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655

  张应宸哼了一声,“你们也不用担心我是想借用这法子把你们的情报网挖出来。到了这个时候,挖出情报网对太平天国还有什么用处。顶多能多苟延残喘几天罢了。”
  石达开等人此时都在专心游说诸王,洪天富贵原本在石达开眼中就是装门面的存在。现在更没时间去考虑洪天富贵。他顶多让加强一下对张应宸的监视,防备张应宸与林凤祥勾结。
  张应宸根本没有与林凤祥联络,这时候张应宸其实不怕石达开,他最怕的反倒是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的林凤祥。很多石达开看不透的东西,却根本瞒不过林凤祥。石达开的聪明是看透表面上的东西,林凤祥却能够看透很多水面下的暗流。
  早上的时候洪天富贵逃出天京城,张应宸虽然心乱如麻,却还能维持应有的平静。到了晚上张应宸安排好逃脱的伪装,接着就带着亲卫逃出了长安城。他此时感到的不是脱逃的自由,而是加倍的加紧张。
  从地图上计算,从长安城逃到光复军的控制区有300里地,这300里地中会出太多的问题。张应宸能够一天一夜骑马跑出去300里。可洪天富贵能行么?而且李培元与周固本可靠么?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应宸连家人都不要了。只要踏出了这一步,他除了带着铁杆部下逃亡之外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
  8月19日,张应宸得到了翼王石达开部下战败的消息。
  8月20日,张应宸确定了李培元与周固本的身份。
  8月22日清晨,洪天富贵出逃。
  8月22日深夜,张应宸出逃。
  8月23日上午12点左右,石达开的追击部队出动。
  8月24日上午9点,张应宸怀着极为焦虑的心情,蹬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停在一队光复军骑兵面前。
  为首的骑兵指挥员盯着张应宸看了好一阵子,他翻身下马跑到张应宸面前,“张旅长,还记得我么?我是钟大江啊,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钟大江是谁,张应宸早就忘记了。不过对方既然认的自己,想来以前当过张应宸的手下。张应宸也翻身下马,“你们可曾见到天王?”
  钟大江上前握住张应宸的手,“天王洪天富贵已经安全到了我们这里。张旅长,你别说啊,洪天富贵一直念叨着你,说你随后就来。见不到你,他都不肯好好休息。”
  张应宸这一路身体疲惫,心理上备受煎熬。为了压住心里的焦虑,他是试图把所有体力都消耗在行军上。此时听到了洪天富贵安全抵达光复军这里的消息,他精神上再也撑不住。张应宸只觉得自己的脑子突然间一片空白,接着什么都不知道了。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张应宸从沉睡中醒来,睁眼一看外面,天色还挺亮,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正准备起身,却觉得浑身的气力都被抽光一样。他努力的想爬起来,却听到身边有欢喜的声音,“哥哥,你终于醒了!”
