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656

  “出于生产性考虑,新飞机包括起落架、电台等在内的多数配件能和现有主流战斗机通用,零件总数预计不超过45000个,可生产性极好,成本大约只比Bf-109上升15-20%。”道尼尔先生对生产性尤其看中,生产越简单,成本越低也就越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
  施佩尔点点头表示认可,这样量产后基本不会超过Bf-219的价格水平。
  “我们对照的目标是目前较为成功的Bf-219,根据设计思路,虽然新飞机翼载荷会比Bf-219大,但因采用更强劲的动力与自动襟翼设计,其空战格斗性能会远远超过Bf-219。”
  虽然梅塞施密特公司也在进一步给Bf-219挖潜,但机体大小、发动机直径毕竟摆在那里,挖潜余地已不大,现在只能考虑加装MW-50系统,利用紧急功率提升作战应变能力,预计这样改造后速度还能再提升20-25公里/小时,各公司都看到了这款飞机的广阔市场,之所以争夺烈风项目,无非是他们觉得烈风更出色、更容易成功罢了。
  DFK设计局最终申报的新型号定为Do-412,三方联合研究后确定了很高的技术指标:空机设计重量3000公斤(舰载机再加100多公斤),最大陆地速度697公里/小时,舰载机684公里/小时(配2300匹马力发动机计算),最大航程1700公里,搭载4门MG213航炮(备弹240发),最快爬升速度1800米/分,加挂副油箱后的航程大致能超过2500公里。
  道尼尔先生发了狠,他定下的目标是在6000米以下空域内,Do-412的缠斗能力、机动性必须最好,航程、火力与装甲等综合性能最强,能与Ta-152或者Me-262高低搭配使用,要压过烈风或别的类似项目,完美取代目前的Bf-219。
  对防护性能,Do-412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内部油箱实现全套防弹处理外加自动灭火装置,除在驾驶员前方配置防弹玻璃外,在背后安装了13mm厚的防弹钢板。由于这个厚度已超越了德国飞机常规防弹钢板厚度,于是道尼尔先生很有意思地让手下去生产虎式坦克装甲钢的制造商买一块来,结果手下回来一摊手,说虎式装甲钢最薄的也有25mm,不符合要求,但在维修厂碰到一批谢尔曼坦克在改装为工程坦克,拆下来的顶部装甲正好是13mm,于是高高兴兴地割了一块回来,连半马克都没付。测试结果表明,基本可防御300米外美国12.7mm航空机枪子弹。然后根据技术统计数据,DFK设计局在尾翼上也进行了防弹钢板加强。
  霍夫曼心里盘算了一下,紫电改性能在历史上已比较突出,现在Do-412的指标更具优势,如真能弄出来,对上F6F当然是碾压,对上F8F也更胜一筹,盟军1945年之前几乎拿不出与之相提并论的飞机,至于等到比F8F更强的舰载机出来,估计早已完全换成喷气式飞机作战了。唯一的顾虑是Do-412能否顺利上舰,如能上舰确实会比烈风更优越——体积、重量都略小于烈风,有利于增加搭载数量。
  但这些顾虑他现在是不会说出来的,他不能预测Do-412是否能完美上舰,至少美国安装R-2800发动机的F6F\F8F都是十分成功的舰载机,理论上说Do-412应该也可以。舰载机是十分紧迫的机型,历史上F6F直到9月份才上阵,现在迫于形势逼人,他预计6月份以后美国人就会大批量采用F6F,而F8F估计会在1944年秋大规模使用。加装MW-50系统后的Bf-219性能虽然大幅度强于F4F,但与F6F相比可能还稍逊一筹,只能通过飞行员的技术加以弥补,为保持优势,新一代舰载机必须尽快上马。
  “道尼尔先生,你们率先设立联合设计局的行动为轴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我能有机会在新飞机试飞时到场观摩。”
  “这是我们的荣幸,估计最迟不晚于4月15日……”
  “那就太棒了,有什么困难请与施佩尔沟通,他解决不了的,可直接来找我。”霍夫曼一边与几个设计师握手,一边交代道。
  “非常感谢,能与您合个影么。”
  “当然。”日方首席设计师菊原静男也在合影行列之中,霍夫曼很快就认了出来,一边和他热烈握手,一边特意关心地问道:“您在德国过得惯么?”
  “这是我第一次到德国来,我感觉……”菊原静男很紧张,在日本别说首相,就是航空本部的长官对他们也是喝来喝去的,哪有现在这种待遇?他受宠若惊地回答道:“非常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就像来到了天堂一般。”
  “那就好,希望三国合作能结出硕果来,前面几款飞机已证明了合作的巨大潜力。”
  “尊敬的元首,我们会竭尽全力,保证不让您失望。”
  紫电项目结束后,霍夫曼意犹未尽地问施佩尔:“还有么?”
