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973

  老曹身量有些短,只能凑近了,在地图上一一点了出来。
  “南则入济北、薛郡,西则入东郡,北则入巨鹿郡……”
  众军吏皆颔首,听得很认真,黑夫也挺开心。行军打仗,庙算料敌为先,若能料敌,提前洞悉其去向,这场仗就赢了一半。
  平日里,庙算的活,都是陈平来负责,每逢陈平留守时,黑夫就只能亲力亲为,这让黑夫觉得,自己还缺一个谋士。
  如今看来,曹参也有这方面的潜力,不愧为文武双全。
  曹参继续道:“若我猜测没错,贼众只会选第三处,巨鹿!”
  “为何?”共敖脑子又打结了,对曹参这个新人指东画西颇为不服。
  曹参本就是关东人,又做过贼曹,看过图籍,对这些郡县的情况比较清楚,笑道:
  “济北郡兵虽然羸弱,不能禁郡内反叛,但守住历下城,绝对做得到。再者,陛下就在泗水郡彭城,调兵入薛郡,上济北剿贼,易如反掌,南下就好比一头撞到铁壁上!”
  “西进亦然,东郡昔日是卫地,数十年前就立为郡县,兵卒虽不如关西、南郡善战,却也是关东戍卒最多的兵源地,贼众想入东郡,恐怕不易。”
  于是,选择就只剩下向北,去赵地巨鹿郡了……
  黑夫沉吟了,曹参说的没错,巨鹿,的确是田氏兄弟战略转移的最佳目的地。
  因为,那里是“秦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地区”!
  之一。
  在黑夫看来,诸田这次造反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没能发动群众。因为齐国和秦没有历史冤仇,最后和平统一,也没多少杀戮,黔首虽然日子苦了点,但还没到揭竿而起的程度。狄县、千乘的民众最初也是袖手旁观,被叛军用“临淄屠城”一吓唬,才或从贼或逃亡的。
  可赵地就不一样了,白起当年杀了多少赵卒?四十五万!当时赵国总人口多少?三四百万……
  赵国每家每户,都和秦有仇!
  再加上邯郸之围,以及后来烽火连天的数十年血战,秦军从河内、河东慢慢向邯郸城推进,可以说,赵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赵人抵御秦军流下的血,那仇怨滔天,跟齐人的没法比。
  “要是诸田将反叛的火烧到巨鹿,烧到赵地,这场动乱,恐怕又将延续数月……”
  不,应该说,火苗已经烧起来了!
  历史早已不是黑夫认识的模样,首先举义反秦的人,变成了田氏兄弟,而在齐地之外,最先响应他们的人,则是巨鹿郡大陆泽的赵人豪侠,鲁勾践!(见402章)
  那鲁勾践据说是荆轲旧友,也是个铁杆的反秦人士,蓄谋多年,听过齐地举义,便也忍不住了,聚集了数百人,在大陆泽反叛,打下了附近一个县城。
  赵地的轻侠风气,一点都不比齐地轻,更多了几分悍不畏死,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群人闹起来,战斗力甚至比齐技击高了一个等级。
  眼下巨鹿郡也在忙着镇压大陆泽的叛乱,若是田氏兄弟带着万余人从平原津杀过去,来个前后夹击,也不知巨鹿撑不撑得住……
  “乱了,那样的话,整个河北都乱了。”
  黑夫想到那场面,便不寒而栗。
  这年头的河北,可不像后世一马平川,人烟稠密。实际上,巨鹿郡直到春秋时期,还是戎狄之地,几乎没有城市。如今虽然立郡,人口也不算多,城市县邑之间,川泽密布,更有不少原始森林。
  若是田氏兄弟去和鲁勾践合流,就算未能拿下巨鹿城,光是在河北老林子里打游击,也够秦军剿好几年的。
  于是黑夫扫视众人,下达了军令:“共敖为先锋踵军,率车骑追击!务必在贼众从平原津渡大河前,将其截住!决不能让其前往巨鹿。曹参等吏,随我率大军紧随其后。”
  “唯!”
  共敖顿时大喜,被曹参抢了风头的事也不计较了,立刻应诺,领命而去!
  安排下去后,众吏陆续下去召集兵卒,只剩下他独一人的帐内,响起了黑夫的自言自语。
  “焚舟破釜,破釜沉舟,任嚣这乌鸦嘴……我不会真的要打一场‘巨鹿之战’吧!”
第0567章
平原津
  “我就想不通了,本该留在临淄,与秦人决一死战,为何要撤到济北,眼下又要撤往赵地?”
