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692

  礼部尚书熊裳最近心情还不错。第一件自然是他马上就要致仕,虽然还有恋栈之情,这边的吏部则开始执行针对所有官员的福利措施。比照熊裳现在居住的房子,他可以挑一套类似的房子。以很低的价格买下来。
  仅仅是这一件事,熊裳就觉得自己的官值了。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情,熊裳不准备衣锦还乡,他要在杭州养老,在此终老一生。这房子现在就可以去确定,交钱领房则是等熊尚书光荣致仕之后。
  拿着倭国最新消息去见赵官家,等在门口的时候,熊尚书心里面欢喜的理了理要汇报的内容。
  海外也都是好消息。首先就是讨伐了埃及之后的伯颜大帅受命管理埃及,伯颜竟然意外的答应挖掘一条从红海到地中海的运河。埃及以前就有这样的运河,那是从尼罗河向东,抵达大苦湖北边的一处凹地。大宋则派遣技术人员前去帮助勘测。根据赵嘉仁给出的地图,如果施工的话还需要挖掘开大苦湖通往红海那边的河道。这些都作为指导方向让技术人员一起带上。
  从地图上上,这个运河有点像是一个直角。从红海向北,到大苦湖北边的凹地。如果埃及人挖掘的东西向运河够宽够深,大宋的蒸汽船向西进入尼罗河,再向北进入地中海。如果伯颜挖掘的运河不够深,至少船队可以在距离地中海不到200里的地方卸载货物。对于陆路运输来说,200里和400里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够大。
  最新传回来的消息中,大宋的技术人员表示伯颜大帅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已经开始征发大量埃及人开始挖掘尼罗河通往大苦湖那边的淡水运河。
  除了这件事以及倭国的事情,还有什么来着?熊尚书觉得心里面有印象,却记不住。打开简介一看,他记起来了。蒙古大汗忽必烈虽然对于大宋有强烈敌意,却并不能阻止大宋的小五金以及丝线等生活用品流入蒙古。忽必烈再次要求在巴士拉建立专供港口,以后大宋的商品运到巴士拉,卖给蒙古朝廷的专营官员。
  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各种不同派系,譬如在伯颜大帅领地北边的黑海北岸,郝仁统领的元国就表示愿意以走私的方式进口大宋的商品。如果苏伊士运河能够直接从红海修到地中海,郝仁万户甚至愿意成为大宋商品在欧罗巴各国的销售总代理。
  除此之外,大宋在僧伽罗国的那帮家伙们再次请求朝廷里的大佬帮他们说法,请求大宋向西扩展领地。从现在的云贵一路向西,征服天竺半岛东岸邦国,最终占领整个天竺南部地区。这帮主战派们对朝廷重臣们信誓旦旦,‘若能达成,吾等可将辛香料产量增加三倍,可将香料产量增加一倍,可将红茶产量增加四倍’
  这下弄得连熊裳都忍不住要为他们试探一下。如果能达成战争目标,熊裳家也可以从这次的战果中分到一杯羹。红茶已经是大宋非常常见的饮料,熊裳自己若是几天不喝,就会觉得有些不太习惯。
  除了这些之外,简介里面还有件事。熊裳看完之后终于想起来他到底忘记了什么。大宋已经占领了赵嘉仁称为马达加斯加的一个南瞻部洲东边的大岛,在大岛的西边有些国家。虽然非常落后,却也能算是蛮夷之邦。那些人浑身黝黑,为人却还和善。大宋那边的人询问,是不是在那边建立使馆。
  秘书领着熊裳去见赵嘉仁的时候,就见赵嘉仁正在会议室里面边踱步,边看一份文稿。此时他已经不再用拐杖,只是动作看着比较小心。见到熊裳进来,赵嘉仁示意熊裳先坐下,然后踱回办公桌边坐下。闭着眼睛思考了一阵,赵嘉仁才睁开眼对熊裳说道:“说吧,有什么进展。”
  熊裳将最近的内容汇报一下,赵嘉仁都是以支持对外合作为主。对于在天竺洋西岸国家派遣使者的事情,赵嘉仁笑着问熊裳:你肯去么?“”
  “死也不去!”熊裳回答的果断。根据各地传回来的消息看,大宋是这个地球上最富裕,最文明,最适合居住生存的城市。若是向天竺洋北部出发,那还不错。去蛮荒之地,已经超出大宋百姓的忍耐范围之外。除非是犯了大错,又极力想挽回自己的职务。否则谁肯前往天竺洋西岸的蛮夷邦国做外交人员。如果换成熊裳,他可以什么都不要,也不会去那边。
  赵嘉仁笑笑,却没再说什么。听了征讨天竺中部以及南部邦国的建议,赵嘉仁微微摇头。看得出把这件事放到了心上。
  “官家不愿意远征天竺么?”熊裳试探着问。
  “不。我个人觉得远征天竺也没什么了不起。”
  “那为何会如此不安?”
