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是勋暗自冷笑——戏演得过了,傻瓜!柳毅镇守乐浪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发现了自己“父亲”的坟墓,还是新立的碑,那么究竟是谁所葬,是谁所立,不可能丝毫不做调查吧。自己当年的“李代桃僵”之计,其实真要往深里挖掘,必能寻出无数破绽,只是仗着乐浪偏处海外,没人能去核实罢了。你就身在乐浪,不可能啥都查不到吧?
只要你查到了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都未必要到怀疑我真实身份的地步,听我突然间问起这种奇怪的问题来,也肯定会有所担惊受怕啊。如今乐浪郡在我的掌控之中,若想杀你,举手之劳尔,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便无事也会狐疑,怎么还能这般从容自若呢?分明你心中有事,又怕被我看出来,故此缄口不言罢了。
然而是勋也并没有多加追问,心中有数就好了。自从接到柳毅的来信以后,他就一直在担心和考虑这个问题——倘若自己的真实身份被他人所查觉,究竟该当如何应对?虽然真正见到墓碑,才知道所要直面的危机比自己所担忧的更为严重,但就结果而言,那还不是一样吗?
自己究竟在害怕些什么?怕丢失官位吗?那可能性是很低的;怕丧失儒林中的声望吗?以文入仕,以儒入仕,本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若把手段当作目的,那是彻底的迷失啊!既来此世,安乐而终自然重要,但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更重要的,不是辅佐曹操尽快平定乱世吗?只要乱世得定,声名之类,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氏勋还活着也好,氏家尚有他人存在也罢,我倒想要看看啊,看他们是否敢从阴影中走出来,直接来到我的面前!
【谁为理旧疆之卷十六终】
江南无别封之卷十六
第一章、内科圣手
建安十年五月,汉丞相曹操陛辞天子,亲统大军十三万南征荆州刘表。各路兵马首先会聚至颍川郡的昆阳,随即以夏侯惇为先锋,入南阳界,经犨县、叶县而指宛城。
朝廷所任的南阳太守张绣亲自出城迎接曹操。曹操执着张绣的双手,称赞他为朝廷守备南线,功勋卓著,然后话锋一转,说:“将军功高,朝廷岂忍将军久居外郡耶?待南征毕,请与操共谒天子,当以九卿相酬。”
张绣也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随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庞大,自己居其卧榻之侧,是不可能一直在地方上当土皇帝的。而且他这些年来南拒刘表、刘备,所受到的压力也相当之大,深感身心疲惫——他本就不是一个野心旺盛之人,因而欣然便接受了曹操的邀约。
曹操大喜,于是进一步说:“闻将军有女,尚在冲龄,吾有子彰,或可相配,将军其有意乎?”你把闺女嫁给我儿子曹彰好不好?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绣之女所许配的乃是曹操另一名庶子曹均,但曹均出于操弟曹德(史书中误记为曹彬)为嗣,其实算曹操的侄子。只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曹德曹去疾、曹政曹安民父子并未罹难,次房没有断嗣,所以也用不着曹均帮忙啦。
也正因为没有曹安民陨落的前仇,而张绣亦早早地便归附了曹操,这回更是曹操才一暗示,就表态愿意交出权柄,曹操一高兴,临时想出了这条拉近两家关系的主意——比原本历史上早了好几年。这年月曹彰尚未成年,还没有谈定亲事,所以论资排辈,曹操就把他给提出来了,且轮不到还满地乱跑、屁事儿不懂的曹均呢。
于是张绣欢喜接受,曹、张二人携手入城,共商下一步的进军计划。这时候张绣的势力并不大,被刘表压缩到了涅阳、棘阳一线,名为太守,其实整个南阳郡才占据了三分之一而已。此前,曹操已命雍州刺史严象督马腾父子出武关,循丹水,以出南阳之西,待大军入宛后,即请张绣率军前取南阳东部的平氏、复阳等县,而自统主力,直薄育阳和新野。
三路曹军势如破竹,很快便占据了大半个南阳郡,前锋直指汉水东岸。刘表先后派治中邓羲、别驾刘先往赴曹营求和,却都被曹操一口回绝了。曹操说要想我退兵也很简单,你刘景升赶紧赴阙请罪便是——不肯放下自己这一大摊子前往许都去吃闲饭,那便只有举族诛灭这一个下场!
