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79

  不想让新兵们看到自己失态,他微笑着,向张松龄发出邀请。张松龄理解老人的想法,点头答应着,迈步跟上。二人肩并肩慢慢走出了五、十米,待彼此的呼吸声都变得均匀了,才在一棵开满了花的沙枣树下缓缓停住了脚步。
  初夏的沙枣树开满了黄豆大小的白花,味道又香又甜,浓得令人迷醉。红胡子先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然后带着几分赞赏的意味问道:“教了几首歌了?好像效果还不错嘛!”
  “一共教会了三首,大伙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为什么而战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张松龄笑了笑,脸上的表情约略带有几分惭愧。半个月前红胡子提议教新兵们唱歌的时候,他可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能看到成效。还以为每天累得连爬上床力气都剩不下的新兵们,对唱歌提不起什么兴趣。谁料半个多月下来,唱歌反而成了新兵们最喜欢的功课,丝毫不亚于端着步枪用复装子弹进行实弹射击。
  “不错,不错!我看到大伙精气神儿都明显跟刚入伍那时不一样了!照这样下去,估计不用了两个月,他们就能正式走上战场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可比当初我一个人鼓捣强太多了!!”红胡子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表扬!
  “是王队指导有方,赵队长、郑队长和吴组长,也没少给我帮了忙!”张松龄不敢贪功,摆着手回应。
  “该是谁的成绩,就是谁的!他们干了多少活,我心里头还能没个准数儿!”红胡子横了他一眼,笑着数落,“你这孩子啊,也不从哪学来的这么多毛病。生怕自己做了那根出了头的椽子!在游击队这一亩三分地上,还能有人找茬打击你?!甭说我不会答应,弟兄们的眼睛里也揉不进那粒儿沙子!”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赵中队长他们真的帮了不少忙。至少,骑术都一直是他在手把手的教!”张松龄被夸得脸色愈发红润,摆了摆手,讪讪地解释。
  “行了,你就不用谦虚了。反正即便给你表彰,也只能是口头的。我这里拿不出什么奖金来!”红胡子又笑着补充了一句,然后迅速把话头转到游击区的建设上,“开作坊事情,进行到哪一步了?我这几天没顾上下山去看,你跟我汇报一下进度!”
  即便他不专程过来问,张松龄也会主动上门找他汇报。想了想,非常利落地回应,“第一座毡子作坊已经投产了,就在山下的小刘庄上。我把整个建设过程都记录了下来,跟工具图纸一并交给了郑小宝他们几个,让他们在临近的其他三个村子也照猫画虎,各开一个制毡子作坊出来。他们正拿着图纸跟村委会的人商量呢,只待谈妥了条件,就立刻组织人手动工!”
  “那岂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四个制毡作坊,会不会多了些,能卖得掉么?!”红胡子知道张松龄是个实干家,却没想到他的动作快到了这种地步。愣了愣,迷惑地追问。
  “不多,不多!”张松龄笑着摇头,“没机器帮忙,制毡子就成了纯体力活,四个作坊同时开工生产,每月也就是三百来张毡子的产量。那东西,蒙古人翻新毡包就能用得上。只要价格合适,绝对不愁没销路。”
  “蒙古人自己不擀毡子么?还是买来的比他们自己动手做还便宜?!”红胡子知道自己对工商生产属于外行,想了想,很是认真地向张松龄请教。
  “蒙古人自己也擀毡子,但只有白色和棕色两种产品,并且大小也非常随意。不像咱们在作坊里生产的,可以根据事先的设计,分阶段把棕色的羊毛掺进去,弄出非常好看的花纹来。并且咱们作坊用的是统一的量具和模具,造出来的毡子每块都一样大小。远比牧民们自己擀出来的整齐!”
