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656

  “什么?要抽走4艘军舰?那陆军谁来掩护?”哈尔西还没说话,麦克阿瑟第一个先跳了起来。
  “埃塞克斯号航母已服役,预定2月15日从珍珠港开出加入太平洋舰队,然后衣阿华号战列舰大概同时也可入役。”哈尔西无奈地说,“其实用不着2月15日这个期限了,1月底我的舰队就要回澳大利亚休整和补给——这么多天连续高强度作战,舰队也撑不住了。”
  “印度洋的日本舰队是怎么撑下去的?他们还得回来呢。”
  “他们要撑下去干嘛?”哈尔西用讽刺的语调说道,“德国人拿下了埃及,打通了航路,日本鬼子只要往亚历山大港一靠就有物资,英国佬留下的东西可不少,还他妈尽是美国货。”
  “那都是美国纳税人出的钱!”麦克阿瑟无奈叹息,“英国人越来越有希望变成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了,甚至比意大利还无耻——人家至少还拿出海军供德国人去打埃及和中东,至少还成功地把人和物资都送上了岸,英国人拿了我们的东西,截留了援俄物资,到头来全便宜了德国佬和日本鬼子。”
  “往后的情形只会越来越糟糕,轴心国截断了印度洋航路,英国佬吃的、用的、穿的全要从殖民地送去,航路不通就意味着只能向我们伸手——他们会变成合众国躯体上最大的吸血虫。”哈尔西性格很直,他抱怨道,“为搭救他们不知道我们还要付出多少,100亿?200亿?都说华尔街的巨头们控制着政府,可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账他们就不会算?”
  “有这价码都可以把中国全面武装起来了。”
  “你疯了。”哈尔西难以置信地看着麦克阿瑟,“国内那帮蠢猪会让我们去中国沿海登陆的。”
  “有什么不好,至少会给我们援军。”麦克阿瑟拨弄着手里的烟斗,“先把援军搞过来……至于在哪里登陆,何时登陆……嗯……这是个大问题,要好好讨论研究。”
  “哈……”哈尔西瞬间就明白了麦克阿瑟“先要援军”的想法,立即竖起了大拇指,“高明!”
  “不过,这建议不能我们提,得另外找个人。”麦克阿瑟眼珠子一转,瞬间就想好了人选,“我得给史迪威打电报,让他给国内施加压力。”
  就在麦克阿瑟和哈尔西抱怨英国人变成运输大队长的时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堀悌吉正在一大批高级军官陪同下查看清点索科特拉岛上的缴获物资。现在索科特拉岛已成为联合舰队在印度洋的临时基地,不但扼守航路要冲而且还十分安全——周围能威胁到这里的机场全被德军控制着,至于敢出海和联合舰队较量的军舰都已变成了海底的一堆废铁。
  同期一起抵达的大部分德意海军军官对缴获物资没什么兴趣——他们在亚历山大港见得多了,他们的目光全盯上了武藏号,只有德国海航司令官里希特霍芬带着几个军官兴冲冲地去考察日本航母和飞机。
  快速纵队在非洲之角抢滩搁浅的运输舰已让栗田健男拖带得差不多了,剩下近20条船实在解救不出来,又没法搬运船舱里的物资,日本人只能恋恋不舍地移交给德国人——让他们派工兵搭建人工码头准备慢慢施救,再救不了就只能将船只大卸八块后强行拆迁了。本来精明到极点的草鹿任一参谋长还希望获得施救后物资的一半,堀悌吉制止了这种做法,只把顺水人情甩给了德国人。
  参加完蒙哥马利葬礼便回国的霍夫曼接到了这个消息,一面指示军备部抽调人员去干这事,另一方面考虑到日本近一个月来“打工”异常卖力,成绩也不小,便指示国内加送140架飞机,连同第一批先交付的60架飞机一起凑足200架交付联合舰队,名义是赠送,不在约定支援清单上。喜得联合舰队一票没见过世面的参谋乐不可支,连连表示还是长官的生意经厉害。
  前面几十艘运输舰上的物资都看完了,卡车、坦克、火炮、大量的军需物资看得这批军官从最开始目瞪口呆、眼光发直到后来走马观花、不以为然了。
  最后一个封闭得严严实实的货柜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大家都在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打开一看后全愣住了,然后一起捧腹大笑起来……
第023章
物资(上)
  原来货柜里根本不是什么军需,全是女士尼龙袜和亚麻睡衣,数量足有6吨之多,问了被俘的美国军需官才知这是美国方面准备和当地居民交换的物资,全是从东部沿海各生产商和大商场中采购而来的,目的在于拉拢阿拉伯土著。
  近藤信竹立即用讽刺的口气说道:“哎呦,美国人想得真周到啊……心思都用在这上面了,仗还能打好么?”
