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230

  “可要是守不住这个把月呢?”贾昌看了一眼他,冷笑着问。“眼下城内又多少弟兄你也知道。今天来一个李嗣业,明天来一个白孝节,后天再来一个仆固怀恩,人家有的是人往上堆,咱们的兵马呢?等弟兄们都耗光了,是你老边拎着刀上城头,还是我这小矮子上?!”
  “这个……”边令诚习惯了驱赶别人替自己卖命,亲自提刀上阵的事情,无论如何是不肯做的。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逃离,犹豫了片刻,压低了声音道:“可是,可是就这样走了,咱们就连,就连改,就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了。以后的日子……”
  “大伙现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哪有心思管以后!你如果非要去见李节度和张通守他们,我也不拦着你。可我保证,他们不会为了你老边,你老边的几句话,就冒着被郭子仪困死在城里的风险。”
  他的意思是李归仁等人不会因为边令诚的个人安危,而赌上全体将士的性命。虽然没说得太直接,可闻听者无不意会。边令诚迟疑了片刻,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跟在贾昌身后往回走。走出几步,猛然又站住,盯着贾昌的手问道:“你拿的可是张通守的令箭?!他究竟派你做什么事情?!麾下那么多人不用,非得麻烦你?!”
  “嗨!人家都有要紧事情做!贾某怕被大伙扔下不管,就主动揽了清理仓库的差事。”贾昌心中大惊,脸上却依旧是一副跟你细说也无妨的表情。
  “清理仓库?他们要带着粮草走?!”边令诚连声追问。
  “废话,不带粮食,弟兄们不得全饿死!”贾昌横了他一眼,不耐烦地回应。
  跟粮车走在一起,肯定不用担心被大队人马抛下。从安全角度,贾昌的解释合情合理。然而边令诚此刻却不愿意相信,他现在就像个受了惊了老狼,周围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敏锐地竖起耳朵。
  前一阵子自己提议出城反咬安西军,李归仁和张通儒明明同意了,可过后却不知为何没付诸实施!而那几天,姓贾的恰恰带着一帮优伶,在张通儒家中替他贺寿!现在,郭子仪提出的条件明显还有讨价还价余地,姓贾的为何又这么着急帮张通儒整理行装。莫非他……?
  越看,边令诚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有道理。两只眼睛慢慢变小,瞳孔处幽光四射。这姓贾的刚才还说跟王洵有交情,如果大伙在撤退途中被王洵追杀,他只要在粮草车上点一把火……
  想到这儿,边令诚不寒而栗。正准备着立刻将贾昌扭住,到张通儒面前告密。却又听见贾昌笑着提议:“说实话,这活是贾某硬着头皮接下来的,只是为了能跟着大伙一起走。老边你常年在安西做监军,对如何管理粮草辎重应该比我熟。不如这样,你也过来跟我一道忙活吧。一来咱们两个能搭个伴儿,二来么,清点了粮草辎重数目再去向李大人和张大人汇报,他们也不会不见你!”
  “嗯!”边令诚怦然心动,已经绷紧的神经瞬间又松懈了下来。如果贾昌真的跟王明允有勾结的话,他就不会把彼此间过去的交情四下宣扬了。而手中握着大军的粮草,日后应变的机会也多一些,即使不能献给郭子仪,谋取朝廷谅解。至少,还能确保不被贾昌在关键时刻付之一炬。
  想到这儿,他苍白的脸上,迅速绽放出一丝明媚的笑容,“边某,边某哪敢当此大任。不过,不过既然贾侯爷开了口,边某总不能拒绝。这样吧,我只管替你出谋划策,至于听与不听,完全靠你的判断!”
  “哪能只是出谋划策呢。谁不知道,当年安西军的后勤补给,全都落在您老的肩上?!”贾昌大喜过望,跳起来,轻拍边令诚的肩膀,“我正愁没法着手呢,干脆,就全交给你了。贾某做个甩手掌柜,在一旁看热闹便是!”
