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81

  但那渔父却也不慌,而是镇定地说此事与他无关,然后便指点着盗跖等埋伏在几个关键位置,将那四五百郑军偏师全歼!
  “事后抓了敌方首领一问,果然是另有向导,与渔父无关。”
  伍井迟疑了一下继续汇报道:“因为怕他们逃窜坏了司寇大事,所以没留活口。”
  原来,郑军主帅游速也做出了和赵无恤一样的打算,但找的向导差了许多,磨蹭了半日还没找对路,正打算强行趟过沼泽地登岸,结果却被占了先手的盗跖率师团团围住,全军覆没。此时的芦苇荡里,大概已经被血泊染红了吧,这倒是盗跖的狠辣作风。
  “那渔父对此怎么说?”
  “只是在旁观望,眼中看不出喜怒哀乐,一言未发。”
  伍井突然腾地一声跪下稽首道:“全怪仆臣大意,将抵达预定的埋伏点时,一回头,那渔父居然不见了,在旁边搜索了一会,发现他已经舍岸登舟,正朝湖中划去……”
  “于是他就这样径自走了?”
  赵无恤有些苦恼,从那渔父的言谈和行为看,纵然不是计然,也是一个极有能耐的隐士。他访贤不遇,事后贤才却主动送上门来相助,本是让人欣喜的事情,但为何帮完忙后却又挥了挥衣袖走了呢?舟船是事先预备好的,颇有些“了事拂衣去,不留身与名”的意味。
  “仆臣涉水也追不上渔父,只能呼喊他,请他回来,说司寇定有重谢,而柳下跖则直说,渔父若肯出仕,一定能在西鲁得到高官厚禄。但渔父却不为所动,莞尔一笑,遂去,不复与言,只是唱了一首歌……”
  “什么歌?”
  “他鼓着木浆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在与柳下跖、伍井等人分道扬镳后,渔父继续披着蓑衣,乘着小舟在孟诸湖沼里划行,他唱着渔歌阵阵,穿越了几条和缓却弯曲的河道,彻底将可能跟来的人甩在了身后。
  这是孟诸泽的另一侧,蛤蟆和蟋蟀在其中生活,从肃慎、燕以北飞来的海鸟在高空中滑翔,本地的水鸟则在滩涂的沙丘上筑巢呜叫。
  渔父辨认着方位,舍舟登岸,将渔船拖到芦苇丛里藏好,一回头,一只在滩涂上寻找虾蟹吃的狐狸从湖边闲步穿过,后面还有个破衣烂衫的男子在追逐。
  渔父露出了一丝讥诮的笑,大声对那踉踉跄跄的男子喊道:“楚狂人,狐狸肉又骚又臭,你纵是饿得不行,掏点鸟蛋吃也好过去追它吧!”
  那披头散发的邋遢男子闻言,顿时不追了,却恼怒地指着渔父看:“好你个辛文子,你可算来了,将我一个人扔在这荒野沼泽里,都快饿死了!”
  赵无恤猜的不错,渔父的确就是计然本人,他喜欢遨游海泽,常自称“渔父”,至于他口里的“楚狂人”,正是赵无恤拜访濮上时遇到的那位。此人名为陆通,字接舆,楚国人士,因为楚国令尹子常为政号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他与计然十年前同往成周守藏室向老子请教学问和天地大道,因此结识,遂成了莫逆之交。
  面对接舆的抱怨,计然提起手里的鱼篓道:“我不是去偿还赵子泰那份礼物去了么?这不,路上归来时,还不忘打了几条草鱼,你与其在此抱怨,还不如速速挖个坑,寻些浮木和芦苇杆来点火烧鱼。”
  听说有吃的,接舆咽了下口水,立刻低头帮忙刨坑,一边挖,嘴里也不闲着,他继续抱怨道:“总算有肉了,你可知道我这些天吃的都是什么?”
  计然撇了撇嘴:“还不是祸害我那棵老梨树,以及屋后的菜圃,本来打理得阡陌整齐,现在想必已经像是被野猪拱过一般了。”
  楚接舆骂道:“你这老叟还好意思说?邀我来宋国同游,结果却赶上了诸卿乱战,到处是战火。好容易跑到濮上,你屋内屋外别说肉了,连一粒粟米都不留,害我一肚子酸水,脸都吃绿了!”