  “还有一个……是您亲自设计的项目。”
  “我设计的?”霍夫曼一愣,他实在记不起来自己还设计过飞机,“别开玩笑了!”
  “真的!”施佩尔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您还记得第一次航空军备重整案时您画的那张图么?谭克博士手下的设计师已将原型机生产了出来,不过还不能飞,只能让您看看模型。”
  向众人汇报的是汉斯·穆尔特霍夫,虽然谭克挂了总设计师头衔,但具体工作都是穆尔特霍夫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谭克扮演了更多的技术顾问角色,他不愿意贪墨手下的功劳,决定让穆尔特霍夫直接汇报。后者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开始说话很拘束,但说到飞机设计思路与具体性能后,紧张的情绪终于完全放松下来。
  “根据元首的图纸和我们的最初设计,这种新飞机确定为单发喷气发动机战斗机,我们给他取的绰号叫‘乌鸦’。”
  用传统眼光看来,乌鸦外形确实不太好看,低矮短小的机身,位于座舱下方的进气口延伸到后部与发动机连接,看上去像一个粗短的箭头,驾驶舱等于整个骑在发动机头上。霍夫曼知道内情:早期喷气式发动机进气道太长会引发大量功率损失,所以必须是这个造型。乌鸦采用的机翼非常薄,呈40度后掠角,中单翼配置,由于德国现在不缺金属,因此均用铝合金制成——历史上Ta-183的机翼翼肋由多层胶合的木板做成,蒙皮用的也是层压木板,对性能均有影响。
  霍夫曼马上找到了问题:“刚才道尼尔先生和我说中单翼配置不但不利于生产,而且降落对飞行员向下视野也有很大损害,因此他在Do-412项目中改成了下单翼。”
  穆尔特霍夫小心翼翼地回答:“尊敬的元首,这说法很有道理,但下单翼比中单翼布局机动性要差,他的新机型有自动襟翼,乌鸦不装自动襟翼,综合权衡后……”
  “机动性会影响到什么程度?”
  “近身格斗的能力会比较差。”
  霍夫曼大笑起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很快,连瞄准射击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近身格斗,所以我认为您的顾虑可能不严重,当然,这只是外行建议,您可以再考虑考虑。”
  穆尔特霍夫脸色有点发窘,但还是继续介绍了下去:乌鸦的火力装备与Me-262几乎一样,同样是4门20mmMG213机炮,但由于体积较小的缘故,R4M火箭弹只能携带24枚,采用单发动机的乌鸦重量比Me-262要轻,空重约2600公斤,全重也不过4000公斤,预计最大速度可达9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约1000公里,最大升限1.4万米。
  乌鸦的指标目前还停留在图纸上,因为拟准备采用的HeS-011发动机尚未研制成功,亨克尔公司推出的这款发动机预计推力12.5千牛,暂时只能用10千牛推力的Jumo-004C发动机验证,然后设计师们又讲述了两款发动机的重点区别与性能特点,认为等待是完全值得的。
  与Me-262相比,乌鸦有很多优点,包括体积小、重量轻——这两者就使其价格比Me-262便宜许多,而且速度和升限更佳,堪称是第二代喷气式飞机的优秀代表,军备部已将Ta-183的代号赋予了他们,只是定型时间估计至少还要一年。霍夫曼微笑着表示认可,他知道Ta-183项目推进不可能操之过急。
  在项目介绍的最后,随着各种各样的数据介绍越来越进入专业领域,众人都开始茫然起来,眼看霍夫曼已进入了心不在焉的状态,凯特尔以元首还有其他工作安排为由叫停了报告会,希望穆尔特霍夫能在试飞时邀请元首过来观看,后者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在回去的路上,施佩尔补充介绍道:“刚才谭克博士受到了DFK联合设计局的触动,考虑到堀越二郎先生要4月份以后才能到德国,再加上日本川崎公司前期与他们的接触,考虑到沃尔夫公司从没涉及过舰载机领域,他代表公司正式向军备部提出申请,愿意放弃舰载战斗机项目的申请,转而开发新项目。”
  “有什么新项目?”
