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692

  马庆昌处长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得知这个消息,就许下诺言。只要能够拖几天,今年卖粮的事情就交给吕不同来做。吕不同大喜,现在粮食价格虽然稳定,但是马庆昌怎么能够确定粮食的具体数字。稍微少报一点粮食,就有钱落到口袋里。这就是吕不同应得的报酬。至于今年评价优等,更是不用明说。
  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吕不同到了张思茂家。老朋友见面,张思茂直接把吕不同让进里屋。关上门之后,张思茂紧张的低声问道:“怎么样?”
  “你放心,我许你的事情怎么会做不到!”吕不同得意地说道:“明天就回去上课。”
  “哎!谢天谢地!”张虎臣的老爹张思茂如释重负。
  没等张思茂高兴起来,吕不同也压低声音说道:“你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吕兄弟,我之前可说过了。我只能帮着你拦下两次电报。开封那边已经回电一次。我替你拦下了。”
  “好好好!”吕不同赞道:“不过咱们说好的,下一次你可不能让电报过关。”
  张思茂没有吭声,只是点点头。他在电报局工作,这种分寸还能把握。电报在传送过程中很容易就出问题,若是两次传着传着不见了消息,这还在能接受范围之内。不过若是连续三次,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以现在电报的一些错误,一年内出三四次也不太稀奇。不过短时间内连续两次会让人起疑。但是为了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张思茂也只能咬牙认了。
  事情确定,吕不同快步走了出来,在天黑的时候赶到了上司马庆昌的家。马庆昌屋里没有点灯,两人就抹黑谈了谈。听到了第一份出动电报已经拦下的消息,马庆昌在黑暗中微微点头。
  离开的吕不同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马庆昌心中则满是绝望。他知道税务局只怕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税务局出动税警竟然如此果断。拦下一次也不过是争取一两天时间,这一两天时间里头他没有丝毫进展。
  下一轮电报再被拦下,顶多再能拖一两天时间。税务局那边之后一定会就会非常上心,想拖下去肯定办不到。这两天有空的时候马庆昌苦思冥想,发现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只剩自己亲自回去让村子里面交出打人的人。在他之前请求洛阳知府出面调停的时候,知府王全乐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王全乐认为赔钱什么的对于税务局毫无用处,税务局本来就是收税的。村里交钱本就天经地义。
  税务局在意的乃是税收环境,若是下去收税的时候胆战心惊,谁还敢愿意出外勤。若是没人出外勤,税务局怎么完成工作。
  现在看,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便是村里人再不愿意,马庆昌也得逼着他们交出人来。时间紧迫,马庆昌立刻行动起来。他点起灯,收拾起行李。第二天,马庆昌一大早就找了个借口出去巡查,离开洛阳城,直奔乡下而去。
  很久没有离开过城市,外面的道路经过修整,非常平坦。沿着官道走到下午,吃了些干粮,再向前走一段,转入小路。这局面立刻就不同。官道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小路上却没有什么人。现在已经是秋天,庄稼收割完毕,田地里一片空荡荡。在汉人的村落边,农夫们已经开始准备播种过冬的庄稼。继续向前走,田地里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几乎看不到人。直到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寨子。
  在大宋,这玩意叫做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西晋之后乱了几百年,到了唐朝,坞堡这玩意再次被打击。然而不过几十年,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坞堡这种民间自保的玩意再次大量兴起。之后随着节度使的兴起,就没办法治理。唐覆灭之后,五代十国乱了百余年。大宋真正稳定下来也不过百年,之后河南大地又是战火不断,盗贼横行。
  最近一次扫荡坞堡的是赵嘉仁赵官家,宋军所到之处杀的积尸如山血流成河,所有曾经能够抵抗军队围攻的堡垒在火枪火炮面前统统变成了笑话。想起那时候见到的尸山血海,马庆昌果断的去投奔了大宋。也配合了官军拆了自己村子的坞堡。看到坞堡再现,马庆昌突然觉得这时代是不是要变化了。大宋军队耀武扬威了不过十几年,坞堡就被曾经拆了他们的人重新建起。
  不过也来不及细想,马庆昌就到了坞堡门口。就见坞堡这边防备森严,衣服如临大敌的模样。看到这帮人竟然真的想抵抗官军,马庆昌完全失去了怀古的心情,他在门外停住马匹,对着门楼大喊道:“开门!”
