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655

  左宗棠跟着韦泽离开了会场,他若有所思地问道:“陛下,您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满清与德川幕府颇有些相似。”
  韦泽冷笑一声,“岂止是有些相似,他们是一模一样。只是中国比较大,经历的时间会长些。而且现在好歹有曾国藩与江忠源等人还在誓死效忠满清,拼命的撑下去。不过最新情报里面,捻军已经集结起来在河南与曾国藩死磕,就看这次谁先倒下。”
  左宗棠听完之后微微点头,最新消息中,西北的回乱彻底爆发。这是基于当地回汉之间深刻的经济矛盾,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矛盾此时来了一次总爆发。太平天国当然有强烈的汉人的认同,西北的汉人也就团结在太平天国周围。所以从陕西向西,甘陕的刀客们团结在太平天国周围,为太平天国带路、效力,剿杀被打散的敌人。残酷的战斗让太平天国完全无力顾及其他地区的战事。
  在这个当口,光复军巧妙的利用了逃到自己地盘上的捻军家人,让捻军女首领温悦薇带去了涡阳当地人被湘军屠尽的消息。捻军随即开始向河南集结,以湘军与淮军为目标发动了进攻。如果捻军获胜,那满清就完蛋了。如果湘军与淮军获胜,那满清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一段。
  左宗棠隐隐约约感觉到了韦泽希望战乱继续蔓延下去的想法,不过他也没有敢往深里问。以左宗棠的聪明,他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很不祥的味道。太平军与捻军无疑是韦泽手里的两把刀,一把刀清洗西北,另外一把刀与满清结下了深仇大恨。对于满清的报复绝不会是轻描淡写。
  这才是左宗棠逐渐习惯的韦泽,一个强大、理智、冷酷无情的君主。
第134章
帝国主义范儿(八)
  “若是幕府倒台,新上来的日本政府会对中国有什么不利的行动么?”在常委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日本一直不是中国的藩属,中国也没有征服过日本。缺乏了历史因素,让光复党的这些干部们确定干涉日本革命的行动,的确需要思维跨度很大,或者需要一个能够说服他们的理由。
  韦泽也没办法拿出一个能让同志们理解的理由来。在21世纪的时候有一个网路上的笑话“一亿皇民,三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竟然生生被逼成了一个‘精致小国’!TG,你不是人!你不是人!”
  的确,以21世纪的日本拥有的国土面积、人口,工业实力,放到欧洲,甚至美洲,都绝对是一等一的强国。甚至是1866年的日本,也有绝对不低于4000万的人口,这年头的美国也不过是不到8000万人口而已。可是偏偏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它不得不成为一个“小国”。这实在是有点造化弄人的意思。
  只是日本没办法把国土搬走,中国崛起之后,远东的日本注定当这么一个“小国”。日本一旦完成明治维新,他们面临的是与强大中国竞争的事实。中国自己这么大块头,如此众多的人口。工业化之后只可能需要更多资源,更大的市场。日本指望如同历史上那样从中国得到发展的资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韦泽不认为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看到中国向日本提供机会,那么日本可以走的道路大概只有一条,就是充当敌对中国的马前卒。要知道,反华可是很有油水的事情。至少在韦泽的时空,国民党这个被美国彻底抛弃的政权,朝鲜战争之后再次被美国青睐。那时候台湾得到的人均援助量,甚至比美国在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更多。美国还向台湾转移了很多产业,向台湾开放了市场,以帮助台湾更有效的对抗大陆。