  唯恐红胡子听不明白,顿了顿,张松龄继续补充,“这样,他们下次翻修毡包时,根本不用怎么费心思裁剪。直接把已经烂掉的那块扒下来,就能替换一块新的上去。所以即便咱们的货买得比他们自己造的贵一些,他们也会跟咱们买。况且马上就入夏了,羊毛价钱眼瞅着一路往下跌,除了咱们的作坊,谁也没实力花钱把牧民们手中的羊毛全包下来!”
  根据季节变化,以一年中最低的价格,大批吃进原材料。再以相对平稳的价格,均匀卖出成品。道理很简单,但除了游击队之外,方圆几百里谁也想不到这个点子,更没实力和组织能力来成批地开办制毡作坊。红胡子虽然不懂做生意,可经张松龄稍加点拨,便明白了其中道理。笑着点了点头,非常高兴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能够把货卖掉,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上头如果问起来,自然有我来应付他们!”
  “怎么,上级部门有不同意见了?”张松龄非常敏感,立刻皱着眉头追问。
  “肯定有。毕竟你做得这些尝试,都是咱们察北军分区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不光察北军分区,就是察南、河北那边的几个军分区都算上,咱们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红胡子不想隐瞒,有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咱们既要发展,又不能像军阀那样盘剥百姓,不自己想办法赚钱,难道还等着中央政府发军饷么?!甭说中央政府发不下军饷来,即便有,能有几毛钱落到咱们头上?!”
  “这倒是!”张松龄被红胡子的说法逗得低声而笑,心里头,却依旧觉得不太舒服。军分区那边这么快就有了不同声音,肯定是游击队里头有人主动向上级部门反映了情况。否则,以双方之间的距离,游击队内部发生的事情传播到军分区,至少得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到那会儿,自己的毡子生意已经做到口里去了,根本不可能再轻易停下来。
  “有反对声音不怕,咱们可以用事实来说服他们!怕的是没反对声音,却悄悄地下绊子!”猜到张松龄心里头会有疙瘩,红胡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开导,“我们八路军的干部,也都是吃米长大的。不可能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样,每个人就成了拴着线的皮影了,根本不可能是活物!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干,我负责跟上头打嘴皮子官司。只要咱们站住理儿,即便上头有不同意见,我也有把握让他们无法干扰到作坊的正常生产!”
  “嗯!”张松龄点点头,轻轻出了一口长气。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头就想起了当年老二十六路特务团在核桃园跟小鬼子死拼,以黄副司令为首的一群人在背后给特务团下刀子的事情。那场经历,让他彻底认清了人性之卑劣。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
  红胡子心里头倒没那么多弯弯绕,介绍完了上头对作坊的关注,又继续问道:“村子里的百姓们反应怎么样,愿意进作坊打工么?你打算怎么给他们结算?!”
  “还行!”说起实业方面的事情,张松龄心情迅速又好了起来,“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咱们出资金和技术,村子里出场地。产品由咱们统一收购。赚到钱后再扣除垫付的成本,利润三成归村委会支配,七成上缴到游击队。村子里的工人按天算钱,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干五个小时,中午两个小时回家吃饭休息。大工干一天给发三角钱,小工给一角五。若是加班的话,工钱再按小时折算。一个月最多工作二十四天,休息六天。工钱先由咱们游击队垫付。”
  “那一个月辛苦下来,最多才能赚到七、八块钱啊。”红胡子在心里迅速计算了一下,有些不安地说道,“会不会少了一点儿?擀毡子可是个体力活!”
  “比起口里那边的工厂来,肯定是少了。”张松龄笑了笑,轻轻摇头,“但比起种地,还是强出了许多。您甭看这边家家都有自己开出来的荒地,可忙活一整年下来,每个壮劳力扣除了口粮,也就能赚七、八块大洋的样子。给咱们工厂干,一个月差不多就能顶一年,所以咱们不愁招不到工人。我现在招工,是优先照顾家里头有人参加了咱们游击队的,剩下的名额,才交给村委会去分!”