  计然一抬手将接舆那只还沾着泥土就想伸进鱼篓的手打开,冷笑道:“真是饿鬼,你若是想吃肉,那日赵小司寇邀你去戴邑,你为何不去?纵然不可能朝晚都让你吃上周八珍,但肉、酱肯定是缺不了的。”
  楚接舆看着计然用铜削熟练地收拾草鱼,不屑地说道:“我与你不同,说要肆意终生,便会避开所有案牍之事。而你辛文子呢?自称不肯自显诸侯,实则功利藏于心中,对隐居之地指手画脚,对天下纷争时刻关注。对了,你还想要寻一个好弟子,将你的计然之策继承下来,再暗地里造就一个霸国出来,阴利天下而人不知,这就是你的打算了……”
  两个老友开始进入相互揭短的节奏,计然不答,将鱼收拾干净后抹了随身携带的白盐,用芦苇叶子一栓,裹了泥巴,就放火坑里烤,动作慢条斯理,让等着看他反应的楚接舆急不可耐。
  直到这时,他才抬起头瞪着楚接舆道:“吾行浩浩,如鸿鹄,吾志泛泛,如鲲鹏,你这老饿鬼罗雀般的脑袋,哪里能懂?”
  ……
  鲜美的孟诸草鱼,烤熟后外焦里嫩,带着一丝芦苇清香,也是一道人间美味。自称一个月不知肉味的楚接舆狼吞虎咽,差点被一根鱼刺卡死,计然在他背上狠狠踹了几脚才帮他咳了出来。
  “只是一口鱼肉而已,老饿鬼你吃这么快,不要命了?”
  两人又是一阵相互吐槽,直到骂累了,楚接舆方才难得地正色问道:“孟诸的战事应该了结了罢?”
  计然抬头看看日头,此时已经是午后了,先前隐约传来的喊杀声已然停歇,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
  “打完了。”
  “你就不去看看胜负?毕竟你也参与其中,给赵无恤送了份大礼。”
  计然笃定地说道:“不用看就知道,赵氏必胜,郑人、卫人、二公子必败。”
  “你怎么如此肯定?”
  “因为我是计然,无论是计算还是算计,从未有过差错!”
  一时间,楚接舆默然无言。
  酒足饭饱,他又晒着太阳逮起虱子来:“话说回来,你为何要助那赵无恤?”
  计然眼里闪过一丝哀伤:“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与其像二十年前的华向之乱般打个三年才有结果,让宋国死伤甚重,民众流离失所,还不如让决战早点分为胜负。”
  “所以我才问,你为何选的是赵无恤,而不是游速、公子地、乐大心,别告诉我真是为了还他留在你家门前的那些礼物。”
  计然哈哈笑道:“自然不是,我赞赏他礼贤下士的态度,但更多的,却为的是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加上他爱民如子的名声,所以我想,此人若胜,对宋国百姓、黎庶有利。”
  “可是对子姓社稷可不利,我听闻当年相士姑布子卿曾预言,说乐祁将死于晋国,但子孙必得志于宋!如今真的要应验了?赵氏若大胜,司城乐氏必定掌权,宋国将沦为赵氏与国了!”
  计然却冷冷说道:“我家是晋公子之后,又非子姓的殷商遗民,宋公一姓一氏的社稷,关我甚事?”
  PS:春秋战国时期,“百姓”一词多指普通民众。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马王堆帛书甲本《老子》: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
第521章
摘桃的来了
  楚狂人觉得自己真是自找没趣,他和计然本就是不知忠君为何物的人,即便要效忠,那位值得他付出忠诚的王子也已经败亡遇刺了……
  于是他挠了挠头又问道:“那你为何不干脆留下?”
  计然起身说道:“兴师者必先蓄积粮食、钱财、布帛,若不先蓄积,则士卒数饥,饥则易伤。兴师数年不休,则容易突然大败,国土沦丧,将士尸横遍野……”
  楚狂人听着听着觉得不对,连忙摆手:“打住,打住,这不是你的《计然策》么?别人没听过,我却是看过的,还说与我听作甚,又要显摆?”
  计然颇有对牛弹琴的感觉,冷哼道:“这些东西,不用我教,赵小司寇就已经意识到了,如今西鲁财货冠绝东国,瓷器、丝帛、纸张货殖天下,他不单重视农耕,还重视铸币,重视盐铁,只是没把这些利器的功用发挥到最大最好而已。在作战方面,他也知道时战时休,不会穷兵黩武,此次入宋,还知道提前抢割秋粮,食敌一钟,当吾十钟。”
  “既然这些道理他已经懂了,就西鲁那一点地域,有他手下的计侨、端木赐等人经营足矣,我留下又能做甚?”
