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692

第108章
自来水(上)
  孙尚书离开工部机械厅的时候得到了厅长的明确回复,最近好几个研究所提出了最新的部件,所以旧式蒸汽机面临一个全面升级的问题。如果能够升级成功,旧式机器就会大改造,新式蒸汽机的出厂时间暂且不好确定。
  对于这些词,孙尚书完全没概念。等离开了机械厅,孙尚书突然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应该看看蒸汽机到底是什么玩意。然而孙青也是尚书,赵官家治下的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以前的朝廷可以充分扯皮扯淡,赵官家这边的工作数量非常大。稍微懈怠,那就完不成。孙青尚书就把这件事给放下了。
  再过两天,孙青尚书所在的社区那边修建的一个奇怪的高塔终于建成了。这座塔构架是铁筋和水泥骨架,墙壁是红砖砌成。四四方方的高塔有十几米高,却没多少窗户。这就令人感到非常好奇了。那帮娃娃们倒是跑进去过,根据他们所说,那里面除了楼梯之外啥也没有。孙青也没在意。
  等孙青回家之后,就见到家里有水务局留下的通告。社区供水将从喷泉,改成自来水。请各家各户准备改装费用,以及配合改装时候在家里留人。拒绝改装的,在喷泉全面停用之后,请自行解决用水问题。
  身为官僚大头子,孙尚书对水务局的官僚作风非常不满。啪的一声把这份通报拍在桌上,孙尚书怒道:“就这么大大咧咧发个通告。水务局的派头也太大啦!”
  也由不得孙尚书这么生气,也许从水务局的角度来看,这份通告清楚明白的讲述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讲述了不服从官僚机构命令的结果。然而孙尚书认为自己的地位是在水务局之上,所以没理由被如此对待。
  孙青的夫人是书局的,听了丈夫的话,她哈哈一笑,“那你准备如何?不交钱么?”
  听了这话,孙青第一个冲动自然是‘老子就是不交钱,那帮渣渣又能如何’。
  因为不是穿越者,孙青不知道奴化的满清有个宋代背景的戏剧《打銮驾》。要是知道的话,大概孙青尚书会被吓傻。那个戏里面,一个贵妃,为了保护犯法的外戚,就敢用车驾阻拦官员的道路。在大宋没有这样的傻缺,便是有,不用包拯打,随便一个御史台的御使告上去,贵妃和外戚都得一起完蛋。
  孙青是大宋尚书,他知道以大宋的规矩,和水务局杠上的结果是除了耍威风之外得不到任何好处。大宋是个法治国家,所谓法治国家,那就是有规矩。
  所以孙尚书心里发了一下狠,却没有在脸上露出。他最后阴沉着脸说道:“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能装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若是不好用,我要去官家那里弹劾水务局!”
  “哈哈!”看着孙尚书气恼的模样,他老婆被逗得大笑起来。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涵养,还真有人在晨会上讲述了此事。是当做简报来讲述的。对这种假公济私的事情,赵官家一言不发。大家看着赵官家的表情,倒也没有再多说啥。水务局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大家期待的是水务局更好的服务。真的把水务局给弄垮了,他们破罐破摔的停水。大家就可以继续去喝那些没有经过过滤以及处理的自来水。回想以前的日子,众人也都暂时认怂,看着水务局准备拿出什么来。
  再过几天,熊裳尚书就送来了最新的谈判报告。蒙古那边漫天要价,提出大宋先要和蒙古签订全面和平条约,并且允许蒙古在海上自由航行等条件。这一看就是没有诚意的表情。大宋使者当即就揭穿了蒙古人的念头,让谈判变得暂时中断。
  赵官家只是呵呵笑了两声,也没有说什么。这等事大家都能想象,所以也没什么不得了的。其他的就是更详细的三佛齐消息。宋军请求沿着中南半岛继续架设电报线,把电报的终端建设到中南半岛最南端。以后海峡的消息可以直接传递到杭州,大宋就可以轻松控制整个中南半岛以及南海。
  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同意或者反对。架设电报站已经没有技术问题,问题在于中南半岛上还有众多蛮夷和野人,单纯放几个电报站简直是大笑话。
  这件事暂时被放下。孙青尚书家就接到了改造的消息。那是周末,大宋五天一休息,那天孙尚书就在家看着。那帮人拿着工具,在水房的一个角落处一阵敲打,然后那里就出现了一个洞口。
  孙尚书本以为这么厚的地板,天知道要怎么折腾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他不得不对这帮家伙们的工作水平很是佩服。
  有了上下通道,这帮人就把一些熟铁水管给安装在这里面,上面还装了各种水阀、直通、三通,四通。原本的抽水马桶所接的水管也换成了内部的水管。这下孙尚书有些懵了,他问道:“你们这么装了之后,以后我们怎么取水?”