  见到马爸爸来了,守门的人立刻乖乖的开门放人进来。已经有人冲进去报信,村里面的长老们很快就前来迎接。马庆昌心中对这些家伙非常不满,却还不方便发作。他的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和同为诵经人的长老们比较起来算年轻。
  众人到了真神教的礼拜寺里,马庆昌开门见山地说道:“官军要来了。”
  众长老们听到这话,却没有特别的震动。之前跑回来的白英全已经讲过这话。马庆昌继续说道:“咱们得交出打人的,让官军撤兵。”
第064章
白骨精(十六)
  “落到汉人手里,咱们只有死路一条。你说没事就没事了么?”
  “现在汉人有法院,已经不是蒙古人时候。”
  “我不信!”
  ……
  将近一个小时的争论最后被如此简单明快的说法终止。马庆昌只觉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此时他并不想再说什么,也明白了自己大概没有希望说服面前的这个主战派小子白清泉。
  理由很简单。马庆昌所说的,白清泉这小子不信。
  马庆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抬头看向庄里其他几个长老。长老们神色各异,看着好像话都到了嘴边上,却一个人都不说话。见到马庆昌求救般的眼神,他们干脆别开脸。不管他们是不是支持白清泉,至少现在没人支持马庆昌。
  看到这局面,马庆昌只觉得心灰意冷。他希望能够化解此次危机,然而化解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得给大宋官府一个交代。庄子里面的人也想化解这次危机,他们认为化解的标准就是之前的事情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就跟没发生过一样。
  带着绝望,马庆昌再次开口,“若是按你们所讲,你们觉得要怎么才好。”
  觉得马庆昌是要服软,白清泉语气中带着愣头青的嘲讽,“马爸爸,庄子里的粮食一直都是你卖的。这些年你可没少赚钱吧,到之后你问我们怎么办才好。我们可都指望你把官府弄好,不要来庄子这边。”
  这话只戳到了马庆昌的要害,让马庆昌本就绝望的心情如同坠落深渊。他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久,对于大宋官场非常了解。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保证庄子不纳税,还占了好地,赶走了汉人村落。若是没有马庆昌,官府怎么会对这样的大动静视若无睹。现在白清泉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马庆昌的极限,这帮人以为马庆昌是洛阳的土皇帝不成?
  既然做不到,马庆昌干脆一言不发。如果庄子里的所有人都如此,马庆昌大概只能回洛阳,避免亲眼看到庄子破灭的结局。
  众人本以为马庆昌会说点啥,看到马庆昌保持沉默,大家以为马庆昌准备说出点石破天惊的话,也都等着。沉默,沉默,沉默,沉默。真神教礼堂里面就陷入了沉默。
  白清泉最后忍不住,又开口问道:“马爸爸,你就不说点什么。”
  马庆昌微微摇头,他无话可说。
  看到自己竟然压倒了以前仿佛根本不能挑战的马爸爸,白清泉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是混合了自豪和不太自信的笑容。初次成功挑战了权威之后,白清泉说道:“我等庄子乃是我们的。哪里轮的上官府说什么。我去过城里,官府不是说要让百姓过好日子么,既然如此,他们就不该来我们这里。他们不来,我们自然过好日子。”
  马庆昌心中苦笑,脸上则是波澜不惊。这话说的让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这仿佛遵守官府训令的话就是屁话。官府要让百姓过好日子,那是在官府治理下的好日子,官府要做百姓的主。现在这帮人似是而非的话,则是想让做了官府的主。这点简单的思辨,在官府的学习会上早就讲的清楚,这帮人现在玩弄如此把戏,真的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官府在学习会上明明白白的下了训令,对这种‘画地为牢的封建势力’必须毫不留情的严厉打击!
  见马庆昌一副聆听的模样,白清泉带着兴奋的表情舔了舔嘴唇。以前他敢如此发言,必然遭到老家伙们的呵斥,不会给他说道如此地步的机会。此次能够公开把自己的想法讲完,还能让老家伙们聆听,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局面。
  就在他不知道接下来该说官府还是说庄里的时候,年轻一辈的人中有人问道:“白哥,官府真的这么讲过?”
