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230

  “娘亲还不都是为了你们……”襄郡夫人气急败坏地反驳,却被两个女儿越拖越远。“……他刚才跟那个女人一句体己话都没说……,……有娘亲给你们撑腰……”
  此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白荇芷那边,根本没听见襄郡夫人一家在嘀咕些什么。少数耳朵灵敏如公孙大娘者,即便听见了只麟片爪,也摇摇头,一笑了之。某些体己话,是无须在外人面前说的。说了,反倒是生分了。只是这个道理襄郡夫人不明白,这辈子也没可能想得明白。
  正微笑着看热闹间,王洵已经领着十几名家丁,赶了五辆表面看上去豪不起眼的马车,从坊子口走了出来。同住在崇仁坊的其他几户邻居,也都站在了自家门口,眼巴巴地向车队观望。正在替王洵招呼客人的白荇芷见状,笑了笑,大声向邻里们发出邀请:“大伙如果想一道走,就赶紧跟上吧!咱们先混出城去,然后再各自想办法!”
  “多谢夫人!”
  “多谢王家娘子!”众邻居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赶着早已收拾停当的马车出了家门,跟在了队伍之后。
  一瞬间,需要被保护的人就多出数倍。王洵见了,也不表示反对。只是笑着拉开一辆马车的门,对白荇芷吩咐道,“你紫萝、云姨都坐这辆。萍儿和雪雁她们在后面的车上!路上自己注意些,别走散了!”
  “嗯!”白荇芷轻轻答应了一声,干净利落地跳进了车厢。
  时间紧迫,王洵不敢做任何耽搁,立刻命令车队启程。马方也带了刚才守卫坊门的那伙人凑了过来,紧紧地护在了车队左右。到了此时,兄弟两个才终于有了机会一叙别离契阔。却突然又都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说起,只是咧开嘴巴,冲着对方干笑。发了好一会傻,才终于收起笑容,“你怎么……”“你怎么……”
  “还是你先说吧!”王洵笑着摇摇头,“我的事情太复杂,出城后再跟你细讲。”
  “是太子殿下让我来接你家人出城的!”马方不想对好朋友隐瞒什么,非常爽快承认,“他昨天走得匆忙,什么都没顾上。途中忽然想起安禄山可能会打你的家眷主意,就从东宫六率中调出两百人给我,让我过来保护你的家人!”
  “太子?”王洵侧转头,迅速扫视马方的一众属下。大概还剩一百人左右,即便近半儿带伤,战斗力也远远超过了他身边众侍卫,“太子殿下让你保护着我的家眷去哪?刚才攻打坊门的那些家伙,又是什么来路?!”
  “是永王的人。”马方掏出一个带着血迹的鱼符,毫不犹豫地丢给王洵,“我刚才搜了被你用飞矛杀死的那个家伙,从他身上发现的。但不能保证不是有人栽赃给永王。时局太乱,谁都想浑水摸鱼!不过你可以放心,太子殿下只交代我护着你的家眷出城,没命令我一定把你的家眷带到他身边去。即便下了这样的命令,我也不会遵从!”
  “看你说的!”王洵被马方的坦荡弄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抱怨了一句。鱼符乃是由一整块上好的羊脂玉所雕刻,背后标有永王府的印记。但仅凭此物就认定是永王试图对自己不利,恐怕会非常牵强。
  “还有几个活口留下。但嘴巴都很硬,短时间内审问不出结果来。我把其中受伤最轻的两个藏在车队中了,出了城后找个安静地方,你可以分别提审他们。”马方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补充。
  
  第五章
不周山
(八
上)
  
  “噢!”王洵的回答有些心不在焉。永王试图劫持自己的家人,恐怕和太子殿下一样,打得都是来自大宛的那支援军的主意!至于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崇仁坊中的其他无辜,会不会使得自己更为心灰意冷,估计两位皇子都不在乎。
  故友重逢的喜悦,转眼已经被猜疑和失望所代替。队伍中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微妙。谁也不再多说话,只顾护着车队继续赶路。沿途又遇到好几队趁火打劫的地痞无赖,畏惧这支队伍的护卫规模,都不敢主动上前招惹。王洵等人也没有力气多管闲事,只当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暴行是一场噩梦。
  不一会儿来到了城东偏北,眼看着通化门已经遥遥在望,忽然间,有支脚踏黑色牛皮靴子的队伍呼啸而至,在一名都尉模样的低级武将带领下,将城门口堵了个严严实实。
  好不容易才逃到城门口的百姓们吓得魂飞魄散,丢下大包小裹,转身就往附近的巷子里边钻。带队的都尉也不派手下追赶,只是掏出份暗黄色的卷轴看了看,然后威风凛凛地站在城门洞下,冲着王洵等人低声冷笑。
  “恐怕有些麻烦了!”王洵大吃一惊,想要带领队伍绕路走,显然已经来不及。只见那带队都尉一挥手,几百士卒迅速从左右包抄了过来。
  眼看着就只剩下的硬闯一途,马方却忽然伸手按住了王洵的胳膊,“二哥先别着急动手。对面是京兆尹衙门的人,带队的那家伙我见过。让我出去会会他,咱们先礼后兵!”
