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315

  剩下的还有三百多位,清一色全是捐班。清季开捐至今。从中层朝下跑的各级官吏,早就是捐班占了大多数。挑选督抚封疆大吏,还要顾全点面子。道台以下,谁管那么多!捐班趁的就是钱,捐了顶子,也就不在乎多花钱再运动个差使。反正总之要回本儿。清寒读书人,这方面的竞争力就显出输在起跑线上了。
  既然是捐班,品流之杂,简直是笑话!目不识丁的,至少占了七成,剩下的也半通不通。几乎人人都有烟瘾,几乎人人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他们不是来当官,是来做生意的。大清上层,对这些捐班,也是拿做生意的态度来对待,加倍的不客气,加倍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要差使长远,始终有缺,一天所得,至少一半得交给各方面有力人士。交得越多,在地方就捞得越狠。满清中枢一年不过收入二百万的捐官制度,在各个环节至少造成了超过满清一年财政收入的损失与黑金!恶政之恶,莫过与此。
  唐绍仪只是满脸轻蔑的瞧着这一群牛鬼蛇神:“各位,我说……还等着大帅给各位开早饭?顶子留下,人都滚蛋!别指望还能回任,敢潜回去,禁卫军就在那里等着各位!现在空出来的缺分,大帅已经派禁卫军军管维持,所有公事,一应暂停。到苏州的路,倒是给各位空着!大帅已经给朝廷上奏折,从今日始,两江不委一个捐班的缺!还天下一个清清白白的两江!”
  他猛的一甩袖子:“把这群厌物,都给赶出去!”
  一下拿掉三百捐班的顶子!这些捐班还都不是候补,要不就是地方州县,要不就署着这个局那个局。徐一凡一动起手来,真是雷霆大作,从根上就要将两江官场这颗大树扳倒!
  唐绍仪一声令下,百余禁卫军官兵顿时围了上来,将这些吓傻了吓软了的倒霉家伙连推带攘的赶了出去,直到被架出了督署大门,有的人还呆呆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就这一天时间,大家所熟悉的大清天下,就全变了?
  督署门口也全是来看热闹的百姓,看着这堆家伙像是被丢垃圾一般的扔出来,口哨声,拍掌声,哄笑声顿时如雷一般的响起。
  不知道那个捐班在人群当中跺足大喊:“去……去苏州!就算不和徐一凡拼了,咱们这些年投的本儿,荣中丞也得认!”
  ※※※
  “徐一凡这是傻子?”荣禄仔细的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手中电报,还拿起来嗅一嗅。生怕自己是在做梦。
  玉昆气急败坏的第一时间就发电报给他了,徐一凡昨夜雷霆大作,一举扫荡干净江宁官场,已经摆出了和这盘根错节的江宁地方势力决裂的态度!
  本来荣禄在苏州上窜下跳,可是说实在的,还是观望的人居多。大家都是只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只要徐一凡不欺人太甚,也不是敷衍不过去。可是这徐一凡像是生怕反抗自己的力量不够多,硬生生要将这些力量将他荣禄怀里送!
  这几天,荣禄没一夜睡踏实的,一天要问八次武毅铭军启程没有,到了那儿。他在朝鲜领教过徐一凡以力破局的本事。也生怕徐一凡跟他玩儿硬的。但是武毅铭军七千人只要到了苏州,只要徐一凡不敢在两江大打出手,干脆成了大清的反贼。那么他就奈何不了在苏州的荣禄。荣禄只要不停的给徐一凡添恶心,他毕竟根基浅薄,天天忙着应付他荣禄,还有多少时间精力,有多稳固的基础来发展实力?
  按照他看来,徐一凡应该多少敷衍一下两江官场,反正按照他的班底,还吃不下这么大的地盘么!稳固下来,再说其他。不过这样的话,荣禄私心觉得,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总算恶心了徐一凡一下,拖延了一下他发展的步伐,给北面儿的朝廷赢得了一点时间。从本心来说,荣禄南下,可是半点没想到能扳倒徐一凡!将来大局如何,也不过走着瞧罢了。大清末世不幸,出了徐一凡这么一个魔头!
  可是现在,徐一凡几乎将所有力量,都朝他荣禄这里推!难道他一路走得太顺了,现在也昏了脑袋?
  饶是告诫自己要沉住气儿,荣禄还是忍不住在签押房里面站起来搓手:“这个,这个……来人哪!”
  “中丞有什么吩咐?”