  现在英国人要不了多久就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那时候英国不援助日本才是奇怪的事情。韦泽的时空就有英日同盟,现在的时空出现英日同盟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韦泽不认为这个理由能够说服同志们,譬如毕庆山就提出了政府的财政预算问题。眼下的光复军摊子已经全面铺开,数条大铁路正在兴建,航运也在努力开发。这些未来能够产生巨大收益的项目,现在完全是单方面的支出而已。光复军内部没有嚷嚷着要打仗,很大理由就是军队被用在这些基础建设上。无论是财力或者是人力,新政府都处于一个相当枯竭的状态。
  与外国的进出口量暴增,的确增加了收益。但是这种买卖本身就在银行里面成了一个账面数据。进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是与铁路有关的商品,其他的则是棉花等物资。为了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商品价格相当低廉,利润非常有限。
  如果干涉日本没有一个过硬的理由,韦泽的确可以通过透支他的号召力来达成他的目的。但是,这种透支的负面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都督,其实大家觉得我们还是南下吧。”毕庆山说道,“南下之后好歹能开辟橡胶园和棕榈园。棕榈油运回国内之后,这就是收益。”
  韦泽可不仅仅引进了橡胶树,在西非的油棕树也是韦泽很在意的经济作物。早在1859年,韦泽就弄到了油棕树的种子。只是中国不适合种植油棕树,所以在兰芳省也开辟了油棕树的种植园。虽然在兰芳省的油棕树结出的种子没有在西非的好,可这玩意种下去之后也不用怎么管理,按时收割就行。在兰芳省这种根本谈不上适合种地的热带竟然能大量收获油料作物,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处。
  棕榈油除了可以吃之外,还能用来做肥皂之类的日化产品。这可是利润很高,在城市里头不愁销路的产品。身为国务院总理,毕庆山当然希望能有更加充足的供应。有兰芳省作为基地,中国船队在南海岛屿外游弋,回馈的信息中充斥着对那些没有什么人的岛屿的描述。若是真的能把那些岛都给拿下来,那是多少能够开辟种植园的土地。那又能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
  韦泽本来想讨论的是日本问题,没想到讨论的方向竟然直奔南海而去。在毕庆山说完之后,常委们也都纷纷应和。国营的种植场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国家的手中,韦泽亲自建立起了财政预算制度,而且努力让同志们习惯了财政预算。各个部委的同志们面对严格的财政预算,非常自然的提出了开疆拓土的建议。
  这就是北上与南下的争论么?韦泽哑然失笑。他没想到这个战略问题竟然现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和法国人在越南南部合作,开辟橡胶种植园。虽然看着情况不错,但是在越南南部的橡胶园可比不上咱们自己开辟的兰芳省。都督,如果按照你的预算,咱们要派遣两个军去日本。就荷兰人的那点兵力,咱们扫荡南海一个军就够了。打日本有什么好处呢?能占领土地?还是他们肯给钱?”毕庆山努力的劝说着韦泽。
  韦泽本来还想稍稍探讨一下,可是他看毕庆山言语组织如此有条有理,这肯定不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鼓动。我X,难道政府已经开始自己讨论战略问题了?韦泽心中生出这么一个感想。询问的话差点脱口而出,韦泽好不容易才忍住。
  看韦泽皱眉沉思的模样,毕庆山觉得韦泽大概是被说动了,他准备趁热打铁,“兰芳省的同志回来报告的时候说,兰芳省当地的开拓商团与荷兰人打过不少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他们有的是理由与荷兰人开战。既然咱们早就定下了要与荷兰开战,现在已经摸清了荷兰的情况,咱们干脆现在就动手吧。”
  韦泽此时平息了心情,看来毕庆山背后的怂恿者中定然有军队里面的家伙。如果有意见不来找军委谈,却去找国务院总理谈,看来这些人得找出来才行。想到这里,韦泽也没有立刻发作,他问道:“这是军队里面谁的建议?”
