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436

  项庄望着庞钰道:“子昂你看,这小子还不承认。”
  庞钰只能傻笑,这话茬他可不敢乱接,高初将军跟大王熟络,说笑打趣都没啥,可他庞钰却不能这么狂妄。
  ※※※
  项庄今晚的心情相当不错,楚国如今的局面虽然有点艰难,不过以《编户齐民律》为代表的首批新法的推行还算顺利,这也为后续的变革开了个好头,刚刚御医又告诉了他一个喜讯,百里伊水和魏悦同时有喜,这可真是双喜临门。
  不过,当项他带着今年田赋预算册前来见他时,好心情一下就被破坏无遗了。
  “怎么可能?!”项庄抖了抖手中的小册子,难以置信地道,“子翼,你是不是弄错了?你肯定是弄错了,编户齐民清查结果已经出来了,江东四郡五十六县计有编户六十余万,齐民两百六十余万,那么田赋少说也该有五十万石,怎么可能只有二十万石?!”
  项庄的确有些不敢相信,或者说是不愿相信,江东二百六十多万人口,田赋少说也该有六十万石,怎么可能只有二十万石?!如果只有二十万石田赋,那么发放各级官员、世卿勋族以及赐爵老兵的禄米之后,又还能剩下多少?
  这也就意味着,春上向各大世族挪借的军粮,现在还是还不上。
  借粮还不上还是小问题,更关键的是,田赋只有这么点,也就意味着楚国的财力也只有这么点,这么点可怜的财力,能办成什么事?别的不说,将来楚军一旦打了胜仗,光是用来赏赐的钱帛财物就是大问题!
  “子翼你再看看,是不是错了。”项庄说着把小册子递还给了项他。
  项他接过小册子仔细地翻阅了一遍,非常肯定地道:“大王,没错。”
  “真是这个数?!”项庄皱了皱眉头,沉声问道。
  “就是这个数。”项他点头,肯定地回答。
  “十五税一的税率?”项庄再问。
  “十五税一的税率。”项他再答。
  项庄掐着指头算了算,说道:“也就是说,整个江东今年只有三百万石秋粮?三百万石秋粮,养两百六十多万口,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只有一石多点,最多够吃三个月,可到明年夏粮的收获季节至少还有八个月的时间,剩下五个月怎么办?”
  项他忙道:“大王,江东今年的秋粮少说也有将近千万石。”
  “近千万石?!”项庄两眼圆睁,沉声道,“那就有六十多万石田赋啊?”
  “这个……”项他闻言一窒,然后接着说道,“大王有所不知,整个江东共有良田千余万亩,不过一大半都是各大世族、士族的私田,这部份私田是不纳赋的,需要纳赋的官田只有三百多万亩,所以,田赋只有不到二十万石。”
  
