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864

  李多祚看到杨帆说及李尽忠之死时,脸上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笑容,便知道他说的那一忧,怕是比李尽忠之死还要重大,因此心中惴惴,反而更加紧张了。
  杨帆道:“李尽忠在设伏对付曹仁师曹大将军的人马时,在黄獐谷中了一箭。此后因为连番战事,箭创不得休养,再加上年事已高,终于熬得油尽灯枯,王孝杰大将军统兵北上前,李尽忠就已经死了。
  孙万荣担心李尽忠身故的消息动摇军心,所以秘而不宣,佯称可汗染病,需要回山休养,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再次设伏于东峡石谷,大获全胜!”
  李多祚马上想通了问题的关键,说道:“也就是说,现在李尽忠之死,已经不能对契丹人造成打击?”
  杨帆点了点头,道:“没错!不过契丹人现在对外依旧秘而不宣,只是在大胜之后,对他们自己人宣布了这一消息,借大胜之威冲淡了此事的影响,之所以不对外公布,是不想长了朝廷的士气。”
  马桥大声道:“那咱们就把它公布出去,再加上这次马城之战的大胜,扬一扬朝廷的威风。”
  李多祚道:“这件事自然是要做的,不过……杨校尉,你说的那一忧……是什么?”
  杨帆沉声道:“契丹人往东派了一路兵马,往西派了一路信使!往东的这一路兵马已经被我们打败了,而往西的那几个人,如果他们的任务成功,力量将瞬间强大数倍!”
第七百四十八章
非你莫属
  李慕岚道:“他们不可能成功的!朝廷已经答应了突厥的条件,河曲六州的降户,正在准备移交给他们!”
  楚逸嗤然道:“河北人口数十倍于河曲六州的降户,财富百倍于河曲六州。两者相比,哪一块肉更肥?更重要的是,朝廷可没答应割让单于都护府给他,如果他们能占了河北,相较于归还河曲六州降户的诱惑如何?”
  李慕岚不说话了。
  马桥急道:“大将军应该马上派人把这个消息禀报皇帝陛下,请皇帝定夺!”
  李多祚慢慢向座位上坐去,最后屁股一沉,定定地坐在位上,凝重地道:“朝廷能怎么办?割让单于都护府吗?就算朝廷肯割让单于都护府,也不如河北的诱惑大。以突厥人的贪婪,朝廷一旦让步,他们就会窥破朝廷的虚实,会得寸进尺,要得更多!
  而且,突厥人与契丹人一直征战不休,所以他们本没指望契丹人能和他们联手,但这一次不同了,契丹人主动提出联盟,突厥人很可能会答应,来不及了……他们已经派出使者,不等朝廷想出应对办法,不等朝廷向他们派出使者,甚至不等我们把消息送回朝廷,突厥人可能就已经杀进河北!”
  众将领面面相觑,李尽忠之死带来的喜悦一扫而空。
  室中静了半晌,杨帆突然道:“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些尝试?也许事情已不可挽回,但是哪怕只有万一的希望,也应该尝试一下!”
  李多祚抬起头,疲惫地按着太阳穴,轻轻问道:“我们能试什么?”
  杨帆道:“我们也派出信使!”
  马桥讶然道:“我们派信使,做什么?”
  杨帆道:“战争,不只是决定于战场上的胜负。我虽不擅兵法,也知道孙子说过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马桥眨了眨眼,没有听懂。不只是他,楚逸和李慕岚也似懂非懂,让他们冲锋陷阵还行,指挥打仗也成,就算不识字,在军旅中混了一辈子的人,也有点从实战经验中学来的知识,但是更高层次的东西他们不明白。
  李多祚沉吟着,既是思索着整理自己的思路,也是解释给这几员爱将听:“上兵伐谋,依靠谋略,动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不待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到不可收拾就把可能导致战争的苗头化解掉,这一点,是做不到了!”
  杨帆点点头:“突厥虽是一国,实是和一个大一点的强盗窝子没什么区别。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跟这么一个似国非国的怪物,很难用这么柔和的手段把他们征服,尤其是我们现在正处于劣势。”
  李多祚道:“其次伐交,是说双方已经到了冲突阶段,很可能要进入动用武力的阶段时,一面展示自己的强大和必胜的信心,让对手感觉到我们的不可战胜,然后通过外交手段,进行谈判,从而不诉诸武力而达到目的。”
  杨帆道:“一旦进入伐兵的阶段,我们将马上两面受敌,或许不止两面,奚人若见突厥介入,很可能胆气大壮,为了争夺更多利益,发举国之兵南下,而吐蕃怕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暂且放下内部争端,来我们这儿分一杯羹。所以,现在只能伐交!”
