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56

  “把所有从埃及撤退出来的部队组成东非军,由拉姆斯登将军指挥向苏丹撤退。”丘吉尔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免去亚历山大上将全部职务,让他先去南非,然后转道回国等候调查,对北非、中东的失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德将军呢?”
  “戴罪立功。”丘吉尔冷冷地说,“我不能把将军们都换了,不然谁来指挥打仗?拉姆斯登也不见的是最合适人选。”
  “好吧。”布鲁克叹了口气,他知道丘吉尔肯定要找一个替罪羊,本来蒙哥马利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对方不但自杀还赢得了德国人的尊敬,更要命的是这消息还传开了——替罪羊人选现在看来只能是亚历山大了。
  “威尔逊上将发来电报,第10集团军要求坦克、飞机和部队支援,凭现有兵力他很难守住波斯。”布鲁克解释道,“他在伊拉克的2个多师全丢光了,波斯只剩下5个师不到7万人。巴士拉的德军已越境发起进攻,他手里坦克、飞机少得可怜,军舰也几乎没有,根本没法应战,波斯人更是蠢蠢欲动。”
  “目前战线在什么位置?”
  “敌人已占领了阿巴丹……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已炸掉了炼油厂,目前双方在阿瓦士油田群方向对峙,德国人不断在调兵遣将,我们只有3个步兵师,其中1个本土师,2个印度师,他已做好了最坏打算。”
  丘吉尔知道最坏打算是什么:炸毁油田、且战且退、实在不行退到阿富汗和印度去。
第021章
中东(9)
  “他要多少兵力?”
  “至少5个装甲师。”
  开口又是5个装甲师!艾德礼心想:真当装甲师是大白菜,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现在大英帝国一共就只剩5个装甲师(包括禁卫、第6、第9、第11和第42装甲师),其中第6装甲师被带去了北非,现在还在肯尼亚窝着,幸亏当初美国人派了装甲师并列入快速纵队,否则这个师也和坎宁安一起去了非洲之角,现在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连5个装甲师都凑不齐。
  艾德礼痛苦不堪地拒绝:“告诉他,本土没有任何兵力支援他,哪怕现在有装甲师也运不过去。”
  布鲁克补了一句:“编列第79装甲师的计划是否提前?”按原计划,该师将于4月份开始编练,由皇家工兵及禁卫装甲部队抽调人员组成,但现在兵力短缺,急需新的部队。
  “光一个第79装甲师的力量还不够。”丘吉尔说道,“考虑将第1、第7和第10装甲师留在本土的后备兵力再加从国内步兵师中抽调部分人员,恢复第1装甲师建制吧。”
  “装备呢?”
  “把原准备给俄国人的坦克先扣下,让美国人填补这个缺口。另外,老旧坦克就不要再生产了,什么十字军、瓦伦丁、玛蒂尔达都停了吧,精力放在克伦威尔和丘吉尔坦克身上。”丘吉尔自我解嘲地说道,“虽然我说过丘吉尔坦克大概是最糟糕的丘吉尔了。”
  “同意。”
  “同意。”现在内阁的声音倒是一致了起来。
  “听说你们改进的17磅坦克炮性能不错?”
  “炮的性能不错,可没有合适的车体。专家们在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尝试安装17磅火炮的大型炮塔,非常艰难,经历了延长车体、扩展战斗室宽度等大幅度修改工作,前几天面前刚刚弄成功了一辆,陆军编号A30(挑战者式坦克),问题很多,非常不完善,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时间才能进入成熟稳定期。”布鲁克面露苦涩,“也有人建议在美国M4谢尔曼坦克的车体上发展,他的改动之处会比克伦威尔小,不过反对意见很多——主要是M4装甲太薄弱,即便生产出来也是一种攻强守弱的怪胎。”
  “管不了那么多了,美国人也在研究新坦克。”丘吉尔一锤定音,“什么车体都可以拿来试,现在我们需要先找到能对付虎式的东西,然后第二步讨论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好吧,那我就将这个项目也立项。”布鲁克追问道,“至于威尔逊上将要求的支援?”
  “只能从印度调拨一批飞机给他,陆军兵力恐怕就不行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坐视不管。”丘吉尔疑惑地转过头去问艾登,“不是让俄国人出动15万部队支援他么?和斯大林的协调还没完成?”
