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655

  对面的萨摩藩蒸汽船还好,整体速度不如中国军舰,好歹也能快快慢慢的有个统一性。风帆船虽然也想保持一个整齐的队列,但是这实在是超出了能力范围之外。大船速度快些,逐渐就把小船抛在了后面。
  看到了这个情况,刘沙上校当机立断命令舰队插入风帆舰队的断层中,然后绕着日本舰队的小船队跑一圈。
  炮兵指挥部门当然不会误解这道命令,当舰队顺利插入日本风帆舰队之间的空袭时,炮兵指挥官们喊出了同样的命令,“开火!”
  中国海军也引进了阿姆斯特朗炮,以及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不过现阶段装备的则是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这种火炮的口径不算大,但是极为精准。在陆地上连射十炮,着弹点的差距不超过五吋。舰队为了炮击而放慢速度之后,右舷上二十四门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就开始猛烈开火。
  日本海军并没有放弃战斗,萨摩藩不愧是日本强藩,水军沉稳的还击了。水面上一时间激起了一道道的水柱。
  白凤丸是此次萨摩藩的旗舰,看到战斗开始,炮手们知道自己此时无法加入战团,就伸长了脖子观看远处的战况。大山岩与东乡平八郎是炮手与搬炮弹的,两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战斗,大山岩听到东乡平八郎突然说道:“原来如此!”
  “东乡,你看明白了什么?”大山岩问道。
  面对上司的询问,东乡平八郎答道:“中国军舰炮击之间有时差。”
  “哦?”大山岩先是皱起了眉头,仔细一想果然如此。
  东乡平八郎接着说道:“他们是想通过这个来确定是哪一门炮命中。”
  这话虽然简单,但是大山岩也已经明白了东乡平八郎的意思。萨摩藩在鹿儿岛经常有军事训练,火炮的射击一旦命中,剩下的调整就简单很多,只要根据双方相对移动的距离进行调整,之后的命中率会非常高。
  问题在与一艘军舰上几十门炮,如果不能准确知道是哪一门击中了对方,也是没办法进行调整的。东乡平八郎一句话就能证明对面的中国海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之后的战况的确应验了大山岩的担心,在初期的炮击中双方命中率都不高,可只要一艘日本军舰被命中,接下来这艘船被命中的几率就越来越高。
  几百吨的木船根本经不住连续命中,光复军用的还是爆裂弹,日本舰队中落后的小船船体中不断发生着爆炸,或者是船体整个烧了起来。运气更差些的是内部的火药被引燃,船只被内部的爆炸给炸成了碎片。
  而中国铁甲舰皮糙肉厚,挨了日本小船上的炮击,根本一点事都没有。大山岩与东乡平八郎的眼角都要瞪裂,每一艘日本军舰的覆灭,都意味着几十名萨摩藩的水军丧命。这可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和乡亲啊!
  刘沙上校长长的舒了口气,对于日本小舰队的攻击非常成功,七艘船无一得脱。此时指挥室内已经欢声雷动,即便知道纪律不允许,可大家还是忍不住。砍瓜切菜般的消灭敌人,这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然而欢声很快就终止,日本舰队看似没有报仇的打算,从航向上看,他们正在试图脱离战场。刘沙上校怎么可能会放日本船逃走,他下达了新的命令,“追上去!”
