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92

  去年从狼牙修国返航的时候,船队上的船员们也吃咖喱饭,也有人不怎么喜欢这个味道。可大家普遍认为,吃了咖喱,牙就不流血了。还能下饭,而且咖喱汁浇到饭菜上,在颠簸的船上也不会弄洒。
  意外得到了如此助力,赵嘉仁欢欢喜喜的在法海大师的陪同下参观了灵隐寺。与寺里的长老们亲切会面,并且见到了寺里懂梵语的高僧,祝愿高僧们强化梵语知识,通过使用梵语来为国家的事业为佛教发展添砖加瓦。
  此时天色已晚,赵嘉仁索性在法海大师的邀请下在寺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带人回家。走到大门,就见有一队人竟然早早就到了门口。看服饰竟然是内侍。
  没等赵嘉仁分辨出是哪位押班,就见轿帘掀开,从里面走出个高高瘦瘦的内侍。此时有小黄门跑了过来,行礼之后尖声问道:“请问这位官人可是赵嘉仁赵知州。”
  “正是。”赵嘉仁侍卫答道。
  得到确定答复,小黄门立刻说道:“董押班有请赵知州。”
  赵嘉仁此时已经看到了那个高瘦的内侍,确定那位就是董宋臣。老爹赵知拙说过董宋臣回京,赵嘉仁只是没想到这位董宋臣回来的如此之快,更没想到这位竟然回到临安之后就跑到灵隐寺烧香拜佛。
  上前与董宋臣相见,不过是三年时间,董宋臣看着衰老许多,头发都变得花白。眉眼间再没了那种锐利如刀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个老人。
  “赵知州,咱家谢过赵知州还敢过来与我相见。今日你我在此偶遇。却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们知道之后会怎么编排呢。”董宋臣声音里面颇有感慨。
  而赵嘉仁听了之后哈哈一笑,“哈哈!董押班,以我的愚见,要说什么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说。我等既然问心无愧,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
  “赵知州说的是。倒是我自寻烦恼啦。”董宋臣脸上也露出了点真正的苦笑。说完之后,他又正色说道:“上次那玻璃暖房的事情,还没当面谢过赵知州。此次正好多谢。”
  见董宋臣要行礼,赵嘉仁再上前两步拉住董宋臣的手,顺道靠近董宋臣,低声说道:“董押班,你看得起我,让我帮忙,我怎么能不帮。此次董押班回来,我也有事。”
  董宋臣听了之后神色立刻就严肃起来,方才那种疲态顷刻就消散的无影无踪。仿佛是一把蒙尘的利刃被拂去岁月的尘土,再次露出本来面目。不过董宋臣的声音也不大,他这等人自然知道该做怎么做,“不知赵知州有何事。”
  “我泉州知州的任期已经到头,我要做福州知州。”赵嘉仁低声答道。
  “要做?”董宋臣低声询问着他认为的重点。
  “对。我要做。”赵嘉仁强调了他的想法。
  “咱家刚回京,已经不能如几年前那般。”董宋臣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我会请人推荐。”赵嘉仁答道。
  见赵嘉仁如此识相,董宋臣满意地答道:“若是官家有意,咱家定然不会让别人当了福州知州。”
  简短的几句话就把事情给说下。两人都是很谨慎的人,见面之后一句话不说不合适。若是长篇大论也不合适。此时正好,两队人就各自去办自己的事情。
  赵嘉仁回到父母家,就给自己放了个假。除了给临安商铺驻守人员拜个早年之外,他就在家里看书写计划。虽然元旦到正月十五之间也有些应酬,却都是些场面的事情。真正忙碌的则是赵嘉仁的老爹,既然儿子想做福州知州,按照大宋的规矩就得由临安的大人物来推荐。赵嘉仁无法出面,身为老爹的赵知州就得出面。
