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655

  这次让左宗棠过来,目的是听取一下左宗棠菜篮子工程的汇报。广东在全国发展的最早,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最多,别小看这个菜篮子工程。这可是真正的工业化时代遇到的问题,就满清那个城市化水平,根本不存在发生这等问题的社会经济基础。
  左宗棠当然很想把自己的功劳给谈一谈,菜篮子工程本身是一个农村经营的问题,要把市场需求与农村蔬菜生产供应结合起来,这可是很复杂的事情。
  “陛下所建立的那些菜市场,还有黑帮们搞出的强买强卖体系,我给结合起来……”左宗棠信心满满的讲述着。这个体系说白了就是针对性极强的供给方案,农村的菜农种菜的目的就是到城市来卖。政府没有专项扶持,以前的官员要么觉得这增加了城市的管理难度,要么就是别有居心的认为这是一个捞钱或者收税的好门路。要说左宗棠真的干出了什么成绩,就是他把这个给定位为城市供应的一个必须环节。城市管理有必要为这部分承担起责任,并且付出一定的代价,给菜农支持。
  有了这样的明确定位之后,城市的理念无疑扩大了。城市不仅仅是工业,或者商业,市民们以前那种粮店供应制度逐渐扩大,管理的细节要求更加精准。城市要有目的与农村进行更有效率的结合才行。
  这些对于韦泽来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东西,他见过菜农们抗议税收太重,管理费太多,也见过市民大骂菜价太贵,吃不起。他见过小区的居民们不满城管驱逐摊贩,投诉城管。于是城管干脆不管,菜贩子和菜农在小区门口随便支起摊子卖菜,堵塞交通,制造垃圾,弄得居民们生活品质大大降低,小区居民又返回头恳请城管来维持秩序。
  历史就是这么螺旋上升的,韦泽也不可能让事情就那么一步到位。但是左宗棠能做出这么实实在在的成绩,这就是进步。听完了左宗棠的报告,韦泽笑道:“干的好。左副省长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我会给其他城市发过去,让其他城市从广东的经验里面学习适合他们的地方。”
  “哦!”一听说自己的东西还要被人选择性学习,左宗棠的情绪就不是那么高。
  韦泽听出了这个意思,他笑了,“左副省长,我这么讲吧。广东适合种的菜不是特别多,江南能种的菜就和广东不一样。全盘照抄定然要出事。中央发的文件,中央总得负起责任吧。”
  左宗棠想想也是如此,他于是释怀了。反倒是韦泽,他建议左宗棠和技术部门合作,一起把早就开始研究的温室大棚技术在广东冬天试试看。现在即便是没有塑料薄膜,可玻璃的价格一路走低,这个成本也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边缘。如果再推动一下,只怕成本还能降低一些。
  韦泽是个干实事出身的,左宗棠也是如此,两人在这方面相谈甚欢。城市的兴起对于蔬菜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左宗棠对于自己工作的价值非常有信心。
  这些都谈完之后,左宗棠忍不住问道:“陛下,难道太平天国的洪天富贵落到了咱们手中么?”
  韦泽也不隐瞒,“是不是本人,我们还在确定。不过是本人的可能性很大。”
  左宗棠有点恍然大悟了,为何韦泽会对沈葆桢提出那么一个问题。以左宗棠的聪明,他也觉得韦泽所说的话并非是拿沈葆桢逗乐,而是韦泽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陛下对沈葆桢说。汉人是个人对政府的自我的认知,与别的毫无关系。祖上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员,愿意不愿意接受政府的领导,能不能遵从法律。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大同世界了。这也是陛下对太平天国那些人的看法么?”
  韦泽有点无奈的冷笑一声,“哼!这是现代工业化民族国家的基本理论。这个社会的两大力量就是人民与政府。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所有画地为牢的封建残余都会被彻底消灭。沈葆桢代表的那些旧读书人也好,还是太平天国的那帮王爷也罢,他们所期待的都是建立封建制度。我们光复党人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愿,我们自己更不能搞起这些玩意。”
  “明白了!”左宗棠连连点头,然后他想起了自己的工作,忍不住笑道:“若是按照陛下所说,菜篮子工程也算是在打破封建行会呢。”
  听了这王婆卖瓜的话,韦泽正色说道:“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分析角度和理念正确的话,你会从中看到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成工业社会的发展在这里面会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左副省长,虽然不能强行要求市场按照你的想法营运,要让市场自己发展。不过这件事也不要一阵风的就过去,后续的观察分析,也是个很重要的工作。我个人建议,你让党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所来进行追踪,只要真的肯好好干,这可是个非常好的课题。”
  左宗棠当初就是靠党校来搞的广东菜市与黑社会调查,听了韦泽的话,他连忙答道:“明白!”