  “完成了。斯大林答应从高加索方向抽调10万部队,从中亚后备军中抽调5万部队。”本来斯大林只打算从高加索抽5万,从中亚抽10万,但长期跟俄国人打交道的艾登非常清楚红军所谓的后备部队是些什么货色,忙不迭地要求对方抽出主力部队,最后变成高加索方向出10万,中亚5万。即便如此,艾登最后依然不放心地补了一句:“不能对俄国人的部队寄予太高希望,他们哪怕大规模进入也只在波斯北部,现在德国人的重点是在南部,首要目标就是油田。”
  “炸了……都炸了。”丘吉尔咬牙切齿拍了桌子,“这些原油不能留给德国人。”
  “炸了简单,本土自己将来也没有原油来源,怎么办?”战前英国拥有三个重要的石油来源,一个是伊拉克油田群,一个波斯油田群,还有一个是婆罗洲油田群。随着大战进行,三个油田群中的两个已落于轴心之手,第三个似乎也保不住了,而有全球海洋地盘需要照顾的不列颠一年石油需求超过1200万吨。在北海油田尚未开发出油的时代,英伦三岛原油供应全靠进口。德国还有煤变油的技术,大不列颠除了本土300万吨的储备之外就啥也没有了——而这点储备只够英国人用3个月。
  “还能怎么办?管美国人要!”丘吉尔气急败坏,“告诉美国人,我们需要大量成品油,数量让他们看着办,大英帝国如果打不下去,大家一起完蛋。”
  众人面面相觑,首相现在彻底把无赖角色发扬到底了,本来只进口石油,这下倒好,直接要求美国人提供成品油——连提炼都省事了。
  傍晚时分,国会会场大门紧闭,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议员人头,丘吉尔强打精神,把北非和中东战局大体情况介绍了一下,现在既然德国人的传单上都写了这么明朗,他索性也不再隐瞒,把局势都描绘了一遍,甚至说的比实际情况还严重些,最后依然强调了坚决抵抗到底的决心。
  包括艾德礼、艾登、布鲁克等人在内的其他内阁成员坐在一边,用忧心忡忡地目光注视着丘吉尔,短短几分钟,众人如坐针毡、坐立不安。
  议员们很快就开炮了:“首相先生,请问蒙哥马利中将要求5个装甲师增援的要求是否属实?”
  “这个……属实。”
  “是您还是别的大臣拒绝了?”
  “是我。”丘吉尔紧跟着一句,“这也是内阁的一致决定。我们认为他手里的兵力足够了,事实上第八集团军拥有2倍于敌人的兵力,主要装备包括坦克和飞机都比敌人要多。”
  “这么说,您承认手里拥有5个装甲师的力量,但认为他手里的兵力足够而拒绝调拨给他?”
  “我再强调一点,北非只是我们全球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不可能把所有能派出去的兵力都给他,第八集团军的兵力完全足够了,甚至拥有3倍的兵力,德国非洲军不正是被我们团团包围在托布鲁克么?”
  “然后敌人投入了援兵,在马特鲁登陆,抄了我们的后路?”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前线指挥官应该对敌情变化有应对准备。”
  “您认为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两位将军哪一位应该负更多的责任?”
  “我们还在分析回顾战役过程……”丘吉尔以前是想推给蒙哥马利的,现在觉得亚历山大反正也逃不了指责,就不再为其分辨,干脆先拖下来再说。
  “再回到刚才装甲师的话题上。”另一个议员站起来问道,“我们的坦克数量虽多,但质量能和敌人相提并论么?我听说盟军迄今为止尚未有坦克可匹敌敌人的虎式坦克。”
  “……决定战争胜利的是正义和实力,不是一两件技术武器。”
  “是否可认为英国在坦克开发上不如德国?”
  “这个……算是吧。”丘吉尔道,“德国人是传统大陆国家,在陆军武器上比我们强一些是正常的,就像我们的海军不知道比他们强多少。”
  “既然您知道德国陆军无论战斗力还是兵器比我们强,敦刻尔克和法国战役的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您还坚持认为蒙哥马利的兵力足够了?伦敦的判断比一线将领的判断更准确么?”
  丘吉尔的额头情不自禁渗出了汗水:“这个……这问题很难回答,不可一概而论。”
  “在目前的中东局势下,您认为还要增派多少支援力量?”
  “这属于军事机密,恕我无可奉告。”
  “亚历山大上将抛弃部队、擅自逃跑的行为属实么?”
  “不属实,这是敌人肆意诽谤和造谣。”
  “那这张照片如何解释?”另一个议员站了起来,手里舞动着传单,“大家都看过了,或者您觉得这是伪造的?”