  五月中旬,济北郡,平原津,奉“大王”“相邦”之命,“大将军”田都带站在平原津处,看着眼前宽广的大河,眼中依旧是浓浓的不解。
  田横倒是和田都一样,希望能留下来死战,可田荣却认为,面对秦数郡之兵的进剿,他们毫无胜算,力主逃跑,田儋也同意转移到巨鹿去,那里秦军力量薄弱,还有大侠鲁勾践响应,他们的“齐国”可以依靠那儿的川泽山林,与秦军周旋,以待天下之变……
  “齐王”田假本就是个怕死的,对这计划十分认可,甚至连济北高唐举事的田既、田解等人也觉得撤离为妙。
  田横、田都只能同意,田都还负责担任踵军,来平原津,为临淄、济北两万余人渡河做准备。
  平原津,这是齐赵之间最重要的渡口,亦是齐国的西界,十分重要。秦灭齐侯,秦始皇在各地修驰道,其中一条是出函谷关通往齐、赵的东方道。东方道过平原津,经平原县旁,直通临淄,南下则可到济北历下,乃四方冲要。
  上个月,高唐诸田响应狄县时,也派了两千人来打平原县,县令、尉皆不在,独县丞与诸田战于城门处,不敌而死,稍后,平原津也一并被诸田占领,眼下系舟数十艘。
  但田都仍觉得船只太少,渡他带来的三千人还行,可要让两万人过河,恐怕得好几天,只可惜海寇们带来的船都烧了,就算没少,也不可能从大河入海口逆流至此,于是便让人在上下游四处搜罗。经过数日跋涉,大部队已抵达平原县,与高唐之众汇合,到这还有大半日行程。
  田都带来的三千人,这其中,仅有百余人是他们夜邑田氏的门客,他父亲被黑夫所骗时,跟着田都逃去了海外,忠心耿耿,也有一定秩序和纪律,手持利刃,身披甲胄,其余皆是轻侠、黔首,根据籍贯分屯,由当地有声望的大侠带领,这些人毫无秩序可言,兵器衣着也五花八门。
  此刻,田都派了些人去搜罗更多船只,轻侠黔首们赶了几天路,早就累得够呛,此刻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便或坐或站,在渡口河岸上东一片西一片,他们太累了,现在倒下就能睡着,梦里则是被抛弃的故乡,很多人已经开始后悔参与这场叛乱了,但出于对秦军报复屠杀的恐惧,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田都好歹是将门之子,看不惯众人的模样,正欲皱眉呵斥,却不料,被他派去东边警戒的门客轻骑奔回,神色慌张地禀道:“大将军,东边数里外有秦军!”
  “秦军!”
  田都大为吃惊,他们撤离到著县时,秦军才渡过济水,就算训练良好,脚程再快,此刻也顶多到著县附近,没道理忽然出现在平原津啊!
  但自己的门客不可能胡说,田都立刻警觉起来,让门客们去勒令横七竖八躺下休息的轻侠、黔首,让他们起来御敌。
  众人挨了鞭打,一脸懵地起来集合,站在渡口之外的平地上,却仍交头接耳不断,忽然到来的秦军,让所有人慌了神。
  半刻后,远处的平原上,似乎掀起了一阵烟尘,隐约之间,还有战鼓擂响……
  贼众轻侠们或举首,或扭脸,或翘足,往鼓声来源处看去,却见一队车骑,正自从向西冲杀过来,当先的是一辆驷马戎车,上面的秦吏被甲持矛,一面黝黑的旗帜招展在他身后,旗后是数十辆车,三百名骑士!
  “是秦军的车骑!”
  田都咬着牙,从东方来,这定是临淄、胶东的精锐部队,虽然秦军大部队追不上齐人,但车骑却可以。
  但他们怎么知道,己方要从平原津前往巨鹿?
  顾不上思考前因后果了,平原县远在三十里外,而秦人前锋却近在咫尺,田都只能靠自己,靠手底下的三千人……
  眼看秦车骑已到半里外,轻侠、黔首还在发呆发愣,田都急速吼道:“秦人寡而我众,将手里的长家伙都竖起来!吾等必胜!”
  一半人一个激灵,照做了,但另一半人却还在发呆,甚至有人两股站站,似乎随时要扔了兵刃逃跑。
  在城市里闾里进好勇斗狠,持刺斗殴,轻侠们有经验,可要论在战场上,面对敌军车骑陷阵突进,却是生手。
  面对那轰隆前进的战车,没有人不颤抖。
  好在,对面也没有一味猛冲,而是在半里外停了下来,这并非犹豫,而是整队,做陷阵前的准备!
  这数百车骑,是黑夫从临淄、胶东郡兵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加上一些投靠他的南郡乡党门客,交给打仗就喜欢莽一波的共敖率领。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突袭平原津,烧毁渡口船只,让贼众无法迅速渡河!
  此刻,共敖站在戎车上,虽然对面有数千之众,黑压压的,但他却丝毫不惧,扬鞭大笑道:
  “二三子,贼众嚣而不整,兵器简陋,人数虽多,乌合之众耳!我曾闻,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此乃三功。今吾等奉尉君之命,驰骋两百里击贼,战必胜!功必获!诸君勉之!”
  “唯!”
  “诺!”
  车骑毕竟是郡兵中的精锐,多由关中秦人担当,皆应诺,眼前的三千贼众,在他们眼中,都是活生生的军功……
  共敖在北地呆了好几年,虽然不能和真正的车骑将领比,但也知道车骑的要点。
  让人将话传遍众人后,共敖又持刃呼道:“戎车在前,必陷敌阵,骑从在后,击其乱卒。我车在前,我不退,谁敢退者,死!贼众跳梁已久,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虎狼之师!”
  御者手持马辔重重一抖,共敖的戎车动了,身后数十辆车,数百骑也随之而走,他们先是慢跑,进入百步内开始加速疾驰!
  虽然没有步卒保护,却浑然不惧,一往无前!
  千余马蹄踩踏下,平原津前的地面,沙土也在微微颤动。
  叛军的远程武器极少,且弓弩射得层次不齐,根本无法对秦军车骑造成什么阻碍。
  于是,田都只能一边大吼众人将手里的戈矛棍戟竖起来,一边眼睁睁地看着,秦人车骑,就像一支离弦的锐矢,笔直地钻入了平原津前,三千轻侠贼众中!
  剧烈的碰撞响起,接着是巨大的喊杀和哭号声,声势喧天!
  平原津渡口处,长脚的鸥鹭正在码头周围的浅水里行走寻找鱼虾,被这可怖的声音一吓,顿时惊叫了起来,扑腾的翅膀飞上高空。
  它们看见的,是三千贼众仓促无备间,被秦军车骑撞得支离破碎……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