刘表召集群臣商议,包括谋主蒯越、妻舅蔡瑁在内,竟然众口一词地认为朝廷军势庞大,又占大义,不可敌也,劝刘表以归降为前提,再跟曹操谈谈条件看。刘表又气又急,虽然斥退了蒯、蔡等,还贬谪了邓羲、刘先,却一口气上不来,直接病倒了。
其侄刘磐前来探病,声称若给他五万兵马,即可御曹军于汉水之上。刘表苦笑道:“吾安得有五万兵?”此前他为了平灭长沙的张羡、张怿势力,陆续调兵南下,结果最近南四郡有不稳的倾向,新任长沙太守韩玄留之自保,一兵一卒都不肯调回北方来。荆州另一支重兵是捏在江夏太守黄祖手中,可是黄祖北要防备太史慈和鲁肃,南方又有柴桑的周瑜虎视眈眈,也是只舟不敢回撤啊。如今刘表手头能用的机动兵力,不过三万余众罢了。
刘磐沉吟少顷,只好说那您先把这三万兵给我吧,咱必须牢牢守住汉水防线,以保障襄阳城的安全。此外我在江陵的水军全都往江夏开拔,换取黄祖部分陆军回援——不管您是打算死战到底,还是被迫认同群臣的建议,都必须先跟曹操打上一仗才成。
就算最终投降,咱也必须先炫耀一下膂力,好跟曹操再谈条件啊。
此外,刘磐还提出来,事既已急,就应当想办法与江东孙氏弃捐前嫌、共同抗曹,也应该接受孔融的建议,去向益州的刘备求助——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两家不会不清楚,江南三方合则或可拒曹,分则必为各个击破也。
刘表说行,我这就派孔融去游说刘备,可是江东派谁去好呢?刘磐说:“宜城马氏,才俊辈出,叔父岂不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语乎?请召马季常来,授以全权,出使江东。”
刘表无奈之下,只好对刘磐的建议是全盘接纳啊,赶紧硬撑着病体,四处分派不提。可是他虽然心惊胆跳地病卧襄阳,还随时做好了出逃江陵的准备,却左等也不见曹军渡汉,右等也不见曹军进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曹操的计划是在盛夏发兵,首先占据南阳,然后等到麦熟,军粮有了保障,便立刻展开对刘表核心势力的雷霆一击。然而他终究是北人,对南方的气候、环境不大熟悉——即便南阳还不算真正的南方——结果这择日出兵,其实却择错了日期。
原本历史上曹操南征,是在秋后出师,到严冬时节,乃与刘备、孙权隔江对峙,结果北方军士因为水土不服,多罹疾患,被迫只以荆州降兵抵敌,在赤壁吃了个大败仗。后来曹操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然是腆着脸给自己找借口,但疫病流行,导致战斗力下降却是真事儿。
而此刻正当夏秋之交,天气暑热,疫病流行得就更为猛烈,北方军士十个里面倒了三个,就连麾下将领也多有上吐下泄,难以出战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又怎么可能对汉水西岸的刘表主力发起进攻呢?谋士们都劝他说:“何妨安居南阳,待天气凉后再前抵不迟。”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虽说在南阳多呆几个月的时间,刘表得了一段缓冲时间,也不可能凭空多变出几万兵马来,强弱之势不可能扭转,但曹军家大业大,一个南阳郡根本就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口粮啊,再从中原调粮吧,损耗必然惊人。况且,倘若等到孙权、刘备都缓出手来,东西应援,则攻打刘表的难度就会增大。
因此曹操急得头疼病又犯了,赶紧遣人往许都去召华佗前来诊治。
正当他着急上火的时候,突然侍从来报:“营外有一人,自称为涅阳张机也,求见丞相。”
曹操一皱眉头,张机?张机又是谁了?再一沉吟,不禁大喜:“得无为张仲景耶?!”