  白清泉条件反射般挺起胸,大声答道:“当然了,我在城里,就见城里的墙上写了这样的标语。若是他们没说过,谁能贴这样的标语。”
  那位发言的年轻一辈继续激动的问:“若是如此,那收税的人怎么会到咱们庄子来?”
  白清泉登时回答不上来,这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问题让他陷入了小小的混乱之中。想了一阵,白清泉才说道:“官府收税的人都是坏蛋。以前他们不也经常到村里索要财物么。但是咱们是真神教的回回,是被朝廷知道的,他们之后不也不再来了。”
  马庆昌别过头,他本以为自己会愤怒,却发现自己的情绪中只有滑稽。当年蒙古人统治淮河以北,对于汉人各种歧视。只要是汉人,都得承担起各种苛捐杂税,还要服徭役。曾经有一次,传说在洛阳周边有银矿,结果洛阳的官吏逼着各村都要出动人手,前去采矿。
  现在的大宋赵官家发过好多学习文件,要求各地官府不要免费逼迫民众参与各种以讹传讹的行动,大规模动员限于兴修水利和修路。而赵官家只统治了洛阳十来年,更早的几十年中,蒙古人听风就是雨,各级官员则是变本加厉。百姓们得自带干粮参加种种官府要求的行动。很多家庭就这么破灭了。
  大元分为三等人,蒙古人是一等人,这个根本不可能加入。马庆昌所在的村落为了避免如此局面,就花了钱,说动了真神教的大头目,集体加入真神教,通过了蒙古朝廷的认证。二等的色目和回回虽然也是一等人的奴隶和下人,却不再是三等汉人。有了朝廷认证,二等回回就可以避免许多骚扰。
  甚至面对骚扰,还能聚众反抗一下。官府其实不缺乏这么一个庄子的人力,如果逼迫二等人过审,他们也担心出什么问题。庄子就靠了身份和斗争的手段保了几十平安。
  现在大元已经变成过去,现在当政的朝廷是大宋朝廷。这帮年轻小子们却还死抱旧黄历。真的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不,这帮人就是刻舟求剑!
  “白哥,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刻舟求剑的年轻一辈后生并没有能理解到世界的变化,他们兴奋的跟着白清泉的思路走。
  白清泉其实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不过上次能打走税务局的人,这也是经验。他心一横,大声说道:“我从洛阳城回来,那城里根本没有几个兵。城墙也没人修理,破破烂烂。官府的人若是再来,咱们先和他们讲道理。若是道理讲不通,就把他们打跑,就跟咱们打跑周围汉人一样。那些人若是不好好听话,咱们就拉起人马,夺了洛阳城!”
  “唉……”马庆昌低声叹口气。同时闭上眼,用手揉着眉心。那白清泉对于洛阳城城墙的描述是真的,大宋已经不依靠城墙来守卫,自然不会花冤枉钱去修理残破的城墙。除了这个描述的对的,其他描述都特么错的离谱。
  大宋各级官府人员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到了危急时刻,立刻就能拉出一支队伍出来。更不用说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构。一声令下,短时间内就能组建出千余人的队伍。至于税警部队,消防部队,更是精壮的几百人马。就这么一个几百号人的庄子,还特么想攻下洛阳城。
  叹了口气。马庆昌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他要离开庄子。让这帮家伙们自己乱去吧,他现在要做的只是想办法躲过这场灾难。
  白清泉的话太离谱,之前不吭声的老家伙们终于忍不住发声,“白清泉,你瞎说什么!咱们只是打发走官府的人就好,谁让你打打杀杀了!”
  被老头子这么念,也感觉到自己的话说的太大的白清泉也赶紧就坡下驴,“我只是说说而已,又不是真的要打仗!”