  费力的转过头,张应宸看到了坐在床边的洪天富贵。两人重逢,张应宸的心一家伙落回了肚子里头。这一路之上,张应宸是越走越后悔。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必须的,若是再等下去,长安城一定会有很大变化。那时候想走都走不了。可这次行动实在是仓促,各种未知的不可控事件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生,那就是前功尽弃。
  与洪天富贵重逢之后,张应宸终于确定,自己的冒险成功了。自己脱离了险境,张应宸突然想起了自己还留在长安城的家人,他突然悲从中来,忍不住呜呜的哭泣了。
  此时的韦泽也已经得到了消息。虽然十几年没见,韦泽还是对那个很有点小聪明的部下有印象。只凭借自己的小聪明行事的张应宸让韦泽觉得有些可惜。小聪明的特点就是读书多而不知其意,善于模仿而不懂其本。若是能跟着大势走,初期好还,遇到艰难之时就会停滞不前。而一旦脱离了大势,就会如同沙漠来的几滴水,转眼就干涸了。
  张应宸现在的行动也算是回归了正道,可是韦泽却忍不住感觉,张应宸只是小聪明更熟练了,是不是有质的变化,却还很值得考察。
  此时韦泽正在接见人,所以他只是让部队把张应宸与天王洪天富贵送到洛阳好好保护起来。而且一定要先确定洪天富贵的身份。光复军情报工作做的再好,也实在是弄不到天王的王宫里面去。更重要的是,光复军也没人能想到天王洪天富贵能主动投诚到光复军这边来。
  交代了这件事之后,韦泽就前去见了等待着的左宗棠。左宗棠现在已经是广东民政局副局长,正局级待遇。因为菜篮子工程搞得好,要不了多久就能升任广东省副省长,而且有很大机会成为广东省委常委。韦昌荣安排左宗棠前来向韦泽汇报工作,很大原因也是希望韦泽接见左宗棠,洗刷一下左宗棠身上的降将色彩。
  可左宗棠实在是左宗棠,他此次还生拉硬拽了一个前清官员沈葆桢,想向韦泽推荐此人。韦泽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沈葆桢在中国造船业上留下过一笔。而且得知了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之后,韦泽终于肯见此人一次。
  能让左宗棠看重的人的确与众不同,沈葆桢见了韦泽之后,竟然开始为被俘的满清小皇帝求起情来。
  韦泽觉得挺有趣,他忍不住问沈葆桢,“我听说你和湘军一起打过太平天国。我想问你的问题,如果那时候洪秀全死了,他儿子继位。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什么也不懂。如果这孩子落到你手里,你会怎么处置?”
  左宗棠万万没想到沈葆桢见到韦泽之后居然会提起赦免满清小皇帝的话题,又见韦泽顺着这个话题反问了沈葆桢这么一个问题。左宗棠只能心里面叹口气,承认自己太低估了沈葆桢的人品。
  沈葆桢听了韦泽的问题,他低下头思忖一阵,然后抬起头毅然说道:“若是遇到如此局面,我定然会把这人凌迟处死。”
  “哦……你既然会做出如此决定,那又为何让我赦免满清的小皇帝呢?”韦泽说到最后忍不住微笑起来。
  “陛下,这两件事完全不同。”沈葆桢从容地答道。
  “哦?有何不同?”看着沈葆桢认真的表情,韦泽来了点兴趣。
第290章
北边的麻烦(十四)
  “陛下,满清在前,太平天国在后。若是如陛下所讲,我在做满清的臣下时抓到了洪秀全死后登基的儿子,我必然要凌迟处死。因为若是饶了这孩子的性命,那就是承认了太平天国造反的罪孽可以不死。我身为满清的大臣,绝不能做如此判断。”沈葆桢从容地答道。
  “哦。”韦泽微微点点头。沈葆桢的道理也说得挺合情合理。
  见韦泽好像有点被说动的意思,沈葆桢趁热打铁,他继续说道:“陛下所建立的民朝不同,满清在前,民朝在后,陛下杀了小皇帝不过是举手之劳。可陛下若是不杀,前朝留下的人会觉得陛下仁厚,对陛下更有信心。且不说满清的小皇帝,若是现在太平天国的小皇帝落到陛下手中,陛下难道也要杀了不成?”
