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359

  王朴大手一挥,朗声说道:“从现在开始,大明律就是阳明大学各学院的必修课,谁要是没能修完大明律就不能毕业!”
  王朴一句话,大明律作为阳明大学所有学科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就这么确定了。
  “现在再来说说五常。”王朴又道,“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谁能解释一下,仁义礼智信是什么意思?”
  当即有学员起立回答。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替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者。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帮人一把,即为义。”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们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道理琢磨透了,就叫智。”
  “信者。人言也,言而有信即为信。”
  王朴连连摆手,示意起立的学员落座,这才接着说道:“智和信应该提倡,这没什么好说的。今天本王要说的是仁义礼!先说说这仁,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替别人考虑,能爱人即为仁。可本王要说的是,这他妈的都是扯蛋。”
  “我们的祖先都是这么做的。汉时对匈奴、乌桓、鲜卑。唐时对突厥。宋时对契丹、女真、西夏。还有本朝对建奴。我们从来都是设身处地为异族着想,替异族考虑。异族没有文字,我们教他们学会文字。异族没有文明,我们输出文明。异族没有栖息地,我们把水草丰美的栖息地让给他们繁衍生活。我们爱他们,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可是这些异族呢?他们爱过我们吗?我们给他们最好的东西,可他们还给我们的不是感恩图报,不是友谊欢笑,而是铁蹄和屠刀啊!自前汉至今,有多少汉人惨死在我们曾经爱过、帮助过的异族手里?当我们强大时,我们爱他们,帮助他们。可是当我们积弱时,他们根本就不爱我们,更没有来帮助我们。他们只想屠杀、蹂躏我们哪!”
  “仁爱,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就为了仁爱这两个字,多少汉人先民流尽了鲜血,多少汉人先民受尽了苦楚,多少汉人先民成了异族口中的军粮哪!现在你们该明白了,这仁爱就他妈的是扯蛋!”
  “还有这义。在别人有难时出手相助,即为义。”
  “当周围弱小的异族有难时,我们经常出手相助,可是当我们汉人有难的时候,这些异族可曾出手来帮助过我们?没有啊!自秦汉以来,不是只有一个两个异族这么做,而是所有的异族都这么做啊。”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对这些异族讲什么义?我们凭什么要在他们有难时出手相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强大之后再回过头来蹂躏、屠戮我们的子孙吗?无数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摆在那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还有这礼,示人以曲即为礼!”
  “为什么要示人以曲?为什么要向弱小的异族弯腰。我们大汉民族明明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为什么要向异族弯腰?谦虚吗?去他妈的谦虚!既然我们大汉民族是最强大的,我们就该有强者的风范,我们就该高昂着头颅,我们就该把整个世界踩在脚下!”
  “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强大,我们就是整个世界的主宰!又何必假惺惺地示人以曲?”
  “所以我说,仁义礼就是扯蛋!我们不需要仁义礼,我们只要刺刀、征服和杀戮!我们用刺刀去征服异族,我们用刺刀去教化异族,我们用刺刀去融合异族。对于那些胆敢反抗的,不服教化的,就给予无情的杀戮!”
  这番颠覆性的言论让阳明大学的教员们听的脸色苍白。这和他们一贯受到的儒家教育背道而驰。王朴的思想和言论已经完全违背了儒家温文谦恭的思想宗旨。在他们看来王朴是赤裸裸的法家和兵家。王朴只相信法制和武力,绝不相信儒家的伦理道德!
  可那些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不深的学员却听得热血激荡,有许多学员甚至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们已经完全被王朴的思想和言论给煽动起来了。就像王朴所说的,此时此刻,儒家思想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是扯蛋,只有大明律和武力才是治世经典!
  凭心而论,王朴并不认为儒家思想不好,但王朴认为儒家思想不适合大汉民族!
  王朴不希望大汉民族成为温文谦恭、没有野心、没有欲望的民族。王朴更希望大汉民族成为崇尚武力,侵略成性的民族。所以,王朴必须把儒家思想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学员们。”王朴语气激昂地大喊道,“好好学习吧,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吧,你们永远牢记,只有学不完知识,绝没有用不到的知识!不管将来你们成为官员、商人还是平民,你们都是大明帝国的希望,你们都是大明帝国的中坚力量。”
  “本王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大明帝国君权至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皇帝还是皇帝,可是皇帝将只是帝国的象征,再不能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了!总有一天,这个庞大的帝国要靠你们来统治!”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两线作战
  皇城,乾清宫。
  隆武帝脸色铁青地望着面前的小太监,问道:“王朴真是这么说的?”
