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这对光复军来说是很少见的命令,所以丁汝昌忍不住回电询问。第二次回电依旧是同样的内容,“如第一次电报所言,俘虏全部就地枪毙。对于入侵中国的俄国人,没有任何放过的理由。俄国人杀光了当地的百姓,他们都是凶手。”
丁汝昌还不太信,他命令懂俄语的翻译对俘虏进行了审问。结果俘虏们居然承认了自己接到了俄国官员的命令,所到之地,只要不是俄国人,就统统杀死。原本还对俘虏有点怜悯之心的丁汝昌立刻签署了命令。
四月八日,在一部分俄国俘虏挖好的坑边,丁汝昌铁青着脸把俄国俘虏承认的内容告知了行刑官兵。官兵听完之后都是大怒,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怒目横眉的瞪着那些瑟瑟发抖的俄国人。
丁汝昌大声说道:“对于这些禽兽没有任何宽容的必要,统统枪毙。以后凡是在中国领土上抓到的俄国侵略者,统统这么对待。现在,开始行刑!”
一个多小时之后,部队把俄国俘虏统统枪毙在他们挖掘的坑里面,然后都给埋了。
四月十日,从天津出发的运输船队抵达了海参崴,开始卸下物资,建设沿海炮台。
四月十五日,北海舰队正式确定了在海参崴的锚地。军舰整齐列队,岸上的部队同样列队。在青岛号的船头,丁汝昌高高举起手中的红旗,红旗内里包裹着泥土。转身360度,让所有观礼者都能看到,丁汝昌才把包裹着泥土的红旗抛入了海里。包裹着泥土的旗帜划了一条弧线,很快就消失在海面之下,沉入了海底。
各舰汽笛随即开始鸣响,军舰都放下了自己的船锚。巨大的铁锚带着粗大的铁链扎入海中,溅起了雪白的浪花。这是祖国的旗帜,祖国的泥土,也是祖国的海域。
在海参崴正在修建的堡垒上,一面红旗正在迎风招展。
第279章
北边的麻烦(三)
早在1790年,日本和俄国就开始正式讨论如何瓜分库页岛的问题。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与俄国围绕着库页岛就开始了长时间的争夺。
1870年4月15日,随着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正式在海参崴确立了锚地,这两国对中国库页岛的争夺就正式画上了句号。
从4月19日开始,北海舰队的军舰开始围绕库页岛实施管理。管理的办法很简单,见到非中国的船只就一律击沉。
5月1日,北海舰队的主力进攻了俄国在库页岛子母湾附近的核心据点。200炮的猛烈火力轻松的摧毁了俄国人岸边那些可怜的工事,陆战队登陆之后开始歼灭残敌。最后把俘虏统统枪毙。
早在1799年,沙皇俄国正式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其任务是巩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口、库页岛地区。到了6月,俄美公司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对头了。太多的据点渺无音讯,太多的船只踪迹皆无。
虽然前一段中国皇帝已经明确声明他们只承认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但是俄国还真的没把中国皇帝的话当回事。中国人已经两百多年没有到达这么靠北的地区,凭什么中国皇帝一句话就能让俄国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地盘。
可这么多据点与船只的失踪却给了俄国人强烈的警讯,如果不是突然出现了只针对俄国人进行攻击的海中巨兽的话,对这些事情的解释只有一个,中国人重返了北方。
等俄国人发现问题,并且准备派出使者与中国进行外交接洽的时候,局面已经不由他们控制了。6月29日,一支中国舰队出现在黑龙江出海口。黑龙江出海口是俄国人船只与造船厂比较密集的场所。在这里聚集了俄国在千岛群岛与白令海地区六成以上的船只。等俄国人发出警讯的时候,中国军舰以令俄国人肝胆俱裂的高速冲了过来。
“把所有俄国船全部击沉!”旗舰青岛号上发出了命令。这次出击一共派出了四艘军舰。除了青岛号与梧州号巡洋舰之外,两艘徐州级驱逐舰也加入了北海舰队的战斗序列。这是2500吨排水量的驱逐舰,六锅炉,两台三涨式蒸汽机,五门单座125火炮。这种快速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舰队的新锐。
军舰上的官兵们情绪饱满,战意高昂。俄国那些木壳船在125管退式速射炮面前根本无力抵抗,海战变成了单方面的大屠杀。驱逐舰吃水浅,它们先以15节的速度杀到黑龙江入海口,堵住俄国人船逃入黑龙江的通道,然后分为两路,配合巡洋舰开始对俄国船只猛烈轰击。
不管是什么样的上好木料,统统被这些火炮轻易打穿砸烂。爆裂弹里面装了十公斤的TNT,只要一发爆裂弹能够打进这些木壳船内部,并且引爆。整艘木船就从内部被炸的七零八落。
六个小时的屠杀结束之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四十七艘俄国船只被完全摧毁。
6月30日,中国海军炮击了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几家造船厂。把这些船厂炸的七零八落,燃起熊熊烈焰之后,中国海军却也没有恋战,调头就离开了黑龙江入海口,转而南下。
中俄之间的冲突本来有机会成为欧洲最大新闻的,不过普法战争在6月28日爆发,整个欧洲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两个国家的战争上。
法国是老牌欧洲强国,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又重夺西欧与中欧霸主的地位。反观普鲁士,当拿破仑一世称雄欧洲的时候,普鲁士被拿破仑一世反复日了好几次。从整体上来看,欧洲国家相对都比较看好拿破仑三世领导的法国。
