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881

  他身后的孩子们入了戏,一阵山呼后,咬牙切齿地骑着竹马冲向扮演反派“齐国人”的孩童,二三十人打成一团。
  “这扮相倒是有模有样。”
  随行的属吏军吏被这场景逗得窃笑不已,伯芈也看得有些发怔,赵无恤则不以为忤,小时候不打架的男孩,长大了能有出息么?
  他笑道:“和当年初入成乡的那一幕真像啊,但那时候不少孩子如今却已经长得有六尺矛高,能傅籍参军,跟着我父亲南征北战了。”
  孤独园足足有百余名年纪不同的孤儿,管理这的小吏和乳母却只有两三人,他们顾此失彼,忙活着里面哇哇叫的孩童,所以来不及出来管这些活宝。
  所以男孩们架越打越大,顺便将女孩儿们的陶豆陶鬲和做好的“饭食”踩得支离破碎。性格刚烈的女孩跳起来想跟他们打架,却被力大的男孩推倒,胆小的女孩儿则嘴一咧,也坐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
  一时间,哭声和杂乱充斥着这块简陋的游乐场,直让众人面面相觑,无恤正想让人去制止这团乱战,却远远听到一个清脆的童音大声叫道:“都别闹了!”
  一众孩童停了下来,看向发音的位置。
  却见一个扎着两个发鬟的清秀少年双手插腰,神气十足地教训他们道:“武卒者,止戈之兵也!有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八项美德,汝等却只知道欺辱女子,不似武卒,倒像是盗寇,成何体统,都别打了!”
  这小孩说的头头是道,气势十足,让所有孩子都怔住了,讪讪地收了手。
  无恤定睛一瞧,顿时嘿然,这不就是曲阜街头,以两小儿辩日难倒了孔子的项橐,他后面那个缩着脑袋的高大少年,则是多日不见的公输班!
  ……
  “几岁了?”
  项橐嘴里换了牙,两颗大门牙处豁着两个空洞,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用漏风的声音回答道:“十岁了。”
  赵无恤点了点头,这才想起来项橐和公输班同龄,两年多时间,已经长到十岁了,他的兴趣都在随时可能点亮科技树的公输班身上,对这个神童关注却很少。
  “刚才那番话是谁教你的?”
  项橐眼珠一转:“是父亲说起过的,我听一遍就记得了,这些字我也会写。”
  说完他便献宝似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将方才说的话尽数写了一遍,这个好表现的小家伙写完后得意洋洋,只等着赵无恤像其他人一样夸他“天才”“神童”。但赵无恤却只是笑着点头说他聪慧,随即将目光转向项橐身后,永远有些怕生的公输班,板起了脸。
  “廪丘的造纸工坊数月前迁到了郓城郊外,你也跟着汝父来到此地,不好好在工坊中呆着,怎就随处乱跑?”
  公输班虽然见过赵无恤多次,但还是有些惧怕他,或者说他惧怕所有人,只有摆弄起墨线和木矩来才会全神贯注。
  所以他怯怯地说道:“是阿橐带我来的……”
  原来,项橐的父亲在阳虎倒台后,被赵无恤安排在郓城做城门司士,两个发小便分开了。如今为了方便在水路边上运输,造纸厂迁到了郓城,他们得以再见,没几天又打的火热。
  少年人都希望伴当越多越好,但能与他们玩耍的同龄人却少之又少,项橐听闻这附近有个收养了许多孩童的孤独园,便不由分说带着公输班过来了。虽然才来了几次,他却凭着自己的聪慧能言,隐隐成了头领,那些孩童胯下的竹马,则是公输班巧手削成的。
  今天,他们还带来了新的玩具。
  “你做的?”赵无恤愣愣地指着那东西。
  公输班手里举着的,是一个他眼熟至极的玩物,他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拿给我看看。”
  接过后,熟悉感如约而至,赵无恤露出了回忆的微笑。玩具很简单,其实就是在用烤弯的竹篾上糊上一层“公输纸”,然后用墨笔画成一只鸟的形状,有头,有翅膀,还有有尾翼。
  它造型小巧,各部分搭配自然合理,举在手里显得很轻,利用长又细的麻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赵无恤记得传说中,是墨子发明了木鸢,鲁班加以改进,可现如今,且不提木鸢,纸鸢怎么提前给发明出来了!莫不是受了造纸术的影响?
  不过这东西短期内如果要说有什么价值,除了在目光所及的短途距离传递约定好的信息外,那就是……玩儿了。
  “我试试。”无恤小时候没少玩风筝,这会一时技痒,便开始捋起宽袖,走到空地上迎着风放线。
  片刻后,项橐和公输班便目瞪口呆地看着赵无恤轻而易举便将两人集思广益,鼓捣了一两个月才能短暂飞越头顶的纸鸢送上了百尺外的苍空!
  暖风拂面,那纸鸢越飞越高,孤独园里的孩子们围在周围,也看得痴了。
  草长莺飞四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赵无恤的行程本来只计划了半日,结果却在孤独园呆了一整天,这对于平日将时间计划得极其精密的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日暮时分离开孤独园时,车舆之上,伯芈掩口笑道:“君子真舍得将那纸鸢还给小公输?”
  今天的出行让她刷新了自己对赵无恤的认识,这位平日里或威严,或勇敢,或精打细算,或雄心万丈的小司寇,竟也有和一群孩子举着纸鸢在原野上奔跑的时候。
  也许远在晋国的君女季嬴见过罢?