  “嗯!”事已至此,王洵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一边指挥自家的侍卫护住云姨等人所在的马车,一边手按刀柄,给马方撑腰打气。
  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下,马方笑呵呵地走向对面的都尉,远远地,冲着此人抱拳施礼:“是长寿坊的冯七哥么,小弟这厢有礼了!”
  “你是……”姓冯的都尉显然早已记不起马方的模样,皱着眉头还了个半礼,满脸寒霜。
  “冯七哥真是贵人多忘事!”马方丝毫不觉得尴尬,又笑着拱了拱手,大声补充,“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冯七哥在安乐侯府,凭着一只铁脚将军大杀四方。小弟可是傍你的肥庄,赢了近千贯彩头!本想找机会做东请冯七哥吃顿酒,还了个人情。却没想到公务繁忙,一直抽不得空……”
  安乐侯是大唐天子给贾昌的封爵。此人凭着斗鸡得宠,平素所交往皆为达官显贵。长安城中,实授职位在正四品以下官员,根本没资格走进他的家门!冯姓都尉只是给自家的前任上司做跟班时,在安乐侯府内,跟下人们一起凑了回热闹。当然不可能有机会坐庄,更不可能分给别人上千贯红利!
  然而马方这样说,却让他觉得自己在一众属下跟前非常有面子,脸上的寒霜立刻化作了一汪春水,笑呵呵拱了拱手,大声回应:“客气了。客气了,马兄弟可千万别这么客气。咱们兄弟两个都是实在人,心里记得老哥的好儿就行了,没必要非摆什么酒水。”
  “那哪行,知恩不报,可不是我辈所为。况且兄弟我今天……”马方向自己身后的车队指了指,满脸为难,“城里边四处都在杀人放火,家里面的长辈都被吓坏了,非要到外边的庄子上躲躲。兄弟我只好先放下手头公务,护送他们出去。冯老哥你看,能不能给兄弟行个方便……”
  “不行,不行!”冯姓都尉立刻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兄弟你可别难为我了。你这要是一个两个人,我只当没看见。可这么大一个车队……”
  “我也知道自己给老哥添麻烦了。可家大业大,有什么办法?!”马方又往前凑了凑,同时向身后招了招手,命人送上前一个沉甸甸的包裹,“今天又没时间请您吃酒了。这点自家院子里摘的果子,您拿去给弟兄们解解暑……”
  “不行,不行!”冯姓都尉的眼睛死死地盯在包裹皮上,双手却继续左右晃动,“不是哥哥我不给你面子。我手中拿的这份命令,京兆尹崔大人和边留守联名下的,说是不准再放任何有头脸的人物出城,以免皇帝陛下他老人家看着空荡荡的长安生气!我瞧兄弟你也是个敞亮人,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如果文武百官都跑干净了,皇帝陛下说话,也就没意思了不是?!你还是赶紧把车队带回去,关严了大门,躲在自己家里等着陛下征召吧!就凭兄弟您的资历和本事,只要留下来,还愁日后不飞黄腾达?又何必非躲到乡下去,白白错过一个大好机会!”
