿河河曲部,将战线恢复到去年9月份时的水平。唯一遗憾的是敌顿河方面军退得太快,中路集群消灭敌军不多,整体累计歼敌40余万,比战役设想少10多万,当然我们的损失也相应减少了。”
  霍夫曼满意地点点头:“这样也不错,基本达到了春醒战役第一阶段的设定目标,不要想一下子把敌人打死,那是不可能的,我有耐心和斯大林慢慢耗,前线现在停下来了么?”
  “停下来了,灌浆期已至,道路泥泞不堪,为保护宝贵的装甲部队,曼施坦因元帅五天前停止了追击,着手开始准备第二阶段战事,如果顺利,第二阶段战役将在2周后发起。”
  “很好,我对他有信心。”
第077章
打脸(3)
  凯特尔走后,霍夫曼请来施佩尔一同考虑对日补偿问题。
  “日本人拿到那么多优厚条件还不满足,还要补偿?”施佩尔一听就皱起眉头。
  “堀悌吉刚刚损失了2艘战列舰和1艘航母,都是主力舰,对联合舰队战斗力是有影响的,也会影响印度攻略,鉴于这次战果很不错,特别是击沉了5艘美国航母的战果已经被证实,我认为应该给日本人一点额外奖励。”霍夫曼沉吟道,“战列舰损失我们不管,他也没开口,他想要天鹰号航母,可这我不能答应。”
  巴拿马战役前双方条件已谈妥了条件,德国给了比较优厚的报酬:
  1、德国出动4个陆战旅配合日本展开印度攻略,联合舰队协助德国完成马达加斯加登陆战役;
  2、补偿大西洋、马达加斯加战役中联合舰队可能损失的飞机,额外给予500架舰载机,按Bf-219、He-218、Ju-98和Ar-372进行合理搭配,另给200架联合攻击机;
  3、协助日本培养舰载机飞行员,上限500人;
  4、协助联合舰队获取贝亚恩号。
  “飞机方面我决定多给300架,这次严重受损的陆战旅也进行替换,保证4个旅的数字不缩水,但航母实在变不出来。”
  施佩尔思考片刻后说道:“一定要航母也不是没办法,可以拿意大利人的船来顶。”
  霍夫曼摆摆手道:“这不行!先别说墨索里尼能不能答应,在我的计划里鹞鹰号是有大用的,未来一段时间海军就这几艘航母可用,少一艘都会让战斗力大打折扣。”
  “不是鹞鹰,鹞鹰号要6月初才能服役,等完成海试正式加入舰队至少要7月份,日本人等不到那时候,我说的是博尔扎诺号轻航母。”
  霍夫曼这才反应过来,几天前他刚刚下令启动“龙卷风”计划,准备去进攻马达加斯加,参加这次行动的除2艘日本轻型航母和武藏号战列舰外,意大利派出了海军主力,除3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外,最扎眼的就是博尔扎诺号轻型航母——尽管上面没有一个意大利飞行员。
  “墨索里尼能答应?”