  “拧开水龙头,水就出来了。”施工的工人师傅身上倒是没有官僚气,他们很率直的回答。
  “我们以后用水不用再出去了?”孙青觉得喷泉是非常体贴非常方便的供水方式,任何修改都不会这么方便了。却没想到最新的供水竟然是大家待在家里,就可以随便用水。这变化已经超出了孙青想象力的极限。
  “那……为何最初不这么做?”孙青问。
  “以前的管子质量不过关。总是出各种问题。这是最近合格的产品。”
  “好几年了啊!难倒好几年都解决不了这么一个问题?”孙青并不领情。
  “这东西往上面一装,要是三个月之后到处出问题,你能受得了么?”师傅反问。
  “什么意思?你们做实验做了多久?”孙青感觉有点明白的意思。
  “我们这些都是要在各种条件下实验一年以上,一年后进行全面检查。这几年我们并没有闲着。”师傅说话的时候理直气壮。
  孙尚书回想起大家对工部的印象。工部的那帮家伙都是狂生。如果一群人只是一味的狂妄自大,还狂妄自大了好些年。那么工部应该早就被愤怒的众人碾碎。公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越来越壮大,就说明他们肯定有原因。
  这种坚持,就是愿意之一吧。
第109章
自来水(下)
  房子里面装水管,房子外面挖管道。高级官员的住宅区花了一周时间才忙完。
  全装好的那天又是周末,留在家的孙尚书听师傅说已经弄好,有些将信将疑的打开水龙头。里面并没有出水,而是先发出一阵仿佛是嘶鸣般的声音。过了片刻,随着水龙头一阵震动,嘶鸣声消失了,水从里水龙头面哗哗的喷出来。
  之前的喷泉时代,高级官员的住宅一楼就安装了这种自来水龙头,所以孙尚书并没有感到讶异。从一楼到三楼,他把家里所有水龙头都试了一番,果然个个出水。抽水马桶也能自动上水,二楼三楼的厕所再也不用靠人力拎水。
  上了顶楼,就见晒热水的热水器也在自动上水。回想起之前用桶向里面加水的辛苦,孙尚书忍不住哈哈的笑出声。
  看着汩汩向大缸里面注水的水管,孙尚书的老婆也笑道:“刚用这个的时候,只觉得这个好。后来说起提水,那就是老懒用大懒,大懒用小懒,气的小懒白瞪眼。人心不足,大概就是如此吧。”
  这话说的实在,孙青尚书带着一脸深以为然的表情猛点头。站在淋浴下头用可调节水温的冷热龙头尽情冲澡是非常开心的事情,然而热水好像很容易就被用光。
  “孙尚书。如果家里的水管有地方漏水的话,就把这里的总阀关闭。然后赶紧到物业去找人来修。”安装的师傅给孙青孙尚书讲述着要点,“另外,总阀从你家厨房进来,就是因为厨房经常用,便是冬天也能保持比较高的温度。这个要小心。小心冻裂水管。”
  “冻裂水管?这可是铁管!”孙尚书大为惊讶。
  “水管里面一旦结冰,铁管也能撑炸。”
  “冰为什么这么厉害?铁管这么不经冻么?”孙尚书觉得自己记忆中放在外面的铁家伙便是在大冬天也能保持完好,没见到有任何是被冻坏的。
  “爹。我们在学校讲过,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冰之后体积变大。”孙青的小儿子在旁边欢快地说道。
  儿子竟然教训起老子,孙青本能的瞪了小儿子一眼,呵斥道:“瞎说什么。”
  小儿子明显没理解老爹的心情,他继续嚷嚷道:“老师让我们观察了,冰总是浮在水上。轻的东西才能浮上来,所以能证明冰比水轻。别的是热胀冷缩,水变成冰是热缩冷胀。”
  见小儿子如此坚持,孙尚书就想起工部的那群狂生的嘴脸。只要谈起技术问题,就没有这帮人不敢去怼的存在。甚至连赵官家也是一样。孙青自己就见过工部一群工程师脸红脖子粗的和赵官家争辩,那些人说的字,孙青是能明白的,只是这些字串在一起,孙青就完全听不明白。看得出,赵官家也乐在其中。经过争论,工部那帮狂徒都服了。
  见学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小儿子也是这帮模样,孙青也不想再怄气,他息事宁人地说道:“我知道了,等到冬天的时候,看守水管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做!”
  师傅并无意参与孙青的家务事,他递上了一个名单,请孙青签字。孙青又看了看水管,就问道:“这不会停水吧?”
  “只要管道没出事,水塔没问题,应该不会停水。”
  “随时有水用?”
  “嗯。”师傅答道。
  孙青有看了看管道,突然想起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他就想起了之前的疑问,连忙问道:“是谁往水塔里面上水?”
