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2/1436

  当然,在哪里都有几个败类,加上由于地域的关系,各种小团体不会少,但在大是大非上,海外华人还是不会行差踏错的。
  “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大规模种植榴莲,这里也盛产榴莲,但现在也不便宜,价格和国内差不多,我闻不了那股味道,所以没买。不过,听得多了,由于好奇,在一超市买过一两片尝尝,很难吃,现在国内的价格是每斤六元,好象这里的榴莲比国内的贵,因为我不喜欢吃,也因中国也有榴莲,所以没太留意。但是如果大面积种植,价格就不是问题了,还有山竹,这里是七千盾一公斤,芒果七到九千盾一公斤,这些都可以大规模种植,只要形成了规模,价格自然就低,这样运回国内,肯定赚钱。”
  “柿果也行啊!在菜场有卖,每次去菜场,我都顺便买没有见过的水果,我经常买柿果,山竹还有芒果、甘蔗,说到甘蔗,这里的人特别有意思,他们不直接削皮咬甘蔗,说太硬,一般用来做果汁,我上哪找做果汁的设备,买来削皮后直接咬,确实很硬。”李方笑呵呵的道。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抱负
  老王此时也道:“如果说到大规模种植,还要数地菠萝,这东西在国内又叫风梨,有一次在去马达山回城的路上买,五千盾两个小的,大个的一个六七千盾。我女儿她们只买大个的,因为家里人多,而我只买两个小的,在市场上,一个小的就要四千盾,讲价三千五百盾,如果是在国内,五块钱能够买个小的就不错了,这样一算,不算成本可以达到五六倍的利润,这么多利润应该值得操作。还有木菠萝,又叫菠萝密,当地人人用来做菜,我觉得很难吃,他们连皮一起煮,而我们把它当水果吃,很香很甜,还有杨桃,本地人喜欢吃,是甜桃,因此价格很便宜。因为我从小吃到大,所以我看都不看一眼,还有草莓,樱桃,苹果,我们本地华人经常用来供神,有一种小地菠萝也是用来供神,青青的,还没熟,菠萝上的叶子不用摘掉,一起供神,菊花也是用来供神的,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菊花送人。再就是梨,火龙果,荔枝、龙眼等等水果,除了苹果和梨常见,其它水果在大超市才有卖,价格贵得要死,但这里全都适合栽种,而且没有开发的荒山有的是,这些都值得推广种植。”
  “那就试着推广一下,不过我的资金还没到位,这次过来是意外,所以要做这些事情,需要等一段时间,不过最多不会超过半个月。”韩孔雀此时已经对东帝汶有了足够的了解,也有了计划,所以才会这么说。
  韩孔雀这么一说,老王和李方全都不说话了,他们早就奇怪韩孔雀是怎么过来的了。
  对东帝汶了解不多,却说过来做生意。这也太奇怪了。
  现在听到韩孔雀说是意外过来的,两个人才有点明白,不过怎么意外过来的。却是多了不少猜测。
  现在韩孔雀这么一说,两个人反而更加认真。韩孔雀的生意做不做的成,最多等半个月就知道了,如果韩孔雀真的投入资金开发本地的水果,那么他们也不介意帮帮忙。
  “其实,把目光盯在水果上,还不如放在蔬菜上,如果能够在这里大批量收购蔬菜,没准比水果的利润还要高。”李方道。
  “对啊!说过这里买卖的不多。但蔬菜可不少,距离我们不远就有菜场,而且这样的菜场在这里可不少。”老王一拍大腿道。
  韩孔雀一愣道:“怎么说?不是说这里的蔬菜和肉类不能吃吗?”
  李方笑着道:“我们国内的猪肉有几家是做过检测的?特别是农村的猪牛羊,有多少是进了卫生检疫部门在出来的?我们不是还照样吃?”
  老王道:“相比国内,本地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反而更像是五六十年代国内的情况。”
  老王这么一说,韩孔雀就有点明白了,纯绿色食品啊!要知道国内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可没有各种饲料、各种化肥,和各种农药。
  此时看韩孔雀好像有点明白的李方开口道:“国内不是推崇绿色蔬菜吗?如果说蔬菜。东帝汶本地种植的蔬菜,绝对属于绿色蔬菜啊!他们大部分村落都很穷,自然也没钱购买化肥和农药。人家全都是用笨办法来种植蔬菜的,如果这样的蔬菜运回国内,不是地道的绿色有机蔬菜?”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他们这里的土地也没有污染,而且日照充足,特别是西红柿,味道和纯正,这样的西红柿,国内是肯定吃不到的。现在国内的西红柿。已经完全没有了西红柿的味道,而这里距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不远。要知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西红柿和大西瓜都是十分出名的,也许这里真的适合推广种植蔬菜。”韩孔雀道。
  李方乐呵呵的道:“是吧?国内超市里标榜的有机蔬菜。两个大青椒就要卖九十八元,我们食堂每天要吃上百个,这要是放在超市得卖多少钱?”