  “白送当然不行,但进行利益或装备交换可行。”施佩尔分析道,“他马上就能得到鹞鹰号航母,然后本年度接下去又有其他2艘快速邮轮改建的综合航母服役,这艘半路出家、性能一般的博尔扎诺号轻型航母对他而言并未有重大作用。说实在话,意大利舰载机飞行员数量远远不够,3艘航母届时都不一定凑得起合格机组,更别说再加一艘了。”
  “怎么会?”霍夫曼奇怪地问道,“意大利海军不是也有海航么?建立航空兵队伍比我们还早。”
  施佩尔叹了口气:“是啊,就因为意大利海军现在有了独立航空兵,所以才凑不齐舰载机飞行员。”
  意大利空军说起来和德国空军一样都是党的基本盘,但问题是意大利海军和德国海军的地位却不一样:
  德国是传统大陆国家,第三帝国国防军军种排名是陆军第一、空军第二、海军第三,海军处于最弱势地位,因此陆军也好,空军也好,对将各自部队成建制转入海军都不担心,反而能因势利导介入海军事务。
  而意大利是传统海洋国家,军种排名是海军第一、空军第二、陆军只能排第三,在这种情况下,空军不会心甘情愿帮助本来就比自己强大的海军——飞行员转入海航岂不是连皮带肉都让海军吃了?况且意大利空军也不算很强大,在德国给予大量飞机和装备后,其一线作战飞机总数至今都没能超过2500架,再剔除其中部分老旧型号,新锐飞机很难超过2000。
  “那他们在索科特拉岛上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
  “这是意大利海军仅有的、能挑大梁的飞行员,我都不敢保证说下一批意大利海航飞行员还能不能有这种水平。如果说日本舰载机飞行员是美国同行一个零头的话,那意大利就只有日本的零头。”施佩尔笑道,“阿尔伯特(凯塞林)和我开过玩笑,他不觉得意大利人能拿得出足够的飞行员和地勤,所以当初墨索里尼才爽快地把天鹰号让给我们,当然海军也最希望看到这一点,到时候大不了派我们的飞行员上舰。”
  霍夫曼两手一摊,意大利自有国情如此,他也没辙。
  “我可以出面去谈交换。”施佩尔解释道,“墨索里尼一直希望得到虎式坦克,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和我打过几次电报索要,听说日本人、伊朗人得到之后更是迫切。”
  “不是我不肯给,给意大利人完全就是浪费。”霍夫曼叹了口气。
  “可墨索里尼自己不这么想,他还指望拿虎式去非洲大陆出风头呢,或者留在罗马充当仪仗兵也好。”
  “但愿不要给美国人给俘虏了去。”霍夫曼最后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他想要多少?”
  “不多不少2个营——至少要压倒伊朗人。”
  “2个营的话价格比博尔扎诺号还贵,不过我可以答应,不就两个重装甲营么,想开点就是半个月的产量,给他就是!墨索里尼也需要充门面的东西。”霍夫曼笑了起来,“这次联合舰队损失了一批军舰,估计又有人手可以腾出来驾驶运输船,多准备几艘船连物资一起给,额外再加5万吨特种钢,要让日本尝点甜头,这样下次还会积极前来。”
  “这事情墨索里尼和贝当可是最积极了。”
  “哈哈,他们能不积极么!”
  当初霍夫曼请联合舰队来“助拳”时答应交付日本100万吨船舶吨位,其实德国自己一战后商船队被协约国收缴(作为对彩虹行动中德国海军沉船的报复),国内本身没那么多商船吨位,就算有也突破不了北海上的英国封锁,因此竭力向地中海国家搜罗,主要目标就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四国,其中法国又是主力——一揽子协议中规定法国要向德国补偿交付50艘意志轮。
  但施佩尔显然等不及法国人造出意志轮了,就把这批期货按1:1.1的比例折现——凡法国交付1万吨合格商船(单艘载重2000吨以上,最大航速不低于12节,船龄不大于25年),就相应减少1.1万吨意志轮的赔偿要求,这对法国是大大有利的:
  一方面法国船舶拥有者交出去1万载重吨的商船就能换回1.1万吨意志轮,意志轮拥有1.4万吨载重量,相比几千吨的船舶在运输上成本更低,而且还趁势将旧船换成了新船;另一方面,这批新船的建设拉动了法国国内的生产与就业,对维护稳定大有裨益——闲着就会出事。
  对德国来说也是双赢——与其等待期货漫长的交付期,还不如直接一次性拿到足够用的旧船,等将来商船队全部采用统一货轮后,补给、维修就会十分方便,当然除了从法国无偿获取一批外,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都等德国造船工人利用意大利船厂造出意志轮再行替换,因此法、意、西三个地中海沿岸国趋之若鹜,就连葡萄牙也趋之若鹜——谁不想借这股东风把手中的旧船换成更多、更好的新船?
  “罗斯福前两天在电台里吹牛,今后我们每造一艘航母,他就造4艘、6艘甚至8艘来应对,对此你怎么看?”
  “美国人也就剩下吹牛的本事!”施佩尔对此不屑一顾,“美国造船能力强于我们毫无疑问,但非要说航母建造能力数倍于我们却不可能。不算鹞鹰,今年我们还有5-6艘正规航母可服役(伊势、日向、敦刻尔克、2艘意大利快速邮轮改建航母,让·巴尔工期排到1944年初),这些都是舰队航母级别,不说8倍、6倍,就是4倍,他能拿出24艘来?”
