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655

  恭亲王奕訢一愣,他没想到慈安竟然给曾国藩如此高的评价。不过慈安是个从来不爱多说的人,正在恭亲王奕訢想着怎么进一步询问的时候,慈禧开口说道:“恭亲王,太后不可能不懂曾国藩的话,只是太后想试探曾国藩一下。若是那种心中对朝廷并不服气之人,那定然会有所表露。曾国藩此人却只有恭谨。这才是忠臣的模样。”
  恭亲王奕訢才恍然大悟。他其实方才也有些奇怪,慈安太后不可能不理解断了捻军粮食的作战方法。可慈安那表现仿佛她理解不了这点。听慈禧这么一解释,恭亲王奕訢才算是明白了慈安的意思。有了思路之后,恭亲王奕訢心中忍不住大大佩服起慈安来。此次征召曾国藩,目的就是想大用曾国藩。若是普通的权力者,首先考虑的是曾国藩的能力。慈安不懂军事,那么她就先测试曾国藩的忠诚心,测试曾国藩对君主的态度。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若是让对朝廷有不敬心思的人掌握了大权,结果只怕就是悲剧。
  “那太后要不要用曾国藩?”恭亲王奕訢问道。
  慈安没有直接回答,她反问恭亲王奕訢,“八旗也整顿了这么久,他们可否还能打仗?”
第108章
捻军(二十)
  “八旗能不能打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理论上,实践中,八旗也都是有各种军事训练的。即便是这些训练还是很传统的拉弓放箭等训练,训练总是训练。若是让八旗前去屠杀百姓,只怕他们还能办到。
  只是慈安太后在接见了曾国藩之后,询问恭亲王奕訢八旗能够上战场,恭亲王奕訢张口结舌了一阵,竟然回答不上来。上战场就要面对生死,若只是些无关痛痒的战斗,折损点八旗人员倒也罢了。但是现在乃是决定满清朝廷命运的战斗,八旗军若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满清的根基就动摇了。
  但是面对慈安平静但是坚定的目光,恭亲王奕訢也不敢不答,他狠下了心说道:“回禀太后,奴才觉得八旗大概能战。”
  恭亲王奕訢也是下了极大决心才做出如此回答的,八旗固然是满清的根基,不过眼下的局面是八旗若不能打仗,就只能让曾国藩这些汉人大臣带兵打仗。可对面的韦泽等势力也是汉人,汉人大臣若是觉得撑不住,投降了。汉人自然会接受这帮汉人。可旗人会有什么下场?南京的旗人、苏杭的旗人、福建的旗人、西安的旗人。这些旗人在当地失守后荡然无存。若是旗人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那战死就战死吧。若是汉人完全靠不住,那大清灭亡的时候,旗人就有必要一同陪葬。
  慈安根本不管恭亲王奕訢的心理斗争,听了旗人能战的回答,慈安答道:“那就令八旗也出兵,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到了此时,若是旗人不能打仗,我们还有什么人可用?”
  恭亲王奕訢一愣,接见曾国藩之后,慈安评价曾国藩是个忠臣。可现在又说旗人不能打仗,朝廷就无人可用。这明显前后矛盾啊。
  慈安这次没有让慈禧帮忙解释,她自己直接说出了想法,“我大清的国本乃是旗人,若是旗人能战,汉人的大臣与兵卒才能有信心。若是旗人都不能战,汉人怎么可能真心效忠朝廷。”
  “太后英明!”恭亲王奕訢连忙赞道。
  慈安是个瓜子脸,眼睛虽然不大,却很是秀气。而此时的慈安面色凝重,眼睛也瞪得大起来,秀气中竟然显出些英气来,她沉稳地说道:“捻匪在直隶肆虐,八旗若是连直隶都护不住,其他地方更会离心离德。山东的苗沛霖竟然要朝廷封他为齐王,在山东列土封疆。这其实已经是反了。若不是朝廷一味的用汉军,怎么会出如此之事?”