  “川崎公司为日本陆军设计了一款战斗机,代号5式战斗机(Ki-100),定位也是液冷发动机并承担高空拦截任务,进度比我们慢得多,谭克博士希望能加强力量投入Ta-152技术研发,川崎公司已答应下月上旬派遣技术团队来德国。”
  “这对我们有促进作用么?”霍夫曼疑惑地问道,他不觉得5式战有什么特别强的地方,如果非要与日本陆军合作开发飞机,还不如研究4式战(疾风)。
  “他没有明说,总之是点头认可了,日本方面求之不得。不过,他提出的条件是把意大利马基公司的设计团队一起划拨给他。”
  说到这里,霍夫曼终于恍然大悟:马基公司技术团队由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马里奥·卡斯托蒂挂帅(设计了MC-200\MC-202\MC-205),设计力量很强,谭克博士的用意恐怕不在5式战,而在吸收两个技术团队加入进来加快Ta-152的设计过程,对人才的需求压倒了对项目的需求。
  他笑着点头:“完全同意。”
  于是WAK联合设计局紧接着成立——取沃尔夫、马基、川崎三个公司的首字母,然后剩下的包括梅塞施密特,意大利雷贾尼(设计了Re-2001\Re-2005)和日本三菱公司在内后来组成了MRM联合设计局,但他们直到4月份才启动。
  同时堀越也兼职改进96舰战的种种缺陷诸如容易折断的起落架等。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3人小组:总体设计堀越、构造计算专家曾根和武器仪表专家昌中。之后起落架专家加藤定彦也加入小组。堀越在以前的设计中形成了集体工作的习惯,按他话说就是“人事发挥能力,告别零敲碎打主义”。小组中的3名助手中,曾根负责为减轻重量进行周密计算、昌中负责解决机炮和机身的协调、而加藤则是堀越以“收放起落架对空战性能有好处,给我一个老手”这一句话从服部那里挖来的,可见堀越构建这个小组并非无准备而来。
第016章
爱娃(上)
  霍夫曼在最后时段的心不在焉很多人都看到了,普通随员认为是专家们讲得太枯燥了,不光是元首,连他们也听得哈欠连天,而凯特尔和施佩尔认为他是过于疲劳了,元首以前对技术问题是很关注的,有自己的主见也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很少被专家们带到沟里去,今天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不过考虑到他已连续高强度地工作了几个月,内要处置叛国集团,外要与盟军斗智斗勇,还要与盟友勾心斗角,最远甚至还到了埃及,这份辛劳他们都表示理解——换一般人早就崩溃了。
  再说元首几天前就宣布要回贝格霍夫去度几天假放松一下,凯特尔和施佩尔都体会过临近放假时内心的渴望与焦躁,所以并没有多想什么,一个劲地劝元首好好休息放松——现在战争形势很好,别说凯特尔与施佩尔这等铁杆心腹,连容克集团中向来对元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异议分子也不得不承认元首干得不错。
  不过霍夫曼没这么想,截击JW-51船队的事还牵动着他的心,他反复对凯特尔交代:“您要记得,一旦北极战事打响,要第一时间通知我,然后告诉海军司令部,不要胡乱给前线下指令,任何命令必须通过最高统帅部认可后才能下达——否则我回来撤了雷德尔的职!”
  凯特尔眨着眼睛,不明白元首为什么忽然对海军元帅的火气这么大,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答应了下来,然后目送着元首在警卫旗队护卫下登上了南下专列。
  霍夫曼今天流露出来的心不在焉并非人们猜测得那样是疲倦或者感觉枯燥,而是他心头压着更大的石头——他要返回贝格霍夫别墅去见爱娃·布劳恩,这是他最近一段时间反复考虑、综合权衡之后的结果。
  爱娃几乎不到柏林来,也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是特别核心的高层根本不知道有这号人存在,但霍夫曼不可能真的对她不闻不问。事实上从8月末穿越算起来,除偶尔打打电话——元首通常在上午8点到10点间给爱娃打电话,告诉她自己一切平安。如果电话打晚了,爱娃会非常担心。对她来说,元首每隔几天给她打一次电话,那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她除了想“电话什么时候会响?”之外,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1940年代的长途电话效果可不怎么好,还有接线员在旁听,所以两人通常也说不了几分钟就匆匆结束了。
  元首已5个月没见爱娃了——这创造了一个记录!各项工作紧张是霍夫曼不去与爱娃会面的理由,但更关键是他没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他接受了元首的地位、权势和政治,接收了元首的牧羊犬,但一直没想好该怎么面对元首的女人,以至于圣诞节、新年这些重要的日子他都奔波在外,躲在克里特岛指挥也好,在埃及访问也好,首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国家大事,但未尝没有躲避爱娃的意图在里面。
  但现在无论如何躲不过去了,如果再不去见爱娃,他不知道爱娃会做出什么举动来——爱娃曾因希特勒的冷落而两次自杀,他可不想听到第三次自杀的消息。虽然在理智上他认为接受爱娃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感情毕竟是一道难过的坎,身体是元首,灵魂却是霍夫曼,他不能无动于衷地顺其自然,他必须好好思考妥善办法——这一思考就用了5个多月。
  他在反复考虑,爱娃毕竟很熟悉元首的人,而且还熟悉元首的一些私密,他不能露出丝毫破绽以免带来麻烦,同时现在他已有了改变,比如他开始尝试牛排与其他食物,他的副官和心腹手下已接受了这些改变,他必须要让爱娃接受这一点同时还不能起疑心——爱娃对元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5个月前,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最后一点后顾之忧才能解脱。至于德国战败与纽伦堡审判什么的,他现在已无所谓了。
  在反复考虑的过程中,他的脑海里又情不自禁浮现起爱娃的点点滴滴来,这个为元首三度自杀(最后一次终于成了)的女人,他究竟该如何面对?