  “这个可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说你不用花费农药就是有机绿色蔬菜,这个需要做一份详细的鉴定。”韩孔雀对这个有所了解,所以他可没有盲目乐观。
  “以这里的日照条件,加上热带雨林气候,这里可不比海,南岛那地方的气候条件差,而那里可是有名的绿色有机蔬菜养殖基地,那里行,这里肯定更行。”李方道。
  “那这里都有些什么蔬菜?当地人是怎么处理的?”韩孔雀问道。
  老王道:“当地的蔬菜种类不多,不过国内的各种蔬菜这里都能够种植,当然,像是生长在北方的白菜、萝卜什么的,这里并不太适合种植。当然,像青椒、卷心菜什么的,这里就很适合了,不过因为他们不喜欢吃青菜,所以没有多少人种植,种子的最多的还是我们华人。而当地人的吃法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把青菜煮得黄黄的,并且是用来打汤,味道怪怪的,看起来跟猪食差不多,反正我吃不下。”
  李方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他们最喜欢的煮空心菜,我见当地人煮空心菜,煮一锅水,水开后,把空心菜扔进去,煮啊煮,直到菜黄了又黄才关火。他们还喜欢吃绿豆芽,用来炒米粉或炒快餐面,他们把绿豆芽的根摘掉,说很脏,不明白们那么有闲心一根一根的摘绿豆芽,炒成半生熟要,吃起来脆脆得。这里的人真的很奇怪,有些菜煮得烂烂的,但有些煮半生熟,还有的生吃,比如生菜,番茄和黄瓜(其实皮是青色,在国内叫青瓜,因为还有一个品种是黄色的,那种才叫黄瓜)。所以在这里想吃青菜最好自己动手,要不然就要想我们这样,有自己的食堂,再就是去华人餐馆,但那样做花费就太大了,我就离不开青菜,每餐我都吃一大盘,自然就只能混食堂了。”
  “现在的价格呢?”韩孔雀问道。
  对于国内的绿色蔬菜养殖基地,大多数是在最南方的岛屿上,而那里的蔬菜大多数是出口的,像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是从那里大批量进口。
  而到了近几年,国内的市场也被培育起来了,这样一来,国内的有机蔬菜不要说出口了,连国内市场也开始供应不足,所以李方的提议还是很有建设性的。
  如果在这里开发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肯定要比种植水果见效快,利益大,当然,韩孔雀是不会看重那么点利益的,他只不过是想要这里的货币上,重新出现汉字罢了。
  都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韩孔雀也算齐家了,治国,这个国内不需要他,而平天下现在也没机会。
  既然老天让他无意之中流落到了东帝汶,韩孔雀反而又了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老王道:“这边的种植业很落后,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甚至是粮食,大多数是我们华人供应的,由于种植的人少,吃的人多,这边的蔬菜类也就不便宜。空心菜小小一把要六七百盾,反正三把是二千一百盾,当地人他们很懒,连菜根一起卖,菜很老,国内的空心菜很嫩,又便宜,盛产的季节两三毛一斤。而这里由于没有季节变化,雨季旱季气温变化不大,所以一年到头菜价也不变,没有盛产价和淡季价之分,蔬菜水果一年到头都是这个价。就算过年过节也不变,超市里的物品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让物品打折啦,优惠啦,因为这里有很多不同的节日,信什么教过什么节。比如华人过春节,信伊教的过斋月,总之是各过各的节,节日气氛很淡,这里的商家也没什么促销的,相反我们国内的节日气氛非常浓,商家恨不得天天是节,给让利促销找借口。”
  “我经常买生菜,很贵,有时七千五百盾一公斤,有时十五千盾一公斤,木耳菜啦,兰豆,要十八千盾一公斤,甜豆很好吃,三十千盾一公斤,每次见了只是看看,太贵,我没舍得买,国内才一块五一斤,贵时也才两三块。有一次我看见了很高兴,问卖菜的,多少钱一公斤,她伸出三个手指,我以为是三千盾,心里想太高兴了,那么便宜,称了一公斤,结果一算钱,她要我交三十千盾。天哪,抢钱哦,最后我说不要了,这里有时候感觉真是很奇葩,有很多蔬菜的价格高于肉价的,有红辣椒,就是中国常用来做菜的那种,大大个的,不辣,我最喜欢吃了。但是这里的菜椒太贵了,四十千盾一公斤,一个都七千五百盾了,谁吃得起啊!所以也只有看的份,在国内才两块左右一斤,那是翻多少倍啊!跟抢钱差不多。”李方也开始吐苦水。
  老王笑着道:“这里当地人是不吃这种辣椒,菜场里有好些菜是专门卖给中国人吃的,所以价格就贵了,像胡萝卜,洋葱,九千盾一公斤,我经常买,虽然也贵,但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买这个划算,总得吃菜活命啊!虽然种类不是很多,反正这里大部分菜在国内也有,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红薯,玉米啦,木薯,木瓜,香蕉也有,只是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要贵好多。”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捕鱼
  李方立即道:“这个我知道,当地人喜欢吃木薯,他们也喜欢吃生地(第一次见),用来煮汤,肉紫红色,外表看起来象萝卜,说生地是补血,我煮过一次。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菜,国内过来旅游的华人问我中文叫什么,我说不知道,因为我在中国没见过,后来认识王叔之后,才知道叫生地。其实国内也有生地,但是我们一般不吃真正的生地,而是加工后的生地,叫熟地,一般是夏天用来做凉茶喝,真正从地里拔出来的生地我没见过。没想到在这里见了一回,还煮了一回,吃起来象凉薯的味道,生地的汁是红色,切的时候要很小心,要不然粘到衣服上很难洗掉。”
  “其实很多蔬菜都是我们华人种植的,因为当地人不懂种植,也懒得种植,所以价格就高了。”最后老王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韩孔雀一愣,这难道是炒作?