张仲景的名头后世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被尊为“医圣”,这年月却还没那么有名,尤其中原之地,知道他是伤寒圣手的,那真寥寥无几啊。问题当年是勋出使长沙张羡,曾经见到过张仲景,回来还跟曹操禀报过。曹操当时就问啊:“卿云张机为医中国手,未知比华元化如何?”是勋回答他说:“各擅胜场。元化精通百科,尤长于外,而仲景则精于伤寒,专注于内也。”这俩一个是外科圣手,一个是内科大家,各有所长。
所以曹操一听说张仲景来了,赶紧咬着牙关,忍着头疼,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冲出大帐去迎接。
张机专注于医道,虽然论身份为士人,还曾一度被刘表署为长沙太守,其实对政治丝毫也不感兴趣,两家大战,更不想掺和。问题他跟刘表是有仇的呀,其兄张羡曾对刘表掀起反旗还则罢了,张羡死后,张怿受统其众,兵败后投降了刘表,结果被刘表找个借口暗中给弄死了。此仇之深,不共戴天!虽说张仲景生来性情软弱,不敢跟刘表当面相抗,还被迫要做一段时间的长沙太守,帮忙刘表稳定人心,可是如今听说朝廷派发大军来征刘表,军中疫病流行,他赶紧就跑过来求见曹操。
我不懂政治,也不会打仗,侄子的仇估计报不了啦,可我会治病啊,我可以襄助王师嘛。
曹操揪住了张机,就跟揪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赶紧封官许愿,请他为将兵们疗治。于是在张机的劝说下,曹操下令把军队主力从汉水东岸撤走,退至东南方向气候略为凉爽的绿林山麓屯扎,要待疾息后再次进兵——刘表算是暂且躲过了这一劫。
而就在张机入曹营的同时,遥远的东北方向,是勋也终于彻底平定了整个辽东地区,率得胜之师返回幽州——平州刺史一职,曹操上奏天子,委派前为袁家谋士的荀谌担任。
是勋回到幽州州治蓟县以后,仍然跟从前似的,只抓大政,而将细务全都委托给了诸葛亮、郭淮、关靖等亲信处理。至于逄纪,他直接派人以护送为名,行监押之实,送往许都交给留守的曹昂——怎么处置这家伙,公子你跟丞相商量着办吧。
是勋的主要精力,专注在教育和人才方面,隔天便要前往广阳的郡校去讲大课,除郡校生外,不管在职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愿意来听讲的,有教无类,一律接待。每当是刺史讲课的时候,那真是满坑满谷,人满为患啊,不但堂上堂下,庭前院中,就连树上都爬满了人。
这有三个原因:一则是勋在儒林中名气响,又是郑门嫡传,如今郑玄死了,高密的大课再不可复见,其余郑门弟子或者忙着钻营,或者被迫守丧,也都没这个兴趣,那么是勋开讲,就是当今儒门中第一盛事啦,岂可不往?二则,是宏辅终究是一州之主,又为曹家姻亲,官高爵显,谁不想通过听课跟这位达官套套近乎,哪怕只是混个脸熟呢?其三,是勋讲课确实与别人不同,很活泼也很风趣,在士人听来,或有偏颇之处,却正好启发自己从前所未思,在庶民听来,这比街头说古都要有趣多了呀。
这一日,是勋就又去郡校开课了,直讲得口干舌燥,通体疲惫,到黄昏时分才返回州署。才进门,仆佣便递上一摞名刺来,是勋随手接过来翻检,偶然得见一张上写着:“广陵陈端敬拜。”
陈端?陈子正?!