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霸主与中欧新强权之间的战争,与这场战争相比,遥远的东方,还是鸟不生蛋的北部地区的战争在和平时期尚且无法引发欧洲的兴趣,就更别说在普法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当下。中国并没有对外宣布自己在1870年扩军30万的行动,欧洲对中俄之间的战斗更加没了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与俄国的战争没兴趣,中国对普法战争的兴趣也非常有限。政治局真正关注的是这30万军队到东北之后能否靠自己养活自己。
40万人开垦和耕种一千万亩土地,还要修铁路、开矿山、建海港。沈阳以南的地区很快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农耕区。
中国在玩命的搞着国内生产的同时,普鲁士击败了正面的法军,俘虏了拿破仑三世,开始进攻巴黎。法国资产阶级发动政变,推翻了拿三建立的帝国,成立共和国。法军莱茵集团军司令巴赞元帅却同普鲁士进行秘密谈判,这一叛变行为对共和制法国是个打击。结果,法国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17万人)在被围梅斯72天后,于1870年10月27日不战而降。
借用中国花蕊夫人所写的诗词,真的是“十七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而在南京,北方军区政委阮希浩自豪的宣布,“关外军垦1000万亩,平均亩产214斤。人均生产粮食……五!千!斤!”
大部分代表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恐怖的数据,人均生产粮食五千斤,那就是一个人能够养活十个人。大家都在怀疑阮希浩这家伙是在睁着眼说瞎话。
但是韦泽却站起身来,带头开始鼓掌。看着下面代表们愕然的表情,韦泽干脆就把双手举过头顶开始拍起来。既然韦泽带了头,大家也都开始起身鼓起掌来。随着掌声越来越热烈,不少同志也开始喝起彩来。
如雷的掌声与喝彩中,阮希浩最初先是有些愕然,接着他眼圈一红,竟然流下了眼泪。阮希浩从未接受过如此热烈的对待,那不是他指挥的部队给他的掌声与欢呼,而是全国代表给阮希浩的认同与支持。
等韦泽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且带头坐下。会场里面也终于暂时恢复了平静。
阮希浩把关外开发的坚信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最后他说道:“我们北方军区已经恳请中央,希望每个省都能向关外移民一千到一万户。我们向大家保证,每一户到了我们军区,不管男女老幼,每个人立刻就能分到十亩地。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种十亩地不够,再申请耕种更多土地耕种的话,我们军区一定会满足的。我们不缺地,更不缺农闲时候的工作机会和受教育机会,我们现在只缺人。”
各省土改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大问题莫过于土地不足。一亩地能收214斤,怎么都不能算是坏地。男女老幼去了就给十亩地,要是有能耐种的更多,可着劲让你种。这条件除了移民比较麻烦之外,条件好到的难以想象。如果不是阮希浩是当着全国代表的面说的这话,包括韦泽在内的领导都一起在听,大家是决计不肯相信的。
相当一部分领导对此并没有怀疑,越是农业大省,大家就越相信阮希浩的话。拖拉机逐渐进入农业之后,耕种立刻就变得轻松无比。种地的关键往往就是那几天十几天时间,以往靠人力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拖拉机可以轻松完成。铁农具的普及让翻耕的深度终于能够超过20厘米,拖拉机一出现,深耕到30厘米已经不是梦。更重要的是,人力消耗是大大降低了。
在那些尝试着引入拖拉机的地区,修水库时候能够招到的人是大大增加了。在地方上征集林场短期工作的人员时,报名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没那么累了,又能多挣钱,谁不肯干啊。
全国会议就是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地方,中央把移民任务一分摊,地方上当即就行动起来。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的时候,辽宁就迎来了全国二十万户人口。
北方兵团展现出了军队特有的效率,二十万户人口,上百万人转眼就被安置下来。这些百姓也未必就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到关外来种地,但是移民这种事情分散到各个基层之后就完全不算什么了。上面有压力,各地总是有不太愿意留在当地的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生平第一次乘坐了火车、轮船、卡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是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官府说话居然是真的算数。
