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655

  “我觉得五年足够做准备了。”庞聪聪认真地答道。
  “只有五年了么?”财政部长揉着太阳穴说道。
  “还要等五年么?”央行党委书记王明山说道。
  “五年应该可以。”海军司令林家俊表示着自己的看法。
  这几个家伙以及他们代表的部门都与韦泽谈过,所有人都觉得“爹有娘有不如咱自己有”。荷属东印度最近的表现已经触及了大家的底线,英国人的态度与立场也让中国上层感受到了深深的敌意。一场战争,至少准备好一场战争已经势在必行。
  必须说明的是,只要荷兰人没有投奔到中国门下,如同伺候爹一样伺候着中国,中国上层就不会认为荷属东印度是可靠的。荷属东印度有罪,拥有不完全归中国控制的丰沛油田就是荷属东印度的原罪。这种罪孽必须用血与火来清洗,荷属东印度当局有必要用他们的狗命来偿赎。
  与以往不同,韦泽兵没有去鼓动南下,他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在短时间内暂时不要考虑军队的问题,现在得多造运油船,石油开采的再多,运不回国内还是白搭。扩大油轮的产量,扩大油桶的产量才是近期的关键。”
  与石油相关的产业都是国有企业,不用牵扯地方的问题。而且石油产业的发展,内燃机产业的发展能够强化国家对地方的影响。现在农村的运输基本还是靠牲口,地方政府每次大规模的使用劳动力,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动员人力倒是容易,只要给钱,老先生老太太都愿意在农闲时节到工地上干活。但是想动用百姓的牲口,群众可不是非常不乐意的。地方上的报告中与百姓发生的牲口冲突引发的问题要多少有多少。
  总理毕庆山立刻发言,“我认为在这些产业上需要极大投入,这个产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政治局成员的态度完全一致,大家目光灼灼的看着韦泽,就看韦泽把这个炙手可热的产业交给那个部门来负责。韦泽说道:“既然是国有资产投资,就交给国资委来负责吧。”
  国资委部门的政治局委员们脸上登时露出了按耐不住的笑容,虽然面对着各种羡慕嫉妒的眼神,庞聪聪也毫不在意的露出了欢喜的笑容。这种委任绝非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庞聪聪自己努力争取到的。
  领着国资委的同志写了那份共识可不是庞聪聪在推诿责任,跟了韦泽这么多年,庞聪聪坚信韦泽不需要俯首帖耳的奴才,他需要的是有进取心的能干同志。对这种同志,韦泽从来不吝于给机会。那份共识就是要向韦泽表示国资委对经济发展的看法,要证明国资委的认识水平。当韦泽认同了国资委同志的理论水平之后,自然会给国资委机会。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确找到了正确方向,身为国资委主任委员,随着这个看样子需要好多年发展的内燃机产业,庞聪聪终于确立了她在国资委的地位。
  内燃机对政治局委员都是新东西,他们既不懂怎么制造,更不懂原理。韦泽发话之后,大家觉得自己没有这个金刚钻,自然不敢自取其辱的蹦出来拦下内燃机这个瓷器活。
  常委会议就不一样了,内燃机虽然是个重大突破,可常委们不用管具体内容,他们需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讨论此事。毕庆山在常委会议上问道:“都督,为何一定要把内燃机这一块交给国资委?”