  说着话,点手命人将边令诚的坐骑牵过来,与自己并络而行。转眼来到仓库所在,向当值武将出示了令箭,对方接过去核对了一番,连忙打开了营门。
  长安城的粮草辎重储备至少还够大军坚守半年,所以需要清点整理的物资数目非常庞大。贾昌性子跳脱,才对着账本忙碌了一个多时辰,便觉得索然无味。仰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呻吟般道:“原本以为是件小事儿,谁成想这么熬人!不如咱们两个先找地方吃盏酒去,这里交给弟兄们得了!”
  “贾大人尽管去!”边令诚急着掌握一项权力,以便为日后绸缪,笑了笑,非常理解地回应。“边某替大人在这儿盯着,等把所有东西收拾整齐了,再找贾大人汇报!”
  “那得到什么时候,恐怕一整夜都无法忙完!”贾昌瞪圆了眼睛四下看了看,低声抱怨。
  “不妨,边某习惯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在前面打仗,边某于后方比这儿还忙!”边令诚笑了笑,顺口回应。猛然想起安西军中的往事,心里一紧,脸上露出了几分凄凉。
  当年在安西军中,自己也不仅仅是处处跟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个针锋相对吧。很长时间,双方相互曾经配合得非常默契。可后来为什么变得势同水火?彼此之间好像没多大仇恨,怎么非要杀二人而后快呢?!
  他想不出答案,只觉得自己这辈子最轻松的时光,就是替高仙芝与封常清保障后勤补给,一同在西域建功立业的那段日子。只可惜,那些日子只是匆匆一瞬便过去了,过去便不再回来。
  “那我可真的要走了?!”贾昌根本体会不了边令诚此刻复杂的心境,抬起头,试探着再度询问。
  “走吧,这里交给边某,贾大人尽管放心!”边令诚忽然像变了个人,眼睛盯着账本,全神贯注。
  贾昌像占到什么大便宜般,拍手而笑。转过身,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走出仓库大门,飞身跳上了坐骑,又回过头来,凝神向里边回望。
  天色已经擦黑,边令诚的身影被烛光倒映在窗纱上,专心致志。看着此人的身影,贾昌幽然叹了口气。然后迅速磕打马镫,向自家府邸冲去。
  “谁在大街上纵马?宵禁时间到了不知道么?”有巡夜士兵听见马蹄声,冲出来喝问。
  “奉张通守之命,清理仓库中粮草辎重!滚开,耽误老子的事情,你担待不起!”贾昌趾高气扬地亮出张通儒给的令箭,马不停蹄。
  
  第六章
大唐
(七
中)
  
  西京留守张通儒擅长弄权,平素就连李归仁对他都要忍让三分。底层将士,更是轻易不敢得罪。巡夜士兵看到了令箭,又看到了手持令箭的人是贾昌,赶紧陪了个笑脸,快速让到路边。
  贾昌也懒得跟这些人计较,骑着马,埋头赶路,不一会儿,便回到了自己靠近西苑的一处宅院里。
  这个宅院原本属于李唐皇室,专门用来饲养斗鸡,全盛之时,里边的斗鸡有五千余只,在哨子的命令下结阵而舞,每次都能博得龙颜大悦。李隆基父子“西狩”之时,由于歹徒趁火打劫,院子里的斗鸡数量骤减到了四百余。后来虽然又略有恢复,规模却始终没法达到全盛时水平。
  没有了足够数量的斗鸡,原本车水马龙的门庭便空旷下来。安乐侯贾昌耐不住寂寞,便拉了许多生活失去着落的梨园子弟到自己家闲住。这些梨园子弟以前都是伺候皇族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填词谱曲也是一挥而就。很快,便使得院子重新恢复了热闹,夜夜笙歌不断。