  “回万岁。”小太监颤声道,“当着阳明大学所有学员和教员的面,靖南王爷真是这么说的。他还说今后帝国要靠阳明大学的学员来统治。”
  “岂有此理。”隆武帝一把抓起御案上的砚台掷在地板上,大叫道,“简直岂有此理!”
  “皇姐。”隆武帝咆哮了一阵,又向一边呆坐的长平公主道,“皇姐你瞧瞧吧。瞧瞧你那位驸马吧,他想干什么?他想造反吗?当皇帝的不能统治这个帝国,却让阳明大学的学员来统治,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长平公主表情木然,无言以对。
  “万岁爷。”一边的张子安幽幽说道,“忍着吧。”
  “忍忍忍,你要朕忍到什么时候?”隆武帝声嘶力竭地咆哮道,“王朴都公然宣称皇权至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已经公然宣称从今往后朕,还有朱家子孙再没有资格统治这个帝国了,你还要朕忍气吞声吗?”
  “不忍又能如何呢?”张子安叹息道,“王朴不说自己统治这个帝国,却说让阳明大学的学员来统治这个帝国,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哇。”
  “高明之处?”隆武帝怒道,“分明是大逆不道,如此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唉……”张子安又叹一声说道,“要说王朴在阳明大学的演讲的确是大逆不道,而且触动了儒家的神圣地位,很容易成为天下读书人的众矢之地!可王朴的这番话厉害就厉害在他把阳明大学的所有学员和他捆在了一起。阳明大学的读书人又都是东林复社中选出来的人,这一来就等于是把他自己和东林复社捆在一起了。有东林复社给他撑腰,天下士林就会替他说话呀。”
  隆武帝怒道:“难道全天下的读书人就再没有是非黑白之分了吗?”
  张子安摇头苦笑,不再说什么了。
  与此同时,钱谦益府邸。
  听完吕大器的叙述,钱谦益动容道:“靖南王真是这么说的?”
  吕大器肃然道:“句句属实。”
  钱谦益捋了捋颔下花白的胡须,颇有些担忧地说道:“王爷这是在全盘否定儒家的治世经典呀。且不论他的这番话,这种思想会把阳明大学的学员带向何方,会把大明帝国带向何方,单是这番话,就很容易招致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呀。”
  “可王爷说的也在理呀。”吕大器道,“而且这对我们东林党人来说何尝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天赐良机要是错过了,来日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东林党的先贤泰斗?”
  吕大器所说的机会当然指的是东林党上位掌握国家机器的机会!
  成为执政党一直就是东林党的宗旨。杨涟、左光斗、高攀龙这些东林先贤泰斗不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而死的吗?现在机会已经摆在了东林党人面前,并且和前代有所区别的是,这次东林党一旦执政,将不再受到皇权的制约,那时候所有的天下大事将由东林党人说了算呀!
  对于东林党人来说,这是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王朴也正是把准了东林党人的脉博,才敢公然否定儒家的治世经典,公然把法家和兵家抬上神坛,重塑大汉民族的民族精神!
  其实王朴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利用东林党的势力斗垮信奉理学的旧士林,然后再利用东林党内的新兴势力(主要就是阳明大学的毕业学员)斗垮尊崇儒家的保守势力,最后使大明帝国的精英阶层彻底摆脱儒学“温文谦恭、崇礼礼仪”的桎梏,成为“野心勃勃、充满侵略性”的新群体。
  这个新群体代表的不再是旧有的地主阶层,他们更多的代表了工商业资本家的利益。等这个新群体上了台,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统治力量,皇权要想复辟就绝无可能了。因为那时掌权的可是一群野心勃勃的资本家,他们可不讲究仁义谦恭,他们眼里只有利益,他们才不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手里的权力。
  “也是。”钱谦益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不过要想平息这次事件带来的影响怕是不太容易,我们东林党人和理学儒生之间免不了又要有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了。但愿这场论战不会影响到国政,不会引发祸乱。”
  靖南王府。
  孙传庭忧心冲冲地对王朴说道:“就算东林党人站在你我父子这边,不遗余力地替我们说话,与天下理学儒生展开大规模的论战,可你就不担心这场论战会影响国政?就不担心这场论战会酿成祸乱?”
  “影响国政,酿成祸乱?”王朴不以为然道,“怎么影响国政?怎么酿成祸乱?”
  说此一顿,王朴又道:“眼下大明朝廷控制了南直、北直、山东、河南、湖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西十一省。老爷子不妨扳着手指头计算一下,我们的人还有东林党人担任了几个省的总督?”