  利益最大化是谁都想做的,想来这里懂的种植的华人也不是笨蛋。
  跟老王和李方聊了那么长时间,韩孔雀对东帝汶也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东帝汶全称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东帝汶曾经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975年后爆发内战,之后被印度尼西亚吞并。
  1999年8月,公民投票决定脱离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
  东帝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大部分物资都要靠外国援助。
  农业还大量采用刀耕火种方式。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东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极大地补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澳大利亚,但这部分钱差不多全部用来还债。或者是购买物资,再就是进行基础建设了。
  比如海拉的电厂,还有其他一些配套设施,要知道经过多年动乱,东帝汶真的是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现在要建设,什么都需要从头开始。
  只不过东帝汶的发展潜力很大。现在只是和平了几年,就已经有了发展的势头。
  当然,这里面石油天然气是一个重要的助力,但其他资源也不可忽视。
  所以到了现在,东帝汶已经是人口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这对基础建设,经济带动,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到了现在,整个东帝汶有一百一十多万人口,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才不到八十人。
  而我国国内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一百四十多人,这还是加上人口稀少的西部、北部地区,要知道那里可是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如果只算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密度肯定超过三百。
  这么一比较,加上东帝汶长达七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东帝汶的资源还算可观。
  最主要的是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如果在国内农作物做到一年三熟,在这里人家是一年常——熟,一年到头都可以种植作物。
  这样的环境,在国内农民看来,应该算是人间天堂了。
  但这里的情况。又绝对不如国内,可以说贫困无比。特别是耕种,绝对落后。说他们刀耕火种算是抬举他们了。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人太过容易填饱肚子,所以他们不用研究怎么种地,也不用担心农作物长的不好,人家只要稍微勤快一点,就能够吃饱,所以也就养成了他们的惰性。
  这也许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特色,因为资源太过丰富,所以所有人都懒洋洋的。
  不过,现在这一情况已经有了一些改善,现在已经是地球村,不再是原始部落的封闭环境。
  不管是什么时候,有比较,有贫富差距,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而在东帝汶也是这样。
  如果所有人都穷,那么没什么说的,但现在外来人口多了,看看人家吃的,看看自己穿的,根本没法比啊!
  就是通过这些,让本地的土著有了一些上进心,比如现在食堂外面的一大群人,他们正在排队领工资,这是中核在当地雇佣的民工。
  当地的主要人口是东帝汶土著、印尼人和华人,很显然生活条件最好的,是只占人口百分之二的华人。
  在亚热带环境当中,显然是更加适合种植的,而华人就是最善于种植,也最勤劳的人,所以他们最起码要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加会精打细算,这样也就让华人有着更多的生活物资。
  华人更加善于积累,所以只要坚持几年,华人一般都会变成小资产者。
  现在,本地的土著人也有了劳动赚钱养家,改善老婆孩子生活的意识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本地民工,出来打工赚钱。
  韩孔雀在李方那里上了半天网,通过网络,给柳絮留了信息,还说了一些他的想法,再就是学习了一下德顿语。
  感觉天色不早了,韩孔雀才告辞离开,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了放工前来领工资的本地民工。
  看着穿着邋遢,一身脏兮兮的男人,全都面带笑容,韩孔雀感觉本地的这些土著还算有救。
  只要是具有养家责任心的男人,就算是好人。
  路过篮球场,因为靠近海边,风沙挺大,所以球场上总是覆盖着一层沙。
  抬头看了看天,韩孔雀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因为看天空的时候总感觉云就在脑袋上,太近了。
  看着不远处的海洋,韩孔雀只能感叹,东帝汶的海水真是干净啊!
  四处看了看,韩孔雀发现这边没人,他直接跳入了海水当中。
  韩孔雀来这里当然不是看海的,而是想要弄一些以后生活的必需品,也就是钱。
  他来这里是意外,可是什么都没带,当然,就算带了,人民币也不能在这里使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2/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