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再加上袁绍手下这些信用的谋士,荀谌、辛评、逄纪不揽权;沮授原本权柄最大,后被郭图进了谗言,基本上靠边儿站了,地位最高,但无实权;郭图跟许攸关系还算不错。许攸觉得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审配审正南。
所以这回分军为二,一守邺城,一驻污城,许攸一开始是想当留守的,然而最终这个位子被审配抢到手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审配善守,另一方面,根据孟岱悄悄给传的话,是审配跟袁绍说:“许子远与曹操有旧,不可置之方面也。”许攸这个恼火啊,他知道倘若最终战退了曹操,那第一大功肯定是邺城守将,审配借着这股东风,必然跃居自己之上啊!
更要命的是,如今家眷都在邺城,等于被审配给捏在手心儿里了,没有袁绍镇着,天晓得那混蛋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许攸的顾虑不为虚妄,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绍带着他前往官渡去打曹操,留下审配守备邺城,审配就趁机以许攸家人犯法为由,不先禀报袁绍,就把他们全都逮了起来——这直接导致了许攸夜投曹营。
所以许攸就琢磨着,我必须得献一妙计,直接把曹操给打垮了,才能不让审配独得大功——话再说回来,你要是守把邺城好几个月不失,自然是大功,要是才守了几天,我这儿就把曹操给赶跑了,那你还有啥功劳可言啊?所以他经过反复思忖,才秘密跑来向袁绍献计。
许攸说了:“曹孟德诡诈而好勇,吾料其必欲一战而胜也,甚或放弃围邺,而专力向我。若以子辅所言,我军只有暂退,不得建功,则徒耗钱粮、兵力,出师亦无益也,岂不可惜?主公若能用攸之计,则可力挫其势,甚或生擒孟德也!”
第二十一章、安排香饵
袁绍起污城之兵来救邺城,前锋为部将王摩,曹操闻报,先使于禁将本部军马前往迎击,大队随后跟进。是勋就不明白啦,咱不是说好了要先诈败,诱敌深入吗?想那于禁于文则,“深沉毅重,在乱能整”,估计他就算真败了也能表现得跟主动撤退一样,那还怎么起到诱敌的效果呢?
荀攸在旁笑道:“此所谓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也。”对面都是聪明人,咱真要败得太难看了,他们反倒不信,就难以诱敌深入啦。他倒是不厌其烦地给是勋解释,主公使于禁御敌,倘若王摩真的很好打,那么先赢一场也无所谓。其后袁绍必将大军前来接应,于禁肯定就吃不住劲儿啦,勒兵缓缓而退,引诱敌军来追。第三步,曹操也要亲率主力前往增援,再跟袁军小小见上一仗,然后伪做不敌,再退第二场。
对方肯定会琢磨啊,你是真败啊是假败啊?若说诈败诱敌,要么全都散而不乱,要么全都弃甲抛戈,方针就应该统一啊,为啥于禁跟曹操败退的方式不同呢?曹操比于禁傻?这不能。于禁不听曹操号令?也说不过去。这么一分析,就有七成是真败,初次兵少而易整,二次兵多而易散——那袁军就敢追过来啦。
是勋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却说:瞧你这花花肠子绕的,我可搞不来这一套……不过计划搞得太复杂了,会不会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应该不会,那可是堂堂的荀攸荀公达,自非凡俗可比也!
于禁去了不久,探马报回,说已与王摩军接触,袁军甚怯,唯王摩奋勇当先,但是连冲了几回都冲不动我军阵列,已行将自溃矣。而且,远远地已经望见袁绍的中军大旗啦。
曹操闻报,举起马鞭来一挥:“是其时也,吾等且进。”当下统率中军就赶了过去——是勋、郭嘉、荀攸、贾诩、陈群等谋士们自然也跟随前往。
战场恰好就在邺城和污城之间的漳水南岸,西面是一片名为石井岗的低矮丘陵,东面则近乎于一马平川。然而虽为平原,田野之间,也还是有几处不足两丈的矮坡耸起的,曹操和他的指挥部就暂时设置在一处矮坡之上。
地形对双方来说,各有利弊。平原地形,使得邺城城下的曹军能够比袁军更迅速地增援战场,但袁军方面的石井岗,却既利于隐蔽和防守,又能够居高临下,在必要时刻发起强力的冲锋。
曹操挺郁闷,因为他即便立马矮坡之上,都完全无法看清对面石井岗上袁军的部署和调动情况——他只好暂且把目光完全投向面前的战场。
这时候于禁已经击败了王摩,随即与陆续赶来增援的袁军大队相接触,正在互相射箭,阻遏敌军前进,以便己方重整队列。是勋立马曹操身边,放眼望去,就见曹军大队也已陆续赶到,围绕着自己脚下的矮坡,排成了一个个便于守御的方阵。他不禁转过头去问荀攸:“何不遽援于文则?”