  丘吉尔当然不敢直接否认,只吞吞吐吐地说道:“前线部队存在一些误会。”
  “什么样的误会能发展到这种局面?这种误会后面是不是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东西?是不是前线指挥官已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艾德礼知道不能再让丘吉尔孤军作战了,否则今天非得被群情激奋的议员们赶下台不可——虽然现在工党、保守党根据战争需要组成了举国一致内阁,但这并不意味首相就不能换人,他站立起来适时为丘吉尔解了围:“内阁刚刚开会决定免去亚历山大上将的职务,让他回国接受调查,前线部队由拉姆斯登统一率领。目前英、美盟军已经商定,由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非洲战区的最高长官,全权指挥目前在非洲的所有部队。”
  经过丘吉尔的全力辩解与恳求,甚至艾德礼、艾登等内阁成员主动帮他承担了一部分责任,他总算是涉险过关了,议员们没发起不信任案,但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重整军队、收缩防线、开发更具威力的武器以及要求向美国申请更多支援——没有一件是容易办到的事情。
  刚步出会场,丘吉尔甚至还没来得及和其他成员交流后续工作,愁眉苦脸的副官递上了最新战报:“……返航南非的运输舰队在莫桑比克海峡遭遇日本舰队截击,百眼巨人航母、纽约号、德克萨斯号战列舰等军舰战沉,运输船队损失过半,我军击伤敌航母1艘,敌军似有进攻马达加斯加或南非之意图。”
第022章
中东(10)
  丘吉尔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轴心国进攻南非他是不相信的,但现在连莫桑比克海峡也不安全,意味着印度洋西岸的航线已彻底变得不能用了。
  他沉吟了片刻,说道:“我会给罗斯福总统去电,告诉他我们面临的困难处境,如果美国暂时不愿意在印度洋发起反攻,我们就先从远东抽调回2艘航母,反正他们的新航母已投入使用了——我不能再冒险让好望角以西的大西洋也变成轴心国的杀戮场。”
  说这话时,北所罗门海布干维尔岛上已是凌晨时分,岛上到处都是决死攻防的痕迹,在美、澳联军持续不断的炮击和轰炸之下,布干维尔的地形地貌早就变得如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坑坑洼洼几乎不能辨认了,日军控制区域大幅度缩小,现在完全依靠坑道工事和天然山洞在进行最后抵抗,能作战的兵力也从战前的6000余人减少到不足1500人,其中还有三分之一带着程度不一的伤势。
  “诸君,现在向大家通报印度洋最新战况。”一个左腿被炸断,只能以军刀柱地的陆军中佐强支身体,用嚎叫一般的语调读起了电文,“我联合舰队第一游击支队于数日前进攻英美舰队,击沉轻型航母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6艘,运输舰无数,鬼畜英米陆军登陆部队两个师共计3万余人全被我皇军击沉到海里喂鱼了……”
  “板载!”
  “联合舰队板载!”
  “轴心同盟板载!”
  那些面色狰狞、形容枯槁的士兵们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一般,眼里全是狂热,顿时欢呼起来。
  “我们的身后是拉包尔,是特鲁克,是绝对国防圈,是帝国在南洋的关键枢纽!现在,长官命令我们要咬牙坚持下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不能轻易玉碎,我们要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布干维尔岛上等待联合舰队胜利归来……我们的牺牲,会有联合舰队为我们报仇的!”中佐一低头,“诸君,拜托了!”
  “七生报国!”
  “九段坂见!”
  远处的美、澳官兵听到这漫山遍野的嚎叫声,顿感毛骨悚然,抄起手中能拿起的一切武器便进行覆盖射击,如果是英美士兵沦落到如此弹尽粮绝的境地早就考虑投降了,但死硬到底的日军依然不肯投降,不但狠狠羞辱了打着白旗进去劝降的美军官兵,就连他们本着人道主义救援下来的日本伤兵在苏醒之后也毫不犹豫地拉响手雷同归于尽,迫使盟军放弃了任何救援企图。打到最后,美军只能逐片阵地、逐个山洞进行清剿,进展十分缓慢。
  美、澳联军总结出规律,认为动用火焰喷射器和喷火坦克是对付这群“土拨鼠”的最好武器,但危险系数非常高,自登陆布干维尔岛以来,毁于铁拳手下的喷火坦克已不下30辆,而倒在日本狙击手之下的喷火兵也有100多人。与一般坦克被铁拳击中还有很大概率逃生相比,铁拳只要打中喷火坦克的关键位置会引起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让坦克迅速变成一团大火球。
  “他们又在发什么神经?”为早日拿下布干维尔,麦克阿瑟没躲在澳大利亚遥控指挥,而是直接跟随舰队行动,要不是手下死死拦住不让他登岛,说不定他还会到岛上去看一眼。
  “估计他们又得到了什么消息——日本人现在就靠那点虚妄的胜利支撑自己了。”美军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也为这块硬骨头感到伤脑筋,但他更头疼后续作战开展:前天上午接到国内电报,通报增援部队在印度洋遭遇日本舰队伏击而全军覆没的消息,他和麦克阿瑟两个人惊讶得眼珠子都瞪圆了,为报复也为了泄愤,他们不顾一切地加大进攻力度,希望早日能拿下布干维尔岛。国内对他们的处境也表示理解,在预定增援部队不能来远东的情况下,陆军部咬牙打算从国内再抽2个师出来。
  “长官,国内来的紧急电报。”
  哈尔西心里“咯噔”一下,最近这一个月老是收到国内发来的紧急电报,事实证明总没有好消息,他抬头看了一眼麦克阿瑟,果然对方的神情也开始紧张起来。
  “3小时以前,从肯尼亚南返的混合舰队在莫桑比克遭遇日本海军截击,我军损失2艘战列舰,1艘航母及其他大部分舰只,只击伤敌航母1艘。英国海军迫于严峻形势向我方提出请求:或太平洋舰队移师印度洋作战;或抽回2艘航母以确保大西洋航线安全。总统同意了第二方案,命令我们必须在2月15日之前攻克拉包尔,然后抽回2艘英国航母和2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