  一年多来,孙孝哲麾下的叛军大部分时间都被憋在长城里,百无聊赖之际,贾昌家便成了最好的休闲去处。后来孙孝哲因为作战不利被撤换,李归仁接任,也是有事没事往贾昌家里跑。嘴里喝着当年专供皇家的御酒,怀中抱着当年伺候皇帝陛下宫女,眼睛里欣赏着当年给皇帝唱的歌舞,顺道再赌上几把斗鸡,其中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底层将士没有资格玩皇帝的女人,在外院赌上几把斗鸡总是没问题的。再加上贾昌为人大气,说话风趣幽默,对谁都不摆架子。很快,便跟叛军上上下下打成了一片。非但孙孝哲、张通儒、安庆忠等人对他很客气,底层的小校士卒,也每每以能与贾大人交往为荣。渐渐的,其名下的各个斗鸡场和产业,便成了长安城中非常特殊存在。即便已经到了宵禁时刻,依旧灯火通明。非但长安、万年两县的衙门不敢干涉,夜间巡视的兵卒,看见之后也都绕道走。
  今晚又是一个灯火辉煌之夜,隔着老远,便能听见院子里的管弦声。贾昌不想打扰前院的客人,在侧门处下了坐骑,将马缰绳丢给贴身亲卫,迅速别了进去。穿花园,过水榭,一路上绕过几处欢宴所在,直奔自家内宅。内宅门口,早已挑起了两盏大红色的灯笼,守在灯笼下的家丁见到贾昌,眼睛迅速向周围扫了扫,然后用手指拉住门环,轻轻用力,“吱呀”一声,木门洞开,将里两个熟悉的面孔露了出来。
  “令箭拿到了么?”其中一名白净面孔少年压低了嗓子询问,声音绵软清柔,带着明显的长安味道。
  “在这里!”贾昌已经握出汗来的令箭举了举,低声回应。“粮库距离西门只有半里之遥,三更之后,大伙换了叛军的装束,跟着我去巡视。半路上,就可以掉头扑向城门!”
  “西门今晚谁当值,可容易对付?!”白面少年点点头,继续问道。
  “是张通儒的一个远方侄儿,名字叫做张瓒。武艺和本领都非常一般,他麾下的几个领兵都尉,都是平素贾某喂饱了的。最近正为自家的前途懊恼,待会儿动起手来,贾某可试着劝降!”
  “有多大把握?!”白面少年犹豫了一下,又问。
  “都这当口了,有没有把握也得做。反正即便贾某劝降不成,还有万俟将军的虎翼营在外边配合!只要我们能拖住守军半炷香时间,虎翼营就能爬上城头!”
  “嗯!”白面少年咬了咬牙,不再多问。年青的脸上,分明透出了一丝难以压抑的激动。
  “还有足够的时间,宋将军不妨先跟弟兄们小睡片刻!”无论做多大的事情,在众人面前,贾昌的脸上都波澜不惊。
  光是这份定力,就足够让白面将军宋武惭愧了。他笑着点点头,吩咐几个月来陆续悄悄混进城内的两百余弟兄们回房间休息,自己却抱着横刀,在星光下缓缓地踱起步来。
  这片星空他很熟悉,从八岁起,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在父亲的逼迫下,跟着家族重金礼聘来的武师打熬身体。借着星光,呼吸吐纳,接受天地间元气的滋润。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功名但在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
  带着这份梦想,他从宋家老宅走到了白马堡,又从白马堡走到了疏勒。然后再从疏勒走到了柘折城,走到俱站提,走到铁门关。某日蓦然回首,却发现一直为之奋战的大唐,已经不在了。
  那是怎样一种恨,一种绝望?!想到听闻长安失守的那一刻的心情,宋武牙关就咬了起来,脚步越来越快,双眼也发出逼人的光芒。他抬起头四下观望,期待着三更天快些来到。却看见贾昌一手拎着令箭,一手捧着只酒盏,正坐在内宅中的石头凳子上,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贾大人不休息片刻么?”宋武脸上微微一红,走过去,低声问候。
  “我和你一样,也睡不着!”贾昌轻轻抿了口葡萄酒,笑着将其递给宋武。“从叛军入城之日起,贾某就盼着这一天。本来以为会等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给盼来了!”