  送走了左宗棠,韦泽立刻召开了军委会议。洪天富贵的行动实在是超出了预料之外,别看洪天富贵本人只是个籍籍无名之辈,可他的地位却足以掀起一场席卷西北的风暴。解决太平天国的机会就这么意外的成熟了。
第292章
北边的麻烦(十六)
  石达开放下手中的洪天富贵写来的信,这是一封公开信,也是“退位宣布”。洪天富贵既没有声称作为现任天王,要带领太平天国投降民朝,也没有把石达开这些人打成奸佞。
  洪天富贵公开告知天平天国的这些人,基于他对民朝的看法以及对局势的判断,洪天富贵放弃了天王的地位,投奔到民朝那边。至于太平天国再选出谁当天王,洪天富贵只是建议不要再把他那些年幼的弟弟们拖进这趟浑水当中来。成年人们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如果这是一篇要太平天国投降的文件,石达开大可以把这个公布出去,然后声称光复军通过早就埋伏的内线张应宸劫走了洪天富贵。现在这只是一封用词平和,内容阴狠的退位诏书,此事可就糟糕了。
  诸王们其实早就对洪家小娃娃坐江山极为不满,不少人觉得应该由翼王石达开来坐这个江山。洪天富贵的退位诏书一出,就给了这些人以希望。不过这种希望却建立在这些人承认这份退位诏书的基础之上。承认这份退位诏书那就得承认洪天富贵是依照自己的意志到了光复军那边,光复军并没有对洪天富贵实施诱拐等手段。
  其他诸王也都看了这封信,众人都不吭声。其实以洪天富贵这位“前天王”的情况,不少人挺怀疑这诏书真的是洪天富贵的文笔和真心话。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太平天国的上层是真的可以洗牌了!
  “啪!”石达开一拍桌子,“这封信定然是假的,里面都是一派胡言!”
  没有什么人附和石达开的说法,此时的局面已经到了他们没时间玩自欺欺人把戏的地步。追击洪天富贵的追兵在路上遇到了光复军的部队,这支部队已经越过双方的“边界线”向潼关方向移动。趁着敌人混乱之时痛下杀手是军事上的惯用选择。现在太平天国的重臣们若是真的再用一些废话互相敷衍,那只是在耽误自家时间。
  在好一阵沉默之后,杨辅清打起精神,用了极大毅力说道:“我觉得就让翼王做天王!”
  他本以为这话说出来之后会引发一场大轰动,可左顾右盼一番,诸王与重臣们却都没有吭声。大家都是王爷,就算是翼王地位上比大家尊贵些,可这还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地位。若是让翼王石达开当了皇帝,那就对众将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这变化就不是让翼王主政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是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到翼王石达开手里。除了已经明确站到石达开那边的诸王重臣之外,谁也不肯轻易做出如此决断。
  林凤祥此时已经对太平天国再没什么想法,韦泽已经派人专程拜会过他,使者告诉了林凤祥,韦泽不会给上层这些人封官许愿,但是一定会让天国下层兄弟们正常生活。愿意回老家的回老家,愿意留在西北的就留在西北。林凤祥并没有告诉使者,他会配合韦泽的行动。但是他心里面非常清楚,韦泽一定派遣部队前来进攻。所以对石达开一派的上蹿下跳,林凤祥根本不在乎。
  杨辅清本来担心就是林凤祥带头出来反对,连怎么反驳林凤祥的话都准备了一些。可林凤祥却根本没有吭声,这让杨辅清感到极为意外。难道在这个危急关头,林凤祥认怂了不成?