  “几年前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曾经推动过对荷属东印度开战,甚至与英国人开战也在所不惜的事情吧?”韦泽说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常委们虽然有些更换,不过大家要么亲自参与过那件事,或者知道那件事。大家都纷纷点头。
  “现在的情况下,只怕不用我来推动,荷属东印度或者英国人敢试图卡住我们获取石油的通道,不少人就会主动要求对荷属东印度与英国人开战。我相信随着内燃机的发展和应用,未来会有更多人会持这种立场。”韦泽继续说道。
  到现在为止,中国国内并不产石油。一想到对中国非常重要的石油居然操控在别人手里,这些军人出身的干部们当然是大大不肯。自己现在尚且如此,以后的发展自然如同韦泽所讲的那样,更多从石油中得到好处的人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威胁到中国的利益。
  不过这个问题与大家的问题有何关联?常委们很是不解。
  “我们的目标没有变,但是大家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几年前谁能想到同志们愿意与英国人开战的理由竟然是石油呢?”韦泽继续解释道。
  几个参加过当时会议的常委都重重点头,几年时间弹指即过。目的都是要与英国作战,可当时的确没有任何人想到未来的发展会是现在的模样。
  毕庆山当年也是南下派的鼓动者,可他当时考虑到的其实是棕榈油与橡胶而已,石油什么的,他当时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有计划的把其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体系里面。这种经历的确让毕庆山觉得恍然大悟,这种感悟对于他对世界与人生的认知大有帮助。可韦泽的解释与“为何一定要把内燃机这一块交给国资委?”毫无关系。
  毕庆山再次问道“都督,那为何一定要把内燃机这一块交给国资委?”
  “国资委管理国有资产,国资委管理国营企业。我现在可以给你很多理由,这些理由都是我说过很多次的。不过我之所以把这个交给国资委,是期待国资委能够通过工作逐渐完善制度。但是这件事呢,却不是那么容易讨论的。所以大家先让国资委干着,等他们干出些结果之后我们再讨论如何?”韦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这个理由某种意义上根本谈不上是理由,可联想起几年来大家对英国开战的思想变化,却有着一种强烈却很难解释的说服力。常委们中不是没有人想反驳,大家最后对此却没再说什么。
第277章
北边的麻烦(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发展引发的社会生产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则是以内燃机与电动机的发明与发展引发的新的社会生产变革。
  1880年的时候,马叔在他伦敦大英图书馆对面的大平层复式房里面接受了《泰晤士报》的采访,记者询问这位欧洲著名的大学者,为何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发展。难道社会主义制度真的比资本主义制度有如此大的优势么?
  马叔带着一种很含蓄的嘲讽微笑说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研究的不多,所以优势到底有多大,我没办法进行评价。如果你真正想问的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胜负,我可以稍微评价一下。当中国的统治者韦泽主动把辩证唯物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并且始终如一的贯彻与推进之后,英国的失败就已经成为必然。”
  辩证唯物法是马叔创立的学说,此时的欧洲已经兴起了一个说法,韦泽完全接受了马叔的理论。所以马叔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态度让泰晤士报的记者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一种带了点嘲讽的笑声。马叔也随即笑了起来,他的笑容是那种看到了雷云将至前的晴空下依旧无忧无虑嬉戏的家伙时的怜悯笑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马叔的挚友恩叔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对现存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的日益清醒的认识,只是一种象征,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马叔当然能够看透韦泽,这位在世界岛东端的中国大皇帝无疑坚信这些,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将唯物辩证法更具可操作性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两个部分,他本人更是拿出了一套解决的路线图。在1880年的时候,马叔把韦泽的路线图总结为四个中国字,“争霸天下”。