  提起苗沛霖,恭亲王奕訢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这厮竟然如此大胆,若是打不过光复军之后投降,那也罢了。苗沛霖要求朝廷给他封王,还指明是齐王。这比投降更可怕。朝廷若是答应了,那就是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尚且属于大清的各地官员肯定会跟风。河南的可以要求朝廷封他为豫王,山西的自然可以要求朝廷封他晋王。不用光复军打过来,各地心怀叵测的军队自己就先把大清分光了。
  “恭亲王,我还是前面所说的话,若是八旗不能打仗,就不用真正指望汉人。朝廷亡了,八旗的旗人难道就能摇身一变成了汉人不成?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那又何必等别人杀到门上来?”慈安坦然叙说着自己的意见,虽然那种女性的柔和很难说出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是恭亲王奕訢依旧能感觉到一种决绝。
  明白了慈安的态度之后,恭亲王奕訢跪伏在地,“奴才遵太后旨意!”
  八旗要打仗了!这个消息在8月的京城彻底引爆了旗人们的情绪。对旗人来说,虽然也有赶车之类只能在京城干的差事,可那也是少数就业机会。铁杆庄稼是大部分旗人唯一的收入模式。旗人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与大清紧密捆在一起的。从各地来的消息中,太平军、捻军、光复军,抓到旗人就杀,那是从不放过的。大清江山若是真的覆灭了,旗人也就完了。
  从淮河以南各地尽数丢失的时候开始,八旗的训练也开始严格起来。当捻军开始在直隶肆虐的时候,旗人也很清楚,八旗出兵打仗不可避免。额图海副总兵就是对此有着深刻认知的人之一,他之所以敢以一个副总兵对曾国藩说三道四,很大原因就是知道自己必然要上战场打仗。
  额图海副总兵晚上和几个旗人军官喝酒,几杯酒下肚,血液流动更快,额图海副总兵脸上油光更盛。他大声说道:“诸位兄弟,打仗还得靠咱们老满人,这天下谁真的忠于主子?可不是那些汉人,而是咱们老满人!”
  旗人与汉人之间本来就有着制度性的等级差距,即便是在旗人中,等级差距依旧存在。所谓八旗也不都是满人,八旗中也有汉军旗,这些都是满清起家的时候投奔了满清的汉人组成的。所以“真正的八旗”是看不起非满人的其他旗人。
  一起来饮酒的都是“老满人”,这帮人听了额图海副总兵的豪言壮语,也纷纷应和,“没错,这天下真正效忠朝廷的只有老满人!”
  大吹了一通老满人的忠心,额图海副总兵嚷嚷道:“当年咱们八旗入关,哪个没杀过几百上千的汉人,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现在咱们八旗二十万人,定然能杀光那些造反的汉人,就我说,留着汉人有何用处,我觉得把汉人统统杀了,咱们大清的天下,就只该是八旗的天下!”
  反正喝多了酒,兴致上来什么都能说,额图海副总兵和“老满人”的兄弟意气风发,阐述着对未来的期待。说到兴致来了的时候,有人忍不住热泪盈眶。觉得此时肩负起了天下的重任。
  不过兴致虽然高,酒很快就喝完了,自打丢失了南方,南方的粮食再也进不到京城,粮价就开始飞涨。酿酒需要粮食,酒的价格更是翻番。即便是额图海副总兵,也没办法弄到让大家喝道烂醉如泥的酒。
  被酒精刺激起来的情绪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吊着,大家的激情也慢慢的变成了另外一种情绪。有一名当了把总的小八旗旗主突然说道:“我死了倒也不怕,我只怕我死了之后我娘谁来养?”