  “给江宁玉大人那里去电,请他赶紧移驾苏州,什么事情,咱们哥俩商量着办。蒋学台那里,也去电,让他联络士绅,读书种子,准备发揭帖,罢市!徐一凡今儿摧折两江官场,明天就要摧折两江士林,轻慢不得!我荣禄在这里拍胸脯,徐一凡奈何不了他们!同时电告江宁官场,有一位算一位,我荣禄这儿,对大家扫榻以待!革了差使的,我有补贴,受了委屈的,我帮他们打官司……他们也要尽点儿心力,不能白吃饭。写信给他们当官儿所在各地士绅,宣扬徐一凡要拿他们开刀,要他们捐一半家产养兵!说不得也要小人一把了,乱吧,越乱越好,反正朝廷也不打算要这个两江了!”
  说到兴起处,荣禄养气功夫不见了踪影,在那里手舞足蹈,面目狰狞。那个承他吩咐办事的家人倒是在扳着手指头一件件的默记。
  过了好大一会儿,荣禄才平静下来。又想起一件事情,大胜问道:“陈军门到哪里了?”
  那家人在心里翻个白眼,前一次问还一个钟点不到,现在又问,但是还得恭恭敬敬的回答:“陈军门他们昼夜兼程,上次来电已经在扬州府上船了,陈军们带着亲兵两营,准在后日抵达苏州……”
  “好好好!告诉陈军门,我在盘门外郊迎他三十里!快去,快去,发电!”
  陈凤楼现在在船上,接的哪门子电报!瞧见大人激动得有点傻了,那家人也只好含糊答应退下。荣禄犹自平静不下来,在签押房里面走来走去。
  “徐一凡,这是你给荣老子的机会!朝廷啊朝廷,可千万别错过荣某人苦心孤诣争来的喘息机会了!”
  ※※※
  比起荣禄的激动,现在稳坐两江督署之内的徐一凡倒是神色轻松。和楚万里在那里扳着手指头算军事上面的事情。
  禁卫军三镇兵力,第一不够,第二需要整顿。扩军要钱,现在看来还不缺乏。真正接手两江之后,更有稳定财源供应。整顿部队就要军官,这就要赶紧开始新的一期军官养成了。徐一凡不想接收更多南洋子弟,南洋势力,已经足够大。他想的就是将南洋子弟出身的军官团限制在第一镇之内,其他各镇,培养本土军官。这既保持了第一镇队伍的纯洁忠心,其他各镇也隐隐有牵制之力。到了他这个位置,这点人事安排的小心机,真是随手就安排了。他手下到了一定位置,自然也看得出来,不过也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徐一凡是要问鼎之轻重的人物,对手下团体做出合理安排,那是再正常不过。要是他什么都不考虑,想到哪里发展到哪里,这些跟着他的人物,才要真正担心呢!
  俩人正在那里算培养多少军官,才够扩大队伍整顿力量所需,又要多少经费。经费来源哪些是要先贴本,哪些是后续可以依托两江源源供应。禁卫军是徐一凡事业根本,比起这个来,抓几百个官儿,在徐一凡心目中的地位,不过毫芥。
  荣禄怎么想,会怎么应对,徐一凡懒得多想,就让那老小子照着剧本跳舞吧。就连北京那个中枢朝廷,其实徐一凡都没将其当作真正对手。他的对手,从来都只是这个时代潮流而已!如何顺应它,甚至逆反它!
  正和楚万里算得热闹的时候儿,就听见脚步声响,张佩纶施施然的走了出来,拍拍巴掌:“谈崩了。”
  “崩了?那俩小子也真不识趣儿,我以为派你幼樵过去,他们总能念三分旧呢!”徐一凡笑吟吟的道,浑不在意。
  “中堂下台,淮系树倒猢狲散,世人多凉薄,又岂多贾益谦一个!不仅如此,贾益谦还指着在下鼻子痛骂,说要到合肥中堂那里告我,告我这个小人!”
  张佩纶自顾自的坐下来苦笑,贾益谦和刘长寿两人,算是受到点优待。徐一凡派了张佩纶过去,让这俩人放明白点。要不学白斯文,和徐一凡合作到底,徐一凡总能还他们一个好结果。要不就请二位离开,要去苏州随便,今后如何,徐一凡就不打包票了。
  能拉了江苏藩台和臬台过来,总算声势能大一点。徐一凡也没料到昨夜搜捕,居然抓了这两个省级领导。贾益谦是淮系嫡脉,徐一凡麾下盛宣怀张佩纶等人总念一点香火情,想让徐一凡给他个机会,至于刘长寿,是不折不扣的翰林出身,徐一凡这次扯着的大旗,也用得上这个翰林,干脆一块儿劝劝,看这俩人聪不聪明。
  没成想,这一谈,可就崩了。
  看来是老子力量展示得还不够啊……还不足以让这些家伙心旌摇动,认清这潮流所向!
