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358

  身为达鲁花赤家的长子,多图当然不会为了一块面巾而震惊。他震惊的是,平素见了谁都点头哈腰的商行大管事张昭,居然有勇气陪着自己一道留在城墙上等死。扭头细看,却发现不止是张昭,还有许多商户带来的家将、护院和伙计,也留了下来。每个人都紧紧攥着兵器,满脸惶恐。
  “当官的都能跑,反正只要上下打点好了,换个地方照样做官儿!”仿佛猜到了多图心中所想,胶州商行大管事张昭叹了口气,苦笑着解释,“但我们这些做买卖的,却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多图少爷,接下来的事情,还得由您出头。毕竟好歹也算是官面儿上的人,不像我,全都是些小商小贩儿!”
  “你,你们算哪门子小商小贩儿?”多图一把抢过毛巾,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冷笑着嘲讽。
  平素他的父亲,胶州达鲁花赤耳由没少叮嘱,欺负谁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欺负西市附近那十几家汉人和色目商贩。后者虽然地位不如他高,可背后站的,却全是大都城内数得着的权贵。真的把对方惹急了,甭说是他,连他老爹这个上州达鲁花赤,都得一起跟着倒大霉。
  “我们都是替人做事的,自己上不了台盘!”虽然被对方拆穿了身份,商行大管事张昭,却丝毫都不觉得尴尬。在大元朝,官商勾结是摆在明面儿上的事情,只有乡巴佬,也会少见多怪。因此,他淡定地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哪如您,生下来就带着俸禄和职位,走到那里都是一等人!”
  “一等人”三个字,被张昭咬得极重。多图听了,少不得又要冷嘲热讽一番。然而想到自家父亲带头逃跑的无耻行径,做人家儿子的嘴巴上说得再响亮,也赚不回什么脸面。不觉又叹了口气,低声回应,“行了,别废话了。眼下城墙上人都是你们的,想让我干什么,我敢不答应么!说吧!是把脑袋割下来,让你们去讨好敌军。还是带着大伙一起逃命,我都应下来就是。”
  “多图少爷果然是智勇双全!”商行大管事张昭用力拍了几下巴掌,大声夸赞。“如此,老夫就不绕弯子了。敌军眼瞅着就要杀到城门外,还请多图少爷带领我等,共同进退!”
  “共同进退?什么意思?”多图越听越糊涂,盯着对方那满是皱眉的老脸,迟疑着追问。
  “很简单,如果来得是海盗。咱们就推多图少爷为主,一起固守待援!”张昭深深地吸了口气,大声回应。“毕竟令尊是胶州的达鲁花赤,如果少爷您能带领大伙击败海盗,他今夜无论做过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被遮掩过去。”
  “好,就这么说定了!”多图想了想,用力点头。但是很快,他就又把眉毛挑了起来,盯着张昭的眼睛,继续大声追问,“如果来得是红巾军呢?刚才,你们不是说,来得是朱贼帐下的红巾军么?”
  “那就请少爷打着白旗,带着大伙出门迎降!”张昭点点头,毫不客气地补充。
  “想得美,老子宁可去死!”多图立刻就跳了起来,手指张昭,怒不可遏,“要投降,你们不会自己去?让我一个毛孩子出面,你们这些人在后面缩着,是什么道理?”
  “我们都是草民,您可是达鲁花赤家的长子啊!还吃着一份千户的俸禄!”胶州商行大管事张昭也不生气,后退半步,皮笑肉不笑地回应。“您出去给红巾军开门,怎么着也比我们面子大不是?再说了,令尊这一逃,即便平安到达了益都,过后少不得也要去大都城里头上下打点。届时有我们这些人出钱出力,还怕保不住他老人家的官职和性命么?”
  “你,你们……”多图立刻被憋得满脸青紫,喘息了半晌,才喃喃地回应,“你们无耻!要去你们自己去,反正你们怎么着也是开城门,还在乎由谁来开!”
  “那可真不一样!”张昭摇摇头,继续循循善诱,“少爷您带着大伙出去装模做样一番,外边的人不知道城内官兵都跑光了,咱们还能讨价还价,让他们答应进城之后,不抢不杀。可如果我们这些草民直接开了城门,献城之功就没了。人家进来之后,还不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这……”多图今年只有十六岁,即便再早熟,也猜不透几个老商人的真实想法。可对方说出来的理由,又实在太牵强了一些。瞪圆了一双铃铛大的眼睛,犹豫不决。
  他这边迟迟不肯替大伙出头,城外的“海贼”却不会等着他做决断。很快,灯光来到了东城门外。在距离城墙两百步之外的地方猛然停顿,然后迅速变换方向和形状,原地列阵。
  “如果多图少爷肯出面跟敌军交涉,令尊将来的官职,包在我家主人身上!”胶州商行大管事张昭,也不敢再耽搁时间,咬了咬牙,抛出自己能给出的最高条件,“如果做不到,身后多图少爷要杀要剐,张某绝不敢还手!”