  把故旧拜访了一圈,到了正月十四,赵知拙高高兴兴的回来。把赵嘉仁叫到面前,赵知拙宣布,“户部尚书马光祖觉得三郎你能让泉州市舶司安定下来,可以留在福建。即便不能做福州知州,好歹也可以再做一任。他答应我,等正月十五之后就上表推荐。”
  “多谢父亲。”赵嘉仁心里面也大大松口气。贾似道是不是靠得住不好讲,董宋臣是不是靠得住也在两可之间。不过两人只要有一个能够出力,赵嘉仁的差事就不难。
  想到这里,赵嘉仁忍不住追问:“爹,这位马尚书有没有要求什么。我管市舶司,只要马尚书肯投点钱,让他有些回报也是应当的。我知道马尚书在蒙古南侵之时出银万两,你说他又在赈灾里面花了几十万贯。再大的家底,若是只出钱,也扛不住吧。”
  赵知拙满意的看了看儿子,“这些话你该在见马尚书的时候亲自与他讲。”
  “我们何时再去拜访马尚书?”赵嘉仁果断的问。
  赵知拙自信地笑道:“哈!明日正月十五。我请马尚书到家里来饮酒,你只需好好准备。可千万不要让马尚书心中不快。”
  时间过的很快,马光祖在傍晚时分抵达赵嘉仁家里,赵家开了正门迎接。
  见到赵嘉仁,马光祖上下打量了好一阵,才转头对赵知拙说道:“果然是仪表堂堂。”
  “也就是个子高大而已。”赵知拙谦虚地说道。
  “光靠高大可没办法断绝蒙古军于大江两岸。”马光祖继续讲述着他对赵嘉仁的印象。
  赵知拙见气氛融洽,就请马光祖进厅内。此时已经摆了一大桌酒菜,赵知拙笑道:“此次是家宴,马尚书也不必再想着朝政与百姓。我们便喝几杯尽尽兴。”
第079章
宴请尚书马光祖
  户部管财政,乃是极为重要的部门,可以说仅次于吏部。户部尚书马光祖自然是极受器重的一位。赵嘉仁打量着这位微胖的老头,对他能扛住贾似道的打击而暗自佩服。
  身为长辈,马光祖先与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说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马光祖放下酒杯,询问起赵嘉仁,“看福建路所报,嘉仁所在的泉州竟然恢复的如此之快。嘉仁可否告知我用了何种办法。”
  用了何种方法?老子挤出所有铜钱搞投资,赚到的每一分每一厘都用在再投资上。赵嘉仁心里面嘀咕。但是这话可不能对马光祖讲,赵嘉仁的投资中有一部分现在不能见光,甚至以后也尽可能要隐藏在阴影里面不为人知。譬如现在让赵嘉仁得到巨大收益的济州岛。有了济州岛,赵嘉仁的造船成本暴跌,可在有心人的眼里,这就是私自开疆拓土,属于近乎谋反的事情。
  “须得讲人和。”赵嘉仁开口了。
  “人和……”马光祖对这个词有点意外的样子。
  赵嘉仁从容答道:“赵氏在泉州百年,好歹有些人望。此次我令人南下,就有赵氏宗亲参与。虽然实际上他投钱不多,却让他看着像是个大户。马尚书,虽然泉州商人未必喜欢赵氏,可他们知道赵氏最怕做赔钱买卖,若是没有十足把握,赵氏不会这么显摆。所以才有人肯跟着一起去。等到大家赚到钱,再去的时候就不用打着赵氏的旗号。”
  因为牵扯到对赵氏的嘲讽,赵嘉仁忍不住露出了些苦笑。赵知拙见儿子竟然这么讲,他是摇头叹气。赵夫人则与坐在旁边的马夫人一起抿嘴微笑。
  “这倒也是个法子。”马光祖并没有特别的表情,只是非常就事论事的做出评价。思忖片刻,马光祖觉得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他继续问道:“却不知嘉仁为何要领了福州知州的差事。”
  “此次去的乃是泉州商船队。福州商船队对此心有疑虑,并没有多少前去参与。我若是能做福州知州,就能发动福州船队加入船队。船队去的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赵嘉仁发挥出睁眼说瞎话的能力,对着马光祖侃侃而谈。
  从心理学角度,所有被欺骗的人都是因为骗子说中了被骗人的内心渴望。是被骗的人自己有期待,然后他们寻求能与他们期待类似的东西。如果通俗点说,高明的骗局就是九真一假。
  在所有细节上,赵嘉仁说的都是真话,至少是赵嘉仁在交谈中认为的大宋文人们对海上贸易的看法。