荀攸轻轻摇头:“敌势未明,不宜轻动。我先整列可也,军列整则战力强……”是勋心说你不是打算诈败呢嘛?还管战斗力强不强的做啥?你应该考虑的是,呆会儿怎么才能败而不乱,形散而实整,随时可以反身攻击被诱深入的袁军才对吧。
正这么琢磨着,疑惑着,忽听陈群大声叫道:“前非袁绍乎?!”众人循着他马鞭所指的方向抬眼望去,只见石井岗上,几面大红旗帜围绕之下,高张起一面金顶伞盖,伞下影影绰绰地立马数人,完全暴露在丘陵向阳面上,暴露在自己的面前——“此必袁绍也!”
主簿王必大喜道:“若能得擒袁绍,则河北定矣!”曹操微微一愕,随即跃马前出两步,大声唤道:“命诸将皆前,直取袁绍。有获绍者,白身封侯,侯者晋爵!”
是勋吓了一大跳,赶紧一把揽住曹操的缰绳:“得非有诈乎?”
荀攸抚掌笑道:“其必有诈也,此饵我也。然,此饵甚美,不可轻纵——若能即擒袁绍,则天下定,若不能即擒时,正好诈败而退。”
曹操转过头来,挥鞭大笑:“公达所言是也,吾亦此意。彼既欲饵我,我乃督诸军亲往吞之可也。”
这回连荀攸和郭嘉都不淡定了:“命一大将往劫袁绍即可,主公岂可亲身犯险?!”
曹操摇头:“袁绍既欲饵我,料岗侧必设伏兵,我若往之,则伏兵四出,期断我后路也。然卿等在此,必能调动兵马,救我出围,何惧也?我若不往,伏兵不动,绍必退去,则我诱敌之计难行也。”咱们早就计划定啦,得装模作样吃个小败仗,引诱袁军深入,要是我不亲自前往,假装上了对方的当,吞了他的香饵,估计袁绍就直接闪人啦,既定方针还怎么执行啊?
——“袁本初能自为饵,吾岂不如本初耶?!”
是勋心说知道你们俩互别苗头也好多年啦,但如今你稳占上风,还有必要跟对方一样冒险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为一军之帅,岂可陷身险地?”曹操轻轻搪开是勋揪他缰绳的手,又摇一摇头:“凡战岂有必胜,败损兵家常事,若即败损,是真险也。我今占天时、人和,又有诸君筹谋,此机不可纵也。”说着话一指对面石井岗:“计算途程,顷刻即到,可缚袁绍,即不得缚时,绍必破走,吾乃高呼‘擒绍矣’,彼军心必丧,则虽有埋伏,不足惧也——此亦宏辅昔在寿春所用之计。”
想当年曹操中了袁术的诡计,陷身寿春城内,是勋攻破城门,前往救援,那就是一路上喊着“业已擒斩袁术,请主公出城检视首级”,一边往前搜索的,为的是乱敌之心。曹操说我如今也这么干,不管是不是真能逮住袁绍——我觉得只要冲得够猛,逮住他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都要假装逮着了,高声喊叫,那么敌军的伏兵即便预先有了心理准备,也会迷茫、惶惑上那么一小会儿,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方便抽身啦。
“况——某有‘虎痴’卫护,卿等无忧也。”
曹操话音才落,旁边就响起来一个大嗓门儿:“禇在则主公在,禇即战死,亦当保主公不失!”
好吧,有许禇在旁边儿护着,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曹操已经料定了对面必有伏兵,则冲突之际,必能预作防备。吃败仗是肯定的,反正也正打算小小吃一个败仗嘛,直接把曹操陷在里面,可能性就不大了。当然啦,刀箭无眼,这要突然间老天爷出什么妖蛾子,收了曹操的命去,那就万事皆空。然而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敢保证曹操杵在这儿小矮坡上不动,就肯定不会中了什么流矢?这儿距离战场也并不为远啊,要是搁后世,悄悄潜近来一名狙击手,这坡上几位全都得完——不光是曹操,连许禇都跑不了!