  “这……”红胡子还是觉得张松龄定的工钱有些黑心,但游击队自己的情况在那摆着呢,也不可能赔了本钱去赚吆喝。想到此节,把又是把心一横,大包大揽地说道:“就按你的方法办,等将来赚到了钱,再想办法补偿工人们一些就是。”
  “等骨胶作坊和熟皮子作坊开起来就好了,这两样利润更大,也更容易向口里来的商人出货。眼下我的想法是,先通过擀毡子,让村民们接受作坊的存在。然后,再利用毡子作坊培训出合格的工人,然后再建立新的作坊。由容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到将来,甚至连子弹复装,都可以交给村子里的专门作坊来干。咱们提供技术和废旧子弹壳,然后收购成品就行。可以节约下战士们很多时间!”张松龄想得很长远,耐心地向红胡子介绍。
  前面的一些安排,红胡子早有印象,听得连连点头。听到了最后一句,却被张松龄的大胆吓了一跳老高,“怎么,连子弹复装,你也准备交给村民来做。他们,他们干得了么?”
  “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张松龄得意地点头,“无非是把子弹壳融化成铜水,再倒进事先做好的模具里铸造子弹头,然后用砂石将子弹头打磨光滑,复装回去而已。如果分成几道工序,交给村民们来做,每个小组专门负责一道工序的话,速度会比现在快得多。成品率也能更有保证!当然,近期还是要由咱们自己营地内的作坊来做。第一子弹的原材料供应不上,第二,现在交给村子里,也会引起很多没必要的麻烦!”
  听他说不是立刻来做,红胡子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内,长出了一口气,低声强调:“嗯,就跟你上次说的砖窑和石灰窑,要等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对了,村民夜校那边,你是不是也抓紧时间安排一下?如果需要我这边配合的话,尽早跟我提!千万别抻着!”
  “最近我时间上有点安排不开!”张松龄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犹豫着回应。“但是,吴组长好像跟我说过,他不介意给我提供一些帮助。要不,您问问他,愿不愿意把这件事情独自承担下来?!”
  “你是说小吴?!”红胡子皱着眉头,困惑地看向张松龄。从后者的脸上,他看不出任何虚伪的神色。轻轻点了几下头,继续说道:“那好吧,我就去问问他。也对,我的确该给他压点儿担子了!否则事事都依靠你,把你累垮了也是个麻烦!”
  张松龄的本意就是把电讯组拉进来,分走一部分自己的功劳。免得组长小吴整天斗鸡一样盯着自己,令双方心里头都不痛快。此刻见红胡子答应了自己的建议,便笑着说道:“吴组长学历比我高,又专门学过如何发动群众。他当这个夜校的负责人,肯定比我更合适。您就放心好了,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夜校的成绩,就能把新兵营远远甩在后头!”
  “你小子,就会找借口偷懒!”红胡子伸手在张松龄的脑袋上揉一把,有些无奈地数落。是哪个向上级部门反应了游击队正在开作坊的创举?不用猜,他心里头就如同明镜一般。而以张松龄的聪明与老成,肯定也会想到上级部门能这么快掌握游击队的动向之原因所在。接下来做出一些防备性举措,也就无法避免了。
  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张松龄并没有想去找小吴的麻烦,而是主动把一件相对简单并且能快速干出成绩的事情,转让给了后者。这就显示出了两个年青人之间境界的差距,也无形中证明,他红胡子看人的眼光一点儿都没错。自己的事业日后绝对可以交给此小胖子,哪怕他的思想觉悟提高得稍慢一些,也大可放心。至少,不用怕他把队伍往阴沟里头带!
  又看了张松龄那年青得不像话的面孔一眼,红胡子笑着将他推开,“行了,我这里没别的事情了!你赶紧回去给新兵蛋子上课去吧,估计他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那我就回去了!有事情您尽管直接来找我!”张松龄又客气了一句,转身走向专门开辟出来供新兵学习的教室,脚步在不知不觉就间,就变得有些轻松。
  “这小胖子!心眼儿真多!”望着他快速远去的背影,红胡子笑着自言自语,“好在没什么坏心眼,要不然,还真没人能治得住他!”