  徐一凡缓缓站了起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便了。我无所谓……瞧,天快下雨了。”
  从督署公堂向外望去,天边冬日乌云层层叠叠堆积翻涌,空气中已经飘动着雨星,一场冬季少见的大雨,就在眼前!
  公堂当中,几人默然或坐或站,带着一点敬天畏地凛惕之心,看着天象变化。过不了多时,雨淅淅沥沥洒落,越来越大。公堂滴水檐下,一串串雨水滑落如珠,将天地中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苍茫当中,极目四顾,江宁城被笼罩在一片晦暗当中。钟山石头,南朝烟雨,尽数被这雨雾笼罩。
  徐一凡缓缓的走到檐前,门外两名禁卫军卫兵,仍然持枪站得笔直,雨滴顺着大檐帽向下滑落,打湿了他们年轻的面庞。雨雾当中,一人飞快跑来,溅起满地水花,仔细一看,却是溥仰。他抱着两件雨衣,自己却淋得透湿,看着徐一凡负手站在阶前,一怔立定行礼。徐一凡笑着摆摆手,溥仰就赶紧将两件雨衣递给了卫兵,亲手给他们套上。卫兵和溥仰互相行礼,接着就看见溥仰同样年轻的身影转身大步消失在雨中。
  楚万里,张佩纶也跟了出来,静静的站在徐一凡背后。
  “嗨,这小子……”终于还是楚万里憋不住,似笑非笑的随口说了一句。徐一凡摆手示意他不要望下说了,淡淡道:“潮流所向,挡不住的,这不是个人的事儿……陈凤楼到哪儿了?”
  楚万里抿着嘴歪歪脑袋回想一下:“两天后到苏州吧……”
  “成,我让荣禄再得意三天,十一月二十五,我去苏州!老子没那么多时间耽误了!风雨如晦,却总要有雷霆霹雳,撕开这无边晦暗!”
  “幼樵,给那个朝廷的奏折,用通电的方式明发了吧。”
  说完这句,徐一凡掉头就进了公堂之内,张佩纶和楚万里站在那儿,对视一笑。这哪里是奏折啊,这是檄文!是宣布天下鼎革变化在即的檄文!
  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天下瞩目的新任江督徐一凡,以通电行事将他到任两江第一份奏折明发。大清二百多年,从未曾有此等督抚如此高调行事。奏折通电天下,和明发旨意有什么区别?
  奏折上说明了徐一凡在二十日扫荡两江官场的事情,一夜之间,风月场所,竟抓住了三百八十九堂官儿!其中正途八十余人,徐一凡已经让他们回去闭门思过,十日后复职。其余三百余人,全是捐班,徐一凡一笔将他们全数参了!而且不等朝廷旨意,就已经尽数革职!
  奏折中细数捐班当中品流之滥,甚至还有一个,是劫了库银,捐的同知衔,在扬州这种富庶之地当差!捐班已经将仕途败坏无遗,塞了君子上进之途。徐一凡请自今日始,两江之地,誓不用一个捐纳之流!
  在奏折中,徐一凡还喊出了刷新政治,请自两江始的口号。请朝廷给予两江选官之权,施政之法,也请由两江自专。数年之后,可见两江成效,不效则斩徐一凡首以谢天下,效则让天下从两江所开风气之先!时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徐一凡朝鲜东北苦战,仅能挽天下气运之不绝如缕,若不再加以变法革新,则亡国灭种之祸,就在当前!
  朝廷既拔攥谭嗣同等清流入朝,除康有为幸进小人,不可大用之外,其余各员,俱是班班大才,朝廷亦有变法革新之心。中枢变法,朝廷自操,地方变法,两江愿为天下先!
  天下要变,已经是大清智识阶层有心人当中的共识。甲午战事进行得如此一波三折,差点以惨败收场,更是加强了人们心中这个念头。在朝廷扭扭捏捏,又想做点样子又一时不好说出口,地方各种势力交相观望的时候。终于有人敲开了这铁屋子一角,正大光明的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这不是书生狂言,而是手握数万大清第一强军,朝廷忌惮却一时只能对他干瞪眼之末世强人发出的呼声,这对许多人而言,就是让眼前一亮,让他们似乎看见了潮流所向,气运在朝哪里悄悄变革,也让他们看到了,到底是谁,是一直站在这个潮流的最前头!
  从两江发出的风雷,即将振荡天下!