  “不是有情报说美国大兵在不列颠岛上用一双袜子就可以和英国女人过一夜?英国人居然沦落至斯……”听清水光美中将这么说,一群人全笑了起来,露出“你懂得”的笑容。
  说起来日本海军是学英国的,20年前英国海军还是日本远远仰望、高不可攀的老师,没想到现在居然被联合舰队摁在地上胖揍,众人自然格外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堀悌吉微微摇了摇头,美国人用物资交换可比日本直接掠夺的手段高明多了,但大家都在兴头上,他实在不忍心破坏这个气氛,也和众人一样兴致勃勃翻看起来。海军高层都是见过世面的,别的不说,英语就流利得很,和美国军需官对话根本不需要翻译,他们很快就知道这些东西的实际价值,考虑到日本女人的身材和传统,实在没什么用,除部分军官们拿了一些留作回国纪念礼品外,决定将这批货全送给德国人,作为对元首慷慨赠送飞机的回馈。
  德国方面也愣住了,他们不知道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收获,想笑但最后没笑出来,收下这批物资后忙不迭地将请示发到国内询问如何处理。
  高层会议上,施佩尔嚷嚷着放百货公司卖掉回收国债,希姆莱和鲍曼也赞同这一点,但戈培尔博士却另辟奇径:“不卖,发下去!发给军属,先统计数量,然后根据勋章等级标准发,比如二级铁十字2双袜子,一级铁十字4双袜子,骑士十字勋章加亚麻睡衣,如果还有剩余,再按照军衔等级从少将开始由高往下派发,少将以上就算了,他们也看不上这些。另外给意大利人一些,他们从领袖到军官一定喜欢这玩意。”
  说起意大利人的德性,大家都是会心一笑。
  “好!”霍夫曼拍案叫绝,“博士这办法很好!战利品就应该让士兵和家属享受,这是对荣誉和牺牲精神的肯定,不是有钱能随意买到的。”
  “缴获的斯帕姆肉罐头、朗姆酒、咖啡、糖果、饼干也发下去一些?”
  “产品比较丰富的物资都发!不够的话用装备和日本人换,他们手里应该还有很多。各地党的支部要把这活动组织好,不能出现贪污腐败。鲍曼同志,这项工作交给你了。”霍夫曼知道在总动员令执行后,德国工人阶级的工作时间延长了,报酬和待遇实质上降低了,虽然因为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表现振奋了人心士气,但也迫切需要实质性好处来提高声望和威信,这次物资发放就是惠而不费的举动。
  另一件让霍夫曼异常高兴的事是中东地区第一船伊拉克原油终于在今天上午运出了。为运输这一船原油颇费了一番脑筋,原油先从摩苏尔装车,然后经铁路一直运到亚历山大港,总体线路长达1600公里,一趟火车一次只能装运1500吨,而在路上需要耗费2天(往返4天),足足发了7趟列车才凑足第一艘油轮。其余两个港口缴获的油轮已全部在回国路上,大约月底前能到国内。
  施佩尔迅速调集国内火车运输管理专家去中东计算,经过实地考察后如果认为不考虑经济因素,一天石油运载量最大只能达到1万吨,如果再考虑运兵和正常输送,这数字只有一半甚至更少。
  因此,他皱着眉头汇报道:“最经济的办法是从摩苏尔建设输油管道直通黎巴嫩的贝鲁特,然后运输船从贝鲁特出发运抵克罗地亚后再送回国内,这个做法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十五分之一,哪怕算上建设费用,也不到十分之一,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耗费大量钢管、人工和时间;另一个办法是利用大型油船从巴士拉或阿巴丹装船,然后走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航线再到克罗地亚,这种做法的成本大约是铁路运输的八分之一,且不用等待修筑时间,问题在于不够安全,如英国人出动飞机轰炸巴士拉或阿巴丹,或者轰炸波斯湾上的轮船,我们损失就大了。此外,地中海马耳他这颗钉子非常危险,现在英国人没什么实力,一旦他们喘过气来就不好说了。”
  霍夫曼知道这条足有上万公里的航线是战后欧洲获得原油供应的主要运输路线,问题是战后的油轮越造越大,10万吨级以上的船比比皆是,现在油轮还处于几万吨的水平,3万吨的油轮就属于大型了,装运起来颇为麻烦,而且现在也根本腾不出手来建造大型油轮。
  他最后拍板道:“双管齐下!输油管道让法国人、荷兰人、比利时人生产,苦力嘛——让犹太人和波兰战俘来干,再通过伊拉克政府雇佣一些当地工人,我们用武器和伊拉克人换就行;至于第二条,在管道未建成之前,暂时通过油轮运输。马耳他的事你不要担心,下一步就会是我们的目标。我关心的是原油供应问题现在算解决了没有?”