  在关键的那一点上,赵嘉仁说的事情与事实完全背道而驰。什么泉州商队去得多,福州商队去的少。实际上是以福州为母港的赵嘉仁船队带动了许多福州船队南下,反倒是泉州本地船队去的少。
  赵嘉仁的目的是要做福州知州,所以他需要说服能支持他的人。马光祖是个名士,大概也会是个名臣。不过马光祖毕竟是个大宋的文臣,大宋文臣有实际做官的经验,却没有更高水平的认识。这就让他们难分真假。至少马光祖就没关心最关键的问题,赵嘉仁的船队凭什么就能穿行在无垠的大海上,准确的找到目的地。
  如果马光祖这么问的话,赵嘉仁已经准备好了理由,‘找到了识途的老水手’。赵嘉仁相信马光祖一定会被这个理由说服。虽然从逻辑上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如果有老水手,为何以前就没能如此。当然,赵嘉仁对此也有准备。
  果然,听了赵嘉仁的话,马光祖不由自主的微微点头,同时说道:“若真的能如此,那也不错。”
  见马光祖有了信心,赵嘉仁继续说道:“马尚书。那反贼蒲家本就是占城人,他们勾结蒙古之时,心中有鬼,就让他的二儿子与四儿子带着家眷返回到占城。蒲家几十年垄断大宋到占城的贸易,现在虽然大宋船队开通了南海商路,可蒲家在占城的余孽只怕心有不甘。我担心他们袭击大宋船队。所以我想在福州再干一任。毕竟福州知州的差事兼了福建路安抚使,能节制殿前司左翼军。有左翼军的话,大概可以用水师护送一下大宋商船。”
  话说到这里,赵嘉仁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全了。他并不担心马光祖能看破这里面的问题,大宋官员中99%都不清楚占城在什么地方,那附近的海域是个啥情况。赵嘉仁曾经对福州市舶司与泉州市舶司,乃至对广东市舶司的官员做过测试。这帮人对于南海的理解只能用‘不知所云’来形容。
  倒不是这帮官员们真的相信天圆地方,而是这帮官员根本没有地球的概念,所以基于这个理念的经纬度绝不可能在他们脑海里出现。既然如此,他们的地理方位一片混乱。
  市舶司的官员尚且如此,马光祖就更加如此。只要赵嘉仁的船队乘着北风离开港口,赵嘉仁说他的船队走的是占城附近,官员们就会这么相信。有个泉州市舶司的官员回答非常有代表性,‘既然都是南海,哪里有什么不同。只要能回来给市舶司纳税即可。’
  看得出,马光祖此时基本觉得掌握了赵嘉仁的目的。他问道:“为何嘉仁对此事如此坚定?”
  “若是做事无始无终,我心里就会难受。”赵嘉仁回答的斩钉截铁。
  “哈哈!”这话逗乐了马光祖,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赵夫人连忙上来敲边鼓,“让马尚书见笑了。我家三郎就是这么一个执拗的性子,他除了性子倔强,做事又求全责备,虽然是家里的小儿子,可从来没有别人家聪明伶俐的小儿子那般讨喜。”
  马光祖摆摆手,“赵夫人,我也年轻过,那时候若是做事不如意,恨不得能时间倒流,重回过去。把事情再来一遍。嘉仁这般性子也未必不是好事。不过我有一事还想问问,难倒嘉仁如此坚持,不是为了自己的船队也赚点钱么?”
  后面一句话就很有些险恶了。不管赵嘉仁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一句‘是为了赵嘉仁自己的钱袋打算’,就可以从道德上否定赵嘉仁的一切努力。席间气氛登时紧张起来,马光祖目光有些玩味的看着赵嘉仁,而赵嘉仁的父母表情都有些紧张。
  赵嘉仁坦然答道:“马尚书,你觉得与福建路那近千条能跑远洋的船一比,是我家的几艘船赚得多,还是那些跑远洋的船赚得多?我前面说了,若是我的船不带头南下,又有谁敢相信南下能赚到钱。大家觉得我们赵氏不会做赔本声音,才觉得我们走的航路安全。可到了海上,哪里有安全一说。全部听天由命。造一艘船几千上万贯,马尚书觉得我一张嘴说几句话就能值几万贯么?”
