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655

  慈禧忍不住微微点头,她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不如慈安。慈禧爱算计,慈安虽然不好靠算计来对付人,可当慈安运用朝政来行事的时候,大臣们还真的无力对抗。
  接下来的事情果然如慈安所料,两个蹦的最欢的王爷接到让他们准备带兵打仗的消息之后,他们的嘴当时就闭上了。慈安所讲的道理很简单,再次国难之时,若是旗人与汉臣一样能打仗,朝廷自然重用旗人。即便旗人没有汉臣那么能打,朝廷在封赏上绝不会让旗人比汉臣差。唯一有一条,旗人得上阵打仗。
  旗人上阵打仗,仅仅这一条就让这帮王公贵族们肝胆俱裂。战争从1852年到1866年打了十四年,有勇气上阵的旗人到现在基本上二十存一。在各大城市里面都有满人聚居的“满城”,随着大城市一一被夺走,满城里面的满人也就没了下文。不管是光复军、太平军都是一样的处置手段。凶悍的敌人,无情的杀戮。如此惨烈的事实就在眼前,满清王公们不会认为有投降这个选择,可他们也没有任何勇气进入战场。
  很快,一个奇妙的消息突然开始在京城流传起来,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在扩散。“韦泽死了!”
  韦泽名声鹊起是1853年的事情,13年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到现在基本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在这个封建时代,一个政权的领导者往往就会被看成这个政权的本身,这个政权的根基。在京城的那些人眼中看来,韦泽死了之后,凶悍无比的光复军就会土崩瓦解。
  太多的人想相信这个消息,太多的人愿意相信这个消息。“韦泽死了”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河流,在满清的控制区蔓延,甚至在1867年1月传到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城长安。
  洪秀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一愣,脸上随即露出了喜色。在整个天下,最希望韦泽死掉的人中,洪秀全的排名不会亚于任何人。在东王杨秀清还在的时候,洪秀全就听过太多关于韦泽支持杨秀清,反对洪秀全的言语。杨秀清准备封万岁的时候,尽管洪秀全得到其他诸王的支持,制订了杀死杨秀清的计划。但是洪秀全最畏惧其实不是城内的那帮东王部属,他最畏惧的是韦泽手中数万所向披靡的精锐。哪怕是顺利解决了城内东王的部众,只要韦泽下令进军天京城,洪秀全还是死路一条。
  不知道多少次,洪秀全从韦泽进攻天京城的噩梦中惊醒。现在得知了韦泽的死讯,他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在旁边的石达开却狐疑的看着前来禀报的使者,他冷静地问道:“这消息从哪里来的?”
第156章
基本原则(十一)
  1867年,石达开36岁。这位太平天国的翼王再没了青涩的感觉,整个人从容镇定,仅仅是往那里一坐就已经尽显大将风范。
  在主位上的洪秀全今年53岁,脸上有一道伤疤。伤疤不新也不算太久,与他脸上的皱纹混在一起,刻印着岁月的痕迹。这道伤疤最终决定了西北的战略。攻击满清时候不少回人武装加入太平军的战斗序列。在回汉冲突中,这些回人武装毅然决然的站到了回人一边,发动了造反行动。杀进皇宫的回人军官身中数枪,依旧手执利刃猛扑向洪秀全,他燃尽生命,竭尽全力在洪秀全脸上留下了痕迹。洪秀全随即下令诛灭回人。
  各路太平军面对回人武装的造反,都有不小的损失。作为总指挥官的石达开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是比较老实的回人,也会骄傲的说着:“你们再闹,XX就会回来。”
  石达开在诸王会议上对此做出了评价,回人只分敢造反和不敢造反的,这两者之间没什么本质区别。诸王最后达成了一致,全部歼灭。陕西等地的刀客们在太平军的号召下加入了汉人的部队。太平军负责正面击溃敌人有组织的武装力量,成千上万的陕西刀客们则负责系统的歼灭残敌。一年多的血战下来,太平军所到之处清洗的一干二净。
  听到韦泽去世的消息,石达开完全能理解为啥洪秀全喜笑颜看。西北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宁夏、甘肃等地最多半年就能清洗干净。太平军获得了广阔的地盘以及充足的土地。转而向东已经是未来大家都能看到的战略。如果韦泽现在死了,稳固了地盘的太平军就有了翻牌的绝好机会。
  石达开也希望韦泽死掉,所以他认真的询问使者,“这消息从哪里听来的?”