  “我阿爷要一个辽阳行省的上州达鲁花赤!”多图知道,自己其实没太多选择。也咬了咬牙,大声讨价还价。
  辽阳行省远在塞外,虽然寒冷了些,油水也远远少于胶州。却没有红巾贼的骚扰。以他父亲耳由的软蛋性格,刚好可以躲在那边混个逍遥自在。
  “好!”张昭毫不犹豫地点头。
  “给我把火把挑起来,我先看看城外来得是谁?”见对方答应得痛快,多图索性也豁了出去,豪不客气地发号施令。
  张昭等人就怕没人当傀儡,既然多图肯出头,其他细枝末节,根本懒得计较。立刻让伙计们把敌楼上的火把和灯球全给点了起来,将城门上下,照得亮如白昼。
  “胶州达鲁花赤之子,大元武宁郡侯之孙,世袭上千户多图在此!来者何人,速速通名!”少年人立刻进入角色,带着几分悲壮走到最亮的一颗灯笼底下,扯开嗓子自报家门。
  “胶州达鲁花赤之子,大元武宁郡侯之孙,世袭上千户多图在此!来者何人,速速通名。”商行大掌柜张昭使了个眼色,立刻,无数大小伙计,齐齐扯开嗓子大声重复。
  城外的淮安军将士,显然正如张昭先前判断,根本不知道城内的官员和守军已经逃光。正准备着等攻城器械推过来后,立刻参照攻打宝应时的方式,对城墙进行凿孔爆破。听到敌楼中传来的喊声,愣了愣,扯开嗓子回应道:“我们是淮安革命军第五军,城里的人听好了,立刻开门投降。我淮安军乃仁义之师,从来没杀过俘虏,也没洗劫过任何城池!”
  “你们真的是淮安军?”多图的心脏先是一沉,随即涌起一阵轻松。全结束了,如果来的是海盗,根据他刚刚与张昭等人达成了约定,还有机会殊死一搏。来得既然是淮安军,除了跟对方谈投降条件之外,他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是淮安军,否则队伍不会这么整齐!”
  “他们的旗号我见过,应该就是淮安军!”
  “赶紧跟他们谈吧,别耽误功夫了。哪怕出一些劳军之资,咱们也认了。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的!”
  ……
  身背后的议论声一一传来,清晰地落入多图的耳朵。隐隐的,竟带着几分喜悦。
  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淮安军的好名声,虽然平素看起来没什么用。此时此刻,却极大地瓦解了城中各类人等的抵抗之心。反正即便是蒙古官员,落入朱屠户手里,只要以往无大恶的话,也能由其家人花钱赎回去。大伙都是些平头百姓,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充其量,是损失些财货罢了。况且人家淮安军,还未尝有过趁火打劫的先例。
  “末将可以打开城门,但,但贵军必须保证,入城后,秋毫无犯!”知道即便自己下令抵抗,也没人肯听从。多图又深吸一口气,大声向城下喊道。
  主动投降的滋味不好受,但是,他至少保住了自己的父亲。当然,这一切建立在张昭等人言而有信的前提下。如果商行过后反悔的话,也许,多图今后就只能去做一个刺客,偷偷为全家人讨还血债了。
  “末将可以打开城门,但,但贵军必须保证,入城后,秋毫无犯!”
  “末将可以打开城门,但,但贵军必须保证,入城后,秋毫无犯!”
  “末将可以打开城门,但,但贵军必须保证,入城后,秋毫无犯!”因为知道来的是淮安军,商行的护院和大小伙计们,喊得格外有底气。
  一片呐喊声中,城外的灯河,又开始快速变化。中间分开一条道路,有名将领举着个价格昂贵的玻璃灯笼,从后边大步走了上来,操着一口流利的蒙古话,大声喊道,“城上是谁?是多图兄弟么?你可认得我?你阿爷,耳由大人还好么?”
  “你是谁?”正等着对方答复的多图,没想到淮安军中还有蒙古人,并且好像还跟自己非常熟悉,愣了愣,将身体探出城墙外,瞪圆了眼睛细看,“你是……?”