  日本代表团并不知道中国上层此时把日本的事情丢在一边,关注点放在了别的地方。听了韦泽那毫不留情的表态之后,外交部的人员就开始与日本代表团接洽。这种讨论的顾及就少了很多。
  韦泽一句德川幕府需要改革就够,外交部拿出的方案里面是一整套建议。首先就是根据日本现状,建立一个立宪主君制的政体。天皇作为日本的代表而存在,幕府则是转化为中央政府,德川家虽然可以世袭最高执政官,但是要设置国会,建立现代各个门类的专职行政部门。包括建立郡县,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考试体系等内容。
  干革命干了这么多年,韦泽早就不是那个单纯的年轻认了,对日本的未来构想中,他直白的提出了革命如果要触动旧制度的利益,就一定会遭到旧制度的反扑。如果想把矛盾一步步解决,就建立一个妥协的手段。例如建立两级议会。包括贵族院与平民院两个部分。而且各个郡的副郡守可以由当地的藩主世袭。但是郡守得有中央经过一套考试与选拔政策来任命。而且各地也要建立自己的地方议会制度,以这个来与旧势力一步步的对抗,妥协。
  日本代表团里面多数都是年轻人,幕府尽管腐化堕落,却不等于幕府上上下下都是天生的王八蛋。在开国、通商、西化这些政策上,幕府本身甚至走在长州藩与萨摩藩之前。幕府内的年轻人参观了中国的政治情况之后,都非常认同中国革命的理念。那就是建立一个能够给所有人民机会的政府。
  这政策已经是不倒幕的倒幕,年轻的代表团团员们对此讨论的非常热络。他们其实不敢完全相信幕府最终会同意这样的一套制度,但是这套制度却又是如此有吸引力,至少这套制度实施之后就会让日本向着真正的开化前进。
  日本代表团见到韦泽之前也参观了中国的政府,论出身的话,光复军这些出身底层的人物根本就没有身居高位的可能性,所以在用人上的标准上自然是“任人唯贤”。而日本的年轻官员们很多都接受过西学教育,在这点上倒是与中国方面完全相同。
  在中国提出的建议里面,不管旧势力在新的政府里面有何等的影响力,但是大量的官员都不再是由藩主指定,而是由全新的全国考试系统选拔的。
  与中国外交部的人员谈完之后,日本代表团开始内部会议。因为激动,胜海舟脸色都有些发红,“萨摩藩能够成为强藩,就是他们在人才选拔中不问出身,不管是名门或者是穷困潦倒的武士子弟,参与考试之后能够通过,就能得到与之相应的地位。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就是如此。当官的人首先就得有相应的能力,而不是像现在的幕府一样,先看出身,先安排那些高出身的人,再说其他!”
  “更关键的是如果建立新政府,其他各藩就没有理由来反对幕府。”小粟忠顺激动地说道:“中国方面说的对,如果幕府不能用新的模式把整个日本统合起来,那就处于一种输不起的状态。任何一场失败都会导致全面的覆灭。所以当下必须借重中国的力量外抗洋夷,内除逆贼。此时有大义名分就非常重要!”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日本代表团内部的气氛越来越高涨,至少这些人都是倾向于接受中国的建议。
第135章
帝国主义范儿(九)
  “老师!”坂本龙马带着爽朗的笑容向胜海舟鞠躬致意。
  看着自己的这位高徒,胜海舟突然生出一种怀疑来,他此时不是在中国的首都南京,而是在江户。看了看周围中国式的建筑,胜海舟终于确定了自己没有神经错乱。即便是知道自己这位弟子行事颇有些神出鬼没,胜海舟只能笑道:“却没想到你会跑到这里来。”
  这话倒是让坂本龙马讶异了,他问道:“老师不知道么?只要着日本幕府的证明文书,就能到中国做生意啊。”
  身为胜海舟的弟子,坂本龙马很容易就能取得幕府的证明文书。胜海舟能够想到自己这位洒脱活跃的“高徒”是不会放弃任何机会,却没想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居然到了这样方便的程度。
  “你的海援队已经把生意做到中国来了?”胜海舟问。
  “岂止做到中国来了,我还在江南造船厂定制了一艘蒸汽船。”坂本龙马得意地说道。
  胜海舟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他惊愕地问道:“从哪里弄到了这么多钱?”