  “呵呵……原来如此。”韦泽笑了,他终于有点明白历史书上写的舌辩之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的是任何事情到了他们嘴里,都能说出个道道来呢。
  左宗棠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跟随韦泽的时候韦泽已经32岁了。这位28岁就靠一己之力割据淮河以南,成为皇帝的韦泽绝不可能是什么毫无个性的人。韦泽并不固执,他只是无比坚定。像现在这样与沈葆桢说话的态度可不是韦泽真正和人讨论的态度。左宗棠一直对沈葆桢评价很高,这才希望沈葆桢能出来为国家效力。到现在为止,韦泽还愿意和沈葆桢聊会儿天,但是当过韦泽秘书的左宗棠实在是没看出韦泽有任何想给沈葆桢机会的迹象。
  沈葆桢也不愧是儒家教育出来的,见韦泽有继续听下去的意思,他就正气凛然的继续说了下去,“陛下,满清已经覆灭,陛下不用满清旧臣也没什么不对。可在下以为,陛下不用读书人却是太苛责了一些。”
  听了这话,韦泽呵呵笑了两声,“我们新政府里面用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没有相应学历,是不可能得到相应机会的。”
  左宗棠心中大大叹口气,韦泽这话其实是实话,不过听到了儒家门徒耳朵里面,无疑是一种心虚的表示。面对沈葆桢这等儒家门徒说出这些话,韦泽看样子是希望沈葆桢出来跳一跳。左宗棠其实也很清楚,沈葆桢只怕是一定要出来跳的。
  新政府采取了表面上颇为类似科举的公务员制度,当左宗棠得到今天的地位之后,他当然知道公务员制度的条文里面有规定,“在满清那里当过官的人员,不予参加考试机会。直系亲属在满清那里当过官,除非在1858年前就主动加入解放区政府的,不予参加考试机会。”
  这种明确的规定可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但是光复党稳扎稳打,努力培育实施全民教育,也不猛烈扩大解放区。所以读书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新政府并不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读书人即不肯当兵,也不肯当工人,种地上虽然马马虎虎,却也比不过农民。这年头混不进光复党的劳动者体制,读书人地位一落千丈,连农民都看不起他们。沈葆桢一直在家待着,想来日子非常不好过。见到韦泽之后,他不说话才奇怪。
  果然,沈葆桢正色说道:“陛下,你现在不用儒家,在下觉得这大大不妥。”
  “你说的儒家是信孔子教导的人么?”韦泽问。
  沈葆桢好歹也是要点脸的人,被韦泽这么抢白了一句之后,他脸色登时就不好看了。如果韦泽把孔子那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讲出来,现在这帮读书人们都不敢说自己是儒家信徒。从任何角度来看,满清和韦泽的民朝一比,就是彻头彻尾的夷狄。
  但是沈葆桢却也没有被完全噎住,他答道:“陛下,儒家讲的是忠君爱国。”
  “哦?忠君爱国?若是儒家忠君爱国,那现在哪里还有儒家的人,他们不是该去殉国么?”韦泽饶有兴趣的抢白了一句。
  沈葆桢这次倒是没有生气,他认真的讲道:“无道有道乃相较而言。在下的岳父林则徐大人打外国人,陛下也打外国人。在下的岳父林则徐大人禁烟,陛下也禁烟。只是在下的岳父败了,陛下胜了。但是这份富国强兵之心,要抵抗外国入侵中国的胸怀,我不觉得在下岳父与陛下有何区别。只是陛下英明神武,有获胜之道。我等无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先在下之所以与陛下作战,是因为在下没有陛下这般眼界,看不清道理。但是陛下今日已经赢了,有道无道已经大白于天下,在下觉得为陛下效力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哦……有点意思。”韦泽一点都不讨厌沈葆桢的说法,能被左宗棠看重的人的确不是个腐儒。
  “我听季高兄说过,陛下曾言道,人不能活在过去,不能活在将来,只可能活在现在。在下听了之后极为佩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陛下所言与孔圣所说的无丝毫不同。儒家里面的确败类极多,读书人里面自然是各种混账居多。可在下在乡下所见,陛下政府里面的人员,其实也未必就比读书人强到哪里。既然如此,在下就不明白,以陛下的聪明,为何硬要舍了读书人。陛下有雅量,能听在下说这么多。还望陛下不吝赐教。”沈葆桢说的从容不迫,没有怨天尤人,看样子还是真心话。
  对于真正讲道理的人,韦泽顶多会厌恶对方的道理,但是从来不会厌恶这种人。所以他慢悠悠地说道:“我们民朝讲科学,所以正在普及进化论。当然,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科学体系,里面有太多需要研究的内容,现在也缺乏很多论据支持。科学就是民朝的基础,简单的说,科学就是可以证伪的。例如,我们的教科书上写,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地月体系又围着太阳转。而且我们也有一套支持我们理论的测量方法,如果你能证明我们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我们的数据是错的。你就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论是错误的。科学与否不是正确或者错误,而是提出这种观点的方法。我这么说你能明白么?”