  “是山西的兄弟说的。”使者答道。
  “山西?”石达开皱起了眉头,怎么会是山西那边先得到的消息。清军在山西布下重兵,太平军正在山西与清军对峙。
  使者答道:“据兄弟们说,清军得知韦泽死了,就主动派兵攻打我们。我们抓了些俘虏,俘虏们这么说的。”
  听了这话,洪秀全脸上喜色更重。若是韦泽没死,清军怎么敢主动出击。清军的动向更能印证这消息的真实性。他忍不住说道:“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派人去见见以前拜上帝教的兄弟,韦泽死了,他们自当迷途知返。”
  一提起拜上帝教,石达开就忍不住微微皱眉。与回人闹翻的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洪天王在陕西大力推动传教活动,更在回人中传教。自打到了陕西之后,洪天王每日里要拿出极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编写教义。石达开和诸王看了之后的感觉很一致,那就是一本《为什么要毫不犹豫的服从洪天王》的理由大全。这让诸王对洪天王的印象更低落了不少。太平天国内部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脱离太平天国十几年的光复军。只怕他们早就忘记了他们曾经信过拜上帝教这玩意。
  石达开却也没有阻止洪秀全这么做,他虽然不太相信韦泽就这么死了,不过假如韦泽真死了,那也是个不算坏的消息。此时派人去调查一下倒是当务之急。
  就在石达开想着心事的时候,洪秀全已经开始神神叨叨的发表着神棍的言论。石达开对此冷眼旁观,在年轻气盛的时候,石达开还会对此嗤之以鼻。现在他不会这么做了。洪秀全53岁,石达开36岁,两人的年纪相差18岁。只要维持住太平天国,就这么继续等下去,洪秀全定然会死在石达开之前。
  重回太平天国对石达开来说也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他曾经掌握过数量远超韦泽乃至杨秀清的大兵团,他曾经领着二十万精锐脱离太平天国单干。他除了参加过太平天国离开广西之后的大远征,更亲自带领部下走过比那场大远征更漫长的征途。但是石达开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石达开承认了自己的失败,重新回到太平天国之后,他终于放下了很多东西,也恍然大悟了更多东西。
  石达开看明白了他与杨秀清之间的差距,杨秀清固然跋扈揽权,但是杨秀清的确代表了太平天国大批兄弟的利益。当杨秀清试图用手中的力量压倒其他所有王爷,占到太平天国第一人的位置时,才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石达开也看明白他与韦泽之间的差距。韦泽代表的是韦泽部下的利益,所以当韦泽看似只要攻入天京城,就有可能击败所有王爷,从而掌握太平天国的时候。韦泽并没有为个人的权位而战,他断然选择了南下广东,为光复军打开了全新的天地。
  石达开更看明白了他与林凤祥等人的差距,天京之变爆发之后,被摧毁的仅仅是太平天国的上层,由杨秀清、韦泽等人努力奋斗出来的优势局面其实并没有崩盘。导致全面崩盘的罪魁祸首或许是洪秀全,而真正让太平天国大好局面化为乌有的人中,石达开绝对难辞其咎。在这个时刻,毅然决然站出来保卫太平天国的就是以林凤祥为首的那批人。不管他们对天王洪秀全如何失望,不管他们面对何等的艰困局面,可他们却没有抛弃太平天国,而是继续为太平天国,为太平天国的兄弟们奋战。