  笑罢,一边揉着自己站得发酸的老腰,一边慢慢往指挥部走。才走出了三、五十米,在一座房子之后,突然闪出了电信组长小吴那张文质彬彬的面孔,“王队,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么?我想找您说点儿事情!”
  “能,有什么不能的!”红胡子看了看自家手腕上已经老掉牙的表,微笑着点头,“怎么了,电台的电池又不够了?!那你可尽量省着些,这东西在附近根本没地方卖!游击队目前的存货,还是靠人家小张队长的面子,从晋绥军独立营那边讨过来的呢!”
  “嗯,我知道,我已经尽量省了!”电信组长小吴被说得脸色发红,讪讪地解释,“就是因为咱们这边的地势太低,不太容易接受到电波,所以才不得不将功率开大了些。”
  “你心里头有数就行了!我不懂这些!”红胡子点点头,笑着补充。虽然心里头觉得小吴做事眼高手低,他却不愿意太伤对方自尊。毕竟这孩子是从军分区直接补充下来的,自己多少得给首长们留点儿面子!
  “我想办法在电池上打几个孔,加些精盐进去,就能让它更耐久一些!”听红胡子不打算深究,小吴赶紧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嗯,你自己能想办法解决就好!”红胡子点头表示嘉许,“找我什么事情?上级领导又有新指示了?”
  “没!”电信组长小吴笑着摇头,“我找您,是想说一说毡子作坊的事情。张中队长制定的管理制度,我不知道您看了没有?”
  “已经交到我那了,还没来得及看!”红胡子的眉头又轻轻皱了起来,带着几分不满轻声回应,“怎么?你在里边发现了什么问题?会影响生产么?”
  “这个,也不能说是问题!”小吴抬头看了一眼红胡子的脸色,说话的声音变得有些底气不足,“单纯,单纯从作坊管理的角度,不算什么问题。张中队长家里是开铺子的,知道怎么让学徒出力气干活,知道怎么样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嗯!”红胡子只是轻轻沉吟了一声,对小吴的评价不置可否。
  “但是,从其他角度,这个示范作坊,对工人却太狠了些!”小吴斟酌着词句,尽量不用‘剥削’这个字眼,“我是说,他把铺子里头对待学徒和长工那套,几乎照搬进了作坊。每天上工时间固定得非常死,中间上厕所要向工长请假,喝水要请假,上下班时间都固定得死死的。迟到、早退,都要扣工钱,也不管工人们是不是生了病,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工资原本开得就很低,每个月再七扣八扣下来,我怕跟城里头的血汗工厂都有的一拼!”
  “哦?!”红胡子脸色迅速涌起一抹怒意,不是因为张松龄苛待工人,而因为小吴故意找茬制造矛盾。“你已经去作坊里头看过了?跟工人聊过没有,这都是他们的意见么?”
  “还没!”电讯组长小吴被问得脸色又微微一红,讪笑着解释,“张中队长把管理条例拿过来,让我给他提意见。我怕贸然说了自己的想法,惹他不高兴。所以才想事先跟您沟通一下!”
  “那你就先去作坊里干几天活,问问工人们的意见再说!”红胡子上下打量着小吴,低声命令,“手头的工作暂时先交给你的组员,你亲自下工厂里看看。正好,我准备在村子里头给百姓们开个夜校,教他们读书、识字和抗战救国的道理,你也把校长的责任承担起来!”
  “我,我……”当校长教百姓读书识字,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小吴不在乎。但是去作坊里和满身汗臭的工人们一道去擀毡子,却让他想想就能起一身鸡皮疙瘩。那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压根儿不该他这大学毕业的人间骄子去做。虽然就在一分钟之前,他还口口声声代表工人们抗议张松龄的剥削!