  火车开得很快,还没等他完全梳理清楚就已抵达了目的地,出于安全起见,负责安全的警卫旗队只告诉别墅方面这两天元首会回来,并没有明确通知时间,霍夫曼特意交代不要安排爱娃来迎接。
  进门之后,被惊动的爱娃下了楼,看到霍夫曼突如其来地站在面前,她怔住了,然后不顾一切地飞扑过来,首席副官达尔格斯立即屏退了所有人。
  “阿道夫,我以为你不要我了……”爱娃的言语中有激动、兴奋还有隐约的哀伤。
  “这个……怎么会?”霍夫曼尴尬不已地笑笑,一边抱着爱娃,一边宽慰她道,“我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你看,内部有人反对我,要暗杀我,外面有敌人虎视眈眈,我去了北非,去了埃及,还指挥部队……现在……”
  他本以为爱娃会有抱怨,没想到她一句话也没说,只说:“我知道,我知道……报纸我都看到了,当听到戈林是叛国集团的头头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很多年前就知道他有野心……”
  “这个……”霍夫曼宽慰他,“没事,这些都过去了,戈林也没你说的这么坏,他不过是被人利用了,但是……”
  “政治就是这样。”爱娃的语气开始平静下来,下意识地接了一句。
  这句话霍夫曼想了好久,他不知道该怎么接茬——他在猜想这或许是希特勒当初清除罗姆与冲锋队时对爱娃说过类似的话。
  “不过,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你太伟大了,那些关于你在埃及的报道和照片我看了很久,连标题都还记得。”
  “报纸怎么说的?”
  “不知道是哪个记者写的,写得很有趣,完全和别的报纸不一样——《特大喜讯:德意志人民又添旅游好去处》,然后是一张你和意大利领袖两人在金字塔下的合影……”
  “哈哈哈。”连霍夫曼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有点意思。”
  “非常抱歉这么久都没来看你,作为补偿,我……”霍夫曼还没往下说,他的嘴已被爱娃封住了,然后是一顿热吻。
  缠绵好半天之后两人才分开。
  “我不要什么补偿,我只想要你陪我……也不用很久,只要几天就可以了——我知道你的工作很忙。”
  面对这个通情达理的女子,霍夫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深深为自己对她的冷落而感到内疚。
  “你看,我这不是回来陪你了么,或许我应该放松一下,作为补偿,我打算明天陪你去滑雪……”
  “真的?”爱娃惊讶得合不拢嘴,“你说要陪我去滑雪。”
  霍夫曼知道元首不太热爱体育运动,爱娃却十分热爱,尤其是滑雪和跳舞,他当然要投其所好。就摆弄政治来说,十个霍夫曼或许都不是希特勒的对手,如果不是在1942年而是在1932年穿越的话,就凭霍夫曼那点政治手腕,他觉得别说摆平戈林与罗姆,能不能当上总理都是大问题,但在对付女人方面,他却有充分的经验,至少他谈过几次恋爱,和自己的太太相处得很快乐,也知道该怎么哄女人开心。更重要的是,爱娃在嘴角之间与自己的太太居然有几分想象,这让他的抵触情绪少了很多。
  “真的,现在这天气正是滑雪的好时候,你不是一直渴望去滑雪么,我们明天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这能让我放开工作彻底放松一下。”
  深夜时分,激情过后,爱娃趴在霍夫曼的胸口,说道:“阿道夫,你比以前厉害好多……”
  “是么?”霍夫曼尴尬地笑笑,“最近我的身体确实有点进步。一方面是埃尔温给我的建议,他说要多锻炼身体——他的体格也不是很强壮,但身体很不错,就是一直锻炼的缘故,另一个原因是我上次受伤以后……”
  “你受伤了……”爱娃惊讶地掩嘴道,“我从来都不知道,厉害么?”
  “8月下旬时,我在东线摔了一交,没有伤口,只是昏迷了两天——我没让他们告诉你,免得你担心。”
  “我记起来了,我记得你有半个多月没给我打电话,后来给我打电话时也心不在焉、语无伦次,我很担心你,很想问问原因——直到发生叛国集团的事……”霍夫曼一句话也没多说,爱娃已自动把这些事情全给补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