第080章
官家过的很辛苦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景定元年正月十六日,天空中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马光祖走进院子抬头看着月亮,再回头看了看窗户纸上映出的明亮黄色,觉得心情非常好。
  赵嘉仁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与马光祖谈了不少,又表示送给马光祖一些蜡烛。大宋的豪门大户从来不会说送礼就立刻把礼物递到对方手里。而是会在第二天专门派仆役送到对方府上。赵嘉仁没有失信,正月十六白天就送了蜡烛过来。
  一位能够拿出白银万两征募壮士的官员,一位能够在饥荒时期拿出几十万贯赈济灾民的官员,绝不可能是穷人出身。正因为如此,马光祖对这份四百支蜡烛的礼物的价钱并不在意。他喜欢的是这些蜡烛的品质。
  细细的两根蜡烛就把桌案照的通明,这对六十岁的老人非常有用。马光祖索性点了三支,然后户部尚书觉得纸上的文字再也不用费力辨认。写完了奏章,马尚书舒坦的走出书房,站在院子里看月亮。
  在蒙古南侵之时,马光祖组建民团出击,赵嘉仁也带着民团在水上作战。从那之后,马光祖就对赵嘉仁这位年轻人很有好感。昨天与赵嘉仁谈了一番,马光祖对赵嘉仁的感觉更好。赵嘉仁一位非常有进取心的青年,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光祖感受到了赵嘉仁的率直。
  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未来想做到什么。赵嘉仁的阐述非常有说服力。而且对于别人对他的道德指摘,赵嘉仁并没有沽名钓誉。马光祖可是会为了从荣王府要粮食,躺在荣王府客厅的老人。他非常喜欢赵嘉仁这样的性格。
  在屋里面的奏章就是推荐赵嘉仁做福州知州,马光祖也考虑过各种可能。不过思前想后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福州知州属于流官,三年一任。既然赵嘉仁希望能够多做些实际事务,那就不妨让赵嘉仁去做。现在的大宋需要的就是这样有闯劲,令人耳目一新的年轻官员。更何况马光祖看到了赵嘉仁身上的那股子傲气,这个年轻人有种不愿屈居人下的傲气。马光祖知道这是种缺点,却觉得傲气对于一名知州来讲是个优点。正因为有傲气,才肯多做事。多做事就会做错事,品尝过失败之后才能成长。
  外面还挺冷,马尚书回到屋内。然后他又感受到了赵嘉仁提供的蜡烛有多好。对于大宋普通人家而言,蜡烛是非常不便宜的照明消耗品。马光祖自然能用得起蜡烛,然而他以前用的蜡烛一点起来就冒黑烟,有股刺鼻的糊味。而且蜡油滚滚而下,还经常需要剪去烛花。
  赵嘉仁提供的蜡烛是贡品,三支蜡烛就这么静静的燃烧,不怎么需要剪烛花。更妙的是燃烧之竟然没有异味。马光祖很喜欢读书,他已经能想到在安静的晚上心情平静的读书会是怎么样的舒心。
  正月十七,奏章送进了朝廷。先是政事堂对奏章进行检阅,与马光祖的奏章同时递上来的还有刑部判官文天祥的奏章。负责检阅的官员看了马光祖的奏章之后,就放进继续向上递送的行列。拿起文天祥的奏章,还没打开看,官员就叹口气。
  打开之后果然是文天祥猛烈抨击董宋臣重新回京的奏章。官员合上奏章,将其放在另外一摞上。这厚厚一摞都是此类奏章,政事堂的官员未必就真的支持董宋臣回京,并且重新成为内侍省押班。可官员很清楚,官家态度坚定,绝不会因为举朝反对而收回。
  之所以官员对文天祥特别重视,是因为朝廷里面公开反对董宋臣的人很多很多。同时公开反对董宋臣与公开反对贾似道的,文天祥是朝廷里面屈指可数的存在。这次文天祥的奏章公开只反对反对董宋臣,让政事堂的官员觉得轻松不少。
  这些能够继续向上递的公文继续往上送,那些该由政事堂处理的就继续处理。该送给官家处理的,以及政事堂处理后需要官家做决断的则整成一堆,给官家递进去。
  到了下午,有内侍们到政事堂传旨。要求将各州知州推荐的奏章送进宫里。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刚结束元旦假期,政事堂官员们还没到懒得不想动的程度。心里虽然有些抱怨,官员还是将那些奏章被集结起来送进宫中。
  奏章送进宫内的时候正好赶在关闭宫门之前,每日到了时间,宫门就会按照规矩关闭。若是半夜开启宫门,必然是出了极大的事情。即便开了宫门,也是皇帝或者太后下令开宫门,外面的人开宫门的事情在大宋不过寥寥几件,还都是牵扯极广的绝大事情。
  宫门一关,宫内与宫外就是两个世界。看着大厅内的时钟走到了关闭宫门的刻度,宋理宗也长长的舒了口气。每天只有这时候他才觉得来自外界的沉重压力被挡在厚厚的宫墙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