  坂本龙马笑道:“我在中国做生丝的转口生意,土佐藩现在也开始大量种植桑树,生产生丝。英国人与美国人购买中国的生丝与茶叶,我正好把土佐藩的生丝运到上海和这些英国人与法国人做买卖。”
  对自己的弟子如此精明的商业头脑,胜海舟已经无法评价。幕府垄断了日本的对外出口,这让各个强藩恨得牙根痒痒。自己的弟子搞了个“海援队”,在长州与萨摩两地做贸易,现在看生意已经做到了中国。
  胜海舟此时并不知道自家徒弟竟然一手促成了萨长同盟,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徒弟跑到这里来见自己并非是为了叙旧。他怕其他人看到,干脆对坂本龙马说道:“我们出去走走吧。”
  走在南京的街头,两人的日本服装倒也有些扎眼,不过南京的百姓们基本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没有什么闲人上来围观。坂本龙马用土佐藩当地口音对胜海舟说道:“老师,否透请你露一下此次会谈的内容?”
  胜海舟想了想,最终还是把会面的一部分内容告诉了坂本龙马。坂本龙马一直认真的听着,然后他开口了,“那边好像有个公园,我们去那里坐坐。”
  有广州的建设经验,南京的城市建设更容易很多。除了为保留古迹而留下一部分城墙与大部分城楼之外,严重阻碍交通的城墙都被拆除掉了。旧城门那里被改成了公园。新种的树木还没长大,不大的树冠尚且不能提供像样的阴凉,稚嫩绿色特有的那种生气勃勃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与胜海舟在一个利用城墙上拆下来的破损砖石做成的墩子上坐下,坂本龙马问道:“老师,你相信中国肯帮助日本抵抗外国入侵么?”
  满清与德川幕府都实施了锁国政策,情报缺乏,所以胜海舟并不能给坂本龙马一个答案。看自家老师不吭声,坂本龙马说道:“老师,我其实希望日本变成和中国一样的国家。没有等级之分,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这不是坂本龙马一个人的想法,凡是比较西化的日本知识份子都有这种憧憬。胜海舟沉默不语,他曾经乘船抵达美国,见到的美国那种没有领主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不能不让胜海舟对日本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感到不满。
  “我真正希望的只是幕府奉还大政于天皇,却并不是真的要完全打倒幕府。”坂本龙马对自己的老师讲述着理想。
  此时的胜海舟还不知道坂本龙马竭尽全力推动了萨长同盟,萨长同盟取消了攘夷的理念,旗帜鲜明的决定倒幕。他只是知道坂本龙马希望能够让日本有所改变,但是具体的内容却不甚清楚。不过这时代若是想指引日本的方向,唯有打倒幕府。所以维新派们在倒幕上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胜海舟不能不为坂本龙马的话感到震动,他皱着眉头问道:“真的么?”
  坂本龙马坦然说道:“如果长州藩推翻了幕府,不管怎么改头换面,也只是建立起一个长州藩的新幕府而已。我认为任何幕府都是阻碍日本走向全新时代的障碍。所以德川幕府只要还政于天皇就可以了,我不认为有任何必要彻底摧毁德川家。”
  胜海舟忍不住微微点头,他是得到了德川家的赏识才得到了今天的地位,所以胜海舟并不想让德川家被摧毁。如果德川家只是还政天皇,日本得到了全面的改造,胜海舟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
  情绪上来了,胜海舟再也憋不住,就把中国方面有关未来日本证据改革的建议讲给了坂本龙马。坂本龙马认真的听着,有时面露喜色,有时候却又神色凝重。中国的建议与坂本龙马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却又有着微妙的共同之处。坂本龙马是认为为了推翻日本的旧制度而消灭幕府制度,中国方面却是为了维持德川家的领导地位而全面改造幕府制度。基于这个出发点,反倒是中国方面提出的建议在制度上更加激进。至少坂本龙马是绝对不敢提出废藩置郡县的新制度。
  胜海舟也不敢真的把更详细的内容都向坂本龙马讲清楚,他只能把概略讲一遍,不到十分钟就讲完了。讲完之后,胜海舟静静的等着自己的高足发表看法,可坂本龙马完全陷入沉思状态,一声不吭。就在胜海舟准备开口问话的时候,坂本龙马先开腔了,他带着极大的期许表情说道:“老师,您能不能带我去见中国的皇帝陛下?”