  “怎么,你怕了?”红胡子不用猜,就能想到小吴的心思。笑呵呵地看着对方,低声激将。
  “不,不是怕。我,我家是南方的,没干过擀毡子的活!”小吴当然不愿意认耸,立刻大声替自己辩解。
  “那就去试试,不会可以学!相信以你小吴的聪明,半天就能学会!”红胡子笑着拍了下他的肩膀,一锤定音,“不用你一直干,只在作坊里擀两个星期的毡子就行了。等你跟工人们混熟了,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难处,再回来提意见,不是更有说服力么?!”
  注:上一节提到韩复渠,这里再补充几句。韩氏当年虽然有很多劣迹,但在主政山东时,却的确把山东省当自己的长久基业建设。请了很多当时的牛人除谋划策,试图从根子上解决农村问题,也曾经大力兴办实业,兴办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后世提及韩,不应因其过,便掩其功。
  
  第二章
逆流(四上)
  
  给张松龄上了半天眼药没起任何作用,反而把自己给送到了作坊里当工人体验生活,甭提电信组长小吴心里有多郁闷了!然而他却不能抗议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毕竟游击队大队长红胡子本人,也经常亲自下到营地内的浴盐作坊和子弹复装作坊里帮工,活干得一点儿也不比年青的工人们少。
  带着几分死也要争一口气的念头,电信组长小吴跟其他技术骨干交卸了工作,第二天一早就下了山。才在作坊干了两天,他就累得浑身上下肌肉酸疼,整个人都如同散了架子一般。这还是工友们看在他是游击队的人的份上,刻意让他少干活多休息的结果。
  “不行,怎么着也不能让一个国民党比下去!”夜里躺在老乡家的火炕上,电信组长小吴咬牙切齿地发狠。通过这两天实地考察,他倒不再认为张松龄给工人们开的薪水太少了。就这种每天不过是三角的低廉工钱,还有人天天跑来跟自己打听游击队的新作坊什么时候能招工。如果作坊真的像上海滩上那些新型工厂那样,给工人们开出每天五角到一块的报酬标准,估计前来报名干活的人得打破脑袋,山下大部分农田都得直接抛荒。
  况且手工制毡的效率,也实在低得可怜。照当前的产量,扣除给工人们的报酬之后,作坊也就是勉强保本运营儿而已。当然,随着工人熟练度的提高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今后作坊的收益还会慢慢增加,可那也非常有限,绝对不可能像他自己原来想的那样,让整个游击队变成新的“剥削”阶级,骑在工人们头上作威作福。
  作为这个年代难得一见的大学生,晋察冀军区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小吴轻易不会放弃自己的骄傲。既然在作坊管理方面输给了张松龄一次,他就绝对不肯被眼前的艰苦劳动吓退,再输给张松龄这个前国民党军官第二次。咬着牙又坚持了六天,硬是撑到了第十天轮休的时候,才收拾了一下行李返回山上再次向红胡子汇报工作。
  这一回,他的汇报就言之有物了许多。几个针对作坊管理和日常生产方面的建议,也比先前言之有物了许多。虽然依旧带着几分理想化色彩,但终归不是乱放空炮了。红胡子对此非常满意,看了看小吴迅速变粗了一圈的胳膊,笑着说道:“下一阶段,你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村民夜校上了。作坊的事情,有时间过去转转就可以。否则,老让你这么一个大学生去擀毡子,也真是委屈了人才!!”
  “不委屈,不委屈!这也是我跟劳动大众接触的机会!”虽然心里头登时就是一阵轻松,电信组长小吴却坚持要于作坊里再干一段时间,“夜校我可以在晚上下班后开,反正眼下还没几个人报名,暂时未必开得起来!”