  “只能说基本解决。”施佩尔说道,“专家们经过评估,认为现有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年度产油量可稳定在600万吨左右,随着修复工程的推进,明年可上升到800万吨以上。我原预估本年度从7月份开始会有500万吨缺口,现在这缺口能补上了。利比亚方面的石油勘探也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发现了几口高产油井——需要一年半建设周期,也就是最快到1944年7月开始可提供200-300万吨原油,这有助于填补1944年可能出现的缺口。”
  霍夫曼露出了失望之色:“我原以为原油够了,还考虑把煤炭液化停下来呢。”
  “这个……为什么?”
  “首先,液化油质量很差、成本太高;其次,这些煤炭我考虑有别的用途——打算用来发电。”
  一听霍夫曼说起发电,施佩尔马上反应过来——这是给超级炸弹项目准备的,虽然其他专家重新计算后的方程式没能完全推导出“情报”显示的结果,但至少和海森堡的结论不一致,这表明当初的计算是有问题的,包括海森堡在内的专家们都认可了这一点,同意继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虽然用铀-235还是用钚作超级炸弹的装药依然存在争议,但鉴于经费已拨付到位和霍夫曼的一力坚持,项目专家组准备同时尝试浓缩铀和钚的提炼,这都需要大量电力。除此以外,不断上升的飞机制造需要大量铝合金,这也是通过电解获得的。因此电力供应在原油之后迅速地成为第二大能源缺口。
  “那就只能再指望把波斯油田拿下来。”施佩尔盘算了一下,“如果能在波斯再搞到600万吨原油,不考虑运输限制的话,基本上可代替液化部分了,唯一可惜的是阿巴丹炼油厂被英国人炸了,工程师们说经过紧急修复只能提供100万吨的提炼能力,恢复到300万吨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有100万吨也好,至少中东地区的部队用油不需要千里迢迢再从本土运过去了。至于额外的600万吨……”霍夫曼咬牙切齿地说道,“好吧,那就只能继续往前打了,看来我还得往中东再投10-15万人,凯塞林和古德里安还准备要去打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
  肯尼亚尚在众人心里预期之内,马达加斯加就实在太遥远了,看了老半天地图才找到这个离德国本土足有上万公里之遥的海岛——位置很重要,距离也着实够远。
  “我不怀疑我们能打下来,可占领容易固守太难。”不是军人出身的施佩尔都感觉到其间风险,“这就全靠海军维持了,日本舰队不可能常驻印度洋,而偏偏我们海军又如此薄弱。”
  “五天后开海军军备会议,你先和雷德尔元帅沟通一番。”
  施佩尔最后汇报的是对日装备输出问题:按当初约定,核心部分是给日本提供10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虽说要求最新型号,但这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德国最新的坦克是虎式,别说给日本1000辆,德国自己造到现在都没1000,飞机同样如此。
  经过日方留德三人组的斡旋沟通并经东京同意,双方约定坦克型号以4号为标准,可惜德国自己4号供应也不足,无论是1943型装甲师扩军增补还是部分装甲师现有编制缺口的填补都在翘首盼望新坦克下线,1943年整个生产任务都排满了,因此最后又提了折中方案,以4号26吨的重量为单位,折算提供给日本。
第024章
物资(中)
  这个折算方案一制定,德国的供应压力顿时减轻了很多,施佩尔还塞了部分意大利坦克放在上面凑数,总体包括:
  67辆KV-1\KV-2,他们与另外89辆T-70、T-60坦克组合在一起,折算成134辆;
  47辆丘吉尔、61辆玛蒂尔达(不区分1、2型),他们与另外98辆十字军、瓦伦丁坦克组合在一起,折算成216辆;
  34辆法国B1坦克,51辆M3格兰特将军坦克与28辆38T,39辆意大利M13,37辆M3斯图亚特坦克组合在一起,折算成170辆;
  330辆T-34坦克,这是唯一不折算的坦克;
  214辆德国3号坦克,折算成150辆——这是去年冬天德军各部队换装换下来的,除一部分送给轴心小兄弟外,剩下缺口全都用这一款填补了。