  “以外今年在本土还有易北河号、雅德河号两艘辅助航母可完工,意大利还有霞飞号辅助航母可在明年年初完工,这又是3艘。”
  易北河号是波茨坦号邮轮进行改装的航母,主要仿造千岁、千代田号成为水机母舰,雅德河号是利用格奈森瑙号邮轮改建的,该舰同级舰沙恩霍斯特号邮轮已在日本改建为神鹰号航母,德国拿到了全部改建图纸,节省了大量设计时间,准备将其改建为训练航母;霞飞号是从土伦拖回来的半成品,法国人造航母的本事比德国人还不靠谱——齐柏林号当初至少还有赤城为蓝本进行模仿借鉴,但霞飞号完全是胡乱摸索。
  这艘船要改建为正儿八经的航母需花费很大力气,日本设计师对此也挠头,但特斯特司令官号的使用却大大启发了众人,准备将其改建为补充航母——一艘航速高达33节、完全跟得上舰队行动的补充航母,而且容量还不小,机库可容纳48架飞机,甲板还可以额外系留16架,如果满载当飞机运输舰使用,整体可超过100架,必要时拉出去还能迷惑人。
第078章
打脸(4)
  “除本年度基本能完工的航母,我们还有2条云龙改、2条大凤改要开工建设。”施佩尔恶狠狠地说,“既然他这么喜欢吹牛,我干脆再加2条云龙改,看美国人怎么办。”
  霍夫曼知道军备部对今年开工第三、第四条云龙改一直存有疑问,认为会拖慢前面军舰的建设,但随着巴拿马战役的胜利结束,似乎施佩尔的情绪也随之激昂起来。
  “我没有头脑发热,真的……这两个月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施佩尔解释道,“英美轰炸大幅度减少了,甚至于接近没有,唯一经常还在挨炸的地方就是亚速尔,不过那个弹丸之地谈不上什么工业,国内工业产能保持得相当好。此外,随着西班牙、葡萄牙造船工人涌入,需要我们投放在意大利的工程师和船厂工人也相应减少,工人从军队回来的速度又超过了预计,这都有利于保障国内战舰建设,所以即便再开工2条云龙改也可以的,反正没有其他主力舰建造计划。”
  雷德尔在造舰计划上与元首存在分歧,老元帅希望能再开工一艘战列舰,或者1-2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用于补充战损,霍夫曼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坚持航母的绝对优先地位,顶多再加一些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
  “本土在1943年总共新开工6条航母,其中两条是威力比较大的大凤改(云龙改的1号舰、2号舰已动工,大凤改1号舰计划5月动工),至于1944年,随意大利船台和造船能力的逐步富裕,我认为在意大利和本土各自再开工4条云龙改同样可行,说不定还有机会再开工一条大凤改,那样一年就有9艘航母开工——不算日本,美国人难道能造36艘?当然,他们非要拿护航航母来凑数我无话可说。”
  霍夫曼被说服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那就这么办,今年6艘,明年争取再开工9艘。海军是未来重中之重,只要能打破英美海权封锁,哪怕美国人能动员2000万陆军,我们在欧洲也稳如磐石。”
  这当然不是霍夫曼吹牛,他进行过认真思考,也与约德尔等几个主要参谋将领进行过深入交流,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只要不让英美海军拿到绝对制海权,美国陆军规模再大也是摆设——美国与欧洲大陆并不接壤,要派遣陆军必须登陆作战,而登陆极限一次不会超过30万人。只要部分抵消英美的海军优势,这30万人对第三帝国来说毫无压力。而且英美在获取绝对制海权之前,是绝对不会冒险展开30万级登陆战役的。
  霍夫曼对此很有底气:历史上英美一直等到德国在东线大规模溃退并完全掌握大西洋海权的情况下,拖到1944年6月才敢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现在德国的战略处境比历史上强了不知道多少,英美可能的大规模登陆战役只怕遥遥无期。真要说登陆,恐怕现阶段重启“海狮计划”都比诺曼底登陆要来得靠谱。
  但有一点他们两人都没想到,虽然施佩尔做了最大胆的假设,也依然没料到美国决心一年内开工24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想法是真的,更没料到除每月开工2艘埃塞克斯级外,美国海军总委员会还额外安排了12条独立级(或柯里塔克级)航母的建设,这样一来不考虑护航航母的数字不多不少正好36艘!