  “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兵力,光是北伐就已经耗尽气力。现在国内又是许多破事。若是现在没别的事情,不用他们讲,我自己就已经下令征讨天竺。”赵嘉仁说完,小心的靠在椅子上。
  熊裳知道所谓‘国内的许多破事’指的是什么。全新的税收与农业管理条例引发了大宋进士家族的全面反对。最近一个月多在《大宋日报》《大宋军报》《大宋学报》《大宋农报》《大宋商报》等报纸上刊登的大宋农民生活现状连载,遭到了大宋地主阶级的全面不满。
  各种反对声浪正在不断兴起,熊裳自己虽然不敢对抗赵嘉仁,却也没办法站到完全支持赵嘉仁的立场上去。想来想去,熊裳劝道:“官家,若是如此,何不发动对天竺的战争。大家在外面分的东西多了,想来内部的火气也会少些。”
  “国内矛盾国外转移?呵呵。”赵嘉仁忍不住冷笑起来。
  熊裳其实也就是随便一说,他自己根本不想掺乎到这样的事情里面。所以熊裳立刻应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讲。官家不要介意。我们熊家现在大部分在北方租朝廷经营,家里那点地也根本无所谓的。”
  看赵嘉仁没有追究的意思,熊裳赶紧离结束工作汇报,离开了赵嘉仁那里。他心中有点后怕,觉得自己还需要更谨慎些。马上就要致仕了,若是因为卷入无意义的纷争,最后没能混上该有的房子,那岂不是太糟糕了。
第150章
龙蛇舞(一)
  蒸汽车船在杭州码头停下,也许是因为有人受不了船上的环境,又或者归心似箭。还有可能是这种行动引发了群众模仿效应,总之,乘客们争先恐后的下船。甲板、跳板以及码头上都是人。众人你推我,我挤你,乱成了一锅粥。
  李云上将的警卫员忍不住问道:“李将军,我们可以让他们先让路。”
  坐在靠上的一等舱里,李云并没有出舱的意思。他挥挥手,从容说道:“让他们先走,我才不愿意和别人挤。”
  看着警卫员听了这些话之后露出不太理解的表情,李云笑道:“我真的不在意这个。从小上学的时候,我曾经很喜欢冲在最前面,还因为这个和冲在最前面的同学打过架。回家之后被我爹教训。再后来我突然想开了,让他们先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不挺好。”
  警卫员此时还没办法理解李云的心境,不过他看得出李云是真的不在意,既然不会被训斥,警卫员也放心下来。等到甲板上人走的差不多了,李云这才轻轻松松站起身,施施然走在空荡荡的船上。下船后到了军队在这里的接待站,在里面与已经等候着接船人员汇合。
  马车已经等在军人教师专用出站口外,众人上了马车直奔兵部而去。第二天,李云按照赵嘉仁的意思参加了晨会。
  丁飞和李云认识了二三十年,走上去和李云握手。看李云的表情中还是那样亲近,就说道:“这两天有空就去我那里坐坐。”
  “好。”李云点点头。
  两人认识的时间够久,又都是暴力部门。简短说完话就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文天祥看了看李云那晒得颜色颇深的皮肤,笔挺的军装,军装上三颗星的上将军阶。心中忍不住生出感慨。这个身材高挑,略显消瘦的中年人还是太年轻了。
  参加晨会的都是重臣,除了那些必须出席的部门之外,有些人会临时被加进去。突如其来的面孔就很容易引发大家的想象。
  赵嘉仁不在乎这样的想象,当年张世杰完全转投赵嘉仁之后就在晨会上露脸好几天,这种无言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赵嘉仁的一些态度。李云这次出现也一样,包括文天祥在内的大多数重臣都知道李云很有可能出任总参谋长。面对差一岁不到四十岁的总参谋长,文天祥心中怀念自己的年轻时代。李云还有十几年二十年时间去经历他人生中的辉煌,留给文天祥的时间却不多了。
  整个会议上,李云始终一言不发。会议结束之后,其他官员开始离席,李云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众人都知道李云这是在等赵官家的接见。熊裳离开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了看李云,在他马上就要致仕的时候见到李云,感觉挺受刺激。扭回头,就见教育部部长李必成板着脸从他身边走过。
  李必成在个人方面无可挑剔,是现在少数进士又接受完制科学历的家伙。他为人方正,对于教育也有着极佳的能力与见识。不过现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位,因为现在有流行的说法,李必成反对征收地产税与物业税。在政治立场上与陆秀夫是一路人。陆秀夫已经彻底离开了朝廷,众人都怀疑李必成还能待多久呢?