第129章
帝国主义范儿(三)
  日本是个岛国,沿海的人对于当水手并不陌生。九州在日本南方,九州人在航海方面更是人才辈出。从萨摩藩远征琉球,东乡平八郎不认为这是一段遥远的距离。但是在激烈的海战中,东乡平八郎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光复军的军舰以整齐的队列缓缓行进,那种精准的动作甚至有种优雅的味道。旗舰桅杆上不断变化的信号旗,错落有致的着弹点,还有炮火在海面上造成的大大小小的水柱。由小船组成的船队在猛烈的打击下覆灭了。有些船顷刻沉入海底,有些船还漂浮在海上,残破的船身整个变成了火把。红色的火焰,黑色的浓烟,证明在不久前还曾经有萨摩藩的海军正在努力作战。
  东乡平八郎看到那邪恶的巨大军舰的烟囱中冒出了浓厚的黑烟,他心中一喜,浓浓的黑色烟柱与被击毁的日本船只上的烟有些类似,只是更黑更浓。光复军的军舰没有自我毁灭,而是把航速加了上去。奋力追近的日本蒸汽船发现自己与光复军之间不断缩小的距离开始逐渐拉大。
  因为自己并非是操舵手,东乡平八郎只能狠狠的捶着船舱,看着马上就能与敌人接战的机会再次失去。就在此时,日本舰队的航线发生了些变化,风帆军舰开始选择撤出战场。蒸汽船队则在侧翼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挺有技巧,蒸汽船队维持着与风帆舰队之间的一个夹角,一旦中国的蒸汽船队与风帆舰队并排航行,互相射击,蒸汽船队就会立刻从另外边追上来。这时候中国军舰就要面对来自左右两边的猛烈炮火。这种做法与日本萨摩藩的舰队之前的选择其实一样,只是从主动进攻变成了撤退防御。
  中国人会不会追上来呢?东乡平八郎心中感到忐忑不安。这种舰队的调动是如此明显,中国军舰真的会落入这种左右两侧都遭到炮击的陷阱么?如果东乡平八郎作为中国舰队的指挥官,他会舍弃进攻风帆船的机会,直扑蒸汽船。只要能够解决蒸汽船队,缺乏机动性的风帆舰队就不是蒸汽军舰的对手。
  但是中国军舰并没有如同东乡平八郎所想的那样做,这支舰队调转了方向直扑过来。从航向上来看,他们竟然毫不考虑遭遇左右夹击的可能性,取了追击日本军舰的最近航线紧追不舍。
  在追击中,中国军舰都升起了帆,航行速度很快就增加了。东乡平八郎这才注意到海风更猛烈起来。双方其实是在下午遇到的,经过一番激战,天色已经接近傍晚。如果日本舰队能够加速甩开中国舰队,就可以趁着夜色脱离战场。
  “看来西乡大人的确想的比我更周道!”东乡平八郎对舰队指挥官西乡隆盛的评价登时高了起来。
  不过东乡平八郎很快就发现,有些时候的想法往往有一厢情愿的意思。光复军的军舰风帆与蒸汽动力齐用,以惊人的速度逼近了逃窜的萨摩藩风帆战舰。萨摩藩的蒸汽军舰此时也升起了帆,努力从光复军右后方赶上去。尽可能实施左右夹击。
  东乡平八郎此时看到,中国军舰前甲板位置上突然冒出了射击时特有的烟雾。片刻之后,在一艘日本风帆船右侧就激起了一道巨大的水柱。在这个时代,火炮在两侧船舷上配置是非常常见的模式。中线配置属于邪道。所以东乡平八郎万万没想到光复军居然把大炮放在那个位置上。
  不管这种配置是否合理,可在此次海战中这种配置就彰显出效果来了。追击的光复军可以随意对前方的敌人猛烈开火,萨摩藩的风帆海军只能等着光复军进入到他们的射击角度内才行。
  方才开炮的是光复军舰列中第一艘,过了片刻,第二艘军舰船首位置上的火炮也加入了合唱。萨摩藩一共派来了17艘军舰,七艘小船已经完蛋。3艘蒸汽船正在努力加入战斗,7艘大船正遭到光复军四艘军舰的猛烈攻击。
  萨摩藩的军舰完全采取了外国的设计,船两侧的炮位采取了固定轨道。这有利于炮击之后消除反作用力,提高炮击速度。但是这也让炮击角度调整变得非常小,萨摩藩的风帆船只能干挨打。
  东乡平八郎是搬炮弹的,炮位上的头子是的炮手。东乡平八郎的上司大山岩突然怒吼起来,“赶紧撤退吧!这已经打不下去了!”
  是的,眼下萨摩藩的船只与光复军之间有10:4的比例。萨摩藩占据了数量上的上风,光复军占据了其他方面的所有上风。萨摩藩的海军准备左右夹击光复军舰队,东乡平八郎看到的却是一个良好的计划在执行之前就被打断的模样。很可能萨摩藩的蒸汽船赶到光复军一侧之前,原本在另外一侧的萨摩藩风帆船队就被全部歼灭了。
  那时候战场上的局面就变成了三艘萨摩藩的蒸汽军舰正面对抗四艘毫发无伤的光复军军舰。要是最终结果打成这样,还能有比这扯淡的事情么?