  “不用人力,用蒸汽机往里面上水。”
  蒸汽机……这个名词触动了孙尚书的回忆。赵官家表示工部用蒸汽机给造纸厂提供动力,结果工部说现在他们没有旧式蒸汽机了。当时孙尚书以为旧式蒸汽机都被回收,现在看可未必如此。
  “带我去看看蒸汽机!”孙尚书很快就提出了要求。
  十几分钟后,孙尚书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现在水塔内部的动力室。一进去就感觉这里面好热好吵。
  负责水塔的物业看到尚书来了,热情的带着他们参观,同时吹嘘道:“现在是测试阶段,所以用的是自带锅炉的蒸汽机。以后我们准备集中供热,锅炉房修好之后,蒸汽机就用锅炉的蒸汽。不上水的时候大家可以在这里蒸米饭,接热水。要是出钱够多,还可以直接热水入户。”
  “嗯嗯……”孙尚书只是随口应着。他发现自己即便是干部出身,依旧什么都看不懂。蒸汽机看着不算大,长和高大概和马车后轱辘差不多。两台喷吐着蒸汽的新式机器在旋转,发出了不小的动静,并且驱动了一些设备。
  继续拾级而上,就到了塔顶的大水箱旁边。大水箱里面都是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孙尚书看到从下面通上来的水管里面不断有清澈透明的新水注入到大水箱当中,想来这就是楼下的蒸汽机起到的作用。
  看着水箱的容量,把十几个孙尚书放进去毫无压力。靠人力把水提到这个高度,就算是把人累死,只怕也不够社区这么多户人家使用。然而在这里干活的是机器,少数几个照顾机器的工人便是出汗也只是因为热。
  回到家,孙青问老婆一个问题:“咱们家没有请仆人,你觉得一年省了多少钱?”
  “不知道。”孙青的老婆回答的非常干脆。
  “按照水房那边说,以后蒸米饭蒸馒头也可以到他们那边。只用炒菜的话,做饭应该更快。”孙青分析道。
  “你这说的就跟你炒菜一样。”孙青的老婆有些鄙视地说道。
  “有幼儿园,有小学,中学,大学。孩子的学业得咱们亲自来管……”
  听到这里,孙尚书的老婆面露不安,声音严厉地说道:“你别给我瞎想,我可是不要再生了!”
  “不不不,我只是觉得以前的那些雇了三四个仆人的家庭过的不如咱们。”孙尚书自豪地说道。
  听丈夫不是想生孩子,孙夫人的脸色也放松下来。想了想,孙夫人果断表示赞:“我是坚决不要回到过去。”
  夫妻二人正在二楼的客厅里面说话,就听到一楼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和往常一样争吵起来,然后老三带着委屈就冲上来,“爹,娘,大哥非得自己先去洗澡,不让我洗。”
  “大郎,你就让着你弟弟又能如何!”孙青对楼下喊道。
  楼下传来隔着门的声音,“爹、娘,我已经开始洗了。很快就洗完。”
  瞅着满脸委屈的小儿子,孙青只能安慰道:“热水多的是,不用担心。”
  水倒入盆里,发出哗哗的碰撞声。距离孙青家几千里的北方大都,前太皇太后谢道清把小铁皮桶里面的水倒入木盆里。谢道清今年已经70岁了,她能够拎起来的只有大宋生产的小铁桶。
  接连打了几小桶水,谢道清就有些喘气。拿起一条麻布手巾,在木盆里浸湿。而且水井里面的水冰凉彻骨。谢道清静静坐在井边的凳子上,等着太阳把水晒热。
  院子里面尘土很多,因为没有仆人打扫,一切看着都脏兮兮的。唯一能称得上清澈明亮的,大概只剩下木盆里面刚打出来的井水。谢道清忍不住想起以前做皇后,做太后的日子。那时候的她周围有大量内侍和宫女伺候着,所有体力活都无需动一根指头。直到临安总投降之后,谢道清不得不才重拾少年时代的家务。
  从临安总投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年。这八年中,谢道清经常会想起陈宜中,如果不是这个老贼当年反复无常,如果不是这个老贼从贾似道手里得官,却在最后背叛贾似道,在贾似道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全力推翻贾似道的相位,想来谢道清当时就会南迁到福州。
  杨淑妃当年凭借的只是一张脸蛋,她本人的唯一能耐也就是能生孩子而已。和谢太后一比,杨淑妃什么都不是。如果当年谢太后没有被那些奸臣所误,如果当年能够果断选择迁都的话,不管赵嘉仁那小贼如何能干,谢太后都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制住赵嘉仁。
  赵嘉仁能够对杨淑妃的儿子取而代之,不就是因为这母子两人名不正言不顺么。而谢道清拥有的是堂堂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这一系列身份,足以让所有异心化作泡影。
  然而谢道清也没有完全绝望,最近已经有了风声,大元正在和大宋谈判,谈有关交还大宋贵人的事情。据说是大元被赵嘉仁那小鬼打得接连大败,为了缓和关系,大元不得不向大宋提出交还贵人的请求。结合大宋的经验,谢道清觉得这个谈判非常有希望达成目的。到了那时候,她就可以回到大宋故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