  “可不是么?要是真的想走,兄弟我前天半夜就走了!”要求一再被人拒绝,马方也不生气,点点头,顺着对方的口风往下捋,“但家里头的老人们不这么想啊!他们胆子小,非得说什么,‘时局未明,不能把事情做绝!以免哪天另外一家天子打回来,秋后算账。’所以非要我再观望一段时间,避开这个露脸的机会。宁可少升几级,也得给自己多留一条退路!哎,老人家么,就是不开窍,凡事先求个稳妥,让我这做小辈的,也着实拿他们没办法!”
  “唉!谁说不是呢!”冯姓都尉陪着叹气。眼前的车队,肯定不止来自一家,说不定还有边令诚要找的某些要犯在里边。可是自己今天真的把事情做绝了,平白丢失了一票横财不说,还彻底堵死了回头的路。万一哪天李家皇帝又带兵收复了长安,可就轮到自己仓皇逃命了。
  想到这儿,他说话语调越发低沉,一边摇着头,一边叹息着跟马方解释,“我这做哥哥的,按理儿不该为难你。可这么多弟兄都在旁边看着,我怎么着也得给大伙一个交待……”也许是光顾了说话,脚下没有留神,身体在某块砖头上绊了绊,一跤跌在了装满了金珠的包裹上。
  马方心领神会,立刻将此人抓起来,横按于马鞍前,用刀刃压住脖颈,“今天的路,你不放也得放。叫他们让开,否则,休怪我不念旧情!”
  “你干什么,干什么?别管我,弟兄们,将他们给我拿下!”冯都尉真的是威武不屈,扯开嗓子冲自家队伍喝令。众差役闻听,立刻举起手中兵器,冲着马方破口大骂,双腿却齐齐地往后退,让出了笔直的通道来。
  “给我闯!”马方双脚一磕金镫,率先向前冲去。王洵等人护着车队紧紧跟上。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喝骂与喊杀声中,毫发无损地出了通化门,把长安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一口气跑出了十几里,马方才叫队伍停下来休息。先带着大伙向冯都尉致歉,然后又多补了一匹骏马和两包金珠为礼物,给对方压惊。姓冯的都尉官员没想到自己居然放掉了这样两个大人物,大惊失色。愣了半晌,却又突然一抱拳,冲着王洵和马方长揖及地:“没想到两位将军是太子殿下的人,冯某先前眼拙了。日后若是太子殿下问起今天之事,还请两位将军替冯某解释一二。非冯某辜负了皇恩,而是上头逼迫,不得不虚与委蛇!”
  “好说。好说!”马方满口子答应,“崔京兆那里,也请冯兄带一句话。就说太子殿下知道他的难处,日后若是于安禄山帐下做得不开心,随时都可以回来!”
  崔光远刚刚自吐蕃出使归来,登上京兆尹位置还不到十天,根本没能力控制全城局势。马方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提起此人的名字,其实等同于给全部投靠安禄山的文武官员一个暗示,太子李亨不会在乎他们的投敌经历,只要他们肯迷途知返。
  毕竟是混在天子脚下的武官,冯姓都尉的心思是一点就透。当即肃立拱手,再度向马方致谢:“承蒙马将军看得起,冯某一定会将这句话转告给京兆尹大人。这里人多眼杂,冯某今日就恕不远送了!”
  “冯兄请便。他日若有机会,马某再请冯兄畅饮!”马方微笑着拱手,还以平辈之礼。
  双方如同交往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依依惜别,相距老远了,还再三挥手。直到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轮廓,马方才将目光收回来,冲着王洵低声解释:“京兆尹衙门的那帮家伙,最是油滑不过。给他们留一线希望,日后王师光复长安,也能少费几分力气。”
  “士别三日,真的该刮目相看!”王洵轻轻摇了摇头,笑着恭维。“我刚才都以为要死在城里了,没想到你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麻烦!”