  “我是帖木儿,上万户秀一家的帖木儿。你不认得我了么?”城外的红巾将领越走越近,越走越近,转眼已经进入了弩箭的精确射程,脚步却丝毫不肯停顿。“多图,你个小兔崽子。你又皮痒了不是!”
  “帖木儿哥哥,怎么会是你!我认出来了,你是,你是玉里伯牙吾氏的帖木儿。”多图眼前,立刻闪过一个憨厚的笑脸。秀一叔叔家的帖木儿,从小带着自己下海摸贝壳的兄长。某一天忽然就被皇上下令抄了家,然后押到了不知什么地方,从此鸟无音讯。没想到,兄弟两个失去联系多年后,今夜居然又在两军阵前重逢。(注1)
  “快给我把城门打开,少给我装大头葱!你几时听说过我们淮安军,曾经杀人放火来?”俞通海在脸上用力抹了一把,换了汉语大声喊道。“赶紧着,别瞎耽误功夫。我们大总管是真正的英雄,从没亏待果然任何人。麾下的的人也不分三六九等,只要你有真本事,就没人敢贪了你功。你过来,咱们哥俩一起保他打江山。就你们父子那两下子,千万别犯糊涂。信不信我现在就把城墙给你弄塌了,前后连半个时辰都用不了。”
  “帖木儿,你是帖木儿哥哥!”多图忽然觉得好生委屈,扯开嗓子,哭叫着朝马道处跑去。“开门,开门,给帖木儿开门。他也是蒙古人,他现在是淮安军的大将!”
  “大管事?”眼看着多图的身影就要冲下城墙,张昭身边的家将悄悄将角弓拉开,低声请示。
  事情到此,已经彻底脱离商行掌控。所以最佳的选择,可能就是把多图杀掉,然后趁着红巾军没打进来之前,大伙从西门逃走。
  “不着急!”大管事张昭非常镇定地摇摇头,否决了对方的提议。“先派几个人去开门。咱们刚才的条件,朱重九的人已经听到了。这笔生意,未必不能继续做!”
  “是!”家将躬身答应,快步追过去,带着伙计们冲向城门。
  城门“吱呀”一声,从里边被拉开。
  日进斗金的胶州城,彻底裸露在淮安军面前。
  注1:正史上,俞通海的父亲俞廷玉,蒙古名字为秀一。乃世袭贵族,玉里伯牙吾氏。但父子二人却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已做了水贼。后来投靠的朱元璋,都成为大明朝的开国功臣。
第346章
天变
  “甲子营抵近城门口,原地戒备。甲丑营,进城控制城门的敌楼!甲寅营,待甲子营发回信号后,进城。沿着街道向西攻击前进,一直推进到西侧城门。甲卯营,上城墙,沿着两侧城墙展开。甲辰营……”淮安革命家第五军指挥使吴良谋宝剑前指,嘴里娴熟地发出一连串命令。
  拜军中的参谋制度所赐,在登陆之前,吴良谋和第五军的参谋们,就已经探讨出了几种不同的应急方案。其中恰好有一种,是专门针对敌军不战而降的。所以他指挥起来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因为胶州城门被打开得突然而手忙脚乱。
  各营将士也都训练有素,接到命令后,立刻不折不扣地执行。很快,胶州城的东西两座城门就全被淮安军掌握。州衙、市易署、监牢、万户所大营,也都顺利易手。几个大的十字路口,都安排了专人负责警戒。城内最繁华的东、西两市,亦被牢牢地控制了起来,不准任何人浑水摸鱼。
  一些当地的大侠、小侠们,原本在得知达鲁花赤耳由带头逃走之后,还想趁机发一笔横财。结果刚刚冲上街头没多久,迎头就碰见了负责恢复秩序的淮安军甲戊、甲庚两个营。后两者在总结了淮安、宝应和高邮等城池易手的经验教训之后,应付这些宵小之辈,可谓驾轻就熟。当即一排齐射过去,将叫嚣最欢的几位大侠全都打翻在地,然后再派出长矛手左右包抄,转眼间,就将趁火打劫的家伙们全部生擒活捉。
  “以都为单位,分头四处巡视,任何不听号令,借机为非作歹者,以负隅顽抗论处!”击败了第一波江湖人物之后,两个营的营长迅速调整部署。
  “是!”弟兄们答应一声,立刻分城小队。每三十人一组,梳理所有街道。将几波试图打家劫舍的江湖人,杀得杀,抓得抓,全都在第一时间镇压了下去。将城内刚刚冒起了几处火头,也迅速扑灭。将所有混乱的端倪,统统扼杀在萌芽当中。
  这一系列干脆利落的举动,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好。非但将其他蠢蠢欲动的大侠小侠们全都吓缩了回去,一些正在街道上没头苍蝇一般乱窜的地方小吏,见到淮安军对不服从管束者痛下杀手之后,也赶紧掉头跑回了各自的家中,紧闭大门,龟缩不出。彻底将自己的生死交给了胜利者,准备听凭对方处置。