  1870年的韦泽并不知道1880年时候马叔对他的评价,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从1869年年底开始,韦泽的主要工作就是领导着国资委与科技部门全力推进中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未来的道路早已经确定,西太平洋除了中国之外就只剩了英国一个强权,为了夺取整个西太平洋的原材料产地,为了把整个西太平洋变成中国领土,韦泽在一批比较靠谱的同志们支持下,开始强化中国的国力。
  对于中国的未来,韦泽与这批核心成员们有过交流,“解决内部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内部问题内部解决,一个是内部问题外部解决。想真正解决内部问题的只有内部解决,但是那个时间太长,在有机会外部缓解机会的时候,我还是决定用外部解决的方式先缓解内部压力。”
  韦泽说这个话的时候是1870年3月,北方司令部已经向南京拖拉机厂订购的一千台拖拉机,向南京汽车厂订购了五百辆解放牌卡车已经装上了和运油船抵达营口港。随着全国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暴增,国资委与军队都很清楚韦泽所指的“外部解决”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
  反对外部解决的也不是没有,商务部就不太支持外部解决。中国的茶叶与丝绸外销的不错,随着中国的稳定发展,茶叶与生丝的内部需求量持续上涨。不管南方的丝绸与茶叶产量如何提高,产品都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如果中国与英国全面开战的话,对外贸易无疑会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商务部同志的立场,韦泽完全能够认同。所以他不去批评教育商务部,而是把商务部排除在了核心成员之外。
  “都督,水压机项目上投资太大,真的有必要继续这样投资么?现在很多单位都说水压机项目占据了太多的优秀人员。”庞聪聪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就是个联络者的地位。把各种人力与资源进行有效调配。
  “几个水压机项目不能缩减,不管是曲轴还是炮钢,没有大吨位水压机的话都会有问题。柴油机用着用着曲轴断裂的事情你也不是没见过。”韦泽冷着脸答道。中国在材料学上一直不如外国,韦泽搞螺旋桨加工,他非常理解材料学的重要性。就现在的炼钢能力,耐高温高压的炮钢还需要大量投入。新的膛线与锥形炮弹上配合相应的纹理,这两项工作都得到了改进,炮击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但是那种精密的膛线面临着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磨损的太严重。
  现在全世界的炮钢水平也就是比锅炉钢稍强的级别,很多国家的炮钢甚至还不如锅炉钢。中国炼钢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去年好不容易才算是全部完成了炼钢理论考试,只要把铁矿和手册里面讲述的辅料扔进炼铁炼钢炉里面烧就是炼铁炼钢全部的观念总算是得到了扭转。高级技术人员勉强有了金属结晶的理念。短期内想提高炮钢水平,除了研发出来的铬镍锰合金中碳钢之外,就需要上水压机改善合金内部结构。
  完成了1500吨水压机之后,305炮的退管装置也终于通过验收。韦泽不敢指望万吨水压机,好歹也先把3000吨水压机搞出来再说。3000吨水压机即便不能让305炮质量增加特别多,但是现阶段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曲轴等重要部件总是能解决。
  看韦泽态度坚定,庞聪聪也明智的不再提出要求。事情的发展的确超出了庞聪聪的意料之外,她原本认为工业有了突破之后,投资回报会变的更快。可现实中,先于回报飞速增长的是庞大的投资。