  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太平天国才能坚持到现在。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当韦泽要求太平天国从南京前往陕西的时候,太平天国才能在林凤祥等人的带领下一起北上。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数千里的远征也没有让太平天国自行解体。到了陕西之后,太平天国才能重新兴旺起来。
  韦泽肯放过太平天国一马,帮助太平天国北上,这背后自然有韦泽的算计。但是石达开却不能不去考虑,韦泽手软的原因中难道一点都没有因为对林凤祥这些人的敬重在里面么?石达开完全能够想象到,韦泽其实不想杀死林凤祥等人。
  理解到了这些之后,石达开才能重新定位自己,再次融入到太平天国中来。洪秀全所图的是他所幻想出来的由他主导的太平天国,那是洪秀全的原则。石达开现在所想的则是一个让众家兄弟们的太平天国。
  石达开不再与洪秀全争夺主导权,他甚至也没有试图执掌杨秀清曾经有过的权力。他只是以太平天国的翼王身份,与兄弟们商量着讨论着一起奋斗。或许是因为这种想法上的改变,众家兄弟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再次接受了石达开第二人的地位。
  等到洪秀全死后,石达开相信太平天国一定会出现巨变。那时候他愿意与兄弟们一起讨论太平天国的未来,并且与兄弟们一起做出决定。
第157章
基本原则(十二)
  “你们TM是信中央还是信满清啊!”徐州军区政委雷虎很罕见的骂娘了。
  这也不能怪雷虎,听情报参谋讲述了最新来自满清方面的消息之后,徐州军区党委高级干部们一个个满脸怒容。大家能理解满清对韦泽的诅咒,但是大家绝不能接受这种态度。特别是看到情报参谋那有些担惊的表情,大家就更生气了。
  “通告全军,满清就盼着都督去世。对他们的屁话不用放心上!”雷虎的怒气稍微平抑了一点之后立刻下令。
  韦泽的健康的确决定了光复军与新政府的一切,听到韦泽去世的消息,雷虎哪怕明知这是瞎话,他心里面也感到了强烈的震动。根据情报参谋提供的情报,满清那边关于韦泽去世的消息满天飞,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如果军区司令部不能立刻发布消息,只怕真的会在军中造成不小的影响。
  拿出了对内的解决办法,雷虎想了想对党委们说道:“另外发份电报给中央,汇报一下这种情况。满清造谣说都督去世这也是第一次,得向中央提醒一下。”
  “都督会不会不高兴?”党委成员有点担心。
  “都督绝对不会不高兴,干工作有什么不高兴的?”雷虎很不高兴地答道。
  韦泽的确很不高兴,却不是为这份电报,甚至不是为了工作。他把两个老婆叫到一起开了个闭门会议,“我现在娶了你们两位这是事实,什么狗屁三从四德,我不信那个东西。那绝对不会是真正的大儒们的观点。定然是一群狗屁穷酸书生,一群除了欺负女人之外什么都干不成的蠢货提出的。因为个人负面情绪影响了生活,我认为这个还是通过讨论来解决矛盾。至少不要激化矛盾。但是说就不该、不能有些负面情绪,我认为这就是瞎扯!你们认为呢?”
  不管怎么讲,祁红意是公认的正室。和韦泽结婚十几年,她早就知道韦泽不是个以欺负压制女性为荣的家伙。所以她只是冷哼一声,给了韦泽一个白眼。
  李仪芳现在早就无所谓了,虽然没有祁红意那么体面,可她也有工作,带孩子期间也抽空去进修。所以她知道韦泽肯定不是说两个老婆的矛盾。李仪芳柔声说道:“你现在要谈的是什么?”
  韦泽非常不爽地说道,“我现在要谈的是你们不能对闺女给我另眼相看!三个小子我就觉得很多了。我也是男的,想到把他们三个好好教育成人,让他们尽可能的避开诱惑,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我心理压力已经很大了。但是我给你们说清楚,闺女再生十个我都不嫌多!现在就这么一个闺女,你瞅瞅你们对闺女什么态度?我怎么觉得我回家之后抱闺女比你们抱的都多呢!什么不要和哥哥争,应该是哥哥不能和她争!”
