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9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7/1436

  其书法融黄庭坚、苏东坡之体,掺篆隶楷行诸体并杂以兰竹笔画入书,大小参差,标新立异,既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人称“六分半书”。
  清何绍基评板桥书法:“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以绘画笔法入书,古亦有之,但像板桥出神入化者无二也。
  他的绘画成就极高,尤擅画竹石,细枝粗叶,瘦劲孤高,格调超人,所画之兰突出山间野气,用笔秀逸,幽香扑人。
  李大爷认为,郑板桥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在当时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追随者甚众,并有了板桥派之称,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这样写道:“郑燮字克柔……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
  后世不少名家也宗学其法,如戴熙、何绍基的竹石等,更多人则吸取他勇于革新的精神,纷纷创立新格,如近代“海派”诸家以及现代齐白石、徐石桥等人。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形成了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为上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李大爷口吐莲花,说的众人如痴如醉,就连韩孔雀和卫长青都在佩服他。
  不过,赝品就是赝品,虽然这幅画,画的很好,但毕竟是赝品。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量大,所以赝品更多,差不多可以用充斥拍场来形容。
  就是因为这个,刚开始韩孔雀和卫长青就存了小心,不过,到了现在,两个人都已经眼冒金光。
  既然外面用来遮掩原作的画,就有那么高的水平,那么气内部隐藏的《竹石兰蕙图》,恐怕就是珍品了。
  看到卫长青那热切的目光,韩孔雀只能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这内部隐藏的画,毕竟是卫长青发现的,还有内部的画,也只有卫长青能够看清楚,所以韩孔雀是真的没法跟卫长青抢。
  韩孔雀的灵识和神通虽然厉害,但面对封装起来的一幅画,他却只能朦胧的感觉到内部的大体情况,而不能向卫长青这样的精神系异能,清楚的看到内部的画是什么样的。
  “李老,您老这幅画打算多少出手?”卫长青看韩孔雀不说话,立即给了韩孔雀一个感激的眼神,开口询问价格。
  李老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我这幅画肯定是郑板桥真迹,所以价格肯定低不了。”
  “您老说个价,不管这画存不存在争议,总是有个价格的吧?”卫长青笑着道,这幅画虽然被李老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不是真品,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李大爷这次很直接:“历年来郑板桥的竹石图价格增幅很大,我这幅也没打算卖出一个天价,所以只要五百万,要知道原来我最少也要九百万的。”
  吴家的吴东此时开口道:“这个价格倒是不太离谱,最近拍卖的一副郑板桥竹石图,估价都要超过九百万。”
  吴大爷拉了自己的儿子一把道:“这个谁不知道?主要是郑板桥的真迹可不好鉴定,所以三百万的价格高了。”
  “对啊!李大爷,我相信,您要这个价格出手,肯定没有人会接的,毕竟郑板桥的伪作实在是太多了。”卫长青道。
  这可是事实,作为一位职业画家,郑板桥画作的存世量比较多,据统计约有7000多张。
  郑板桥存世的作品中,真伪参半,赝品充斥拍场,有人说“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可以说是真正的十不存一。
  这主要是因为郑板桥敢于赚钱,数千年来的中国文人,是耻于谈钱的,大多以为俗不可耐,而郑板桥却有着独到的雅俗观,以为拿画换钱没什么可羞耻的。