  噗哧!胜海舟被坂本龙马给气乐了,他这学生性子洒脱,敢作敢为,经常有惊人之举。不过这个要求未免太离谱,别说中国的皇帝,连幕府将军都不可能见坂本龙马这样的小人物。更何况上次见面之后胜海舟本人也不是没有向中国外交部再次提出见韦泽的请求。这个请求被中国外交部毫不留情的拒绝了。所以别说胜海舟根本不想把坂本龙马引见给韦泽,就算是他有这个打算,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的可能。
  胜海舟的考虑是正确的,中国方面此时也没有了这样的打算。韦泽正在上层查询到底谁是鼓动南下战略的家伙。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南下是一种必然。
  光复军其实已经制订了南下政策。从东北运来的桦木正在木料场阴干,之所以没有采取蒸木法,一来是造船业几百年都没有处理过这么大的木头,这些技术早就失传了。强行实验的话为把这些木料给糟蹋了。
  另外就是光复军的造船工业在技术上遇到了后劲不足的问题。韦泽搞螺旋桨加工,也有相当的设计经验。可这些经验也只是经验,韦泽对其中大部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韦泽本人从没有设计186X年舰船的经验,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很多都是想当然的结果。想造出能够驰骋南海的钢甲舰,遇到了很多问题。韦泽倒也老实,开始普及知识体系,希望能够培养出一群能够掌握现在技术理论的技术人员。
  这诸多因素加起来,就让军舰制造的速度不快。木料也可以从容的靠自然降低其内部的含水量。在预计中,新的军舰会在1868年设计完毕。那是120到150毫米厚的钢甲舰,风帆与蒸汽混合动力。吨位在5100吨左右,靠蒸汽动力驱动的时候,航速最快能达到11节以上。最重要的是,到1870年,中国大概能够生产出20艘这种军舰。在这时候对荷兰与西班牙动手,英国人也得掂量一下。如果拿下了荷属东印度与吕宋,韦泽也不在乎趁着有极大可能爆发的普法战争,对法国人下手。
  南下的战争会在1870年左右开打。而现在的情况是一部分同志不知为何对光复军军委的计划视而不见,急于立刻实施南下政策。韦泽从来不在乎有人反对他,若是没有人反对他才是不正常的情况。但是韦泽不能接受组织内部的同志用组织外的手段串联。
  在这样的局面下,日本问题就被放在一边。不管幕府到底对中国是什么态度,现在幕府已经正式答应了中国的最低要求,未来三个月内,幕府会明确表态,琉球归中国所有,日本不会对琉球插手。只要能确保这个底线,韦泽完全不在乎放弃了从日本捞到更多好处的机会。
  想从日本捞取好处是什么时候都能动手的,但是光复党以及光复军内部的问题却是一丝一毫都不可耽搁。
  先要找的自然是毕庆山,韦泽把毕庆山叫到自己办公室,开口就问:“老毕,提出现在南下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有谁提出的这个意见?”
  看到韦泽神色不善,毕庆山知道出了问题,却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他迟疑地问道:“都督,这有什么关系么?”
  韦泽板着脸说道:“关系很大!如果是部队里面的同志这么讲的,那我就要批评人了。有军委,有党委,有参谋部。这又不是犯错误的看法,为什么不能拿出来通过组织来谈。”
  毕庆山一听就有点懵了,这是韦泽要他“告密”啊。
  韦泽根本不管毕庆山的脸色变得多难看,他继续说道:“老毕,我要你本着组织原则给我说实话,这个立刻南下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第136章
帝国主义范儿(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