  沉默啊沉默,沉默啊沉默,会场内就这么沉默下去。沉默到杨辅清感觉有点毛骨悚然的意思。不仅林凤祥没有吭声,其他人也不吭声。仿佛杨辅清方才什么都没说的样子。这种沉默让杨辅清明白过来,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石达开派系之外的王爷都没有要支持石达开的意思。
  光复军期待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军委讨论的时候大家的意见基本都是要利用洪天富贵来逼迫太平天国投降。韦泽的建议则是让太平天国分裂。“西北太大,强行逼迫他们投降和我们一处处的打下来又有什么分别。若是真的想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还不如让想走的走,想留的留。”
  全部吞下西北将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战争,财政部此时已经是哀号着,现在财政上是真的快没钱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简直是吞金兽,大规模的教育也是耗资巨大。再来一场大规模的西北战争,财政部即便是冲到军委和军委这帮人同归于尽也不稀奇。
  单纯的等待从来不是光复军的作风,此时河南军区已经兵发潼关,四川军区进攻汉中,山西军区也向西进军。三个军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现在太平天国的首都长安。
  到底让谁来当天王的讨论进行不下去,沉默了好久之后,林凤祥终于说道:“这件事过两天再谈吧。”这话得到了诸王的认同,于是大家就散了。基础的问题谈不拢,其他所有讨论都没有了基础。
  已经不用在说什么,各个派系都自动的到了各自首领那里开起了小会。林凤祥一系的人聚集到彰王府,大家等着林凤祥给出未来的判断。林凤祥也没有让大家就等,他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不会离开天京城。兄弟都可以按照所想的行事。”
  “那光复军打过来怎么办?”陈玉成提出了这个挺没意思的问题。
  “打过来,我就和光复军谈。”林凤祥也给出了挺没意思的回答。
  诸王都沉默了,现在的关键就是走或者降。陈玉成身为太平天国第一战术家,他忍住继续问道:“若是我们固守汉中与潼关……”
  林凤祥答道:“那又能守多久?天王出逃的事情咱们不讲,光复军也会大肆宣讲。到时候你觉得兄弟们中间还有多少人真的还肯打仗?”
  林凤祥一系的王爷们都沉默了,这才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如此局面下以长安为中心与光复军决战,是个必败的结果。
  看着欲言又止的陈玉成,林凤祥继续说道:“你们有人想带兵走的话,到也可以去找找翼王,他估计准备的很充分。”
  光复军的情报部门此时全力开动,天王洪天富贵跑到光复军那里,并且宣布退位的事情已经在下层传开。当然会有太平军的人大骂光复军绑架太平天国的天王洪天富贵,这件事做的不地道。不过更多的人对此的反应却没有这么义愤填膺。光复军连太平天国的天王都能给弄走,那还有什么人是光复军弄不走的?
  太平军的战斗意志不仅没有因为光复军的“胡作非为”而被激发起来,反倒是因为太平军的重大失败而降到了新低。潼关守将是吉文元的部下,他十几年前被韦泽从河北救回来。光复军打到潼关外,双方私下商议了两天,这位守将干脆就带着毫无斗志的部下投降了。
  潼关乃是关中门户,潼关一破,关中立刻就暴露在光复军面前。石达开其实早就知道长安守不住,杨辅清公开要求选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的天王,诸王嘴上不吭声,心里面各自有各自的打算。而石达开此时也不与诸王们说什么废话,而是带领着自己的派系做着西进的准备。
  长安城占据优势的乃是林凤祥一系与张应宸的御林军,石达开因为有以前的问题,他的嫡系在甘肃宁夏的居多。石达开该走的时候倒也走的爽快,一声令下之后带着部队和家眷辎重走了个一干二净。他那一派的人马也走了个干净。
  临走之前石达开向林凤祥索要太平天国的玉玺,这是太平天国最高权力的象征。洪秀全死后,洪天富贵就逐渐被剥夺了用玺的权力,玉玺保管的权力被林凤祥与石达开控制下来。
  看着石达开冷漠的目光,林凤祥忍不住问道:“翼王,你已经下定了决心么?”
  石达开冷冷地答道:“生死有命,彰王不愿兄弟们多造杀伤,我一点都不觉得彰王有什么不对。只是我所图与彰王不同,哪怕日后战场再见,大家各为自己就好。”
  林凤祥苦笑一下,“我只想回家种地,想来是绝对不会在战场上与翼王相见。”
  说话间,两人的亲卫已经各拿了两人的钥匙开了锁,取出放玉玺的盒子来。林凤祥先拿过盒子,在石达开手下警惕的目光中打开,然后把盒子交给了石达开。石达开取出玉玺看了看,果然是他熟悉的玉玺,并没有被人掉包。
  让部下盖章验章。石达开转回头来问林凤祥,“齐王不会对洪家不利吧?”
  “我觉得不会。”林凤祥答道,“再说翼王带了洪家人又有什么用处?”