第二章、言不及义
是勋是宏辅如今居方面之要,兼之儒名、文名满于天下,人怕出名猪怕壮,见天儿有不知道哪儿冒出来大票读书人投刺求见,往往晓事的一个无有,自命俊才其实狗屁不通的倒一大堆,搞得他应接不暇且又毫无所获。不见吧,怕损了一向礼贤下士的名声,又怕遗漏了真正的人才——终究乱世出豪杰,不仅仅是他前一世在史书上能够读到名字的那些啊,遗珠必然不少——每个都见吧,是真没那闲功夫和精神头。
所以隔天就去郡校讲学,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避人,并且向世间表示:刺史大人可忙得很啊,没啥要事儿你们就别瞎往我府上来撞大运了。
可是今天接到广陵陈端的名刺,却不由得是勋不扫榻相迎。
陈端此人,历史上也是留下过名字的——虽然不见于《三国演义》——而且其身份之重要和留下来的信息之稀少,非常有趣地恰成反比。《三国志·孙策传》上就写了一句,说孙策治吴的时候,“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张纮传》中则记载:“初,纮同郡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并与纮见待于孙策,参与谋谟,各早卒。”
啥叫“谋主”,为谋臣之魁首乃可如此称呼也。《袁绍传》中曾说绍以“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法正传》中说法正在刘备入蜀后,“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孙策跟袁绍、刘备那都是一个等级的枭雄,所以他麾下谋主,也必然跟田丰、许攸、法正他们同一层次啊。
再说了,与陈端并为谋主的张昭、张纮,史并有传,不但在孙策时代备受重用,到了孙权时代也仍然吃香,孙权都不敢当面叫名字,而要尊称张昭为“张公”,张纮为“东部”。就理论上而言,陈端陈子正、秦松秦文表就算比那二张差着一点儿,那也就荀谌跟许攸的差距吧,必为一时之人杰也。
然而奇怪的是,这两人却几乎无片言只语的事迹流传后世。秦松还勉强算有半条,当曹操陈兵江北的时候,群臣都劝孙权降伏,只有鲁肃、周瑜坚决反对,孙权最终采纳了两人的意见,还随口说了一句:“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也就是说,在对待曹操南征的战降态度上,秦松是发表过意见的——他是投降派。那么陈端是啥立场呢?史无所载,因此后人就有揣测,陈端在此之前就已然去世啦。
去世不去世的暂且不提,光说陈、秦二人靠着孙策的看重,在孙权政权中应当也维持着相当高的地位,然而却毫无事迹传流,与二张迥然不同。在是勋想来,大概一朝天子一朝臣,孙权对这二位并不怎么重用,只是高高挂着当摆设吧。他对二人倒是颇有兴趣,还曾经向陈登打问过,只可惜陈元龙与那俩同乡并不稔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然而是勋想不到的是,今天陈端竟然自己送上了门来。也真奇怪啊,不管受不受重用,他如今亦为孙权之臣也,当在江东,这千里迢迢地跑幽州来找我干嘛?
当下询问仆役,这位陈先生是何时来投刺的?现在何处?仆役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主人才往郡校,陈先生即来矣,并言暂居馆舍之内。”
所谓“馆舍”,是指的公家旅馆,就跟后世的单位招待所一样,非有现职者不得入住。就理论上而言,陈端不会是白身而为孙策、孙权所用,那哥儿俩起码要派他一个虚衔啊,所以有资格住馆舍。是勋当即就想亲自前往延请,可是再一琢磨,我如今身份贵重,还是召唤他过府来相见吧。
这倒不是他地位高就倨傲凌人了,只是广袤的幽州之地,以是宏辅为第一军政首长,而陈端的官职既然是勋没有印象,那肯定到不了二千石一级啊。以高就下,恐怕会引发旁人不必要的联想——终究陈端为孙氏之臣,孙、曹间虽然还没有正式撕破脸,也是潜在的敌手,是勋不想授人以柄。
因而召来诸葛瑾,说子瑜你帮我跑一趟,去请这位陈先生吧,随手就把陈端的名刺递了过去。这年月的规矩跟后世不同,不是接到名片就自然揣兜的,退还名刺既可以表示我不打算见你,也可以表示自我谦抑,不敢接受您以刺相投——因为同辈友人之间,是不需要投刺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名刺按习惯仍用牍片,比起后世的名帖、名片来价贵,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要反复利用……
诸葛瑾去了时候不大,果然把陈端给请来了。是勋大开中门相迎,就见这位陈先生四十多岁年级,身材瘦削,面皮蜡黄,双颊凹陷——能够瞧得出来,曾经生就一副好皮囊,不过这时候体质已经跌落到了谷底,估计没几年好活啦。
想想也是,史书上就说他跟秦松都“早卒”嘛,以这年月的平均寿命来说,要能活过五十,就不好说“早卒”啦。
二人相见致礼,是勋一抬眼,却又瞥见陈端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估计不会超过二十五岁,中等身量,面如冠玉,微有髭须,气度沉稳,仪态大方。这不象是他的跟班儿、佣人啊,非世家子无能有如此气度也——难道是陈端的子侄?