  李仪芳当然疼儿子,哪怕是作为一个普通母亲,喜欢闺女,但是疼儿子更多些也是人之常情。韦泽这么一批评,李仪芳暂时不吭声了。
  倒是祁红意坦然说道:“陛下,你娶了我们两个,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这不多啊。”
  韦泽知道祁红意的意思,他不爽地答道:“古代那种医疗水平能和现在比么?康熙康麻子为啥能当皇帝,不就是他出过天花所以大家觉得他不会早死。可咱们都有天花疫苗了,咱们成年人都接种过。孩子们也接种过,所以他们以后不会得天花。新中国不会允许那种生几个孩子没成年就死一半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代变化了,你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得变!那不是咱们没死,孩子就死的不剩几个了。而是我们死的时候,孩子们都还在,会给咱们送终。看着咱们的尸体,孩子想的是什么?是咱们在世的时候能够把咱们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咱们作为父母不仅生养了他们的肉体,更教育了他们的精神。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没有能力把一碗水端的非常平,可我们临死之前扪心自问的时候,不要觉得我们就是在偏心,不要觉得我们就是对谁好对谁不好!这就是我的看法!”
  如果是传统皇家,这种训斥就算是很激烈的宫闱斗争了。不过韦泽对他两个老婆大大发表了这番政治理念之后,他两个老婆也没真的当多大回事。李仪芳以母亲的身份反驳着丈夫的观点,“陛下,闺女亲她爹可不是光咱家。昌荣家,沈心家,胡成和家,我们去父母学习班的家庭都这样啊。咱们闺女都被你惯成什么了?她现在见了你就告状!就这么一个闺女我能不心疼她么?我训她也是看不下去了!”
  李仪芳反驳完韦泽,祁红意笑道:“仪芳,韦泽现在就是只有这么一个闺女,他总觉得咱们对她不够好。他不是说十个闺女也不多么,没问题,咱们再给他生几个闺女。我还真的想再要两个闺女呢。”
  一听说再生,韦泽头都大了,他抚额长叹:“这四个还不够么?”
  看着韦泽的表情,祁红意笑道:“陛下,我知道你心气高。你想着生一个就教育成才一个。可你这想法按你所说的那叫什么来着?那叫不实事求是。就这两个我都觉得心力耗尽还不够。”
  李仪芳此时也和祁红意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她笑道:“陛下,您操劳国事,百忙之余终于为了咱们自家孩子的事情操心,我觉得很欣慰啦!只望陛下不要是突然起念,而是天天这么操心才好!”
  被自家老婆嘲讽,韦泽也没办法反驳。他按着额头哀叹道:“我现在死的心都有啊!”
  “陛下你可不要这样,我没有闺女,心里面总是觉得缺了好大一块,还请陛下无论如何完成我这个心愿才行。”祁红意毫不留情的继续打击着韦泽。韦泽和祁红意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他听得出祁红意可不是在开玩笑呢。
  李仪芳倒不是特别爱嘲讽人,韦泽对女儿这么关心也让她挺高兴,所以李仪芳笑道:“妾身只希望陛下每天能多带带孩子,看着陛下把孩子扛在肩头,妾身嘴上说不让他们和陛下这么闹,其实心里面还是想看着陛下多这么做。”
  如果两个老婆和韦泽强辩,韦泽自信可以用道理压制她们。可两个老婆就是这么用家庭说事,韦泽发现自己也只有投降一途。和老婆比主内,大多数男人都得缴械投降。在两个老婆一唱一和之下,韦泽承认自己方才的发言有失偏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对家庭照顾的不够,关心的不够,观察的不够。而且在两个老婆的挤兑之下,韦泽不得不答应近期和两个老婆每人再生一个。不仅最初的战略目标失败,更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新条约,这让韦泽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没用。
  面对自己已死的谣言,韦泽本想置之不理。不过让徐州军区亲自发来电报,说明同志们对此事也有相当的重视。想来不回电也不合适。韦泽批示道:“我个人判断是,这说明满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只能靠公开的谎言来维持士气。”
  如果在21世纪,一通电话就能验证韦泽是不是死了。在这个讯息不发达的时代,徐州军区的同志猛然听到这么一个谣传,若是说心里面完全没有动摇也是假话。接到韦泽的回电,徐州军区那种不安的情绪爆发了,军区党委一致认为需要给满清点教训。
  此时解放四川的军事行动刚展开,湖南、湖北、云南三个军区各派遣两个军进兵四川。四川正规军总共不超过三万,他们以全部兵力对付任何一路光复军都处于兵力和装备训练的差距。三路进军也没有所谓的“协统作战”,每一路都以歼灭沿途敌人为目的。只要有任何一路杀进成都平原,战争也就完事了。
  军委的意思很简单,解决四川之后就可以考虑全面北伐的问题。作为前线的徐州军区那时候才能发挥出威力来。因为满清造谣而沸腾着报复心的徐州军区无法用军事力量教训满清,最后大家一商量,满清能造谣,光复军就不能造谣了?大家也做好了向满清那边投放谣言的准备。
  这等事也不能不请示中央,雷虎他们把造谣内容写了一封厚厚的信送往南京。看着使者乘上汽船,以及河道两边修建新水泥河堤的工程兵,雷虎忍不住叹道:“治理国家真的是千头万绪啊!”