所以虽然是勋心里还在打鼓,却也不好继续拦着曹操了。曹操一抖缰绳,带着许禇往坡下就走,是勋本能地两腿一夹马腹,就待跟随,却被曹操一挥鞭子给拦住了:“卿等即在此地控扼全局可也。”
“吁~”是勋赶紧一勒缰绳,把马给带住了,心说我这是怎么了?我再不放心也不能跟着曹操去啊,逢有危难,许禇会豁出命去救曹操,可不会豁出命来救我——这战场之上,可不能愣神犯迷糊啊。
荀攸劝他:“无忧也,宏辅且放宽心。吾等当分调兵马,遮护主公两翼,使即遇伏,亦不大失也。”是勋说这调兵遣将的事儿我不怎么熟,你和奉孝来吧,我跟旁边儿学着就成。
他只是牢牢地盯着曹操前突的方向。曹操、许禇,率领着大概五、六百名骑兵,后面还有千余步卒跟随,利用袁军队列的一处缝隙笔直地穿插进去,前指石井岗。陈群马后炮地说:“故露其隙以诱我,其意甚明,未免画蛇添足矣。”他们这钓鱼的迹象太明显了,表演很不到位嘛。
是勋还是觉得不大放心,就问贾诩、陈群和刘晔:“若卿等为袁氏谋,将如何调布?”贾诩捋须微笑,却不说话,刘晔答道:“岗坳之内,必有埋伏,然不可多,多必为我所侦知。即先以伏兵相阻,慢主公后撤之势,再以大军绕之阵南,侧翼相断……”郭嘉在旁边插话:“嘉与公达已命韩元嗣(韩浩)、史公刘(史涣)并力南向,严加防御,袁军若欲侧击,是自蹈死地也。”
是勋有点儿迷糊:“袁军倘欲侧击,何必专意南线,其北线……”他话还没说完就反应过来了,北边儿这不是漳河嘛。虽说张南在武城还有数千兵马,袁绍更可以派一支兵悄悄渡过污水,前去增援张南,但武城距离此处终究还有一定距离啊,再加上漳河虽然不算很宽,可也不是那么好渡的……
可是他没想到,自己话才说了一半儿就给咽了,但郭嘉却瞬间面色大变,赶紧招呼还在派令调兵的荀攸:“公达,要防漳上……”话音未落,旁边儿刘晔长叹一声:“已迟矣!请速鸣金,唤主公归来。”说着话,伸手朝漳河方向遥遥一指——
第二十二章、生死度外
袁曹在石井岗下列阵将战,突然岗上出现了袁绍的将旗和金顶伞盖,似乎引诱曹军往攻。曹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若能于阵前擒得袁绍,则大局可定,于是亲自率军前往突阵。
按照曹家原本的计划,是要小败一阵,引诱袁军深入,然后即密调围城兵马,将之聚歼在邺城之下。所以曹操琢磨着,也正好利用袁绍前出诱我的机会,将计就计,假装上当,要是逮不住袁绍呢,那就趁机小挫一阵。他估计自己要是不动,袁绍一瞧诱敌失败,可能就此退去,那么这场仗就近乎于白打,所以不顾个人安危,亲登前线。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曹操身旁还跟着“虎痴”许禇呢,他估算双方的兵力配置,自己想要全身而退,并不为难。
曹操去了,率军插入袁军阵列上故意放开的缝隙,直指石井岗。在后方的荀攸、郭嘉就调动韩浩、史涣等部南向,以防堵袁军可能的侧翼攻击,保障曹操后退之路。所以专心南向,而不必顾忌北线,是因为北边就是漳河,漳河虽然并不宽阔,想要涉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袁军若敢从北线杀来,本军临时转向应对也来得及。
可是他们想不到的是,这边儿曹操才刚冲入袁阵,突然从漳河上游顺水放下来数十条小舟,舟上袁军都执弓在手,一轮漫射,当即驱散了列阵河畔的曹军。随即不少袁兵纵跃上岸,其中数人在草丛里一通扒拉,竟然揪出四条预先埋设好的铁链来。这四条铁链都直通漳河北岸,原本两端埋在土中,主体沉于水下,这一揪将出来,即在河畔大树上绑定,随即那数十条小舟排成纵列,舟艏、舟艉亦有铁链,即搭扣于长链之上,瞬忽之间,已成一道浮桥!
是勋见状大惊——这不是后世的工兵啊,而只是这年月普通的无知识、无文化、无技术、无专业分工的小兵啊,竟然动作如此熟练,眨眼之间就能在漳河上造起一座浮桥来,不用问,事先已经操练过很多遍啦!
原来袁家利用地理之便,早就已经设下了埋伏,袁绍所以敢在石井岗上露面,以身诱敌,预先便有重重计谋,环环联动。啊呀,这可上了他的大当了!
