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881

  昔日熙熙攘攘的魏邑城内,现在却不见人影,街头一片冷清,仅有几只母鸡在道路上迈步,看到一群败兵涌入后才惊恐地扑腾着翅膀飞上屋顶。
  “吊桥!”就在这时,后面的人惊恐地大呼,但吊桥已经缓缓拉起,阻断了他们的退路。
  一阵喊杀声从墙垣上传来,众人一抬头,却见魏氏旗帜依旧高悬,可在城垛后面手持弩机瞄准他们的,却是赵氏的材官!
  “降者免死。”来自鲁国的神射手颜高居高临下,他率领两千配备强弩的材官,早已攻占了魏邑,这只是一个诱饵,诱使魏军抛弃盟友奔逃的毒饵!
  ……
  “魏邑已失……”当看到吊桥猛地拉起,城头魏氏旗帜被斩断,换上了赵氏旗号时,魏驹便知道情况不妙。
  城内是瓮中捉鳖,城外则两支各有千人的赵卒已经从城后包抄了过来,赵无恤兵力充足,分数千人来攻克魏邑不是什么难事,随后他们守株待兔,谁料正好堵到了魏驹的残兵。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魏氏败兵已入城,还滞留在城外的不满千人,当最后的庇护所也宣告沦陷后,他们的精神一下子垮塌了,不少人也不想跑了,就跪在城池前呆立,或者索性坐在护城河便嚎嚎大哭。
  只有魏驹带着百余人匆匆掉头,这时候从风陵渡追过来的赵军也到了,前有狼后有虎,魏驹只能利用他们对魏邑地形的熟悉,堪堪躲开了夹击,逃入一条树林茂密的小路。
  这条小路通往魏氏祖坟。
  等眼前视野终于开阔后,魏驹一看身后,恍然发现,依旧追随他的,已经仅剩下数十人……
  魏氏的百姓、兵卒、食客、家臣,要么叛逃要么降敌,魏驹彻底感受到了什么叫众叛亲离!
  就在这时,马车的车轮卡在石缝里,再也出不来。
  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赵氏不知道出动了多少人手来追杀魏驹,他只能在亲随护送下下了马车,踉踉跄跄朝坟包密布的祖坟跑去……
  魏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求祖先的庇护么?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用处,亦或是想要在最后的时刻得到先祖的原谅呢?
  这是一片巨大的坟陵区,首先经过的是被允许葬在周围的魏氏家臣坟墓,慌不择路间,魏驹还瞥见了阎没、女宽等人的名字,他们活着的时候勇于进谏,死了以后也分布在陵区周围拱卫家主亡魂。
  身边还跟着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他们在石制的墓碑间穿行,后方不断有箭矢射来,让魏驹无法停留喘息,只能不停地跑。
  再往里,就是魏氏的例代家主之墓了……
  他看到家族肇始者毕万的坟冢芳草萋萋,两个石制的武士像立于封土左右,因为年代久远,武士脸庞已经模糊不清。墓碑上依稀能看到两个卦象,这是毕万对后人的期待,可那个预言是彻底破灭了,魏氏非但没有获取“大名”,恢复诸侯地位,反倒被逼入了绝望的窘境。
  接着,他看到魏武子那粗犷不加修饰的坟墓,听说这位家主是个纯粹的莽夫,追随晋文公流亡,却在归国后犯下大错,勉强逃死后功勋却被削除殆尽,只能憋屈地回魏地老家做一个松闲领主,最后死在床榻上,这也使得魏氏在晋国的发展陷入瓶颈,在赵氏、狐氏对执政发起争夺的时候,魏氏的子孙却只能以大夫的身份努力拼搏……
  然后是魏相、魏锜之墓,小宗吕氏的两位家主,魏驹想起自己的堂弟吕行,既然魏邑陷落,想必他也和蒲坂的令狐博一样,死于非命了吧。
  断后的人发出惨叫,魏驹也不幸中箭跌倒,一抬头,他发现自己已经抵达了坟区的最深处,两座拥有高大封土的坟陵屹立在此……
  魏庄子和魏献子之墓,魏氏最伟大的两位家主,为他们世卿世禄地位打下基础的祖先。
  一时间,魏驹热泪脱眶而出。
  魏庄子绛,是晋悼公时代的宰辅之臣,他主张和戎,并多次立下战功,在外交事务上也有突出贡献,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其中就有他一半的功劳,自此以后魏氏才得以第一次登上卿位,染指国家大权……
  至于魏献子舒,魏驹的祖父,更是魏氏第一位晋国上卿,他在太原之战首创魏献子方阵,让魏军成为一时翘楚,魏驹在此基础上结合赵氏战法,创建了魏武卒。其后魏舒执政6年,展尽才华,瓜分祁、羊舌,让魏氏领土达到巅峰……
  “祖先何等英明,奈何子孙不肖!”