第十七章
天下风雷(十)
  北中国,天津。
  这个北中国最为繁华的水陆码头,这个时候正是冠盖云集。前两天,正副两个和谈钦差抵达这里,合天津城的官员们都去恭迎,很是热闹扰攘了一阵子。此时在天津的洋人各国公使,也联袂相会,场面一团热烈和气。为了办好这差使,装点大清脸面,天津全城大小官吏,全部捐廉两个月,黄土垫道,装点彩画,耆老送米送肉,一定要在各国公使面前,摆出大清正是歌舞升平,繁华盛世的样子。
  世铎一到,就举办了一场酒会,拉下军机王大臣的面子,宴请各国公使代表,世老三翎顶辉煌,却举着一杯香槟,在院子里面见着一个洋人就拉手问好。礼节殷勤周到,据说为了这次酒会,世铎世大军机,可是在北京城就开始练习这些礼节儿了!
  日本代表团到达天津,不过是和世铎谭嗣同他们前后脚的事情,他们可没那么风光。悄悄的就下了船,然后住进天津英租界的旅馆里面。只是码头上面一些人见着了这些日本下船到来,很是吐了不少唾沫,高声笑骂了几句。据在场的人说,这些小矮子一身黑衣,个个脸色发青,走路快得跟碰到鬼似的!
  小鬼子是来求和画招的,不老实一点儿,那还能成?
  日本使团到了天津,只发出了几点声名。
  一、日本帝国是为谋求和平而来。
  二、东亚大局,必须稳固,各国在东亚地位,不得发生剧烈变化。若有威胁亚洲局势稳定之变化发生,帝国将为东亚和平,奋战到底。
  三、中日和谈,确定未来百年东亚之格局,必须正式而细密,建议双方随员先与列强公使及调停代表,商谈全部议程,再妥善进行谈判。
  四、帝国在和谈结束之前,举国一心,将不发表任何声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当前局势之举动,希望清国亦恪守本分。
  五、本次和谈,帝国首相伊藤博文阁下全权负责,伊藤博文之决定,即帝国最后决定。
  声明出来,中方代表好好揣摩了一阵儿,连同谭嗣同在内,都倾向于日本代表团这是在绷着架子,谈判么,就是两国之间谈条件。小鬼子败了,可还得拿着架子。咱们这边也不能服软。世铎还笑骂了几句:“比沉得住气儿?小鬼子还差得远!咱们且高乐,就当散心了,随员尽管去谈,礼节仪式,跟他们一个字眼一个字眼儿的抠,拖,拖死他们!他们爱在天津住多久,那就是多久,随便他们!反正用不着咱们开房饭钱!”
  接下来几天,果然就是双方随员接触,都是彬彬有礼,可都是每个细微末节都要争论好大一阵功夫,两天接触,第一项议程谁先进门,谁后进门,座位如何安排,可还都没谈好呢。世铎军机当得久了,军机当差苦,那是天下闻名的,凌晨三点就得起床上朝。到了天津名正言顺的拖日子,又拜客又传了几个班子悄悄儿的听两场戏,真是有点乐不思蜀。
  谭嗣同没有世铎那么轻松,这次和谈,是他跃上政治舞台第一击,只能办好,不能办砸。在天津,他尽其可能的搜集能拿到手的日本资料不舍昼夜的研读,如果说在大清时报的时候儿,徐一凡也给过他相当的日本资料,他多少有点照本宣科。这次,却真正的读到了心里面去。午夜往往披衣而起,只是在中庭沉吟。
  这条路,我们又走不走得呢?
  天津的日子,在日本使团有心,而大清使团淡定的情况下,如水一般滑过。直到徐一凡的那篇檄文发出。
  ※※※
  “复生!复生!你瞧见这个没有?”
  四五个人乱纷纷的冲进谭嗣同卧室,谭嗣同贴身老仆拦都拦不住。体制所关,谭嗣同住的地方倒也不错,既宽敞,家具也是上等的,津海关道知道谭嗣同新派,特意让的一个小洋楼出来,不过谭嗣同身边,还是只那么几个寥寥的使唤人。
  昨夜谭嗣同书看得晚了,也想得深了一些,披着衣服上床不过才闭眼一会儿。这么多人冲进来,他也微微有点不快。听听声音,仍然是康有为杨锐林旭等几个同道。他也不好说什么,揉着眼睛起来笑道:“各位,何来之早?日本人那里,有什么变故了?以伊藤博文之雄杰,不会这么快沉不住气吧!”
  康有为冲在最前面,眉宇间满是得意洋洋的神色,将一叠抄报稿子重重放在谭嗣同前面:“复生,瞧瞧你那个兄弟说了些什么!他竟然是摆明车马,要将两江变成大清的化外之地!他居然想自成局面,一方诸侯!哼,说不定还有问鼎天下的意思!复生兄,你替你那位兄弟的辩解,现在看来,也实在太过好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