到了关外之后,有还算过得去的住处,全新的农具,免费的种子,自己的土地,还有热心对他们帮助的军队。第一年的口粮也是免费的。大家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扛起锄头来开始种地。不管他们在关内遇到过什么,有着什么样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全新的生活就在他们眼前展开了。
阮希浩得知移民工作得到了安置,他也长长松了口气。军垦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军队的确需要自己的农场,可怎么都不至于到一千万亩的地步。土地一分,粮食供应就稳定了。北方军区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向北,夺回被俄国人占领的中国领土。
靠十万人去收回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这个工作由四十万人来承担的时候,难度自然直线下降。更不用说在军队背后的是百万的中国民众。
第280章
北边的麻烦(四)
“彰王,此次去南京可有什么见闻?”翼王石达开询问着林凤祥。
自打天王洪秀全归天之后,太平天国最怕的就是光复军突然杀过来。自打天京城从南京挪到了长安,太平天国就知道被韦泽吞掉只是早晚的事情。洪天王是个非常讲面子的人,他在世的时候无论如何还要装门面,总是要说些他是天下唯一主人的屁话。等洪天王归天之后,太平天国就老老实实的在春节时候派人去南京给韦泽送些贺礼。
这种近乎朝贡的行动并没有在太平天国里面引发什么反对声浪,韦泽的光复军若是打过来,太平天国自然不肯束手待毙。但是万一韦泽真的肯承认太平天国在西北的藩属地位,大部分太平军的高层只怕就会欢欣鼓舞的接受。
去年的时候,太平天国派了没什么身份的使者,结果光复军那边只是派遣了一个不入流的科长接待的。太平天国的上层固然恼火,可他们却不敢真的就此与光复军不相往来。今年的时候,林凤祥干脆就亲自上阵。
光复军也好,太平军也罢,从来不和满清官方进行任何外交交流。相应的,光复军在逼迫太平天国迁都前与太平军始终有一定往来。所以满清被光复军斩尽杀绝,太平军现在还能在西北继续存在。在林凤祥看来,过去两年中毫无交流的和平绝非是什么好事,这里面孕育着的是巨大的危险。
“一言难尽。”林凤祥叹口气,神色中都是忧虑。
石达开并没有从林凤祥的神色中看出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他试探着问道:“难道齐王提出了什么要求?”
洪天王在世的时候,大家不敢再公开用齐王来称呼韦泽,天王归天之后,这种称呼再次普及起来。直呼韦泽之名,他们既没这个胆量,也觉得不合适。太平天国的众将也当然不敢称韦泽为皇帝,所以齐王这个称呼再次变成了固定称谓。石达开挺喜欢这么称呼,如此称呼的话还能表现出翼王的地位,至少是在太平天国的地位还是高出韦泽那么一点点的。
“我这次见到齐王,齐王还是那番话,希望我们能够去新疆。”林凤祥表情遗憾地答道。翼王石达开面对齐王韦泽或许还有一点心理上的优势,但是自从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只有洪秀全与石达开比韦泽的地位高一点,其他所有人的地位都在韦泽之下。四个方向王之下就是有封地的王爵,林凤祥这样的元老即便得到了王爵的称号,从地位上讲,见到韦泽还得下跪。更不用说韦泽现在的实力比起当年强了何止百倍。
让太平天国去新疆的建议不是韦泽现在才提出的,这两年里面太平天国与光复军接触之后得到的都时同样的说法。石达开问道:“那彰王这一路上所见如何?”
“这一路上所见都是朝气蓬勃,火车轮船不用再说,高楼大厦到处都是。我所住之地,是个四层的楼房。有电灯,茅房里面有浴缸,一天到晚什么时候都有冷水热水。那茅坑竟然不是蹲的,而是白瓷制成,坐上面就行,用完之后一按,竟然自己就冲水了……”
翼王石达开听着林凤祥讲述南京现在的奢华,脸上隐隐露出了一丝嘲讽。石达开性子挺清高,对于纵情享乐比较鄙视。韦泽这么穷奢极侈,怎么看都是亡国之相。若是韦泽自己把自己弄到完蛋,石达开只会拍手称快。
林凤祥叙述完之后却长叹一口气,石达开知道林凤祥与韦泽私交不错,他以为林凤祥有些对韦泽的堕落感到遗憾。可林凤祥接着说道:“我所住的地方好歹是南京比较有名的酒店,既然是有名,自然要讲些排场。后来我到了一些百姓家去看,发现他们家中的用度竟然与我所住的地方相差不多。”说完这些之后,林凤祥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石达开知道林凤祥不是个说瞎话的人,而且随行人员众多,只要石达开一打听,真假立刻就明白了。林凤祥的叹气是因为他看到了韦泽治下与太平天国治下双方天差地别的不同。这种不同代表的是双方实力的差距。按照林凤祥所讲,这种差距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南京既然是京城,想来比其他地方要好上不少。”石达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却不知彰王可否到了其他地方再看看。”
听了石达开急切的问题,林凤祥放慢了声音说道:“我此次回了趟老家武缘。”
石达开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从长安到南京,往来两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时间。他万万没想到林凤祥竟然跑回了老家南宁武缘一趟。从长安到广西,加上中间到南京去见韦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速度啊。以石达开对移动速度的理解,两个月是没办法从长安到南宁的,更别说两个月时间里面居然打了一个来回。
“若不是回武缘见了我家人,我根本就不认识那是武缘!”林凤祥的声音激烈起来,“翼王,你能相信武缘现在家家户户天天吃米,顿顿有肉么?”