  这个问题是如此的现实,酒桌上的其他人听了之后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若是光想着杀敌建功也不是不行,可上了战场就可能会被杀。打仗毕竟不是操练,操练完不管输赢就可以各回各家。上了战场之后,若是输了那就连命都保不住。这些旗人也有父母妻儿,他们若是死了,父母妻儿怎么办?更何况,他们如果是在死亡与升官发财中间选一个,他们可一点都不想死。
第109章
吸血(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恭亲王奕訢至少知道这个道理。他逼着户部尚书宝鋆想办法弄出粮食来。户部尚书乃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财政部长。弄到粮食自然是户部尚书的工作。
  宝鋆乃是宗室,而满清与其他朝代大大不同,宗室们能够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听了恭亲王奕訢的要求,宝鋆先是破口大骂起罗惇衍来。罗惇衍是广东顺德人,看到了光复军贴在北京的《告满清官员书》之后,他就偷偷带着家人跑路了。当然,罗惇衍也不是最早跑路的那批,跑路的时候也留下了官印。
  听着宝鋆痛骂着罗惇衍,恭亲王奕訢也只能先等着。清代中央六部,一个部有一满一汉两个尚书。虽然名义上不分高下,但仅限于两个人意见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满尚书是正部长,汉尚书是副部长,各部实权完全抓在满官手里。一般来讲,满清统治者内心都会更信任支持满人尚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更支持汉人尚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以公务来说,满清的世纪工作能力的确比不上汉人。宝鋆之所以这么痛骂罗惇衍,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独揽户部大权的宝鋆在沉重的压力下受不了。
  但是光骂罗惇衍这个逃跑的汉人户部尚书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现实的问题,宝鋆骂了十几分钟之后也有些精疲力竭的停了下来。这大夏天的,骂了十几分钟之后他脑门上也满是汗水。
  恭亲王奕訢听着的时候毫没有感同身受的生气,逃走的京官太多,真的生气的话,气死也是完全不够的。他开口问道:“你何时能够弄到这些粮食?”
  宝鋆痛苦的摇摇头,“恭亲王,这事情不好办。现在道路都被捻匪给截断了。且不说能否收到粮食,能收到也运不进来啊。”
  “那皇庄的粮食如何?”恭亲王奕訢问道。
  “皇庄?”宝鋆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恭亲王奕訢的胆子这么大,或者说狗急跳墙的时候恭亲王是什么都不顾了。皇庄理论上可以提供大量粮食,但那都是各位王爷的自留地,动用皇庄的收成,那能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宝鋆并没有立刻反对,他反倒是谈起了八旗兵的掌故。
  满清曾经希望八旗兵能够成为支撑国家的职业军人,然而,事与愿违,入关后八旗兵战斗急剧下降,康熙年间平三藩,收台湾基本上由绿营担任,八旗部队在同准噶尔蒙古的几次战斗中,表现不佳,以乌兰布通之战为例,八旗兵力达十万人,但组织混乱,指挥不力,加之主将怯战,不但未能将只有两、三万人的敌军消灭,自已却伤亡惨重,内大臣佟国纲(康熙的舅舅)阵亡。
  到乾隆、嘉庆年间,八旗兵已基本失去战斗能力,训练时“射箭箭虚发,马驰人堕地”,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只有少量八旗官兵参战,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
  嘉庆至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根本不能称其为军队。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
  恭亲王准备派遣八旗上阵,这是能够理解的态度,不过八旗军的战斗力的确完全不值得信赖。宝鋆这是在非常含蓄的提醒着恭亲王。
  听了户部尚书宝鋆的提醒,恭亲王奕訢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他答道:“就是太依赖汉人,满人才到了如此地步。八旗越不打仗越不会打仗。此时只是让他们打捻匪而已,若是连捻匪都打不了,让他们去打粤匪,让他们去打韦泽,他们能打得了么?”