随口一问,陈子正介绍说:“此子吴郡人,现为孙将军东曹令史,姓陆名议子伯言。”
啊呦,竟然是陆伯言到了!是勋不禁又惊又喜——这年月的陆逊还不叫陆逊,别说“无远名”了,就算在孙权幕府中也是个排不上什么号的小字辈,而且倘若自己没有记错,孙权还没把侄女儿嫁给他呢。所以以是勋的声望和地位,有望得见普天下的名士,但陆逊还不算名士,除非自己前往江东出使,否则估计是无缘得见的。没想到这人竟然跟着陈端,一起主动送到自己眼前来了呀!
是勋见了陆议也就是日后的陆逊,再如何喜怒不形于色,还是忍不住双眉一挑,定睛打量。陈端就在旁边问啊:“使君尝闻陆伯言之名耶?”你以前听说过这小年轻吗?是勋心说你要不要这么敏啊,我面色稍有变动,竟然就被你给察觉到了。当下淡淡一笑,问陆议:“得非陆城门之裔乎?”
陆议躬身道:“不敢,正家祖父也。”
是勋所说的“陆城门”,是指曾经担任过汉朝城门校尉的陆纡。陆姓为吴郡四大姓之一——另三个分别为顾、张、朱——前庐江太守陆康即为陆纡之弟,那么见到从吴郡来了个姓陆的小子,仪态非同凡俗,就问问你跟陆纡、陆康有没有关系啊?此乃人之常情吧,也便可顺利地把适才一时意动给遮掩过去了。
陆议说陆纡是他祖父,是勋心中暗笑:我知道啊,要不然还不这么问呢。于是拱一拱手:“伯言出世宦之家,果然风仪俊朗,当世无匹也。”陆议连声“不敢”。
于是将二人迎入后堂,分宾主落座——主自然为是勋,宾是陈端,陆议和诸葛瑾左右侍坐。话说要光是陆议一个人来了,就他和是勋的身份差而论,压根儿就没有坐下的资格,这回算是沾了陈端的光。
坐定之后,仆佣奉上热水,是勋开口就问:“闻陈君仕于孙将军,安有余暇千里相访?其乘马来耶,乘舟来耶?”陈端说我们是坐船来的,从吴郡直放登州,歇了两天然后再乘船在泉州境内上岸,坐马车来到的蓟城。
是勋点点头,随即笑道:“君广陵人,客居于吴,或淮南,或江南,恐未尝睹北地风物也。人云北地极寒,其实未必,暑间之热,不亚于南。吾观君气色不佳,得无不豫耶?或水土不服之故也。”你是不是不习惯北方的气候,所以才搞得脸色这么难看哪?
就此开始,滔滔不绝,一个劲儿地劝陈端要注意身体,又给他介绍蓟县内外的风景名胜,说自己公务繁冗,不克相陪,只好派诸葛瑾领你去四处玩赏。同时还邀请陈端、陆议别再住馆舍了,直接住到我府里来吧。
仿佛只是简单的有朋自远方来自由行,自己包吃包住还包找导游似的,一句不涉及双方的阵营和立场。陈端心说闻名不如见面,这位是使君果然厉害啊,他明明知道我从江东千里而来,不是来找他聊天的,偏偏就是不肯问我来意,论及实事。可是你以为我会因此就着急吗?着急的自然有人,却不是我啊。他笑眯眯地顺着是勋的话头,同样东拉西扯,不着实调。
没营养的话一直聊到天黑,是勋终于有点儿烦了。他本以为自己大兜圈子,陈端会起急呢,没想到对方同样稳如泰山。算了,“时已晚矣,君自远方来,于路困顿,且早安歇为好。”告辞,送客。
陈端、陆议拜别而去,是勋派诸葛瑾给他们安排下榻之所。时候不大,诸葛瑾折返回来,说我都已经安排好了,然而——“陈子正远来,得无所言乎?”他难道除了废话就没啥可说的吗?他究竟干嘛来了?
就诸葛瑾出去那一小会儿,是勋凝神而坐,也已经想明白了,当下淡淡一笑:“子瑜可往相候,吾料陆伯言必有所求。”肯定是有些话陈端不方便说,或者不方便才见面就说,他得借别人之口来探询是勋的立场、想法,而这个别人,除了陆议,还会有第三者吗?你去他们门外等着,我估摸着一会儿陆议就会来找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