  韦泽这话虽然简短,但是包含了很多基本性的原理。沈葆桢能听懂每一个字,但是他完全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科学的本质就是承认自己能够被推翻?那费心的建立一个能被推翻的理论目的何在?搞科学的人能把事情弄到这么复杂,想来也该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人不该追求万世之师么?
  听韦泽最后一问,沈葆桢摇摇头,“在下愚钝,不明白。”
  “很好,沈先生很诚实。”韦泽赞道。“我也没求你现在立刻明白,但是这乃总纲,若是不讲在最前面,后面的内容就讲不下去了。那么我说一下满人的事情,满人其实血统上大部分都是汉人。当年努尔哈赤造反,他在极北的地方夺取了城池之后干了一件事,就是把对当地的大姓和读书人都给杀了。那帮根本就不认字的汉人百姓懂什么,他们被教育说自己是满人,然后他们就自认满人了。于是满人就被这么创造出来了。而我们要推翻满清的最大理论就是反对民族压迫,民族压迫就是不同民族有人为划分的高下之分。在满清时代就是满人尊贵,汉人低于满人。现在的民朝当中,所有人都是中华民族,或者都叫汉人。这个汉人是你对政府的自我的认知,与别的毫无关系。你祖上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我们不在乎。我们只在乎大家是不是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员,愿意不愿意接受政府的领导,能不能遵从法律。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大同世界了。”
  这话不牵扯理论,沈葆桢倒是明白了。听到大同世界四个字,沈葆桢眼睛一亮,忍不住连连点头。
  “现在满清的小皇帝认为他是个前清皇帝。求仁得仁,他既然要活在过去,我就送他上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韦泽谈起杀前清皇帝的理由时语气很轻松,在这种语气的影响下,沈葆桢发现自己竟然忍不住有些莫名认同韦泽的理论。
  “至于我们的政府里面,我承认问题很多。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懒惰,没经验,完不成工作。这等事我们也很头痛。我们也在努力纠正。”韦泽用他惯有的从容不迫的语气继续说道。
  听韦泽竟然没有强辩现在的公务员比以前的文人要好,沈葆桢也有点意外。等韦泽说完,沈葆桢忍不住说道:“陛下,比做事,这些人的确强过满清官员不少。方才是我孟浪,说的过了。”
  韦泽摆摆手,让沈葆桢不要插嘴,他继续说道:“但是读书人想出来当官,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公务员受到的教育中,最核心的认知就是我们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做得到,做不到,信或者不信,但是公务员系统一直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我们不仅对我们的队伍这么讲,我们也向全国群众这么讲。但是读书人呢,他们或许也会被迫要为人民服务,可是这帮人想要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去努力争取的,是要当人民的老爷。从政治营运的角度来说,没有他们,对我们毫无影响,可有了他们,我们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我不会允许以前的读书人再出现在公务员体系里面。”
  听韦泽说的斩钉截铁,完全断了读书人出来做官的可能性,沈葆桢几乎是本能的蹦出一句话,“为何?为何一定不要读书人。”