  赵无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今天的举动恐怕会被不少古板的家臣狠狠劝谏一番了,其中肯定会引用《尚书·旅獒》里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没什么舍不得的,改日我便让公输班多做些更好看的,也送你一个,正好让他多练练手艺,省得整日往外乱跑。”
  他沉吟片刻看着车窗外说道:“别看他们现在只是不懂事的孩童,但我希望他们未来能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孤独园里面因战争成为孤儿的男孩儿,赵无恤打算让人来教授他们五兵,骑真正的马,握真正的矛,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就叫做“羽林孤儿军”!
  乘着难得的和平,培养人才的教育的学校,也要和医院一起建设起来了。但让赵无恤头疼的是,公输班这个特例且不提,项橐这聪明孩子,任用则太小,不管也不行,将他也送进新办的学校里?估计过不了几天,他的各科老师就会被这个神童辩难得掉胡子罢!
第472章
学校
  “《尚书·旅獒》有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主君平日勤勉为政,但昨日竟到孤独园与孩童嬉戏,传出去恐怕有损威仪!”
  和赵无恤所料不差,昨日的事情传开后,计侨今儿一大早就前来谏言了。
  老计吏这两年大概是政务杂事颇多,老的有点快,鬓角开始花白,说话也不由得唠叨了起来,对赵无恤捋着宽袖和一群孩童嬉戏之事,他十分重视。
  赵无恤心里有些不以为意,他还没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呢!
  “计先生是不是多虑了,昨日之事传开后,倒是颇有人赞誉司寇能与孩童亲近,爱之如己出……”平常反对意见最多的公西赤难得为赵无恤帮了一次腔调,儒家腔调亲民,公西赤和赵无恤年龄也相仿,所以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计侨却眼睛一瞪,连带着公西赤也教训开了。
  “晋悼公时,郑国战败请平,献上了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悼公大喜,因魏庄子和戎有功,于是将礼物分赐魏庄子,说:子教寡人北和诸戎狄,内正诸夏。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寡人与子君臣相得,正如管磬奏乐般和谐。如今晋国复霸诸侯,诸侯贡献无数,当与子同乐之。但魏庄子却先谢绝悼公的分赠,并且加以劝诫,侨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君,虽有在西鲁有些许成就,但不能不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方能无患!”
  得,在这么下去就没完没了了,赵无恤连忙笑着认了个错:“先生教训的是,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他接着轻咳一声,说起了今天召唤两人前来的正事,好转移计侨的注意力。
  “今日请二子前来,却是想问问蒙学教学的近况……”
  只一句话,居然将刚刚说了一大通,口舌颇为干燥的计侨再度点燃了。
  他颇有些气呼呼地说道:“司寇,蒙学开办月余来诸事顺利,但子华等人认为数科为末,礼乐为本,孰是孰非,还请司寇决之!”
  公西赤也恭敬地行礼道:“数科占用时间太多,下臣觉得应当削减几分,增加礼科时间,还望司寇决之……”
  坐在案几之后,赵无恤直想翻白眼,文科狗和理科狗的撕逼大战,这么早就开始了么?他不由想起了创办学校这两个月来的种种事情……
  ……
  公元前五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春秋季世,随着官学衰落,私学兴盛,公族落,士人起,招徕人才的模式已经从陈旧的家臣制度渐渐向养士转变。
  从孟献子,魏献子,吴王阖闾等人开始,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只要是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开始收养门客为荣,但其规模和程度,比起后世的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等差远了。
  而在这个历史线上,第一个成规模成体系招揽门客,大兴养士之风的,却是被赵无恤建言启发的赵鞅。
  但在西鲁,赵无恤却不打算这么做,外人不明原因,只有张孟谈知晓一二。
  “养士有其优点,可以通过此举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声誉,以号召诸侯,又能壮大权势。但弊端也不少,谈接触过不少游历之士,好高骛远,名声大于能力,这是许多游历士人的通病,而且游士不比家臣,士无常君,若得不到满意的职位,或一言不合则去之的不在少数。”
  的确,历史上的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游士,招待他的诸侯其实不在少数,可一旦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不被采纳,就会毫不犹豫地带着弟子们离开,俨然是一个游仕团体。
  游士良莠不全,赵无恤开着后世金手指才捡到了子贡这种宝贝。何况他现在局限一隅之地,最缺乏的是能在基层扎扎实实做事的吏,被他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染色过的人才。
  可看看现如今他手下能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从晋国带来的赵氏老人们虽然忠诚可靠,但终归能力有限,且无法融入地方。
  各邑的氏族和士,多半是乡党情怀和排外极重的,赵无恤做出妥协,能任用其中一些人,却不愿意让他们身居高位,在决策中碍手碍脚。
  所以最大赢家就出现了,因为缺乏干吏,赵无恤的势力里便涌入了鲁国最大的游士群体:孔门弟子,不说位高权重的端木赐、冉求、宰予、樊须、公西华,其余如秦非等人也在地方上为属吏,对基层影响极大。
  “这些招揽来的士人多半已经行冠,其思想,其专攻领域大多已经定型,还无时无刻不希望向主君灌输自己的政治理想,却不管其现实与否。其安定地方尚可,但一旦主君要推行更化,非但不能相助,反倒会成为阻碍。”
  张孟谈这句话,则是在暗指孔门弟子了。
  所以对于赵无恤来说,若是不想自己的领地几年后再度儒化的话,乘着战争停歇期间,尽快开展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想要收获人才一批忠于自己,履行自己理念,百年后不至于人亡政息的人才,莫过于从教育入手,深受后世天朝洗脑教育熏陶的赵无恤自然深有体会。
  当然,明面上他的口号却让儒家弟子们喜形于色。
  “古之圣贤修礼仪,推广教化,如今皆崩坏矣。我欲复古政,育英才,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之校以化於邑,称之为学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