  看着李必成的背影,熊裳心里面有些感慨。以前礼部职能包括礼仪礼数考证评估、科举、对外事务。教育部职能被剥离,礼仪方面的职能也逐渐被朝廷以及官府的办公厅拿走,现在礼部差不多就只剩下外交功能。
  李必成并不知道前主管在背后的想法,即便知道的话大概也只能苦笑以对。他与陆秀夫的私交不错,对陆秀夫的命运自然非常同情。不过大宋现在的尚书、部长、侍郎加起来也就是三十多人,短短三个月里面就有两人被免职,新上来的公开表示支持赵官家。李必成就算同情陆秀夫,也完全没有要赌上自己的身家和赵官家掰掰手腕的打算。
  走的这么急急忙忙,李必成是去给陆秀夫送行。坐在马车里,李必成心里面很顺道想最后劝说陆秀夫不要离开杭州。看到陆秀夫坏了事,有些吏部黑心的家伙就想取消陆秀夫的福利房。就在大家以为陆秀夫要当做落水狗被痛打的时候,没想到赵官家竟然亲自干涉,以他的丞相职权给陆秀夫批了尚书级别的房子。在李必成看来,已经没人敢再刁难五十二岁的陆秀夫,他待在杭州好好过日子不行么。
  到了陆秀夫的新家,就见三层小楼的一楼客厅里摆了一堆包裹。没多久,一身普通装束的陆秀夫就从二楼走下来。李必成率直的讲道:“我这次来是想劝你不要走。”
  陆秀夫用力摇摇头,“我已经无心待在杭州,留在这里还能做什么呢,只是让人觉得我靠了官家的照顾留在这里。”
  “被官家照顾有什么不对!”李必成叹道:“其实君实若是能想通,只怕还会被重新启用。”
  被好友这么讲,陆秀夫脸色难看起来,他不爽地说道:“呵呵。那就算了。我从来没想过要与官家做对,也没想过要向官家摇尾乞怜。”
  便是被嘲笑,李必成却也没生气,他也正色说道:“可你有没有想过。留在杭州其实可以避祸。你便是想自己做个闲云野鹤,悠然江湖。却也好歹为家里想想。”
  “官家不是那种人。”陆秀夫率直地说道。
  “官家当然不是那种人。可现在外面地方上各种不认同官家的地主以及进士家族,这里是每个地方都有。官家光明磊落,那些人可是狗急跳墙之时,什么人都要借用。你所在的地方那些人若是知道你的立场,难倒就不会想方设法拉你过去。至少要想方设法的借用你的名头。到时候他们和官家一闹,官家难倒就会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是低头认输?”
  陆秀夫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几天他根本没能从低落的心情中走出来,离开杭州的想法也只是他自己没办法忍受压抑的感受。现在李必成所讲让陆秀夫终于看到了外面的局面,和那种暗流涌动相比,杭州反倒因为局面明晰,很安全。
  看陆秀夫听进去了,李必成又说了一句,“李云已经回京,大概会当上总参谋长。官家心意已决,自然就不会让任何不支持他的人留在朝廷里。”
  说完,李必成转身就走。只留下默默无语的陆秀夫。
  陆秀夫沉默着,李云却没有沉默。此时他已经讲完了他在阴山以北的经营,就说起了一些轻松的故事。
  “官家让我们建设炮楼,这种据点在草原上格外有用。建成的炮楼一下子就能看出去十几里远,便是蒙古骑兵跑再快也没用。我本以为在草原上杀的那么狠,蒙古人应该对我们也恨之入骨。没想到我们的炮楼修的越向北,前来试着投奔我们的部落也越多。”
  “哦?”赵嘉仁跟着凑个趣。其实他心里面一点都不讶异。蒙古高原生存环境艰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局面早就不在。比牛羊还高的草,需要足够多的水份营养以及光热。现在的阴山以北气候寒冷,加上人口增加很快,牛羊把草原都啃成了荒漠,进而变成了沙漠。加上忽必烈跑路,留在这边的蒙古部落活不下去,当然就要投奔强有力的势力。
  “我当时还很奇怪,我们派出去骑兵杀那些部落杀的那么狠,他们怎么就敢来投降。”李云还是介绍着。
  “我也觉得有些奇怪。”赵嘉仁是真的稍微有点觉得自己小看了蒙古地区的民风下限。
  “后来一问才知道。那边的部落被杀的很惨,就请了萨满做法诅咒我们。那萨满就开坛做法,一直在跳大神玩诅咒。当时正好是雷暴季节,蒙古高原上动辄打雷。我们的炮楼被劈了很多次。当时一天就要被劈十几次的都有。因为装了避雷针,炮楼上的人安然无恙。结果做法的萨满被劈死了。”
  “呵呵!哈哈哈!”赵嘉仁终于被真正逗笑了。避雷针的事情,赵嘉仁早就知道,只是他忘记提醒。在河北炮楼被雷劈几次,出现人员伤亡之后,赵嘉仁才想起用这个。却没想到在蒙古高原还能起到意外的奇效。
  “官家。那些蒙古部落请萨满可是要花许多钱,进贡许多牛马。大部落压迫小部落,基本都让小部落出钱。亲眼看到萨满被雷劈死,小部落本就心怀不满,立刻就认为我们宋军法力高强,得到了长生天的青睐。他们就试着跑来投奔。我就自作主张接纳了。”李云说到最后,声音里面有些不安。
  赵嘉仁有点费力的挪动了一下坐姿,然后问道:“李云,我问你个问题,什么叫做汉人?”