眼瞧着大队袁军突然出现在漳河北岸,大步踏过浮桥,直奔南岸而来。这一来曹家谋士们人人心惊,个个变色——非独是勋为然——荀攸赶紧下令,调派兵马往岸边去封堵。可是这个时候,正面的袁军也完全不顾曹操直冲石井岗,各自汹涌杀来,曹军促不及防,阵列瞬间散乱。
矮坡上响起了收兵的钟声,催促曹操赶紧后撤。可是根据是勋的观察,曹操如今已到石井岗下,只要再朝上冲个三五十步,即可杀到袁绍面前,并且以他们现在的位置,是根本瞧不清漳河南岸战况的。曹操会退吗?肯退吗?他会在差一步就要捉到袁绍的前提下,无条件地信任身后的荀攸、郭嘉,及时转向吗?
不出是勋所料,曹操继续往岗上冲去,并没有后退的迹象。
是勋双眼紧盯着曹操的将旗,嘴里却叫:“速调韩元嗣、史公刘北上御敌!”旁边刘晔忙道:“不可,若袁军再从南线杀来……”是勋瞟了一眼漳河上下,狠狠地一跺马镫:“袁军安得如此多兵?!”
因为他只是略略一瞟,就可以确定了,袁军汇聚在漳河北岸的兵马数量极巨,起码有五六千人,再加上正面的两万左右,就已经占据了袁军主力的七成啦。理论上,袁绍必须留人守备污城,还应该派遣一支兵马从南线绕路,直接去救援邺城,除非这支兵马跑一半儿就转身绕回来了,否则他哪儿还有兵再从南线对主战场发起袭击啊?
除非……高幹、郭援的并州军到了……然而并州军来得少了,于事无补,来得多了,曹家焉有事先不查之理?
所以说,想那么多干嘛?——“事急矣,即不调元嗣、公刘北上,亦须命其前往救援主公!”
荀攸略一沉吟,已有定计,下令道:“召二将北来吧。”他没让韩浩和史涣去救曹操,因为看目前的形势,袁军暂时没有封堵曹操的意思,而是完全把他排除在战场之外,主要目的是利用漳河上的奇袭,彻底击溃曹军主力。
是勋一直盯着曹操呢,眼瞧着曹操冲上石井岗了,逐渐接近袁绍了,袁军的抵御并不顽强,也还没见伏兵四起。这是怎么回事儿?袁绍就靠着身旁那十几名将吏,有把握在曹操杀到面前的瞬间全身而退?他又不会遁地术,理论上,现在就应该赶紧撒丫子跑了才对啊!
正这么想着,忽见岗上将旗放倒,伞盖跌落。照道理来说,将旗为一军之胆,将旗若倒,必将全军崩溃,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袁家兵将全都背对着将旗,所以毫无察觉的缘故,他们依然奋勇前冲,竟然完全不把身后的主公当一回事儿。是勋不傻,这才终于恍然大悟,心说完——袁绍哪儿有那胆子以身诱敌啊,看起来这将旗和伞盖全都是假的,袁绍压根就不在岗上!
难道这便是一千多年后将会在日本战场上出现的著名的“影武者战法”吗……
是勋不禁再把目光投向漳河方向,果不其然,差不多就在石井岗上将旗放倒的同时,漳河北岸突然竖起了一杆大红色的将旗,随即金顶伞盖也打了起来。是勋没有望远镜,瞧不清楚将兵重重簇拥之中,伞盖下有没有袁绍,或者还是一个“影武者”……但这还重要吗?将旗仍在,袁绍仍在,袁军之心不会散乱,并且已经彻底占据了战场的主导权!
是勋忍不住就想拨马而走,可是瞧瞧身旁几位,荀攸、郭嘉、贾诩面沉似水,刘晔、陈群面如土色,可是不管究竟是哪种表情,不管腿肚子是不是悄悄地在哆嗦,他们全都揪着马缰伫立原地,就没人有落跑的打算。只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石井岗,盼着曹操赶紧回来,好总控战局。
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竭力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看战场,曹军已然乱作一团,除了矮坡下还有四五个方阵严密守卫外,除了韩浩、史涣等部往南边儿急行了一里多地后又气喘吁吁地掉头往北赶外,大多都已被分割包围,只是做着困兽之斗而已。败啦,这彻底是败了,跟原本计划中的小挫一场完全不同,是败得彻彻底底。当然啦,若能及时后撤,收拢败卒,再会合从邺城城下赶过来的曹洪、夏侯渊所部,并非完全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先等曹操回来才能撤啊,总不能把曹操扔在敌人后方,自己这边儿先就跑了。
是勋脑袋里不禁瞬间闪过一个念头:“我要不要给曹操殉葬呢?”自己穿来此世,打算怎么度过一生?是只要能够苟且活着,其它琐事皆可抛之脑后呢,还是希望比较有尊严、有享受地活下去?还是说,自己要为某个目标、某个理想而奋斗,在此前提之下,生死皆可置之不论?