  “我也是,天天盼着!”宋武抢过贾昌手中的酒盏,用嘴唇轻轻碰了碰,又还了回去。他酒量不大,所以不敢在此刻痛饮,以免一会儿杀敌时发挥失误,耽搁了安西军的大事。
  “我身体矮小,上不了战场。”贾昌理解地笑了笑,举杯继续畅饮。“喝一点儿没有关系。一年来,要是没有这杯中之物,贾某怕是已经疯掉多时了!”
  “贾大人在宋某眼里,比朝中大部分人都高!”宋武发自内心地恭维了一句。安西军能在战斗中处处抢得先手,与贾昌提供的情报及时脱不开关系。寻常人不了解这个秘密,作为军中几位核心人物之一,他对贾昌的作用却一清二楚。
  “贾某只是尽一份臣子之责而已!”贾昌摇了摇头,不肯接受对方的恭维,“贾某一个侏儒,除了斗鸡之外,别无长处。放在其他时候,估计早就做叫花子去了。却被皇帝陛下看中,非但封了爵位,赏了宅邸,连带着父亲兄弟都得到了升迁。这份恩情,贾某不能不报。所以无论别人眼里的大唐怎么样,我却是吃着他喝着他,不能抹干净了嘴巴就掀桌子。所以大唐倒下了,贾某就要竭尽所能,让他重新站立起来。”
  “嗯!重建一个大唐!”宋武又主动从对方手里抢过酒盏,轻轻抿了一小口。“大唐垮了,咱们自己重建一个大唐!”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王洵就是用这样一句话,将他从绝望中拉了出来。此后虽然又听闻哥哥宋昱的惨死,目睹灵武朝廷的种种龌龊,但心中信念却像头顶上的星斗一般,再也没有熄灭。
  夺回长安,重建大唐,比先前那个更完美,比先前那个更强大。如今这个梦想就在咫尺之遥了,怎地让人不激动,怎地让人不兴奋?!至于此举是否有违朝廷的初衷,这会儿谁有功夫去管他!想必朝廷之所以想叛军让步,也是为了保全长安城内父老乡亲。只要安西军入城后把破坏控制在最小,朝廷那边又何不乐得坐享其成?!
  “他们都说贾某是佞臣,是小人。贾某就要让所有人看看,是贾某这个佞臣更对得起大唐的俸禄,还是他们那些正人君子!”贾昌的情绪显然有些激动,四下看了看,低声补充。
  “贾大人不是佞臣!”宋武轻轻摇头。忠奸善恶,在这个时代怎容易分得清楚。高仙芝对大唐倒是忠心耿耿呢,却被朝廷以贪污军饷、消极避战等罪名诛杀。而现在的安西军主帅王洵,处处不给朝廷好脸色看。却没人敢公开指责他任何不是。
  “令兄也不是!”贾昌迅速投桃报李。“我跟令兄打过交道,他虽然爱钱,却不是一个坏人。若是朝廷能早日采纳他跟杨国忠的建议,安禄山怎可能反得起来?!”
  宋武苦笑,不再接对方的话茬。最初闻听哥哥的死讯之时,他曾经想过,日后用自己的功劳,换取朝廷对哥哥平反昭雪。但是现在,这种心思却非常淡了,淡到几乎不愿意提。哥哥宋昱是忠臣也罢,是佞幸也罢,都已经死去了。人死不能复生,至于朝廷和史官怎么评价他,那是别人的事情。宋武不想管,也懒得管。
  贾昌也沉默了一会,然后突然笑了笑,带着几分凄凉说道:“等此件事了,贾某准备关掉这里和城中其他斗鸡场,告老还乡!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几百只能下蛋的鸡,种几亩菜,过自己的逍遥日子。”
  “啊?!”宋武愣了愣,有些不明白贾昌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消沉。“大人那一身绝技……”劝慰的话说到一半儿,他又将其吞了回去,“我是说,我是说,大人训练斗鸡的本事,如果没有个传人的话,真的有些可惜了!”