  除这些完整车体外,部分从破损车辆拆除下来的零件、配件、火炮也一并塞给了日本,以日本人的精明,不难从中再拼凑出几十辆坦克来。
  经过施佩尔的调度,德军现有库存中几乎全部缴获自其他国家的坦克都释放了出去,当然T-34不能完全算缴获,目前斯柯达管理的捷克生产线一个月可以产300辆T-34,霍夫曼认为T-34很适合日本人用,他总结了4个方面的优点:第一,日本兵身材小,挤进T-34车里不会感觉拥挤;第二,日本现有战车大多使用柴油机,对T-34的柴油机会比较满意,且日本也不缺柴油;第三,日本与苏联是中立状态,主要对英美开作战,采用T-34不会产生识别问题;第四,T-34的战斗力足以抗衡盟军包括谢尔曼在内的大多数坦克,对日本而言够用了。
  德国唯一看得上眼且乐意留用的英美缴获坦克是谢尔曼,几个主要装甲指挥将领对其作战水平看不上,但均承认这是一款比较成熟且好用的坦克,用于改造成后勤车辆非常合适,大量谢尔曼被纷纷改造成施救坦克、架桥坦克、推土机、起重机等。
  相对坦克而言,缴获敌军飞机比较困难,因此1000架飞机主要以德国产为主,主要分配如下:
  200架Bf-219;
  120架He-218;
  80架Ju-98;
  147架缴获的P-40、飓风、P-39和英俊战士;
  150架意大利MC-202和RE-2001,准备用Bf-109和意大利人换,让领袖沾点便宜;
  100架Fw-190A;
  70架斯图卡;
  79架Do-17,54架Ju-52。
  本来Do-17和Ju-52按双方约定都可折算成2架的,考虑到已是旧机型,也不差这一点。经过这番折腾,空军中的Do-17算是彻底退出了。
  霍夫曼看过之后,满意地点点头:“飞机是要在日本陆海军之间分配的,你这样处理很妥当,三款新的舰载机能给现货么?”
  “到本月15日前全部能完成。”施佩尔说道,“您打算一次性全部交付?我以为起码要分好几批。”
  “有了这些,日本才敢放心大胆地去打印度,所以不要拖他们,那是在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至于钢铁和船舶,我们也很紧张,就分批交货吧。”霍夫曼问道,“专家们看过缴获的美国自由轮了么,比我们的意志轮如何?”
  “我们的要强一些,无论速度、载重量,当然建造水平比不上美国人——美国人造船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施佩尔补充道,“不过美国还有胜利轮这个升级版,比意志轮强一些,是否我们也继续升级?”
  “不必,先把工时和成本降下来,等成熟了再考虑升级的事。”
  第二天一早,堀悌吉在留德三人组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观看新飞机的现场演练。
  “长官,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不敢相信。”日本海军爆击机头号王牌江草隆繁在德国海航飞行员的帮助下,很快就掌握了He-218的操作要领,在索科特拉岛陆地机场试验几次之后,立即开始上舰演练。按德方说明,He-218最大的困难在于降落,新手如把握不好速度,很容易摔在甲板上。但在江草隆繁这样的精英手下就不存在任何困难,他稳稳地停在了隼鹰号甲板上——连隼鹰都没有问题,比隼鹰更大、更宽的翔鹤与瑞鹤就更不存在问题。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到堀悌吉面前报告了日方称之为“彗星改”俯冲轰炸机的优点:第一,速度快,由于采用内置式弹仓,速度最高可达580公里/小时,甚至超过零战的最大速度;第二,载重高,可挂载500公斤航弹,比99舰爆只能挂载250公斤的水平来说提高了一倍;第三,机体坚固、防御性能好,德国设计师对机体进行了防御加固与结构补强,大大超过99舰爆的防御水平,比起彗星原型也有很大提升;第四,航程不错,在这样的改造之下最大航程依然达到了近1300公里,只比原版彗星少200公里,与99舰爆基本接近。
  “实在要说缺点,甲板降落困难、新手掌握比较难可以算一点,但有1000飞行小时以上的老飞行员应该都没问题。”江草隆繁说完,用恳求的口气说,“长官,回国途中让我用新飞机作战吧。”
  堀悌吉笑笑:“先不着急,看看零战改的表演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