  李多祚苦笑道:“如何伐交?我们有那个资格向突厥派出使者么?如果他们提出什么条件,我们有什么资格代表朝廷来表示同意或者拒绝?如果先送信回朝廷,很可能时间上又来不及。”
  杨帆想了想道:“谈判,我们没有资格。如果……,是派人去催促他们发兵袭扰契丹人后路呢?朝廷答应归还河曲六州降户的条件是要他们出兵帮助朝廷讨伐契丹,现在他们还没派兵,而大将军现在总领北路军事,有权派人去协调出兵事宜吧?”
  李多祚想了想,点头道:“这个理由倒是可以。不过,契丹人给了他们一个不容拒绝的条件,他们本来就一定会为之动心,我们还要派人去催促他们出兵,他们能答应?”
  杨帆也是临时起意,闻听此言不由又皱起了眉头。帅帐中的众将领都苦苦思索起来,楚逸等人虽然没有能着眼于外交的高眼界,但是涉及到这些具体的事务,还是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努力地想办法。
  马桥思索半晌,喃喃自语道:“那除非是契丹已经不行了,突厥人知道帮他们没啥好处,才会转过来帮咱们,这样一来,既能让朝廷依照约定把河曲六州降户还给他们,还能从契丹人那儿捞些好处,他们可不只人穷,连人都缺,茫茫草原走大半天都看不到几个人,不管是牲口还是人,都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楚逸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做梦呢你?如果契丹已经不行了,咱们还用得着他们出兵?真是个白痴!”
  马桥脸红脖子粗地分辩道:“我这不是假设么,如果不这样,突厥肯站咱们一边?”
  楚逸道:“毫无意义的假设有个鸟用,你这夯货就是不着调儿……”
  两人正在拌嘴,杨帆突然一拍大腿,大叫道:“好主意!”
  众人都是一怔,楚逸和马桥也不拌嘴了,一起追问道:“你想到办法了?”他们可是都相信杨帆足智多谋的,比诸葛亮大概是比不了,可是比他们绑在一块儿,应该还有脑子些。
  杨帆一指马桥,道:“就是他这个主意!”
  马桥一听,咧开嘴巴大乐:“自己兄弟就是自家兄弟,关键时刻知道帮俺撑口袋!”
  楚逸不悦地道:“杨校尉,你不是开玩笑吧?他的法子怎么用?”
  杨帆笑道:“就是让突厥人觉得契丹已经不成了啊!”
  楚逸道:“契丹人如果不成了,就不需要突厥出兵,需要突厥出兵,就证明朝廷招架不了契丹人,他们怎么会相信我们的话?”
  “这个主意可行!”李多祚沉声道:“兵不厌诈,总有办法让他们相信的,杨校尉,你想到什么主意了?”
  杨帆道:“末将有些想法,只是还没有想得更透彻一些,大将军容末将再考虑一下。”
  李多祚道:“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一个办法!”
  杨帆知道自己虽然有许多奇思妙想,不过因为对许多战场上的基本常识不了解、不精通,实际策划出来的东西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而李多祚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可以拾遗补缺,把自己的设想变成很完美的可执行的计划。
  杨帆马上兴奋地问道:“大将军有何高见?”
  李多祚道:“告诉突厥人,我们已经把契丹主力围困起来,但是消灭他们还需要时间。由于他们手中有大量粮草,暂时无缺粮之虞,强行歼灭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要突厥人履行诺言,出兵攻打契丹人的后路,从而令契丹人军心动摇,不战而溃。”
  杨帆认真地想了想,道:“这样的话,需要调动军队做出配合,以免突厥人察觉蹊跷。”
  李多祚点了点头,道:“这一点倒没有问题,我现在统辖北路兵马,可以调动各部,配合使节。”
  杨帆兴奋地道:“如此说来,此计大为可行,我们来好好策划一下细节,打好这场外交战!”
  既然此计有可能成功,众将领都兴奋起来,围坐在一起,就整个计划进行详细的推敲。
  李慕岚道:“朝廷为了确保羽林卫的战斗力,常把新兵轮番调到边境,与边军一起与外敌作战,我曾数次奉调,到边境去带这些新兵蛋子,所以对突厥人和契丹人都了解一些。
  据我所知,因为边境常启战端,虽然都是些小规模的战斗,死伤的人数不多,可是我边军边民与突厥的边境部落互相仇视,有些部落和村庄的仇恨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简直都成了世仇。如果我们派出使节,很可能会被他们长年生活在边境地区的部落所仇视,就算不杀掉使者,只要刻意制造阻碍,叫你寸步难行,那也要坏了大事,我们现在和契丹争的就是时间!”
  李多祚道:“这个问题,我来想办法,还有什么其他困难?”