  魏驹先是大哭,随即又是大笑。
  他有些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了。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听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而魏驹在被逼入绝境的时候,又回到了魏氏的起点处……
  “不肖子孙驹,今日最后为祖父、曾祖献上血食!”
  在历代魏氏家主英魂的凝视下,魏驹拔出了剑,横于颈前,在追杀而来的赵兵触碰到他前,于魏庄子、魏献子墓前自刎而死!
  他的血溅射在二位祖先的墓碑上,好似朵朵红花……
第1009章
函首
  是日傍晚,风陵渡的赵氏大营内,传出一阵欢呼之声……
  “恭贺上卿获取全胜!”
  “恭贺主君毕其功于一役!”
  “恭贺上卿灭亡魏氏……”
  逢迎阿谀不绝于耳,赵无恤却没有理会,只是在细细端详面前的首级。头颅是盛放在上好的木函里送来的,因为是刚死不休,所以栩栩如生,若不看发髻和胡须上沾着的血渍,以及脖颈处可怖的断口,翻卷出来的皮肉的话,死者仿佛只是在闭目养神一般。
  这人是魏驹没错,听颜高说,他是在魏氏家族墓地里自刎而死的,赶来的赵兵为了争夺魏驹的头颅,在坟墓前打成一团,有不少人死伤……
  毕竟赵无恤为这颗头颅悬赏五十万钱啊!
  赵氏内部的贫富是以家资为根据的,中人之家的家资标准是“十金”,即五万赵钱,五十万赏金便相当于十个中人之家的家财,斩获魏驹头颅者,不管之前有多么贫贱,都可以瞬间跻身于富裕阶层,几代人都享不尽荣华富贵。
  如此重赏,也怨不得众人竞相争夺魏驹首级。
  但此时此刻,这个让赵无恤付出了五十万钱的首级放在眼前,他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欣喜和愉悦,反而有些空虚和恶心。
  魏驹是他的敌人不假,但之前二人也有十多年的交情,还曾结为义兄义弟,那些生死与共的誓言犹在耳旁。
  虽然此事是魏驹不仁在先,但赵无恤自己也不敢称义,赵魏之间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和他步步相逼脱不开关系。归根结底,赵魏矛盾是对晋国权力分配的不平衡造成的,因为毕万留下的预言,魏曼多、魏驹父子都有重新成为诸侯的野心,他们迫切希望能均分晋国,列为诸侯。然而赵无恤却压根不想重复三家分晋,他只想在确保晋国完整性的前提下,独吞这个泱泱大国……
  而魏氏又不肯屈居人下,加上陈恒怂恿,秦郑相邀,魏驹便彻底与赵无恤决裂,最后落得个身死族亡的下场。
  随着魏氏最后一任家主丧命,魏军也稀疏投降、被杀,领地完全陷落,魏氏可以宣告灭亡了。
  一个百年世卿大族,转眼间便灰飞烟灭。
  赵无恤叹了口气,合上木函,对侍候在旁的子夏说道:“将魏邑府库内的东西稀疏分给有功将士,但魏庄子、魏献子是对晋国有大功的人,虽然子孙不肖,图谋叛乱被诛杀,魏是血食也就此断绝,却不能抹杀他们过去的功绩,让人好好保护,不许兵卒肆意入内破坏,违者严惩不贷!”
  子夏听得眼前一亮,当年周朝灭殷商,虽然斩了商纣首级,又杀武庚,但周公却仍然对一些殷商贤君加以祭祀,甚至刻在周原甲骨上流传后世,于是殷民归服,不敢再叛。赵无恤此举有效仿周公之意,战争时期对敌人要严酷,胜利后却要显得大度,比如宽恕轻罪者,对当地民众念念不忘的先君贤人加以凭吊,都是收拾民心的好办法,只有这样,赵氏才能取代魏氏,统治魏地百姓。
  “还有魏氏叛国,但魏地百姓无罪,赵军不得滋扰,违令者降为皂隶!”