  “那你以后就上午去作坊里调研,下午筹备村民夜校!什么时候想从作坊里抽身了,自己做决定就行!”红胡子想了想,笑呵呵地做出新的安排。
  “至少干满一个月吧,两周时间真的太少了,了解不到什么深入内容!”小吴抬头看了看红胡子,主动给自己加量。先前说好的是两个星期,如果干一个星期整天,剩下的一个星期只干半天,则有中途当了逃兵之嫌。他可不想落下这种话柄,日后在张松龄面前抬不起头来!
  “随你,但是记得把枪带上,注意自我保护!山南那一带虽然是咱们游击队的地盘,毕竟不像在营地内这样安全!”红胡子点点头,很是认真地吩咐。“需要领子弹的话,我给你批条子。你用的是支勃朗宁撸子吧,前几天我刚让小张从周黑碳那边换了点儿口径七点六五的子弹来,刚好你能用上!”(注1)“嗯!子弹我那里还有一些,等需要时,我再找您领!”猜到这批子弹是大队长专门给自己换的,小吴心里头很是感动。然而他却不愿接受对方的照顾,特别是不愿意欠张松龄的人情。
  “嗯,随你。反正眼下游击队里只有一个人用撸子,那批子弹就给你留着,什么时候用都可以取!”红胡子挥挥手,不再这种小事上浪费时间。
  紧跟着,他又跟小吴聊了一些部队建设以及与上级领导联络的事情,越发觉得该早点儿把年青人放到下面去熏一熏人间烟火。而电信组长小吴也因为红胡子专门给自己弄子弹的举动,心里头变得平衡了许多。说出的话来也越发显得见识非凡。连带着对张松龄的看法,也变正面了许多。
  双方谈得非常愉快,不知不觉间,就把先前的隔阂消融在了无形当中。第二天小吴下山,精神就变得愈发抖擞,隐隐间已经有了几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
  一些先前曾经被电信组长小吴慢待过的游击队员们看到了,难免在背后悄悄嘀咕,“得瑟什么呀!见了面儿连招呼都不愿意打!都给下放到作坊里当工人了,还把眼睛长到脑袋顶上!”
  “人家是先去作坊里头锻炼一下,然后另有大用!你没见大队长给他专门换了撸子的子弹回来么?!”有的人则持另外一种观点,望着小吴的背影满脸羡慕。虽然有了集市、盐场和作坊的收益,游击队资金依旧非常紧张。在战士们还用着复装子弹的情况下,大队长专门用造价不菲的浴盐从周黑碳那边换勃朗宁子弹,就有点儿太照顾小吴了,也难怪个别人心里头不平衡。
  “去!那是看在上级领导的面子上,哄孩子不哭而已!姓吴的再受宠,还能咱们张胖子比?!从去年入伍到现在,我就没见到胖子身边那两支盒子炮什么时候空着过!”能用来打击小吴的,最佳人选就是张松龄。在大伙眼里,张胖子无疑比小吴更受大队长器重,更年青,也更有本事。
  最关键一点,张胖子远比小吴会做人。无论见了谁,都是一幅笑脸,都肯主动挥手打招呼。从来不摆什么大知识分子的架子,也不会动不动就板起脸来给大伙挑毛病。
  所以大伙都认为,张胖子受器重是应该的。特别是在听说了张家大哥曾经给游击队捐献了数根金条之后,愈发觉得小胖子在游击队内能有今天的地位理所当然。
  “人家胖子的哥哥,可是给咱们游击队捐了金条的!他小吴,给咱们游击队带来过什么好处?!”
  “紧箍咒呗!你们没看到,隔三差五就有上级的指示,从电讯组里头拿出来么?”私底下说闲话,难免就会跑题,并且越跑就越刹不住舌头,有的没的一股脑乱说。
  “还有小报告,凡是风吹草动,直接一个电报就发给上头了!”越说,大伙越离谱。连电信组的日常工作,都遭受了池鱼之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