  部队的同志这几年没打仗却也没闲着,黄河改道之后徐州的渐渐从一座“水城”变成了沼泽遍地的城市。为了能够提升徐州为中心的苏北产粮水平,暴力土改的同时,包括运河,土地平整,排涝,抗旱,一系列的问题都落到了新政府肩上。新政府能够拿来应对这些问题的只有部队,部队这几年都没有闲过。
  运河就是如此,根据最新的蒸汽船宽度以及吨位,新政府制订了全新的运河航运规定。从扬州到徐州的旧有运河实施拓宽工程,除了军队之外,还动用了大批被判刑的反动地主,雇佣了大量的百姓。
  韦泽都督的确不是常人,他还提出了一个结合运河,水网,土地平整,灌溉的计划,希望这次的行动能够尽可能起到最大的综合治理效果。且不说综合治理需要的大量的技术人员与勘测,仅投入的人力就远超雷虎想象之外。原本雷虎认为中国劳动力是很富裕的,现在他才明白,想让广袤的中国能够安居乐业,需要的劳动力是货真价实的天文数字。
  想到这里,能报复满清而带来的小小快感立刻烟消云散。
第158章
基本原则(十三)
  广西是二三月份进入雨季,云南则是五月下旬进入雨季。光复军兵分三路,从云南出发的那一路必须充分利用现在的旱季。
  中央军委的态度很明确,三路进军成都并不需要互相照应,每一路都只用管好自己,不轻敌冒进,敌人就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如果任何一路能够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其他两路就能轻松进兵。如果川军分三路抵抗,平坦军力的敌人每一路的防御力量都会降低。
  三个军区都知道中央军委的目的不过是让大家不要冒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军人哪里有自甘人后的。云贵军区的作战计划并不繁杂,从云贵边界经冕宁小路进抵紫打地,横跨大渡河,直取成都。如果计划能够顺利执行,云贵军区就首先杀到成都,立下解放四川的首功。
  这条线路早就勘测完毕,接到中央命令之后,云贵军区并没有只用两个军,而是动用了四个军的兵力,两个军不跨过大渡河,负责后勤补给线。解放云贵的时候表现最好的两个军渡过大渡河发动进攻。
  骆秉章对此不会没有防备,几年前石达开就有过相类似的作战计划,却总是没有成功。在骆秉章认为石达开已经要失去耐性,战术上要玩什么突进的时候,石达开竟然绕路进入四川,不求在四川站住脚,而是一路突进杀进了汉中,与抵达陕西的太平军合并了。
  光复军解放云贵之后,骆秉章就知道光复军迟早要打四川。他把往日的作战方略再次搬了出来,准备在大渡河一带堵住光复军的步伐。
  河中的船只早被收缴一空,湍急的河流在崇山峻岭间的河道中奔驰。即便眼下是旱季,河水并不高,川军与土司军队也坚信自己能够守住江岸,让光复军无法顺利渡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