  因为疯狂的开采荷属东印度的石油,炼油厂生产出来的煤油作为灯油在农村卖的相当不错。但是这种收入只是立竿见影的小收入而已,炼油厂的规模一扩再扩,现阶段那点灯油钱与炼油厂的投资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足以弥补这些投入。唯一能够指望一下的就是北方军区对拖拉机的订单,军区在沈阳以南的地区开始大规模军屯,如果拖拉机能够起到作用的话,北方军区保证当年就能有收益。庞聪聪也只能“姑且”相信了。
  北方军区司令阮希浩对于自己的保证却很有信心,辽宁省基本被清理干净。广大的黑土地等着离别了上百年的汉人前来继续耕种。1870年1月,阮希浩与运输部队一起乘坐着卡车冒着大雪从北京开到了沈阳。路上车辆抛锚,熄火,水箱冻坏的事情发生了不少。至少有三成的卡车干脆就无法维修,用其他卡车和马匹千辛万苦的给拖到了沈阳。
  坐在驾驶室里面冻得半死,指挥运输部队的时候寒风几乎要把人冻僵,这些遭遇并没有降低阮希浩对卡车的评价。在阮希浩看来,卡车与拖拉机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大礼。两百多人配合了马匹就能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面在冰天雪地里面越过千里,运输上百吨的物资。至少他这辈子还从没见过这么靠谱的陆路运输工具。所以阮希浩毫不犹豫的相信了技术人员对拖拉机的评价。
  不过到了3月,阮希浩更担心的不是马上要开始的春耕,而是北上舰队能否如愿拿下海参崴,控制整个库页岛。陆军此时刚在长春扎下脚跟没多久,以交通来讲,反倒是通过海路前往海参崴更加顺畅。
  此时与青岛号同级别的两艘军舰宁波号与梧州号已经加入了北海舰队,有这三艘精锐军舰领队,阮希浩又是放心又是担心。
  “给青岛号发报,问问他们到哪里了?”阮希浩对通讯参谋说道。
  “司令,还有两个小时才到约定的通讯时间。”通讯参谋提醒道。电子管的稳定工作寿命时间超过100小时还没多久,100小时听着唬人,其实根本不足以支持电台长期工作。一天24消失,100小时不过是4天稍微多一点。如果电台稳定工作连续工作没到1000小时以上,光复军在比较和平的时期也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消耗。至少到现在,电台也没进行24小时无间断执勤。
  阮希浩当然知道参谋也是在委婉的建议不要这么沉不住气,他也不再强求,而是对参谋说道:“通讯结束之后立刻把消息给我。”
  三艘中国巡洋舰青岛号、宁波号、梧州号此时停泊在虾夷共和国控制的津轻海峡东端的海峡外部。青岛号的舰长终于明白了当时那个位置非常好的舱室为何要空着,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占用。那是电报室。
  因为担心泄密问题,所以驻虾夷共和国的部队并没有配备电台,甚至连电台的存在都不知道。老式军舰上也没有电台,所以舰长们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是让海军千里迢迢的用船把消息传递到国内,还是直接通过无线电把消息传递到国内。
第278章
北边的麻烦(二)
  历史上虾夷共和国的海军因为各种原因覆灭,明治政府军才解决了虾夷共和国。现在的局面是虾夷共和国的海军得到了中国的维修之后起死回生,反倒是明治政府军的海军基本损失殆尽。整个津轻海峡都被虾夷共和国的控制。
  面对这样的窘境,明治政府军对前奥羽越列藩同盟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因为地位高,影响大。杀了松平容保的话,会让更多会津藩以及前奥羽越列藩同盟的人投奔虾夷共和国去。所以明治政府军里面的萨摩藩不建议杀了松平容保,而是剥夺一切地位,送到江户“蛰居”。长州藩最后也同意了这个处置。
  长州藩不敢杀松平容保,就拿会津藩百姓泄愤。对于抵抗最激烈的会津藩,长州藩将会津藩的战死者判为“贼党”而不允许下葬,尸体因长时间放置遭到风吹日晒,或被鸟兽啄食而惨不忍睹。在整场戊辰战争中,以会津战后对死者遗体的凌辱最为残忍,甚至有人因埋葬了死者而被入狱关押数日。
  到了夏天,当瘟疫开始出现之后,长州藩才不得不允许埋葬死者,而对遗体的掩埋等处理方式也非常极端。
  瘟疫流行,家园又被长州藩蹂躏,会津藩的百姓不得不开始逃离。他们能去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虾夷共和国。不仅是会津藩,包括前奥羽越列藩同盟的很多人都选择了逃离。短时间之内,大量民众跑到了虾夷共和国。这当然大大的增加了虾夷共和国的人力资源。也大大增加了虾夷共和国的粮食压力。
  尽管靠了中国方面的物资支持渡过了难关,虾夷共和国却做出了一个战略判断,明治政府军在前奥羽越列藩同盟的地盘上人心尽失,这给虾夷共和国反攻本州创造了很不错的机会。加上海军上有巨大的优势,虾夷共和国获胜也未必不可能。