  宝鋆听恭亲王如此恼怒的回答,心里面倒也是有点认同。这身为京城,日子一天天的越过越苦,实在是令满清高官们十分不爽。这哪里是京城该有的模样?现在米面价格飞涨,基本生活眼看就不行了。若是能让八旗出去作战,他们在当地总能抢掠到些东西,总能解决一下京城内部的物资压力。
  想到这里,宝鋆说道:“恭亲王,粮食也不是没有办法。”
  恭亲王奕訢原本就相信宝鋆大概是能够想出办法的,他示意宝鋆说下去。
  宝鋆答道:“现在洋人的海船到天津等地做生意,那些船上有运载粮食。价钱倒还行。”
  “那为何不买?”恭亲王连忙问道。
  “没钱啊!”户部尚书宝鋆为难地答道。
  提到洋人,恭亲王奕訢就是满头怒火。恭亲王奕訢绰号鬼子六,因为他排行第六,因为在满清宗室里头,恭亲王奕訢是最理解洋鬼子的一个人。当然这种理解只是相对而言,恭亲王奕訢的外交水平与韦泽建立的新政府里面的外交部长完全没得比。可与满清上层一比,恭亲王还是能理解洋鬼子的。他非常清楚洋鬼子那种全心全意求利的态度。
  为了获利,洋鬼子可以发动战争,打得咸丰皇帝逃离了北京城。但是看到满清顶不住了,洋鬼子就跑了,他们甚至连打满清的心思也都没有了。在《北京条约》中。洋鬼子们强制要求在北京建立大使馆,当时满清上层的担心是国家的要务都被在北京的洋鬼子知道了。
  现在为了能够与洋鬼子接洽,恭亲王奕訢非常希望洋鬼子能够在北京建立大使馆。可此时洋鬼子不仅没有大使馆,连在天津的领事馆都不见了。想到这里,恭亲王怒道:“你不仁,我不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把粮食弄到,不给他们钱!”
  宝鋆苦笑道:“恭亲王,若是真的如此就好了。洋鬼子精着呢,他们的粮食船根本就没有靠岸!”
  听宝鋆这么说,恭亲王大概能确定的是,宝鋆也做出过不给钱的打算。可明显这种思路并没有能够变成现实。
  就在满清高层讨论着粮食问题的时候,一支船队正停在渤海之外。这支船队中最核心的是三艘六千多吨的商船,作为护卫的则是四艘铁甲舰。每艘铁甲舰的铁质外壳厚度大概在80到100毫米之间。这是光复军最近的成果。
  最初限于造船能力,铁甲只有15到20毫米。经过大量的海试,经受了风浪。海军逐渐增加着铁甲的厚度,根据情报,外国铁架舰的铁甲厚度在200毫米左右,被重炮轰击中也无法打穿这样的装甲。光复军的海军虽然还没来得及与洋鬼子打几仗,但是对付满清的水军想来是足够了。100毫米的铁甲顶不住重型舰炮,但是100毫米的铁甲绝对顶得住满清水师的火炮。有这样的海军主力舰艇护卫,海军才能放心的让六千多吨的商船到渤海之外做生意。
  在此时,军舰上讨论的是非常理论的问题,韦泽写了一份《海权论》的初稿,在《海权论》里面,韦泽提出了航运权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范围的海权问题。从1996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后的整整20年,中国兵不血刃的得到了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红利。
  全球所有国家的市场都向中国打开了大门,全球所有国家的市场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出现了大批行业倒闭的问题。首先倒下的就是东南亚,其次是欧洲的很多行业。
  但是这些表象之下,则是一个全球航运自由航行的基础。这是美国佬在二战后决定的。在二战之前,各个海上强国都是画地为牢,为了营运起自己的强大海军,这帮人真的要收取大量的买路钱。
  韦泽没看过马汉的《海权论》,但是他本人却根据自己的认知,最终拿出了韦泽对未来的设计,这个未来中国海军设计就是韦泽的《海权论》。在这里面,韦泽确定的就是建立强大海军,对航道的绝对主导权。绝对主导权不仅有对外国海军的排斥,还有消灭海盗,建立航路服务在内的思路。当然,开辟了这样航路的中国,自然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中国或许能够因为世界局面,在21世纪兵不血刃的得到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红利,而韦泽在19世纪后半段,只有用军事力量来得到自己的好处了。指望和平完全是幻想。