  但是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更离谱,原本想象中残酷的追击战没有导致萨摩藩的舰队全军覆没。双方炮击的命中率太低,光复军打了上百炮,却只命中了不到七炮。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是天色逐渐暗下来之前,前方出现了新的加入者,那是比最初参与战团的军舰更巨大的军舰。这四艘军舰加入战团之后,一切都变了。原本萨摩海军认为的左右夹击变成了萨摩的风帆船陷入了左右夹击的绝境。
  总指挥官西乡隆盛放弃了原先的计划,蒸汽船改换方向逃走。东乡平八郎远远看着两支蒸汽船舰队对风帆舰队实施着猛烈打击。在天空最后的霞光照耀下,他看到的是远处船只燃烧时冒出的滚滚黑烟。
  六天之后,2月19日,韦泽接到了有关琉球海战的报告书。报告书还算是详尽,里面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炮击命中率,到各种备战作战时候遇到的问题。光复军海军基本都是陆军转行,所以韦泽读出的是海军希望能够打出如同陆战那种漂亮的歼灭战的期待,以及战斗目的没有达成时候的沮丧。
  韦泽看了海军的报告之后,突然理解了当年世界海军竞赛的心情。建立起一支由攻防兼备,能打能跑的大舰队。建立起一支每艘军舰都是海上霸王的超级舰队。建立起每战都能轻松击沉所有敌人军舰的大舰队。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英国人制定出了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舰队要是排名第二与第三的舰队总和的战略。
  光复军的海军看来也有着这种美好的想象,但是现实却给光复军上了一课。蒸汽风帆混合舰队面对单纯的风帆舰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可面对水平远不如光复军的萨摩藩蒸汽船,这种优势就变得微乎其微,三艘萨摩藩的蒸汽船逃之夭夭。这三艘船只要还在,光复军就不能高枕无忧。
  让韦泽感到意外的其实不是海军“除恶务尽”的态度,他发现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是错误的。1866年的时候,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蒸汽船,历史上此时的满清对蒸汽船毫无概念。虽然号称那时候湘军有了自己的蒸汽船,可那只是一种实验性质的船,并没有从此开辟出中国的近代海军体系。
  中国与日本的差距并非是甲午战争之前才存在的,而是从19世纪60年代就存在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只是把这个差距逐渐扩大而已。这个事实让韦泽感到了一种极大的冲击。
  以中国的块头,加上对光复党的信心,韦泽认为压倒落后的日本是没有任何讨论价值的事情。可现实却让韦泽发现他面对的日本是一个比满清更先进的日本,想解决这样的日本并非是简单的小事。日本不是通过明治维新才开化的,而是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已经开化了,明治维新是先进的日本打败了落后的幕府,让日本从制度上走上了工业化的一场革命。
  靠做在沙发中,韦泽双手十指交叉搭在小腹上。他突然嘿嘿冷笑起来,怪不得帝国主义国家如此的害怕遭到他们欺凌的国家爆发革命。这些工业国知道工业化会带来的变革,所以一场引导被欺凌国家进入工业化的革命将如何深远的影响世界局面,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有识之士们非常清楚。出于本国的利益,镇压非工业国的革命对帝国主义者来说就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想到这里,韦泽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帝国主义者,这种认知的滑稽感让冷笑变成了自嘲的大笑。韦泽的秘书们很少见到韦泽会这样,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都是愕然。
  韦泽也不做出其他解释,他命道:“把左宗棠叫回来,我有新的工作要交给他做!”
第130章
帝国主义范儿(四)
  历史上日本收拾满清的时候显现出了非凡的手腕,那简直是一抓一个准。韦泽以前觉得满清太过于废物,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德川幕府统治了日本300年,这个政权无疑就是日本的满清政府。明治维新中日本维新派彻底解决了德川幕府,他们对这种腐朽的政权不可能没有深刻的认知。比葫芦画瓢,日本对满清的认识水平超过当年中国对满清的认识,这是种必然而不是偶然。
  在政治局会议讨论对日问题之前,韦泽觉得很是为难。公开阐述把日本革命扼杀在摇篮之中,韦泽的理智能够接受这种做法,韦泽的道德观却让他对这种做法非常抵触。所以韦泽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召集的人员很保守,沈心、韦昌荣、左宗棠。
  这三个人中的韦昌荣是韦泽的铁杆,韦泽的意志就是韦昌荣的意志,沈心执掌政治部,他最能理解革命的意义所在,但是沈心却不是那种革命原教旨主义。如果是王明山这种要求彻底革命的同志,韦泽就很担心王明山会支持在日本推行更加激进的革命政策。例如在日本搞土改。
  至于左宗棠,这家伙就是个旧派人物,韦泽叫上他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有比自己更“落后”的人能够说些“胡话”。这种胡话即便不能增加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好歹也能让韦泽自己感觉自己还不是最糟糕的那个人。
  左宗棠并没有想到韦泽居然会朝令夕改,说好让左宗棠召集楚军,在南海征伐土人。还没等左宗棠把楚军中愿意出来打仗的家伙征集起来,韦泽就立刻变卦。
  也不管韦昌荣与沈心是不是知道这件事,左宗棠开口问道:“陛下,征伐土人的事情就这么放下了不成?”