  小马方长大了,不再是当年坠在他身后的那个小跟屁虫。变得成熟、干练、豁达,隐隐地还带着几分与其真实年龄极不相称的奸诈。作为带着他长大的兄长,王洵没理由不为马方的成熟而感到高兴。但心中同时却觉得有一点点失落,就像无意间丢掉了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心里万分不舍,却再也无法将其寻找回来。
  “当年大伙在一起时,凡事都有你和子达挡在前面,我只管浑水摸鱼,当然用不到花费什么心思!”马方叹了口气,也跟着轻轻摇头,“可后来你和子达都走了,师父离开了京师不肯再回来。我如果还像当年那般懵懵懂懂,早就被人碾成渣子埋土里边了,哪还有机会跟你再碰面!”
  “秦家,秦家两位哥哥呢,他们已经走了么?”王洵本想问问马方遇事怎么不找秦国祯、秦国模两兄弟照顾。话到嘴边,又匆匆改口。
  “状元公当然是跟着圣驾一起西狩去了?哪有得着我来操心!”马方从鼻孔中喷了股子冷气,撇着嘴回应。
  看情形,最近几年,马方跟秦氏兄弟相处得非常不愉快。联想到当初宇文至蒙冤入狱,秦氏兄弟找借口躲在家中不出头的行为,王洵登时心下雪亮。靠树树倒,靠墙墙塌。这几年,他自己还不是走了同样一条成长之路?差别只是一个在荒凉的西域,一个在繁华的京师而已!
  “子达呢,是不是投靠叛军去了?”察觉到王洵眼里突然涌现的浓浓忧伤,马方笑了笑,带着几分试探的口吻追问。
  “我不大清楚。他在半路上听闻了封四叔被杀的噩耗,就含愤出走了。”王洵又叹了口气,无奈地摇头。宇文至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他心里至今也没有准确答案。总觉得对方的行为过于激烈了些,除此之外,却又找不到第二条,可以给封常清报仇雪恨的办法。
  换句话说,他自问没有勇气像宇文至那样,怒触不周山。却也不想对宇文至的行为妄加指责。这是非常矛盾的一种心态,令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觉得疲惫不堪。可现在封常清死了,世间再也没人能像老将军当年那样,手把手地教导他怎么去做,一丝一缕地慢慢解开他的心结。
  “我猜就是。他们宇文家,净出些聪明人!”马方好像早就预料到宇文至会跟王洵分道扬镳,笑了笑,撇着嘴补充。
  “聪明人?!”王洵不太明白马方的意思,皱着眉头重复。
  马方略作犹豫,拣最紧要的部分,向王洵介绍:“他哥哥宇文德,是促使边令诚和崔光远两个献城投降的主谋。安禄山的使节,眼下就住在宇文家的府邸。还有那个吉温,当年杨国忠的左膀右臂,也早就跟安禄山暗中眉来眼去!安禄山蓄谋造反,而朝廷一直得不到准确消息,这两人从中居功至伟!”
  “他们……”王洵气得破口大骂。猛然又想起来宇文至曾经说过,如果叛军打进城,屠戮百官,其兄宇文德肯定是最后挨刀的那个,又忍不住哑然失笑,“他们可真有本事。一脚踏着安禄山的船,一只脚踏着杨国忠的,居然能够不被发现!”
  “谁说不是呢?!”马方咧嘴苦笑,“满朝文武,都是聋子瞎子。太子殿下虽然有所觉察,却又一直被杨国忠压制着,对此无能为力。包括圣驾西狩这件事,殿下也是一直在反对。但耐不住杨国忠兄妹内外一起使劲儿……”
  王洵又接不上口了,无奈地陪着苦笑。马方说了好一会儿,见王洵一直无动于衷。想了想,干脆直奔主题,“二哥比我年长,看事情肯定比我清楚。今天我不会逼着你跟我一起走,但今后何去何从,二哥最好早做决断。依照兄弟我愚见,安禄山肯定成不了大气候。凡是跟他有瓜葛的人,早晚会身败名裂!”
  “我当然不会跟安禄山扯到一起!”王洵笑了笑,给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答案。但很快,他就又将马方的心情推进了谷底,“今天从城里边带出来的那几家,估计都是要去伴驾的,你尽管带着他们走。至于王某,大宛军不是王某一个人的,今后何去何从,王某还得跟将士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我知道二哥你是因为封节度的死,对太子殿下有所芥蒂。但那件事真的跟殿下没关系!我就在东宫当值,亲眼见到他如何为封节度被冤杀而落泪不止!”马方心里有点儿急,不住地替自家主公辩解。
  “不仅仅是因为封四叔的事情!”王洵摇摇头,脸上的笑容非常苦涩。“实话实说,眼下王某根本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所以不能答应你任何事情。等哪天王某想明白了,自然会派人联系你。无论是继续受朝廷调遣也好,转归太子殿下直属也罢,王某尽管躬身领命就是!”