  方才交接玉玺也算是个小仪式,正式代表了洪秀全家族对太平天国控制权的彻底结束。两人再也不提什么天王的说法,对洪秀全家族的称呼也变成了“洪家”。
  石达开也本想带一个洪秀全的儿子走,万一事情不对头的时候也有个凭借。可他也看得出林凤祥坚决反对的态度,张应宸跑路之后,御林军立刻转投了林凤祥那边。石达开一定要抢人,只怕也很难得手。对于这位并不太爱说话的林凤祥,石达开再次认识到了他的厉害。这让石达开不禁怀疑起来,林凤祥在张应宸带着洪天富贵出逃里面到底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
  正在考虑是不是开口问一下的时候,石达开的部下禀报道:“翼王,玉玺是真的。”
  这话一出,就意味着石达开正式接掌了太平天国的权柄。石达开个性里面对决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恋恋不舍的因素,他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是对林凤祥拱拱手,“彰王,就此别过!”
  “翼王,一路保重!”林凤祥也平淡地答道。
第293章
北边的麻烦(十七)
  石达开带走了大部分王爷以及八万多太平军,凡是对投降还有顾虑的太平军大部分都跟着石达开等人往甘肃去了。长安乃至陕西剩下的则是以林凤祥为主的十几万太平军以及几十万家眷。
  韦泽得到消息之后在军委召开了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撤销安徽与湖南两个军区,把这两个军区与武汉合并,组建起一个新的武汉军区。这是光复军到现在为止的第一次军区合并与撤裁。以往军区数量总是不断扩大,部队越来越多。这是第一次对军区数量进行削减。
  “这两个军区撤裁之后,人员怎么办?”军委第一个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石达开就让他往西北走,我们暂时不追。现在要建立陕西军分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也已经修通,接下来就要收复蒙古。怎么可能有让他们闲着的机会。”韦泽讲述着自己的安排,这安排倒也挺有道理,至少不存在大规模削减人员的问题。
  没等大家完全从冲击中缓过劲来,韦泽接着说道:“河南军区并入济南军区,当地军区也着手开始撤销,这部分人员向沈阳军区转移。江西军区撤销,并入南京军区。福建军区撤销,并入广东军区……”
  中国现在的地图都在军委成员脑海里,大家听着韦泽的话,已经有了数。凡是周边没有直面敌人的军区统统合并撤销,按照韦泽的意思,省军区将全部撤销,最后合并成几个大军区。
  “那地方上驻军怎么办?也从各个地方调走么?”陆军司令胡成和问。海军正在不断扩军,他们只可能加强而不会削减。可陆军的就未必了。
  韦泽答道:“现在又不缺乏打仗的地方,人民军队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驻扎在根本没仗打的地方有何用。满清把八旗军放在京城,最后落了个什么结果?”
  只要道理正确,不是刻意刁难谁,韦泽的命令总是能得到通过。裁撤军区这么大的事情就很简单的通过了。军委办公人员把新绘制的中国地图挂起来,周边几个用兵方向明确的标了出来。
  不标出来其实也无所谓,军委负责的就是战争,此时东边沿海已经平定,剩下的就是北方的俄国,蒙古。看着那两块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军委都觉得有些头痛。让这些人对战争感到头痛并不容易,可这大片的土地实实在在的是难控制的地方。
  韦泽的教鞭从蒙古划过,“从张家口修建一条铁路,通过蒙古抵达新疆。这条铁路修通了,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在那鬼地方修铁路么?”胡成和带着痛苦的表情说道。
  “那里可不是鬼地方,这一带可是好地方。”韦泽说完之后对秘书招招手,秘书很快就与工作人员抱了一堆盒子进来。会议桌上很快就被这些盒子给占据了。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围巾、手套、从粗线编织成的衣服,还有一些长靴。
  现在是九月中旬,天虽然开始凉起来,不过南京的天气远没到需要穿厚衣服的时候。更准确的说,大家还都穿着短袖呢。
  “试试看么。”韦泽对众人说道。
  毛料的手套、围巾、毛衣,松软温暖,在夏天的感受非常强烈。内部衬着羊毛的靴子更让这帮老军人感觉出了极大的不同。胡成和疑惑地说道:“这个鞋虽然暖和,可好像并不捂汗。”
  “没错,这个鞋一点都不捂汗。北方军队用起来很合适,即便是在南京,这鞋冬天也很舒服。”韦泽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