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精校)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90

  他用荀攸做户部尚书,从基本上解决了普通百姓和自己作对的可能。毕竟这年代的百姓要求并不高,能吃饱能穿暖就会对统治者感恩戴德。
  何况刘轩给予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甚至还在努力帮他们住的更好更舒服,吃穿用度上也再不停的提高水平,甚至还开始兴办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这些事情都是老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导致了消息传出去之后,普通百姓根本就不相信是真的,而许多士子和家族也都只当是一个笑话。
  可以预见,等到这教育一事真的开始施行之后,估计许多穷苦百姓都会立刻在家里供上一个牌位,保佑当今天子长命百岁——实际上现在在家供着当今天子的也不少。
  这种情况下,刘轩想做什么,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也就是说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可以开始将胸中那些设想一步步的实施出来。
  按照他的预计,等到黄承彦回来之后,炼器司立刻就要将一部分成手分派到工部当中去,黄承彦也必须在荀彧的帮助下开始接受相关的修炼知识,然后一边修行一边将那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崭新的,以修真技术为基础的新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了军械的制造和维护,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大量制造。
  而炼器司将会逐渐改变自己的职责,从目前最主要的特殊装备供应部门转变为一个内部的科研部门,专门负责研究和制造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则看炼器司中的这些人能够想到什么了。
  刘轩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要求,并不会在具体研究上指手画脚。
  当然,像动力源之类的重要技术,他不会藏私的,因为这种东西将是以后汉王朝走上高等修真文明的基础,若是那群家伙研究偏了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么刘轩脑袋里的存货就将成为一堆废纸,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换句话说,刘轩只会控制一个主线,而这条主干上会长出什么样的叶子以及结出什么样的果子,那就要看那群人会研究出个什么来。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之后,朝廷在随后的日子里陷入了一段平静当中,这种平静不仅仅是因为朝廷这边已经确定了今年要做的事情,并且全力为明年可能爆发的河北大战而进行最后的准备——包括粮草的囤积以及军械的制造。
  同时,还有随着当今天子一个个新奇的命令下达,朝堂中许多老臣都有点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的原因。
  羽林骑进行整编,在一次训练之后天子突然提出制造一种便于挟带的压缩军粮,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荀攸以及新上任的工部尚书黄承彦。
  朝廷大臣对于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半点头绪,所以只能看着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时不时凑到一起商讨事情,他们却半点口也插不上。
  天子要曹操拿出一份关于与袁绍大战的详细作战计划来,为此兵部尚书刘晔以及兵部右侍郎郭嘉都将参与到作战计划的制订当中——这些纯粹的军事,朝廷那些老臣依旧插不上口。
  并非是老臣们完全不通兵事,而是他们已经对目前朝廷军队的战力丝毫没有了解,他们只能按照十年前朝廷的军队战力进行推演……结果?他们的诸多建议直接就被曹操给无视掉了。
  而对于曹操提出的快速渡河,然后多路齐进的‘冒险’战略众多老臣也是持反对意见,可偏偏天子同意,加上天子早就明确提出‘文武分家’的概念,也许三公和太傅还有插口的余地,而其他非军事方面的臣子说的太多,反而会被天子叱责——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随着刘轩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一一施行,朝中那些老臣渐渐就失去了原本拥有的话语权,尤其是随着诸多准备工作踏上正轨,朝中大半人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闲人。
  这种情况,让以王允为首的老臣们既吃惊又无奈,加上这种情况来的太过突然,突然到他们以前竟然半点也没有察觉到异常,他们甚至想不明白天子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成了边缘人之后,王允在左思右想之后,终于在入秋的第三天,向天子提出回家养老的想法。
  刘轩听了,顺势就点头同意了王允的请求,同时也没有收回王允在升为太傅后新被赐予的府邸,而是直接送给了王允成为了这位前太傅的私产。
  “反正这老家伙死了后还能收回来……”
第107章
将领选择
  一年不到,连续两任太傅都上表请辞,这也算一件稀罕事了。
  对于朝廷内的大大小小官员们来说,这件事情虽然有些稀奇,却不值得惊讶,而对于朝廷治下的百姓们来说,谁当太傅对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而对于一些怎么瞧刘轩怎么不顺眼的士人来说,无非就是又多了一件可以攻击当今天子昏聩的事件罢了,他们依旧只能在坊间胡言乱语,难以真正的对朝廷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朝廷内部对于王允的离去也是反应不一,天子一派的臣子们自然不在乎,本来王允与他们就不是同路人,如今他自己能够主动离去,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
  对于一些以王允为首的老臣们来说,他们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加上天子最近施行的政令越来越叫他们难以琢磨明白,偏偏这些政令发布下去后,还真的有人能够去执行,这就越发显得他们的处境尴尬。
  随着王允的离去,这些人变得更加慌乱,生怕再这样下去不等自己请辞,就因为没有任何成绩而被贬值,进而远离这大汉朝廷的中枢。
  “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心里这么想着,可是怎么改变?如何改变?他们始终没有一个头绪,其中又以一些很少外出查看,只是在自己一个小圈子里厮混的那几名世家出身的官员最为明显。
  这个时候,刘轩虽然知道他们的痛苦,可他没有半点想伸出援手的意思。
  “这些人如果自觉一点,就赶紧辞官吧,也许还能趁机做一个富家翁!”