  年龄最大的村里大佬转头对马庆昌说道:“马兄弟,官府要对咱们下手,要抢咱们的粮食和钱财,我们当然得防备着。”
  “呵呵!”马庆昌干笑两声。以前的大元官府有可能下乡抢钱抢粮抢娘们,大宋官军可没有这么无聊。严明的纪律和制度下,大宋军人若是犯下蒙古军常见的抢劫、强暴,就会被军队依照军法毫不留情的惩处。有这样纪律的大宋官军下乡,他们要收割的大概只有性命。因为这只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杀敌。
  想到这里,马庆昌无精打采的应道:“既然大家都这么想,我只说最后一次。你们不要和官府的人再打了,官府哪里是好相与的,现在大宋的一等人已经是汉人。蒙古人那都是旧黄历。”
  说完这掏心窝的话,马庆昌在鄙视、怀疑、不安等目光的扫视下站起身,径直离开了礼拜堂。老家伙小家伙们既然都不听劝,那就让他们自己面对大宋的军队吧。他马庆昌没理由跟着这帮人一起死。方才马庆昌的脑海里已经盘旋过好多念头,每个念头都是如何自保。自保的第一步就是先远离灾祸,随机应变。
  马庆昌踏上返回洛阳的道路之时,天色已晚。若不是面对这样的一群渣渣,他其实应该在村里留宿的。但是马庆昌还是选择走夜路回洛阳。他心里面悲哀的想着,也不知道洪楠风什么时候会领着税警出动。
  在洛阳城的洪楠风并没有马庆昌所想的那样风风火火,没有上头的电报,洪楠风可不敢出动。在命人再次催促之后,洪楠风先是巡视了税警部队,才回到家。到家之后就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
  小畜生被教训过了三次,看着蔫的很,这让洪楠风也觉得心疼。但是洪楠风好歹接受过大宋学社的认真教育,知道此时不能表现出妥协。然而的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疼,便是知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洪楠风还是忍不住给上初中的儿子讲道理,“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我让你练武,是让你防身自保。不是让你惹事的。”
  “爹,我没惹事。他们围上来,我能怎么样。”儿子委屈地说道。
  洪楠风从那稚嫩的反应中看出了儿子的撒娇,这招对娘亲有用,对于洪楠风这小时候没少撒过娇的老爹可没用。他立刻喝道:“你别得意!你以为我不知道一个打三个,事后想起来会高兴么?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
  儿子装委屈的表情立刻消散,他兴奋地问道:“爹,你真的干过!”
  “我干过,才知道这有害。”洪楠风叹道。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心以自己过去为例子,给儿子讲述问题所在。
  先仔细思忖一下经历,洪楠风才用否定的语气讲起自己的过去。年轻的时候,他也身体强壮,学过武术。这么年轻气盛,当然少不了斗殴。若是尝过武力打击别人的快乐,就如尝过人血的老虎一样,很容易就会陷入无限依仗武力的错误道路。
  出来混,迟早要还。洪楠风可没有周处那般凶强侠气,能够比山中白额虎,水中蛟龙更凶猛。他那时候也不过是普通的练家子,遭到更强的练家子袭击的时候被打得很惨。养好了伤,洪楠风就尝试偷袭那个强大的武者,幸好他知道了厉害,看到偷袭不成,立刻远遁。那是真的远遁,逃离家乡去外地暂时避祸。
  正好轮到临安总投降,江南大乱。洪楠风躲了一阵,倒也没有问题。之后他加入了宋军,从一个小兵干起。正因为他身上的这股子想以武力解决争端的气,洪楠风在军队里面混得很不如意。也就是他打仗勇敢,这才没被开除军籍。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洪楠风自然而然的没了血气方刚之时的冲动,特别是他加入了学社,逐渐学到很多东西。也不知道哪一天,他突然明白了,然后就后悔了。在学社的自我批评会议上,洪楠风没忍住,就把郁闷心中的东西讲了出来,意外的得到了学社学长的青睐。然后一步步干起来,终于混到了洛阳税务局学长。而和他同样时候从军的杨铁心,此时都已经是大宋的大将了。
  听了洪楠风的讲述之后,他儿子整个人都懵了。这娃还不到能够理解到这么多人生的年龄,他只能不解地问道:“真的这么惨?”
第065章
白骨精(十七)
  早上到了单位,洪楠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电报的事情。通讯人员给了让洪楠风失望的回答,“洪学长,到现在还没消息。”
  “电报局干什么吃的!”洪楠风不高兴地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