  还有一些当地士绅、掌柜、店东,发现淮安军丝毫不纵容地痞流氓们的所作所为之后,则悄悄地舒了一口气。用脊背顶着门板,开始核计此番能不能少出点“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阖家老少平安……
  无论怀得是哪一种心思,敢跳出来给淮安军添乱的家伙,是半个都看不见了。大约在短短数十分钟之后,整座城市,就完全恢复了正常秩序。所有喧嚣,也彻底回归于沉寂。除了定时的更鼓声和偶尔响起的狗叫声之外,街道上再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静。
  初秋的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第二天卯时三刻,太阳又缓缓从海面上升了起来,将万道金光照进了胶州城内。在忐忑不安中渡过了一夜百姓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纷纷壮起胆子,从门缝、窗子缝和临街的高墙后,朝外边乱瞄,观望“风向”。然而,当他们第一眼看到街道上的淮安将士,身体顿时就是一僵。
  静谧的街道两旁,每隔着二十几步远,就有两名淮安军士兵在那里执勤。一个紧握兵器,像根木头桩子般一动不动。另外一个,则和衣而卧,沉沉的进入了梦乡。
  他们就在秋风中,守护了大半夜!他们一直这样轮流站岗,轮流休息,片刻也没有疏忽!他们背后就是一栋栋整齐的民房,砸开门进去,就能借到被褥,甚至可以直接躺在主人的房间为所欲为。但是,他们却对身后的家家户户碰都没碰一下,并且故意和临近的院门,保持了数尺远的距离。
  “这,这,这是仁义之师呐!”有读过书的宿老,在门背后失声大叫。然后发了疯拔下了门闩,从里边将院门奋力拉开。冲到街道上,弯腰扯住正在睡觉者的胳膊,“进屋,进屋去睡。老婆子,赶紧烧姜汤给他们暖暖身子!”
  “进屋,进屋睡。军爷,我们昨夜,昨夜睡得太沉,没,没听见你们在外头!”
  “这,这,你们,你们怎么不敲门呢?敲一下门,好歹也有个遮风的地方啊!”
  ……
  很快,大部门临街的院门,就被主人自己打开了,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哆哆嗦嗦走出来。从地上扯起和衣而卧的年轻将士,不由分说往自己家里头拉。
  老百姓见识短,分不清谁是官兵,谁是贼军。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的好汉,肯定是岳家军那样的仁义之师。而这种仁义之师,大伙以前却只是从平话里听说过,从未曾亲眼见到。今天突然发现他们就在自家门外站了大半夜,怎么可能不为之感动?
  然而,那些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的年青后生们,却果断地拒绝了大伙的好意。纷纷挣脱拉过来的手臂,红着脸拼命往同伴身边退,“阿伯,阿婆,不能,我们不能进门!”
  “大哥,谢谢了,真的谢谢了。我们这是双岗,没上边的命令,谁都不能擅自离开!”
  “我们有纪律,有纪律。我们是,我们革命军,我们这边管得严,跟别人家不一样!”
  “老乡,别客气了。我们是革命军,革命军,我们和别人真的不一样!”
  ……
  一个个操着异乡风味的陌生口音,听在当地人耳朵里,却无比的亲切。胶州城内的小门小户,瞬间就彻底放了心,再也不怕坐在家中祸从天降。而那些原本准备花钱免灾的中等人家,见淮安军的纪律如此严明,也都觉得肚子里头立刻踏实了许多。只有几个背景雄厚,见多识广的商行掌柜,感觉与众人恰恰相反。望着街道上那一张张害羞的面孔,一整宿未曾合拢的眼睛,愈发显得深邃。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见当地百姓越来越热情,唯恐麾下弟兄们把持不住,有一名都头干脆扯开嗓子,唱起了大伙熟悉的歌谣。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百姓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嘹亮的歌声,立刻从城中几条主要街道上响了起来,每一个唱歌的年青将士的脸上,都写满自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