  楚逸想了想道:“还有个问题,如果谈判成功了,接下来咱们怎么办?如果谈判失败了,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这一点必须事先做好安排,咱们的兵马要摆在什么位置,一旦突厥出兵攻我,才能及时应对,一旦突厥出兵助我,如何迅速展开进攻,避免契丹人利用全骑兵、无辎重的优势逃掉!”
  李多祚慢慢点了点头,赞道:“楚郎将想得很全面,我们不能临时抱佛脚,如果谈判胜利而我们不能抓住战机,那么突厥人未必不会掉过头来再度与契丹合作。先记下来,这件事必须解决!”
  马桥见楚逸这个大老粗能把目光放得这么长远,受到大将军的赞赏,不禁起了好胜之心,苦思半晌,也道:“还有个问题,武懿宗闻风而退,逃至相州,这事已经成了北地尽人皆知的大笑话。虽然在皇帝严辞训斥下,他又硬着头皮回来了,可一直磨磨蹭蹭的不敢与敌接战,这个人怎么办?如果他不能配合,依旧躲躲闪闪的,突厥人只要看他的表现,就知道我们在说谎了。”
  李多祚脸上露出笑容,微微点头道:“不错!这一点差点连本将军都忽略了,得想办法让武懿宗动起来,让他配合着我们才行。不然的话,他手里有十万大军,藏没处藏,躲没处躲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喇叭,时刻在向人宣告敌我双方的战况!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还有其他的么?”
  杨帆没想到自己这个计划虽然有实施的可能性,可是还有这么多的问题随之产生,都需要提前解决,不禁暗蹙眉头。听到李多祚的话,众将领又仔细想了想,纷纷摇头。
  李多祚见无人答话,便自己补充道:“还有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众将一听都竖起了耳朵,李多祚道:“我们做了这么多,铺平一切道路,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说服突厥人出兵,让他们站在我们一边,一起解决契丹这个大麻烦!可这件事并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伐交、伐交,所有的一切,都是陪衬,重点依旧在一个交字。这个负责前往突厥交涉的人最重要,他必须能够对付得了默啜那头老狐狸,对付得了契丹的使节,能随机应变、有一副好口才,说服得了突厥人,这个人,哪里找?”
  帅帐中顿时一静,杨帆的眉头蹙得更深了,苦苦思索半晌,也没想出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毕竟在军中时日短,认识的人不多,正想看看其他人想没想出合适的出使角色,一抬头,就见所有的人包括马桥在内,正虎视眈眈地瞪着他!
第七百四十九章
出使突厥
  茫茫无垠的草原上,一支驼队慢慢走来,从那斜向走势的低矮丘陵处开始再往西,就是突契人的领地了。
  风刮得很急,狂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耐寒的双峰骆驼不紧不慢地走着,驼上的行旅都伏着身子,用厚厚的毪巾把头脸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眯起的眼睛,饶是如此,无孔不入的风携着雪末子,还是针一样往身上扎。
  这儿的温度比起同处冬天的汉地至少要低了十度,杨帆浑身裹得严严实实,还恨不得再找个套子把自己彻底套起来,在这风雪中煎熬了一个多时辰,他开始明白,为什么严寒地区的人普遍嗜酒,他现在也想狠狠灌几口酒来御寒了。
  令人绝望的风雪铺天盖地,杨帆原以为它要刮上三天三夜,可是忽然之间风就停了,风一停,整个雪原都马上平静下来,天色很快变成了纯蓝色,在别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这么纯净的蓝。
  紧接着,又开始出现一朵朵白云,玉般质地,如阳光下新摘的棉,白花花的耀眼。在这天地之间,那支驼队就像一幅巨大画像中抽象的一笔,仅仅是一笔,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在这广袤浩瀚的天地中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队伍中的人都解开了满是雪霜的毡巾,轻松地透着新鲜空气,骆驼行进的脚步也陡然加快了许多。
  导路的斥候突然道:“杨校尉,那边有一户牧人。”
  杨帆闻声望去,看到有一处雪丘似乎有些异样,仔细再看才发现居然是一顶毡帐,杨帆低声吩咐道:“不要打扰他们,也不要做出什么大惊小怪的动作。记住,我们现在是契丹人了。”
  斥候答应一声,驱策胯下的骆驼向前驰去。
  驼队继续前行,转了一个角度,杨帆才看到那户牧人的门户。门开了一个口子,雪已经厚积半人多高,主人正从那个口子爬出来,想要清理帐顶和周围的积雪,看见这行远行的客人,便手搭凉篷向他们观望一下,然后便大声招呼起来。
  杨帆只懂得简单的突厥语,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便向斥候问道:“他喊什么?”
  斥候道:“他说,请远来的客人帮他清理一下积雪,他愿意以好酒和鲜美的羊肉款待我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