  “说汉语,用汉字的就是汉人。”李云答道。
  赵嘉仁摆摆手,“汉人血统其实不重要,我记得你手下有个叫耶律洪的师长吧?工部还有个叫萧白郎的。放到两百多年前,在大宋与辽国边界上,汉人遇到这两个姓氏的立刻就杀了。不用再多说,一定是蛮族。现在呢,除了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谁会去想这两个人是不是汉人。五胡乱华,那五胡何在。拓跋氏自己连姓氏都给改了。北方姓李的,许多都是当年五胡后裔。更早的匈奴何在。夏商周,商代祖先妥妥的东夷人。所以汉人绝不是简单的血统,汉人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体系。所以你在阴山以北接受蒙古人投降,我不觉得有错。”
  李云最在意的其实就是赵嘉仁不要说他接收蒙古部落错了,听了一圈前面的话,他心情很紧张。最后一句话让他觉得豁然开朗。
  “官家不责怪我,我就放心了。”李云连忙说道。
  “我要说清楚,汉人乃是生活方式。若是那些蒙古人还是那种谁是强者我就追随谁,见到东西抢一把就走。那就得立刻诛灭,绝不能养痈为患。”
  “这个自然。”李云连忙答道:“官家,我们也尝试着教蒙古人吃汉人的食物。他们对发面馍很喜欢。”
  “发面馍。对了,蒙古那边的碱怎么样。”赵嘉仁想起了另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
  李云答道:“官家,那边的碱有些是从湖里弄来的。不过我派兵侦查的时候,发现胡杨树上竟然出碱块。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去胡杨树林的树干上取碱块。”
  “胡杨树?”赵嘉仁有点懵了。他听说过这种被歌颂为‘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赵嘉仁并不喜欢这种文人范儿十足的说辞。后来就比较认同‘生而三百年不死,死而三百年不倒,倒而三百年不朽’的说法。他却不知道胡杨树居然还能分泌碱块。
  “快说来听听。”赵嘉仁着急的问。
  李云就介绍起来。胡杨树能长在盐碱地旁边,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分泌汁液,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当地人称为‘胡杨泪’。因这种结晶形状类似梧桐叶,在有的地方也被叫做‘梧桐泪’。当然,还有更直白的叫法就是‘胡杨碱’。这种‘胡杨碱’很不错,可以直接用来做中和发面馍的碱块用,只是里面含盐,所以那种发面馍会有点咸味。
  赵嘉仁听了之后立刻让秘书过来,“去把工部尚书……把工部尚书,化工厅厅长,农部尚书以及林业厅厅长都叫来。”
  李云一愣,没想到赵嘉仁竟然做出这样的安排。秘书离开,赵嘉仁立刻换了个话题,单刀直入的问:“你爹前年写信给我,说他在泉州那边买了些地,也不知道他当地主可否当的逍遥。”
  这听着是家常,却也并不是。几个月前,赵嘉仁任命他非常信任的陆秀夫做了户部尚书。只不过三个月,陆秀夫就净身辞官。好在陆秀夫还没有太矫情,赵嘉仁按照尚书级别给了他三层别墅小楼,陆秀夫还是老实的收下,甚至还写了感谢的奏折。虽然赵嘉仁觉得自己不再亏钱陆秀夫,但是失落的心情难以避免。
  李云乃是李鸿钧的晚辈,两代人都为赵嘉仁效力。李云还是赵嘉仁手下最早一批接受正规教育的年轻干部。按照道理来讲,李云应该忠于赵嘉仁。只是有陆秀夫殷鉴在前,赵嘉仁再也不敢盲目乐观。
  “回禀官家。我也是刚知道,我爹已经把泉州的地都卖了。他这就要到杭州渡晚年。”
  “啊?”赵嘉仁觉得自己的消息实在是太落后了。
  “福建的土地本就不好,现在交趾与广南东路的粮食运过来,更是没什么人种地。还留在福建的只是种茶,种漆,种竹子。最早的时候官家手下都是福建兵,现在福建人口大概只剩下百十万,还都在沿海各个港口。山里头据说还剩了点人,至于到底有多少。部队里面的福建兵说的都不一样。”李云讲述着他知道的福建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