  孙传庭果然扳着指头数了起来:“南直、浙江、江西、福建的总督还由你兼着。山东总督魏大本和两广总督王仕成都是我们的人。北直总督瞿式耜、河南总督张煌言是东林党人,湖广总督何腾蛟也能算是我们的人……”
  “怎么样?”王朴微笑道,“除了云南、贵州这两个偏远省份,其余各省的总督不是我们的人,就是东林党人,就算天下的理学儒生煽动闹事又能闹出什么乱子来?老话说的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读书人耍耍嘴皮子是厉害,可说到闹事……嘿嘿,不是儿子小觑他们,只怕连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都不如。”
  孙传庭道:“话虽是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可你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挑起这场纷争啊,好歹也得等到内忧外患平定之后再着手解决这件事情呀。常言道,心急吃不的热豆腐,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呀。”
  王朴摇了摇头,语气凝重地说道:“老爷子,时不我待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而人的一生却又是那么短促,虽说老爷子你的身子骨还硬朗,儿子更是年富力强,可生死无常呀。今晚脱了鞋,谁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穿上?”
  孙传庭喝斥道:“尽说胡话。”
  “这可不是胡话。”王朴肃然道,“做人做事就得有紧迫感,就得有不争一世,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好吧。”孙传庭喟然道,“反正这话你说也说了,这场纷争起也起了,就交给内阁和为父来处理吧。你就专心打仗,先把辽东的建奴给夷平了,然后再把辽东的木料运回来,早日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来。”
  燕子矶,中央军大本营。
  湖广战役结束之后,前敌司令部就已经取消了。柳如是、柳轻烟都已经返回南京,六个营的中央军主力也已经全部返回燕子矶大营。天气转暖、运河化冻之后,滞留在北京的水师也已经返回了燕子矶水师大营。
  现在的大明中央军已经拥有步兵十六万人,骑兵三万人,水师两万人。其中三个混成营驻守北直,三个混成营驻守湖广,两个混成营驻守山东,六个骑兵营暂驻河南,其余的十二万步兵和两万水师全部驻扎在燕子矶大营。
  建德兵工厂的两万支新式步枪到位之后,中央军的火枪营已经扩编成了四个,淘汰下来的三个营一万五千枝旧式火枪,已经全部运往北直,用来武装北直各府的保安队。说是保安队,其实就是王朴大力扶植的北部牛仔。
  北直总督瞿式耜还在北京建立了兵工厂,专门生产纸壳弹以供给这些老式火枪。
  相比中央军的新式步枪,这些老式火枪虽然落后了,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可用这些老式火枪来对付建奴、鞑子和高丽棒子却是绰绰有余。
  作战室里,中央军的高级军官已经齐聚一堂,坐于左首首位的便是参谋长柳如是。柳如是虽然是一介女流,可凭借济宁之战、湖广之战中的优异表现,她已经获的了中央军全体将士的认可。尤其是她独立指挥的湖广之战,更是奠定了她在中央军中仅次于王朴的地位。
  坐在柳如是下首的依次是:步兵一营总兵官李成栋。步兵二营总兵官郑成功。步兵三营总兵官刘孔和。步兵四营总兵官阎应元。阎应元和李成栋、郑成功、刘孔和一样,都是南京陆军军官大学速成班的毕业生,凭借湖广之战中出色的表现。在最近的中央军改编中才刚刚被王朴任命为步兵营的总兵官。
  这四个步兵营都是火枪营。
  坐于右首的依次是水师将领黄的功、施琅、张颜鳞和李昂。
  从这次军事会议水陆两军各占一半席次的格局可以看出来,王朴的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大明本土了,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洋。在王朴心里,水师的份量已经足以和陆军平起平坐了。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王朴对水师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迫切的想要打造一支无敌水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朴才颠覆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没有解决吴三桂、李自成和张献忠之前,居然出兵辽东。
  “王爷到……”作战室外陡然响起一把嘹亮的号子声,正襟危坐的高级军官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门外。沉重的脚步声中,王朴昂首挺胸大步而入,所有的军官便同时叭地一蹬右腿,向王朴敬了记标准的军礼。
  王朴大步走到主位前,向军官们回了记军礼:“请坐。”
  待众人落座,王朴也跟着坐下,说道:“想必在座的诸位也有所耳闻了,不错,本王已经决定对辽东用兵了,但本王要说的是,这次不单要对辽东用兵,同时还要对山西、陕西、四川用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