  30岁时的郑板桥,教书已经难以糊口,于是就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当了10年的职业画家,就是他在后来担任县令期间,认为“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并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与李姓的朋友一起卖画为生。
  在《署中示舍弟墨》的信中写道:“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同老”。果然,他辞官之后,一直到病逝之前一直作为职业画家,卖画谋生20年。
  《申报馆丛书·续集》载,人们持金银来郑板桥门下求画,门堂外总是布满客人的鞋子,客人在里间默默地等待书画的出炉,买画的人不乏“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更多的买主则是盐商、徽商之类的富商大贾。
  郑板桥把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来推销,明码标价,按质论值,公开表明自己职业画家的身份,这样就让他成为了一名多产的画家。
  这一点世人皆知,但李大爷的价格依然咬的很紧:“这个我自然知道,所以才没有要高价,最近几年,郑板桥的真迹,可不是五百万能够买到的,我这个价格可是很公道。”
  如果不是清楚的知道外面这幅是赝品,卫长青还真会用这个价格买下,因为在1992年,郑板桥的一幅《竹石图》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1万美元。
  从1994年春拍到2003年春拍,内地各大拍卖行共上拍了郑板桥作品180件,成交126件,成交率高达70%,市场总值3210万元。
  2007年春拍,郑板桥作品上百万成交的有:中国嘉德春拍《兰竹图》179.2万元、首都保利春拍《兰竹石图》165万元。
  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国内拍场超百万元的郑板桥拍品就有7件,分别是首都翰海秋拍《双松图》694.4万元、九歌秋拍《七贤图》537.6万元、华辰秋拍《竹石图》448万元、首都保利春拍《兰竹图册》175.8万元,华辰春拍《竹石图》168万元等。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画中画
  2009秋拍中,嘉德、中贸圣佳、匡时、华辰等拍卖公司共有15张郑板桥画作上拍,不但全部成交,而且每平尺均价较之春拍提升一倍多,达24万元。
  其中匡时2009秋拍“扬、州画派”作品专场中,郑板桥绘于1764年的《竹石图》估价700至900万元,最终以1512万元成交,拔得全场头筹。
  自2000年始,郑板桥作品的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每平尺的均价从3.7万元提高至24万元,涨幅高达6倍左右,所以李大爷还真是不会轻易卖出这幅作品。
  “虽然这幅画的市场价比较高,但现在卖五百万确实太高了。”吴二叔有点失望的从画上把视线收回来,看来他是放弃了。
  “五百万实在是太高了。”韩孔雀笑了笑道,他也只能明确表示放弃,要不然卫长青不好讲价。
  场中只有吴东父子没有表态了,看到众人都看向他们,吴东想要开口说什么,不过被吴大爷阻止了:“五百万的价格确实高了,这次我们过来,还需要进一批货,所以资金就不是那么充足了。”
  看到吴家几人都放弃了,李大爷看向了卫长青:“小伙子,你也嫌贵?”
  卫长青笑着道:“李大爷,如果这个价格能够卖得出去。我想也不会等到现在了,所以,李大爷如果能够给点优惠,我就收下了。”
  李大爷定定的看着桌子上的画,最终叹了一口气道:“五百万确实不贵。要知道我可是找人鉴定过的,不说字画,不管是纸质还是画轴,都符合郑板桥生活的年代。”
  看到卫长青不为所动,李大爷再次叹了口气道:“这样吧!四百五十万,我让五十万。这是最低价了。”
  卫长青开口道:“四百万,如果李大爷真的有诚意转让,我这个价格绝对不低了,毕竟我们都是行家,我出这个价格。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了。”
  想了一会儿,李大爷才神情有点恍惚的道:“好吧!四百万就是四百万,这毕竟还是我捡漏了。”
  接下来,卫长青跟李大爷签订了一个简单的转让协议,转了账,才把画轴收了起来。
  回到了他们住的地方,卫长青的姑父肇东可就急忙道:“长青,刚才吴家那几个人明显是托。你怎么还用这么高的价格买下这幅画?”
  “咦?”黄山惊异的看着肇东可。
  卫长青笑着道:“韩哥也看出来了吧?”
  韩孔雀点头道:“是看出来了,不过,真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简单的卖出这幅赝品?”
  “还有那尊佛像。”黄山开口道。
  卫长青也好奇的问道:“韩大哥。那尊佛像内部明明有东西,你为什么不买下?”