  楚狂人冷笑:“是啊,你本事太大,一般的小庙堂可容纳不下。”
  说到这里,计然的态度一下子变得睥睨万物起来:“没错,沧浪之水若污浊,我便可以效仿老子,与汝等一同肆意江湖;沧浪之水若清澈,我则可以洗净我的缨带,戴上冠冕重回朝堂。赵子泰治下的西鲁的确是条还算清澈的沧浪水,只可惜现下只是涓涓细流。百乘之家不需要我来治,想要我留下辅佐?等他真正执掌一个千乘之国再说罢!”
  楚狂人酸溜溜地说道:“等他此战获胜,拿下商丘,利用司城乐氏窃了宋国,不就是一千乘了?若再窃了鲁国,则又是一千乘……两千乘……”
  说到这里,楚狂人也被自己吓了一跳,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样一来,他岂不是比整个赵氏都要强大了?那还用得着再回晋国眼巴巴地等着做世子,继承赵孟的卿位?还不如自立门户,一个西赵,一个东赵得了!”
  “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计然却给楚狂人泼了一盆凉水。
  “鲁国的事情我未去亲眼看过,且不论,就说宋国这边。此战赵、乐联军大胜不假,萧叔大心、四公子的主力已经败亡殆尽也不假,但国内可不止有这几家,向氏还控制着大片地域,宋公还有皇氏支持。而且宋国四战之地,赶上这场大乱,就成了周边诸侯眼里的肥肉,如今郑军溃败,卫军覆没,这两国是讨不到太多好处了。”
  “天下的几个疆国里,齐国还在恢复,又有鲁国横亘,无法过来干涉。晋国六卿各自为政,加上与鲜虞、代、无终旷日持久地作战,也没兴趣来管。楚国正在避让吴国锋芒,连陈、蔡都无法完全收复,更别提北上了。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吴国人……赵小司寇靠这一战就想独占宋国的好处?我看难!”
  ……
  “接下来的目标,当然是向宋城商丘进军!”
  联军收拾战场基本完毕,曹军和司马耕率领的向氏族兵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须得留在原地休整,但没有太大损耗的赵氏之兵和司城乐氏共计四千余人,则将继续开拔,赶赴下一个战场,或者迎接新的敌人。
  临时搭建的行军帐内,乐溷兴奋地用拳头狠狠地在地图上商丘位置锤了一下。
  自己没出什么力,就眼看联军打了一场大胜仗,乐溷在对自家妹夫赵无恤佩服之余,也彻底点燃了他的兴奋点。一张口,竟就滔滔不绝地分析起局势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刚才那场仗是他指挥打赢的呢!
  “此战杀伤敌军数千,俘虏近六千!只有郑军走脱了三千余人,如今数百轻骑和数百脚程快的兵卒正在衔尾追击。彼辈逃窜的方位没选西南方的商丘,而是正西面的蒙城,大概是想直接逃回郑国,但他们却没料到,吾等早就让家宰陈寅组织蒙城人暴动,如今或已光复城邑,届时必能阻郑军于城下。就算彼辈绕过去也无所谓,吾等五千大军紧随其后,到蒙城休整后再直下商丘,则大事可成,内乱可熄!”
  他不带休息地说了这么一大长串后颇有些得意地看着周围人的表情,希望看到他们惊异和佩服之色,然而……
  众人只是面面想觑,反倒看向了赵无恤。
  还是赵无恤给大舅哥面子,他可是日后赵氏控制宋国军政的重要工具,时不时得捧一捧,让他高兴高兴。于是赵无恤拊掌而赞道:“妙哉,兄长此策甚得兵法之奥妙。”
  乐溷大喜,说道:“那还等什么?吾等这就连夜拔营,去商丘将叛党之首乐大心绳之以法,解救君上和公女要紧。戴族里的皇氏、灵氏都曾派人来知会过我,说愿为内应!”
  喂喂大舅哥,那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罢,当时郑、卫尚未入局,因为赵无恤和曹国的加入,司城乐氏正占据上风,那承诺现在还算得数么?
  当然是算数的,如今局面在此逆转,赵、乐联军几乎抵定胜局,皇氏、灵氏若是看得准风向,就必然倒向这边。事实的确如此,此战里一个被俘的皇氏子弟,就口口声声说皇氏屈从于叛党是迫不得已,随时可以反正,他甚至将南子被囚于桐宫的消息透露出来了。
  这场内战说白了,还是宋国远支公族和近支公族的矛盾,向氏本已破败,是宋公一意扶持的暂且不论。像司城乐氏、皇氏、灵氏这些属于戴族,与公室血缘疏远,而此番政变里支持四公子的,则多为宋平公、宋元公的公子公孙,以公子朝为代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