噗哧!石达开笑了,他当然知道武缘那个穷地方是什么德行,那一带流行的歌谣“六月新债催,十月新租急,两禾造谷穰穰,终岁无一粒”;“八百苗疆亭甲差,散为官司三十六,队队狐行而虎威,村村骑马又食肉。骑马食肉锄头钱,锄到七锄噫可怜。(土人锄地有谚云:一锄供官、二锄供吏、三锄甲差、四锄皂隶、五锄六锄头人把事,七锄锄到自家的)”。都不用说天天吃米,顿顿有肉。能让当地人不饿死,林凤祥等人就不可能起来造反。
因为林凤祥说的太夸张,石达开一时忍不住才笑出声来。可笑完之后他立刻恢复了冷静,“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凤祥就讲述起来在武缘的见闻。武缘其实不缺土地,但是那都是位置较高的旱地。没有水来灌溉,旱地是没办法当成农田来用的。武缘当地气候不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有山有河,其实根本不缺水源。
光复党对各个地区判断都有一套标准,武缘就被定位为烟草、甘蔗、木薯、花生、林业、饲养、渔业养殖地区。百姓把土地一分,接着就封山造林,修水库,建设灌溉渠。武缘是连片的土地,所以烟草、甘蔗、农田都是成规模的连片种植。些容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则是全面种植树造林种植毛竹,稳固水土的同时也能增加不少收入。饲养业则是政府投入技术,农民们自己搞。当地粮食缴纳了公粮之后完全够自己吃,还有甘蔗、烟草、林木这样的经济作物。只要不是那种死了都不肯去卖力干活的人,当地生活怎么可能不好呢。
大米管饱,木薯可以提供淀粉。甘蔗榨糖之后,甘蔗渣还能发酵酿酒。鸡鸭鱼肉用当地花生油煎炒之后配合供销社提供的酱油、豉油、香料,做出各种口味。吃饱喝足之后再来根当地烟厂生产的卷烟,武缘百姓的伙食相当不错。
而且武缘不缺乏土地,还符合申请拖拉机的条件,机械耕种之后,当地百姓的人力更得到了解放。林凤祥对这些大铁牛赞不绝口。
石达开一开始还带着好奇来听林凤祥讲述,听到后来他突然板起脸大声说道:“彰王!你别说了!即便是武缘变化这么大,却不等于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广西穷了这么久,怎么可能十几年里面全变得更武缘一样呢!”
即便遭到了石达开的呵斥,林凤祥也没有生气。诉说对象若不是石达开,林凤祥其实不想介绍他这趟回家的经历。林凤祥在他老家亲眼看了,亲自调查了,然后他立刻选择了逃离武缘。林凤祥深知自己若是继续在家待下去,就会完全丧失重回太平天国的勇气。
十九年前,林凤祥加入了太平军,迈上了造反的道路。当时他也曾想过,如果推翻了满清,夺取了天下,他一定要让家乡变得好起来。离开家乡十九年后重回故里,林凤祥发现他当年为武缘设想的美好未来最多有武缘现状的两成而已。
故乡变好了,林凤祥当然发自内心的高兴。可这种高兴却也在拷问着林凤祥的内心。太平军与光复军关系复杂,本质上还是属于敌对的势力。见识了光复军的文治武功,太平天国凭什么和韦泽敌对呢?难道就是凭借现在手里面那点兵马么?不管别人会做出何等选择,林凤祥的内心是感觉很虚的。
当韦泽让林凤祥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林凤祥对抗韦泽的唯一理由完全是处于林凤祥个人的原因。太平天国的上层已经有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林凤祥不得不为这些利益而站到韦泽的对立面上,甚至要为了守住这些既得利益与韦泽生死相搏。
我为了家乡变好而踏了造反的道路……
为了我所归属的集团,我必须想方设法的杀死那个让我家乡变得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