  “有什么可惜的!”贾昌笑着摇头。“终归不是正业。你呢,重建大唐之后,你准备干什么?!打回安西去么?还是留在中原?”
  “我……”宋武被问得愣了愣,无言以对。突然间,他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答案。
  
  第六章
大唐
(七
下)
  
  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慢慢再想,眼前的事情确是耽误不得。在漫无边际的谈谈说说中,时间很快过去。三更天到,宋武叫醒麾下弟兄,换了叛军将士的装束,上马出发。
  前院的大厅里,还有不少人在彻夜赌博。花园附近的小楼上,也有几名官员在继续寻欢作乐。都知道大燕国已经日薄西山了,所以都抓紧最后机会醉生梦死。以免离开长安之后,在生命中留下太多的遗憾。
  没人注意到宋武等人的离开,包括一些徘徊在附近街道的巡夜士兵,也对贾府半夜送人出门司空见惯。为了掩人耳目,贾昌特地在宋武及其麾下精锐身上,泼了很多酒水。这样一来,就更令巡夜的士兵相信,是某位高官喝完了花酒,带着贴身卫队从贾府返回。更不愿意上前多事,以免惹得对方暴怒,将自己拉到路边白挨狠揍一顿棍子。
  转眼过了市易署,粮库已经遥遥在望。贾昌和宋武正在暗自庆幸好运,忽然间,斜刺里冲出一大队衙役,手持木棍、铁尺、锁链、火把,气势汹汹拦住了大伙的去路。
  “什么人,居然敢半夜在街上纵马?你们眼还有没有王法?!”带队的捕头长得五大三粗,抖擞着满脸横肉怒喝。
  “瞎了你的狗眼,连老子都敢拦!”贾昌的心脏猛地往下一沉,随即摆出一副怒不可遏的姿态,挥鞭戟指,“你他娘的不认得老子,还不认得老子身上的衣服么?赶紧带你手下的人滚开,否则,休怪老子不客气!”
  “贾,贾大人……”满脸横肉的捕头被骂得气焰全无,点头哈腰地赔罪,“您,怎么会是您老人家?看我这事儿闹得!真是该打,该打!”说这话,他象征性地抽了自己两个嘴巴,身体却一点点往前凑,“不过小的也是没办法,上边最近盯得紧,叫弟兄们提防有宵小趁火打劫。您老看看,是不是抬抬手,随便给小的个说法,也好让小的好像上面交代!”
  “滚!”贾昌把手中令箭往外一亮,“这东西认得不?够分量不?不认得就给老子滚开,找个长眼睛地过来说话!”
  “认得,认得!”满脸横肉的捕头连连作揖,“这是张通守的令箭,谢谢您老成全。不过这位将军是……,小的没别的意思,小的只是想登记一下,以免上头问起了没法回话!”
  说着说着,他便装起胆子往宋武马前凑。宋武原本装作烂醉如泥模样,伏在马背上。见那名捕头得寸进尺,悄悄地将手按在了刀柄之上。
  他麾下的衙役只有五十来人,如果宋武下令冲锋,一个照面就可以全解决掉。但市易署附近还有一座兵营,里边驻扎着三千叛军。万一被他们听见街道上的厮杀声,今晚的行动就要彻底失败了。
  其他混进城里来的安西军弟兄看见主帅的动作,也纷纷将手按在了腰间。正在这千钧一发时刻,街道两边的黑影里,突然又传来一声低喝,“谁在那里多事?!赶紧给老子滚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