  “至于魏驹的首级……”赵无恤想了想,让他的行人楚隆上前,下令道:“以大夫之礼葬其尸身,首级盛于木函中,汝亲自送去虢城给韩卿过目。魏氏在战争里完全忘了当年温县结义之情,多次围攻韩氏,杀其百姓,毁其城邑,想必韩卿一定恨之入骨,让他看看此人死状,也能消一消心头之恨……”
  这又是一个敲山震虎之策,经过魏氏的教训后,赵无恤已不想再打一场内战了,与其让韩氏生出非分之想,改天再弄出幺蛾子来,不如先吓吓韩虎,稍后再给他点甜头,让他搞清楚晋国现在谁说了算。
  何况在赵无恤之后的计划里,韩氏还能派上不少用场呢。
  “这之后,便请韩卿来风陵渡与我会面,就说内贼虽已扫清,外敌却仍在跳梁,只有赵韩两家诚挚合作,才能逞威雪耻于外!”
  ……
  兵者国之大事,一旦交兵,别说过程的繁复多变,就连善后之事也不是保护一个坟墓,送去一个头颅就能解决的。
  河东经过半年大战后一片凋敝,人口十去三四,百姓或死亡或流浪,田地都撂荒,仍由杂草疯长。将这片膏腴之地纳入统治后,赵无恤必须着手恢复,否则领地的扩张非但无法带来好处,反倒会成为累赘。
  不过那是之后几个月里需要做的事,至于眼前,赵氏急需处理的还是战俘问题……
  早在决战前,因为韩城之战、龙门之战、蒲坂之战等战役都大获全胜,赵氏已经收纳了万余秦、魏俘虏。风陵渡之战后,因为魏氏先奔,秦郑早早崩溃,死者不多,投降者甚众,当场便清点出了三万多人……加上溃逃的魏卒还在源源不断地被抓获过来,预计最终俘虏人数会达到四万五千……
  加上先前的那些,赵氏一下子便拥有了约合六万俘虏,各个战俘营人满为患,粮食压力剧增,这是战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因为盗跖洛水屠俘的缘故,战俘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赵无恤身为大国上卿,不但要顾实利,也要顾脸面,像盗跖一样不管不顾统统杀了自然是不行的。不仅因为内外舆论对屠俘的谴责,更因为在赵无恤眼中,这些俘虏都是宝贵的资源,比黄金、铜锡、木材、皮革更加金贵的资源!
  当项橐带着从后方押送来的辎重牛酒前来犒军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战俘们被打散重新编制,抢在战场上的尸体腐烂前将它们收敛埋葬,几乎每队俘虏都有赵卒持刃看守。
  等他步入大帐时,正好遇上赵无恤在营内把玩积木,那些木头下部宽大而上部短小,正好搭成一个阶梯。
  “子革你来。”
  赵无恤见项橐入内,便招呼他过来,随后指着地上的积木道:“看到此物,你想到了什么?”
  项橐一瞧,每块木头上还有一些小字,他眼尖,能看清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工商”“皂隶”之类,其中天子最高,皂隶最下,一个累叠一个,最后形成了阶梯型的塔状。
  他脱口而出:“楚国有位大夫曾说过,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是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庶人、工商,庶人、工商臣皂隶……”
  “不错。”赵无恤颔首:“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当今天下的几个等级组成。”
  他指着被压在最底部的积木道:“皂隶低贱,无人身自由,却干着最苦的劳作,也没有报酬,每日所得食物仅能果腹。虽说拥有自由身的农夫和工商才是晋、鲁两国根基,可赵氏能有今天的成就,缺了皂隶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赵无恤露出了一丝苦笑,过去十多年里,他每到一处便打击殉葬,取消活人祭祀,在许多方面的确是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可唯独有一样罪恶的陋习,是他这个政权暂时无法剥离的,那就是奴隶制……
第1010章
奴隶制
  中国没有所谓的“奴隶社会”,但奴隶制度却长期存在,殷周如此,春秋战国如此,哪怕是在老教科书里被称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也不例外。
  所谓“商鞅变法废除奴隶制”早己经被海量考古材料证明是个历史错误,真正的情况是“秦为无道……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商君不但没有废除奴隶制,还设置了众多将战俘、平民籍没为奴隶的条款,秦的刑徒、皂隶、臣妾比例远超六国,甚至远超商周……
  当年赵无恤知道这一事实时也曾惊诧得不敢相信,可现如今他算是明白了,越是社会分化严重的时代,越是战乱加剧的时代,越是难以摆脱这一陋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