必须下定决心啊,自己肯不肯为了曹操去死……不,这世上恐怕还没谁值得自己为他去付出生命的代价,应该说,自己肯不肯为了心中的理念去死?倘若曹操挂了,或者曹军惨败,从此统一便成幻想,乱世或将延续更长的时间,然后是“五胡乱华”……自己要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转过头去辅佐孙策或者刘备?江东还真没有统一的可能性,至于刘玄德……会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吗?
是勋就觉得前途一片灰暗……倘若曹家真的败了,那自己不如也死了吧,以后的事情,眼不见为净!不管日后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总之,自己必须下定决心,置生死于度外。只有不怕死,才能杀开一条生路,若是惧死偷生,活路也必然会走成死路!
就好比原本历史上的公孙瓒……
想到这里,他猛地一带马缰:“吾去接应主公归来!”他手底下好歹还有四百部曲呢,在这些谋士当中,就他带的人最多,他不动,换谁来动?当下率领着荆洚晓等人便直冲下矮坡,冲向袁军阵列——郭淮还在邺城下指挥抛石机呢,他现在两屯部曲,分由荆洚晓和秦谊统领。
冲下矮坡之前,是勋抬头瞟了一眼,岗上空荡荡的见不着人,曹操应该已经掉头往回赶了。他这时候顶盔贯甲,腰下悬着环首刀,鞍上挂着长柄戟,但一样都没抽出来用——真要轮到自己当面跟人放对,那估计离死也不远啦——只是紧握着手里的一张弓。
除了最初在穷坳里自己用树枝和皮绳做弓外,是勋的弓箭基本上都是别人送的,先是氏公子,然后是太史慈。现在手里这张弓,乃此前转经庐江返都之时,魏延为了答谢自己照顾他老娘的恩德而亲手献上的。弓挺硬,是勋费尽全身力气,也就将将能够拉圆而已,最多两箭,第三箭估计胳膊就会脱臼。本来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也会上阵,所以随手就把这张弓给带上了,他如今这个后悔啊,早知道就带上过去太史慈相赠的那张比较趁手的旧弓了——那是太史子义十四岁刚发育时候用过的。
不过有弓在手,心里多少踏实一点儿。他本来琢磨着,看似袁军的目的是要于此地彻底击溃曹军,似乎没打算合围曹操,所以曹操突进去容易,突出来也不难,自己前去接应,也就以防万一罢了——而且总比跟矮坡上望眼欲穿地干等强啊。然而没有想到,才刚驰出一箭之地,突然一支袁军骑兵从侧面横插了过来,当先一将手舞大槊,暴喝一声:“朱灵在此,来将受缚啊!”
啊啥,朱灵?是勋心说朱灵不是曹家人么?再一琢磨,貌似自己知道的曹将当中,确实只有路招,没有朱灵——敢情他这会儿还在袁绍军中啊。
第二十三章、岂可无马
朱灵字文博,是冀州清河国人,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征伐陶谦之际,袁绍使朱灵督三营军相助,结果战后朱灵就不肯回去了,说:“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可是在这条历史线上,曹操没去打陶谦,所以朱灵也没见过曹操,没有被他的王霸之气一震就纳头便拜——他仍然是袁绍的部将。
袁军将领多了,其中最有名的颜良、文丑已在官渡战死,张郃、高览已经降曹,其他淳于琼、蒋奇、焦触、张南、吕旷、吕翔之辈,是勋还真未必放在眼里——虽然肯定还是打不过。可是当面这位朱灵,后来也算曹家名将了,肯定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啊,是勋赶紧喝令荆洚晓:“可往相敌!”完了觉得不靠谱,又命秦谊:“前去相助。”
他估计荆洚晓、秦谊两个一起上,也未必是朱文博的对手,但好歹能阻他个一时半刻吧。朱灵带过来的骑兵数量并不算多,是勋的部曲可也全都骑着马呢,只要绊住了对方主将,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突击过去跟曹操会合的。
而且是勋心一横,就在马背上把弓给端起来了,架上雕翎,瞄准了朱灵一箭射去。箭羽颤动,那箭划着很缓的弧线,直奔朱灵面门,就几乎跟荆绛晓、秦谊的兵刃同时间杀到——是勋心说叫你当先冲锋,你瞧我,被重重部曲护卫在中间,你就算想射我也瞄不准目标啊。