  如今民间事务百废待兴,刘轩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抓在朝廷手中,只要这些人眼睛犀利一些,跟对了风向,那么赚下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留给后世子孙并不是难事。
  可要是一直在朝廷里硬挺着,那很可能最后什么都捞不着——不但官做不下去了,连钱也没机会去赚了。
  如今随着钱币的正式发行,畜牧业的发展、酿酒业虽然还在朝廷监管当中,但渐渐发放给私人运营几乎是早晚的事情。
  同时百姓生活水平的上升也使得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余钱,刘轩不可能坐视这些财富一直在民间堆积,他肯定要想办法刺激财富的流通——倒不是说这样才能够形成健康的金融体系,而是百姓们总是攥着钱不去花的话,很多产业都无法带动起来。
  更何况,老百姓有事情做,并且有足够的娱乐活动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之后,就不会去寻思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对了,王太傅辞官养老,那么陛下准备让谁接任太傅一职?”
  本来刘轩的几个女人,没有一个对朝堂啊、军略之类的事情有兴趣的,但刘轩整日的就在做这些,他自己对于一些传统文学上造诣又不高,所以聊天的时候难免会谈到这些事情。
  说到王允辞官,蔡琰在一旁好奇的就问了一声。
  不见得是有什么想法,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
  就她目前所知,朝堂上的老臣越发的少了,而老臣少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是那些威望不够的年轻人,偏偏那太傅的位置太高,威望不足者恐怕难以服众。
  想来想去,也许就只有马日磾、赵岐等寥寥数人算是满足要求,就算是自己的父亲蔡邕,也因为在政事上没有太大建树,做那三公都已经是极为勉强,怎么可能再任太傅?
  太傅这个位置,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实权,可强也就强在这一点,他并不具体负责什么,使得他在各种事情上都有参与的权力,哪怕是军略太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简介来供皇帝参考。
  因此一般人还真就当不了这个位置。
  刘轩想了想,他手中这些文臣武将,适合太傅的人并不是没有,其中刘备、曹操、郭嘉、刘晔等等都适合。
  可刘备自己已经确定要让他接手宗正寺负责皇族事务。
  曹操目前主抓军事还脱不开身。
  郭嘉和刘晔资历和威望都还不足,所以太傅这个位置想用自己人,基本是不可能了。
  而用老人?老人又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刘轩从一开始接到王允的奏表就做出了决定:太傅一位暂时空悬,谁也别寻思了!
  “目前没什么合适之人,那位置也并不是必须要有人担任的,就这么先空着吧!”
  刘轩这么一说,蔡琰自然不会再问,她本就是临时起意随口一问,刘轩回答不回答她都不在意。
  “对了,明年又要打仗了吧?”
  貂蝉看了看刘轩,虽然知道刘轩实力过人,但想到真正多少还是有点担心。
  “放心,不会有什么事的!”
  看着貂蝉担心的样子,刘轩笑着安慰了一番。
  朝廷这边虽然貌似平静,但是备战的事情却丝毫没有进行掩饰,相信此时不仅朝廷中所有人都知道,就连江东、河北等地方诸侯也知道朝廷在准备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
  袁绍对此也做出了回应——几乎是在刚刚稳定幽州的情况下立刻大肆招募兵卒,并且进行编练,同时将帐下大将张郃、高览、淳于琼、麴义分别派往几处关键之处,以免朝廷方面骤然发兵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除此之外,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再传出什么与袁绍本人有关的消息,刘轩猜测这定然和那左慈有关,只不过不晓得这个家伙究竟在折腾些什么罢了。
  因为左慈与南华不同,他实在想不出左慈会使出什么手段来与自己作对。
  那南华是为了信仰之力,想要借无数信徒之力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便冲击更高的层次,可左慈信奉的是避世潜修,他对于信仰之力这种东西几乎是没有任何的需求。
  而不修信仰之力,他就不会向南华那样通过自己来‘赐予’自己信徒或者手下超出常人的力量,那么袁绍军就依旧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帐下的兵将依旧是普通人。
  “这种家伙,真的能够阻挡朝廷大军?”
  百思不得其解当中,刘轩也多加小心了几分,那左慈既然一直都稳稳压住南华,必然是有着独门的本领的,可不能因为自己是更牛逼的仙人就瞧不起这个家伙,进而在阴沟里翻船。
  所以这段时间一边加紧收集关于河北的消息情报,一边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修为,同时也在督促着帐下将领们努力修炼。
  其中就包括刚刚来投奔不久的赵云赵子龙!
  赵云虽然是和公孙瓒一起来的,但是赵云一到京师就被安排进了禁军,顺势就开始进行基础的修炼,一切待遇看起来和平常禁军校尉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实际上,他已经被划为了天子亲信将领中的一员。
  这一点,刘轩手下的几员战将都清楚,因此对赵云也是多加照顾,比如黄忠就介绍赵云在自己隔壁安了家,同时刘备也时不时跑过去一趟,看看赵云过的适应不适应。
  当然,这二人也不愧是刘轩的亲信,每次与赵云谈话的时候,都会或明或暗的表示,赵云会得到这番待遇,都是天子的授意,天子对你十分看重云云。
  这些话,虽然不至于让赵云感激涕零甚至以死相报,但想来也会有一种知遇之恩,起码不至于觉得在朝廷这里待的不痛快进而想要离开。
  除了赵云,其余的将领们都已经在禁军中效力了相当一段时间,不过是否要进行一番调动,刘轩和曹操还在进行讨论。
  比如,一直镇守斜谷的夏侯渊是不是要调回来好参加这一场大战?
  刘轩觉得,总将这么一名大将扔在那犄角旮旯的地方也确实不合适,调回来也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但是斜谷方面防务又谁接手,又成了一个难题。
  “臣以为,李典、乐进、庞德三人接手,随即领兵与魏续、臧霸一并屯驻天水便可兼顾斜谷方向!”
  郭嘉在想了一阵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三人都是新近加入禁军时间比较短的,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修炼,但是明显不适合直接参加明年那场大战。
  毫无疑问,明年的那场大战将会以羽林、虎贲以及虎豹三支精锐兵马为主,辅以禁军,同时用随天子时间较长的将领为主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