  第260章
田赋法
  
  “嗯?一大半都是世家士族的私田?!”项庄闻言不禁蹙紧了眉头,这个情况还真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按理说,西楚立国只有五年就灭亡了,大楚更是才刚刚立国,土地兼并的现象不可能这么严重的呀?
  当下项庄又问道:“子翼,为什么会这样?”
  项他叹了口气,答道:“先王跟刘邦五年攻伐,耗费钱粮无数,再加上江北六郡受到梁军反复滋挠,民无粮可征,因此江东四郡田赋极重,百姓缴不起田赋,就只能向世家士族借粮,借了粮还不上,就只能抵押田产了,几年下来,就成这样了。”
  项庄默默点头,看来还是战乱惹的祸,江东虽然没有直接遭受战乱,却也受到了战乱的影响。
  沉吟半晌之后,项庄终于说道:“子翼,这种情形必须遏止!”
  江东的土地兼并如此严重,显然是不行的,历史上,土地兼并严重的王朝就没有不灭亡的,再强大都没用!
  譬如大明王朝,到崇祯时大量土地兼并到了士族(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这些士族又不用纳赋,最后国库穷得丁当响,兵无粮军无饷,最终大明竟然亡于流民之手,而流民又能成啥气候?最后白白便宜了满清,说来委实让人扼腕叹息。
  项庄可不希望大楚或者说将来的大楚帝国重蹈大明帝国的覆辙。
  项他一时间却没明白项庄的意思,问道:“大王,你的意思是要遏止世家士族兼并编户的私田?这个情形其实已经遏止住了,自从大王继位,将田赋税率减到了十五税一之后,江东的自耕农已经足够养活自己了。”
  “不,寡人说的不是这个。”项庄摇头。
  土地兼并显然是无法遏止的,既便项庄是个穿越众,熟知诸多封建王朝的兴衰历史,可他依然不可能杜绝土地兼并的发生,这个基本是无解的,项庄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无论土地怎么兼并,国库的税源也不会流失,这个才是根本!
  譬如大明王朝,如果士族也纳赋,国家又怎么灭亡得了?
  如果拥有大量土地、数量超过百万的土族也纳赋,大明国库又怎么会穷得叮当响?帝国皇帝和皇后又怎么用得着穿布衣?朱由检又哪里用得着向他的臣子和皇亲国戚化缘?结果朱由检舍下脸面也只化来了区区几十万两银子,打赏守城军民都不够,结果北京城直接就被流民攻破了,朱由检自杀了,大明帝国也完了。
  项庄正自沉吟不语时,项他忽然说道:“大王,臣倒是有个办法。”
  项庄下意识地问道:“什么办法?”
  项他道:“秋收过后,就该进入农闲时节了,各郡各县的壮丁也该服瑶役了,臣以为不妨集中数郡壮丁之劳力,将具区泽(太湖)、长江沿岸的大量荒地开垦出来,并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各郡各县佃农前来耕种,则官田过少、田赋不足的困局就能迎刃而解,此外,国库还能得到一笔额外的钱粮,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如今的江东,人口密度远未饱和,太湖附近都还有大量荒地可供开垦。
  “这倒是个好主意。”项庄点了点头,遂即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新开垦的都是生田,产量只怕不会太高,等生田耕成熟田少说也得五年,这五年可怎么熬?尤其是今年,原以为秋粮收齐情形会有所好转,不想还是这样困窘。”
  项他默然不语,这个他真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项庄忽然说道:“子翼,我打算推行新的《田赋法》,而且今年就推行,十五税一的田赋维持不变,但是纳赋对象得扩大到举国之田,不管是升斗小民、士子望族还是豪门世家,甚至是王室田产,都必须依法纳赋,抗法者绝不姑息。”
  “这……”项他蹙眉道,“大王,这是不是有些过激了?”
  项他不用想都能猜得到,这新的《田赋法》一旦推行,势必就会招致世家、士族的激烈反对,因为几乎所有的士族都拥有大量田产,世家则更甚,大王此举,几乎就是从他们的嘴里抠食了,他们焉能不反对?
  在刚刚颁布了《编户齐民律》,将江东宗族得罪了个遍的情形下,项他并不认为现在是得罪世家、士族的好时候,一旦世家、士族、宗族联起手来反抗王权,那局面就严重了,搞不好大楚就会遭受一场空前浩劫。
  项庄也觉得事事关重大,当下差人把百里贤找了来。
  听完了事情原委,百里贤摇着羽扇沉吟良久后说道:“大王,这么做也不是不行。”
  “军师,你这不是……”项他大急,正要反驳时却被项庄制止了,当下项庄又转身对百里贤说道,“子良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百里贤微微一笑,望着项他说道:“令尹最担心的,是新《田赋法》一旦推行,世家、士族和宗族就会联手抗法,挑战王权,要想破解这种局面其实不难,首先,聚集各县之宗族壮丁服瑶役,或者筑城,或者垦荒,这样一来,各县宗族也就无法闹事了。”
  项庄点头道:“这事子翼刚才就已经跟寡人说过了,就让这些宗族壮丁去具区泽、去乌江边开荒,国库还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各县的宗族壮丁都去具区泽、乌江边开荒了,那些宗族族老既便嗅到了异味想要有所异动,可他们手下没了壮丁,还能闹出什么动静来?至于集中在具区泽、乌江边的各县宗族壮丁,当然得实施军事化管理,再加上没人挑头,谅也不会出事。
  百里贤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其次,大王还得再颁一道恩诏,以犒劳有功之臣为名大幅追加世卿世勋的俸禄,至少要把从世卿世勋身上收缴的田赋如数返还给他们,这样,世卿世勋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他们就不会做出过激的反应。”
  百里贤所说的世卿世勋其实就是故楚世族,诸如叔孙贯、屈懿、伍起等等,这些故楚世族的数量虽然不多,只有十几家,可在江东的影响力却极大,别看他们没兵权,可只要他们登高一呼,绝对就会有人举兵响应。
  所以,讨好故楚世族绝对必要。
  百里贤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最后,就只剩下从江北六郡迁徙到江东的士族了,这部份士族不像世卿世勋身居高位,在军中也没有多少影响力,却胜在数量庞大,江东四郡少说也有上千士族,一旦群起反抗,还是不容小觑的。”
  项他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军师所言极是,江东四郡五十六县的县令、县丞以及诸多属官大多由士族子弟担任,一旦新法触怒了士族,他们也不必公然反抗新法,只是指使士族子弟弃官归隐,局会就会无法收拾。”
  项庄悚然:“这倒的确是个隐患。”
  想象一下,一旦五十六县的大多数县令、县丞以及属官都辞官不干了,那整个楚国的政局岂不是就要乱套了?
  百里贤却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所以,在推行新田赋法之前,必须先推行士农工商课,为国家储备足够的人才,届时,士族子弟不大量辞官也就罢了,一旦大量辞官,则正好以储备的人才充实到各郡各县担当重任。”
  项他迷惑地道:“军师,士农工商课?”
  百里贤摆摆手,从衣袖里取出一卷书卷递给了项庄,项庄看完后顿时两眼一亮,然后将书卷转递给了项他,项他看到最后也是神情微动,低声念道:“举凡楚国子弟,无论士农工商,皆可参与国考?成绩合格者一律授予公士爵位?”
  项庄轻轻颔首,公士爵位虽然卑微,每年从国库支取的禄米也可忽略不计,可对于诸多出身农、工、商的寒门子弟而言,一旦拥有了爵位,就像后世的秀才有了功名,也就拥有了出仕当官的资格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推行《士农工商课》的确可以极大消除士族子弟罢工的隐患。
  这是因为,除了世家、士族子弟,江东的农、工、商子弟中也不乏读书人,尤其是商人子弟,因为家境殷实有的是机会读书,只是自从卫鞅重农抑商开始,商人地位每况愈下,到现在,商人子弟基本上不可能出头了。
  《士农工商课》一旦推行,世家地位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估计不会有什么反应,广大士族肯定会激烈反对,但项庄原本就准备对付他们,也就不必再顾忌了,至于农、工、商等寒门子弟,则必定会全力支持新法的推行。
  如此一来,新法也就有了第一批坚定的支持者了!
  举凡变法,在铲除旧有即得利益者的同时,也必定要扶持起新的利益阶层,否则,新法就根本不可能长久。
  卫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他在变法的过程中扶持了一大批新兴地主,因此最后既便卫鞅死了,新法也没有废止,而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扶持起与新法休戚相关的利益群体,结果人死法废。
  