  认真学习,认真讨论《海权论》,这是海军官兵的基本安排。不过这种打发时间的行动并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来北方做买卖。
  光复军没有用军事行动参与到对满清的战争里头来,但是这可不等于光复军就准备坐视满清这么无声无息的覆灭。任何朝代的覆灭前都会有一个最终的垂死挣扎的阶段,满清想来也该如此。京城的粮价飞涨,光复军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派遣了船队向北方销售粮食。
  以前的粮食走运河,现在占领济宁的苗沛霖自称齐王,大有独立建国的意思。苗沛霖当然不敢对光复军动手,但是光复军并不想赌一把,蒸汽船也是很重要的物资,若是有损失,大家会心痛。更重要的是,走运河的效率太低,六千多吨的船只在湖南等地一次装满粮食等物资,顺江而下,直奔渤海外,其实满轻松的。
  很快,外围就出现了其他船的身影,光复军此行的不仅有大船,还有一批小船。小船在外围构成了防卫的阵线,双方很快就开始接洽。双方先是谈论价格,接着验货。接着在海上进行装卸。这都是技术活儿,光复军为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还死过不少人。
  装卸结束之后,那些小船离开,把粮食或者其他生活用品运到北方去。光复军的船队则在等待着下一轮前来做买卖的人。
  贸易进行到了第五天,终于来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的模样很是不一般,在他们的船后面还拖着东西,到了近前才能看清楚那是巨大的树干。在这些船后面有着巨大的木排,每一根木头看着都是百年以上的大树,光复军海军的人员都激动起来,那些赚到的黄金白银,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海军其实分不到这些东西,还要花费心力来包围交易的安全。
  但是这些树木就完全不同了,光复军海军非常需要这些树木。从美国进口上等的橡木固然很好,可那太花费钱财了。皇帝韦泽陛下有过讲述,未来光复军的海军军舰都将是钢质的,一万五千吨的吨位。但是那仅仅是未来的叙述,现在制造的铁骨木壳覆盖铁甲的军舰需要大量优质的木头。越过太平洋得到木头实在是不划算,那么利用北方的木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这些木头是从哪里砍来的?”这是部队最在意的事情之一,等以后解放了全国,大家也要去那些地方砍木头。
  “大概是从一个叫什么满清龙兴之地砍来的吧。”有了解过情况的海军人员答道。
  “龙兴之地?那是什么鬼地方?”战士们对此并不理解。
  说话的人也不是很理解,光复军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把手插到那杯靠北的地方。而且卖木头的人对此也没有任何解释,他们只说了这是北边来的。所有的情报都是天津商人在交易中间的时候偶尔说起的事情。光复军也完全没有敢把这个当真。
  而此时恭亲王派遣的人也乘坐了船只到了外围与“洋鬼子”做生意。光复军也没有傻到完全不做掩饰的地步,至少每条船上他们都放了两三个雇来的洋鬼子当托儿。反正洋鬼子也不懂说中国话,光复军翻译们说什么都是什么。对面做生意的家伙也不明白。
  而且韦泽很恶搞的把这个旗帜用成了后来欧盟的旗子,在蓝色的旗帜上,白色的星星围成了一个圆形。中国人问的时候,光复军海军说这是“欧罗巴联盟”的旗帜。满清连欧罗巴是什么都不知道,即便知道的也不知道这个欧罗巴联盟到底是何等玩意。总之也都被吓唬住了。
  所以恭亲王派来的人听了船上那几个洋鬼子用外语叽里咕噜的吆喝了一阵,他们和翻译之间甚至爆发出一阵大笑,这都让恭亲王的手下概确定这的确是洋鬼子的船队。只是洋鬼子雇佣了一众中国水手而已。抬头看了看那奇怪的旗帜,恭亲王的手下也只能感到奇怪罢了。
  大家商量了粮价,光复军倒也挺厚道,粮价与漕运的价格差不多。当然这对于光复军来说已经是极为有赚头的买卖。从湖南运出来的粮食本来就缴纳的粮食税,至于海运更是便宜。海军出动还算作作战训练科目,所以这买卖整体上还是赚了很多钱的。除了赚钱之外,还有诸多兼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