  韩孔雀笑了:“因为我知道佛像内部的东西并不值钱。”
  “怎么可能?我可看的很清楚,那是一只质地很通透的玻璃种祖母绿手镯,还有两个大如鸽卵的红宝石,怎么可能不值钱?”卫长青不相信的道。
  韩孔雀看了一眼卫长青,这个小子确实能够看到佛像内部的东西。但他却没法看出里面东西的质量。
  而韩孔雀却恰恰相反,他虽然不能清晰的看到内部的东西。但他却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内部东西的质地。
  所以韩孔雀道:“因为那只手镯是玻璃制品,因为里面有明显的气泡。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是玻璃制品,所以就算颜色达到了祖母绿级别,也不值钱。还有那两块红宝石,那确实是真正的宝石,但那是经过热处理了的,这我是不会看错的,所以那也是不值钱的玩意。”
  说完,韩孔雀的视线落在了卫长青的手上,他的那副画,韩孔雀也怀疑有陷阱,不过,对字画的透视,韩孔雀的感知就比卫长青差远了。
  这种画中画,犹豫内外两重字画,韩孔雀的感知没有那么细腻,所以并不能清楚的看清内部被掩藏起来的画,所以他并不能肯定内部就真的是一副珍品,所以他才没有出高价跟卫长青竞争。
  “韩大哥,你不要打击我,难道这也是陷阱?”卫长青看着自己手中的画,自信也不是那么足了。
  “刚才连我都看出那吴家几人是托了,你还要出高价,不过幸亏你对字画的鉴定还算可以,这种一目了然的东西,应该不会上当受骗。”肇东可有点庆幸的道。
  “一目了然?”韩孔雀和卫长青全都有点不对劲了。
  “怎么了?”肇东可看他们的表情,问道。
  卫长青的脸色有点难看的道:“难道他们是专门坑我们这种人的?”
  韩孔雀苦笑道:“没准还真是这样,要知道刚才那尊佛像,虽然外表看着不起眼,但他们却是咬定了要高价的,而这幅画,也是这种情况。”
  到了此时,韩孔雀已经想明白了那些人的骗术。
  “我去看看那李家人还在不在,如果人去楼空了,那就说明是骗子。”黄山说完,匆匆走出了买买提的家。
  “我们还是先看看这幅画吧!这种揭画可不是那么容易处理,本来我还想找个高手来帮忙的,现在看来,就只能我自己动手了,如果真的是陷阱,破坏了也不可惜。”卫长青道。
  肇东可表情明显一怔,这揭画的意思,那就是指“画中画”,画上再裱上一层画纸,不过通常这样做的目的。那是要隐藏掩饰“真画”,难道这会是一幅真画?
  但再瞧瞧那画,厚度根本不够,如果说这要是一幅“画中画”掩盖的真品,那裱画的这个人就是个高手了!
  这幅石竹图怎么看都不像是被重新装裱上去的。肇东可连忙打开,他一边动作一边说道:“这幅画我觉得都没问题啊!”
  “就是这张图,我觉得另有玄机,姑父,您摸摸这纸张,是不是有点厚?”卫长青道。
  肇东可皱着眉头摸了摸纸张。实在有些感觉不出来,再掭了掭,好像确实有一点,不过实在是很不明显。
  于是他就皱着眉头说道:“你是认为这幅是画中画?但这纸张虽然摸上去虽然感觉有一点点厚,但厚度实在不明显。除非掩盖的那人是名高手,不过你就凭这一点点纸张厚度就断定,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卫长青笑着解释道:“这当然不可能了,这不过是我发现了一处端倪之后,才感觉到的一点差异,姑父,您看这处着水的地方。”
  肇东可顺着他指的地方看了过去,那里刚看到时觉得好像没有差别。等他凑近一看,感觉好像有一丝墨色,接着再仔细看。墨色应该是从纸里面透出来的,这个发现立刻让他激动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7/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