  这数字超过了施佩尔的认知,超越了霍夫曼的历史经验,只取决于严重被改变的海军力量对比。实际上,在亚速尔、巴拿马两次重大战役后,世界海军总体格局已发生了剧烈变化,霍夫曼尚没有清楚而完整地意识到这一点,美国人却有切肤之痛:当前以吨位数来排名,美国依然第一,但日本已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往后是意大利(第四)、德国(第五)。
  虽然日本在中途岛丢掉了4艘航空母舰,然后在巴拿马又陆续丢了2艘战列舰,但英国到1943年4月却丢掉了全部航空母舰,战列舰也只剩下可怜巴巴的2艘乔治五世级与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有效吨位数急剧下降,现在连德国、意大利与英国的吨位差距都大大缩小了,美国虽然丢掉的主力舰比英国还多,但却用可怕的造舰实力弥补了这些损失,要不是英国用一票巡洋舰、辅助巡洋舰和驱逐舰支撑着场面,光论万吨级以上主力舰总吨位,在五国中几乎垫底!
  如果以主力舰战斗力排名,日本基本可以排第一,隐隐约约还压过美国一头。
  现在日本暂时拥有两大两小4艘航母(不考虑博尔扎诺),压倒了美国的两大航母(萨拉托加与埃塞克斯号);战列舰方面,日本尚拥有2艘大和级,1艘长门级和3艘金刚级的战列舰编队,美国拥有2艘衣阿华级(二号舰新泽西号刚刚服役,尚未完成海试),一艘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2艘南达科他级和1艘北卡罗来纳级,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级)、西弗吉尼亚号(科罗拉多级)尚在改造,将于6-7月份陆续完工,战列舰方面算是美国占优,但差距很小——比珍珠港战役后的差距都小;而在重巡洋舰领域,美国已没有一艘重巡洋舰,日本却依然保持了10艘以上规模,这就大大压倒了美国。
  不过日本的优势窗口期很微弱,等5月初埃塞克斯和独立级继续服役后,航母的吨位优势基本就没有了,如果考虑舰载机飞行员的素质,日本依然总体占优。
  而德国在主力舰对决中能压倒英国占据第三,从航母对比来说,德国现在拥有天鹰,英国只有独角兽号,前者战斗力略强于后者,但考虑德国还有齐柏林号在维修和一票改造航母,英国在建的2艘怨仇级要到1944年才能服役,实力已稳稳压倒英国;从战列舰对比来说,德国现在有提尔匹茨、黎塞留两艘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和2艘沙恩霍斯特级三条战巡,英国为两艘乔治五世级和两艘伊丽莎白级战列舰,无论数量还是战斗力,都不如德国,即便考虑船台上的未成舰,帝国号几个月之后就可以服役,而狮级同样要等到1944年;重巡洋舰方面英国也略逊于德国,唯独轻巡洋舰、辅助巡洋舰和驱逐舰领域,英国尚有巨大积累。
  综合这些因素,即便不考虑指挥能力、官兵素质的海军战力排名,短期(3-6个月)应该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中期(6-12个月)则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轴心居然拥有部分海军优势。只是英美海军积威许久,这一点包括轴心在内的各国还未认识到罢了。
  “我尽快去准备物资和船舶。”施佩尔问道,“他们何时回意大利,我需要15-20天的时间。”
  “刚才凯特尔没说这事,堀悌吉当初说4月15日要返回国内,现在早就过了时间。”霍夫曼立即打电话给达尔格斯,“问问凯特尔元帅,舰队现在什么地方,大概什么时候回意大利,后续安排如何?”
  半小时后达尔格斯走了进来,附在元首耳边悄悄嘀咕几句,几句话下来就让霍夫曼脸色变得很奇怪也很精彩。
  “怎么回事?”施佩尔敏锐地抓住这不同寻常的情绪变化。
  “堀悌吉的主力舰队月底回亚速尔,然后争取5月15日前后从意大利出发东行。”
  “那时间上来得及,马达加斯加战役也该落幕,正好一起回日本。”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冢原率领的航母编队并未和他们在一起,现在谁也联系不上机动舰队,看样子实施了无线电静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