  “有什么可想!现在你手握重兵,无论怎么做,都是雪中送炭。等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成了锦上添花。到底哪个更为珍贵,你自家心里清楚!”作为好朋友,马方非常设身处地的为王洵着想,“况且你既然不打算去投安禄山,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大唐江山终归还是要姓李,你不为社稷出力,又能躲到哪去?”
  “是啊,这大唐毕竟是李家的”王洵不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顺着马方的口风叹气,“可皇上和太子都跑了,文武百官也跑了……”
  收住话头,他回首凝望长安。一股股浓烟正拔地而起,将背后的半边天空熏得漆黑如墨。今日长安,不知道多少人要妻离子散。多少人要家破人亡。而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却除了缴纳赋税之外,与皇家再没丝毫瓜葛。霓裳羽衣曲他们没资格听,曲江池畔的舞榭歌台,雕梁画栋,他们也没资格欣赏。
  他们唯一有的资格,是承受这国破家亡之祸。无处可避,无处可逃。
  
  第五章
不周山
(八
中)
  
  皇帝陛下跑了,太子殿下也跑了,连声招呼都没勇气跟臣民们打。趁着黎明之前最暗的时候离开,将整座长安城的百姓都抛在了身后。
  马方即使对大唐再忠心,也无法将这种行为解释得理直气壮。只好又低低的叹了口气,暂时收起了替太子招揽王洵的打算。
  看看大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二人决定就此分道。马方带着愿意去“护卫”圣驾的,向西去追赶大唐天子,王洵自己则护着家眷前往华亭,与帐下兵马汇齐。崇仁坊的众邻居们非富即贵,此刻家中皆有人做着大唐的官,都表示愿意跟马方走。倒是襄郡夫人一家,发现上当受骗之后,居然没有翻脸,反倒再次郑重申明,愿意跟王洵共同进退。
  这个选择让王洵感到有些吃惊,再度跟襄郡夫人一家强调,无论他们做如何选择,哪怕是现在就返回长安去投靠边令诚,也不用担心自己突然翻脸。襄郡夫人把头转到一旁,气哼哼不肯说话。她的丈夫却偷偷看了眼马方,低声向王洵解释:“大将军一言九鼎,属下一家绝对不敢怀疑。但属下刚才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此刻去追随圣驾,实在不太妥当。古语云,蜀道难过登九天。而太子殿下风华正茂,估计也不愿像陛下一般,把江山社稷丢在身后!”
  话说得很含蓄,但明白人立刻就能听出来,他在暗示朝廷内部的权力倾轧,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天子到了蜀中后,朝政当然还得倚重与他。而太子殿下素来与杨国忠不睦,肯定不愿意往对方的老巢中钻。双方在途中一旦起了冲突,恐怕又有不少无辜的人,要稀里糊涂地死于非命。
  王洵担心马方,目光立刻向后者转去。马方却满不在乎地摇了摇头,笑着道:“二哥不用为我担心。左右龙武军和飞龙禁卫还完整地掌控在陛下之手。只要他老人家不点头,谁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无论如何,小心些总是好的!”王洵对朝廷各方势力的具体情况所知有限,只好点点头,郑重叮嘱。
  “二哥也小心些!”马方笑着答应,略作迟疑,又迅速从麾下点出十四名非常精干的士卒,沉声吩咐,“你们几个替我送送大将军,等他与大队人马碰了面,再掉头去追赶我。”
  “诺!”被点到的士卒显然都是马方的亲信,毫不犹豫地躬身领命。
  王洵从华亭县出发时,本打算悄悄潜回长安,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云姨等人接走,因此只带了很少的侍卫。此刻与自己的家丁算在一起,恰恰也是十四之数。有感于马方的仔细,拒绝的话,他便再也说不出口。只好叹了口气,默默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