  第261章
士农工商课
  
  公元前200年十月,楚国变法大臣百里贤推出了《士农工商课》,新法明确规定,只要是楚国的读书人,无论是勋戚、世家、士族子弟,还是农人、佣工、商人等寒门子弟,都可以参加国考,国考各科成绩合格者,皆授公士学位。
  所谓国考,计有法家、兵家、农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剑术技击八科,只有八科成绩全部合格,才能授予爵位。
  这当然是项庄这个穿越者的主意,项庄深知科举的利弊得失,他不希望楚国的国考成为畸形的八股科考,从而迫使全国学子皓首穷经,一生只读经史子集,对其余著作学说却是不闻不问,这极大摧残了各学科的进步。
  这道新法一推出来,顿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大世家倒没什么,他们的子弟可以继承父辈余荫,一生下来起点就远远要比士族、庶族子弟高得多,双方的竞争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而并没有太大的急迫感,但江东士族却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因而反应极为激烈。
  故楚九郡的士族,在项羽败亡之后,出于对前途的担忧基本上都逃到了江东,他们没办法去跟世家子弟争夺高官厚爵,只能当一些小吏,表现最优异的才能当上县令长,而且江东四郡五十六县的官位就那么些,竞争极为激烈。
  现在,《士农工商课》的推行,更加剧了这种竞争。
  因为农人、佣工、商人子弟现在也有机会通过国考获得爵位了,有了爵位也就意味着他们也能当官了,这就极大地挤压了士族子弟的生存空间。
  因为农人、佣工、商人子弟的读书比例虽然很低,可绝对数量却不少,江东四郡有大小士族近千,士族子弟足有两千余人,相对楚国可以提供的官位,这已经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了,若再加上为数众多的寒门子弟,竞争就不是一般的惨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