  中国代表当然对这种愚蠢的念头很不以为然。以当年满清的那个搞法,弄到天下无处不造反。但是天下造反者本身可不会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如果虾夷共和国错误理解了前奥羽越列藩同盟逃到虾夷共和国的百姓们对待明治政府军的态度,吃亏只怕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中国代表们的劝说并没有被虾夷共和国认同,虾夷共和国的首领就是坚信派遣军队反攻本州,很容易就能在北方站稳脚跟。他们甚至认为可以在本州岛北部山区获得稳固的根据地,并且逐渐扩大。
  对此,派遣军只能消极抵抗,他们再次声明,“中国派遣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虾夷共和国的领土不遭受倒幕军的攻击,反攻本州根本不是派遣军的责任。”即便是做出了如此明确的表态,也无法让虾夷共和国的这帮人改变看法。所以派遣军决定派船返回,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中央。
  如果青岛号使用电报通讯的话,这消息立刻就能传到国内。鲸海风高浪急,船只航行并不太安全,凭白的派遣军舰前往的话的确没有使用无线电来的利落。所以北上舰队的司令部里面有人提出了使用无线电的建议。
  舰队司令丁汝昌在党委会议上反对这个看法,“同志们,我们有保密规定,既然上级没有在驻扎虾夷共和国的舰队上安排无线电,我们就必须遵守保密规定。”
  丁汝昌是庐州人,1853年就加入了韦泽的部队,现在地位在海军也是前十位之内。能够指挥青岛号以及与青岛号同级别的军舰组成的舰队,足以证明韦泽对他的器重。
  这位34岁的少壮派军人拿出了保密的理由,大家一时也没办法反驳。参谋邓世昌今年21岁,广东人,海军学院毕业后在一艘驱逐舰上服役。因为表现优秀而被选到青岛号上服役。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如向北方司令部发一通电报,告诉他们现在的情况。派遣军舰进行通讯怎么看都有些浪费了。如果我们的建议错了,司令部肯定会告诉我们。如果是司令部一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司令部就会对此有看法。”
  丁汝昌一听可就不高兴了,你这是要老子被黑锅挨训么?不过这想法也就是一瞬而过,仔细想想邓世昌的建议也很有道理,派遣一艘军舰去传递信息在没有无线电之前是必须做的,可是有了无线电之后,怎么看都是极大的浪费。来往一趟,烧煤的钱只怕都够一台无线电了吧。
  所以在约定的通讯时间里面,北方司令部的阮希浩就接到了丁汝昌的电报。除了得知北上舰队已经做好进军海参崴的准备之外,又得知了虾夷共和国的事情。如果丁汝昌不提的话,阮希浩基本就忘记了虾夷共和国的事情。在他看来,虾夷共和国不过是中国在日本扶植的一个小势力而已。共和国一方面是要给英国添堵,另外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虾夷共和国函馆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确能够让中国的整个北方海上有了一个更加稳固的支点。得知了虾夷共和国准备瞎胡闹的事情,他就发报给南京。
  当天,韦泽就给了回电,让派遣军舰队的上层了解无线电的事情。此次北上舰队的临时母港就是函馆,等夺取海参崴之后就把母港放到海参崴。那时候北海舰队就可以名至实归了。很快,韦泽就得知了虾夷共和国的情况。他告诉派遣军,“日本人自己冒傻气,就让他们自己冒去。中国绝不参加他们的行动。收复海参崴与库页岛才是当前大事,夺取了这里之后俄国的海军就没有了落脚点。中国就得到了收复领土的重要支点。北海舰队一定要完成任务!拔除俄国人在中国领土上据点。”
  四月四日,北海舰队终于开到了海参崴外海。海参崴是一个良港,每年冰冻期100-120天。3月中旬的时候冰冻期结束,此时海面上偶尔还能看到一点冰块,但是那些冰块对全水线的装甲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在海港里面有几艘俄国船的,海岸上有俄国房屋的影子。丁汝昌下令,“通告各舰,前进,收复祖国的领土。”
  俄国船只见到十几艘大军舰冲了进来,他们无一例外的试图逃窜。青岛号一马当先,军舰上新换的200炮向着那些木质帆船开始猛轰。没多久就把敌人的船只给解决了。此时岸上也响起了炮声,俄国人的据点开始对海上这些不速之客开炮了。
  “切,12磅炮也敢出来现眼?”丁汝昌冷哼一声。青岛号很快就横过舰体,在12磅炮的射程外用200炮猛烈轰击。五六发200炮发射的爆裂弹命中了俄国人的炮台后,那木料石头的炮台就轰然倒塌,再也没了动静。
  海军陆战队随即开始登陆。到了四月六日,以海参崴为中心的三十公里内所有俄国人的据点都被占领。除了被打死的之外,总共俘获了700左右的俄国人。
  丁汝昌向韦泽发报,得到的回应是,“俘虏全部就地枪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