  “我有更好的人选了。”韦泽答道。日本雇佣军无论是战斗力或者残暴程度都远比楚军来的更好。不管楚军是不是糟糕,韦泽认为楚军好歹也是中国人,让中国人变成杀戮的野兽,这是韦泽不能接受的事实。但是花钱去请日本雇佣兵就不一样了,日本雇佣兵杀人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他们好歹是希望拿了钱之后回到日本去过好日子,即便是杀戮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他们拿了钱之后好歹是会回到日本本土,那就是日本的问题而不是中国的问题。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难题。创造出一群残暴的中国,那可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即便是韦泽最后动用军队杀光这群家伙,那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而已。韦泽用什么理由让军队对本国人举起屠刀呢?
  左宗棠见韦泽说的认真,也知道自己改变不了韦泽的想法。他有些气鼓鼓的坐在位置上,一脸的不高兴。
  韦泽根本不在乎左宗棠的不高兴,他说道:“我准备介入日本革命,在这件事情上我想让大家帮我一个忙,如何让这种行动不影响同志们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沈心与韦昌荣都静静的听,两人经历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早就认清了自以为是的危害。所以在弄明白对方的想法之前,他们能够保持沉默。
  比对世界的认知,光复党里面没人能和韦泽相提并论。韦泽好歹还能对日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水平,沈心、韦昌荣、左宗棠三人对于日本并没有了解,听着天皇、幕府、地方各藩,包括从战国时代到德川幕府的变化。听着韦泽对日本未来进行的“判断”,现在依旧弱小的日本革命派要推翻幕府,建立起一个新的日本政权。
  大家感觉听了一个复杂而传奇的故事。
  左宗棠本来非常不高兴,可很快也听了进去。虽然韦泽的讲述有些层次不清,可针对这么几百年来的变化而言,韦泽的讲述已经够深刻了。韦泽对日本未来的描述,让左宗棠越听越觉得古怪。从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是臣下比韦泽这位君主更具知识,现在的情况中,除非韦泽是在胡诌,否则的话就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实,身为君主的韦泽有着比臣下更广博的知识。而这位无论知识、能力、认知水平都远比臣下更厉害的君主以极高的格调来征求臣下的意见,希望镇压外国革命的行动不要影响中国人对革命高尚性的认同感。
  这TM太怪异了!
  沈心听完之后一言不发,韦昌荣试探着说道:“我们为何要替外国人操心?日本的事情干我们中国人什么事情?”
  韦泽摇摇头,“如果在之后遇到国内困境的时候,如果有人提出镇压革命的建议,而且他们用我们对待日本的手段来做例子,那时候可就糟糕了。”
  沈心问道:“这个怎么讲?”
  “我们现在从土地革命开始,逐渐进入工业革命。可工业革命之后自然有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大家肯定不会觉得任何事情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吧?当这些坏处逐渐展现出来的时候,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的是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从制度修改的角度入手。那时候不断的革命就会变成不断的战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么搞下去,一定会变成对内镇压,对外侵略。土地不够,对外去抢,财富不够,对外去抢。”韦泽以他所见过的历史为基础,说的认真。
  但是听的人可没有这么深厚的历史见识,即便这几位都是非常有见识的人,他们依旧听的瞪大了眼睛。
  “对内镇压,对外侵略。这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担心的不是这个办法不灵光,我担心的是如果认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那就完蛋了。”韦泽说道后来,自己也有些激动起来。
  韦昌荣沉默不语,左宗棠有些摸不着头脑,沈心开口说道:“都督不是说过解决未来问题的手段只有铁和血么?难道指的就是这个不成?”
  韦泽心中感到一阵宽慰,能有个知己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有同志,更是足以让人感到宽慰。他吁了口气,点头答道:“就是如此。现阶段铁与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不等于以后铁与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我担心的就是这点。革命中采取的手段只是手段,如果这个手段看似成功,最后反过来把革命给取而代之,那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了。我不想看到这样的悲剧。”
第131章
帝国主义范儿(五)
  “都督,如果我们现在不对同志说那么多,大家怎么会知道我们在镇压日本革命?”韦昌荣问道。韦泽担心镇压日本革命会让光复党内部出现其他声音,韦昌荣觉得韦泽多虑了,对于不好讲的问题干脆就不讲。
  韦泽摇摇头,“我们要派兵去镇压日本革命……”
  韦昌荣一愣,他没想到竟然有派兵的可能。而且派兵只是前半段,韦泽的后半段话让韦昌荣变了脸色,“除去海军之外,派兵的规模最少需要一个加强了炮兵的军,甚至需要两个军的部队。”
  “喂!真的需要两个军么?两个军就能打下河南了啊!”韦昌荣大惑不解的问韦泽。
  沈心的脸色也变了,光复军的确坚持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但是那只是一种基本战役与战斗的原则。单纯以战斗力而言,光复军面对的国内敌人本身都是可以用更少兵力轻松击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