  “因为百姓不在乎我们的理论,只要看到旧文人重新出来做官,他们就会觉得旧世道回来了。旧文人老老实实种地,百姓们的子女则能上学,当兵,进工厂,考公务员。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知道新政府就是和旧朝廷不同。这不是文人的道理,这是老百姓的道理!”韦泽说着冷酷的判断,神色无比平静。
  可在沈葆桢眼中,韦泽的神情比阴曹地府的鬼怪看着更加狰狞。
第291章
北边的麻烦(十五)
  “我对读书人并没有恶感,大家都是人,有擅长的部分,也有不擅长的部分。就如沈先生,你就让我看到很多优点。我并不是要客气,沈先生在不少地方比我们政府里头很多官员强。”韦泽看着面色阴沉的沈葆桢说道。在讨论对待读书人问题的时候,韦泽阐明了他的观点和立场,新政府绝不会让传统的读书人当官。更不会让读书人充当门客与幕僚。
  沈葆桢对自己其实很有信心,无论是操守或者是能力,他只是希望能够给一直被新政府闲置无视的读书人找到出路。被韦泽如此明确的告知了新政府的政策,沈葆桢觉得万分不解,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前朝官员力图在新朝混个官职很常见,但是读书人往往没有这么无耻,他们都会在家待着。而新朝则会想方设法的鼓励读书人出来当官。
  偏偏韦泽的民朝完全不采用这种手段,他们只是督促百姓让孩子读书,上的还是新政府兴办的学校。宁肯千辛万苦的培养那些其实对读书没什么兴趣的百姓子弟,却把现成的读书人弃若敝履。沈葆桢相信,若是这样的政策再执行十年,传统的读书人没有进身途径,那就完全荒废了。
  “那陛下为何要为难天下的读书人?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在陛下起事之时就奉陛下为主么?”沈葆桢语气沉重的问道。
  韦泽从容不迫地答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这些读书人一比,天下百姓数量更大。读书人曾经和满清站在一起,就算是没有和满清站在一起,读书人也和士绅与宗族站在一起。满清现在倒了,士绅与宗族还没有全倒。我虽然不想用那么血腥杀戮的手段彻底摧毁士绅与宗族,但是士绅与宗族是一定要彻底摧毁的。在这样一场长期的对抗中,给旧读书人机会就是在挖我自己的根基。还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句话,旧有的读书人只想着当老爷,新政府不需要老爷。”
  沈葆桢很想指责韦泽,韦泽这位皇帝难道不是现在中国最大的老爷么?可沈葆桢好歹是要点脸的人,新政府体制下,官府的官威可是根本比不上满清的。至于韦泽的官威和满清皇帝一比,更是天壤之别。而且新政府在乡间的行动都是推广农业技术,帮助百姓们“发展生产力”。地主士绅虽然损失极大,可百姓们获益良多。满清则是完全反过来的,任何行动都是百姓们遭殃,朝廷未必得利。而地主士绅巧取豪夺,获益丰厚。旧读书人即便是嘴上清高,试图用他们的身份获得当地的领导权,对待百姓的态度实际上与地主士绅们沆瀣一气。
  听了韦泽的话之后,沈葆桢即便是对韦泽非常不满,却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他只是看到却没搞清楚的事情。所以沈葆桢也不再多说什么,而选择了孤高的起身告辞。
  人是左宗棠带来的,但是左宗棠也只能把沈葆桢送到门口,他自己还有事情要与韦泽谈。
  等左宗棠回到书房,韦泽笑道:“没想到沈葆桢还是有点见识的。”
  左宗棠也挺无奈的,“他就是太狷介了。”
  韦泽摇摇头,“狷介么,我觉得未必。大隐隐于朝,我看他远不够狷介。其实,满清的政治中有很多比前代先进的东西,我本以为沈葆桢能说说这些东西,没想到他倒是有些理学的味道。”
  “哦?在都督看来,满清还有比前代先进的地方?”听惯了怒斥满清腐朽堕落的话,左宗棠忍觉得这话其实挺顺耳的。
  韦泽却不想多谈这个问题,他摆摆手,“算了,不说这个了。满清虽然灭亡,可远没到能够盖棺论定的时候。真正评论满清,需要的是中立客观的评价,而那个时代我看还远的很。咱们就没必要把后世的事情抢过来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